鳜鱼肥读音,鳜鱼肥的时候是什么季节

牵着乌龟去散步 生活 35 0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你以为的吟春!其实在点菜

春风一过,各种野菜纷纷抬高了身价,荠菜蕨菜马齿苋,苜蓿香椿马兰头,清炒凉拌三月三。要知道在我们伟大的饮食文化里,是没有一种季节不可以吃到嘴里去的。如果是古代的诗人们穿越回来看到这一幕,一定会感慨:太寡淡了,春季食鱼正当时

唐代诗人张志和留传下来的作品不多,《渔歌子》就是其中一首,里面的“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算是色香味俱全的一句。词牌名《渔歌子》原题叫《渔父》,“渔父”的“父”读音很多人都会读错,应该读第三声,意思是渔翁,捕鱼的老人。古代陆路交通不如水路交通方便,所以外出的人们难免会借船出行,要是没有客船,渔舟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此外庄子最早塑造了一位与孔子相对立的人物形象——渔父,是隐士的象征。所以后来在诗词里留下了不少渔翁的身影。比如柳宗元的“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郑板桥的“老渔翁,一钓杆,靠山崖,傍水湾”,有些名作据说也是在渔船上完成,比如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有渔翁,自然少不了鱼味。古人在饮食上的选择远不如今天丰富,就连西红柿炒鸡蛋这样的家常菜都要等到明朝以后才能吃上。今天我们吃西红柿炒蛋已经升华到很高境界了,很多去过新疆游玩回来的人动不动就要在家炒一份西辣蛋回味一下,其实这就是升级版的加了青辣椒的西红柿炒鸡蛋。古人在食材选择不多,调味料极度缺乏的情况下,喜欢追求食物的原味。我们一直追求的一种滋味在今天很难用英语来翻译,西方人的思维理解不了这个词。这个滋味我们称之为“鲜”。外人理解不了,我们中国人一拆字就心领神会了,“鱼”“羊”为鲜,这个词可不是一个“delicious”就能表达的。“鱼”为先,“羊”在后。那这“鱼”究竟好在哪里呢?!

张志和说,且看我词!“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春天到,鳜鱼肥!这鳜鱼肥美是有原因的。鳜鱼又叫桂花鱼,是我国四大名鱼之一,食 *** 杂又喜欢吃活食,属于肉食 *** 鱼类,因而味道肥美。看看这鳜鱼生长的环境就知道了,“西塞山”在现在的浙江省吴兴县境内的西苕溪上,以前叫道士矶,是一座突出在河边的大石岩。西苕溪则北通太湖,南邻莫干山,完全的活水大湖。“白鹭”喜欢活食,常栖息于水草丰美的河滩湖泊,有白鹭自然就有鱼虾。鳜鱼生活在这样的环境,到了春天自然肥美无比。幸运的是我国从南边的桂林到北方的松花江,都出产鳜鱼。

这里说张志和帮我们点了一道春天里的好菜,而不是教我们做一道好菜,那是因为古人在烹饪 *** 上还没有学全呢。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就连炒菜的铁锅都是宋代才有,想吃个小炒至少要等到宋太祖宋太宗登基之后才能实现愿望。古人烹鱼,无外乎“蒸”“煮”二法。“蒸鱼”算得上是个不错的保留原有鲜味的好 *** 。今天我们也“蒸”,工序简单,滋味却不凡。

买来鳜鱼剖杀洗净,两面各来上几个花刀,拿葱段、姜片、蒜泥、黄酒、少许盐腌上十分钟。蒸锅中开水煮沸,鳜鱼放入其中,只需要八分钟,一看鱼眼变白即可起锅。但是真正激起鱼鲜的却是后面淋油的一步。炒锅烧热,倒入油烧热,小火下姜丝葱段,等香味被热油激发出来之后,在蒸好的鳜鱼上先淋豉油再淋热油。在滋滋声中,一道清蒸鳜鱼便大功告成了。“清蒸鳜鱼”真的是懒人做法了,虽简单,但也算是一道“硬菜“。

简单不一定不奢华。清代诗人清端曾经写过这样一句诗“扬子江头雪作涛,纤鳞泼泼形如刀”,这是描绘清明时节长江刀鱼的佳句。皖江一带自古就有“清明挂刀,端午品鲥”的说法。据说在皖江一带的渔船上曾经流传着这样一种刀鱼的食法,简单到极致,却又奢华到极致。渔家先将刀鱼洗好收拾干净,接着将一条条刀鱼钉在包裹砂锅木桶的外延,煮粥时蒸气上升,刀鱼肉本就细嫩纷纷掉入砂锅之中,鱼鳞也随着热气化为油脂滴入米汤里,一锅别具风味的刀鱼粥就完成了。只需撒一点点盐,搅拌一下,便是至尊美味。再看锅沿上,一个个完整的鱼身骨架都在整齐地悬在上面……


当然了现在真正的刀鱼我们是吃不上了。“湖刀”就成了这个季节里完美的替代品。“湖刀”的更佳吃法是油炸。炸鱼之前一定要洗净腌制,腌制时就要下好盐口,去腥的葱姜料酒不可少。不能直接下锅,一定要裹一层淀粉再炸,淀粉的炸制口感要好于面粉。等锅里的油烧热开中小火,放入鱼段炸制,等到两面金黄就可以起锅了。有人喜欢在起锅后加点椒盐再提提味,也是吃货真传了。

不食三味,不知开春!范仲淹的爱好就与其他人不同,在《江上渔者》中说道“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这真是鳜鱼肥,刀鱼嫩,鲈鱼美!

