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踉跄怎么读拼音的一些知识点,和踉跄怎么读音是什么意思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踉跄的正确读音是什么
踉跄的正确读音是liàng qiàng。
踉跄,是汉语词汇,汉语拼音为liàng qiàng,指的是走路不稳,也作蹡踉。出自韩愈《赠张籍》:“君来好呼出,踉跄越门限。”
意义:走路不稳:一个~,险些跌倒。也作踉蹡。踉踉跄跄。
出自:君来好呼出,踉跄越门限。——韩愈《赠张籍》。
示例:1:洪教头一棒落空,他一个踉跄,还没有站稳脚跟,就又提起了棒。——施耐庵“ *** 传-林冲棒打洪教头”。
2:蔡东藩《清史演义》第三回:“少顷,喘息已定,各部兵亦逐渐趋集,约略检点,三停里少了一停,自己部下,且丧失一半;正在垂头丧气,忽见一人踉跄奔入,……”。
字义:踉(liàng):跳跃〔跳踉〕。
1、两个醉汉踉踉跄跄地走过去了。
2、她踉踉跄跄地走到窗前,往外望去。
3、他瘦削的`身子踉踉跄跄地朝那间披屋走去。
4、他不再佯装听不见了,他踉踉跄跄走了几步。
5、他走得很慢,很吃力,踉踉跄跄地险些摔倒在地。
6、走了好久,他才踉踉跄跄地走进公司所设的临时办公处。
7、她抱着乔又踉踉跄跄地跑起来,急于让享利分担她的痛苦。
8、他踉踉跄跄地奔向窗户,先扔进报纸,随即攀登窗台,跳入窗内。
9、他走路时东倒西歪,踉踉跄跄,因此年轻的外科医生坚持要送他。
10、于是,我踉踉跄跄离开,走近了白雪覆盖着的阴沉凄凉的奥斯威辛。
二、踉跄怎么读
liàng,声母l,韵母iang,声调四声。
qiàng,声母q,韵母iang,声调四声。
释义:形容走路不稳,四处跌撞的样子。
出处:明代施耐庵《 *** 传》:“洪教头一棒落空,他一个踉跄,还没有站稳脚跟,就又提起了棒。”
1、老人拄着拐杖,踉踉跄跄地来到医院。
2、他喝多了酒,脚步踉踉跄跄的。
3、当他停了这个消息之后就踉踉跄跄得走回到寝室来了。
4、他喝醉了酒,踉踉跄跄走出屋去。
5、看到你踉踉跄跄的走过来我就知道没有什么好事。
7、他看见一个人踉踉跄跄地走了出去。
三、踉跄怎么读什么意思
1、踉跄,这个汉语词汇,其拼音为,主要描述的是行走时的不稳定状态,有时也被写作"蹡踉"。它源自唐代诗人韩愈的名句"君来好呼出,踉跄越门限",形象地描绘出步履蹒跚的样子。
2、在文学作品中,踉跄也有生动的描绘作用。例如,在施耐庵的《 *** 传》中,当洪教头的一棒落空时,角色的动作描绘得栩栩如生:“洪教头一棒打空,他一个踉跄,脚步还未站稳,就迅速地再次举起棒来。”这样的描绘,让人能直观感受到角色在激烈冲突中的敏捷与不稳。
3、总的来说,踉跄这个词用来形容人在行走中因失去平衡或力量而摇晃,或是动作仓促、不稳当的状态。无论是古文诗词,还是小说情节,踉跄都是一种生动描绘人物动作和状态的词汇。
四、踉跄怎么读音
1、“踉跄”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liàngqiàng,是指行走不稳,身体摇晃,脚步踉跄。这个词语通常用于形容人或动物在酒醉、疲劳、生病等情况下,步履艰难,行走不稳的状态。
2、“踉跄”这个词语的“踉”和“跄”分别是两个单字,它们的意思分别是:“踉”指的是跳跃、跑步的样子,或者是形容脚步不稳、跌跌撞撞的样子。“跄”的意思是形容行走不稳、脚步摇晃的样子。
3、因此,“踉跄”结合起来的意思就是指步履不稳,行走摇晃的样子。这个词语在文学作品中经常被用来形容人物的形象和状态,例如在小说中描写一个人酒醉后的状态,或者在戏剧中表现一个人物在病痛或虚弱中的形象。
4、此外,“踉跄”还可以用于形容动物的状态,例如在形容马匹或骆驼在长时间奔跑后的疲惫状态时,可以使用“踉跄”这个词来形容它们脚步摇晃、疲惫不堪的样子。
5、总之,“踉跄”是一个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在文学作品和日常口语中都经常被使用。在使用时需要注意上下文语境,以便更好地表达所要表达的意思。
6、除了“踉跄”这个词语外,还有一些类似的词语可以用来形容行走不稳、脚步摇晃的样子,例如“趔趄”、“跍”、“蹡踉”等。这些词语的意思都与“踉跄”相似,但在不同的方言和地区中略有差异。
7、另外,“踉跄”还可以引申为形容其他物体或状态的不稳定、摇晃的样子,例如形容树木 *** 、房屋摇晃等。这些用法都是根据“踉跄”的基本意思引申而来的。
