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建造时间 都江堰工程的历史概括-百科-

都江堰建造时间 都江堰工程的历史概括

牵着乌龟去散步 百科 1 0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都江堰建造时间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都江堰建造时间的知识,包括都江堰工程的历史概括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都江堰的建造时间
  2. 都江堰建造用了多久
  3. 都江堰什么时候建造的
  4. 在我国,都江堰和秦始皇陵哪个的修建年代更早

一、都江堰的建造时间

都江堰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都江堰是中国古代建设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岷江上游340公里处。都江堰是由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于约前256年至前251年主持始建的。经过历代整修,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依然发挥巨大的作用。都江堰周边的古迹甚多,主要有二王庙、伏龙观、安澜桥、玉垒关、凤栖窝和斗犀台等。

都江堰工程的主要作用是引水灌溉和防洪,另外也兼具水运和城市供水的功能。它将岷江水一分为二,引一部分流向玉垒山的东侧,让成都平原的南半壁不再受水患的困扰,而北半壁又免于干旱之苦。几 *** 来,岷江在这里变害为利,造福农桑,将成都平原变成“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的“天府之国”,并进而促进了整个四川地区的 *** 、经济和文化发展。

都江堰初成时以航运为主、灌溉为辅。《史记·河渠书》记载,“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利用溉浸,百姓飨其利。”岷江和长江因之得以通航,岷江上游盛产的木材还可以漂运成都,使得成都从秦朝时起便成为蜀地交通的中心。

除了水运之利,都江堰于农业灌溉的效益随着灌溉渠系的发展愈加为世人所倚重。岷江左岸水源流出宝瓶口至玉垒山东侧之后,沿李冰开凿的两条干渠流向成都。西汉时,蜀郡太守文翁新开一条干渠将岷江水引至成都平原东部。

东汉时,“望川原”上“凿石二十里”,使灌渠延伸过现在双流的牧马山高地。同时岷江右岸的引水渠系在李冰时 *** 辟的羊摩江基础上不断向成都平原西南部延伸发展。经过上百年开发,到汉朝时都江堰灌区已经从秦朝时的郫县到成都一线,发展到彭县、广汉、新都一带,灌溉面积达“万顷以上”(汉朝1顷约合今70亩)。

《汉书·地理志》提到成都平原时称“民食稻鱼,无凶年忧,俗不愁苦”。到唐朝时,益州大都督长史高俭广开支渠,此后灌区渠系经过多次整修愈加繁密,灌田面积继续扩大。都江堰的功效从此转为以农田灌溉为主。

宋朝时都江堰灌区又有显著发展,据王安石的《京东提点刑狱陆君墓志铭》可知,当时灌区至少已达1府、2军、2州共12个县,其中仅陆广负责的灌区就有1.7万顷(约合今137.7万亩)。清朝时,灌溉范围达到14个州县约300万亩。

到了 *** 时期,1937年( *** 二十七年)统计的灌溉面积为263.71万亩;1938年( *** 二十七年)出版的《都江堰水利述要》记述受益于都江堰的田地“计有川西14县之广……约520余万亩”。

中华人民 *** 国成立后继续扩建和改造都江堰的灌溉 *** 。1960年代末,灌溉面积达到678万亩;到1980年代初,灌区扩展到龙泉山以东地区并建成水库近300座,灌溉面积扩大到858万亩;此后进一步的灌区改造将灌溉区域扩大到1000多万亩,总引水量达100亿立方米,使之成为目前世界上灌溉面积更大的水利工程。

二、都江堰建造用了多久

在秦蜀郡郡守李冰父子主持下,采取“引水灌田,分洪减灾”的办法,从公元前256年到公元前251年,先后在今灌县西边的岷江中凿开了与 *** 山相连的离堆,在离堆上游修筑了分水堤和湃水坝,把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两支,并筑有水门调节两江水量,从此把岷江的水流分散,既可免除泛滥的水灾,又便利了航运和灌溉,修成了具有防洪、灌溉、航运多种效益的综合水利工程。都江堰水利工程,保证了大约三百万亩良田的灌溉,使成都平原成为旱涝保收的“天府之国”。

都江堰水利工程以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布局合理、运行科学,与环境和谐结合,在历史和科学方 *** 有突出的普遍价值,因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科学内涵,2000年 *** 世界遗产 *** 会第24届大会上都江堰被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为什么都江堰举世闻名?

