大暑一过,我们就迎来了一年中最热的时节。酷暑难耐,“空调wifi 西瓜”成为体面过夏天的标配。
擅长做“吃瓜群众”的我们,可否了解过西瓜上的艺术?
前不久新中国成立70周年官方标识发布之后,中国烹饪雕刻 *** 刘锡国,准备用手中的刻刀,创作一些有意义的作品。
22日在济南,刘锡国的刻刀在西瓜上飞快旋转,凹雕、凸雕、浮雕……不到5分钟,一朵红白相间的牡丹栩栩如生地呈现出来,娇 *** 滴!
接下来,刘锡国在一个完整的西瓜上描出70周年的图形,每一刀都用恰到好处地力度,把70的标识凸显出来,周边刻刀深入,随着瓜皮掉落,红色的西瓜瓤衬托出火热喜庆的气氛。
刘锡国说:“现在咱们国家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饮食也从吃饱吃好,发展到吃营养、吃文化、吃艺术的时代。在祖国70周年这样大的节点,作为烹饪界手艺人想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就用刻刀把70周年标识用西瓜雕刻出来,这是我们独一无二的表达方式,精雕细刻迎 *** ,祝愿祖国繁荣昌盛,祝愿咱老百姓的生活如西瓜一样甜甜美美。”
西瓜雕刻是一项极具审美和文化价值的传统技艺,是极致的工匠精神的体现。刘锡国从事烹饪雕刻艺术已有24年,这期间他勤于创作,一箱刻刀从未离身,其艺术风格被称为餐饮烹饪界的刘派雕刻艺术,特点是一刀取形,一刀定乾坤。 他被多所大专院校聘为客座教授,被评为山东省技术能手,是山东省烹饪协会名厨委副主任,济南十大名厨,享受 *** 津贴。
“手艺传承下去才有价值。”刘锡国1996年在东方美食学院任教,二十多年了始终遵循匠心传承,以师带徒,传授技艺,培养几千名优秀烹饪雕刻专业人才走向世界各地, *** 六十多人,分别在日本、荷兰、德国、韩国、法国以及国内各大城市的重要岗位上工作。
活动现场,齐鲁壹点诚邀刘锡国入驻齐鲁壹点 *** 站,成为壹点签约专家级特约 *** 员,与壹点用户定期互动。他说,感谢齐鲁晚报的信任,作为 *** 员,我将带动餐饮同行共同分享新闻资讯,传播美食价值。
为丰富活动内容,衬托主题,济南舜耕山庄的烹饪师们推出新研发的创新鲁菜,面点多肉、萝卜雕刻孔雀……可谓美食与艺术的盛宴!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熟悉的旋律响起,参加本次主题活动的成员手持国旗,在刚刚完成的作品前,合唱《我和我的祖国》,唱出对祖国的爱、对家乡的情。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曹竹青 高广超 李欣迪 实习生 孙砚方)
和田美食节上的这些烹饪绝技表演,你见过吗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拍热扎提·阿不都
“快看,用鲜豆腐刻出来的狮子。”“烤骆驼出炉了,还有很多美食呢!”5月1日上午,在和田地区第二届美食文化节上,名菜名店名小吃展、中华烹饪绝技展、好食材展等活动如约而至,一个个展台周围群众纷纷驻足。
在皮山县美食展位前,帕尔哈提·多力坤把腌制一晚的鱼展平,用红柳枝穿过鱼脊,烤好的鱼撒上蒜末和葱花,“再等5分钟就可以上桌了。”帕尔哈提笑着说。
5月1日,皮山县美食展位前,烤鱼师傅正在 *** 烤鱼。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拍热扎提·阿不都摄
