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谪的拼音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谪怎么读拼音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谪的拼音怎么读
谪,汉语通用二级字,有三种读音,分别为zhé;zé;dì。谪,为形声字,其字形最早为小篆。本义为罚罪、处罚,后引申为责备、谴责等意思。
1、封建时代把高级官吏降职并调到边远地方做官。
2、指神仙受了处罚,降到人间(迷信)。
受了处罚,降到人间的神仙。古人用以称誉才学优异的人。后专指李白。
亦作“讁民”。指有罪受罚之民。
贬谪。旧指官吏降职并被贬往远离京城的地方。
1、贬谪,是古代社会一种很常见的现象,从传说中的尧舜时代就出现了,到唐宋时达到了 *** 。
2、唐、宋文人贬谪南方,来到文化、物候、风土人情迥异的环境,内心焦虑于疾病上爆发开来,南方的未开发、医疗资源不足,见诸于文人描述南方的文本。
3、李白游仙诗建立在诗人独特的“谪仙”意识基础上,同时反映了诗人的*遭际,艺术上具有幻中有真的独特魅力。
4、右领*将*刘兰是个火爆脾气,他虽不在先锋营,但却见不得徐真慵懒应付,几次三番指谪徐真,又与牛进达联合起来,向李道宗施压,势必要撤掉徐真的指挥权。
5、“他把我贬谪到法国B队,这使我觉得非常尴尬,”这名球手说,“没有人理解,没有人知道法国B队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在一个很小的球场里,没几个球迷来看你踢球。
6、但牛进达等人率五万大兵而来,若消极不前,必定受到朝廷文官的指谪,况且圣人即将对辽东用兵,这吐蕃之事,自该果决快速处置妥当,如此才能称了圣人之心意。
二、谪的拼音和意思
谪徙的解释因罪而被罚迁徙。《史记·南越列传》:“秦时已并天下,略定杨越,置桂林、南海、象郡,以谪徙民,与越杂处十三岁。”《魏书·刑罚志》:“汉武时,始启河右四郡,议诸疑罪而谪徙之。”宋王安石《送董伯懿归吉州》诗:“我来以丧归,君至因谪徙。”吴晗《朱元璋传》之一章二:“被地方官寻个题目,谪徙到广平府永年县(今河北永年)居住。”词语分解谪的解释谪(谪)é谴责,责备:众人交谪。封建时代特指官吏降职,调往边外地方:谪迁。谪降(刵)。谪戍。谪居。贬谪。变异:“庚午之日,日始有谪”。部首:讠;徙的解释徙ǐ迁移:徙居(搬家)。迁徙。流徙。古代称流放的刑罚:徙边(流放有罪的人到边远地区)。部首:彳。
三、谪拼音是什么
1、谪,汉语通用二级字,有三种读音,分别为zhé;zé;dì。
2、谪,为形声字。该字左边为形旁讠(言),右为声旁啇。据《说文解字》记载:“谪,罚也。”,可见该字本义为罚罪、处罚(多用于官吏的降职与流放),后引申为责备、谴责这层意思。
3、在“谪”字用在引申义时,可写作“讁”。因“讁”字不见于《说文》,被简化作为异体字并入“谪”。
4、谪仙、贬谪、谪仙怨、谪居、谪戍、谪守、指谪、交谪、七科谪、迁谪、谪贬、瑕谪、谪迁、谴谪、谪落、谪徙、播谪、谪臣、谪降、谪宦、谪放、谪坠、诛谪、谪掾、罪谪、逋谪、谪官、蚩谪、谪发、冥谪、谪逐、谪弃、流谪、科谪、谪骂、袒谪、沮谪、谪客、谪民、外谪。
5、(1)(形声。从言,啻( chì)声。本义:有意指摘,责备)
6、国子谪我。——《左传·成公十七年》
7、则自取谪于日月之灾。——《左传·昭公七年》
8、穷年不相谪发。——《列子·力命》
9、公会齐侯于泺,遂及文姜如齐。齐侯通焉。公谪之。——《左传·桓公 *** 》
10、室人交遍谪我。——《诗·邶风·北门》
11、(3)又如:谪疑(指摘怀疑);谪我(谴责我);谪骂(责骂);谪谴(谴责);众 *** 谪。
12、(4)降职并外放 [exile;banish;relegate a high official to a minor post in an outlying district]
13、谊既以谪去,意不自得。——《汉书·贾谊传》
14、谪守巴陵郡。——范仲淹《岳阳楼记》
四、迁谪的拼音
迁谪的拼音是:qiān zhé,指的是因罪而被贬官于远地、他乡。
2、谪,封建时代把高级官吏降职并调到边远地方做官;责备;指摘。
1、贬谪,古代官职的情况,涉及官署名、官名、官员的职掌等方面。各朝代的情况,也不尽相同。大体可分为 *** 官职和地方官职两大类。古代官吏因过失或犯罪而被降职或流放。
