钲怎么读拼音?钲字的意思是什么

牵着乌龟去散步 广角镜 22 0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钲怎么读拼音这个问题,钲字的意思是什么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钲怎么读什么意思
  2. 钲怎么读
  3. 钲字怎么读
  4. 稚子弄 *** 诗中“钲”读什么要拼音

一、钲怎么读什么意思

1、钲怎么读什么意思:[zhēng,zhèng]古代的一种乐器,用铜做的,形似钟而狭长,有长柄可执,口向上以物击之而鸣,在行军时敲打。

2、钲,这个字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但它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乐器。钲,又称钟,是一种打击乐器,属于青铜器时代的产物。它的出现,不仅丰富了古代的音乐艺术,还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商朝晚期,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最早的钲是由青铜制成的。

3、形状呈圆形或椭圆形,上面有纽,下面有座。随着时间的推移,钲的形状和 *** 工艺不断发展,逐渐演变成为一种重要的礼器和乐器。在古代,钲被广泛用于各种 *** 仪式、庆典活动和军事战争。在 *** 仪式中,人们敲击钲来祈求神灵的庇佑;在庆典活动中,钲的声音象征着欢乐和祥和。

4、在军事战争中,钲则被用作指挥信号,以调动 *** 的士气和战斗力。可以说,钲在古代社会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钲的音乐 *** 能也非常独特。它的音色清脆悠扬,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在古代乐队中,钲通常被安排在前列,作为领奏乐器。与其他乐器搭配演奏时,钲的声音能够起到调和、衬托的作用。

5、随着历史的发展,钲的地位逐渐被其他乐器所取代。到了战国时期,竽、瑟等弦乐器逐渐成为主流;到了秦汉时期,笛、箫等管乐器开始兴起;到了唐宋时期,琵琶、筝等弹拨乐器更是大放异彩。而钲,由于其 *** 工艺复杂、音域受限等原因,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然而,尽管钲已经不再是现代音乐的主要元素。

6、但它在古代音乐史上的地位却不容忽视。许多古代音乐家都曾对钲进行过研究和改良,使其音色更加优美动听。同时,钲也成为了古代文人墨客喜爱的题材之一。许多诗词歌赋中都有对钲的赞美之词,如“铜钲声里春江水”、“钲鼓喧天战鼓鸣”等。如今,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钲这种古老的乐器也逐渐受到了关注。

二、钲怎么读

1、zhēng。钲是一个汉字,指一种中国古乐器,用铜做的,形似钟而狭长,有长柄可执,口向上以物击之而鸣,在行军时敲打。钲字组词:钲鼓、铜钲、金钲、神钲、鼓钲、钲鞞、鸣钲、钲鼙、司钲、钲歌等。

2、汉字,又称中文字、中国字、方块字,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汉字是汉语的书写用文字,也被借用于书写日语、 *** 语、 *** 语等语言,是汉字文化圈广泛使用的一种文字,也是现在世界上唯一仍被广泛使用的高度发达的文字。

3、广义的汉字指从甲骨文、大篆、金文、 *** 文、小篆,至隶书、草书、楷书(以及派生的行书)等的文字,狭义指以正楷作为标准写法的汉字,也是今日普遍使用的现代汉字。汉字为上古时代的汉族先民所发明创制并作改进,现在确切历史可追溯至约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 *** 文、金文。再到秦朝的小篆,发展至汉朝隶变,至唐朝楷化为今日所用的手写字体标准-正楷。

三、钲字怎么读

问题一:“钲”这个字怎么念?拼音: zhēng,笔划: 10

部首:钅五笔输入法: qghg笔顺编号:3111512121

击奏体鸣乐器。中国古代打击乐器。铜制。古代的

钲有两种形制,其一指殷周时代的“铙”(与现在所称

的铙钹不同),《说文》:“钲,铙也,似铃,柄中,上

下通。”其实当时的钲与铙在形制上有所不同。钲用于

军事,见后汉李尤《钲铭》:“申严号令,誓饬师旅;以

肃纪律,万众是听”;其二系指古代传自南方民族的锣

形乐器,唐杜佑《通典》云埂“钲……有如大铜叠,悬而

击之,以节鼓,呼曰钲。”宋陈□《乐书》也记载钲是来

自南方的乐器。泰国、 *** 、印度尼西亚等国均有编钲。

钲也用于仪仗乐队。《明会典・大驾卤簿》:“金钲四

面,铜质、竹匡,用红梗系钲于匡。钲径九寸五分。”这

种用于鼓吹乐的钲,悬挂在双龙架上,形如铜锣,以木

相关词语:钲鼓钲@云钲钲鼙钲铙钲人钲歌银钲司钲神钲锋钲鼓钲金钲鸣钲

问题二:钲这个字念什么是多音字吗?&# *** ;

[1]古代的一种乐器,用铜做的,形似钟而狭长,有长柄可执,口向上以物击之而鸣,在行军时敲打。

[1]古代乐器名。形如钤,有柄可执,行军时用

钲,铙也,似铃,柄上下通。――《说文》

钲,铃也。――《广雅・释器》

方叔率止,钲人伐鼓。――《诗・小雅・采芑》

又如:钲鼓(古时行军击钲使士兵肃静,击鼓使士兵前进。后用钲鼓为军事的代称);钲歌(即铙歌,军乐);钲人(掌管鸣钲击鼓之事的官吏);钲@搭酃?

