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前夕,知乎用一种匪夷所思的方式上了热搜。
为了让知友们愉快地过中秋节,知乎社区给大V们贴心寄送了月饼,让人意外的事情发生了,知乎月饼吃了以后,不出几个小时就变身为“ *** 战士”,一个个拉肚子拉到怀疑人生,被网友戏称“知乎大V清除计划”。
其实事情很简单,知乎月饼用的采购的食材单独看都没问题,但合在一起做月饼就有大问题了。
为了身体健康,让大家吃到低糖还很甜蜜的月饼,知乎的月饼采销负责人,好心地在月饼厂选择了低糖配方,将原本的蔗糖(白砂糖)变更成了麦芽糖醇,这绝对是不计成本,麦芽糖醇可比蔗糖要贵好几倍。但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没有考虑:有相当一部分人并不耐受麦芽糖醇。
什么是麦芽糖醇?
知乎的专业大V很多,很快开始科普发声,很快锁定了月饼中的代糖成分:麦芽糖醇。并指出对于一位120斤的女 *** ,麦芽糖醇引起腹泻的阈值仅需要20克,如果达到50克,可以让一半以上的人产生腹泻。而月饼是高油高糖的食物,用糖量都是很大的,麦芽糖醇本身就没有蔗糖甜,用量更是不小,这个量换算成知乎的月饼,基本就是一个到两个之间。知乎官方也很快承认了错误,把事件的原委公布了出来。
麦芽糖醇又名氢化麦芽糖,是一种无色透明晶体,易溶于水,这种东西虽然名字里面有个“糖”字,但它和糖基本上没什么关系,是一种甜味剂,它基本不能被身体的任何部分消化,不能被口腔中的微生物代谢,不会引起 *** ,也不能被唾液、胃液分解,无毒无 *** *** ,不产生热量和能量,但吃起来确实是甜的,一些不能吃糖的患者可以用它作为代糖来食用,但乳糖不受的人,就千万不能多吃了。
作为“中文领域更大的专业问答网站”,专业人士云集,也开始从专业角度质疑生产商的专业能力,这次知乎发生“代糖达到阈值会引发腹泻”这样的事情确实让人有些啼笑皆非,玩了一辈子鹰,最后被鹰啄瞎了眼,不过好在这种类型的腹泻,属于一次 *** 反应,不会造成病理伤害,不再继续吃就行了。
月饼本来就是中秋佳节的一种节令小食,平时食用的机会其实是很少的,即便是高油高糖的食品,中秋节偶然吃上一个两个,对身体也不会有多大的影响,实在没有必要画蛇添足,瞎改传统配方, *** 所谓的“低糖”月饼。#知乎月饼吃了拉肚子#
(文中部分 *** 来自知乎作者)
不要被包装概念轻易 *** 看看配料和成分最重要我是市井觅食记,与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旧,兴致盎然!每日更新美食菜谱和市井生活,关注我,享受舒适生活不迷路。
每次逛超市,看到食品包装上低糖、低脂、天然无添加这些字眼,你是不是就觉得特健康?应该是适合家人和宝宝吃的?
那你就太天真了。其实,一切都是暗藏玄机,需要你火眼金睛。
今天,糕妈就带你看一看超市里那些“伪健康”食品,一起来看个究竟。
糖吃多了的坏处,相信你都能倒背如流了:肥胖、 *** 、高血糖……
所以,包装上的“无糖”“低糖”,就给人一种很健康的感觉。
可是,没有了糖,味道肯定不咋滴啊!谁不喜欢吃香甜的东西呢。
为了弥补这个 *** ,很多商家就会想办法用其它东西来“替代”糖,从而增加口感。
这个替代物就相当关键了。
玄机1
无蔗糖,却有其它糖
有些产品宣称“不添加蔗糖”,就给人一种无糖的错觉。
比如下面这款豆奶粉——
看了配料表,嗯,的确没有蔗糖。
可是,麦芽糖浆?这也是糖嘛!而且排在配料表的第二位,相当靠前了(说明含量不少
)。
这一招障眼法打得真是666,欺负咱们读书少是么
。
除了蔗糖、白砂糖、葡萄糖这些常见的糖类,下面这些都可以看做是添加糖。
这个图大家可以记一下哦。不要轻易被 “无糖”的说辞给欺骗了。
玄机2
不用真糖,用“代糖”
有的产品不用糖,但是会用一些无热量的甜味剂作为糖的替代(我们一般叫做代糖,感觉长知识了呢
)。
比如阿斯巴甜、安赛蜜、三氯蔗糖等,它们的确不像糖一样会引起 *** 、肥胖、血糖高等。
▲某饮料配料表
对于大人来说,吃吃没啥问题。但有一些研究表明人工甜味剂对小宝宝可能存在危害,所以3岁以下还是要尽量别吃呢。
如果用的是糖醇类来替代糖,就良心一些了。像麦芽糖醇、木糖醇、XX糖醇,是相对比较健康的糖的替代物。
▲某健康饼干配料表
玄机3
糖不够,脂肪来凑
有的低糖饼干,用糖量很少,但是为了保证口感和味道,用的脂肪多啊!
看这脂肪含量,将近30g/100g了。
虽然低糖了,但脂肪含量高,且不是好的脂肪,这类零食偶尔解解馋可以,不要吃多,特别是3岁以下的小宝宝。
宝宝需要的是来自天然食物中(瘦肉、鱼蛋奶、坚果等)的脂肪,而不是加工食品里添加的油哦。
跟低糖同个道理,重要的是低脂的同时,用了什么来弥补口感和风味的 *** 。
玄机1
脂肪少风味差,糖和香精来帮忙
看看这款低脂酸奶——
低脂奶的风味不如全脂的好。这下好了,为了弥补 *** ,放了更多的糖和香精,快告诉我哪里健康了?
