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汤圆
原料:适量的糯米、大米、瘦肉末、酱油、胡椒、料酒、姜末、冬菜末、葱花。
做法:
1.将糯米与大米混合,浸1~2天,用磨磨细放入布袋内悬空吊浆,制成面粉。
2.在锅中倒油少许,油七成熟时下肉末炒熟,加入酱油、胡椒、酒、姜末,入味后起锅装盘。
3.熟肉末凉后,加入适量生肉末、冬菜末、葱花,拌匀后放冰箱里冷冻,切小块为馅心。
4.将面粉加入适量冰水揉和,取一小块捏扁,包入馅心揉圆。
5.将汤圆下锅煮,火不宜过旺,见汤圆浮上水面即捞出。
6.在碗中放入适量的酱油、胡椒、味精、化猪油、葱花等,冲入适量高汤,将捞出的汤圆放入即可食用。
核桃酪汤圆
原料:干核桃仁150克,江米50克,江米面150克,麻仁100克,小枣50克,面粉、桂花少许。
做法:
1.将白糖放入碗内,加桂花、麻仁、面粉少许,再加开水少许拌匀,放在案上,用刀拍成1.5分厚片,改切1.5分见方的丁,即成汤圆馅。
2.将江米面放入簸箕里。汤圆馅放在漏勺里,用凉水浸过,倒入簸箕内,用双手摇动,使汤圆馅沾满江米面,连续3次,即成汤圆。下入锅内煮10分钟左右,漂起即熟。
3.核桃仁用开水冲两次,剥去外皮剁碎,小枣洗净,用凉水浸泡12小时。
4.把江米、核桃仁、小枣肉放入碗中,加清水200克拌匀,用小磨磨一遍,成为细浆。
5.净勺放开水,下入白糖,上火见开,撇去浮沫,迅速将核桃仁浆下入,搅匀成粥状,至熟,盛于碗内,将煮熟汤圆捞入即成。
橙羹小汤圆
原料:糯米面 *** 0克,白糖750克,熟面粉150克,猪油50克,瓜子仁25克,核桃仁25克,芝麻25克,橙子3个,青红丝、香精少许。
做法:
1.将熟面粉100克、白糖500克及猪油、瓜子仁、核桃仁、芝麻等拌匀,将用50克熟面粉打成的浆糊倒入,搓成馅,切成玉 *** 大的小方丁。
2.在箩筐内放些糯米粉,将浸过水的馅块放入滚动,滚成大小适中的汤圆。将橙子切成两瓣,挤出汁。
3.水煮沸时,倒入汤圆,汤圆浮上水面后,再加白糖和橙子汁,待白糖溶化后盛入碗内。
拔丝小汤圆
原料:糯米粉300克,绵白糖300克,猪板油25克,青红丝、桂花、瓜子、芝麻少许,糖稀50克,熟面50克,花生油750克(实耗100克)。
做法:
1.将青红丝切碎与猪油、白糖150克、桂花、熟面、糖稀、瓜仁等配料和成水晶馅。
2.将和好的馅砸成3毫米厚的片,切成3毫米见方的丁,沾水放入糯米粉用簸箕摇晃,反复3次即成生汤圆。
3.在炒勺中倒入花生油,烧至六七成熟时,下入汤圆并用筷子拨开,漂浮后用漏勺捞起,用小勺拍开口。
4.将炒勺置火上,注入少许清水,下入白糖150克,炒至金 *** 时下入汤圆,离火颠勺,撒入青红丝、芝麻等即成。
酒锅汤圆
原料:糯米粉 *** 0克,白糖1000克,熟面粉150克,猪油50克,核桃仁15克,花生仁25克,芝麻25克,瓜条25克,青红丝、挂花酱、香精少许。
做法:
1.将白糖500克加熟面100克,加青红丝、芝麻、花生仁、核桃仁、桂花酱、猪油、香精等,另外用50克面粉打成浆糊,倒在一起搓成馅,拍紧成块,再切成小方丁。
2.在箩筐内放些糯米面,把切好的小方丁进水浸一下,放在箩筐内的糯米面上,用手摇动,使糯米面挂在剩馅上,连续多次,摇成玻璃球大小的汤圆。
3.待锅内清水烧开后,将汤圆下锅,汤圆浮起时,加入白糖,连汤一起倒入已备好烧酒的酒锅内,将酒锅端于桌上,再将锅内酒点燃。
近来最火热的话题可谓是冬奥了,而冰墩墩则是冬奥的顶流,据说现在是“一墩难求”!正好元宵节将至,今天就教大家捏一个汤圆版冰墩墩,实现冰墩墩 *** ,从此“一户一墩”不是梦!