春天大地刚醒,人们的胃也才醒。适合来点清淡鲜香的滋味。鲈鱼用来烧汤就是个不错的选择!来上一条一斤重的肥鲈鱼,配上一点豆腐葱花,烧上一锅鲈鱼豆腐汤,浇灌一下刚刚醒来的胃。鲈鱼洗净腌制一会,入油锅和生姜蒜瓣一起煎制一会,待到爆出香味两面金黄加入开水和一大勺料酒。待到鱼汤沸腾,下入焯好的豆腐块,都说千滚豆腐万滚鱼,多炖一会总是可以带来更多味觉上的享受的。有的人喜欢喝白白的浓稠的鱼汤,如果在鱼汤之上再撒上一些葱花,就真是珍珠翡翠白玉汤了,调入一点盐,其色正,其味佳!

文人吃货里苏东坡排第二,没人敢说之一,写了《随园食单》的袁枚大概也只能勉强算个前三吧。以往我们都知道东坡居士开创的名菜“东坡肉”,却不知道还有一道“东坡鱼”。

东坡一生爱吃,而且喜欢自己亲自动手烹制。《鱼 *** 》就曾经记录了苏东坡做鲤鱼的步骤。此外东坡还写有《煮鱼法》一文:

子瞻在黄州,好自煮鱼。其法,以鲜鲫鱼或鲤治斫冷水下入盐如常法,以菘菜心芼之,仍入浑葱白数茎,不得搅。半熟,入生姜萝卜汁及酒各少许,三物相等,调匀乃下。临熟,入橘皮片,乃食之。其珍食者自知,不尽谈也。

东坡在黄州时,喜欢吃鱼。以鲜鲫鱼或者鲤鱼剁块片好,冷水下入锅中调入适量的盐,放入配菜。等到半熟时,放入生姜、萝卜汁和少许酒。到鱼快熟的时候,放入橘皮片,不久就可以吃了。这种吃法我们今天叫“水煮鱼”,只是调料和我们今天使用的不一样。

如今在眉山一带的老百姓还称这“水煮鱼”叫“东坡五柳鱼”,又叫“东坡鱼”。


诗词中25个颜值高却很难读的字,我有一大半都不会……

你读过诗吗?

在铺满阳光的窗前,

在遍地梧叶的路边,

轻轻地、高亢地、或者叹息式地

把一首诗,读出声来!

好的,我知道你肯定读过

那么,读诗的时候

你遇到过这样的字眼吗?

看着眼熟,就是拿不准读音

或者压根没意识到

自己一直以来都读错了?!

今天小诗妹就给大家盘点一下

诗词里那些常用的

容易读错的高颜值字词

希望你一定要记好

以免你的语文老师气得去教体育哦~

刬:chǎn

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

——李白《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李清照《点绛唇》

刬【chǎn】,通“铲”,意为削、平。

李白在诗中表示,他希望把君山铲去、削平,让洞庭湖水平铺流去,一望无际。果然是浪漫派,服了李白了。

而李清照的这首诗,写她初见赵明诚时,慌忙避走,把鞋子都跑掉了,以袜着地,少女的俏皮可见一斑。

氤:yīn

氲:yūn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张九龄《湖口望庐山瀑布泉》

氤氲【yīn yūn】,烟气、烟云弥漫的样子,气或光混合动荡的样子。

槛:jiàn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李白《清平调》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王勃《滕王阁诗》

槛有两种读音:【jiàn】,【kǎn】。槛【jiàn】是指栏杆的意思,槛【kǎn】是指门槛。

两首诗里的槛都是指栏杆,所以这里的“槛”读【jiàn】。

醅:pēi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白居易《问刘十九》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 杜甫《客至》

醅读【pēi】,意为没滤过的酒。不读第二声哟!

潋:liàn

滟:yàn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潋滟,读音【liàn yàn】,形容水波相连,荡漾闪光,波光闪动的样子。

鳜:guì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张志和《渔歌子》

桃花流水什么肥呢?正解:【guì】,鳜鱼肥,鳜鱼是一种鱼,俗名花鲫鱼,亦称“桂鱼”。

谙:ān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白居易《忆江南》

未谙姑食 *** ,先遣小姑尝。

——王建《新嫁娘词》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晏殊《蝶恋花》

谙【ān】,是熟悉的意思。

有多少人把“谙”读成了“音”的,有的话自己也默默地举起个手。

袅袅:niǎo niǎo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杜牧《赠别》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苏轼《海棠》

“袅”【niǎo】,形容女子姿态美好。

这样一说,是不是感觉特别好读

簟:diàn

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

——朱彝尊《桂殿秋·思往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李清照《一剪梅》

簟【diàn】,是竹席。玉簟:光滑如玉的竹席。

縠:hú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宋祁《玉楼春·春景》

縠【hú】,意思是有皱纹的纱。

脉脉:mò mò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

脉有两个读音:【mài】 【mò】。此处读【mò】,意为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表达情意。

舴:zé

艋:měng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一直将“舴艋”读成“蚱蜢”的掩面逃。

舴艋读【zé měng】,指形似蚱蜢的小船。在古诗词中经常用舴艋舟形容小船。

葳:wēi

蕤:ruí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张九龄《感遇》

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

——《孔雀东南飞》

一看这两个字,是不是有点懵?

