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笳拼音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胡笳的拼音,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笳拼音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一、胡笳的拼音
1、胡笳,蒙古族边棱气鸣乐器,民间又称潮尔、冒顿潮尔。流行于 *** 自治区、新疆 *** 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地区。
2、秦汉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发明了原始的胡笳,它是将芦苇叶卷成双 *** 形状或圆椎管形状,首端压扁为 *** ,簧、管混成一体的吹奏乐器。管身木制,管长58.5厘米、管径1.8厘米,下部开有三个圆形按音孔,上端管口不设 *** 。
3、木制三孔胡笳,流传于蒙古族民间,深受普通牧民的喜爱。1985年,有关学者在新疆 *** 地区罕达嗄图蒙古族自治乡发现了这种胡笳,将其定名为“ *** 胡笳”。
1、相传,西晋末年时有个爱国将领刘琨,善吹胡笳。公元307年,刘琨出任并州刺史,进驻晋阳城。有一次,数万匈奴兵将晋阳严严围住。
2、刘琨见势不妙,如与敌军硬拼,必然兵败城破,于是一面严密防守,一面修书请求援军。过了七天援军还未到,城内粮草不济、兵士恐慌万状。
3、刘琨登上城楼,腑眺城外敌营,冥思苦想对策,他不禁发出一声声长啸,他一声声长啸传到匈奴兵营里,把匈奴兵惊醒了。匈奴兵营里发出一阵 *** 动。半夜时分,吹起这支乐曲,匈奴兵怀念家乡,皆泣泪而回。
二、悲笳的读音悲笳的读音是什么
悲笳的拼音是:bēi jiā。注音是:ㄅㄟㄐ一ㄚ。结构是:悲(上下结构)笳(上下结构)。
悲笳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悲凉的笳声。笳,古代军中号角,其声悲壮。
⒈悲凉的笳声。笳,古代军中号角,其声悲壮。引三国魏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清风夜起,悲笳微吟。”唐杜甫《后出塞》诗之二:“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宋苏轼《至下马碛憩于怀贤阁》诗:“客来空吊古,清泪落悲笳。”元揭_斯《重饯何太虚》诗:“结_赴悲笳,凝酸属哀角。”清吴伟业《临江参军》诗:“四野多悲笳,十日无消息。”
悲凉的笳声。笳为古代军中所吹的乐器,声音悲壮,故称为「悲笳」。
悲笳悲笳,汉语词汇,拼音是bēijiā,解释为悲凉的笳声。
《胡笳曲·陇底悲笳引》《闻吹杨叶者·妙吹杨叶动悲笳》《安丰作·塞北悲笳起》
悲笳吹动不堪闻风咽悲笳送夕晖悲笳在城阪
悲绝言构悲泗淋漓乐极生悲悲天跄地狐兔之悲乐极悲来悲天悯人悲愁垂涕
悲观失望狐兔之悲假慈悲黍离之悲悲绝言构悲泗淋漓乐极生悲惊心悲魄风树悲悲天跄地
1、残日尚浮高岭树,悲笳先起土军营。
2、一曲悲笳吹不尽,残灰犹共晚烟飞。
3、舆轮徐动,宾从无声,清风夜起,悲笳微吟,乐往哀来,怆然伤怀,余顾而言,斯乐难常,足下之徒,咸以为然。
4、这种乐器源自西域龟兹国,是一种类似于“笳”的乐器,也叫作“悲笳”。
5、如寂静中落日西沉,惟剩悲笳呜咽,清音辽远,但幽谷中的风弦,永远充满内在的 *** 。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悲笳的详细信息
三、笳的多音字
笳不是多音字,其拼音为【jiā】。
见【胡笳】:我国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乐器,类似笛子。
1、(形声。从竹,加声。本义:胡笳)
2、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吹奏乐器,似笛。通常称“胡笳”。胡人卷芦叶为笳,吹以作乐,后以竹为管,饰以桦皮,上有三孔,两端加角
刁斗笳吹。——【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又如:笳角(胡笳与号角。系北方少数民族的军中乐器);笳鼓(胡笳与胡鼓);笳吟(胡笳吹奏;笳声萦回)
组词:胡笳、笳吟、笳箫、笳寒、笳管、银笳、鸣笳、芦笳、金笳、塞笳
家、佳、笳、伽、埉、夹、加、夹、嘉、挟、徍、袈、哿、梜、挟、拁、乫、家、珈、浃、抸、浃、椵、宊、痂、枷、鴐、耞、糘、犌、毠、葭、鉫、迦、腵、镓、㹢、麚、跏、茄、筴、猳、貑、豭
