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土吃了必死,观音土吃了会中毒吗

牵着乌龟去散步 百科 19 0
中国人不吃的“烂玉米”和高岭土,为何却被外国人视为美食珍宝?

世界很大,各个地区人们之间的饮食生活习惯也往往各不相同。

之前我们聊过,在中国北方人们扔掉的玉米芯却成为了韩国人口中的美食,今天我们再来看 *** 人不吃的“烂玉米”和高岭土,为何却被外国人视为美食珍宝?

这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吗?

中国人不吃的“烂玉米”

在我国形成了“南米北面”的饮食习惯,南方人以大米为主食,而北方人则以面食为主,其中玉米也是北方人最常见的主食之一。

北方地区,由于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日照充足,很适合种植玉米,但是万物总是相生相克的,玉米也有自己的天敌,其中“玉米黑粉菌”便是其中的天敌之一。

生长的玉米染上了“黑粉菌”那么就会在玉米上形成一层白色的薄膜,然后寄生虫开始慢慢生长,最后白色的薄膜变会逐渐变成黑色的粉末,一个原本金 *** 的玉米,此时就像发霉了一样,被当地人称为:“烂玉米”。

这种受到“黑粉菌”感染的玉米,不仅人不愿意吃,就连鸡鸭 *** 等动物也不愿意去吃,往往都是直接将其扔掉。

就像黄龙病对于橘子脐橙而言,玉米“黑粉菌对玉米的危害也是极大,往往感染一 *** ,让不少农户们咬牙切齿。

但是没想到隔壁的日本却把感染了“黑粉菌”的玉米当做成了美食珍宝,在日本东京的超市里,一斤“烂玉米”的 *** 可以卖到300元以上,日本人还给它取了一个非常高贵的名字:天然黑松露。

黑松露那可是高端食材的 *** ,天然黑松露是什么 *** ?

原来是被“黑粉菌”感染的玉米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虽然长相很丑,但却是一种菌菇,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等20多种 *** 所需营养素,而且口感新嫩美味,日本人喜欢将其焯水后直接凉拌吃。

如果你去了日本旅游,在米其林餐厅里,看到了北方人不要的“烂玉米”卖上千元,那么千万不要太惊讶,这只是一道美味至极的菜品而已。

中国人不吃的泥土

以前听奶奶说过小时候吃观音土的故事,但是距今已经60多年了,如今中国人口袋都更加富裕了,大家就算再饿也不会去吃高岭土了。

但是在世界的另一端,非洲 *** 上却有不少人喜欢吃高岭土,甚至当地的小孩还抢着吃,在非洲人们将高岭土当做了“补品”。

比如坦桑尼亚人就很喜欢将地上的高岭土和水混合在一起,加入少许食用盐,然后将泥土搅拌均匀便成为了米浆。

然后将米浆放在地上,用勺子 *** 出饼状,然后等待太阳将其暴晒风干,很快一道特色的烧饼就做好了, *** 简单,不需要电需要火,只需要太阳,非常环保。

其实这种高岭土有微量的钙,锌等元素,一般情况下不要吃太多是不会感染风险,当地人缺乏食物,于是便想到了将 *** 陶瓷的高岭 *** 作成烧饼吃。

口感很硬,牙齿不好的人都没这个口福,一口咬下去嘎嘣脆,吃两块烧饼就让人感到肚子吃饱了的错觉,但其实只是这种烧饼吃进肚子里后胃部不好消化导致的。

以上中国人不吃的“烂玉米”和高岭土,却在世界的其他角落里成为了当地人的特色美食。每个地区人们的生活环境都是不一样的,我们没有必要用怪异的眼光去看待,而应该多一分理解和包容。

对此,你是怎么看待的呢?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欢迎大家点赞评论转发,有更精彩的观点讨论,欢迎大家私信我, *** 来源于 *** 配图,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奇闻录之吃观音土胀肚夭折的年幼小姨

#挑战30天在头条写日记#

妈妈兄弟姐妹一共有4个,按顺序应该是:大舅、妈妈、小舅、小姨。在小姨7、8岁时,正赶上三年自然灾害,她年龄最小,又是女孩,在带着妈妈他们生活的他们的奶奶眼里是家里最没用还费粮食的人,那时妈 *** 父母都已经去世了,只有裹着小脚的奶奶带着他们过日子,那日子有多贫苦可想而知。

那时大舅已经16、7岁,当上了村里的生产队长,能干活能挣工分,是家里更大的劳动力,自然要保证大舅的口粮。妈妈虽然抵不上 *** 的工分,但也能挣,就是少点,所以妈妈也有一口饭吃,虽然只是稀汤寡水,里面有挖来的各种野菜和生产队发的口粮,根本吃不饱,但能保证饿不死。

那时候人们想各种各样的办法弄吃的,妇女儿童主要是挖野菜,撸树叶,扒树皮,河里的鱼虾、田里的泥鳅黄鳝早就被一扫而空了。有些胆大的壮年男子就几个一伙跑到大山里面抓野猪。人们为了活命也是 *** 过海各显神通。

夏天还能在山上、田间、河里弄到各种各样的吃食,只要不怕恶心,各种虫子、野菜基本都有。然而到了冬天,什么都没有了。树枝上也是光秃秃的,有人开始挖树根草根吃,但还是不够啊!