葳蕤读【wēi ruí】,指草木茂盛,枝叶下垂的样子。

拚:pàn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

——晏几道《鹧鸪天》

“拚”这个字不仔细看,还以为是个拼字。

其实,“拚”有三种读音:【pīn】【pàn】【fān】。读【pīn】时,通“拼”。读【fān】时,通“翻”。

在这首诗里,读【pàn】,意为舍弃、不顾惜的意思。

菡:hàn

萏:dàn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李白《子夜吴歌·夏歌》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李商隐《赠荷花》

菡萏【hàn dàn】,古人称未开的荷花为菡萏,即花苞。

哂:shěn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杜甫《戏为六绝句》

哂,读【shěn】,有微笑和讥笑的意思,在这里的意思是讥笑。

潺:chán

湲:yuán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潺湲【chán yuán】,意思是水慢慢流动的样子。

窅:yǎo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李白《山中问答》

窅【yǎo】。窅然:指幽深遥远的样子。

戍:shù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杜甫《月夜忆舍弟》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戍【shù】,指 *** 防守。戍边在唐代的边塞诗中经常出现。

本文由“诗词中国”(shicizg)编辑

诗恋患者 *** ,小诗妹欢迎你。

臭鳜鱼到底怎么读?如果是 *** ,很多人这道题全部得零分,真可惜

鳜鱼是中国产的一种淡水鱼,有些地方也叫做“花鲫鱼”,鳜鱼经过腌制,在恒温条件下,自然发酵,散发出一种似臭非臭的特殊气味,因臭而闻名,故而称之为臭鳜鱼。

我们自己腌制臭鳜鱼很多年,面对大大小小的客户也以万计,但是真正之一眼看到这个名字能叫对的人确实不多,我们有时候开玩笑会说,如果这道拼音题在 *** 题目 *** 现,可能真的会有很多很多人失去这一道题的分数,那么到底臭鳜鱼怎么读?臭鳜鱼第二个字念什么?今天我们就来跟大家说一下。

在说之前,先给大家说一下大家普遍认为的读法,很多人看到厥这个字,自然而然会想到,臭鳜鱼的鳜也读jue,其实不然,很多时候,我们会根据字体的其中组成部分的读音来判定整个字的读音,比如说桂,圭字是读gui,而桂谐音也读gui,但是臭鳜鱼的鳜确确实实不能根据厥的读音来判定。

所以臭鳜鱼的鳜不读臭jue鱼,而是读臭鳜鱼,又名臭桂鱼,臭鳜鱼是徽州地区的特色产品之一,也是徽菜品中的主打菜系,在皖南甚至很多地区的徽菜馆中,必有这道臭鳜鱼菜品。臭鳜鱼因臭而闻名,因肉质滑嫩Q弹而深受很多食客的喜爱。

今天呢,也是简单的跟大家介绍了臭鳜鱼的真正读音,希望更多看到这篇文章的朋友能够真正叫对臭鳜鱼的名字,同时也希望更多的朋友能够爱上我们的臭鳜鱼。

我们的臭鳜鱼,全部采用新鲜桂鱼宰杀,净膛去鳞去腮,均匀的抹上一层层盐摆放在樟木桶中,在恒温条件下自然发酵而成,所有腌制好的臭鳜鱼,每条鱼都是一个 *** 包装,而且全部真空保存,在冷冻负10度条件下保存。保质期在10到12个月,我们厂里主推的臭鳜鱼的规格有8两-9两/条,9两-1斤/条,1斤-1.1斤/条,1.1斤-1.2斤/条,1.2斤-1.3斤/条,1.3斤-1.4斤/条,1.4斤-1.5斤/条,1.5斤-1.6斤/条,1.6斤-1.7斤/条,这些规格,零售套餐全部是3条鱼一个套餐,里面含有3条相应规格的臭鳜鱼,都是 *** 包装的,另外有的套餐里面配有秘制臭鳜鱼调料包,如果不会烧臭鳜鱼的,直接加上这个调料包煮熟了就可以,当然了,我们也配有臭鳜鱼的烹 *** 程供大家参考。

下面就是我们的店铺,挂的链接是8-9两/条X3的套餐,3条鱼总重量不低于2.4斤,感谢大家支持!

中 *** 材鳜鱼

?

鳜鱼

拼音Guì Yú

别名鳜豚、水豚(《日华子本草》),石桂鱼(《开宝本草》),锦鳞鱼(《东医宝鉴》),桂鱼(《本草求真》),鲚鱼(《随息居饮食谱》),鳌花鱼,母猪壳(《中国动物图谱·鱼类》)。

出处《开宝本草》

来源为鮨科动物鳜鱼

原形态鳜鱼,又名:翘嘴鳜鱼。

体侧扁,呈纺锤形,背部隆起。体长一般25厘米左右。头大,略倾斜,下倾向前突出。上下颌、锄骨、口盖骨上,都有大小不等的小齿,其中上下颌的齿扩大成犬齿状。前鳃盖骨后缘成锯齿状,有4~5个大棘,鳃盖骨后部有2个棘。鳞细小,侧线弯曲,侧线鳞139~144。背鳍Ⅻ13~15,前部12根为硬棘;腹鳍17,位近 *** ;臀鳍Ⅲ9~11;胸鳍、臀鳍、尾鳍均为圆形。体色棕黄,腹部灰白,自吻端通过眼部至背鳍前部,有一黑色条纹,第6~7背棘下通常有一暗棕色的纵带;体侧具有许多不规则的斑块和斑点,各奇鳍上有棕色斑点连成带状。

生境分部分布极广,全国各江河、湖泊中均有。

化学成分肉每100克含水分77克,蛋白质18.5克,脂肪3.5克,灰分1.1克;钙79毫克,磷143毫克,铁0.7毫克,硫胺素0.01毫克,核黄素0.10毫克,尼克酸1.9毫克。