食材:糯米粉150g、淀粉30g、代糖:20g、黄油:15g、芝麻丸、竹炭粉若干;
1. 将糯米粉、淀粉和代糖混合,一边倒开水一边用筷子搅拌至颗粒状,然后揉成团;
2. 加黄油揉进面团至表面光滑,将面团拉长条后反方向拉扯,反复至半米不断即可;
3. 分隔面团,预留一部分染色,保留一部分原色,其余的分成15g左右的小面团;
4. 小面团逐个按成饺子皮状,放芝麻丸包裹搓圆后放置,取染色用面团揉进竹炭粉;
5. 上色均匀后压扁做鼻子、耳朵和眼眶,原色做眼白和瞳孔,往 *** 好的汤圆上粘即可。
小tips:如果面团干燥,可蘸点热水再粘上部件哦。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2月5日电(记者上官云)又是一年元宵佳节。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在很多人的观念里,“过了十五才算过完年”,有的地方则直接将元宵节称为“小年”。
元宵节是怎么来的?作为节令美食,汤圆和元宵有哪些不同?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讲师贺少雅介绍,元宵节作为年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春节的压轴节目,其地位的凸显与正月初一“岁首”的确立有密切关系。
至于人们喜欢吃的元宵、汤圆,外形相似但 *** *** 略有不同。民间有“包”汤圆“滚”元宵之说。此外,有的地方会在元宵节吃生菜,寓意“生财”。
元宵节是怎么来的?
关于元宵节的起源,民间有多种说法。其中比较有影响的一种说法是,元宵节源于汉武帝在正月上辛日到甘泉寺燃灯祭祀太一神。
贺少雅说,《史记·乐书》载:“汉家常以正月上辛祠太一甘泉,以昏时夜祠,到明而终。常有流星经于祠坛上,使僮男僮女七十人俱歌。”
她认为,元宵节的起源涉及复杂的历史文化元素,诸如传统的生产生活周期、天文历算知识、民间对月亮的 *** 以及“年”的时间体系等。
自汉代“太初历”制定颁行后,正月十五之夜即成为了新年的之一个月圆之夜,正是这一轮圆月,寄托着人们对于农业风调雨顺、生活幸福美满的美好期许。
它是年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很多传统节日都依托自然时序而来,比如清明节与清明、端午节与夏至、中秋节与秋分、冬至节与冬至等。
但贺少雅表示,元宵节并未与特定的时序相对应。元宵节作为年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春节的压轴节目,其地位的凸显与正月初一“岁首”的确立有密切关系。
正因为正月初一岁首的确立,正月十五的圆月才具有了“一年明月打头圆”的特殊意义。
“闹”是元宵节的节日主题?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大节,一般来说包括忙年(迎年、迎新春)和辞年(辞旧年)两个部分,时间上一般从农历腊月初八开始到正月十五结束。
“闹”是元宵活动的主题,“闹”的形式多样,游人喧哗、锣鼓喧天、灯火光彩。
明清时期,老百姓将元宵节过得热闹非凡,各种响器、歌舞竞相上演。顾禄《清嘉录》记载清代苏州“元宵前后,比户以锣鼓铙钹,敲击成文,谓之闹元宵”。
除此之外,还有放焰火。清雍正《朔州志》记载,民间“架鳌山,烧旺火,张灯放花,群相宴饮”,名之为“闹元宵”。经此一“闹”之后,人们再度回归到生活的日常。
“汤圆”也称“浮圆子”?