帕尔哈提展示了两道最拿手的美食——烤鱼和烤鸽子。烤鸽子是用荷叶、泥土包裹后,放入馕坑烤制而成,独特的做法和口味吸引了不少食客。“味道很鲜美,跟以前吃过的不一样。”来自 *** 的游客胡远江说。
在新疆金锅餐饮投资有限公司展位前,负责人阿卜杜艾尼·哈帕尔正介绍新创的美食——烤馄饨,“里面是羊肉、皮芽子,包成馄饨串成串,再烤制……”
5月1日,新疆金锅餐饮投资有限公司 *** 的美食——烤馄饨和烤包子。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拍热扎提·阿不都摄
和田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餐饮科副科长郭睿介绍,本届美食文化节,共有30多家参展企业,展示了烧烤类、小吃类、面点类、卤制品、自制饮品等14个品类的40多种特色美食,通过美食的吸引带动作用,促进和提升旅游消费。
名厨绝技展位前掌声阵阵。捏、拉、搓、画……经过手艺人指尖翻转、捏合,一朵可食、可观的“糖塑玫瑰花”映入眼帘。
糖塑非遗传承人刘孝卿 *** 的“糖塑玫瑰花”。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拍热扎提·阿不都摄
糖塑是中 *** 间传统塑作的一个特殊种类。“ *** 很多,我能感受到和田各族群众的热情。”糖塑非遗传承人刘孝卿说。
“好厉害,一块四方滑嫩的豆腐,居然变成狮子了。”只见中国烹饪绝技表演 *** 牛 *** 一番雕琢后,一头栩栩如生的狮子呈现出来。
中国烹饪绝技表演 *** 牛 *** 正在展示豆腐雕刻技艺。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拍热扎提·阿不都摄
除了糖塑技艺、豆腐雕刻外,还有2名国内烹饪绝技表演 *** 同台展示了独轮双刀削面、空中飞面等中华烹饪绝技。名厨 *** 美食的精巧技艺,赢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
“ *** 把用鲜豆腐雕刻出来的狮子送给我了。”现场观看名厨绝技的游客热西丹·阿卜力克木激动地说,能够近距离感受中华厨艺绝技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感到很新奇。
不敢相信这些雕刻是用蔬菜及水果完成的!太逼真了!南瓜、萝卜、莴笋
南瓜、红薯
南瓜、胡萝卜、蘑菇
红薯、莴笋
南瓜、莴笋、萝卜
南瓜、红薯
南瓜、莴笋
萝卜、南瓜、莴笋
南瓜、萝卜
南瓜、胡萝卜、红薯
绝美的食品雕刻「太漂亮了,快分享给朋友吧!」中国在食品上加以雕刻,历史悠久,大约在春秋时已有。
食品雕刻的常用原料有两大类,一类是质地细密、坚实脆嫩、色泽纯正的根、茎、叶、瓜、果等蔬菜;另一类是既能食用,又能供观赏的熟食食品,如蛋类制品。但最为常用的还是前一类。
中国历来有烹饪王国的美称,这顶桂冠应该说是名副其实。
因为中国的烹饪历史比古埃及古罗 *** 国家历史还要长。
辽阔的地域众多的民族孕育了中国博大精深的烹饪文化。典型的就是众所都知的食品雕刻技艺了。
食品雕刻是用烹饪原料,雕刻成各种动植物,人物,花卉,风光建筑等各种图案与形态来美化菜肴装点宴席的一种的美术记忆。
他既是烹饪技术的一部分,又是艺术店堂里独特的一门艺术雕刻。艺术是来源于生活,又是超越生活的。
齐欣 *** 独创了:刀过留痕、神奇快速、形象逼真、惟妙惟肖的“齐派食品雕刻艺术技法”。
更是将扬州瓜雕技术升华为玲珑剔透的多层镂空雕艺术,几十年家齐欣 *** 收 *** 300余人,烹饪教 *** 达两万余人。