*** 味甘,平。

①《食疗本草》:"平,稍有毒。"

②《开宝本草》:"味甘,平,无毒。"

归经《本草求真》:"入脾、胃。"

功能主治补气血,益脾胃。治虚劳羸瘦,肠风泻血。

①《食疗本草》:"补劳,益脾胃。"

②《日华子本草》:"益气,治肠风泻血。"

③《开宝本草》:"主腹内恶血,益气力,令人肥健,去腹内小虫。"

④《随息居饮食谱》:"养血,补虚劳,杀劳虫,消恶血,运饮食。"

注意《品汇精要》:"患寒湿病人不可食。"

摘录《中 *** 大辞典》

桃花流水鳜鱼肥

(此图来自 *** )

三月桃花盛开之际,

鳜鱼最为肥美,

食之当时。

鳜鱼,别称不少,鳜花鱼,雅致;胖鳜,风趣幽默;母猪壳,通俗市井。

有人认字认半边,把鳜念作júe,有趣的是,某种拼音输入法,输入jueyu,真能打出“鳜鱼”二字!餐厅菜单上,更多是写成桂鱼。想来是因鳜字笔画多,有人偷懒,以笔画更简单的桂代替,久而久之,也就约定俗成了。

鳜鱼长相凶恶, *** 凶猛,从它那地包天的大嘴,像锯齿一样的利齿,就知道这家伙不是善茬。

鳜鱼确实是淡水鱼当中的掠食者,常以其他鱼类或小虾为食。不仅如此,它还有发达的背鳍,几乎占居整个背部,背鳍前端有12根锋利的硬刺,不小心被刺中,就会红肿痒痛,因此厨房水台的小弟是不太愿意宰杀鳜鱼的。

鳜鱼端上餐桌,倒是深得老饕推崇,它与黄河鲤鱼、松江四鳃鲈鱼、兴凯湖大白鱼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淡水名鱼。

鳜鱼无细刺,肉呈蒜瓣状,细嫩鲜美,受宠自在情理当中。

料理鳜鱼, *** 甚多,糖醋、干烧、汆汤皆可,不会 *** 其本味的更佳 *** 是清蒸,这才是对一条鳜鱼的更高礼遇。以麻辣等重口味去烹制,有暴殄天物之嫌。

清蒸鳜鱼

清蒸,突现的是鳜鱼的本味,厨师的技艺却似乎得不到施展。

“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欢。”《白马啸西风》结尾这句,让多少人心生感慨。

清蒸鳜鱼是很好很好的,但是很多人并不喜欢。煎炸炖炒,人们总喜欢按自己的喜好料理鳜鱼。专业吃喝20年,九吃叔叔吃过的鳜鱼菜可谓是五花八门。

拂晓是成都城西西村别墅群里的一家 *** 菜馆,这家店很特别,不只是卖菜,同时也提供茶饮。不管大厅还是包间,安放的都是长条形的茶桌,饭点时分,撤去茶具和摆件,摆上碗筷就成了餐桌。

厨师擅长把茶融入菜当中,碧潭飘雪汆鳜鱼就是其中一例。几年前吃过,当时做这道菜的厨师姓赵名欧阳。

碧潭飘雪鳜鱼

碧潭飘雪属绿茶类,系采明前上等细嫩碧绿茶芽,配以质优形美的伏天 *** 蕾,精细窨制而成。此茶冲泡后,汤色澄碧,仿如幽潭,洁白花朵飘在茶汤当中,恰似碧潭飘雪。

赵师傅说,选用此茶叶烹鳜鱼,是因为既有绿茶的清香,又有 *** 的幽香,能够 *** 鱼肉之腥味,又可以增加茶香味。关键在于将茶味与鱼味之间的分寸拿捏好,做到茶味不抢鱼味,鱼味不抢茶味,茶香和鱼鲜相得益彰。

牡丹鳜鱼

松鼠鳜鱼,知名度极高,造型确实美观。以鳜鱼来 *** 造型菜的还不少,最近拍的一道牡丹鳜鱼,是安徽芜湖四季春出品。取洁白鱼肉卷裹成花型,再摆上鱼头鱼尾,蒸熟后浇汁。

过桥浓汤鳜鱼

云南有过桥米线,而成都万达瑞华的纪成龙师傅,则独具匠心地开发出了过桥鳜鱼。鳜鱼取片,腌味,再摆在盘子里,推上桌后,现浇入滚沸的浓汤烫熟。鱼片极嫩,味鲜。

云吞韭香鳜鱼

2014年底,在昆明一家餐厅,吃过一道把鳜鱼片和云吞同煮,还加了韭菜配色提味的鳜鱼菜,味道清鲜。

四川人独爱花椒,烹鱼也不例外,大把大把地放,毫不吝惜。这道花椒鳜鱼,是在东湖一家餐馆吃的,可惜那家店已经垮了。

                                花椒鳜鱼

炝锅鳜鱼,大量的辣椒覆盖在鳜鱼之上,厨师对鳜鱼痛下辣手,毫不怜惜,但味道真的是香。据说此菜是1958年灌县厨师张金良发明的,当时 *** 吃了此菜赞不绝口。炝锅鱼前几年又火过一阵子,很多川菜馆都在卖此菜。一般用的是普通鱼,高档的就用鳜鱼。

前不久,在成都宽巷子三川九味,又有 *** 用鳜鱼演示了此菜的做法,现场围观的我又饱了次口福。

炝锅鳜鱼

干烧是川菜独有的技法,一般用的是草鲤鲫这类普通鱼,干烧鳜鱼算是高档货。

椒麻味也是 *** 有的味型,而肖见明 *** 当年凭借一道碧绿椒麻鳜鱼,掀起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川菜创新的 *** 。