要说元宵节的节令食物,那就不得不提“汤圆”。
汤圆,又称圆子、汤团等。据记载:“京人以菉豆粉为科斗羹,煮糯为丸,糖为臛,谓之‘圆子’。”
这里的“圆子”就是后来的汤圆,不过做法和食用 *** 与现在不同,当时的圆子没有馅,蘸以糖臛(即糖浆)吃。
宋代周必大写过一首诗《元宵煮浮圆子前辈似未尝赋此坐间成四韵》,其中提到:“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浮圆子就是汤圆,元宵节煮食浮圆子寓意着月圆人圆、幸福美满。
“汤圆”“元宵”傻傻分不清楚?
元宵和汤圆外形相似,但 *** *** 却有所不同。
贺少雅介绍,明代以后,宋代时所称的圆子类节令食物又被称为汤圆、元宵。“元宵”的叫法主要流行于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较多称为“汤圆”。
《清稗类钞》云:“汤圆一曰汤团,北人谓之曰‘元宵’,以上元之夕必食之也。”就 *** *** 而言,民间有“包”汤圆“滚”元宵之说。
二者在馅料上也有一些不同,元宵多为甜馅,有豆沙、黑芝麻等;汤圆则甜、咸、荤、素馅皆有,例如水果、肉类等。
随着时代的发展,元宵和汤圆的馅料更加丰富,有些商家推出了各种新奇口味的元宵,有的还推出了低糖、木糖醇汤圆。
还有哪些美食?
在饮食方面,元宵节习俗呈现出丰富多彩的一面。
比如有的地方元宵节食用面灯,又称“灯盏儿”。“灯盏儿”一般由两部分构成,底部是用黏 *** 的黄米面 *** 的小面饼,上面 *** 上裹着黄裱纸的麦秸段,黄纸上蘸上食用油,以便于燃烧。
元宵节当天,人们把灯盏点燃,放在家里窗台、门口等处,祈 *** 祥。点完以后的灯盏,就剩下了黄米面的小饼,油炸或者煎熟食用。
在广东,元宵节流行吃生菜,生菜与“生财”谐音,为的是讨一个好彩头,希望事业发达、财源滚滚。
贺少雅说,在江苏扬州、南通一带,有“上灯圆子落灯面”一说,指的是正月十三晚上上灯,要吃汤圆;到了正月十八落灯,要吃面条。在浙江台州,元宵节吃糟羹。
元宵节是中国古代的“狂欢节”吗?
元宵节被誉为中国古代的狂欢节,其狂欢 *** 是传统节日中不多见的。
古代城市例有宵禁的规定,入夜有执金吾(仪仗棒者)执勤。但元宵节时,官方给予假期、特许夜游,以便于观灯。这时,官民士族、男女老幼走出家庭,饮宴玩乐、赏灯夜游。
唐代刘肃《大唐新语》载:“神龙之际,京城正月望日,盛饰灯影之会。金吾弛禁,特许夜行。贵游戚属及下隶工贾,无不夜游。”
另外,古代元宵节时女 *** 可借节日之机走上街市、畅游玩耍。也正因这种狂欢,男女青年在此时得以结识,许多文艺作品都描写了元宵节时发生的爱情。
宋代欧阳修《生查子·元夕》中写道:“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元宵节俗何时出现?
元宵节的定型时期,学界尚有争论。但一般认为,汉魏六朝时期,已经出现元宵节俗,唐宋以后,元宵节俗伴随着城市生活的发展而逐渐繁盛,诸多节俗传承至今。
比如张灯。《如梦录》记载明 *** 封一带:“诸王府、乡绅家俱放花灯,宴饮。各家共有大犁(梨)园七八十班,各街庙宇俱有灯棚,各家俱放花灯,门前俱点门灯,争放花炮。”
耍社火亦是元宵节习俗之一。社火是一种歌舞杂耍以娱神娱人的活动。至今,在河北、山西、甘肃等地,元宵节耍社火仍然是年节的重要活动。
贺少雅举例道,河北井陉县桃林坪花脸社火,属于武术社火,主要以表演古典名著中民众耳熟能详的片段为主,此外还有跑阵仪式。
为何此时要“走百病”?
