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红罗卜的拼音,胡萝卜的拼音和释义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侗族的资料
1、我国的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省的黎平、从江、榕江、天柱、锦屏、三穗、镇远、剑河、玉屏,湖南省的新晃、靖县、通道,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三江、龙胜、融水以及湖北恩施、宣恩、咸丰等县。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侗族人口数为2960293。使用侗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分南、北部两个方言。原无文字,沿用汉文,1958年设立了拉丁字母形式的侗文方案。
2、秦、汉时期,在今广东、广西一带聚居着许多部落,统称之为“骆越”(“百越”的一支)。魏晋以后,这些部落又被泛称为“僚”。明代邝露所著的《赤雅》中说,侗族也是属于“僚”的一部分。现在侗族的分布和属于“百越” *** 的壮、水、毛南等民族的住地相邻,语言同属壮侗语族,风俗习惯也有很多相似之处。侗族可能是由“骆越”的一支发展而成。侗族经过原始社会发展阶段,于唐代由原始社会直接向封建社会过渡;有的人认为经过奴隶社会发展阶段。从唐至清, *** 王朝在侗族地区建立羁縻州、土司 *** ,社会处在早期封建社会。清初实施“改土归流”,清朝对侗族人 *** 行直接 *** ,土地日益集中,进入封建地主经济发展阶段。但是,侗族社会内部某些氏族组织残余,例如以地域为纽带具有部落联盟 *** 质的“合款”,仍普遍存在。每个氏族或村寨,皆由“长老”或“乡老”主持事务,用习惯法维护社会秩序。“合款”分大小。“小款”由若干毗邻村寨组成;“大款”由若干“小款”联合。“小款首”由寨内公推,“大款首”由“小款首”商定。共同议定的“款约”必须遵守,款民大会是更高权力组织,凡成年男子均须参加,共议款内事宜。这种组织一直保存到清朝末期和 *** 初期。
3、1840年 *** 战争以后,侗族地区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在 *** 、清朝官吏、封建地主以及 *** 者的残酷剥削下,侗族人民的生活极端贫困。一直到解放前的侗族地区,封建地主经济仍占主要地位。有的地方地主每人平均占有土地为贫下中农的20倍以上,地主阶级通过地租向农 *** 行剥削。商业资本与 *** 资本对农民的剥削也极其严重。在 *** *** 时期, *** *** *** 在侗族地区实行了 *** 的保甲 *** ,利用一些封建上层人物充当伪乡、保长,为虎作伥,并以“连保连坐”的方式对劳动人 *** 行 *** *** ,使侗族人民陷于无限痛苦的深渊。
4、中华人民 *** 国成立后,1951年8月19日,广西龙胜县侗族人民和壮、瑶、苗等兄弟民族建立了龙胜各族自治县。1952年12月3日建立了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1954年5月7日建立了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1956年7日23日建立了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同年12月5日建立了湖南新晃侗族自治县。1984年11月7日建立了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贯彻和实施,实现了侗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这些自治地方先后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完成了 *** *** 。1954年,三江侗族自治县采用 *** 协商 *** 的方式,进行了土地 *** 。接着,这些自治地方又分别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 *** 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使侗族地区发生了变化。这些地方纷纷采用新的农业生产技术,粮食产量逐年增长。农、林、牧、副、渔也得到了全面发展。地方工业有了很大发展,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已建立机械、化肥、水泥、造纸等中小型地方工业。三江侗族自治县大部分村寨用上了电。水电事业的发展大大促进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前,黔东南仅有不到500公里的公路;现在,湘黔铁路横贯黔东南,并且县县有了公路,乡乡通了汽车。解放前,每县仅有中学l所,小学最多不过3所;现在,中学已普及到区,小学已普及到在队,已有大批青年进入中等学校以至大学深造。各级各类学校已培养造就出大批侗族出身的国家干部、教员、技术员、工程师,专家和学者。有的侗寨,还自己动手,办起了业余夜中学。过去,侗族人民生病求巫信 *** ,而今已延医治疗。天花、疟疾、霍乱、痢疾等恶 *** 传染病已基本消失,有效地保证了人民的健康,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人民生活蒸蒸日上,不少人家有了缝纫机、自行车、收音机、电视机。