安徽臭鳜鱼

最最不能忘的是安徽吃过的臭鳜鱼,这才是鳜鱼菜当中的大杀器。这类“臭菜”,爱者恒爱,恶者却避而远之。去年底在安徽采访时,基本上每一家都在卖臭鳜鱼,在黄山,还有无数生产臭鳜鱼的作坊工厂。

臭鳜鱼头

“徽三说”在传统臭鳜鱼的 *** 基础上,还开发出了臭鳜鱼鱼腩和鱼头。鱼腩的臭味,我们还能接受,肉质口感也好,鱼头就有点下不了口。当地人却对臭鳜鱼头情有独钟,认为臭得香、臭得鲜……

披云臭鳜鱼

安徽厨师烧臭鳜鱼,喜欢放较多的酱油,色重味浓。在黄山披云华山徽宴酒店,柯旭明师傅现场示范了做法,让我们体验了什么叫“轻度 *** ,盐重 *** ”。

四川也有做臭鳜鱼的,但跟安徽的大不一样,首先,让鱼变臭的 *** 就不同,安徽做臭鳜鱼,是靠盐量、时间、温度等条件,而四川做臭鳜鱼是靠抹王致和豆腐乳使其变臭。其次,出菜时的烹法也不同,川菜厨师借用干烧之法做臭鳜鱼,前几年在大邑大禧悦吃过一次,从色泽和味道来说,更讨四川人喜欢。后来有一次陪董克平老师在宽巷子上席(已关门易主)也吃过,董老师对川式臭鳜鱼的味道也是特别青睐。

                                       川版臭鳜鱼

诗词中“难以启齿”的20个字,读对十个绝对是牛人

请把这几句诗大声地读出来!


鳜鱼肥读音,鳜鱼肥的时候是什么季节-第1张图片-

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能完整读下来并全部读对的人,

小编给您点个赞!


今天,

就来盘点那些诗词中令人“难以启齿”的字。

相信我,你绝对中招!

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

——李白《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李清照《点绛唇》

刬【chǎn】,通“铲”,意为削、平。

李白在诗中表示,他希望把君山铲去、削平,让洞庭湖水平铺流去,一望无际。果然是浪漫派,服了李白了。

而在李清照的这首诗中,写她初见赵明诚时,慌忙避走,把鞋子都跑掉了,以袜着地,少女的俏皮可见一斑。


氤氲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张九龄《湖口望庐山瀑布泉》

氤氲【yīn yūn】,烟气、烟云弥漫的样子,气或光混合动荡的样子。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李白《清平调》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王勃《滕王阁诗》

槛有两种读音:【jiàn】,【kǎn】。槛【jiàn】是指栏杆的意思,槛【kǎn】是指门槛。

两首诗里的槛都是指栏杆,所以这里的“槛”读【jiàn】。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白居易《问刘十九》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 杜甫《客至》

醅读【pēi】,意为没滤过的酒。不读第二声哟!


潋滟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正确读音【liàn yàn】,音练艳。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张志和《渔歌子》

桃花流水什么肥呢?正解:【guì】,鳜鱼是一种鱼,俗名花鲫鱼,亦称“桂鱼”。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贺知章《回乡偶书》

很多人把“衰”读成【shuāi】,但总感觉哪里不对。其实,这里应该读【cuī】。

此处的“衰”同“缞”。“缞”是古时用粗麻布制成的丧服。粗麻布是发白的,所以“鬓毛衰”的“衰”读【cuī】,是从颜色上把花白的鬓毛形容为“衰”。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白居易《忆江南》

未谙姑食 *** ,先遣小姑尝。

——王建《新嫁娘词》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晏殊《蝶恋花》

有多少人把“谙”读成了“音”的,有的话自己也默默地举起 个手。

谙【ān】,是熟悉的意思。

袅袅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杜牧《赠别》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苏轼《海棠》

“袅”【niǎo】,音鸟。形容女子姿态美好。

这样一说,是不是感觉特别好读。


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

——朱彝尊《桂殿秋·思往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李清照《一剪梅》

簟【diàn】,音电,是竹席。玉簟:光滑如玉的竹席。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宋祁《玉楼春·春景》

縠【hú】,音胡。意思是有皱纹的纱。

脉脉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

脉有两个读音:【mài】 【mò】。此处读【mò】,意为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表达情意。


舴艋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一直将“舴艋”读成“蚱蜢”的掩面逃。

舴艋读【zé měng】,音泽猛。指形似蚱蜢的小船。在古诗词中经常用舴艋舟形容小船。


葳蕤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张九龄《感遇》

一看这两个字,有点懵掉。

葳蕤读【wēi ruí】,指草木茂盛,枝叶下垂的样子。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

——晏几道《鹧鸪天》

“拚”这个字不仔细看,还以为是个拼字。

其实,“拚”有三种读音:【pīn】【pàn】【fān】。读【pīn】时,通“拼”。读【fān】时,通“翻”。

在这首诗里,读【pàn】,音盼,意为舍弃,不顾惜的意思。


菡萏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李商隐《赠荷花》

菡萏【hàn dàn】,音汉淡。古人称未开的荷花为菡萏,即花苞。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杜甫《戏为》

哂,读【shěn】,音沈。有微笑和讥笑的意思,在这里的意思是讥笑。

潺湲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潺湲【chán yuán】,音缠园。意思是水慢慢流动的样子。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李白《山中问答》

窅【yǎo】。窅然:指幽深遥远的样子。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杜甫《月夜忆舍弟》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戍【shù】,音树。指 *** 防守。戍边在唐代的边塞诗中经常出现。

古诗词中“难以启齿”的20个字,你能读对几个呢?


