韬光养晦拼音?韬光养晦怎么读拼音

牵着乌龟去散步 问答 14 0

大家好,关于韬光养晦拼音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韬光养晦怎么读拼音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韬光养晦是什么意思
  2. 韬光养晦怎么读
  3. 韬光养晦的拼音
  4. 韬光养晦的读音
  5. 韬光养晦怎么读音
  6. 韬光养晦造句

一、韬光养晦是什么意思

1、韬光养晦,拼音tāo guāng yǎng huì,比喻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2、韬:按捺,柔化,隐藏。光:锋芒,外露的锐气;引申为突出的、外露的才华、能力、荣誉等。“韬光”的字面意思是收敛光芒,引申意义为避免抛头露面。

3、养:休养,培养。晦:隐藏。“养晦”的字面意思是 *** 遁迹,修身养 *** ,引申之意为隐退待时。成语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在不显眼的地方养精蓄锐,休养生息。亦作“韬晦之计”。

4、历史上最有名的有关“韬光养晦”的典故,则出自《三国演义》著名的“曹 *** 煮酒论英雄”的故事。

5、东汉末年,曹 *** 挟天子以令诸侯,势力很大。刘备虽贵为皇叔,却势单力薄,为防曹 *** 谋害,不得不在住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光养晦之计。

6、一天,刘备正在浇菜,曹 *** 派人请刘备,刘备只得胆战心惊地一同前往入府见曹 *** 。曹 *** 说:刚才看见院内枝头上的梅子青青的,想起以往一件件往事,今天见此梅,不可不赏,恰逢煮酒正熟,故邀你到小亭一会。

7、刘备随曹 *** 来到小亭,只见已经摆好了各种酒器,盘内放置了青梅,于是就将青梅放在酒樽中煮起酒来了,二人对坐,开怀畅饮。

8、酒至半酣,突然阴云密布,大雨将至,曹 *** 大谈龙的品行,又将龙比作当世英雄,问刘备觉得当世英雄是谁,刘备装作胸无大志的样子,说了几个人,都被曹 *** 否定。

9、曹 *** 此时正想打听刘备的心理活动,看他是否想称雄于世,于是说:“能叫做英雄的人,应该是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的人。”

10、刘备问:“那谁能被称为英雄?”

11、曹 *** 用手指指刘备,然后又自指向自己,说:“现今天下的英雄,只有你和我两人而已!”

12、刘备听到这句话,吃了一惊,手中的筷子,也不知不觉地掉在地上。正巧此时大雨倾盆,雷声大作,刘备灵机一动,从容地弯 *** 拾起筷子,说是因为害怕打雷,才掉了筷子。曹 *** 笑着说:“大丈夫也怕打雷吗?”

13、刘备说:“圣人听到刮风打雷也会变脸色,何况我怎么能不怕呢?”刘备经过这样的掩饰,使曹 *** 认为自己是个胸无大志、胆小如鼠的庸人,曹 *** 从此再也不怀疑刘备了。从而才有了以后的东山再起,三分天下。

14、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韬光养晦

二、韬光养晦怎么读

详细释义: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出处。

《旧唐书·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例句:

1.小王几年来韬光养晦,积累了大量的知识。

近义词:闭门不出[bìménbùchū]关起门来不外出,指杜绝与外界交往。

养晦韬光[yǎnghuìtāoguāng]指隐藏行迹和才能,不露锋芒。韬光晦迹[tāoguānghuìjì]韬光:把才华隐藏起来;晦迹:不让人知道自己的踪迹。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三、韬光养晦的拼音

1、韬光养晦的拼音:tāoguān *** ǎnghuì。

2、出自:《旧唐书·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

3、韬光养晦,指的是隐藏锋芒,不使外露,同时,通过修身养 *** 等方式,修缮自己的不足之处,提升内在的修养。

4、所以,人到中年,在碰到的问题的时候,懂得收敛自己的锋芒,隐藏自己的才华,等待时机复出,是非常有必要的。于是,有人就把这种韬光养晦的 *** ,成为“狡猾”。其实,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狡猾,而是一种为人处世中有一定高度的修养。

四、韬光养晦的读音

韬光养晦是一个成语,读音是tāoguān *** ǎnghuì,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韬光养晦的意思是隐藏才能,不使外露。该成语的结构为主谓式,在句中一般作谓语。

晋·刘昫《旧唐书·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后据此总结出成语“韬光养晦”。

该成语启示人们要坚忍、谦虚、谨慎、深藏,永远沉下心、沉下意、沉 *** 段与弱势的大多数在一起。提倡坚忍、谦逊与亲民。要在行动和谋略上,即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外在表现得低下、委屈、 *** ,使人对自己产生厌恶的感觉,放弃对自己的戒心。

依靠这种“骗人”的假象减少外界的压力,松懈对方的警惕,而自己则暗中准备,积极“备战”,再瞄准时机,出奇制胜。许多成大事者,在成就之前都有韬晦的历史。做个真正的智者,胜利终将属于自己。

元末明初·罗贯中《三国演义》:“玄德也防曹 *** 谋害,就下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果为隐者,方韬光晦迹之不暇,安得知名?”

