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一什么时间的问题,以及和一什么时辰填量词一个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之一时间是什么时间
1、"之一时间"指事情发生后的最早时间。
2、⑴“每天训练结束后,我都要在之一时间和儿子通上一段 *** ,听到他的声音,我什么疲倦和烦恼都没了。”(《当代体育》2001/21)
3、⑵“2001年10月7日,中国队实现走向世界的梦想后,她在之一时间给□□□的 *** 发去庆贺 *** 。”(《生活时报》2002/3/12)
4、每当有事故发生,在所涉 *** 的新闻发布会或情况通报材料上,抑或是在相关新闻报道中,类似“之一时间”的说辞几乎成了常规辞令。令人不解的是,如此不断扭曲“之一时间”,却很少受到参与调查的上级官员质疑或反对。难怪赵瑞华的追问这么令人印象深刻,并且让说惯了“之一时间”者始料未及,更无法回答“之一时间”到底是几点几分。
5、“之一时间”是指事情发生后的最早时间,本来是很具体明确的。可是在事故发生地的 *** 官员那里,“之一时间”俨然成了糊弄人的代名词。即使是事故发生后的数个小时,只要领导没有到达现场,或者事故 *** 没有到位,都不会是“之一时间”。只有领导赶到现场了,才会产生他们所谓的“之一时间”。更为匪夷所思的是,在事故现场明明 *** 人员比领导先到,但为了凸显领导对事故处理的迅疾,总是把“之一时间”让位于领导,好像领导不到 *** 就无法开展似的。
6、“之一时间”的频频亮相,充分流露出事故发生地 *** 的 *** 故意和推责蓄意。所以,笔者十分支持“以后别提之一时间,只说具体时间”的事故汇报。但要将“之一时间”从事故处置中彻底“赶跑”,却绝不是件容易的事。
7、一方面,要严格区分事故上报时间与处置时间。尽管事故上报也属于处置的一个方面,但却不能混为一体。事故发生后上报的之一时间应是无条件的,只要符合上报级别就该在最短的时间上报,至少是边上报边处置。一旦上报时间与 *** 混杂在一起,那注定导致等待观望式的上报,也必然为 *** 做铺垫。而对待事故 *** 越宽容,此类“之一时间”的马虎眼就越多,就越是会干扰事故调查依据和责任追究依据的确立。
8、另一方面,事故处置与领导到场应该区分开来。事故处置各地都有应急预案,该怎么做就这么做,尤其是专业 *** 人员的及时有效行动,要比单纯的领导到场有益得多。但一个奇怪的现象却是,不少地方十分强调 *** 、 *** 、县长的“之一时间”赶到现场。不说领导们公务繁忙,即便是在办公室坐等处置,也未必做到每起事故都能在 *** 人员之前赶到现场。也正是基于领导“之一时间”赶到现场的指令 *** 规定或习惯,也才导致了“之一时间”愈加模糊,模糊得可以大事化小。
9、因此,欲让“之一时间”在事故处置中变成具体的“几点几分”,绝不仅仅是个措辞的纠正问题,而是关系到事前重大事故隐患是否排除和预案是否落实,关系到事故上报是否坚持实事求和 *** 是否做到专业为先,更关系到 *** 是否得到及时揭露和处置拖延是否得到严厉查处。可以说,“之一时间”没有错,错的是官员拿它作 *** ,且不断在事故 *** 和处置不力中得以“软着陆”。
10、面对当地官员在汇报中多次出现领导之一时间赶赴现场、警方之一时间控制船主等,国家安监 *** 官员赵瑞华不禁追问“之一时间是几点几分”?当地官员无言以对。赵瑞华表示,以后别提之一时间,说具体时间,这是这次事故调查依据和责任追究依据。
二、一点钟是什么时间
1、子;zi(晚上 11时正至凌晨 1时正)鼠鼠在这时间最活跃。(一说为0:00~2:00,以此类推)
2、丑:chou(凌晨 1时正至凌晨 3时正)牛牛在这时候吃完草,准备耕田。
3、寅:yin(凌晨 3时正至早上 5时正)虎老虎在此时最猛。
