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揭的拼音怎么写和勺的拼音怎么写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揭的拼音
1、[jiē]:举起、高举。[qì]:提起衣裳。
2、【释义】①掀去;掀开:揭幕|揭锅盖|揭膏 *** 。
3、②使隐蔽的事物显露:揭露、揭穿、揭发。
4、组词:揭锅盖、安揭、揭发、揭晓、揭幕、揭露、揭示、揭榜、揭开、揭穿、揭破。
5、笔顺读写:横、竖钩、提、竖、横折、横、横、撇、横折钩、撇、点、竖折。
6、(1) *** 人员劝他打消顾虑,揭发同伙,争取宽大处理。
7、(2)李平勇敢地揭发了小偷的 *** 行为。
二、知的拼音怎么写的拼音
1、知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古字形从“口”为形,”矢"为声。"知"的本义指晓得、了解、识别。引申做使动用,表示使知道。又作名词用,指知识、知觉。知引申指人的认识能力、智慧,此义后写作“智”。“知”又由掌握知识引申为主管。
2、知与智是同源字。学界多认为这些字形是“知”与“智”的初文。“大”表示大人,“子”表示儿童,“册”表示简册,整个字形表示大人对儿童说话的情景,下方“册”可以理解为说话内容就是简册中所记。
3、字形所揭示的意思是: *** 按照简册记载的内容来教育儿童,而简册记载的内容是智慧,是知识。构形上还有一种理解:“知”的会意字,只由“大口子”三个符号构成,表示大人教给儿童知识。
4、下方的“册”或“口”是后加累增的表意符号,加“册”意在突出简册之意,而加“口”意在突出口说之意,“于”是指发出可用来交流的声音,构形虽各有侧重而音义并无区别。
5、从西周至战国的金文材料看,上述商代文字诸形,以上作“大、口、于”, *** “曰”形居多,如西周晚期毛公鼎作,战国晚期中山王壶作,以形而论,应该都属于“智”字之形。
6、至于知字,根据现有材料,大概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晚期的汤鼎有字作,从矢从口,上下结构。《说文》小篆字形变上下为左右结构,后世的汉隶、楷书基本沿袭小篆字形。
7、知字所从的“矢”字,应是根据读音音化的声符。而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认为“矢”另有作用:“识敏,故出于口者疾如矢也。”“矢”是箭。箭射出去是极快的。这段话的意思是,知道、认识的事物,就能像箭射出去一样脱口而说出。
8、智慧之“智”与知识之“知”本无严格区分。“智”既用为智慧之“智”,也用为知识之“知”;“知”除了用为知识之“知”,也常常用为智慧之“智”。大约到汉代用法分工才逐渐确定,分化为两字。
9、知(智)字在造字时,既可表示智慧,又可表示知道,二者有不可分割的联系。“知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己知道,二是让别人知道。所以“知”又表示“使人知道”。如“通知”就是把某件事情让别人知道。
10、知道、了解、理解人和事物,是通过眼看、耳听、鼻嗅、口尝、手摸和大脑思维而获得的,因此引申为知觉、感觉。如《诗经·桧风·隰有苌楚》:“夭之沃沃,乐子之无知。”诗人羡慕羊桃树青春茁壮,枝繁叶茂,没有知觉,也就没有痛苦。
三、扒的拼音怎么拼写
1.拼音“bā”通常在口语 *** 现,表示抓、攀爬、掏、搂、揭、撕、挖等动作。实际应用例如:扒开草丛、扒车、扒拉杆等。
2.拼音“pá”较为文雅,意味着剥削、剥夺、偷盗、挖掘等。例如:扒灰、扒墙角、扒账、偷扒、扒乘等。
3.“扒”字的变体“爬”意义不同,后者指行动缓慢或费力地前进,如爬山、爬楼梯。注意,“扒”在某些语境下可能发生读音变化,与“pa”连读时可能变成“pah”或“phah”。
4.作为动词外,“扒”也可作名词,指烧烤的炭火或火焰。例如:把肉放在扒炉上烤。在广东方言中,“扒”也有吃的意思。例如:“今晚我们去哪儿吃?”可译为“今晚我们去哪儿扒?”