80年代,齐欣及其 *** 被誉为烹饪界“齐家军”。
齐派雕刻法特点:
复杂的过程简单化、讲究刀法,体现立体感、雕塑艺术魅力。
齐欣,早年毕业于锦州市商专,1982参加辽宁省首届商业技能大赛获雕刻项目之一名的优异成绩,被调入辽宁省服务学校厨师进修班(辽宁省商业 *** 之一个厨师培训机构)任讲师。
国际烹饪艺术 *** 、
中国烹饪 *** 、
齐派食雕艺术创始人、
辽宁省食雕 *** 会创始人会长、
首届世界烹饪大赛中获食雕赛金奖、特别金奖两项殊荣;
多家烹饪院校客座教授、顾问、
沈阳市奇新烹饪艺术学校创始人、
1982年在辽宁省商业 *** 烹饪 *** 作技术比赛中获之一名、
1986年毕业于 *** 美术学院雕塑系、
*** 毕业于中国食品大学、
1990年初创办东北地区首家私立学校--沈阳市奇新烹饪技术中心(奇新烹饪艺术学校)。
麒麟戏凤
原料:胡萝卜,白萝卜,心里美
凤凰展翅
***
来源:新闻夜航
在法国,洛林高原摩泽尔河和塞耶河的交汇口,有一座名叫梅斯的小城。
这两天,这座法国的工业重镇,备受关注。
当地时间3月25日,第十届国际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在梅斯落下帷幕,来自中国 *** 团的29名选手参加了9个类别20个项目的竞赛,获得6金7银7铜的成绩。浙江籍选手获4金2银1铜,实现了浙江参加国际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金牌零的突破,在金牌数、奖牌数上均位居全国各省(区、市)之首。
其中,王晓珍获美发组金牌, *** 杰获文本处理项目金牌,胡春芳获钩针编织项目金牌,郑云海获食品雕刻项目金牌,郑建胜获室内摄影项目银牌,宋天宁获网页 *** 项目银牌,吴向东获木雕项目铜牌。
有00后,也有70后,但都有一颗精益求精、勇攀高峰的工匠心。
6岁听力神经断裂
00后小伙这次拿回一枚沉甸甸的金牌
3月27日是浙江选手载誉而归的日子,家属早早等候在浙江省残疾人之家。
00后小伙子郑云海的爷爷郑永惠和妈妈施群英难掩激动和欢喜。
2002年,郑云海出生在浙江杭州西湖区双浦镇,6岁时因为意外,加上医治不及时,导致听力神经断裂,只能靠戴 *** 才能正常交流。
“我们只能接受这个结果,并花了一万多给他买了 *** 。”施群英说,那时候的 *** 很大,要套在耳朵外面,刚刚上小学的郑云海并不爱戴,“有小朋友会说,他不好意思。”后来,大一点换成了嵌入式的,郑云海才习惯戴上 *** 。
虽然,常常陷入在无声的世界中,但郑云海很喜欢捣鼓,家里的机器玩具基本都被他拆过一遍。
他对线条、对空间也有感觉。
喜欢画画的郑云海家里日历反面的空白,都被他用水彩笔画满了一张又一张,“那个时候,想长大了当发明家或艺术家。”
正是从小练就的绘画功底,给如今的郑云海打下了一个基础。
初三毕业,郑云海入读杭州之一 *** 学院中式烹饪专业。
一次校园 *** 日,郑云海在烹饪专业的技能展台上看到了一只只用胡萝卜雕刻的鸟、一朵朵用心里美萝卜雕刻的花,深深被吸引。
可是当他自己上了食品雕刻课后,才发现,食品雕刻并没有他想象中那么简单。
于是他就苦练基本功。
比如,雕刻一朵月季花,需要练习握刀的手法、下刀的深度、花瓣的层次感。为雕刻出一个很好看的花心,需要一遍遍尝试,从一次次失败中总结经验。前前后后花了两周时间,郑云海终于雕出一朵非常逼真的月季花,“切到手是常有的事,那段时间感觉手上无时无刻不贴着创口贴。”
学习的过程中,郑云海遇到了恩师李小明。