村长去乡里找领导,粮食没要到,却拿回几袋土,告诉大家说这个土叫观音土,是观音菩萨看我们可怜,没得吃,特意把土变成这种观音土,给我们吃,来救命的。

大家都将信将疑,土能吃吗?村长身先士卒,抓起土和了点水,搓成汤圆模样就塞进嘴里,也没敢咀嚼就咽了下去。村长告诉大家,这个不能吃太多,要搭配着野菜树根吃,不然会胀肚子屙不出来。

村民此时亲眼见村长吃下去,也打消疑虑,把分到自家的拿回去,一家子围坐着边和水 *** 边吃下去。味道咋样我没吃过也不知道,据妈妈说没什么味道。刚开始大家都很注意,听村长的话不敢吃多,但随着其他吃食越来越难弄,村民们开始加大吃观音土的量。

小姨因为年纪小,不理解村长说的,她肚子一饿就吃观音土,最后她的肚子涨得圆滚滚的,可四肢和脑袋都瘦削的可怕。奶奶为了帮小姨排便 ,用尽了各种办法,却始终无法做到。最后小姨还是因为无法排便而活活胀死了。当时村里也有大人和小姨一样因为吃观音土而胀死的。

那是个悲惨的年代,老一辈人缺衣少食,因此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这是我们这一代人所无法想象的,我们小时候虽然物质生活没有现在丰富,但还不至于吃不饱。爸爸穿坏了的鞋子从来不舍得扔,家里什么破烂都收藏着,美其名曰:古董。其实就是没用的垃圾。但我们还是要理解他们,他们吃的苦我们永远不需要再吃!

侵华日军回国,带走南京10坛泥土?造了一座观音,寓意恶毒

大家都知道,日本对于 *** 期间在 *** 地区犯下的罪行丝毫没有反省和悔过,反而企图翻供史实。就连安倍晋三,这个日本首相都时不时去 *** “拜 *** ”。遭到了 *** 国家及其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

然而,日本并不是只有 *** 这一臭名昭著的战犯茅坑,还有一个自称是“小 *** ”的“兴亚观音像”。据说这座观音像是“ *** *** ”主要战犯之一的松井石根督促建造的。

松井石根出生于1878年的日本名古屋,曾经参加过日俄战争,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此后一直待在中国将近30年,是一名中国通。1937年至1938年期间,松井石根 *** 本军部委任作为派遣军司令官征兵南京。由于他的纵容和怂恿放任,日本 *** 在南京制造了骇人听闻的“ *** *** ”。

日军骇人听闻的行为立刻被曝光给了国际社会,日本方面受到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只得将松井石根召回国内以逃避 *** 。召回国前夕,这个恶魔更是狂妄的呼喊自己是“占领南京, *** 中国”的英雄。临行之前,他曾特意挑选并前往大厂镇这片埋葬无数南京无辜民众和守城烈士的江边取回了十坛血土运回日本。

回到日本后,命人将这十坛血土混合日本当地的泥土烧制成了一尊2米高的观音像,并且东京南边热海地区的伊豆山按中国风水学选取了一个好位置,正对中国南京方向,举行仪式,放置了这尊观音像,建成观音庙。时不时来跪拜,嘴里念念有词,妄想借助观音神力, *** 中国。

而之所以取为“兴亚”也是为了 *** 所谓的“大 *** *** ”的理论,在松井石根心里,“大 *** *** ”是一个无比强盛、威严的 *** ,所以对于不服从的中国人,无论平民战士都是野蛮人,必须野蛮 *** 。

1948年, *** 宣布日本战败投降后,松井石根被国际法庭判处绞刑,作恶多端的恶魔自从终于下了地狱。然而,在日本依旧还有对于 *** 的狂热分子,包括松井石根的家人后代就是这样狂热的人,所以他们买下了兴亚观音像所在地产。

不仅如此,这些人还将狂热分子三文字正平扥人从美军手里盗来的日本战犯 *** 、土肥原贤二、板垣征四郎、木村兵太郎、松井石根、 *** 章和广田弘毅的骨灰秘密葬在了兴亚观音像的旁边,之后立了碑,明“七士之碑”。

不得不说,在日本右翼势力的嘴脸,用“丑恶”两个字形容是再适合不过了。

河南济源的特色小吃“土馍”,用的“观音土”到底是个啥?

河南济源,有一种极具特色的地方小吃“土馍”,土馍并不是比喻的说法,而是真的将面团在土中翻炒 *** 出来的。土馍的颜色似土呈微黄,有着特殊的香味,外酥里软,据说济源当地人出门在外都会带一些土馍,如果碰到水土不服的情况,吃一些土馍就会好很多,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济源市背靠王屋、太行两山,“四渎”之一的济水在这里发源,人杰地灵,王屋山上有一当地人称为“白面土”的黏土矿物质,摸起来十分细腻光滑,与建筑材料“白灰”有些相似, *** 土馍用的“土”就是由它加工而来的。

土馍的 *** 离不开这种“白面土”,也只能用这种土,经过凿、碾、舀、筛等流程,才会把结成块的土变得像白面一样细腻, *** 土馍的时候可以反复使用。

而这种白面土有个更通俗的名字叫“观音土”,很多老一辈对这个东西印象特别深刻。观音土是一种高岭土,一般用来烧制瓷器和釉料,也叫白泥、灶土等,含有多种矿物成分,并且化学 *** 质稳定,高温下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有“万能土”的雅称。