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

——李白《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李清照《点绛唇·蹴罢秋千》

刬【chǎn】,通“铲”,意为削、平。

李白在诗中表示,他希望把君山铲去、削平,让洞庭湖水平铺流去,一望无际。果然是浪漫派,服了李白了。

而在李清照的这首诗中,写她初见赵明诚时,慌忙避走,把鞋子都跑掉了,以袜着地,少女的俏皮可见一斑。


?

氤氲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张九龄《湖口望庐山瀑布泉》

氤氲【yīn yūn】,烟气、烟云弥漫的样子,气或光混合动荡的样子。


?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李白《清平调·其一》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王勃《滕王阁诗》

槛有两种读音:【jiàn】,【kǎn】。槛【jiàn】是指栏杆的意思,槛【kǎn】是指门槛。

两首诗里的槛都是指栏杆,所以这里的“槛”读【jiàn】。??


?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白居易《问刘十九》

盘餐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 杜甫《客至》

醅读【pēi】,意为没滤过的酒。不读第二声哟!


?

潋滟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很多人一开口,不知道这两个字怎么读,正确读音【liàn yàn】,音练艳。


?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什么肥呢?正解:【guì】,鳜鱼是一种鱼,俗名花鲫鱼,亦称“桂鱼”。??


?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一般会把“衰”读成【shuāi】,但总感觉哪里不对。其实,这里应该读【cuī】。此处的“衰”同“缞”。“缞”是古时用粗麻布制成的丧服。粗麻布是发白的,所以“鬓毛衰”的“衰”读【cuī】,是从颜色上把花白的鬓毛形容为“衰”。


?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白居易《忆江南》

未谙姑食 *** ,先遣小姑尝。

——王建《新嫁娘词》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有多少人把“谙”读成了“音”的,诗词君默默地举起了手。谙【ān】,是熟悉的意思。白居易这首诗的翻译就是:江南的景色多么美好,风景久已熟悉。??


?

袅袅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杜牧《赠别》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苏轼《海棠》

你是不是也很纠结“袅袅”怎么读?“袅”【niǎo】,音鸟。形容女子姿态美好。这样一说,是不是感觉特别好读。


?

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

——朱彝尊《桂殿秋·思往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李清照《一剪梅》

簟【diàn】,音电,是竹席。玉簟:光滑如玉的竹席。


?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宋祁《玉楼春·春景》

縠【hú】,音胡。意思是有皱纹的纱。

??脉脉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

脉有两个读音:【mài】 【mò】。此处读【mò】,意为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表达情意。


?

舴艋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一直将“舴艋”读成“蚱蜢”的诗词君掩面逃。舴艋读【zé měng】,音泽猛。指形似蚱蜢的小船。在古诗词中经常用舴艋舟形容小船。

葳蕤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一》

一看这两个字,有点懵掉。葳蕤读【wēi ruí】,指草木茂盛,枝叶下垂的样子。


?

??窅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李白《山中问答》

窅【yǎo】。窅然:指幽深遥远的样子。

菡萏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李商隐《赠荷花》

菡萏【hàn dàn】,音汉淡。古人称未开的荷花为菡萏,即花苞。


?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杜甫《戏为六绝句·其二》

哂,读【shěn】,音沈。有微笑和讥笑的意思,在这里的意思是讥笑。??

潺湲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潺湲【chán yuán】,音缠园。意思是水慢慢流动的样子。


?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

——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拚”这个字不仔细看,还以为是个拼字。其实,“拚”有三种读音:【pīn】【pàn】【fān】。读【pīn】时,通“拼”。读【fān】时,通“翻”。在这首诗里,读【pàn】,音盼,意为舍弃,不顾惜的意思。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杜甫《月夜忆舍弟》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 宋 ·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戍【shù】,音树。指 *** 防守。戍边在唐代的边塞诗中经常出现。


?

诗词中这些看似熟悉的文字,你读对了吗?

诗词中有很多看似熟悉的字,

可一张嘴就非常容易读错,

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部分

诗词中那些看似熟悉的字,

快和孩子一起来读一读!

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

——李白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李清照

刬【ch ǎ n】,通 " 铲 ",意为削、平。

李白在诗中表示,他希望把君山铲去、削平,让洞庭湖水平铺流去,一望无际。果然是浪漫派,服了李白了。

而李清照的这首诗,写她初见赵明诚时,慌忙避走,把鞋子都跑掉了,以袜着地,少女的俏皮可见一斑。

氤氲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张九龄

氤氲【y ī n y ū n】,烟气、烟云弥漫的样子,气或光混合动荡的样子。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王勃

槛有两种读音:【ji à n】,【k ǎ n】。槛【ji à n】是指栏杆的意思,槛【k ǎ n】是指门槛。

两首诗里的槛都是指栏杆,所以这里的 " 槛 " 读【ji à n】。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白居易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 杜甫

醅读【p ē i】,意为没滤过的酒。不读第二声哟!

潋滟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苏轼

潋滟,读音【li à n y à n】,形容水波相连,荡漾闪光,波光闪动的样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张志和

桃花流水什么肥呢?