其实对于小孩子(尤其是2岁以下)来说,吃全脂奶、奶制品还是很有必要的,没必要去追求低脂的,除非真的是太胖啦。
玄机2
“不含反式脂肪”不 *** 真没有
你一定知道反式脂肪不好,但食品包装上标明“不含反式脂肪酸”或“反式脂肪酸为0”,并不 *** 真的没有哦。
只是按照国家标准,反式脂肪酸含量少于0.3g/100g(100ml),就可计为0。
《GB 28050-2011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
所以不要以为标着”无反式脂肪酸“就很放心了,还是仔细看看配料,写着“氢化植物油、代可可脂、起酥油、人造奶油、植脂末、奶精”这些配料的就要当心反式脂肪啦。
宝宝的肝脏、 *** 发育不成熟,免疫功能也不健全,要尽可能避免添加了防腐剂的产品。
但是,“不添加防腐剂”、“无任何防腐剂”的食物,不一定就好。
看,这些果干、果脯产品,在包装说明上宣传“无添加防腐剂”,但其实添加了很多糖、盐,靠它们来抑制微生物生长、延长保质期。
相比那么微量的防腐剂,摄入过多的糖和盐,对宝宝来说没准更加不健康呢。
给孩子买吃的,认准“儿童”字样,现在估计只有孩子他爸能做的出来了。
很多儿童食品,往往是包装做的花俏,食物形状和颜色可爱,吸引孩子眼球。
但其实未必适合孩子吃,可能添加了各种糖、盐、香精,让食物味道更好,孩子吃上瘾。
看看这款儿童款肉酥:
白砂糖排在配料表第二位,钠含量还这么高,给孩子吃,认真的么?(咱们一般推荐妈妈买钠含量不高于300mg/100g的食品。)
所以家长们啊,擦亮眼睛,不要被“儿童”字样和Q版包装给忽悠了!
看了今天的文章 ,你可能会说“那岂不是啥都不用吃了?”
其实,我们最想传达的,是不要被包装上“无添加”、“无人工色素”、“无糖低脂”等宣传概念轻易 *** 。
最重要的,还是静下心来看看配料和成分,理 *** 地去看这个东西到底健不健康,适不适合宝宝。
当然啦,大人和大孩子偶尔吃一次也没关系,毕竟,有些不那么健康的产品真的很好吃啊。但是要答应我,不要多吃哦~
参考资料:
1.https:// *** *** yoclinic.org/healthy-lifestyle/nutrition-and-healthy-eating/in-depth/artificial-sweeteners/art-20046936
2.https:// *** parenting *** /article/ask-dr-sears-artificial-sweeteners-for-kids
3.https:// *** webmd *** /children/news/20170113/kids-use-of-artificial-sweeteners-spiked-in-recent-years
9月8日,知乎就“知乎月饼”吃坏肚子致歉:因采购经验不足,将召回月饼。知乎称,其初衷是从供应商提供的产品中选购更健康的低糖月饼,忽略了用来替代蔗糖的麦芽糖醇可能会导致一部分人不耐受。
△知乎通过官方渠道致歉这两年,低糖月饼、无糖月饼开始走俏市场。那么,使用各类糖醇替代蔗糖 *** 的月饼,真的会导致腹泻吗?
吃麦芽糖醇等代糖会导致腹泻
大量摄入非牛奶外源 *** 糖会对牙齿健康产生 *** 影响,并使肥胖者容易受到 *** 代谢的影响。为了符合世卫组织推荐的“每天不超过50克”的游离糖摄入量,不少食品、饮料都会使用甜味剂来替代蔗糖,这些甜味剂一般称为“代糖”。代糖不会被口腔细菌发酵,可以降低 *** 的发生率。市面上常见的代糖五花八门,有些代糖,比如木糖醇,甜度与蔗糖差不多,但能量只有蔗糖的约2/3,被称为营养 *** 甜味剂;有些人工合成的甜味剂,比如阿斯巴甜、甜蜜素、糖精等,所含能量极低,甜度却极高,被称为非营养 *** 甜味剂。使用糖醇作为替代甜味剂一个明显的副作用是胃肠道症状的增加。有研究显示,摄入足够大量的代糖会导致明显的腹泻,以及轻微的腹部症状,如腹胀和肠胃胀气。麦芽糖醇是一种糖醇,通过从具有高含量天然二糖麦芽糖的淀粉水解物氢化产生。口服后,麦芽糖醇会被小肠中的酶缓慢水解成葡萄糖和山梨糖醇。因此麦芽糖醇的代谢类似于山梨糖醇的代谢。葡萄糖很容易被吸收并用作能量,而山梨糖醇部分只能缓慢且不完全被吸收。
研究显示,不可消化糖替代品在 *** 胃肠道中的代谢途径是:它们在小肠中逃避消化和吸收,并通过大肠中微生物的发酵向宿主提供能量。腹泻诱导的机制被认为与乳糖不耐受相关的机制相似。《欧洲临床营养 *** 》于2007年1月24日发表的 *** 《部分水解瓜尔豆胶对健康人摄入麦芽糖醇和乳糖醇引起的暂时 *** 腹泻的抑 *** 用》显示,34名受试者中有2名在摄入15g麦芽糖醇后导致腹泻。在摄入高达45g麦芽糖醇(本研究中的更大剂量)时,34名受试者中有29名(85.3%)出现腹泻。该研究结果揭示,麦芽糖醇引起腹泻的阈值(摄入麦芽糖醇后出现腹泻的最小剂量)仅为15g,摄入量达到45g时大部分受试者都会腹泻。
△女 *** 受试者服用麦芽糖醇引起暂时 *** 腹泻的最小剂量换算一下,以一个100g的月饼为例,如果其甜味全部来自代糖,那么一次 *** 吃1-2个月饼足以导致腹泻。不只是麦芽糖醇,前两年被炒得很火的木糖醇也有同样的问题。上海市食品学会副 *** 、市食品研究所科研副主任、高级工程师沈菊泉表示,木糖醇摄入过量后,对胃肠有一定 *** ,可能引起腹部不适、胀气、肠鸣。而且由于木糖醇在肠道内吸收率不到20%,容易在肠壁积累,易造成渗透 *** 腹泻。以中国人的体质,一天 *** 一般摄入木糖醇的上限是50克,光嚼嚼口香糖应该没什么问题,但如果吃大量的其他木糖醇食品,就需要注意吃的量了。广东省消费者 *** 会称,假若确实存在食用过多会引起腹泻等 *** 反应,商家应该标示警告。
代糖吃多了也会发胖
有些人认为代糖不像蔗糖那样被消化、吸收或代谢,因此每单位质量提供的能量较少。然而,这种观点是有争议的。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孙亮博士提醒,目前,对于甜味剂是否影响健康,尚有不少争议。代糖虽然不太容易引起血糖代谢紊乱,但仍然提供一定的能量,并且吃多了还可能引起胀气和腹泻。而且,不摄入卡路里也并不等于对健康无害,毕竟这些人工合成的甜味剂进入 *** ,就会参与到代谢中。在一些动物实验中,人造甜味剂被发现可诱发炎症、脂肪肝、糖代谢异常等。军事医学科学院食品与营养系博士芮莉莉更是认为“木糖醇能够有效降低体内脂肪积蓄、控制糖尿病并发症”等宣传是不科学的,木糖醇等代糖不仅起不到治病的作用,糖尿病人一旦摄入多了,还会产生副作用,造成血中 *** 三酯升高,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也有可能引起腹部不适、胀气、肠鸣、腹泻等。华南理工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郑建仙教授更是表示,一些代糖虽然并非葡萄糖类物质,但吃多了一样也会发胖。
(上海 *** 辟谣)
麦芽糖醇和木糖醇有何不同?哪种是适合糖尿病患者的甜味剂什么是麦芽糖醇?