于上谓之鼓,鼓上谓之钲,钲上谓之舞。――《周礼・考工记》。孙诒让正义:“程瑶田云:『鼓上,为钟体之上段正面也,谓之钲。』”

问题三:钲鸿基的钲读什么???????????????????????钲 zheng一声

问题四:征字下面心字怎么读惩:征字下面心字读 chéng

⑶处罚,警戒:严~。~罚。~办。~戒。~治。~一警百。

⑷苦于:“~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⑸郑码:OIIW,U:60E9,GBK:B3CD

⑹笔画数:12,部首:心,笔顺编号:332121214544参考词汇

问题五:杲这个字怎么读杲拼音:

1.日出明亮。 2.明亮;光明。 3.高远。 4.白。5.姓。

问题六:屈、钲、潼、三字草书怎么写屈、钲、潼

问题七:treyarch怎么读。。。。。 20分读存档,顺便让你反思反思。

问题八:钲字粤语怎么读,求帮忙,谢谢两个发音都ok,zing1或zing3,分别同音字为:贞,正

问题九:“隼”这个字怎么读,象征着什么隼拼音:

[释义]鸟类的一科,翅膀窄而尖,上嘴呈钩曲状,背青黑色,尾尖白色,腹部 *** 。饲养驯熟后,可以帮助打猎。亦称“鹘”。

问题十:曹 *** 北征乌桓这个字音怎么读乌桓[wū huán]

亦作“乌丸”。古时北方少数民族名。原是东胡族的一支,西汉初被匈奴击败,迁移到乌桓山,因以为名。汉建安十二年曹 *** 破乌桓,徙万馀落至中原,其势遂衰。见《汉书・匈奴传下》、《后汉书・乌桓传》。后世诗文中亦泛指北方少数民族或其居住地。南朝陈徐陵《武皇帝作相时与北齐广城主书》:“庸、蜀、氐、羌之兵,乌丸百虏之骑,以此众战,谁能御之?”元张昱《白翎雀歌》:“乌桓城下白翎雀,雄鸣雌随求饮啄。”明王清《塞上感怀》诗:“梦回绝域乌桓地,战罢空山敕勒营。”

“乌桓”,中国古代民族之一。亦作乌丸,乌桓族原为东胡部落联盟中的―支。原与鲜卑同为东胡部落之一。其族属和语言系属有突厥、蒙古、通古斯诸说,未有定论。公元前3世纪末,匈奴破东胡后,迁至乌桓山(又曰乌丸山),遂以山名为族号,大约活动于今西拉木伦河两岸及归喇里河西南地区。公元前119年(西汉武帝元狩四年),汉军大破匈奴,将匈奴逐出漠南,乌桓又臣属汉朝,南迁至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塞外驻牧,代汉北御匈奴。公元49年(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五年),乌桓又从五郡塞外南迁至塞内的辽东、渔阳及朔方边缘十郡,即今辽河下游、山西河北北部及 *** 河套一带驻牧。乌桓在两汉时先后两次南迁,逐渐发展壮大,但受汉护乌桓校尉管辖,分成若干部落,各自为政,一直没形成统一的部落联盟。

四、稚子弄 *** 诗中“钲”读什么要拼音

1、读音:zhēng,指古代的一种像锣的乐器。

2、《稚子弄冰》是南宋诗人杨 *** 所作。全诗如下: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钲怎么读拼音?钲字的意思是什么-第1张图片-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提在手中,轻轻敲打,冰块发出穿林而过的响声,当欣赏者正醉心于那穿林而过的响声时,忽然却听到了另一种声音--冰块落地,发出了如玻璃破碎的声音。

此诗作于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春,杨 *** 当时在常州任上。打春牛是古时的习俗,立春前一日,用土牛打春,以示迎春和劝农。打春之牛,后亦以苇或纸制。一般是由当地的长官执彩鞭击打春牛三匝,礼毕回署,接着众农民将春牛打烂。这首诗写儿童看到大人们鞭打春牛的场面后进行模仿的情景,这一场景引起诗人对丰收的联想。

杨 *** (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开禧二年卒,年八十,谥文节。《宋史》有传。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中兴四大诗人。其诗自成一体,称“诚斋体”。有《诚斋集》一百三十三卷。《彊村丛书》辑为《诚斋乐府》一卷。

关于本次钲怎么读拼音和钲字的意思是什么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

标签: 拼音 意思 怎么 什么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