古代还有正月十五“走百病”习俗(或叫散百病、走桥等),即元宵节晚上妇女们相约结伴出游,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
明代刘侗《帝京景物略》中有:“妇女相率宵行,以消疾病,曰走百病,又曰走桥。”
每逢元宵节,一些地方有拜紫姑的习俗。紫姑是古代妇女拜的“姑娘”神。迎紫姑习俗自南北朝时期就已存在。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说:元宵“其夕,迎紫姑,以卜将来蚕桑,并占众事。”
如何传承元宵节习俗?
节日的传承需要时间、空间、仪式活动等多方面元素的整体 *** 存在。元宵节所具有的社会 *** 、公共 *** 与现代国 *** 共文化服务相契合,包 *** 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
贺少雅说,如今可以将声光电等新技术与元宵张灯传统、传统彩灯 *** 工艺相结合,用新工艺、新技术推动彩灯的设计 *** ,用知识 *** 与趣味 *** 、现代 *** 与传统 *** 相融合的“灯市”,满足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
再如,可以利用元宵节重视社区集体娱乐、重视成员交流的传统,组织街道社区开展灯会、集体包元宵、互动游戏等,增进社区成员之间的熟悉程度,重建人群联结等。(完)
自己在家就能做的汤圆,香甜软糯,满口坚果香,元宵节做给家人吃马上就元宵节啦,作为糯叽叽的重度爱好者,汤圆一口一个的根本不在话下~在反反复复、纠结了N多次,不知道该多会儿买、去哪里买、怎么买汤圆最划算后,决定了,今年元宵节自己在家做汤圆吃!从馅料的 *** ,到包汤圆,煮汤圆,以及后续的花样干拌吃汤圆,全部都手作,香甜软糯,满口坚果香,元宵节做给家人吃,超棒!
黄豆粉坚果汤圆
〈 所需材料 〉
坚果馅
花生 50g
腰果 30g
核桃 4个
芝麻 10g
白糖 40g
黄油 30g
汤圆皮
糯米粉 160g
开水 100g—125g
〈 *** 过程 〉
1.先来 *** 坚果馅儿。花生、腰果和核桃放入烤盘中,预热烤箱,上下火160℃,15分钟左右。(坚果表面微微焦黄,有香气飘出来即可)
2.烘烤好的坚果稍微放凉,放入破壁机中,再放入芝麻,中速打成坚果碎。(喜欢颗粒口感的话要缩短破壁机时间)
3.坚果碎中加入白糖、融化好的黄油,搅拌均匀,用手捏能抱团的程度即可。
4.将坚果碎揉成18g一份的小坚果球,放入冰箱冷冻一下,更好定型。
5.再来 *** 汤圆皮。糯米粉分成两份,做两种颜色。80g糯米粉放入碗中,加入沸水,用筷子搅拌成絮状,再揉成面团。
6.同理,剩余糯米粉放入碗中,加入紫薯粉、沸水,搅拌成絮状,揉成面团。
7.将面团揉长,切小剂子,大概23g一份。
8.揉圆小剂子(中间揉的时候,其他糯米团要盖一层保鲜膜防干)
9.拿一个糯米团,用手捏成碗状,放入馅料,收口包好。
10.做好以后放冰箱冷冻,想吃的时候拿出来煮。
11.锅中加水,冷水放入汤圆,汤圆飘起,体积稍微变大即可。
在碗底铺一层黄豆粉,将捞出来的汤圆放在上面。
在汤圆表面再撒一层黄豆粉装饰。
香甜软糯,满口坚果香的汤圆就能开吃啦!