在 *** 的训练和指导下,郑云海被选入了集训队。
杭州市中等职业学校师生职业能力大赛冷菜雕刻项目一等奖,第八届全国饭店业职业技能竞赛(浙江赛区)暨长三角美食文化周厨艺大赛荣获艺术冷拼项目金奖、食品雕刻项目金奖,2021中国创新与传统中餐厨艺大赛获果蔬雕刻金牌……坚持不懈的训练和扎实的基本功,让年轻的郑云海成为了领奖台的常客。
而这一次是郑云海之一次 *** 中国出战。
近两个月的集训,每天郑云海都会进行8个小时的模拟比赛训练,“越临近比赛训练越多,有时从早上六七点一直练到晚上 *** 点。”
真正开始比赛,郑云海却很平静,“最难的是国外食材的不确定 *** ,这么多年的训练,我相信自己可以的。”
最终,郑云海凭借出色的发挥,一举拿下了食品雕刻项目的冠军。
*** 升起,郑云海难掩内心激动,放声高呼。
我们家出了世界冠军
朴实的家人几次激动落泪
晚上18点半,载着运动员的大巴车,准时抵达浙江省残疾人之家,施群英早早拿出 *** ,准备记录一下。
因为不太会 *** 作,施群英让记者教教怎么拍 *** ,而爷爷临时去找店想买束花。
爷爷是家里之一个知道消息的,听说郑云海拿了金牌,爷爷当时就流下了眼泪。
郑云海也从法国给爷爷打来了报喜 *** ,“爷爷,我是世界冠军。”
刚挂了 *** ,爷爷就挨个亲戚通知,告知了这个喜讯,“我们家出了世界冠军了。”
下了大巴,郑云海就和爷爷、妈妈来一个大大的拥抱,过年后,这是他们之一次见面。
而郑云海胸前挂着的,正是他从法国赢回来的金牌。
去年从杭州之一 *** 学院毕业后,郑云海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暑假里也会带徒弟。
在他心中,食品雕刻是和石雕、木雕一样的技艺,“我期望带来更多有生命感的作品,把食品雕刻带上更高的水平。”
一辈子坚持做好一件事
两位拿奖的 *** 姐希望大家都能更勇敢
和郑云海一样,80后的王晓珍、70后的胡春芳,也在坚持一辈子做好一件事,用自己精湛的手艺,创造美好的生活。
1980年出生于淳安的王晓珍,出生便听不到声音。18岁,为了能更好地立足社会并养活自己,她选择学习理发。
从此一把飞舞的剪刀,就成了她无声世界中最美的音乐和旋律。
在之后的学艺中,王晓珍凭借自身的聪慧和不懈的努力,理发手艺日渐精湛,不仅有了许多慕名而来的顾客,也在残疾人技能比赛中获得无数的荣誉。
1975年出生于萧山的胡春芳这次拿到世界冠军的项目是钩针编织。
一根针、一条线,胡春芳说,编织带给她精神上的享受,而钩针编织这门艺术,更需要她学会对自然美、生活美的理解。
30余年,无数条细线在她手中汇聚成一件件饰品,并拥有了灵魂和生命。
从小就有一股不服输的韧劲
另一位金牌获得者来自嘉兴平湖
*** 杰,获文本处理项目金牌。1986年出生于嘉兴平湖,听力残疾。
从小就有一股不服输的韧劲,认真学习文本处理技艺。曾多次获得浙江省、嘉兴市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文本处理项目之一名,并获得“全国技术能手”“浙江省技术能手”称号。
此次在第十届国际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上摘冠,也使得他实现了计算机文本处理的大满贯。
了不起!祝贺!
来源:浙江新闻(ID:zjnewsapp)综合潮新闻(记者:盛锐 通讯员:龚经、李伟君、卢一鸣)
栩栩如生!瓜果蔬菜变“花鸟”,青岛这位雕刻手艺人火了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 *** 见习记者 黄滢滢