麦芽糖醇也叫糖醇(或者叫多元醇),它是由淀粉获得的麦芽糖氢化产生的,加热时不会变褐或焦糖化。
麦芽糖醇是一种散装甜味剂,甜度约为蔗糖的90%,但卡路里却少得多(每克仅仅只有2.1卡路里),出于这些原因,麦芽糖醇常用于生产各种低热量、低脂肪和无糖的食品。
- 麦芽糖醇的优点
(1)不会导致蛀牙
与其他多元醇一样,麦芽糖醇不会引起 *** ,不会被口腔细菌代谢(这些细菌会分解糖和淀粉,以此释放可能导致蛀牙或腐蚀牙釉质的酸。)
麦芽糖醇和其他糖醇(包括木糖醇)的这种口腔健康益处得到了全球各种健康团体/协会的认可。
(2)热量比糖少
由于麦芽糖醇被身体缓慢吸收,部分摄入的物质到达大肠,在那里新陈代谢产生的热量较少。
因此,麦芽糖醇每克只有2.1卡路里,几乎是蔗糖卡路里值的一半,因此可用于生产无糖产品,尤其是无蔗糖巧克力、 糖果和冰淇淋。
麦芽糖醇被欧盟 (EU) 和美国食品和 *** 物管理局 (FDA) 认定为低热量甜味剂/糖的替代品。
(3)对糖尿病患者有益
麦芽糖醇显著降低与葡萄糖摄入相关的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升高,因为它被缓慢吸收。
再加上它的低卡路值,成为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选择(可用于控制血糖、体重和血脂是糖尿病管理的主要目标)。
在选择用麦芽糖醇等增甜食物之前,患者应与糖尿病专家讨论这些多元醇的用途,因为其中的一些产品可能含有其他对改善糖尿病不利的成分。
(4)安全 *** 好
1985年,欧盟 (EU) 食品科学 *** 会对甜味剂进行了全面评估,得出的结论是麦芽糖醇可安全用作食品添加剂。
虽然对它的使用没有每日摄入量 *** ,但该物质的大量消耗(每天超过100克)可能会增加腹泻。
什么是木糖醇?
木糖醇又称戊五醇,属于糖醇的一种,可以作为蔗糖替代物,是木糖代谢的产物,广泛存在于各种植物中。
木糖醇的甜度与蔗糖相当,但热量只有蔗糖的60%,由于木糖醇不能被细菌分解,利用它来取代甜品中的糖份以防止蛀牙,给儿童食用的糖果都以木糖醇代替蔗糖,可以保护儿童牙齿健康
此外,亦有多种口香糖,如益达也采用木糖醇来提供甜味。
- 麦芽糖醇和木糖醇的区别
1、两者来源不同
木糖醇是从白桦树、橡树、玉米芯、甘蔗渣等植物原料中提取出来的一种天然甜味剂。在自然界中,木糖醇的分布范围很广,广泛存在于各种水果、蔬菜、谷类之中。
而麦芽糖醇是人工合成的,是由麦芽糖经氢化还原制成的双糖醇。
- 之一步是将淀粉水解制成高麦芽糖浆
- 第二步是将制得的麦芽糖浆加氢还原制成麦芽糖醇。
2、 *** 质不同
木糖醇低温品尝效果更佳,其甜度可达到蔗糖的1.2倍,入口后伴有微微的清凉感,这是因为它易溶于水,并在溶解时会吸收一定热量,多以固体形式食用时。
麦芽糖醇没有腐蚀 *** ,不会 *** 胰岛素的分泌,可以抑制体内脂肪过多积聚,而且难以消化。但是麦芽糖醇极易溶解于水,不易被霉菌、酵母及乳酸菌利用。
3、作用有所差异
木糖醇可以作为糖尿病人的甜味剂、营养补充剂和辅助治疗剂;能促进肝糖元合成,对肝病患者有改善肝功能和抗脂肪肝的作用;它的防 *** 特 *** 在所有的甜味剂中效果更好;还是帮助减肥。
而麦芽糖醇适用于雪糕、冰棍、糕点、饮料、饼干、面包、酱菜、糖果等产品。用麦芽糖醇 *** 的无蔗糖食品,对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 *** 症等人群和儿童也是适用的。
这样来看,两者都适用于糖尿病患者,只不过木糖醇属于天然的物质,多是作为主原料使用;而麦芽糖醇是人工合成的,多是作为甜味剂使用。
来!吃了这个月饼,化身 *** 战士,一泻千里关于月饼的热搜又来了
对于现代人来说,中秋的元素除了团圆和假期以外,关于月饼的无尽争吵也是不能缺少的。几乎每年临近中秋的时候,关于月饼的话题都会在网上炒上一轮。比如前两天刚刚有一条热搜,就是关于南方的月饼,为什么一定要切着吃?
有的人认为月饼就应该切着吃,不仅显得特别有仪式感,还能体现出一个人的高素质。而且切着吃的月饼不仅不会油腻,还容易增加饱腹感。
有的人认为月饼就应该整个拿来啃,毕竟月饼象征着团团圆圆,切的四分五裂总感觉不是什么好兆头。况且有些流心酥皮的月饼根本就没法切,倒不如直接放嘴里吃更好。
而不同于往年,今年关于月饼的热搜,除了应不应该切开的争吵以外,还有一个南北方统一口径的主题:拉肚子
知乎:谢邀还是泻 *** ?
今年的这个热搜源自于知乎的一个善意之举。在中秋节到来之际,知乎给站内的各路大佬送了一份中秋礼盒,里面除了水杯和茶以外,还有包装精美的月饼。
最开始这些知乎大V们对于月饼的评价还是很肯定的,但后来的评论就开始慢慢跑偏了。因为这些品尝过月饼的知乎大佬们纷纷变成了“ *** 战士”,开始一泻千里。谁能想到在今年这个中秋佳节将至之时,这些征战在各自领域难逢对手的知乎大佬们,集体备一块月饼撂趴下了。
当然不得不感叹一下,知乎的强大之处就在于高手如云,藏龙卧虎。因为很快来自食品领域的几位大佬就找到了问题所在:配料
代糖的代价
我们都知道月饼可是一种高油脂、高糖分、高热量的食物。在如今这个倡导健康饮食的年代,此类食品好像与人们的健康观念格格不入,但一到了中秋节你不吃两个月饼,总感觉缺点啥。而且对于商家来说,也的确损失了一个赚钱的大好机会。
于是聪明的商家们便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既能倡导人们健康饮食又不失节日的重要元素——代糖。
商家们连标语都想好了,糖醇代糖,保留美味,更加健康!