〈 Tips 〉
1.黄豆粉自制:洗干净的黄豆,烤箱中低温焙熟,表皮微微裂开即可,放入破壁机中打成粉末即可。
2.馅料可以做成任意自己喜欢的。
3.液体分量仅供参考哈~
汤圆不要煮着吃了,加2个鸡蛋,教你从没吃过的做法,营养又解馋汤圆不要煮着吃了,加2个鸡蛋,教你尝试全新的做法,美味又富营养
汤圆是冬季不可或缺的美味食品,无论是元宵节还是寒冷的冬日,一碗热腾腾的汤圆总能温暖人心。然而,除了传统的煮汤圆方式,还有许多别致的做法,让你体验全新的味觉享受。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为您介绍一种独特的做法,即在汤圆中加入2个鸡蛋,既能保留汤圆的经典口感,又能增添丰富的营养元素,解馋又养胃。
## 材料准备
在开始 *** 之前,让我们先准备所需的食材:
- 汤圆:适量
- 鸡蛋:2个
- 白砂糖:适量
- 牛奶:适量
- 黄油:适量
## 步骤一:煮汤圆
首先,将适量的汤圆放入沸水中煮熟。待汤圆浮起并变软后,捞出备用。这一步是为了确保汤圆熟透,口感韧软。
## 步骤二:准备鸡蛋液
取两个鸡蛋,打入碗中,轻轻搅拌均匀。您可以根据个人口味添加适量的白砂糖和牛奶,混合均匀。这个鸡蛋液将为汤圆增添丰富的口感和营养。
## 步骤三:炒鸡蛋液
在平底锅中加热适量的黄油,待黄油融化后,倒入鸡蛋液。用小火翻炒鸡蛋液,让鸡蛋在锅中均匀分布。炒熟的鸡蛋应该呈现出柔软的蓬松质地。
## 步骤四:加入汤圆
当鸡蛋液即将凝固时,将之前煮熟的汤圆倒入锅中。轻轻搅拌,让鸡蛋液均匀地包裹汤圆。这一步骤中,汤圆将吸收鸡蛋液的香气和口感,呈现出独特的风味。
## 步骤五:出锅享用
当汤圆与鸡蛋液充分融合后,即可将锅中的食物倒入碗中,即刻享用。您会惊喜地发现,这种做法下的汤圆口感更加丰富多样,鸡蛋的香气与汤圆的嫩滑完美结合,带来一种前所未有的美味体验。
## 营养价值
通过加入鸡蛋,这道汤圆不仅保留了传统的口感,还增加了丰富的营养价值。鸡蛋是优质蛋白质的重要来源,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身体的生长和修复。同时,牛奶中的钙质也能增强骨骼健康。黄油则为食物增添了丰富的口感和香气。
## 结语
汤圆作为传统美食,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美味口感。然而,尝试新的烹饪 *** 能够让我们发现更多可能 *** ,创造出不同寻常的美食体验。加入鸡蛋的汤圆,不仅在味觉上带来惊喜,更在营养上为我们的身体注入动力。无论是在寒冷的冬日还是温馨的节日,这道美味既能解馋,又能满足味蕾,不妨一试,享受独特的美食之旅。
又是一年元宵佳节。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在很多人的观念里,“过了十五才算过完年”,有的地方则直接将元宵节称为“小年”。
元宵节是怎么来的?作为节令美食,汤圆和元宵有哪些不同?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讲师贺少雅介绍,元宵节作为年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春节的压轴节目,其地位的凸显与正月初一“岁首”的确立有密切关系。
至于人们喜欢吃的元宵、汤圆,外形相似但 *** *** 略有不同。民间有“包”汤圆“滚”元宵之说。此外,有的地方会在元宵节吃生菜,寓意“生财”。
元宵节是怎么来的?
关于元宵节的起源,民间有多种说法。其中比较有影响的一种说法是,元宵节源于汉武帝在正月上辛日到甘泉寺燃灯祭祀太一神。
贺少雅说,《史记·乐书》载:“汉家常以正月上辛祠太一甘泉,以昏时夜祠,到明而终。常有流星经于祠坛上,使僮男僮女七十人俱歌。”
她认为,元宵节的起源涉及复杂的历史文化元素,诸如传统的生产生活周期、天文历算知识、民间对月亮的 *** 以及“年”的时间体系等。
自汉代“太初历”制定颁行后,正月十五之夜即成为了新年的之一个月圆之夜,正是这一轮圆月,寄托着人们对于农业风调雨顺、生活幸福美满的美好期许。
它是年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很多传统节日都依托自然时序而来,比如清明节与清明、端午节与夏至、中秋节与秋分、冬至节与冬至等。
但贺少雅表示,元宵节并未与特定的时序相对应。元宵节作为年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春节的压轴节目,其地位的凸显与正月初一“岁首”的确立有密切关系。
正因为正月初一岁首的确立,正月十五的圆月才具有了“一年明月打头圆”的特殊意义。
“闹”是元宵节的节日主题?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大节,一般来说包括忙年(迎年、迎新春)和辞年(辞旧年)两个部分,时间上一般从农历腊月初八开始到正月十五结束。
“闹”是元宵活动的主题,“闹”的形式多样,游人喧哗、锣鼓喧天、灯火光彩。
明清时期,老百姓将元宵节过得热闹非凡,各种响器、歌舞竞相上演。顾禄《清嘉录》记载清代苏州“元宵前后,比户以锣鼓铙钹,敲击成文,谓之闹元宵”。
除此之外,还有放焰火。清雍正《朔州志》记载,民间“架鳌山,烧旺火,张灯放花,群相宴饮”,名之为“闹元宵”。经此一“闹”之后,人们再度回归到生活的日常。
“汤圆”也称“浮圆子”?