观音土是矿物质并不是食物,也没什么营养,人吃了这个是无法消化和 *** 的。旧时候的饥荒年代,很多人饥不择食,为了保命用观音土果腹,把少许的细糠或玉米面、高粱面之类的食物,拌上多半的观音土混合在一起煮熟或蒸熟后食用。

这些观音土被吃到肚子里是不能吸收和消化的,但可以带给人“吃饱了”的错觉,暂时缓解一下饿肚子带来的痛苦,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是很难想象人是如何真正“吃土”的,观音土吃的少了问题还不大,如果吃的过多,这些观音土会囤积到胃中,沾附到肠子里,无 *** 常 *** 出去,肚子涨的特别大,活活把人给憋死。

观音土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这完全不是一种可食用的东西,但在那个年代,不吃就会饿死,人们宁愿当撑死 *** 也不愿当饿死 *** ,用观音土充饥,是没有选择的选择。

济源的这种土馍,吃的并不是观音土,而是用观音土作为烹饪的工具,加热后将面团放入,把面团“烤”熟用的。虽然土馍的表面不可避免地会沾上一些观音土,但摄入量很小,都能正常 *** 出去,是不会对健康造成损害的,反而可能会吸收到一些土中的微量元素,增加营养呢。

我是市井觅食记,与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旧,兴致盎然!喜欢专注吃喝玩乐市井小事,每日更新菜谱和美食趣闻,关注我,享受美食不迷路。

农村老人说能充饥的“观音土”,到底是什么东西?

在农村里经常能挖出来一种白色的土来,不了解的还以为是白灰,其实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观音土”。经常在黄胶土中非常细腻,刚挖出来的时候跟白泥一般,稍微晾干了之后又硬的像石头一样。听老人讲,过去闹饥荒的时候,人们甚至会挖观音土充饥。

各地农村里都有“观音土”,有着许多不同的称呼,灶土、甘土、白泥等等。观音土也是高岭土,因为景德镇高岭村得名。这是一种黏土矿物,通常用 *** 瓷器胚体和釉料的材料。因为富含各种硅、锌、镁、铝等矿物质,并且化学成分稳定,也被称为“万能石”。

早在古代就《天工开物-陶埏篇》就有观音土的记载,“土出婺源、祁门两山:一名高梁山,出粳米土,其 *** 坚硬;一名开化山,出糯米土。其 *** 粢软。两土相合,瓷器即成”。其中糯米土就是说的观音土,一直都被人们用来烧制瓷器。

不过人们对于“观音土”的认知大都和吃有关,古代每当灾荒年间,人们就会挖观音土充饥。挖回来的观音土,敲碎了晒干看起来就向白面一样,拌上一些细糠做成饼用来填饱肚子。也曾处于好奇尝过,土腥味很浓难以下咽,放到现在来说连猪狗都不会吃。

观音土没有任何营养,也不能被人们消化吸收,只是吃了之后有饱腹感。少量吃一些并没有什么问题,但吃多了之后就能诱发不少的疾病,最常见的就是无 *** 常 *** ,都堆积在肚子里,以至于活活憋死。不过万般无奈之下,只能靠它来果腹,不少人都是因为“观音土”才度过了困难关口。

对于观音土名称的来历大都和传说相关,具体已经无法考究。有这样一种说法,有年大旱地里没有粮食,一位老人梦到观音指引,说在村口埋了口粮。于是人们就挖到了这种白土用来充当粮食,直到捱过饥慌救了不少人的命,因此也就把这种土叫做观音土。当然这只是人们杜撰出来的,不过观音土却因此成名。

其实观音土并不神秘也不说什么稀罕的东西,在农村里经常能挖到。对于吃观音土也是古代无奈的选择,如今早已经成为了过去。

拔树皮吃草根,被观音土胀死,在饥荒的年代,人命真的很不值钱

在莫言的《吃相凶恶》中,讲述了一个故事,说是有一天,学校里拉来了一车煤,饥饿的孩子们从来没有见过煤,便以为它能吃,于是纷纷拿起煤炭往嘴里塞。

孩子们用力嘬着煤炭,如同吃着糖果一样香甜。饿得两眼发昏的大人们见状,也争先恐后地抢夺着煤炭,并拼命地往嘴里塞。

很多年后,莫言谈及这一段故事,仍旧胆战心惊地告诉人们,这曾经是他亲身经历过的故事,吃煤炭的小孩子中,也有着他的身影。

饿的双眼浮肿的孩子

二战期间,数次饥荒使得神州大地上白骨累累,因为饥饿而死去的人们,并不比战争少。二战全世界一共战死约9000万人以上,而在这段时间,饥荒造成的 *** 不遑多让。

1945年爆发的爱尔兰大饥荒,死亡了100万人以上,1933年的 *** 大饥荒造成了315万—718万人死亡、中国28年、42年两次饥荒一共造成了至少600万人死亡,二战结束后的印度大饥荒更是使得超过1000万人以上的人饿死!

