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戟的拼音,以及戟的意思和拼音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更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折戟的拼音
戟的拼音:zhé jǐ,形容失败惨重。
语出唐代杜牧《赤壁》诗:“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长驱征伐家国天下,折戟沉沙见龙卸甲,三军齐发前路莫问黄土洒,趁血热壮行酒烈一跃策马,土堆青 *** 都随它,千骑扬戈蹄声飒沓。
2、这样的境遇,禁不住让人觉得哂然,想当年笑傲群雄的米兰,屡次折戟而归。
折总笔画:7笔。1.一(横)、2._(竖钩)、3.㇀(提)、4.ノ(撇)、5.ノ(撇)、6.一(横)、7.丨(竖)。
戟总笔画:12笔。1.一(横)、2.丨(竖)、3.丨(竖)、4. *** ;(横折)、5.一(横)、6.一(横)、7.一(横)、8.丨(竖)、9.一(横)、10.㇂(斜钩)、11.ノ(撇)、12.丶(点)。
二、戟的拼音怎么读
1、基本释义:古代兵器,在长柄的一端装有青铜或铁制成的枪尖,旁边附有月牙形锋刃。 *** 。
2、详细释义:同本义。一种可勾可刺的兵器,出现于商、周,盛行于战国、汉晋各代。戟是一种分枝状兵器
3、戟,有枝兵也。今字误作戟。——《说文》。
4、戟广寸有半。——《考工记·冶氏》。注:“今三锋戟也。”
5、修我矛戟。——《诗·秦风·无衣》。
6、交戟之卫士。——《史记·项羽本纪》。
7、刀戟纵横。——《广东军务记》。
8、拱此而揖人,人莫不喜;戟此而詈人,人莫不怒。——宋·苏轼《后怪石供》。
9、又如:戟手(伸出食指和中指指人,其状似戟,表示愤怒或勇武的情状)。
10、 *** 。其根辛苦,戟人咽喉。——《本草纲目·大戟》。
11、古文屰《广韵》几据切《集韵》讫逆切,𠀤音㻷。有枝兵也。《增韵》双枝为戟,单枝为戈。释名戟,格也,傍有枝格也。《典略》周有雍狐之戟。《周礼·冬官考工记》戟广寸有半寸,内三之,胡四之,援五之。《注》戟,今三锋戟也。内长四寸半,胡长六寸,援长七寸半。
12、又地名。《战国策》秦举安邑,而塞女戟。《注》女戟在太行西。又与棘通。《周礼·天官·掌舍棘门注》以戟为门。《左传·隐十一年》子都拔棘以逐之。《注》棘戟也。《礼·明堂位》越棘大弓。《注》棘戟同。
13、又《韵补》叶讫约切,音脚。《诗·秦风》脩我矛戟,与子偕作。《扬子·太玄经》比札为甲,冠矜为戟。被甲荷戟,以威不恪。
三、矛戟的拼音
1、矛字读作“máo”,四声。“戟”字读作“jǐ”,三声。两个字连读起来,读作“máojǐ”。矛戟是中国古代常见的冷兵器之一,也是战争中常使用的 *** 之一。
2、矛和戟在 *** 上的作用不同,矛长而尖,利于刺杀;戟则有着锐利的刃,可以砍剁。在战争中,士兵们多数都会同时携带矛和戟,以应对不同的战斗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矛戟的设计和用途也不断发展变化。
3、战国时期出现了“长矛戟”,将矛和戟结合成一个更长的兵器,威力更强。而到了汉代,出现了“方天戟”,带有特殊设计的长柄和巨大的刀刃,成为了汉朝司隶校尉手中重要的 *** 。矛戟在中国文化中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常被用来比喻对抗或者竞争。
4、比如“矛盾”这个词就是来源于矛和戟这两种 *** ,表示两个人或者两个意见的激烈冲突和对抗。同时,矛戟也常出现在诸如《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中,成为了那个年代的文化符号之一。
5、矛戟的拼音是máojǐ,它是中国古代常见的冷兵器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矛戟从最简单的单一 *** 发展到组合 *** ,同时也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符号。