要说元宵节的节令食物,那就不得不提“汤圆”。
汤圆,又称圆子、汤团等。据记载:“京人以菉豆粉为科斗羹,煮糯为丸,糖为臛,谓之‘圆子’。”
这里的“圆子”就是后来的汤圆,不过做法和食用 *** 与现在不同,当时的圆子没有馅,蘸以糖臛(即糖浆)吃。
宋代周必大写过一首诗《元宵煮浮圆子前辈似未尝赋此坐间成四韵》,其中提到:“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浮圆子就是汤圆,元宵节煮食浮圆子寓意着月圆人圆、幸福美满。
“汤圆”“元宵”傻傻分不清楚?
元宵和汤圆外形相似,但 *** *** 却有所不同。
贺少雅介绍,明代以后,宋代时所称的圆子类节令食物又被称为汤圆、元宵。“元宵”的叫法主要流行于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较多称为“汤圆”。
《清稗类钞》云:“汤圆一曰汤团,北人谓之曰‘元宵’,以上元之夕必食之也。”就 *** *** 而言,民间有“包”汤圆“滚”元宵之说。
二者在馅料上也有一些不同,元宵多为甜馅,有豆沙、黑芝麻等;汤圆则甜、咸、荤、素馅皆有,例如水果、肉类等。
随着时代的发展,元宵和汤圆的馅料更加丰富,有些商家推出了各种新奇口味的元宵,有的还推出了低糖、木糖醇汤圆。
还有哪些美食?
在饮食方面,元宵节习俗呈现出丰富多彩的一面。
比如有的地方元宵节食用面灯,又称“灯盏儿”。“灯盏儿”一般由两部分构成,底部是用黏 *** 的黄米面 *** 的小面饼,上面 *** 上裹着黄裱纸的麦秸段,黄纸上蘸上食用油,以便于燃烧。
元宵节当天,人们把灯盏点燃,放在家里窗台、门口等处,祈 *** 祥。点完以后的灯盏,就剩下了黄米面的小饼,油炸或者煎熟食用。
在广东,元宵节流行吃生菜,生菜与“生财”谐音,为的是讨一个好彩头,希望事业发达、财源滚滚。
贺少雅说,在江苏扬州、南通一带,有“上灯圆子落灯面”一说,指的是正月十三晚上上灯,要吃汤圆;到了正月十八落灯,要吃面条。在浙江台州,元宵节吃糟羹。
元宵节是中国古代的“狂欢节”吗?
元宵节被誉为中国古代的狂欢节,其狂欢 *** 是传统节日中不多见的。
古代城市例有宵禁的规定,入夜有执金吾(仪仗棒者)执勤。但元宵节时,官方给予假期、特许夜游,以便于观灯。这时,官民士族、男女老幼走出家庭,饮宴玩乐、赏灯夜游。
唐代刘肃《大唐新语》载:“神龙之际,京城正月望日,盛饰灯影之会。金吾弛禁,特许夜行。贵游戚属及下隶工贾,无不夜游。”
另外,古代元宵节时女 *** 可借节日之机走上街市、畅游玩耍。也正因这种狂欢,男女青年在此时得以结识,许多文艺作品都描写了元宵节时发生的爱情。
宋代欧阳修《生查子·元夕》中写道:“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元宵节俗何时出现?