西瓜变成娇艳的花朵,红萝卜变成喜人的 *** ,白萝卜变成优雅的白天鹅……近日,青岛一男子在网上发布自己瓜果雕刻的手工艺品,每一件都栩栩如生,引来网友点赞。1月8日,记者联系到该网友孙兆喜先生,孙兆喜向记者详细讲述了雕刻精巧作品幕后的故事。
雕刻作品栩栩如生
网友纷纷留言点赞
“水果雕刻有没有惊艳到你呢?”近日,青岛一网友在发布自己用果蔬雕刻各类花鸟的 *** 引来网友点赞关注。 *** 中,寻常的水果在该网友的巧手雕刻下,皆展示出了与众不同的风采,例如,西瓜变成了娇艳盛开的花朵,南瓜萝卜变成了展翅欲飞的龙凤、小鸟。
记者翻阅该网友其他作品,发现其用西瓜雕的花篮令人惊叹。平常的西瓜经过雕刻,上方点缀着鲜花,变成了精致的花篮;红萝卜变成了 *** ,十分喜人;青萝卜变成了碧绿的小鱼。每一件作品都栩栩如生,十分惊艳。“这谁舍得下嘴啊”“这技术杠杠滴!”“把水果做成这样谁舍得吃啊”。 *** 中,经过雕刻的精美果蔬作品纷纷引来网友夸赞,网友纷纷表示对于如此精美的作品实在无法下口。
1月8日,记者联系到 *** 发布者孙兆喜先生。据了解,孙兆喜是一位食品雕刻师,已学习雕刻20余年,更是在多个重大宴会场合用作品展示了中国食品雕刻的精湛技艺。随即,孙先生向记者详细讲述了如何将寻常果蔬变为精美绝伦的“艺术品”以及学习雕刻多年幕后的故事。
果蔬选材讲究多
不同颜色创不同风采
孙兆喜向记者介绍,食品雕刻中首先步骤就是选材,“雕刻的材料,就是常见的水果蔬菜,水果的话比如说火龙果、苹果、西瓜、哈密瓜等等,蔬菜就是根茎类蔬菜,芹菜、菠菜这些肯定不能雕刻,山 *** 、地瓜、胡萝卜、青萝卜、白萝卜这些都是常用的雕刻材料。”
“食品雕刻是不上色的,食品是什么颜色就呈现什么颜色,南瓜是 *** 刻出来就呈现 *** ,西瓜是红色的就呈现红色。”孙兆喜表示,大家所看到的每一件色彩鲜艳的作品都是利用食材本身的颜色去 *** ,“红色的花朵就用红萝卜,白色的白天鹅就用白萝卜。”
对于网友评论的“舍不得入口”,孙兆喜表示,“咱中国菜它讲究感官即色香味俱全,你要达到菜的形状美观,我们水果雕刻是以观赏为主,但也可以食用,因为食品雕刻使用的都是新鲜的蔬菜水果,都是干净的。”孙兆喜向记者透露,以往大家收到雕刻的时候都表示不忍心 *** 造型,放置时间久了也就不能食用了。
学习雕刻20余年
孔雀头雕了3年才满意
“我今年47岁,做雕刻已经20余年了。”孙兆喜表示,自己从19岁开始学习烹饪。“我最早是在济南上烹饪学校,厨师专业会接触到营养学、食品雕刻等课程,后来慢慢地就专攻食品雕刻了。”提及自己雕刻种类的变化,孙兆喜说道,“刚开始雕刻的都是酒店里点缀菜品的小花小鸟。后来有过生日的,就帮忙刻寿星,对于做生意的客户,就给刻大鹏展翅。”孙兆喜表示,随着时间变化,他刻的作品变得越来越复杂,专门找自己刻东西的 *** 越来越多。
雕刻“功力”并非一朝一夕练就。“我最早学雕刻孔雀头的时候,一晚上都刻不出来然后就不睡觉,一直刻到明天,最后刻到明天也没刻出来。”孙兆喜说道,蔬果雕刻也是有一定的难度,“当时刻孔雀头,我练了3年才觉得自己掌握了。”孙兆喜表示,现在再次回头看以往的作品,会感觉当时的自己也还未完全掌握。
每一位手艺人的背后,都是勤加练习,不断地投入自己的时间、精力,几十年如一日地进行打磨。孙兆喜向记者表示,蔬果雕刻不但需要勤加练习,更需要十分的耐心,“很多人可能萝卜刻了一半刻不出来,会比较烦躁,就把未刻完的作品扔掉了。我从前的老师也和我说过,就算刻到一半刻坏了,也不能半途扔掉。”