正解:【gu ì】,鳜鱼肥,鳜鱼是一种鱼,俗名花鲫鱼,亦称 " 桂鱼 "。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未谙姑食 *** ,先遣小姑尝。

——王建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晏殊

谙【ā n】,是熟悉的意思。

袅袅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杜牧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 袅 "【ni ǎ o】,形容女子姿态美好。

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

——朱彝尊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簟【di à n】,音电,是竹席。玉簟:光滑如玉的竹席。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宋祁

縠【h ú】,意思是有皱纹的纱。

脉脉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温庭筠

脉有两个读音:【m à i】 【m ò】。此处读【m ò】,意为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表达情意。

舴艋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舴艋读【z é m ě ng】,指形似蚱蜢的小船。在古诗词中经常用舴艋舟形容小船。

葳蕤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葳蕤读【w ē i ru í】,指草木茂盛,枝叶下垂的样子。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

——晏几道

" 拚 " 这个字不仔细看,还以为是个拼字。

其实," 拚 " 有三种读音:【p ī n】【p à n】【f ā n】。读【p ī n】时,通 " 拼 "。读【f ā n】时,通 " 翻 "。

在这首诗里,读【p à n】,意为舍弃、不顾惜的意思。

菡萏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李商隐

菡萏【h à n d à n】,古人称未开的荷花为菡萏,即花苞。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杜甫

哂,读【sh ě n】,有微笑和讥笑的意思,在这里的意思是讥笑。

潺湲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王维

潺湲【ch á n yu á n】,意思是水慢慢流动的样子。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窅【y ǎ o】。窅然:指幽深遥远的样子。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柳宗元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欧阳修

思字两读,作动词时音 s ī,作名词时音 s ì,以上思字为名词,读 s ì。

诗来清吹拂衣巾,句法词锋觉有神。

——黄庭坚

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姜夔

吹字两读,作名词时,如歌吹、朔吹、清吹等,仄声,读 chu ì。

吹字作动词用时,平声,读 chu ī。

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凭字两读,一音 p í ng,一音 b ì n,此处凭字仄读,音 b ì n。凭字仄读的情况,一般出现在后接一个具体事物的情况下。

但使卢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教字两读,一音 ji ā o,一音 ji à o,作 " 使令 " 的意思时,平声,读 ji ā o。

劳生逆旅何休息,病眼看山力不禁。

身病不禁连夜雨,家贫只挂旧年灯。

——陆游

禁字作忍受意时,平声,读 j ī n。

已遣平治行 *** 迳,兼教扫拂钓鱼船。

平治险秽非无德,润泽焦枯是有才。

——王安石

后生如猬总能诗。骨弱瞳昏俗不治。

——方回

治字两读,一音 ch í,平声;一音 zh ì,仄声。以上平声,读 ch í。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屈原

独掩陈编吊兴废,窗前山雨夜浪浪。

沧浪,形容词 " 浪浪 " 的浪,音 l á ng。


来源:诗词世界

诗词中“难以启齿”的20个字,读对十个绝对是牛人!

请把这几句诗大声地读出来

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能完整读下来并全部读对的人,

我们给你点个赞。

碰到这些字,不知道怎么读,

感觉难以启齿有木有。

今天,

就来盘点那些诗词中令人“难以启齿”的字。

相信我,你绝对中招!

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

——李白《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李清照《点绛唇·蹴罢秋千》

刬【chǎn】,通“铲”,意为削、平。

李白在诗中表示,他希望把君山铲去、削平,让洞庭湖水平铺流去,一望无际。果然是浪漫派,服了李白了。

而在李清照的这首诗中,写她初见赵明诚时,慌忙避走,把鞋子都跑掉了,以袜着地,少女的俏皮可见一斑。

氤氲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张九龄《湖口望庐山瀑布泉》

氤氲【yīn yūn】,烟气、烟云弥漫的样子,气或光混合动荡的样子。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李白《清平调·其一》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王勃《滕王阁诗》

槛有两种读音:【jiàn】,【kǎn】。槛【jiàn】是指栏杆的意思,槛【kǎn】是指门槛。

两首诗里的槛都是指栏杆,所以这里的“槛”读【jiàn】。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白居易《问刘十九》

盘餐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 杜甫《客至》

醅读【pēi】,意为没滤过的酒。不读第二声哟!

潋滟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很多人一开口,不知道这两个字怎么读,正确读音【liàn yàn】,音练艳。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什么肥呢?正解:【guì】,鳜鱼是一种鱼,俗名花鲫鱼,亦称“桂鱼”。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很多人把“衰”读成【shuāi】,但总感觉哪里不对。其实,这里应该读【cuī】。

此处的“衰”同“缞”。“缞”是古时用粗麻布制成的丧服。粗麻布是发白的,所以“鬓毛衰”的“衰”读【cuī】,是从颜色上把花白的鬓毛形容为“衰”。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白居易《忆江南》

未谙姑食 *** ,先遣小姑尝。

——王建《新嫁娘词》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有多少人把“谙”读成了“音”的,有的话自己也默默地举起 个手。

谙【ān】,是熟悉的意思。

白居易这首诗的翻译就是:江南的景色多么美好,风景久已熟悉。

袅袅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杜牧《赠别》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苏轼《海棠》

“袅”【niǎo】,音鸟。形容女子姿态美好。

这样一说,是不是感觉特别好读。

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

——朱彝尊《桂殿秋·思往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李清照《一剪梅》

簟【diàn】,音电,是竹席。玉簟:光滑如玉的竹席。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宋祁《玉楼春·春景》

縠【hú】,音胡。意思是有皱纹的纱。

脉脉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

脉有两个读音:【mài】 【mò】。此处读【mò】,意为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表达情意。