元宵节的定型时期,学界尚有争论。但一般认为,汉魏六朝时期,已经出现元宵节俗,唐宋以后,元宵节俗伴随着城市生活的发展而逐渐繁盛,诸多节俗传承至今。
比如张灯。《如梦录》记载明 *** 封一带:“诸王府、乡绅家俱放花灯,宴饮。各家共有大犁(梨)园七八十班,各街庙宇俱有灯棚,各家俱放花灯,门前俱点门灯,争放花炮。”
耍社火亦是元宵节习俗之一。社火是一种歌舞杂耍以娱神娱人的活动。至今,在河北、山西、甘肃等地,元宵节耍社火仍然是年节的重要活动。
贺少雅举例道,河北井陉县桃林坪花脸社火,属于武术社火,主要以表演古典名著中民众耳熟能详的片段为主,此外还有跑阵仪式。
为何此时要“走百病”?
古代还有正月十五“走百病”习俗(或叫散百病、走桥等),即元宵节晚上妇女们相约结伴出游,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
明代刘侗《帝京景物略》中有:“妇女相率宵行,以消疾病,曰走百病,又曰走桥。”
每逢元宵节,一些地方有拜紫姑的习俗。紫姑是古代妇女拜的“姑娘”神。迎紫姑习俗自南北朝时期就已存在。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说:元宵“其夕,迎紫姑,以卜将来蚕桑,并占众事。”
如何传承元宵节习俗?
节日的传承需要时间、空间、仪式活动等多方面元素的整体 *** 存在。元宵节所具有的社会 *** 、公共 *** 与现代国 *** 共文化服务相契合,包 *** 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
贺少雅说,如今可以将声光电等新技术与元宵张灯传统、传统彩灯 *** 工艺相结合,用新工艺、新技术推动彩灯的设计 *** ,用知识 *** 与趣味 *** 、现代 *** 与传统 *** 相融合的“灯市”,满足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
再如,可以利用元宵节重视社区集体娱乐、重视成员交流的传统,组织街道社区开展灯会、集体包元宵、互动游戏等,增进社区成员之间的熟悉程度,重建人群联结等。
(中新网)
元宵汤圆自己做,造型可爱又应景,网友:兔子这么可爱怎么可以吃元宵汤圆自己做,造型可爱又应景,网友:兔子这么可爱怎么可以吃
元宵节吃汤圆赏花灯,年节年度大事怎么能少了。在春节里,元宵节应该是最热闹的一环了。各种民俗活动和让人眼花缭乱的花灯非常热闹,赏灯游玩吃元宵、吃汤圆。还有什么比游玩和吃更让人喜欢的事情,当孩子提着灯笼从你眼前一过这份温馨不就是元宵的意义。
元宵节不管是你吃元宵还是汤圆,它的意义都一样。不管是买现成还是自己做都可以,但自己做可以让节日的氛围更浓郁。可以在孩子的成长中留下更好的春节、元宵的节日气息,或许你可以动动手与孩子来一个联动。元宵小白兔汤圆,分享给大家。
小白兔豆沙汤圆
配方:澄粉30克、滚水25克、糯米粉140克、滚水70克、冷水30克、细砂糖20克、猪油10克、豆沙馅适量、红丝绒液2克、黑芝麻少许
*** 步骤:
1、把澄粉倒入盆中,然后边倒入25克滚水边搅动澄粉。使之成为粘絮,这个状态比较黏建议戴上一次 *** 手套进行 *** 均匀后备用。
2、接着另取一个盆倒入70克的水磨糯米粉,还是用相同的方式。边搅动边倒入70克滚水使之成絮,然后戴上一次 *** 手套 *** 均匀。不管是用在澄粉还是糯米粉,滚水的水温要控制在大致 *** 十度。
4、另外的七十克糯米粉边搅动边倒入冷糖水(提前将30克水和20克糖搅溶备用),使之成为絮。这个时候会有一粒一粒的圆粉状,慢慢给搓散搅匀。接着把之前烫好的糯米团,放入盆中 *** 均匀。