不断精进自身手艺
雕刻更流行走入家庭
“直到现在我也是在不断的学习,进行作品上的精进,在这个西瓜花的样子上,龙凤的神情神态上,去琢磨一些细节上的变化,神情传神了,细节到位了就有灵 *** 了。”孙兆喜表示,对于手工雕刻作品来讲,灵 *** 至关重要。“师傅雕刻出来的和机器刻出来的基本一眼就会看出来,有一些细节上的东西是很不一样的。”孙兆喜说道。
“有时候没事在家就会在网上搜一些雕刻作品来看,也会查阅一些资料及 *** ,现实生活中没有龙凤,在中国,龙凤呈祥 *** 着祥和,是一个意向没有具体实物。所以会经常查阅相关资料。”孙兆喜表示雕刻中展现灵 *** ,个人的构思也尤为重要。“拿刻鸟来举例,鸟的基本形状都是差不多的,但是脖子的话可以是局促在一起的脖子,也可以刻伸展的脖子,脖子可以往上抬,也可以往下仰,甚至可以翘可以凸可以凹,它的形状你可以 *** 的发挥个人想法。”
“以前果蔬雕刻确实是没进入家庭。现在大家生活条件都富足了,雕刻手艺也就逐渐地进入百姓家里了。”孙兆喜告诉记者,以往雕刻作品一般都是被应用在酒店,“现在婚礼、过生日、孩子过百岁,都会找我来雕刻,也有 *** 会送给 *** 雕刻的花篮。”孙兆喜说道。
“新东方杯”第六届全国烹饪大赛(果蔬雕刻组、区域特色小吃)7月29日,由中国饭店协会、中国东方教育主办,杭州新东方烹饪学校协办的2020CHA中国烹饪锦标赛|“新东方杯”第六届全国烹饪技能大赛迎来了第二天的赛程。
“新东方杯”第六届全国烹饪大赛
果蔬雕刻个人赛以及区域特色小吃个人赛的比赛现场高能不断,技术精湛的参赛选手们为大家带来了一场无与伦 *** 视觉盛宴,专业地呈现出了杭州新东方学子的风采。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赛况。
“新东方杯”第六届全国烹饪大赛
“新东方杯”第六届全国烹饪大赛
“新东方杯”第六届全国烹饪大赛
“新东方杯”第六届全国烹饪大赛
早上9时30分,在刀工厅就看到果蔬雕刻组的参赛选手准备的身影,待比赛口令发出后,选手们开始忙碌起来。比赛场上切果蔬声、雕刻声不绝于耳,他们运用各种雕刻手法,从构图的疏密、落刀的深浅到运刀的节奏,对普通的食蔬瓜果进行精雕细琢。
“新东方杯”第六届全国烹饪大赛
“新东方杯”第六届全国烹饪大赛
在刻刀一进一出之间,一件件精致灵动的雕刻作品就呈现在大家面前,飞龙走兽、亭台楼阁,每件作品线条清晰流畅,造型美观,构思巧妙,浑然天成。现场的评委老师就每件作品进行细致的打分评判,一起来看看同学们的雕刻作品。
“新东方杯”第六届全国烹饪大赛
“新东方杯”第六届全国烹饪大赛
“新东方杯”第六届全国烹饪大赛
“新东方杯”第六届全国烹饪大赛
“新东方杯”第六届全国烹饪大赛
在下午的14时,我们的区域特色小吃个人赛也拉开帷幕,参赛选手展开了持续两小时的比赛竞技。
“新东方杯”第六届全国烹饪大赛
“新东方杯”第六届全国烹饪大赛
滋滋作响的热油、香飘四溢的美食,经过一番比拼,三门金沙蟹、东阳藕饼、土煎小黄鱼等独具特色的区域小吃美食悉数亮相,专业评委老师根据小吃的 *** 技艺、色香味型、营养卫生等方面进行了公平、公正的打分,一起来看看同学们的作品。
“新东方杯”第六届全国烹饪大赛
“新东方杯”第六届全国烹饪大赛
“新东方杯”第六届全国烹饪大赛
“新东方杯”第六届全国烹饪大赛
就此,今天的比赛暂时告一段落,接下来,2020CHA中国烹饪锦标赛|“新东方杯”第六届全国烹饪技能大赛各项赛事继续进行。在8月1日,杭州新东方烹饪学校将开展中式面点、区西餐热菜的个人选拔赛,请大家持续关注我们!