夹、唊、夹、猰、恝、忦、袷、扴、圿、戛、蛱、鴶、铗、颉、拮、戞、裌、甲、铗、颊、蛱、鵊、颊、頬、郏、荚、郏、脥
叚、假、嘏、徦、婽、椵、钾、钾、斝、斚、岬、槚、甲、檟、胛、榎、玾、贾、瘕
假、嫁、价、榢、架、幏、驾、稼、价、驾、贾
四、笳声的读音笳声的读音是什么
1、笳声的拼音是:jiā shēng。结构是:笳(上下结构)声(上下结构)。注音是:ㄐ一ㄚㄕㄥ。
2、笳声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3、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4、胡笳吹奏的曲调。亦指边地之声。
5、⒈胡笳吹奏的曲调。亦指边地之声。引唐钱起《送王相公赴范阳》诗:“代云横马首,燕雁拂笳声。”唐郑_《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诗:“下嫁戎庭远,和亲汉礼优。笳声出虏塞,_曲背秦楼。”
6、笳声笳声,是汉语词汇,解释为胡笳吹奏的曲调。
7、《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挽辞·北内笳声咽》《从军·笳声与陇水》
8、韶声变作笳声长胡笳声短雁声长古垒鸣笳声断
9、金石声鼾声如雷狗马声色书声朗朗吠影吠声大声疾呼死声活气嗳声叹气阒无人声低声下气
10、嗳声叹气大音希声比肩齐声大声疾呼狗马声色应声虫阒无人声低声下气死声活气金石声
11、点此查看更多关于笳声的详细信息
五、笳的拼音
1、笳: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吹奏乐器,似笛。出于西北民族地区,汉时传入中原,通常称“胡笳”。最初是卷芦叶为笳,吹以作乐。后在形制上有所变化,将芦叶制成的哨 *** 管中,遂成为管制的双簧乐器,形似筚篥。
笳有着相当的表现力,“刚柔待用,五音迭进”。胡笳即胡人之笳,在汉时流行于塞北和西域游牧民族中,善于表现凄怆、哀怨的情感,富有悠远的穿透力,很符合那些边远游牧民族英勇慓悍的个 *** 及牧马吹奏的特色。
2.又如:笳角(胡笳与号角。系北方少数民族的军中乐器);笳鼓(胡笳与胡鼓);笳吟(胡笳吹奏;笳声萦回)。
笳有着相当的表现力,“刚柔待用,五音迭进”。胡笳即胡人之笳,在汉时流行于塞北和西域游牧民族中,善于表现凄怆、哀怨的情感,富有悠远的穿透力,很符合那些边远游牧民族英勇慓悍的个 *** 及团圆纯牧马吹奏的腔行特色。
河南邓县南朝墓出土两块鼓吹乐画砖,其中一块是五人乐队,最左边的人吹奏的乐器即是笳。其它四位则是两人吹角,一人吹排箫,一人吹笛。
在汉魏历史上流传有不少运用笳声作战的故事。历史上也有不少有关笳的文章,有名的如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为笳添加了一种感伤塌咐而 *** 的神韵。
六、笳的组词
1、【精选组词列表】:边笳、悲笳、霜笳、箫笳、燕笳、征笳、哀笳、鸣笳、芦笳、龙笳、笳角、笳管、笳愁、笳箫、笳寒、笳吟、清笳、军笳、金笳、笳声、笳笛、笳音、笳喧、笳繁、笳鼓、胡笳、鼓笳、塞笳、笳鼓人、笳鼓之徒、胡笳十八拍
2、【笳字的'含义】:〔胡~〕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乐器,类似笛子。
3、五笔86:TLKF五笔98:TEKF仓颉:HKSR
4、笔顺编号:31431453251四角号码:88463Unicode:CJK统一汉字U 7B33
5、四、笳组词的发散思维组词法(分别以笳字开头、笳字在中间和笳字在结尾的组词)
6、笳愁,笳笛,笳繁,笳鼓,笳鼓人,笳鼓之徒,笳管,笳寒,笳角,笳声,笳箫,笳喧,笳音,笳吟
7、哀笳,悲笳,边笳,鼓笳,胡笳,金笳,军笳,芦笳,龙笳,鸣笳,清笳,塞笳,霜笳,箫笳,燕笳,征笳
七、笳的拼音和意思
笳音的解释指胡笳之声。唐张说《幽州夜饮》诗:“军中宜舞剑,塞上重笳音。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词语分解笳的解释笳ā〔胡笳〕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乐器,类似笛子。部首:竹;音的解释音ī声,亦特指有节奏的声:声音。音乐(?)。音律。音色。音量。音区。音韵。音像。音容(声音、容貌)。弦外之音。信息,消息:音信。佳音。音讯。部首:音。
OK,关于笳拼音和胡笳的拼音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