1.1.硕果仅存的古代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规模宏大、布局科学、费省效宏,代有兴建,历经2260而不衰,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成功的水利杰作,也是世界水利史上设计施工最完美、更先进、最科学独一无二的无坝式引水枢纽,更是古代水利工程沿用至今,“古为今用”、硕果仅存的奇观。与之兴建时间大致相同的古埃及和古巴比仑的灌溉 *** ,以及中国陕西的郑国渠和广西的灵渠,都因沧海变迁和时间的推移,或湮没、或失效,唯有都江堰独树一帜,有兴建源远流长,至今还滋润着天府之国的万顷良田。

1.2.可资借鉴的治水哲学思想和管理经验。都江堰源远流长,惠泽后代,其奥秘除了巧夺天工的工程布局外,更主要的是遵循了“乘势利导、因时制宜”的治水指导思想、“岁必一修”的管理 *** ,“ *** 弯截角、逢正抽心”的治河原则,以及“砌鱼嘴立湃缺,深淘滩、低作堰”的引水、防沙、泄洪之管理经验和治堰准则。而“乘势利导,因时制宜”的指导思想,其实质就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治水哲学,它强调的是要充分掌握河流的流势和其它自然条件,加之利用和正确引导,利用有利条件消除不利因素,同时要随时间、地点和具体条件的变化而变化,采取不同的措施把工程做好。这一治水哲学思想不仅对过去,而且对我们今天的水利工作都有十分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1.3.独具特色的都江堰水文化。由都江堰而产生的具有强烈地域色彩的都江堰水文化包括水文学、水文物、水神学等,诸如“二王庙”、“伏龙观”、“观景台”等处的人文景观;改建鱼嘴挖掘出土的东汉李冰石像和“饮水思源”石刻;歌颂李冰父子降龙治水的民间传说和具有一定 *** 神学色彩的祭祀活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祭水、祭神、祭人的诗、词、书画的水文学等,在中国历史文化上占有一席之地。

三、都江堰什么时候建造的

1、都江堰的建造时间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当时秦国为了 *** 西南地区并掌控水利资源,开始在成都平原建造水利工程。秦国的太守李冰在充分考察当地地形地貌和水情的基础上,率领众多工匠和技术人员开始规划和建设都江堰水利工程。该工程的建设是为了解决灌溉和防洪问题,同时也是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一项伟大创举。它的建设不仅仅关乎水利方面,更与古代人们的生产生活、文化智慧息息相关。通过对水资源的巧妙利用和管理,都江堰工程实现了长久的灌溉、水运等多重功能的协调发展,造福了后世无数的成都平原居民。它不仅为古代的农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也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进程。至今,都江堰仍然在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2、这一伟大的水利工程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境内,由秦人兴建,其主要组成部分包括鱼嘴分水堤、宝瓶口和伏龙观等部分。鱼嘴分水堤是都江堰的核心部分,它能有效地将水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灌溉农田,另一部分则流向长江。宝瓶口则是为了控制水流而开设的出水口,使得灌溉更为便利。而伏龙观则是古代人们为了纪念治水英雄而修建的庙宇。这些组成部分共同构成了都江堰这一世界文化遗产地。

3、都江堰的建造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工程技术的高超和智慧。作为一项古代水利工程,它能够历经数 *** 依然运作良好,这既展现了其设计之巧妙,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工程技术的高超水平。同时,都江堰的建设也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进程,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和文化财富。

都江堰建造时间 都江堰工程的历史概括-第1张图片-

四、在我国,都江堰和秦始皇陵哪个的修建年代更早

1、都江堰和秦始皇陵的历史都是比较悠久的,不过都江堰的修建年代更早一些。中国的历史让人引以为豪,有很多建筑物都拥有上 *** 的历史,这些建筑物在岁月的流淌当中依旧没有失去曾经的光环,不仅让国人非常震惊,同时也引发了全世界人民的关注。都江堰和秦始皇陵都和中国的千古一帝秦始皇有关。秦始皇的功劳自然不用多说,相信很多人都特别崇拜这位皇帝。

2、都江堰修建年代更早。都江堰修筑的时间大约是公元前276年至251年。而且秦始皇陵的修建时间是在公元前259至公元前210年。这些建筑物距离2022年有2000多年的历史,确实让人感觉到不可思议,古人的智慧是大家无法想象的,当时那个年代所有的东西都不是特别的先进,想要铸就这么伟大的建筑物也确实需要耗费很多的时间,需要大量的金钱,人力,物力等等。秦始皇陵是秦王嬴政的陵墓,修建这座陵墓历时39年,是中国历史上第1座规模宏大的帝王陵墓。都江堰也是一项非常伟大的工程,依旧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3、都江堰的历史发展令人震惊不已。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这座建筑物,是一个庞大的工程体系。当时的李冰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带领着两岸人民修筑都江堰。这是世界文化遗产,也是世界自然遗产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国家5a级景区,有很多人都是慕名前去的。

4、无论是都江堰还是秦始皇陵,意义都是非常深远的,凝结了古人的智慧,也见证了中国几 *** 来的沧桑变化,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也值得所有的人敬佩,他们的精神也是值得所有人学习的。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标签: 都江堰 概括 建造 时间 工程

上一篇济南女子监狱探视时间?济南女子监狱最厉害的三个部门

下一篇当前分类已是最新一篇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