那时候的人们因为饥荒,做出了生活在现代的我们完全无法想象的事情。写在书上的啃草根树皮、吃观音土、甚至易子而食,都是活生生的现实。

饥荒年代的百姓

这一个个令人恐怖的数字张牙舞爪的,如同魔 *** 一般不寒而栗。而回顾人类发展的历史,爆发的饥荒不计其数,因为饥饿而死的人,远远比战争死亡的人数更多。

*** 院士曾经说过:“我毕生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可能很多80、90后都没有办法完全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出生在中国的大部分00后更是已经生活在一个“蜜罐子”的时代,没有体会过挨饿的滋味。

有些地方,例如地处热带的印度和部分非洲地区,处处都有可以食用的果子,人们可以不必挣扎在耕地上,可以不必为革新农业技术绞尽脑汁。

因饥饿而摘树叶吃的孩子

不幸的是,中国这片土地并没有这样得天独厚的条件,这片土地虽然不是贫瘠到完全无法生长粮食,却也不足以在非风调雨顺之年养活土地上的所有人。

历史上中国境内曾经有多次大饥荒,其中有一些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例如曾经的西北大饥荒,几乎成为了世界上对灾荒程度的一个形容词。

此后每当其他国家出现饥荒的时候,都会出现“几乎与中国的饥荒一样严重”类似的评价。“饥荒”也在近代历史上成为了中国的代名词之一。

饥荒中吃树皮的灾民

这场西北大饥荒究竟有多么严重?从地域的称呼上,我们就可以看出饥荒覆盖范围之广:以陕西、甘肃为中心, *** 严重的就有山西、绥远、河北、察哈尔、热河、河南等八个省份,波及范围达到“鱼米之乡”苏北、皖北、“天府之国”四川等地,可以说北方成为了重灾区,南方也未能幸免。

埃德加· *** 的《西行漫记》中记录了这场大饥荒的一角:“成千上万的儿童由于饥饿而奄奄待毙,这场饥荒最后夺取了五百多万人的生命!”

没错,仅以陕西一省为例,全省的1300万人口中就有940万人 *** , *** 达到了 *** 万人,被卖的妇女多达三十多万人。

因饥饿而瘦骨嶙峋的老人

这次大饥荒的发生时间是1 *** 8到1930年,论及灾荒发生的原因,可以用一句俗语概括:“大兵之后,必有灾年”。

1 *** 7年正是北伐胜利之年,也是 *** 开始实施“白色恐怖”的时候。一场以干旱为主,兼具蝗、风、冰、雪、疫的巨型灾害从关中平原开始袭击了全国。

首先到来的是旱灾。1 *** 8年的关中平原从3月到8月没有落下一滴雨水。极度的干旱使得夏季田里的收成只有正常情况的三成不到,时人用“野草均枯,赤地千里”来形容嫉妒干旱后毫无生机的土地。

饥荒中的孩子们

没有人工降雨的时代,甚至没有一个统一的 *** 可以对 *** 严重的地区施以援手的时候,无法耕作的农民们只能聚在一起,用最原始的方式祈雨、祈求神明原谅。

但是在最需要雨水的春夏两季,老天终究是一滴雨水都没有赐给关中平原的人们。

到1 *** 8年冬天的时候,陕西进入了被称为“年馑”的 *** 时期。以华阴县为例,每石麦子的 *** 已经涨到了三十多元,油渣 *** 涨到了四十多元,都是往年的五倍不止;三原县往年均价大约每石七八元的小麦涨到了27元。

灾民 *** *** 一切可以换取口粮的家产,哪怕是耕地的毛驴。但是在市场上,毛驴的 *** 是7元可以买3匹——一匹毛驴连半石麦子都买不到,只能买到两斗多。

所有树木底部树皮全部被灾民吃掉

小农家庭面对天灾的无力彰显无遗。土地无产收,相当于宣布所有的家庭都破产了。一幕幕在和平年代无法想象的凄惨景象在西北、华北上演:十六七岁的女孩不要分文自嫁无人可以收容;遍地都是被抛弃、被 *** 的男童女童。

“雪上加霜”的实景在1 *** 9年发生在了西北。1 *** 9年谷雨,正是夏秋之交的关键时刻,如果能有一场大雨滋润干枯了一年多的田地,或许这次饥荒还不至于发展到遍及西北、华北的程度。

天空中的确下了些什么,却不是人们渴望的雨水,而是一场巨大的冰雹和黑霜,伴随而来的还有一场风沙。除此之外,滴水皆无。

饥荒年代的孩子们

由于去年的灾荒,在西安郊区和咸阳原本就有很多耕地废弃没有耕种,1 *** 9年更大的灾荒导致秋收时,能够收上来的稻谷尚不足播种数量的一成。

几乎两年颗粒无收,带来了关中地区十室九空的景象。“床有卧 *** 而未掩,道满饿殍而暴露”,“气象阴森,如游墟墓”。

1 *** 9年的冬天,也就是1930年即将到来的时候,关中一连下了六场大雪,宣告着旱灾趋向缓和。

但人民的生活并没有因此而有多大改善,因为大部分的农民早已没有了垦荒的力气和等待新谷的时间,也没有了可以用于辅助耕种的牲畜。

因饥荒而逃难的人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1930年的夏秋两季同样称不上风调雨顺,继气象灾害之后,到来的是大规模的蝗灾和鼠灾。

史料记载,1930年陕甘交界处流窜着难以计数的“五色怪鼠”,“大者如狸,小者如常鼠,猫狗见之皆避。”鼠灾泛滥到了“人不能下足”的程度。农作物?全部喂了老鼠和蝗虫。