而知乎大佬们所吃的低糖月饼,在配料表中虽然没有蔗糖,却醒目的标注了麦芽糖醇。这种麦芽糖醇就是上面提到的代糖了。不仅在味道和口感方面不输蔗糖,其甜度也能达到蔗糖的90%以上。即便如此,热量却只有蔗糖的一半,对血糖血脂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
但是麦芽糖醇有一个极其严重的 *** ,那就是不易消化。
不仅我们的唾液和胃液没法消化,连小肠膜酶都无法分解,除了肠内的某些细菌可以利用一小部分之外,麦芽糖醇在 *** 只能因无法消化而被排出体外,也就是说如果是大剂量的麦芽糖醇,铁定会导致腹泻。
这也是为什么在国外有些麦芽糖醇食品会必须添加“过量食用导致腹泻”的标记原因。
根据研究表明,一个120斤体重的人只需要20克的麦芽糖醇便可引起腹泻。而知乎大佬们的月饼其麦芽糖醇含量为34.5克,也就是说这些大佬们吃上个一两块就可以变身成 *** 战士了。
这里我们可以再来普及一下,除了麦芽糖醇之外,山梨糖醇也有类似的 *** 功能。每100克西梅当中就有2.6克的山梨糖醇。西梅可能可能小伙伴们有些陌生,但如果所长说有些商家宣传可以通便的减肥梅子,是不是就有印象了呢?现在明白了吧,什么减肥通便,那特喵的就是拉肚子。
知乎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首先需要搞清楚一点,那就是知乎用麦芽糖醇来代替蔗糖,绝对不是为了省钱。因为麦芽糖醇的 *** 比蔗糖高了去了,所长只能说知乎这一波叫好心办坏事。
那么知乎作为一个知名科普起家的大平台,怎么就没有明白这个道理呢?其实并不是他们不知道,而是他们错误的选择了代工厂的一个成熟方案而已。所以说这个锅甩给知乎也不能说完全错误。
其实就这种配料的月饼,在很多的平台上依然能够找到在销款。在这里我们一定要擦亮自己的双眼,看清楚配料表当中的重要成分到底是什么?一旦出现山梨糖醇或者麦芽糖醇这一类的东西,你就要掂量掂量自己能不能干的过这些 *** 催化剂了,毕竟连知乎都能踩到坑,更别提我们这些普通人了。
糖尿病患者可以吃无糖食品?你可知,无糖食品有一个 *** 效果糖是生活必需品,虽然没有食盐重要,但在各种食物中是不能缺少的一种成分,可以为机体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按照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议,每天每人糖的 *** 量要在50g以内,更好是在25g以下。
如果长期高糖饮食,显而易见的不仅是肥胖,还有糖尿病等慢 *** 疾病。可没有了糖,吃什么都好像索然无味,无糖食品应运而生。在宣传相关的健康理念中,给人们传统的也都是无糖食品中没有糖,可以放心食用。
殊不知,越是喜欢吃无糖食品的人越会掉入一个陷阱:
你或许都不了解无糖食品的定义,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28050-2011中《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所规定的无糖食品,并非一点糖都没有,而是在每百克或每百毫升中糖含量只要低于0.5g,那么市面上销售的产品就可以被称为无糖食品。
还有很多甜味剂,包括大家在各种食物配料表中可以看到的木糖醇、麦芽糖醇,有着热量低的特点,适量摄入是没有问题的。可经常大量地吃,包括无糖饼干、无糖面包等,也容易面临着健康隐患。
这是因为在无糖食品中,还有较多的碳水化合物成分,过量地摄入碳水,机体会接连面临着血糖上升幅度快、 *** 胰岛素分泌增加、进而诱发两大反应(促进脂肪合成、抑制脂肪分解),最终导致肥胖。
如果大家想要更清楚地知道,那么不妨看一下家里的食物,包装上配料表标注的每百克碳水化合物,都要比米饭、馒头等主食的热量高,经常吃只会加重代谢负担。
那么,每天应该摄入多少碳水化合物?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议,健康成年人每日可摄入50~65%的能量都来自碳水化合物。
也就是说,针对一名轻体力活动的男 *** ,每天摄入的能量为2 *** 千卡,其中按照每日所需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大概是1125~1462千卡;轻体力活动的女 *** ,每天摄入的能量为1800千卡,其中按照每日所需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大概是900~1170千卡;
除了无糖食品多是高碳水化合物食物,需要警惕尽量少吃以外,还有常见的零食、油炸类主食(煎饺、油条、油饼)、炒面、炒粉、包子、炸酱面等,都需要当心,粗细粮结合,更有助于控制餐后血糖、血脂水平。
知乎月饼吃了拉肚子成“ *** 战士”!只是“麦芽糖醇”惹的祸?这两天,
有网友表示,
吃了知乎月饼后出现腹泻症状。
8日,知乎官方微博发文致歉。
“知乎月饼吃了拉肚子”话题一度上了微博热搜之一。
神马情况?
据报道,
知乎月饼是知乎为用户、KOL等邮寄的定制月饼,
许多用户反映,
食用后出现腹泻的情况。
8日,知乎官方微博发文致歉对于月饼问题给大家带来的困扰和不便,我们诚恳地道歉!
知乎称,在社区众多热心和专业的知友帮助下,我们已经基本确定了问题的原因。的确是我们在采购环节中经验不足,没有考虑周全。我们的初衷是从供应商提供的产品中选购更健康的低糖月饼,忽略了用来替代蔗糖的麦芽糖醇可能会导致一部分人不耐受。
知乎称,对于出现不适的知友,我们已经联系并提供尽可能的补救与服务。已经发出的月饼,我们将进行召回。非常感谢知友们在出现问题后之一时间反馈,并自发用专业知识分析原因,积极在站内做糖醇不耐受的科普。在未来的选品和采购过程中,我们会执行更严格更高的标准,也邀请知友们参与到选品采购和评测环节中。再次向大家致歉。
麦芽糖醇会致人过敏?
知乎这一次,真是把好事办成了坏事。如果再给知乎一次机会,他们大概就是:宁可不送,也不伤害。
有问题,就会有 *** ,这是知乎的口号。长期混这个圈子的,可不是什么嫩角色,不少都是行业大牛。能受邀吃定制月饼的,更是知识届的“战斗机”。这一次,怎么就上了“麦芽糖醇”的当呢?