5、揉匀之后放入澄粉面团,并加入猪油揉匀。此时的状态超级好,其柔软程度堪比黏土非常好整形。
6、从揉好的粉团中揪一块出来,加入红丝绒液或者是红曲粉揉匀。此红团将用于搭配 *** 兔子的耳朵,所需要的量不用太多。大致在20克,具体自己稍微控制一下。
7、提前将红豆沙的分量称好,馅料为10克一个。接着按照2:1的比例包好,也就是皮20克馅料10克。如果你不喜欢红豆沙可以自行替换成你喜欢的口味,这个自行决定即可。
8、包好之后,开始来 *** 兔子的耳朵。耳朵为红白叠加,每个大致为2克。先揉圆再整形一下,使红白叠加。
9、接着把耳朵组装上去,再装饰上黑芝麻作为眼睛。为了更加生动一点,用一个小工具在眼睛下按压一个Y字作为兔子的嘴巴。最后细笔蘸 *** 素,给兔子画一个腮红就完成了。
10、煮汤圆是有技巧的,必须等水完全煮开才能下汤圆。不然泡水煮后,汤圆外层就会很浑浊要散的样子。
11、煮汤圆时,旁边另外煮一锅糖水。煮好飘起来就能捞碗中加入糖水,如此就完成了。
地主小贴士:
1、澄粉用于调节质感,不能替换。
2、滚水大致温度在 *** 十度
3、必须戴上一次 *** 手套 *** 不然有的步骤太粘手了
4、不管煮什么汤圆,一定要等水开。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豆帝煮
记者 程凌润 万家灯火元宵闹,一碗汤圆瑞气盈。为迎接元宵佳节,弘扬传统民俗文化,2月3日上午,济南天下之一泉风景区在趵突泉园区泺苑小舞台举行元宵节民俗体验活动。活动现场,面点师用“南北结合”方式 *** 元宵。
终于实现墩墩 *** 了!教你用 *** *** 一碗“冰墩墩元宵”要说现在最火的“角儿”,那一定非冰墩墩莫属了。
手握一墩,那绝对是实力的象征。
一墩都如此珍贵,
那要是一碗墩,岂不要羡煞旁人了!
今天元宵节,
如果你家吃元宵,那么,最快实现墩墩 *** 的 *** ,现在就教给你。
首先,在网上搜索一些冰墩墩的 *** ,各种表情,各种目光朝向的,多下载几个。
然后,拍摄一张元宵照的特写。
因为我家还没有煮,所以,只能在网上随便下载一张,给大家做个范例。
打开醒图APP,将元宵照导入,
点击下方的“贴纸”——“导入 *** ”。
然后导入一张冰墩墩的照片,
选择“画笔”,沿着冰墩墩的头涂抹,记住,就涂抹到它脸周围的彩虹圈就可以了。
如果涂抹出边了,可以用“橡皮擦”恢复。
涂抹好后,点击“对勾”确认,可以看到,一张冰墩墩的脸就抠出来了。
然后,将这张脸放在元宵上,点击“混合”——“加暗”。
这样,冰墩墩就和元宵完美的嵌合在一起了。
用这个 *** ,给每一个元宵都加上冰墩墩的表情。
需要提醒的是,如果某个冰墩墩的位置是在后面,前方有遮挡。
那么,一定要使用“擦除”工具,将被遮挡的地方擦掉,这样才自然。
一个一个又一个,
最后,合并图层,保存退出。
这样,一碗热气腾腾的冰墩墩,就出锅啦。
最后,大家元宵节快乐哈。
这个年,真的就过完了~
元宵节灯笼简易教程厌倦了传统的元宵节装饰吗?为什么今年不自己做一个灯笼呢!这里有一个简单的指南,告诉你如何在任何时候做一个灯笼。
所需材料:纸、剪刀、胶水、蜡烛、绉纸、记号笔
之一步:画并剪出灯笼的模板。发挥创意,为你的灯笼做一个有趣的设计。
第二步:用彩色纸剪出图案。
第三步:把两边粘在一起,做成灯笼的形状。
第四步:用绉纸覆盖边缘,以增加设计和风格。
第五步:用马克笔装饰灯笼,涂 *** 喜欢的颜色。
第六步:将蜡烛 *** 灯笼的中心。
你就知道了!一个漂亮的,自制的元宵节灯笼!欣赏自己独特的灯笼,度过一个美好的元宵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