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11月4日讯 高粱垂红穗,农民喜丰收。深秋时节,枣庄市台儿庄区张山子镇上千亩红彤彤的高粱迎风摇曳,一串串红高粱穗粒饱满,丰收在望。成片的红高粱顶着红火饱满的穗粒随风摇曳,犹如红火的云霞。微风拂过,空气里弥漫着阵阵清香,呈现出一片美丽的风光。
闪电新闻记者 刘聪聪 台儿庄台 赵瑞杰 通讯员 武山 报道
四川泸州:盛夏又见高粱红泸州市龙马潭区金龙镇有机高粱种植基地。 杨尚威 摄
泸州市龙马潭区金龙镇有机高粱种植基地。 杨尚威 摄
高粱成熟,农人喜获丰收。 杨尚威 摄
高粱成熟,农人喜获丰收。 杨尚威 摄
沉甸甸的高粱。 杨尚威 摄
种植户们正在收割成熟的高粱。 杨尚威 摄
晾晒高粱。 杨尚威 摄
晾晒高粱。 杨尚威 摄
种植户们正在收割成熟的高粱。 杨尚威 摄
近日,在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金龙镇有机高粱种植基地内,成熟的糯红高粱染红了山野,沉甸甸得弯下腰来,一粒粒浅褐色的高粱米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晶莹与饱满。割穗、脱粒、晾晒。纵是骄阳,也挡不住种植户们收获的喜悦。
糯红高粱作为该地一项重要农业支柱产业,龙马潭区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园区,以“农户+合作社+企业”模式,大力推行“订单高粱”模式,在为当地企业提供优质酿造原料的同时,也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目前当地已发展订单有机高粱11000亩,年产值预计可达2450万元,种植户户均可增收4000余元。
来源:中国新闻网
【高粱红】似花非花 *** 空,
似果非果红通通。
谁人不知女儿红,
一壶老酒酿腹中。
高粱红 抢收忙盛夏时节,四川省泸州市高粱进入收获季,村民趁晴好日子抓紧抢收。图为7月30日,泸州市江阳区黄舣镇永兴村村民在晾晒高粱。新华社发(刘学懿摄)
《 *** 》(2023年07月31日04版)
来源: 光明网-《 *** 》
#(经济)四川泸州:高粱红 抢收忙盛夏时节,四川省泸州市高粱进入收获季,村民趁晴好日子抓紧抢收。
7月30日,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黄舣镇永兴村村民在收割高粱。 新华社发(刘学懿摄)
7月30日,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黄舣镇永兴村村民在晾晒高粱(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发(刘学懿摄)
7月29日,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黄舣镇永兴村村民在收割高粱。 新华社发(刘学懿摄)
散文诗——高粱红文 / 杨昕
一
自从那一双双手把 *** 撒进季节里,撒进岭南岭北的泥土里,就开始谋篇布局 ,心里想着要长成青纱帐,要长成十里埋伏,要长成深巷里的酒香。
其实,自个儿明白,长不出十里桃花,长不出莽莽 *** 。所以,也就从不做那些好高骛远、不着边际的梦。
只做自己,只做不亢不卑默默向上的自己!
二
花喜鹊站在牛背上,跳来跳去的对土地喊 : 出苗,出苗!
留守的俏媳妇也喊 : 出苗,出苗!
还有那被岁月染白了须眉,压弯了腰身的老爷爷,一只手牵着孙子和一只手拉着孙女,他们一起爬到岭头,也眼巴巴地说 : 出苗,出苗!
三
你怎么可能爽季节之约呢?不负农人不误农事不负热土,是你的信条。一阵雷声一晌雨,赶着墒情, *** 开始躁动、不安。于是,破壳、鼓劲!尔后,用尽洪荒之力拱出地面。
破土而出,对某些永远悟不出生之艰难的 *** ,是那样的稀松平常。但对一粒粒高粱的 *** 来说,却需要大无畏的勇气。因为谁都不知道破土之后都将遇到些什么?比如干旱,比如狂风骤雨,比如泥石流……
然而,生何惧死何憾——那怕刚露头,就可能被恶劣的气候弄死!