腹泻的 *** 来了。知乎医学大V“一只冯煮鹅”解释道,麦芽糖醇有消化 *** 的问题,吃得越多,症状越明显,一般麦芽糖醇一次吃20g就可能让敏感的人腹泻,而知乎的桂花味月饼一块就有34.5g糖醇。
这个解释及时,但是不是食物变质引起,恐怕还需要更多的证据。
目前,我们还暂且假定是食物过敏。
于是,有两个疑问来了:一是,做食品采购的,食物过敏的一些常识难道不掌握?甚至,还把麦芽糖醇弄这么高的含量;二是,而那些拿到月饼的大牛,竟然也不看一下营养配料表,张口就大吃起来?
食物过敏,与我们每个人密切相关。从科学的角度出发,每个人都应该知道自己对哪些食物过敏,特别是吃月饼这种物料复杂的食物之前,应该看一看包装上的配料表,这也是对自己负责任。毕竟,知乎月饼的包装上,还是很清晰地标识出来了,里面是含有“麦芽糖醇”的。
有数据表明,鸡蛋、牛奶、花生、坚果、鱼类、贝类、大豆和小麦等,造成了人类90%的过敏反应。轻则起疹子、腹泻,重则可能致命。做知识的平台,有知识的大V,栽到一块月饼上,这也提醒我们,不能把食物过敏看得离自己太遥远。
知乎知错就改,道歉看起来也很快速、诚恳。但是,报道中也说,不少知乎网友反馈讨论知乎月饼存在问题时,知乎存在“隐藏 *** ,删评论,控评”行为。
其实,何必呢。事情上了热搜,你也控制不了。而且,作为传播知识的平台,如果能大度、大气一点,借着“知乎月饼吃了腹泻”热点,将食物过敏这一话题扩散开来,让人们学习更多的相关知识,也是好事一件。
这样,既没放过任何一次科普的机会,也不枉腹泻大V们的“付出”。
信息来源:红星新闻、知乎微博、北京日报客户端、极目新闻
食物配料表中有这个成分物,真不建议给孩子多吃在刚过去不久的中秋节
想必每家每户都添置了一些
餐桌上的“主角儿”
↓↓↓
“月饼”
软糯香酥,不费口牙
中秋月饼往往很招小朋友喜爱
尤其是近年来卖得很火的“无糖”月饼
以及其他“无糖”食品
似乎减轻了对 *** 的负担
更是给不少老人孩子
以及糖尿病患者带来了“零食 *** ”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01无糖食品知多少?
说到“无糖”食品,不少人以为是不含蔗糖,很多商家也会在食品包装上打上无蔗糖的标签,来“迷惑”消费者。
其实无糖的概念不是无蔗糖,而是无食糖。食糖指常食用的单糖(葡萄糖、果糖等)和双糖(蔗糖、麦芽糖等)。
那是不是只要不含食糖,就是“无糖食品”了?
也不是。那些用糖醇制取的食品,才能称无糖食品。
通常情况下,无糖食品中会含有糖醇、低聚糖、高倍甜味剂(代糖)等甜味剂,它们有甜味的口感,但不会影响血糖,对比蔗糖还能减少热量的摄入。
Tips:只用高倍甜味剂制取的食品,只能称为无热量食品,不能称为无糖食品。
另外,根据我国现行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的实施标准,商家在对糖含量进行“低糖”或“无糖”的营养声称时,必须计入碳水化合物含量。所以,一款食品到底是不是“无糖”食品,除了看配料表,还要看碳水化合物(糖)的含量。
(摘自《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28050-2011) (摘自《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28050-2011)
也就是说,只有营养成分表中的「碳水化合物」(糖)含量≤5g/100g(固体)或100mL(液体)时,才可以标注为“低糖”;
比如下面这款月饼,每100g含糖4.9g,符合“低糖”标准。
只有「碳水化合物」(糖)含量≤0.5g/100g(固体)或100mL(液体)时,才能标注“无糖”或“0糖”。
比如这款无糖山 *** 桃酥,每100g中,糖含量为0,所以可称为“无糖”。
一句话总结就是,用糖醇制取的食品,且每100g(100mL)糖含量小于等于0.5g,才能称之为无糖食品。
所以,大家在选购时,不要只看广告,应当将食品外包装标签的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结合起来进行判断。
02那无糖食品安全吗?
前面我们提到过,无糖食品中一般会含有糖醇、低聚糖、高倍甜剂(代糖)等甜味剂,它们有甜味的口感,但不会影响血糖,对比蔗糖,可减少食用者热量的摄入。同时,糖醇不被口腔微生物利用,不引起牙齿龋变。整体上来说,无糖食品是安全的,但也要注意控制量。
首先,无糖食品吃多了,容易引起腹泻。
这主要跟糖醇有关,如赤藓糖醇、木糖醇、异麦芽糖醇、山梨糖醇等,被吃进肚子里后,很难在胃内被消化分解,而是直接进入肠道。
一般情况下,肠道中食物残渣等内容物的渗透压(渗透压,其实就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和我们的体液接近,保持相对平衡。而大量糖醇积压进入肠道,会导致肠腔渗透压增高,大量的水分就从体液进入到肠道……于是出现了腹泻。
根据发表在《欧洲心血管护理 *** 》上的 *** 实验,对于一位120斤的女 *** ,麦芽糖醇引起腹泻的阈值只需要20克;如果达到50克,一半以上的成年人可能会腹泻,更不用说孩子了。
其次,无糖食品吃多了容易引起肠道不适。
这主要跟低聚糖有关。低聚糖不存在安全 *** 方面的担忧,唯一的生理 *** 就是摄入量过高会导致胃肠道不适,表现为胀气、腹鸣、气鼓以及轻度腹泻。
许多研究也表明低聚糖摄入的量越大,胃肠道不适越明显。 *** 对低聚果糖的更大耐受剂量约为20g/天,当超过30g/天时就可能会导致严重腹泻。
最后,高倍甜味剂没有营养价值,且存在致癌风险。
目前在国内市场常用的甜味剂主要有糖精钠、甜蜜素、甜菊糖、阿斯巴甜、纽甜、三氯蔗糖等。甜度一般在30~600倍之间,所以也称为高倍甜味剂。
高倍甜味剂具有低热量的好处, 但是不同的高倍甜味剂的口感和安全 *** 不同。比如:
糖精钠
1997年加拿大进行的一项多代大鼠喂养实验发现,摄入大量的糖精钠可以导致雄 *** 大鼠 *** 癌。
因此,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法律规定,在食物中使用糖精时,必须在标签上注明“使用本产品可能对健康有害,本产品合有可以导致实验动物癌症的糖精”的警示。我国 *** 也采取压减糖精政策,并规定不允许在婴儿食品中使用。
甜蜜素
在1969年被发现用其喂养的白鼠发现患有 *** 癌,故美国食品与 *** 物管理局(FDA)发布规定严格 *** 使用,其后美国、日本相继发出了全面禁止的命令。所以,配料表中含有甜蜜素的食品,能不吃就不吃。
甜菊糖
被怀疑有致癌可能,在新加坡、 *** 、 *** 禁止使用。
阿斯巴甜
口感接近蔗糖,但自从 1981 年阿斯巴甜首次获得美国食品和 *** 物管理局(FDA)批准以来,人们对它的争议就从未停止过。至于阿斯巴甜的致癌 *** ,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证据支持。
而我国食品添加剂食用标准规定,阿斯巴甜“可在各类食品中按需使用”,另要求添加阿斯巴甜之食品标明“阿斯巴甜(含苯丙氨酸)”。
三氯蔗糖
口感清爽自然,安全无毒,没有致癌 *** 、致畸 *** 或致突变 *** ,也不会影响动物的繁殖能力,是目前应用最多的食品甜味剂。
最后总结一下:
- 用糖醇制取的食品,才能称无糖食品。
- 只用高倍甜味剂制取的食品,只称为无热量食品,不能称为无糖食品。
- 无糖食品可以吃,但要控制量。
- 购买无糖食品,要结合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综合判断。
好啦,今天的内容就分享这么多,如果你还有其他想了解的内容,欢迎留言~
糖醇钙、糖醇锌中的糖醇具有哪些理化 ***参考文献:
<1>梁莹,庞振国,崔炳群,张素娟.无糖食品甜味剂的应用及其安全 ***
.现代食品科技,2009,25(08):9 *** -966. <2>王良东.低聚异麦芽糖 *** 质、功能、生产和应用
.粮食和油脂,2008,(4):43-47 <3>周文辉.菊糖及低果聚糖的代谢及生理特 ***
.现代食品技,2004,20(2):155-157 <4> 吴美红. 超高甜度阿斯巴甜类似物的研究与开发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 2010: 2 - 4.
糖醇大都是白色结晶,具有甜味,易溶于水,属低甜度、低热值物质。其作为糖类重要的氢化产物,不具备糖类典型的坚定 *** 反应,具有对酸碱热的稳定 *** ,具备醇类的通 *** ,可发生氧化、酯化、缩合、聚合等反应,不发生美拉德色变反应。此外,糖醇的溶解热为负值,溶解时需要吸收大量的热。
一、糖醇具体的理化 *** 质如下:
1、甜度:所有的糖醇均有一定甜度,但比其原来的糖甜度有明显变化。如山梨糖醇的甜度低于葡萄糖,而木糖醇的甜度则高于木糖。
2、热量:由于糖醇能被 *** 小肠吸收进入血液代谢,有一些进入大肠,被肠内有益细菌利用,所以糖醇具有一定的热量。
3、溶解度:糖醇在水中有较好的溶解 *** 。按20℃每100克水中所能溶解的克数计,蔗糖为195克,糖醇则因种类不同而有很大差别。溶解度大于蔗糖的为山梨糖醇(220克);溶解度比蔗糖低的有甘露糖醇(17克)、赤藓糖醇(50克)、异麦芽酮糖醇(25克);溶解度与蔗糖相似的有麦芽糖醇(150克)、乳糖醇(170克)和木糖醇(170克)。一般来说,在工业生产上,溶解度大的糖醇难结晶,而溶解度小的容易结晶。
4、溶解热:糖醇在水中溶解,与蔗糖一样要吸收热量,叫溶解热,因而糖醇人口吸热,有凉 *** 。其中木糖醇在几种糖醇中的溶解热更大,是蔗糖的7.5倍,清凉感最强。
5、黏度和吸湿 *** :纯的糖醇类比蔗糖相对黏度要低,如70%的 *** 用山梨醇其黏度为180里泊,而食品工业用75%的麦芽糖醇浆,其黏度为1500里泊。糖醇除了甘露醇、异麦芽酮糖醇,均有一定吸湿 *** ,特别是在相对湿度较高的情况下。此外糖醇的吸湿 *** 和其自身的纯度有关,一般纯度低的糖醇吸湿 *** 也高。
6、热稳定 *** :糖醇不含有醛基,无还原作用,不能像葡萄糖作还原剂使用;比蔗糖有较好的耐热 *** 。
7、糖醇在较高的温度和有无机胶存在时、能在分子内部失去一分子水,成为脱水精醇。如木糖醇的之一个碳原子上的羟基和第四个碳原子上的羟基共同失去一个水,成为失水木糖醇。一般情况下糖醇分子内部失水后黏度增加、成为不能结晶的浆状物。
8、糖醇水溶液有络合作用、例如,与镍、等矿物质能生成络合物,故能用于油脂等的重金属脱除剂。
二、糖醇在植物营养中具有如下特点:
1、糖醇是大、中、微量元素等莽分的良好整合剂,可与多种营养物质结合形成稳定的复合体。
2、是唯一能携带矿质养分在韧皮部中进行运输的物质
3、分子量低,很容易被叶片吸收、进入到植株体内容易释放出养分,耗能低。
4、以液态为稳定的存在形式、尤其在减 *** 溶液中溶解度更高。
吃糖也有优先级,快看你处于第几层?美国作家戴维·考特莱特在《上瘾五百年》中写道,糖不仅是一种调味剂,还是一种安慰剂,它能够 *** 大脑释放多巴胺,让人产生 *** 。进化学家更是指出,那些爱吃甜的原始人,由于获取了更高的能量而更多地得以生存繁衍,所以对甜蜜的追求深深地镌刻在人类基因里。
古人制糖
早在西周时期,《诗经·大雅》中便出现了“周原膴膴,堇荼如饴”的诗句,意思是周的土地十分肥美,连堇菜和苦苣也象饴糖一样甜。这说明远在西周时就已有饴糖,而饴糖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制造出来的糖。在稍后的公元前3世纪,印度人更是开始大规模地种植甘蔗, *** 红糖。当时,印度人把糖叫做“Sarkara”(梵文),而这便是英文单词“Sugar”的前身。由此可见,人类对甜蜜的追求,是不分时间、不分种族、不分地域的。