3、外谪,释义为由京师贬谪外省或边远地区。
4、流谪,意思是古代把官吏调到边远地方降职使用。
5、迁臣逐客,指遭贬官放逐的人。
6、司马青衫,意思是指极度悲伤,出自《琵琶行》。唐朝时期,诗人白居易被降职为江州郡司马,一个秋天的夜晚他送客到湓浦口码头,江面上传来悦耳的琵琶声,就将琵琶女叫来询问,得知她从小在长安跟随名师学艺,因年老色衰而不得已嫁给一个商人为妻,联想到自身,伤心得泪流满面。
1、与此同时还迁谪了一批人至北方边地。
2、这些在黄州迁谪生活中的往事,此时因面对松风亭下盛开的梅花而涌上心来。
3、这首《春夜闻笛》是诗人迁谪江淮时的思归之作。
五、谪 拼音怎么读
1、(形声。从言,啻(chì)声。本义:有意指摘,责备)
2、国子谪我。——《左传·成公十七年》
3、则自取谪于日月之灾。——《左传·昭公七年》
4、穷年不相谪发。——《列子·力命》
5、公会齐侯于泺,遂及文姜如齐。齐侯通焉。公谪之。——《左传·桓公 *** 》
6、室人交遍谪我。——《诗·邶风·北门》
7、又如:谪疑(指摘怀疑);谪我(谴责我);谪骂(责骂);谪谴(谴责);众 *** 谪
8、降职并外放 [exile;banish;relegate a high official to a minor post in an outlying district]
9、谊既以谪去,意不自得。——《汉书·贾谊传》
10、谪守巴陵郡。——范仲淹《岳阳楼记》
11、只因劝酒蟠桃会,误犯天条谪翠微。——《 *** 演义》
12、又如:谪降(降级下放到边远地方);谪发(发配边疆);谪官(谪宦。谪吏。被贬降的官吏)
13、被罚戍边的罪人 [a high official to minor post in an outlying district]
14、徙谪实之初县。——《史记·秦始皇本纪》
15、[live after official exile]贬谪后住在某地
16、[transfer to a remote area after official exile]谪降而迁徒到边地
17、[be exile for penal servitude]封建时代将有罪的人派到远方防守叫谪戍。谪,贬谪。戍,防守
18、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汉·贾谊《过秦论》
19、封建时代特指官吏降职,调往边外地方:~迁。~降(ji刵g)。~戍。~居。贬~。
20、变异:“庚午之日,日始有~”。
21、郑码:SSUL,U:8C2A,GBK:DAD8
22、笔画数:13,部首:讠,笔顺编号:4541432512251
六、谪的发音怎么读
1、谪的正确发音为/zhé/,而不是/di/。以下是详细解释:
2、谪是指将官员免职并贬到较远的地方,是一种古代的惩罚方式。
3、在汉语拼音中,zh和z都表示浊音/ʒ/,但是zh的发音是舌头位于上颚,声音比z要低沉;而z的发音则是舌头位于齿龈处,声音比zh要轻松。
4、在汉字中,谪和遮的发音曾经相通,而后分化为今天的/zhe/和/zhé/两个音。后来,在民间,由于长期的错误使用,导致很多人把谪错读成了/di/。
5、由于谪的发音比较特殊,容易被读错,因此常有人误将其读作/di/。这是由于以前教材和讲师的误导导致的,而现在随着语言标准的提高,大多数人已经学到了正确的发音。
6、在正式场合中,读错谪的发音可能会影响形象,甚至会被认为是不专业的表现。因此,在重视语言准确 *** 的场合下,应该注意正确的发音。
7、谪还有一些常用的搭配和短语,如:谪居、谪去、谪官等。例如,“被谪居到边远地区,他感到十分失落。”
8、为了避免读错谪的发音,建议大家在学习汉语拼音时,多注意浊音zh和z的区别,并在正式场合下多练习准确发音。此外,可以注意以下 *** :
9、查字典:查询汉语词典或在线词典,以确定谪的正确发音。听范例: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比如语音输入或智能音箱等,寻找和模仿正确的谪发音。请教专家:如有问题,可以向语言专家、中文教师等求教,以获得正确的发音 *** 。
10、谪是一种古代惩罚方式,其正确发音为/zhé/,而非/di/。为了避免读错谪的发音,需要注意浊音zh和z的差异,并在正式场合下多练习准确发音。同时,也需警惕其他同音字的使用,避免造成误解。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