5、侗族的文化艺术丰富多彩、有“诗的家乡,歌的海洋”之美誉。侗族诗歌的韵律严谨,题材广泛,情调健康明朗,比喻生动活泼。其中抒情诗歌优美细腻,真挚热情。;叙事诗歌委婉曲折,含意深长,是侗族民间文学的一项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诗歌歌词多以人类起源、民族迁徙和习惯法为题材,具有史料价值。以《珠郎娘嫫》、《莽岁》、《三郎五妹》等流传最广。音乐曲调既多又美。一领众和、多声合唱的“大歌”声音宏亮,气势磅礴,节奏 *** 。琵琶歌,因以琵琶或加“格以琴”(侗语称ki212,俗称牛罢腿)伴奏而得名,曲调欢快流畅,为侗族所特有。民间的故事传说,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情节曲折,引人入胜,表现手法富于浪漫 *** ,体现了侗族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追求光明、战胜 *** 的善良愿望。侗戏是由原有的叙事说唱发展起来的,始于19世纪初,相传是黎平侗族吴文彩(约1798~1845)所创。台步简单,动作纯朴,曲调唱腔多样。演唱时,用胡琴、“格以琴”伴奏,击锣钹鼓闹场,着侗装,不画脸谱,富有浓厚的民族色彩。侗族民间舞蹈,有“哆耶”、芦笙舞和舞龙、舞狮等。“哆耶”是群众 *** 的集体歌舞,或男或女,彼此互相牵手搭肩,围成圆圈,边走边唱。芦笙舞是由舞者吹奏芦笙边吹边舞的集体舞蹈。乐器除上述者外,还有侗笛、唢呐等。手工艺品有挑花、刺绣、彩绘、雕刻、剪纸、刻纸、藤编、竹编。刺绣是侗族妇女擅长的工艺,她们有服饰上刺绣各种图案花纹、人物、 *** 、花卉、草虫,形象生动,色彩绚丽而调和。银饰有颈圈、项链、手镯、耳环、戒指、银簪、银花。纺织品有侗锦、侗帕、侗布。先用靛染,后涂蛋白的“蛋布”,颜色鲜亮,为侗族固有衣料。
6、侗族擅长石木建筑,鼓楼、桥梁是其建筑艺术的结晶。鼓楼为木质结构,以榫头穿合,不用铁钉。有三、五层以至十五层,呈4面或6面8面倒水,高4~5丈,飞阁重檐,形如宝塔,巍峨壮观,是族姓或村寨标志,也是公众 *** 的议事场所。风雨桥是石墩木桥,长廊桥道,桥亭重瓴联阁,雄伟壮丽,以三江县的程阳桥最负盛名,已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文物单位。
7、侗族人民大都穿自纺、自织、自染的侗布,喜青、紫、白、蓝色。男子装束,近城镇者与汉族无异,唯边远山区略有差别,穿右衽无领短衣,着管裤,围大头帕。有的头留顶发。妇 *** 束各地互有差别,有着管裤、衣镶托肩、钉银珠大扣、结辫盘头者;有衣长齐膝、襟边袖口裤脚有滚边或花边、挽盘发者;有着大襟衣、大裤管、柬腰带、包头帕、挽头髻者;有着对襟衣、衬胸布、围褶裙、系围腰、着脚套或裹绑腿、髻 *** 银椎者;有宽袖大襟、衣滚绣有龙凤花卉、长裙过膝,梳盘发者;也有着汉装者。一般都喜欢戴银饰。
8、侗族人民的饮食以大米为主要食物,平坝地区以粳米为主,山区则多食糯米。普遍喜食辣椒和酸味。自行加工的“醅鱼”、“醅肉”,贮藏十数年不坏。用油茶待客,是侗族人民的一种好客习惯。侗族的村落依山傍水,以南部地区最富有特色。村头寨尾多蓄有古树,溪流上横跨“风雨桥”,寨中鱼塘四布。按族姓聚居,鼓楼耸立其间。住“干栏”房,楼上住人,楼下关养牲畜和堆置杂物。
9、“月也”,是这一村群众到另一村作客,并以吹芦笙或唱歌、唱戏为乐的社交活动。农闲 *** ,是集体娱乐之一。届时老少咸集,人山人海,欢声四起,锣鼓喧天,铁炮震动山谷。有外寨客人途经本寨,则阻之于寨边,以歌对答,谓之“塞寨门”。“行歌坐月”又称“行歌坐夜”,是青年男女进行社交和谈情说爱的通称。北部侗族地区称为“玩山”,青年男女在劳动之余,三五成群,相约在山坡上对唱情歌。南部侗族地区称“走寨”,或称“走姑娘”,晚上姑娘们结伴在屋里作针线活,客寨男青年携带乐器前来伴奏对唱,互相倾诉爱情,深情时男女互相“换记”(送礼物)定情,约为夫妻。三江县富禄等地侗族群众常于夏历3月3日或2月2日汇集于广坪上,用一特制火包冲一铁环腾空而起,降落时,让大家抢夺,获得者受重奖,叫做“抢花炮”。