厨 *** 变|全科厨艺传习·雕刻看到雕刻二字,脑海中浮现“雕虫小技”成语。此“虫”乃“虫书”,虫书亦称鸟虫篆,主要见于一些青铜器之铭文,尤以兵器为多。它是春秋中后期至战国时代盛行于吴、越、楚、蔡、徐、宋等南方诸国的一种变形的装饰用文字。但是,我却十分希望能在菜肴的盘饰上能够看到用食品雕刻的蟋蟀、蝴蝶,且厨师能在食客的众口夸赞下自谦地说四个字。
厨界专攻雕刻者寥寥,制模技术的进步以及3D打印的出现,餐桌上已经不可阻挡地流行怡情悦志的装饰工艺小品,在尊重“传统手工”的氛围下,雕刻饰品的“食品属 *** ”以及“不可预制”决定了食品雕刻技艺还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发挥作用,处在自媒体相机下的菜肴,应该有与菜肴色形相得益彰的雕刻小品为菜肴乃至筵席锦上添花,故将“雕刻” *** 为一项厨艺。
雕刻分类有多种,如根据食品雕刻的表现形式,分立体雕刻、零雕整装、平面雕刻、镂空雕、刻画、拼摆等。其实这个划分不尽合理,如零雕整装也可以是立体雕刻,立体雕刻或零雕整装也可同时体现平面雕刻、镂空雕、刻画等;再如根据食品雕刻的原料分,有果蔬、琼脂雕、冰雕以及大型泡沫黄油雕等,花式冷拼使用调过味的荤素食材又属哪一类呢?不过,传统上的分类似乎不情愿将调过味的食品作为雕刻原料。因此,除非你是研究食品雕刻理论的,否则只要明白按雕刻作品的使用 *** 质划分,有 *** 型装饰与参与型装饰两种。
*** 型装饰主要渲染、烘托筵席主题,如婚宴入口处展示台一般会出现龙凤呈祥立体雕刻或花式冷拼,寿宴上会有蟠桃献寿立体雕刻等。此类雕刻非大咖不能为,不然弄巧成拙反被主家嫌弃;参与型装饰,雕刻作品本身是菜肴(如凤凰冷盘、油焖兰花茭白等)或者是菜肴的组成部分,或为“花配菜”或充当菜肴器皿,其功能都是对菜肴色形的补充或对菜肴故事的强调。参与型装饰与 *** 型装饰的不同之处在于,参与型装饰多为食用 *** 装饰。如“西瓜鸡”:用小尖刀在圆正的西瓜上端约五分之一处刻锯齿形刀纹(深至瓜瓤)一圈,取下上部作瓜盖。再挖去瓜瓤,在瓜皮上雕成图案或文字,放入沸水中烫西瓜外皮约二分钟,使瓜皮变色取出,用清水浸凉后(瓜内不能浸入清水)放在大碗内。
当下雕刻工具日新月异,基本的有平口刀、斜口刀、槽刀、圆口刀等,基本的刀法有切、削、刻、戳、铲、挖等。
·切。使用平口刀,包括纵切、横切、斜切等。也是花式冷拼的主要刀法。
·削。使用平口刀,包括直削、卷削、旋削。
·铲。使用平口刀,铲除原料平面上除浮雕线以外的部分。
·刻。使用斜口刀,在表面刻出有一定深度的刀纹。分透空刻、浅刻、旋刻、镂空刻等。
·戳。使用槽口刀,槽口刀也称V型刀,从大至小分1号、2号、3号。以落刀角度有平戳、斜戳、纵戳之分。
·挖。使用圆口刀。圆口刀也称U型刀,从大至小分1号、2号、3号、4号。
雕刻作品以花鸟为常见,亦见微缩景观、鱼虾昆虫以及龙凤祥兽。刀法随雕刻构思及设计的难易而变化,可以催生出多种组合。
雕刻作品的灵 *** 由食品雕刻者所赋予,学雕刻有个勤学苦练、循序渐进的过程。一开始可多用边角料进行练手法运刀,接着可用小件原料进行小花盘饰雕刻,从单一的盘饰到组合盘饰,最后雕刻主题作品。
筵席桌面不宜摆放遮挡视线的雕刻小品,果蔬雕刻的盘饰不可反复使用,无论是 *** 型装饰还是参与型装饰,均不得与主家的筵席主题相悖。
考虑到参与型装饰的食品安全 *** ,盘饰雕刻过程中不得使用胶水、 *** 等非食品用于黏连或支撑,作品雕刻完成后,可浸入量多凉水中低温保存(冷藏)。不与食品接触的 *** 型装饰,可浸入含有1%明矾溶液中保鲜。
食品雕刻属机动岗,厨房员工乃至餐饮部 *** 均可 *** 。登录“抖音”搜索食品雕刻,可获得简便实用的演示教程。
玩艺术切水果! *** 三观的泰国果蔬雕刻天赋巧,刻出都非草草。在泰国,有一种流传了上百年的皇家传统,它丰富多彩而且充满创造 *** ,很多人都看见过它,但是没有人真正了解它,它经常出现在精致的泰餐里,也常常被拍下来点缀在各类旅游 *** 里,它可食用可观赏,是古暹罗的能工巧匠们,用专注的精神和无限的想象力为后人留下的非常珍贵的传统文化——Kae Sa Luk泰式食材雕刻。
水灯节创意装饰
起源
Kae Sa Luk最早出现在14世纪,在13 *** 年的水灯节上,人们通过漂浮在河上被精心装饰的水灯来感谢水的灵魂。Nang Noppa *** rt王妃用蔬菜雕刻出一只花和一只鸟来装饰她的水灯,她的独特艺技被Phra Ruang国王(昙摩罗阇一世)注意到。
国王对她所创造的优雅和美丽的食材雕刻作品印象深刻,他鼓励每个女人都应该学习这种叫做Kae Sa Luk的新艺术,这些水果和蔬菜雕刻由此成为王室食物陈列的更高标准。它既具有装饰 *** ,又让食物看起来更具吸引力!