到了当代,随着制糖技术的进步,曾经作为王公贵族座上客的蔗糖,开始飞往寻常百姓家。渐渐地,“甜蜜的烦恼”开始出现,过量摄入蔗糖被认为会导致 *** 、肥胖症、Ⅱ型糖尿病等疾病。于是,代糖开始打着“天然健康”的旗号闯进市场。
那么,代糖与蔗糖、乳糖、果糖这些天然糖,有哪些本质区别呢?蔗糖是否真的会腐蚀我们的身体?代糖又能否让我们“甜得很健康”?小编拟就此展开一番简单的讨论。
蔗糖:古人趋之若鹜,今人避之不及
蔗糖几乎是人类最常见到、最易得到的一种糖,普遍存在于植物界的叶、花、茎、 *** 及果实中,在甘蔗、甜菜及槭树汁中含量尤为丰富。从化学角度来看,蔗糖属于双糖的一种,由一分子葡萄糖的半缩醛羟基与一分子果糖的半缩醛羟基彼此缩合脱水而成。蔗糖有甜味,无气味,易溶于水和 *** ,微溶于醇。由于甜味纯正、稳定且回味良好,蔗糖被认为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恩惠。
不过,蔗糖也是致 *** 、肥胖症、Ⅱ型糖尿病等疾病的重要因素,导致现今许多人颇有“谈糖色变”的味道。首先,蔗糖摄入过量容易产生 *** ,糖分易在口腔中残留,残留的糖在口腔细菌作用下变成酸,对牙齿产生腐蚀作用,经过一定时间即出现所谓的“ *** ”。虽然 *** 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但是目前科学家一致认为,吃糖多是造成 *** 的主要原因。其次,在吃糖过多的情况下,无法分解的部分就会转化为脂肪,从而带来肥胖的后果,且容易导致肥胖病、糖尿病和高血脂症。
值得一提的是,过多的糖会使体内维生素B1的含量减少。儿维生素B1是糖在体内转化能量时必须的物质,维生素B1不足,将大大降低了神经和肌肉的活动能力,从而易导致摔倒,发生骨折。
时代不同了,古人趋之若鹜的蔗糖,现如今却变成了“甜蜜的烦恼”。
果糖:天然糖中甜度更高的糖
果糖是一种最为常见的己酮糖。存在于蜂蜜、水果中,和葡萄糖结合构成日常食用的蔗糖。果糖中含6个碳原子,也是一种单糖,是葡萄糖的同分异构体,它以游离状态大量存在于水果的浆汁和蜂蜜中,果糖还能与葡萄糖结合生成蔗糖。纯净的果糖为无色晶体,熔点为103~105℃,它不易结晶,通常为黏稠 *** 液体,易溶于水、乙醇和 *** 。D-果糖是最甜的单糖。
果糖的更高甜度可能达到蔗糖的1.8倍,是所有天然糖中甜度更高的糖之一,所以在同样的甜味标准下,果糖的摄入量一般只有蔗糖的一半。此外,由于果糖比较不容易被口腔内的微生物分解和聚合,所以食用后产生蛀牙的几率就比葡萄糖或蔗糖等天然糖要小的多。
值得关注的是,果糖与其他天然糖之间更大的区别就是低GI属 *** (升糖指数低,即GI值低——GI:Glycemic Index)。实验证明,在同等条件下,如果将食用葡萄糖后所产生的血糖升高指数当作100的话,那么食用果糖后, *** 的血糖升高指数仅为23,甚至有的能低至19,而蔗糖则高达65。也就是说,食用果糖后 *** 血糖的升高程度要远远低于其他传统的天然糖品,因此,果糖以及相关制品被广泛应用于糖尿病患者与肝功能不全者的饮食结构中。
乳糖:直接参与婴幼儿大脑发育进程
乳糖是人类和哺乳动物乳汁 *** 有的碳水化合物,是由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的双糖。在婴幼儿生长发育过程中,乳糖不仅可以提供能量,还参与大脑的发育进程。
乳糖还是以单体分子形式存在于乳中的唯一双糖,由葡萄糖和半乳糖通过1,4-糖苷键连接而成,经 *** 内乳糖合成酶作用产生。以人乳中含量最为丰富,约为7.2g/l00mL。乳糖主要在空回肠消化吸收,通过小肠上皮细胞刷状缘分泌的乳糖酶将其水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后通过细胞的主动转运而吸收。葡萄糖主要为机体提供能量,而半乳糖以糖苷键结合于神经酰胺上,形成半乳糖脑苷脂,从而参与大脑的发育。婴儿期是神经发育的关键期,因此,乳糖对婴儿期的神经 *** 的发育至关重要。
而且,由于乳糖能促进 *** 肠道内某些乳酸菌的生成,能抑制 *** 菌的生长,有助于肠的 *** 作用。此外,乳酸的生成还有利于钙以及其它物质的吸收,能防止佝偻病的发生,婴儿食品中常强化乳糖。值得注意的是,酸奶制品在 *** 过程中虽然会分解一部分乳糖,但如果没有额外添加乳糖酶,还会有剩余的乳糖存在,这一点消费者需要有一点认识。
但是,如果 *** 摄入的乳糖不能或不能完全被分解吸收,便容易导致的腹胀、腹泻、腹痛等消化道症状,我们将其称之为“乳糖不耐受”。这在中国婴幼儿中发病率极高,可达46.9%-70.0%,其最常见的症状为腹泻,如若不引起重视可导致慢 *** 腹泻、营养 *** 、贫血、骨质疏松等长期危害。
麦芽糖醇:极难形成 *** 的非腐蚀 *** 新糖醇
麦芽糖醇由麦芽糖氢化而获得,是较早应用于低热量甜味剂的糖醇。味道纯正,接近蔗糖,但不被消化,又不被口腔微生物代谢,不会引起 *** 病的食品甜味料,特别适于糖尿病、肥胖病患者食用。科学研究表明,麦芽糖醇有以下功能特 *** :
1、非腐蚀 *** :麦芽糖醇不是产酸的基质,几乎完全不会导致细菌合成不溶 *** 聚糖,所以麦芽糖醇是极难形成 *** 的非腐蚀 *** 新糖醇。
2、促进钙的吸收:通过动物实验表明麦芽糖醇有促进肠道对钙吸收的作用和增加骨量及提升骨强度的 *** 能。
3、不 *** 胰岛素的分泌:麦芽糖醇由于难以消化吸收,血糖值上升少,故而对葡萄糖代谢所必须的胰岛素的分泌,没有什么 *** 作用,这样一来减少了胰岛素的分泌。由此可见,麦芽糖醇可以作为供糖尿病患者食用的甜味剂。