清·俞万春《荡寇志》:“你此去,须韬光养晦,再看天时。”

清·郑观应《〈盛世危言〉初刊自序》:“自顾年老才庸,粗知《易》理,亦急拟独善潜修,韬光养晦。”

1、养晦韬光,拼音:yǎng huì tāo guāng

解释:谓隐藏行迹和才能,不露锋芒。

出处:清·王韬《淞滨琐话·罗浮幻迹》:“苟能养晦韬光,始许了却前缘,重联仙侣。”

2、弢迹匿光,拼音:tāo jì nì guāng

解释:弢:同“韬”,隐藏行迹与光彩。

出处:晋·陆机《汉高祖功臣颂》:“彭越观时,弢迹匿光,人具尔瞻。”

五、韬光养晦怎么读音

1、韬光养晦拼音tāo guāng yǎng huì。

2、韬光养晦是一则成语,最早出自于《旧唐书·宣宗记》。意思是隐藏才能,不使外露。该成语的结构为主谓式;在句中一般作谓语。

3、李忱是唐宪宗李纯的第13子,于长庆中期被封为光王。在他即位之前,身为王公的李忱却不得不离京出走,这得从他当时的处境说起。李忱的母亲邂逅了当朝皇帝,生下了李忱。可惜在李忱的幼年,宪宗皇帝就被宦官 *** 了,留下这一对 *** ,既不能母凭子贵,也不能子凭母贵。

4、820年二月,李恒被宦官扶上皇位,是为唐穆宗;4年后穆宗服长生 *** 病逝,其子敬宗李湛接任,但他只活到18岁,驾崩后由其弟文宗李昂、武宗李炎相继接任。

5、在这长达20年的时间里,三朝皇叔李忱的地位既微妙又尴尬,他只能以黄老之道,韬光养晦,装傻弄痴。先王的特殊身份,还是让他逃避不了侄儿们猜忌、排斥、挤压的命运。文宗、武宗两位皇帝更是对他心存芥蒂,非但不以礼相待,还想方设法地 *** 他。

6、公元841年,唐武宗登基时,李忱为避祸,便“寻请为僧,行游江表间”,远离了是非之地。应该说,李忱当时作出的这一抉择,当属明智之举。而流放底层,阅尽人世沧桑,也为他将来成大业提供了一个机会。

7、法号“琼俊”的李忱虽然隐居于与世隔绝的深山之中,但他并没有一心向佛,忘却心中之志。握瑾怀瑜的他,效法孔明抱膝于隆中、太公闲钓于渭水,准备待时而动。在唐武宗 *** 的6年间,他不停地通过秘密渠道打探宫内情况,积极从事 *** 的活动,以实现“归去宿龙宫”的宿愿。

8、虽然他一直隐藏自己的这一志向,在福建境内天竺山真寂寺的三年间,在一次与名僧黄蘖和尚观瀑吟联时,他的才能通过一副对联表露出来。

9、一日,李忱与黄蘖和尚在山中闲话.面对悬崖峭壁上的一条飞瀑,黄蘖来了雅兴,对李忱说道:“我得一上联,看你能否接出下联。”李忱也兴致盎然,说道:“你道来我听,我必对得上。”黄蘖于是吟道:“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李忱几乎是脱口而出:“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10、李忱就像那瀑布,经历“千岩万壑不辞劳”的艰险后,终将飞珠溅玉、石破天惊。公元846年,李忱果然在 *** 们的拥戴下,从侄儿手中夺过大位,是为唐宣宗。时年37岁。

六、韬光养晦造句

1、【拼音】tāo guāng yǎng huì

2、【解释】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隐匿光彩、才华,收敛锋芒、踪迹

3、造句1:我们不提倡反衣狐裘,韬光养晦,而提倡毛遂自荐,敢为天下先。

4、造句2:想当年楚庄王韬光养晦,在春秋争霸之战中,一鸣惊人,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5、造句3:他离开政界后,便韬光养晦,蜇伏多时,最近又有重新参政之意。

6、造句4:小王几年来韬光养晦,积累了大量的知识。

7、造句5:倒霉的日子总会过去的,你现在能做的就是坚持和忍耐,卧薪尝胆,韬光养晦。

韬光养晦拼音?韬光养晦怎么读拼音-第1张图片-

文章分享结束,韬光养晦拼音和韬光养晦怎么读拼音的 *** 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

标签: 韬光养晦 拼音 怎么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