发芽时早已准备好了信念,要来一场风风火火的生长!所以,即使在露头那天夭亡,都无畏无惧!因为同一片土地上,还有成千上万个同伴,即使一个自己倒在前进的路上,同伴们也会替继续走过旅途,长成风景,达成使命。
四
很快,那坡坡岭岭的地块里,一簇簇不起眼的红高粱的嫩绿,慢慢地长成了亭亭玉立的“大姑娘”。经历了烈日的暴晒,经历骤雨的洗礼,长到半人高时,就长成了一片一片的青纱帐。
这 *** ,能和甘蔗林媲美的,我想也怕只有红高粱了。大风一吹,左右摇晃的身姿总是飒飒有声。高粱的林子里,似乎埋伏着千军万马,让人心旌摇荡。
坝上坝下。岭南岭北。四通八达的村路,把千家万户的喜怒哀乐编织在一起。淡蓝色的炊烟,开始升腾、缥缈、 *** 。芝麻、大豆、水稻,喜眉笑眼地和昆虫交谈,而调皮的青蛙,却抓紧时机在稻花的清香里跳来跳去。稻谷已开始抽穗,庄稼人已闻到新米的芳香。一旁的高粱也从不示弱,卯足了劲生长。在晨曦里,在晚霞中,长成了千穗万穗沉甸甸的诗句。
五
鸿雁往南飞,对对排成行。
长河落日圆,野菊香透天。
天地间,亿万株红高粱,像熟透的了红娇娘,在醉人的秋风里轻轻摇曳,等在村村寨寨的沟畔崖头,等着收秋的人儿把穗收回家,酿成一缸一缸的女儿红。醉了山,醉了河!也醉了未来流水般欢快的日子……
又是一年高粱红,一瓶国醇酱酒的生命起点夏末秋初,又是一年高粱红
春天播种,秋天收获
高粱的种植遵循最古老的方式
以种植高粱为生的人们
在播种的时候,就等待着这一刻的到来
看着被高粱染红的田野
这一年的辛勤劳作,也算是画上 *** 句号
以红缨子糯高粱作为酿酒原料的国醇酒业
也开始了新一轮的原料储备
在经过重重考验
优质的高粱进入国醇酒厂
成为国醇酒业的酿酒原料
这便是国醇酱香酿造的品质源头
这也是一瓶国醇酱酒生命的起点
本土红缨子糯高粱
是国醇酒业指定高粱品种
与其他地方生长的高粱不同
它籽粒坚实、饱满、
支链淀粉含量高、单宁含量高
这使其能经得起酱酒12987复杂工艺的考验
又能在发酵过程中形成多种香味物质
是更符合酱香型白酒
酿造工艺要求的优质原料
由高粱蜕变成酱酒
除了田野间的辛勤劳作
春耕秋收
国醇酒业的高粱
还要进行颗粒大小、色泽、水分的检测
同时对高粱的淀粉含量、水分等
也要做检测
重重检测,只为品质保障
从原料甄选到最终酿造出品
是耐心地等待、是严苛的标准
是日复一日的坚持,踏实做好的每一步
是看得见的国醇匠心与价值
是成就国醇酱香长久以来
稳定如一的高端品质的原因
蚌埠淮上区大柏村: 高粱红 产业兴村 *** 组织 *** 丁井孝查看高粱长势
金秋九月,高粱飘香。9月11日,笔者走进蚌埠淮上区沫河口镇大柏村旱作高粱种植示范区,只见1500亩红高粱长势喜人,红红的高粱点缀着秋色,一串串高粱穗颗粒饱满,远远望去,层层叠叠,犹如天边的晚霞,成了广阔田野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据沫河口镇大柏村 *** 总支部 *** 丁井孝介绍,今年,大柏村采取“土地流转”的方式,共种植红高粱1500亩。得益于独有的水土资源,大柏村的高粱皮厚、质硬、淀粉含量高、耐蒸煮,深受酿酒行业青睐。而酿酒高粱种植也日益成为当地村民,尤其是专业种植大户增收的“明星”产业。
前几年,大柏村主要种植黄豆等农作物,土地产出率和农民收益比较低,村民种植的积极 *** 不高,甚至出现土地撂荒的情况。如何引导传统农业种植向现代农业转变,并通过专业化、集约化发展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成为摆在沫河口镇 *** 委 *** 面前的一道必答题。沫河口镇不断创新思路,积极谋划转变农业种植结构,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引导专业种植大户发展酿酒高粱产业,结合现代农业种植和传统酿酒工艺,推动高粱种植、食品加工、农旅融合等产业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丁井孝 *** 说:“我们通过与市场的精准对接,采取订单式,实现了高粱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不仅壮大了村产业,也让群众增收更有保障。”如今,随着市场对高粱的需求量不断增长,大柏村的高粱种植产业不断取得新突破。
(特邀撰稿 徐建光)
汾酒引力波③:穿越3600公里“高粱红”从山西省的沁县出发,一路向西北行进,穿越汾阳,来到“唯富一套”的 *** 河套地区乌拉特中旗,然后向东北折进,经过巴林左旗的林东镇,到达吉林省的乾安县和榆树市,全程高速3600余公里。
这个距离,可以沿平行四边形的山西省省界绕两圈。
(制图:孙政)
汾酒的四大高粱基地——沁县基地、汾阳基地、 *** 河套基地、东北基地,就布局在这个北纬35-45度之间的黄金种植带上。
资料显示:中国高粱的产量主要来自 *** 、吉林两省,合计占到49%。另外,辽宁占10%、山西占4%,陕西、河北、山东占7%。即全国70%的高粱产量,来自北纬35-45度这一黄金种植带(另外,黑龙江占了10%)。
以公认的秦岭淮河——中国南北分界线来看,南方高粱的产量不到15%。这无怪乎高粱酒一直是北酒的代名词。
有意思的是,与制曲用的大麦和麻豌豆选在低温的高海拔产区完全不同,汾酒的四大高粱基地选在了北方特有的“两盆两原”内——即长治盆地、晋中盆地、河套平原、松辽平原。而这“两盆两原”又分别处于著名的汾河流域、黄河流域、松花江流域三河流域内。
这种“两盆两原三河”选址法有什么秘密吗?