10、侗族婚姻为一夫一妻制。姑舅表婚较为流行,姨表兄妹和辈分不同的不能通婚。女子婚后有“坐家”(即“不落夫家”)的习俗。解放前,侗族的社会基本单位是封建家长制的父系小家庭。妇女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低于男子,妇女禁触铜鼓;男人或长辈在楼下,不准上楼。侗族姑娘在婚后才能享受父母和自己积累的“ *** ”以及分得少量的“姑娘田”、“姑娘地”。男子继承家业,无继承人的可招赘养子。
11、丧葬一般同汉族,行土葬。个别地区还有停葬习俗,人死入殡后将棺材停放在郊外,等本族与死者同年同辈的都死亡以后,才一同择日安葬。
12、 *** 多神,崇拜自然物,古树、巨石、水井、桥梁均属崇拜对象。以女姓神“萨岁”(意为创立村寨的始祖母)为至高无上之神,每个村寨都建立“萨岁庙”。以鸡卜、草卜、卵卜、螺卜、米卜、卦卜测定吉凶。
13、侗族的节日以春节、祭牛神(农历四月初八或六月初六)、吃新节(农历七月间)较为普遍。有些地区还有 *** 或十一月过侗年。由于民族之间的交往,侗族还有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节。
二、罗卜的拼音怎么拼写的
“罗卜”是错误的写法,正确的是“萝卜”,拼音是luó bo。
萝卜,十字花科萝卜属二年生或一年生草本植物,直根肉质,长圆形或圆锥形,外皮绿色、白色或红色;茎有 *** 分枝;叶大头羽状半裂,有钝齿,疏生粗毛;花白色或粉红色,花瓣倒卵形,具紫纹;长角果圆柱形; *** 卵形微扁,红棕色,有细网纹;花期4-5月,果期5-6月。
萝卜拼音是luó bo。萝卜原产于 *** 的西南部;在中国各地普遍栽培;在 *** 、日本等地也有分布;公元10世纪从 *** 引入欧洲 *** ,约在13世纪,萝卜从 *** 引入中国。萝卜适应 *** 强,耐旱,对气候要求不严;喜冷寒气候,对土壤酸碱度适应 *** 强;繁殖方式一般采用 *** 繁殖。
1、我种了一片萝卜,现在它们长得又大又圆,看起来非常健康。
2、这道炖萝卜汤非常美味,每一口都有浓郁的萝卜香。
3、虽然萝卜是一种非常健康的蔬菜,但有些人可能不喜欢它的味道。
4、在冬天,煮一锅热腾腾的萝卜汤,喝下去感觉温暖舒适。
5、我用一把锋利的刀切了一颗大萝卜,它被切成了均匀的小块。
6、这家餐厅的招牌菜是炖萝卜牛肉,据说非常美味。
7、我把剩下的萝卜放进了冰箱,希望能保存一段时间。
8、虽然有些人不喜欢生吃萝卜,但它在沙拉中却是一种很好的配料。
9、我用擦子把萝卜擦成细丝,准备用来做饺子馅。
三、田埂的拼音狐田埂的拼音是什么
田埂的拼音是:tiángěng。注音是:ㄊ一ㄢ_ㄍㄥˇ。词 *** 是:名词。结构是:田(独体结构)埂(左右结构)。
田埂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田埂tiángěng。(1)田间的埂,用来分界和蓄水。
⒈田间的埂子,用以分界并蓄水。引《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 *** ·闽侯县建民农业生产合作社采取了耕牛私有私养租用的政策》:“犁第二遍田以前必须先车水灌田,并且做好田埂基。”逯斐《夜航》:“_小秀_在田埂上楞站了半天。”
农田间的土埂。用以划分田界与蓄水。词语翻译英语embankmentorfoothpathbetweenpaddyfields德语Acker,Feldrain(S)_
田埂田埂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tiángěng,田间稍高于地面的狭窄小路,也叫埂子意思是田间的埂子,用以分界并蓄水。田埂的用途还包括供人行走和种植作物。要车水灌田,须先做好田埂。
我问你小时候的田埂阡阡连陌陌暮色里早已深深地陷落不能够从远处伸来来接我回家去了扫暮的路上不见牧童杏花村的小店改卖了啤酒你是水墨画也画不出来的细雨背后的那种乡愁放下怀古的历书我望着对面的荒山上礼拜天还在犁地的两匹悍然牛吼的挖土机
田父之功田连阡陌焚林而田田父野叟豚蹄穰田寸田尺宅桑田沧海辩折田巴买田阳羡汶阳田反
面如方田田连阡陌豚蹄穰田汶阳田反焚林而田耕十亩田田父之功田父野叟寸田尺宅买田阳羡
1、当你不经意地来到广阔的田野里,会看到熟透了的庄稼铺满了田埂,整个大地笼罩了一层金 *** 。秋风乍起,稻浪荡开。刷、刷、刷,刷、刷、刷,一首首原生态的交响曲演奏得是那么的和谐悦耳。
2、程勃棋走在田埂上,哼着自己改编过的甜 *** ,乐不思蜀。
3、八戒来到瓜地,本想掏 *** 钱买一个的,却找不瓜地的主人,只好自作主张留了几文钱在瓜棚里的子上,又去地里捡了一个熟西瓜,坐在田埂上便大吃起来。
4、田边地头,树下凉厅,山野村夫,一葫芦酒,几棵罗卜,葱蒜几根,美景清风,大声谈论,庄稼收成,高唱几首,山谷回应,醉卧田埂,酣声雷动。
5、红火蚁主要滋生在田埂、堤坝、花圃、草坪等地,除通过爬行、婚飞和随水流等自然传播外,有些地方还经过带土的草皮和绿化苗木等途径传入和扩散蔓延。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田埂的详细信息
红罗卜的拼音和胡萝卜的拼音和释义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