四、戟怎么读 拼音
一、戟字只有一个读音,拼音是jǐ。部首是戈字旁
1、古代兵器,在长柄的一端装有青铜或铁制成的枪尖,旁边附有月牙形锋刃。吕布的“三叉戟”如其名。戟一方面作为仪仗兵器,一方面作为从先秦至秦汉魏晋军中装备的制式装备。四年相邦吕不韦戟2007年出土于兵马俑坑中,由青铜戈和矛以及木柄组成,全长2.87米,是目前国内发现的唯一一件保存完整的青铜戟。
三、组词有横戟、矛戟、设戟、戈戟、倒戟、折戟、戟衣、棨戟、朱戟、靸戟、顿戟、兵戟、戟指、戟铓等。
五、戟怎么拼音
1、戟,汉语二级字,读作戟(jǐ),会意。从戈,从榦(gàn)省。本义指古代兵器。青铜制,将矛、戈合成一体,既能直刺,又能横击。古代一种合戈、矛为一体的长柄兵器:钩戟。戟指。铁戟。青铜戟。
2、古文屰《广韵》几据切《集韵》讫逆切,𠀤音㻷。有枝兵也。《增韵》双枝为戟,单枝为戈。《释名》戟,格也,傍有枝格也。《典略》周有雍狐之戟。《周礼·冬官考工记》戟广寸有半寸,内三之,胡四之,援五之。《注》戟,今三锋戟也。
3、内长四寸半,胡长六寸,援长七寸半。又地名。《战国策》秦举安邑,而塞女戟。《注》女戟在太行西。又与棘通。《周礼·天官·掌舍棘门注》以戟为门。《左传·隐十一年》子都拔棘以逐之。《注》棘戟也。《礼·明堂位》越棘大弓。《注》棘戟同。
4、又《韵补》叶讫约切,音脚。《诗·秦风》脩我矛戟,与子偕作。《扬子·太玄经》比札为甲,冠矜为戟。被甲荷戟,以威不恪。《说文》作𢧢。
5、按照标准定义来说,中国戟是带有小枝的直刺长柄 *** ,释名中说:戟,格也,旁有枝格也。从商 *** 始,到宋代戟刀出现为止,中国出现了多种被称为戟的 *** ,这些戟大多符合释名中的定义,也有个别不符。
6、联装戟以戈头为戟援,以矛头为戟刺,使用绳索或 *** 将戈矛捆扎在柄上,这是先秦时期最常见的一种戈,出现于商代,西周时期较少,东周到秦代十分流行,秦代以后消失。
7、剑形戟为一体铸成,特点是戟刺长如一柄短剑,戟援则相对较小,又被称呼为戈矛合一型戟。这种戟的装柄方式既有銎装也有内装,出现于西周,战国时期也有发现,战国以后消失。
六、戟的拼音是什么
一、戟字只有一个读音,拼音是jǐ。
1、古代兵器,在长柄的一端装有青铜或铁制成的枪尖,旁边附有月牙形锋刃。
三、组词有横戟、矛戟、设戟、戈戟、倒戟、折戟、戟衣、棨戟、朱戟、靸戟、顿戟、兵戟、戟指、戟铓等。
文言版《说文解字》:戟,有枝兵也。从戈、倝。《周礼》:戟长丈六尺。
白话版《说文解字》:戟,有杈枝锋头的戈。字形采用“戈、倝”会义。《周礼》说,戟长一丈六尺。
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手工编织工艺品,属于中国结的一种。戟为古兵器之一,与"级"同音异声,吉祥图案里,常在花瓶中 *** 三支戟,其旁再配以笙图,则寓意平平安安,连升 *** ,表示官运亨通、升迁迅速的意思。
引自《剑阁铭》:一人荷戟,万夫趑趄。荷戟,指背负着戟。
犹戟节。本指仪仗,借指显贵气派。
亦作“戟矟”。门戟和长矛。古代权贵家设在大门两侧的仪仗。
掉转戟锋向自方攻击。戟,古代一种长柄兵器。
七、戟这个字几个读音
部首戈部、部外笔画8画、总笔画12画。
五笔86FJAT、五笔98FJAY、仓颉JJI、郑码EDEH。
四角43450、结构左右、电码2060、区位7410。
戟jǐ:古代一种合戈、矛为一体的长柄兵器:钩戟。戟指。铁戟。青铜戟。
立戟于门。唐 *** 始的用以表示 *** 身分的一种形式。
古时官府大宅门外例有执戟的卫兵,左右各六名,因以十二戟借指守门卫士。
指后汉吕布射戟解救刘备的故事。
汉之扬雄于成帝、哀帝、平帝三世为郎官,故称。
长戟高门[cháng jǐ gāo mén]
门庭高大﹐门内列戟。形容旧时显贵人家的威仪。
苍:青色;髯:两颊上的胡须。又长又硬的青须好像长戟。形容相貌威猛。
戟的拼音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戟的意思和拼音、戟的拼音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