5.在书写“扒”字时,右上部分有三种写法:乚、一不小心可能会弄错。正确的写法是“乚”,中间不能有一点。如果是“1”,点可以省略。如果上面是横折者着的“S”,则是错误的。扒字下面是左右结构,不要写成上下结构。
1.声调标注遵循“先找aoe,再找iuü”的顺序,先找韵头,再找韵腹。两拼音拼读规则是: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三拼音拼读规则是:声轻介快韵母重,介音只在声母后。
2.拼读时避免声母和韵母读反,如“前门(men)”误读成“前门(men)”。拼写时,遵循字母规范,特别是字母“v”在拼音中应写成“u”,即两个“v”上端距离缩小为一个斜杠“v”,避免误写成“w”。
3.注意音节的整体认读,不要把声母和韵母分开写,而应将它们连成一个整体。拼音是汉语学习的基础,正确发音和书写对掌握汉语至关重要。遵循发音和书写规范,确保拼音的正确无误。
四、揭怎么读 拼音
揭,jiē,qì,也作“掲”,指使隐蔽的事物显露。
揭拼音:jiē,笔画数:12画,部首:扌。中国一级汉字,编号2522。解释:把盖在上面的东西拿起,或把粘合着的东西分开:揭锅。揭幕。
揭阳、揭秘、按揭、昭然若揭、揭竿而起、揭谛、揭露、揭示、揭幕、揭橥、揭发、揭晓、揭穿、揭开、揭榜、揭破、揭帖、揭疮疤、揭不开锅、揭帝、揭竿、揭短、深厉浅揭、揭载、揭锅、掀天揭地、揭批、呼揭、揭盖、揭车、揭底、揭老底、斩木揭竿、唇揭齿寒、揭贴、揭宝。
1、这两张纸粘连在一起,揭不开了。
2、风太大了,地都被揭掉了一层皮。
6、他列举了大量事实,揭露侵略者的罪行。
7、十月 *** 揭开了人类历史上新的一页。
8、全国“十佳青年”评选结果已经揭晓。
9、不用揭发,他的罪行已经昭然若揭。
10、遇事不要太死板,深厉浅揭才是正确的。
11、这个 *** 团伙所干的坏事都被揭发出来了。
12、又过了一会,宝玉实在按捺不住,上前揭了盖头。
五、揭,这个字的拼音
1.把盖在上面的东西拿起,或把粘合着的东西分开:~锅。~幕。
2.使隐瞒的事物显露:~露。~发。~底。~穿。~短。~晓。
4.标示:~橥(zhū)(本是作标记的小木桩,引申为标志。亦作“揭著”)。~示。
揭开揭破揭秘揭底揭榜揭短按揭揭晓揭发揭幕揭示揭露揭穿揭帖更多
揭,jiē,指使隐蔽的事物显露,另指姓氏。查看百科
六、"揭"怎么读
1、汉语拼音是中华人民 *** 国官方颁布的汉字注音拉丁化方案,于1955年-1957年文字 *** 时被原中国文字 *** *** 会(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 *** 会)汉语拼音方案 *** 会研究制定。该拼音方案主要用于汉语普通话读音的标注,作为汉字的一种普通话音标。
2、揭_斯(1274-1344):字曼硕。龙兴富州人(今江西丰城)。
3、著名元朝史学家、文学家。揭_斯是中国揭氏名人中最为著名的一位。他在史学、文学、书法等方面的成就,在中国古代文史学界占有重要地位。
七、揭字怎么读
1、揭的拼音jiē、qì。扩展:[jiē]:举起、高举。[qì]:提起衣裳。【释义】①掀去;掀开:揭幕|揭锅盖|揭膏 *** 。②使隐蔽的事物显露:揭露、揭穿、揭发。③高举:揭竿而起。④姓
2、组词:揭锅盖、安揭、揭发、揭晓、揭幕、揭露、揭示、揭榜、揭开、揭穿、揭破。笔顺读写:横、竖钩、提、竖、横折、横、横、撇、横折钩、撇、点、竖折。
3、造句:(1) *** 人员劝他打消顾虑,揭发同伙,争取宽大处理。(2)李平勇敢地揭发了小偷的 *** 行为。(3) *** 的坏事被揭发出来了。
OK,关于揭的拼音怎么写和勺的拼音怎么写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