4、卯: *** o(早上 5时正至早上 7时正)兔月亮又称玉兔,在这段时间还在天上。
5、辰: chen(早上 7时正至上午 9时正)龙相传这是「群龙行雨」的时候
6、巳:si(上午 9时正至上午11时正)蛇在这时候隐蔽在草丛中
7、午:wu(上午11时正至下午 1时正)马这时候太阳最猛烈,相传这时阳气达到极限,阴气将会产生,而马是阴类动物。
8、未:wei(下午 1时正至下午 3时正)羊羊在这段时间吃草
9、申:shen(下午 3时正至下午 5时正)猴猴子喜欢在这时候啼叫
10、酉:you(下午 5时正至晚上 7时正) *** 於傍晚开始归巢
11、戌:xu(晚上 7时正至晚上 9时正)狗狗开始守门口
12、亥:hai(晚上 9时正至晚上 11时正)猪夜深时分猪正在熟睡
三、下午1点以后是什么时辰
古代一天分为12个时辰,以地支纪位:即十二生肖中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一个时辰是现在的两小时.
子时23~1点,丑时1~3点,寅时3~5点,卯时5~7点,辰时7~9点,巳时9~11点,午时11~ *** ,未时13~15点,申时15~17点,酉时17~19点,戌时19~21点,亥时21~23点。
更点———古代把晚上戌时作为一更,亥时作为二更,子时作为三,丑时为四,寅时为五更。
所以三更是半夜23点到1点这段时间.
再附给你一点或许对你有★古代人用的时辰
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 *** 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宋以后把二十时辰中每个时辰平分为初、正两部分,这样,子初、子正、丑初、丑正......依次下去,恰为二十四时辰,同现在一天二十四小时时间一致。
出现于先秦。昼夜各五分。据《隋书.天文志》,昼为朝、禺、中、晡、夕,夜为甲、乙、丙、丁、戊(后用五更来表示)。
其名称为晨明、朏明、旦明、蚤(早)食、宴(晚)食、隅中、正中、少还、铺时、大还、高舂、下舂、县(悬)东、黄昏、定昏。参阅《淮南子.天文训》。
即把昼夜分成均衡的一百刻。其产生与漏刻的使用有关。可能起源于商代。汉时曾把它改造为百二十刻,南朝梁改为九十六刻、一百零八刻,几经反复,直至明末欧洲天文学知识传入才又提出九十六刻制的 *** ,清初定为正式的 *** 。
6、古代不一定具备严格的时间意义,而又常见常用的有关名称亦颇不少。
一般地说,日出时可称旦、早、朝、晨,日入时称夕、暮、晚。太阳正中时叫日中、正午、亭午,将近日中时叫隅中,偏西时叫昃、日昳。日入后是黄昏,黄昏后是人定,人定后是夜半(或叫夜分),夜半后 *** 鸣,鸡鸣后是昧旦、平明——这是天已亮的时间。古人一天两餐,上餐在日出后隅中前,这段时间就叫食时或早食;晚餐在日昃后日入前,这段时间叫晡时。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之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时辰———十二地支纪一昼24小时为十二时辰:
前半夜11时至1时为“子时”,午夜1时至3时为“丑时”,后半夜3时至5时为“寅时”,早上5时至7时为“卯时”,上午7时至9时为“辰时”,9时至11时为“巳时”,11时至下午1时为“午时”,中午1时至3时为“未时”,晚上7时至9时为“戌时”,9时至11时为“亥时”。每个时辰各占两个钟头。可见“从巳时直杀到未时”相当于现在的“从上午9时直杀到下午3时”。
一什么时间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一什么时辰填量词一个、一什么时间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