三年的饥荒,能吃的东西早就被吃空了。树皮、草根、野菜、观音土……因为吃这些原本不能食用的东西中毒而死者,有记载的数字已经达到了五千多人。

饥荒中的老人

相信大家都能想象到,下一步成为食物的会是什么。先是 *** ,几乎所有饿死在地上的人都会立刻成为其他人的食物;接下来是活人的身体。当今世界的人们大概很难想象这副情景,易子而食?自己的亲生子 *** 要成为食物。

令人愤怒的是, *** 当局为了钱和人贩子们勾结,默许人贩子们进行买卖活动,只抽“人头税”。1930年1月9日, *** 元老于右任在一次报告中指出:

两年之内由陕西被卖出的孩子,在山西省可查的就有40万之多。陕西省 *** 要对这些人收“人头税”,山西省 *** 也要收每个人5元的人头税。单单收税的收入就达到了200万元不止。

灾民

“收入”这么多的 *** ,给灾民拨了多少款用于赈灾呢? *** 是只在1 *** 8年9月拨款一次,给北方七个省灾区总共拨了14.5万元,都不及 *** 每个月军费的零头。

当时陕西省作为重灾区领到了4.5万元,即便不经过层层盘剥,分到500万灾民身上人均也只有9厘钱!

这次灾荒最后是怎么缓解的呢?说来可笑,是因为人口锐减而得到解决的。

大部分人饿死或者被卖走了,活下来的农民中很多最终成为了土匪,三年灾荒之后陕甘两地的土匪数量达到了民初之后的又一次高峰。

孩子们饿的吃树皮

截止到这场灾难趋近结束的时候,甘肃全省每平方公里只有47个人。

活下来的少部分农民,可以回到他们的耕地进行耕种了?当然不行,大灾之年地价狂跌,在当时用三天的口粮可以买到20公亩的土地,谁有钱买?

只有富商、官僚。在1930年后,陕甘两地有70%的田产集中到了军人手中,其他30%归官僚所有。农民?活下来的人太少了,活下来还有钱买地的就没有了。

天灾和 *** ,共同形成了这次陕甘两省人口腰斩的悲剧。那些苦难的人们大多没有留下名字,他们化为了“饥荒”的一部分,用血淋淋的事实告诉后人,如果 *** 不作为,气候变化造成的灾害就会无限次加倍。

面对饥荒,依然还在微笑的妇女

战争还未结束,灾难依然在继续。在西北大饥荒之后仅仅十年出头,河南就遭受了一次规模更大的大饥荒。

1941年初,河南省各地就开始遭遇旱涝灾害、风霜灾害,导致全省范围内共有 *** 县 *** ,农作物大量减产。好在中国人素来有“屯粮”的习惯,所以1941年的时候灾害并没有带来饥荒。然而第二年,同样的情况再次发生了。

根据《近代中国灾荒纪年续编》的记载,1942年从春天到秋天,河南各地都处于大旱之中:“旱魃肆虐,赤地千里”。

秋天的时候,涝灾、旱灾、蝗灾交互侵袭河南不同的省份,“几至无县无灾,无灾不重。”上一年用尽了自己存粮的河南人民,在第二年的收成依然不乐观的情况下,最终陷入了大灾荒之中。1942年,全省灾民据估计有一千多万人,因饥饿而丧生的人多达三百多万人。

饥荒中的老人们

1942年也是旱灾最严重的一年,在时任 *** *** 参谋长何应钦写给 *** 赈灾 *** 会的信中,使用了这样的描述方式:“行见秋收颗粒无望,灾情严重,系数年所未有……人民生活不堪其苦,相率逃灾。”

“三”似乎是一个特定的数字,每一次有灾祸降临都要达到这个年数才算“完成指标”。1943年夏季,“亢旱”、“经久未雨”等说法再次出现在了河北各省县上报的书信中。秋收再次颗粒无收。

大旱却没有干扰水灾的到来,因为时间上二者刚好错开了。春秋之间滴雨未落的河南省,在当年的8月到十月间迎来了大雨滂沱。

据《新华日报》1943年10月20日的报道,大雨从八月开始始终没有停止,“各河溜大堤坝到处被水侵蚀决溃,以致开封、郑州以南,潼关以东各地凹地,同时成灾。”

旱灾过后又逢洪水

根据各县当时呈报的情况,截止到当年10月3日,遭受水灾的县已经有36个之多。而根据新华社11月4日的报道,汝河的水位已经高到20多丈,淹没了一万三千余亩的土地。

如果说1942年是旱灾最严重的一年,1943年就是蝗灾最严重的一年。这一年各省呈报的灾情中,遭受蝗灾的县多达54个, *** 面积达到了五千七百多万亩。

蝗灾持续到了1944年,次年夏季光是抓到的蝗虫就有足足二十七万多斤,虫卵七百多斤。更严重的1943年的情况可想而知。

与十几年前的大饥荒不同的是,河南大饥荒发生时正是 *** 战争最艰苦的时候,整个河南省被分成了很多部分: *** 占领的国统区、我 *** 的 *** 根据地以及日军占领的沦陷区。