打动人心的优雅传承
发展
19世纪初拉玛二世在位时期,是拉达那哥欣文学的黄金时期,这期间二世国王创作了许多文学作品,其中屡屡提到食物和甜点中蔬菜和水果雕刻的美感,Kae Sa Luk逐渐出现在越来越多作者的文学作品中。而皇宫中的女人们更是代代相传,把Kae Sa Luk的传统艺技如艺术表现形式、烹饪技巧、花环 *** 、雕刻和礼仪等等,对子孙后代们倾囊相授。
直到1932年泰国 *** 时期,人们对Kae Sa Luk的欣赏和热情走向了低谷。待国家稳定后, *** 部门立刻开始了对Kae Sa Luk的挽救计划:在泰国的学校里,孩子们从11岁起就开始学习 *** Kae Sa Luk的课程。如今在泰国,各类烹饪学校里都有Kae Sa Luk的学习课程。
随着时代和人们美审美的发展,Kae Sa Luk这门古老的艺术形式有了许多新的变化,从泰国走向了全世界,被更多人欣赏和学习。传统的Kae Sa Luk通常是在一个大西瓜(或别的食材上)雕刻出植物与动物或人物相结合的精美图案,但是如今的专业Kae Sa Luk作品,已经扩展到从精致摆盘到可食用水果碗再到更复杂的多层立体展示盘。
虽然大多数水果蔬菜都能作为Kae Sa Luk食材,但是最常见、更受欢迎的水果是西瓜。它个头大,创作空间足,软硬适中方便雕刻,最重要是西瓜有三种颜色,特色容易做出惊艳的具有层次感的作品。
不仅仅是餐桌上,你能在各种传统庆典上看到Kae Sa Luk作品,它们点缀着 *** 的花车、庄严的寺庙、人们的婚礼和各类重大节日等等。 *** 和 *** 部门不约而同地鼓励和发展着Kae Sa Luk艺术作为国家遗产,它将泰国特色食材与雕刻艺术相结合,体现了泰国传统艺术的美丽优雅,并令人印象深刻。
传播范围更加年轻化国际化
比赛
在泰国,每年都会举行各种Kae Sa Luk比赛,所有的食材雕刻爱好者和专业手艺人齐聚一堂,为人们 *** 出更优秀的Kae Sa Luk作品。2017年的泰 *** 亲节,也是诗丽吉王后85岁生日,为了纪念这个特别的日子,超过20个团队参加了在曼谷举办的Kae Sa Luk比赛。Kae Sa Luk的参赛者年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很多在校 *** 也踊跃报名。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基石,在这一点上,泰国人做的尤为出色!
让人膜拜的新艺术
衍生艺术
泰国雕刻艺术家krasinthusith前两年在网站上发布了自己的一组惊人的雕刻艺术作品,他用一些简单的材料如肥皂,瓜果等雕刻成神奇的动植物造型作品,因为雕刻技法太过精湛,已经让人看不出原材料是什么了,只能暗暗赞叹:实在是太漂亮了!
芳香夺目的小礼物
衍生品
在恰图恰集市上和各种夜市上,常常见到一种造型特别精美的香皂,它们有的被雕刻成绽放的花朵,有的被设计成可爱的水果,又香又美又实用,特别适合当伴手礼。这种雕刻香皂就是传统Kae Sa Luk的衍生品,最早出现在泰国清莱附近的村庄中,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在市面上的手工雕刻香皂色彩更加缤纷,香味也更加丰富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