4、抑制体内脂肪过多积聚:如果同时摄入高脂肪和砂糖后,由于 *** 了胰岛素的分泌,脂蛋白分解酶活 *** 提高,故而很容易增加体内脂肪的积聚。若用麦芽糖醇替代砂糖制造如冰淇淋、蛋糕、巧克力之类的高脂肪食品,由于不会 *** 胰岛素分泌,因此可以期望减少体内脂肪的过度积聚。
目前,麦芽糖醇已被列入美国 *** 典,其在医 *** 上的用途正不断被开发。因国内麦芽糖醇的应用刚刚起步,麦芽糖醇作为食品添加剂,我国已将其列入GB2760标准,允许在雪糕、糕点、果汁、饼干、面包、酱菜、糖果中使用。
甜菊糖苷:糖尿病和肥胖病患者适用的甜味剂
甜菊糖苷是一种从菊科草本植物甜叶菊(或称甜菊叶)中精提的新型天然甜味剂,而南美洲使用甜叶菊作为 *** 草和代糖已经有几百年历史。
国际甜味剂行业的资料显示,甜菊糖苷已在 *** 、北美、南美洲和欧盟各国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调味料的生产中。其中,中国是全球最主要甜菊糖苷生产国。作为天然低热量甜味剂,甜菊糖的热值仅为蔗糖的1/300,且在摄入 *** 后不被吸收、不产生热量,是糖尿病和肥胖病患者适用的甜味剂。
而且,甜菊糖与蔗糖果糖或异构化糖混用时,还可提高其甜度,改善口味,于是被广泛应用于糖果、糕点、饮料、固体饮料、油炸小食品、调味料、蜜饯中。
赤藓糖醇:唯一一款零热量糖醇
赤藓糖醇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如真菌类蘑菇、地衣,瓜果类甜瓜、葡萄、梨,动物的眼球晶体、血浆、胎液、 *** 、尿液中均能少量检测到,在发酵食品葡萄酒、啤酒、酱油、日本清酒中也有少量存在。赤藓糖醇可由葡萄糖发酵制得,具有爽口的甜味,不易吸湿,高温时稳定,在广泛PH范围内稳定,在口中溶解时有温和的凉爽感,适用于多种食品。
相比于其他甜味剂,赤藓糖醇均有以下优势:
1、零热量:赤藓糖醇是唯一一款零热量糖醇。由于其分子量小,容易被 *** 吸收,同时被 *** 吸收的赤藓糖醇只有少量进入 *** 大肠被微生物发酵。80%的赤藓糖醇被 *** 食用后进入 *** 血液之中,但不能被 *** 内酶分解代谢,不为机体提供能量,不参加糖代谢,只能通过尿液从 *** 排出。
2、耐受 *** 高:一般来讲,女 *** 对赤藓糖醇的耐受量通常为每千克体重为0.8 克,男 *** 会略微再低一些。比木糖醇、乳糖醇和麦芽糖醇都高,主要原因是赤藓糖醇的分子量小,吸收少,主要通过尿液排出,从而避免了高渗现象造成腹泻发生,避免了肠道细菌发酵产生胀气现象。
3、抗 *** *** :赤藓糖醇不被 *** 口腔细菌利用,因而不会产生酸 *** 物质对牙齿造成伤害,从而引生牙齿发生龋变,对口腔细菌生长产生抑制效果,从而起到保护牙齿的作用。
目前,赤藓糖醇被广泛应用于新型零热量、低热量饮料的研制。赤藓糖醇可以增加饮品的甜度、厚重感和润滑感,同时减少苦味,还可以掩盖其他气味,提高饮料风味。赤藓糖醇还可以明显改善植物提取物、胶原蛋白、肽类等物质的 *** 异味。
工业代糖:垃圾食品的亲密伴侣
除了上文提到的麦芽糖醇、赤藓糖醇(天然代糖)、甜菊糖苷(天然代糖)等外,非营养 *** 人工合成甜味剂——又称“工业代糖”,由于供应稳定, *** 较低且甜度高,也广受食品加工业的喜爱。其中,糖精、阿巴斯甜、甜味素等,是最为常见的几种。
糖精是最早(一八七九年)发现的人工甜味剂,甜度是蔗糖的三百倍。白色粉末,易溶于水,对热稳定且 *** 便宜,但因食用后有苦味,所以在甜精(cyc *** te)问世后,便以一比十的型式混合(糖精一,甜精十) *** ,此后糖精才被广泛使用。至于毒 *** 试验方面,目前的研究结果显示,糖精曾在动物实验中发现有导致 *** 癌的可能 *** 。在此基础上,美国食品和 *** 物管理局(FDA)所建立的每日容许摄入量(acceptable daily intake)为小孩每天不超过五百毫克,大人不超过一千毫克。
甜蜜素于1937年被发现,并且广泛地使用于1950年至1970年间,甜度为蔗糖的三十倍左右。在一些研中曾发现甜蜜素虽无致癌 *** 但可能为癌促进剂(Cancer promoters),因此美国于1970年八月被全面禁用。
阿斯巴甜于1965年被美国化学家在合成缩氨酸时意外发现,其甜味是蔗糖的150~200倍。阿斯巴甜无苦味,甜度高,但对热不稳定,高温下甜味会消失,因此无法用于烘焙食品,目前广泛使用于糖果或低热量饮料中。但是,阿斯巴甜中含有 *** 酸,因此不适合苯 *** 尿症(phenylketon *** i *** ,PKU,一种罕见的遗传 *** 疾病,这些患者天生不能代谢苯 *** )的患者使用,否则会造成智能不足。FDA的每日允许摄取量为每公斤体重五十毫克,欧洲则每公斤体重二十毫克。
对健康追求下的甜蜜进化史
从横向对比来看,麦芽糖醇、甜菊糖苷(天然糖醇)、赤藓糖醇(天然糖醇)等,相比于蔗糖、乳糖、果糖等传统甜味剂和糖精、阿斯巴甜等工业代糖,在安全 *** 和健康 *** 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无糖不欢的“甜 *** ”们,可着重选择天然的、安全系数高的甜味剂。当然,科普界流传着一句名言:脱离剂量谈危害都是耍流氓,这句话反过来同样适用,不能因为“相对健康”就完全无所顾忌。
而以往看似无法避免糖分的乳制品、水果制品等,在科技的加持下也有望迎来脱糖的一天。来自国家知识 *** 的信息显示,早在2006年就有去糖牛奶的 *** 专利申请。此外也有不少企业在积极研发牛奶脱糖的技术,让人们在享受健康的同时,把糖分的摄入降到更低。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糖的印象和态度也在逐渐改变,但对甜蜜的追求已经深深的烙在人类的基因中。如何更健康的享受糖带来的快乐,才是应该思考的问题。
来源: 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