饿的浮肿的灾民们

因而,无论是对于灾情的统计情况,还是最终灾民死亡情况都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和严格的数字可以证明。现存的所有资料,都只能说明:实际情况更加严重。

造 *** 民的苦难更加严重的不只是兵灾,还有 *** *** 的压榨。作为 *** 主 *** 之一,河南省驻防有几十万的 *** *** ,而这些 *** 的粮草基本全部在河南就地补充。这就造成河南人民多年承担着沉重的兵役和税赋。

当时的美国驻华外交官也注意到了这一点。他在写给美国 *** 的报告中如是说道:“河南灾民更大的负担是不断增加的实物税和征收军粮,全部征粮税占农民总收获的30%到50%。还有形形 *** 、无法估计的军事方面的需求。

无家可归的灾民们

而且 *** *** 可并不是有“三 *** 律、八项注意”的队伍,当地的驻军对农民的劫掠在非灾年就已经十分严苛。

沦陷区的日伪军就更不用说了,史料记载1944年时日伪军在河南总兵力达到了十万人以上,他们更是疯狂掠夺和压榨当地人民。

据统计,1937到1942年间,河南总共110县中有28个县遭遇战火。在非灾年的时候,河南人民的生活已经非常艰难,只是可以勉强维持下去的程度,天灾爆发后,用“水深火热”都不足以形容他们所受到的磨难。

灾年的 *** 上要怎么活下去?九死一生不足以形容身处其中的人们的境遇。草皮和树根都是小意思,有很多人简单清洗鸟粪后以此为食。

在战争中成为 *** 的城市

由于是战争年代,关于这场灾害的详细情况留下的报道并不多。还有一些在华外国记者记录下了几个片段。

1942年9月份,一名在郑州的传教士记录道:一个母亲有一个婴儿和两个大些的孩子……她叫两个大些的孩子讨一点吃的,当孩子们回来时,母亲已经饿死,婴儿还在母亲的怀里哭嚎……这个死去的妇女留下的两个男孩加一个女孩,用不了十块钱就能卖出去。

河南南阳《前锋报》记者在1943年的春天,骑着自行车从洛阳到郑州,再南下到信阳,一路采写了十几篇报道,成为一个令人心情分外沉重的系列报道《无尽长的死亡线》。

饥荒年代的灾民

其中记载了这样一个细节:国际救济会难童学校的外国教师,一天内在街上发现了183具 *** 。

十年之前, *** 拿出了每人几厘钱的 *** 资金,这一次呢?

零。但又不仅仅是零,甚至可以说是负的。

据1942年12月《大公报》记者张高峰报道,在河南随处可见骨瘦如柴的乞丐、随处可见扶老携幼的灾民的情况下,县乡 *** 还在逼着农民纳粮、逼着灾民卖地抵租,凡是不从者就要打。不知道有多少灾民,在身体营养本就不够的情况下又被催租者活活打死。

张高峰的采访在1943年2月1日汇集成一篇通讯《豫灾实录》,其中抨击道:“灾旱的河南,吃树皮的人们,直到今天还忙着纳粮!”

42年,河南的 *** 士兵

第二天总编辑王芸生又发布社评,指出如今河南省仍未见发放赈灾款,反倒是粮食依然要如数交上去。

更加讽刺的是,《大公报》这篇社评发表的当晚, *** 新闻检查所就查封了《大公报》,限期停刊三天;随后,张高峰又被 *** 豫西警备司令部 *** 并遭到了刑讯。

相信大家从 *** 的“ *** ”政策中也能看到, *** 着重解决的是 *** 的粮食问题,至于人民的苦难早已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了。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可哪有比人民更大的事呢?偏偏最后,最重要的人民在 *** 错误的 *** 政策下,成为了更大的牺牲者。

1943年,河南 *** 部女兵

这次河南大饥荒,究竟死了多少人?这是一个成谜的数字,根据粗浅的估计,死亡的灾民和外逃的灾民总数字约为河南省当时人口的六分之一,也就是灾后河南省总人口数锐减六分之一。

有文献认为,饿死的人数起码超过了300万,也有人提出总人数起码在千万以上。

之所以灾民人数成谜,是因为当时沦陷区内的灾民数字根本无人统计,即便是在国统区,各县官员也以 *** 为主。

许昌县灾后报告该县饿死人数五万余人,这都已经是一个被估计少了的数字;然而省 *** 认为报得太多了,直接责令其重新上报。

巩县也是一样的。当巩县自己的记录为饿死近两万人的时候,河南省 *** 的总结报告中报告巩县逃荒八万人,饿死4431人。

时任 *** 参政会一名参政员回忆,1942年全年河南起码饿死了五百多万人,而时任省 *** *** 仅报上了1602人,“开 *** 上未有之奇”。

饥荒中的灾民

受苦受难的河南人民大多选择了逃荒。他们携家带口北上,多数人沿着铁轨向西、向北,沿路随处可见饿死者的 *** 。幸运的人翻越潼关来到了西安,在西安的 *** 坟地上搭起草庵,通过卖苦力和沿街乞讨维持生命。

后来,这个大部分逃荒的河南人都在此停留的地方被称为“道北”,成为西安一个很有河南特色的地区。

也有人说,在800万西安人中,有300万是河南人。这些都是那场80年前的大饥荒留下的痕迹。如今,在这些地方还有很多老人在说着河南话。曾经,有记者采访过 *** 院士,他讲到了当初饥荒年代的悲哀。当记者问他,现在还会怕再出现那样的场景吗?