8、总之,“踉跄”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用来形容不同的状态和形象,使用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词语。
五、踉踉跄跄怎么读音
1、踉踉跄跄[liàng liàng qiàng qiàng]。
2、释义:踉跄,走路不稳。走路歪歪斜斜的样子。
3、出处:明·施耐庵《 *** 传》第四回:“头重脚轻,对明月眼红面赤;前合后仰,趁清风东倒西歪。踉踉跄跄上山来,似当风之鹤;摆摆摇摇回寺去,如出水之龟。”
4、例句:风夹着大雨扑面而来,她使劲向前躬着身子,抓紧伞,进一步,退半步,~地向前走着。
5、一、趔趔趄趄 [liè liè qiè qiè]
6、引证:刘亚舟《男婚女嫁》第五三章:“文珍正是在林亮扯掉广播线,趔趔趄趄出去找小秀才时,进到这新房里来的。”参见“趔趄”。
7、例句:所有打了饭菜的人,都用草帽或胳膊肘护着碗,~穿过烂泥塘般的院坝,跑回自己的宿舍去了。
8、二、颤颤巍巍 [chàn chàn wēi wēi]
9、释义:颤抖摇晃的样子;震颤而动作不准确的样子;身体因惊恐而颤抖。多用于老年人。
10、引证:周立波《暴风骤雨》之一部十七:“‘非把他横拉竖割,不能解恨呀。’田太太颤颤巍巍说。”
六、踉踉跄跄怎么读
踉踉跄跄的读音:【liàng,liàng,qiàng,qiàng】。
【解释】:踉跄:走路不稳。走路歪歪斜斜的样子。
【出自】:施耐庵《 *** 传》第四回:“头重脚轻,对明月眼红面赤;前合后仰,趁清风东倒西歪。踉踉跄跄上山来,似当风之鹤;摆摆摇摇回寺去,如出水之龟。”
【示例】:你看他走路踉踉跄跄的。他醉酒走路的样子像个小丑,踉踉跄跄的。他的一条腿 *** 了走起路来踉踉跄跄像一只鸭子。
【语法】:联合式;作状语;形容走路的样子。
【近义词】:趔趔趄趄、摇摇晃晃、跌跌撞撞。
【反义词】:健步如飞、稳稳当当、四平八稳。
1、风夹着大雨扑面而来,她使劲向前躬着身子,抓紧伞,进一步,退半步,踉踉跄跄地向前走着。
2、他喝醉了酒,走路踉踉跄跄的,你把他扶回家吧。
3、我真心的看不起你这种踉踉跄跄的行为。
4、他喝醉了酒,踉踉跄跄走出屋去。
5、处世为人须知道,虚名如缥缈浮云,不可太过重视,炫耀光鲜的人往往掩藏着干涸的心灵,经不起被现实一巴掌打的踉踉跄跄。
7、踉踉跄跄地走进屋中,身子一下瘫倒在床上,话也不想说一句,眼睛早已睁不开。
8、她踉踉跄跄着想平衡自己的身体,但最终还是没站稳,背着我重重地摔在地上。
9、看到你踉踉跄跄的走过来我就知道没有什么好事。
10、老人拄着拐杖,踉踉跄跄地来到医院。
七、踉踉跄跄的拼音怎么读
1、踉踉跄跄的拼音:[ liàng liàng qiàng qiàng ]
2、汉语拼音是中华人民 *** 国官方颁布的汉字注音拉丁化方案,于1955年-1957年文字 *** 时被原中国文字 *** *** 会(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 *** 会)汉语拼音方案 *** 会研究制定。该拼音方案主要用于汉语普通话读音的标注,作为汉字的一种普通话音标。1958年2月11日的 *** 批准公布该方案。1982年,成为国际标准 *** O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部分海外华人地区如新加坡在汉语教学中采用汉语拼音。2008年9月,中国 *** 地区确定中文译音政策由“通用拼音”改为采用“汉语拼音”,涉及中文音译的部分,都将要求采用汉语拼音,自2009年开始执行。《中华人民 *** 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八条规定:"《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根据这套规范写出的符号叫做汉语拼音。
3、汉语拼音也是国际普遍承认的汉语普通话拉丁转写标准。国际标准 *** O 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写道:"中华人民 *** 国 *** (1958年2月11日)正式通过的汉语拼音方案,被用来拼写中文。转写者按中文字的普通话读法记录其读音。"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