汾酒原粮公司的负责人透露了优质高粱选址种植的秘籍——即“一选一轮法”:
一选,高粱应选择土地肥沃、土层深厚、地力均匀、地势平坦、灌排方便,远离污染,且微酸 *** 至弱碱 *** 的土壤或砂质壤土地种植。
一轮,高粱种植忌连作,会造成严重减产。应与大豆、棉花、花生、麦类、薯类等浅根矮杆作物,实行3-5年的轮作换茬,以利于恢复地力和减轻病虫害,为高产稳产奠定基础。
可以发现,汾酒选“两盆两原三河”作为四大高粱基地,完全符合以上两大要点,其中,松辽平原就是中国最著名的“大豆之乡”。
2021年-2022年,汾酒集团正式启动了“百家主流媒体走进汾酒之一车间”的沉浸式体验活动,高粱基地之一站选择了本省的沁县高粱基地,这已经是第五年邀请主流媒体走进原粮基地了,前三站分别走完了东北原粮基地、甘肃山丹马场原粮基地、张北原粮基地。
年年关注粮食,汾酒想对外表达什么呢?
活动中,汾酒集团领导讲到:打造“汾酒之一车间”是汾酒复兴十大行动中的“品质再提升行动计划”。
“再提升”三个字,透露出了汾酒的忧患意识和高标思维。
记得2015年3月,在北京一次小范围的午餐会上,汾酒集团主要领导提出了一个“三七理论”——即文化占30%,品质占70%。这个理论让现场的几个中层产生了一些困惑。因为“中国酒魂”的文化大战正进行得如火如荼,在全国产生了良好的口碑和反响,并带动了市场销售,在这个当口,主要领导似乎想给大家“提提醒”,但很多人没有完全理解。
后来汾酒人给出了 *** :“品质决定一个企业能走多远,营销决定一个企业能跑多快,文化决定一个企业能飞多高”。这个理论,被媒体解读为“汾酒复兴三元论”。
看来,汾酒首先想做一个“能走远”的大企业。
汾酒在用 *** 老店的思维和行动做事。
在中国白酒三大基础原料水、曲、粮中,汾酒已经开创了水之深和曲之高的先河,而在粮之广的背后,汾酒则更为深谋远虑。
汾酒黄金高粱带的基地布局,地域跨越3600多公里,尽管种植和管理成本极高,但是,汾酒认为,这比“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安全得多。
跨区的好处是各区域的气候、土质、灾害等会有差别,一旦有不测,可以“东方不亮西方亮”,这就保证了产量的稳定 *** 、储备 *** 和可挑选 *** ,等于为高质量汾酒的正常生产上了双保险。
2018年以来,汾酒高层曾规划了四个一流基地,其中之一就是建设国内一流的原粮种植基地。目前,汾酒的原粮基地已达110多万亩,其中,高粱基地达到了65.5万亩。
其实,启动“品质提升行动计划”并不容易,除了3600公里高粱黄金种植带的精心选址,新品种培育才是关键,也是高科技。
一般来说,高粱的新品种3到5年就会被淘汰,为了保证高粱品种的不断升级换代和优胜劣汰,就要不断研发新品种——这是全国酿酒高粱基地的核心竞争力。
汾酒有自己的高粱专家 *** 会和国家技术中心,同时,还专门聘请了国内前5位的高粱权威专家,组成专家团,长期开展不同品种高粱酿酒试验。
举个例子,山西省的沁县和汾阳两个高粱基地,曾培育出了汾酒1号、2号、3号等酿酒专用的高粱 *** 。这3个品种具备传统汾酒酿造“一把抓”高粱的特 *** ,普遍适合在汾河流域种植。
新品种因颗粒均匀,坚实饱满,高淀粉,单宁适中,蛋白含量相对较低,奠定了汾酒的清香纯正、口感爽净的基本风格。其实,很少有人知道,这3个品种诞生的背后,是专家们将山西历史上的11种高粱全部收来,经过各种试验、化验,对比出酒率、酒质、口感等各项指标后,历时一年多才研发出来的。
另外,东北和内蒙两大高粱基地用的都是“汾酒9号”即“吉杂127”。当时,专家们把东北历史上的9个品种全部收集起来,送到酒厂做试验,结果都不理想。为此,汾酒厂专门请了全国排名靠前的著名高粱所——吉林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的专家研发新品种,经过1年多的试种试验,最终培育出一款适合酿造高质量清香汾酒的新品种,就是“吉杂127”。
不难看出,自2009年实施“原粮基地工程”以来,汾酒在品质提升上付出了极大心血和高昂代价,但也收获颇丰——在很大程度上,汾酒掌握了中国优质高粱的话语权。
这是汾酒“品质提升行动计划”的胜利!
河北丰南:金秋高粱红10月5日,唐山市丰南区王兰庄镇么家庄村农民使用机械设备收获高粱。 近日,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的2000多亩订单高粱陆续成熟,当地农民抢抓农时收获高粱。近年来,丰南区积极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高粱等订单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 摄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