*** 原始坚定地回答道:“那是不可能了,不可能了!”

这短短的一句话,中间经历了无数人的努力,中国杂交水稻之父 *** 、中国小麦之父李振声、中国超级稻之父杨守仁、 *** 著名水稻专家 *** 华......

*** 院士在稻田里

他们曾经都经历过那个饿死人的年代,他们知道饥荒究竟有多么的可怕,于是他们,用一辈子,撑起了一个国家的粮食安全。

我国的储备粮,足够全国人吃四年以上,这些粮食是我国应对任何灾害的底气。哪怕再大的灾难,我们也有足够的信心应付过去。

而这信心的来源,正是袁老、李老、杨老这样无数伟大的人们,共同给予我们的!

旧社会吃死人的“观音土” 如今却是不可缺少的“万能土”

在旧社会和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灾荒年间, *** 常常靠吃观音土充饥,但不能被 *** 消化吸收,吃了以后胀,难以 *** 。饥荒年代因吃观音土腹胀如鼓、无法排便,活活憋死之人不计其数。

现如今,观音土作为一种非金属矿,成为环保、防水、饲料、造纸、陶瓷、橡胶、化工、涂料、医 *** 、国防等几十个行业所必需的原料。

在土工合成材料及防水行业称它为膨润土,主要是利用它的吸水后高倍膨胀形成胶状层且不渗水的特 *** ,广泛应用在垃圾场、人工湖、河道等环保水利工程,既可以防水防渗,也可以作为垫层来保护上层的其他防渗结构。

明天为大家介绍膨润土防水毯的分类、标准、鉴别 *** 以及施工小技巧,很多都是业内人才知道的“小秘密”,千万不要错过。
?
?

我是奇霖环科,每天轻松讲述土工合成材料的知识和应用技术,请朋友们点赞关注。如果您有具体问题或需要土工材料样品,请私信我或在评论区留言,感谢您的支持!?????


?
?
??

吃煤块与吃观音土

本人七五年的,真的吃过观音土。

可能会有很多人不相信,但这就是事实。小时頑劣,用本地方言就是捞不得的要捞,闯不得的要闯,无皮的树也要爬。上树下河,抓鸟逮蛇,捕鱼摸虾是日常。那时候虽说不挨饿,但饭菜没营养不抗饿也是真的,至于说水果零食就免谈了,自家菜地里有什么就吃什么了,有甜味的东西对我们来说具有莫大的吸引力。加上父母也没有时间管我们,只能由着自己野。

为了彰显自己的勇武无畏,野地里的野瓜野果,除非爷爷奶奶特别强调,我都尝试一下,什么野葡萄野草莓,野荸荠野菱角,构树坨坨荆棘条,灯笼泡子玉米杆,荷杆藕带心头好。吃下了不知道多少到现在都不知道名的东西。有次听爷爷讲古,说到荒年饥馑吃观音土,我就问观音土是什么东西,得知类似于老房子风化了的土,连忙向小伙伴们显摆。小伙伴们不信这土也可以吃,为了表现自己的勇敢,为了维护爷爷的权威,我就吞了一小把,时过境迁,当时也是两眼一闭仰脖一吞,也说不出来是什么味的了,反正吞下去了一小把。如果那时候有人跟我说哪种煤炭能吃,我肯定会试一下的!

这么胡闹肯定不好,直接后果就是寄生虫多得不得了。一次在外婆家突发急 *** 蛔虫病,上吐下泄全是蛔虫,把外婆吓得哇哇大哭,可怜的小脚老太太抱着我跑了三四里地把我送到医院,累得半死从此宁愿下地干活也不肯在家里带我。我 *** 半是笑话半是怜惜地说我,能 *** 也是不容易的,我也只能呵呵呵了。

如果某个大作家要把我的经历说成苦难,我一定会嗤之以鼻,如果他进一步攻击我的父母不负责任,我更会和他好好说道说道,事实上作为长子长孙,嘴巴乖巧身体不好,我得到了父祖更多的关爱,与苦难搭不到一点关系。

当大了点后农忙带80后90后,只要一激说谁有武功谁勇敢,小家伙们立马拉开架式开始干,各种绝世武功齐出,一定会把哪一个打哭为止,这自然和武功没半毛钱的关系了。

*** 了有了小孩,小家伙一天到晚抱着 *** 玩游戏,说到游戏眉飞色舞,精神百倍,如果据此说明小孩养废了,这也为时尚早,偏激了。

叨叨半天,我的意思是各时代有各时代的特点,原先艰苦,后来慢慢好了,只要是国家有序发展,总会有个过程的。过分强调一点,就是一叶蔽目,别有用心,偏执狂了。

不能否认我们国家有段时间特别困难,但看 *** 小时候的派头,也应该没受多少苦,必竟作为后生,我小时候之一次照生活照可是快成年了才舍得花钱照的,先前只照了一次偷像,为此还和小伙伴打了一架,所以印象深刻。看 *** 小时候的作派,实在和饿的吃煤搭不上边。

难不成和我一样,自己作的?