舴艋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一直将“舴艋”读成“蚱蜢”的掩面逃。

舴艋读【zé měng】,音泽猛。指形似蚱蜢的小船。在古诗词中经常用舴艋舟形容小船。

葳蕤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一》

一看这两个字,有点懵掉。

葳蕤读【wēi ruí】,指草木茂盛,枝叶下垂的样子。当年唐诗三百首背的之一首,翻的字典,记忆尤其深刻。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李白《山中问答》

窅【yǎo】。窅然:指幽深遥远的样子。

菡萏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李商隐《赠荷花》

菡萏【hàn dàn】,音汉淡。古人称未开的荷花为菡萏,即花苞。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杜甫《戏为六绝句·其二》

哂,读【shěn】,音沈。有微笑和讥笑的意思,在这里的意思是讥笑。

潺湲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潺湲【chán yuán】,音缠园。意思是水慢慢流动的样子。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

——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拚”这个字不仔细看,还以为是个拼字。

其实,“拚”有三种读音:【pīn】【pàn】【fān】。读【pīn】时,通“拼”。读【fān】时,通“翻”。

在这首诗里,读【pàn】,音盼,意为舍弃,不顾惜的意思。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杜甫《月夜忆舍弟》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 宋 ·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戍【shù】,音树。指 *** 防守。戍边在唐代的边塞诗中经常出现。

点戍(shù)横戌(xū)戊(wù)中空。

除了这些字,在诗词中,

你还碰到哪些读不出口的字。

告诉我,我在留言区等你!

来源:厦门日报

诗词中“难以启齿”的20个字,读对十个绝对是牛人

请把这几句诗大声地读出来


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能完整读下来并全部读对的人,我们给你点个赞。碰到这些字,不知道怎么读,感觉难以启齿有木有。

今天,就来盘点那些诗词中令人“难以启齿”的字。相信我,你绝对中招!


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李白《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李清照《点绛唇·蹴罢秋千》

刬【chǎn】,通“铲”,意为削、平。

李白在诗中表示,他希望把君山铲去、削平,让洞庭湖水平铺流去,一望无际。果然是浪漫派,服了李白了。

而在李清照的这首诗中,写她初见赵明诚时,慌忙避走,把鞋子都跑掉了,以袜着地,少女的俏皮可见一斑。

氤氲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张九龄《湖口望庐山瀑布泉》

氤氲【yīn yūn】,烟气、烟云弥漫的样子,气或光混合动荡的样子。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李白《清平调·其一》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王勃《滕王阁诗》

槛有两种读音:【jiàn】,【kǎn】。槛【jiàn】是指栏杆的意思,槛【kǎn】是指门槛。

两首诗里的槛都是指栏杆,所以这里的“槛”读【jiàn】。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白居易《问刘十九》

盘餐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 杜甫《客至》

醅读【pēi】,意为没滤过的酒。不读第二声哟!

潋滟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很多人一开口,不知道这两个字怎么读,正确读音【liàn yàn】,音练艳。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什么肥呢?正解:【guì】,鳜鱼是一种鱼,俗名花鲫鱼,亦称“桂鱼”。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很多人把“衰”读成【shuāi】,但总感觉哪里不对。其实,这里应该读【cuī】。

此处的“衰”同“缞”。“缞”是古时用粗麻布制成的丧服。粗麻布是发白的,所以“鬓毛衰”的“衰”读【cuī】,是从颜色上把花白的鬓毛形容为“衰”。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白居易《忆江南》

未谙姑食 *** ,先遣小姑尝。——王建《新嫁娘词》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有多少人把“谙”读成了“音”的,有的话自己也默默地举起 个手。

谙【ān】,是熟悉的意思。

白居易这首诗的翻译就是:江南的景色多么美好,风景久已熟悉。

袅袅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杜牧《赠别》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苏轼《海棠》

“袅”【niǎo】,音鸟。形容女子姿态美好。

这样一说,是不是感觉特别好读。

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朱彝尊《桂殿秋·思往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李清照《一剪梅》

簟【diàn】,音电,是竹席。玉簟:光滑如玉的竹席。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宋祁《玉楼春·春景》

縠【hú】,音胡。意思是有皱纹的纱。

脉脉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

脉有两个读音:【mài】 【mò】。此处读【mò】,意为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表达情意。

舴艋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一直将“舴艋”读成“蚱蜢”的掩面逃。

舴艋读【zé měng】,音泽猛。指形似蚱蜢的小船。在古诗词中经常用舴艋舟形容小船。

葳蕤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一》

一看这两个字,有点懵掉。

葳蕤读【wēi ruí】,指草木茂盛,枝叶下垂的样子。当年唐诗三百首背的之一首,翻的字典,记忆尤其深刻。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李白《山中问答》

窅【yǎo】。窅然:指幽深遥远的样子。

菡萏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李商隐《赠荷花》

菡萏【hàn dàn】,音汉淡。古人称未开的荷花为菡萏,即花苞。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杜甫《戏为六绝句·其二》

哂,读【shěn】,音沈。有微笑和讥笑的意思,在这里的意思是讥笑。

潺湲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潺湲【chán yuán】,音缠园。意思是水慢慢流动的样子。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拚”这个字不仔细看,还以为是个拼字。

其实,“拚”有三种读音:【pīn】【pàn】【fān】。读【pīn】时,通“拼”。读【fān】时,通“翻”。

在这首诗里,读【pàn】,音盼,意为舍弃,不顾惜的意思。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杜甫《月夜忆舍弟》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 宋 ·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戍【shù】,音树。指 *** 防守。戍边在唐代的边塞诗中经常出现。

点戍(shù)横戌(xū)戊(wù)中空。

标签: 鳜鱼 读音 季节 时候 什么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