古代灾民吃的“观音土”,吃了不管饱,还有难以忍受的副作用

饥荒年代,曾有不少饿殍遍地的惨剧。《铁齿铜牙纪晓岚》里和珅曾经对纪晓岚描述过什么叫大灾之年,能有口吃的就很不易了,谁还能奢求那香喷喷的白米饭。大米换成廉价麸糠倒是救了更多的灾民。

这段出自和珅的 *** 评论,实在是发人深省。现代人有多少是真的经历过灾荒年代呢,谁真的见识过饥饿的可怕呢。对于那些特殊时期,我们只是曾经听过到一些吃野菜、吃树叶、啃树皮、吃观音土的故事。

要说这些抵抗饥饿的办法,真的是 *** 出来的。野菜平时也会被当成时令菜肴,灾年时能吃到野菜就算勉强能过得去了。再惨点,就得沦落到吃树叶、啃树皮了,虽然能想到到味道一定不怎么样,但是好歹是植物,算跟蔬菜是“ *** ”也能勉强补充体能。可观音土又是什么东西,为什么灾民会拿他充饥呢?

现代人调侃自己缺钱时,会说“穷得只能吃土”了,这只是说说,可在灾荒年代 *** 却真的会靠吃土解决肚子问题。他们吃的土,就是前面说的“观音土。”

观音土并非什么特别的神奇之土,而是一种黏土,其中富含了锌、镁、铝、硅等矿物质。虽然看上去好像“营养丰富”但是观音土毕竟是土,没有食用功能。它虽然是难民充饥的“食物”,但吃到肚子里也无法消化吸收,更会有难以忍受的副作用,会让人腹胀如鼓,排便困难。

偶尔靠它消除饥饿感倒没什么大的危害,但是长期食用就会导致便秘。古时一些长年闹灾荒的地方,饥民因吃观音土被撑死的不计其数。

既然叫观音土,说明这种土与我们身边常见的土壤还是有区别的。观音土也叫高岭土,或白泥,是制造陶瓷器物时的重要材料,它耐火烧,内含的矿物质非常问题,也被称为“万能石”。能吃又能做陶器的观音土,听起来是真的挺万能,但是为什么又能跟“观音”扯上关系呢?

一方面因为它能帮助人消除饥饿感,被人们联想成是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因此得到了这个称呼。另外,还有一个关于观音土的故事。

传说在古时,王屋山地区曾经流行过一种瘟疫,染上瘟疫的人面黄肌瘦,没有食欲,胃里还一个劲的反酸水,整个人病得像是干枯了的树枝一样。后来观音菩萨知道了这里的人间疾苦,就变成了一个妇人下来解救万民。菩萨采来神山上的仙土,混合着人间的面粉炒制,然后把炒熟的东西分给百姓吃,很快百姓的病就痊愈了。后来百姓为了感谢菩萨,就管这种神土叫“观音土”。

观音土在现代是制造陶器的材料,江西景德镇地区就蕴含丰富。如此看来,观音土其实就是烧瓷器的原料,想了解观音土就拿家里的盘子碗的鉴赏一下吧。

观音土吃了必死,观音土吃了会中毒吗-第1张图片-

农村老人常说能吃的“观音土”,到底是什么东西?

在农村里经常能挖出来一种白色的土来,不了解的还以为是白灰,其实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观音土”。经常在黄胶土中非常细腻,刚挖出来的时候跟白泥一般,稍微晾干了之后又硬的像石头一样。听老人讲,过去闹饥荒的时候,人们甚至会挖观音土充饥。

各地农村里都有“观音土”,有着许多不同的称呼,灶土、甘土、白泥等等。观音土也是高岭土,因为景德镇高岭村得名。这是一种黏土矿物,通常用 *** 瓷器胚体和釉料的材料。因为富含各种硅、锌、镁、铝等矿物质,并且化学成分稳定,也被称为“万能石”。

早在古代就《天工开物-陶埏篇》就有观音土的记载,“土出婺源、祁门两山:一名高梁山,出粳米土,其 *** 坚硬;一名开化山,出糯米土。其 *** 粢软。两土相合,瓷器即成”。其中糯米土就是说的观音土,一直都被人们用来烧制瓷器。

不过人们对于“观音土”的认知大都和吃有关,古代每当灾荒年间,人们就会挖观音土充饥。挖回来的观音土,敲碎了晒干看起来就向白面一样,拌上一些细糠做成饼用来填饱肚子。也曾处于好奇尝过,土腥味很浓难以下咽,放到现在来说连猪狗都不会吃。

观音土没有任何营养,也不能被人们消化吸收,只是吃了之后有饱腹感。少量吃一些并没有什么问题,但吃多了之后就能诱发不少的疾病,最常见的就是无 *** 常 *** ,都堆积在肚子里,以至于活活憋死。不过万般无奈之下,只能靠它来果腹,不少人都是因为“观音土”才度过了困难关口。

对于观音土名称的来历大都和传说相关,具体已经无法考究。有这样一种说法,有年大旱地里没有粮食,一位老人梦到观音指引,说在村口埋了口粮。于是人们就挖到了这种白土用来充当粮食,直到捱过饥慌救了不少人的命,因此也就把这种土叫做观音土。当然这只是人们杜撰出来的,不过观音土却因此成名。

其实观音土并不神秘也不说什么稀罕的东西,在农村里经常能挖到。对于吃观音土也是古代无奈的选择,如今早已经成为了过去。

标签: 观音土 中毒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