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热力致死时间这个问题,热力计算公式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热力消毒的温度和时间是多少
1、常用的高温消毒法是将洗涤洁净的餐具置于蒸汽柜中,使温度升高到90℃,放置10分钟以上达到杀灭细菌等微生物的目的。这种 *** 条件要求低,简便易行,但可能出现对特别耐热的细菌杀灭不彻底,或对比较稳定的化学物质不能完全消毒的现象。
2、随着化学消毒剂的普遍使用,人们找到了更为便捷的消毒杀菌 *** 。将餐具放置在洗涤液中浸泡10-15分钟,再用流动的清水冲净餐具表面上残留的消毒剂,去掉异味就能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但使用化学洗涤液还须注意:选用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合格的消毒剂,使用餐具洗涤液的浓度应该达到该产品说明书规定的浓度,浸泡餐具不能露出洗涤液的液面等。
3、目前的消毒柜一般都兼具高温消毒和臭氧消毒的双重功能。前者利用远 *** 加热的特点,物体能充分吸收热能,加热效率高,能在短时间内达到杀菌效果,适合搪瓷、不锈钢、瓷器等。后者的特点是采用高压放电或紫外线将空气中的氧分子电离成臭氧分子,再利用臭氧的氧化作用达到杀菌效果,适合塑料、玻璃器皿等。餐饮具的热力消毒,一般采用开水蒸煮或消毒柜。如果使用开水蒸、煮进行消毒,一般15分钟即可(水沸腾后开始计时)。
4、如果使用消毒柜消毒,不同消毒柜所需时间可能不同,但多数为30分钟(请参看说明书)。
二、微生物的热致死反应的特点和规律
1、热力致死时间:T为热杀菌温度,以t的对数值为微生物全部死亡时间,表示微生物的热力致死时间随热杀菌温度的变化规律。
2、热力致死速率曲线:以加热(恒温)时间为横坐标,以微生物数量(的对数值)为纵坐标,表示某一种特定的菌在特定的条件下和特定的温度下,其残留活菌总数随杀菌时间的延续所发生的变化。
3、设原始菌数为a,经过一段热处理时间t后,残存菌数为b,直线的斜率(细菌死灭速度常数)为k,则:t=- 1/k( lg a– lg b)
4、热力致死速率曲线与菌种有关,与环境条件有关,与杀菌温度有关。
5、- 1/k值越大,表示微生物的耐热 *** 越强。
三、热力消毒灭菌法的原理是什么
1、热力消毒灭菌法的原理利用热力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凝固和变 *** ,细胞膜发生改变,酶失去活 *** 达到消毒灭菌的目的。
2、热力消毒灭菌利用热力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凝固和变 *** ,细胞膜发生改变,酶失去活 *** ,以达到消毒灭菌的目的。
3、高温对细菌有明显的致死作用。热力灭菌法包括干热灭菌与湿热灭菌法,干热灭菌可使菌体蛋白质变 *** 及电解质浓缩,湿热灭菌可使菌体蛋白质变 *** ,核酸降解及损伤细菌的细胞膜,湿热灭菌的优越 *** 有穿透力强,菌体吸收水分易变 *** 凝固及蒸汽有潜在热能。
4、利用高温 *** 微生物的 *** 称热力灭菌。当高温作用于微生物时,使细胞膜的结构变化,酶钝化,蛋白质凝固,从而使细胞死亡根据微生物生长发育与温度的关系,可将微生物划分为低温 *** 微生物中温 *** 微生物和高温 *** 微生物三大类。
5、不同温度型的微生物对高温的抵抗力不同,当环境温度超过微生物生长的更高温度范围时很容易死亡,超过的温度越高,或在高温条件下时间越长,微生物死亡越快。
6、灭菌彻底与否,一般以 *** 细菌的芽孢为标准。不同微生物对高温的耐受力也不同,一般说来,处于营养生长期细胞耐热 *** 差,处于休眠状态的细胞,如各类孢子耐热 *** 较强。
四、热力灭菌包括哪些
1、高温对细菌有明显的致死作用。热力灭菌主要是利用高温使菌体变 *** 或凝固,酶失去活 *** ,而使细菌死亡。但是,更细微的变化已发生于细菌凝固之前。有人认为DNA单螺旋的断裂可能是主要的致死因素。细菌蛋白质、核酸等化学结构是由氢键连接的,而氢键是较弱的化学键,当菌体受热时,氢键遭到 *** ,蛋白质、核酸、酶等结构也随之被 *** ,失去其生物学活 *** ,与细菌致死有关。此外,高温亦可导致胞膜功能损伤而使小分子物质以及降解的核糖体漏出。干热的致死作用与湿热不尽相同,一般属于蛋白变 *** 、氧化作用受损和电解质水平增高的毒力效应。热力灭菌时最可靠而普遍应用的灭菌法,包括湿热灭菌和干热灭菌法。
2、灭菌是指杀灭一切生物(包括细菌芽孢),使物体达到无菌状态的一类 *** 。如常用的湿热灭菌和干热灭菌。
3、常用的灭菌 *** 在食用菌的科研和生产中常用的灭菌 *** 是热力灭菌和辐射灭菌。
4、热力灭菌:利用高温 *** 微生物的 *** 称热力灭菌。当高温作用于微生物时,使细胞膜的结构变化,酶钝化,蛋白质凝固,从而使细胞死亡。根据微生物生长发育与温度的关系,可将微生物划分为低温 *** 微生物、中温 *** 微生物和高温 *** 微生物三大类。不同温度型的微生物对高温的抵抗力不同。当环境温度超过微生物生长的更高温度范围时很容易死亡。超过的温度越高,或在高温条件下时间越长,微生物死亡越快。多数无牙孢的杆菌80~100℃下几分钟就几乎全部死亡,但在70℃下需10~15min才能致死,而在60℃下必须30min以上才被 *** 。霉菌的孢子通常86~88℃加热30min即可死亡。但一些细菌的芽孢耐热 *** 极强,在100℃下30min还能生存。所以,灭菌彻底与否,一般以 *** 细菌的芽孢为标准。不同微生物对高温的耐受力也不同。一般说来,处于营养生长期细胞耐热 *** 差,处于休眠状态的细胞,如各类孢子耐热 *** 较强。影响热力灭菌效果的因素很多,这主要是微生物的种类、数量、生理状态、温度、湿度、时间、介质成分和pH等。被灭菌材料中的真菌类微生物较细菌,特别是产生芽孢的细菌易于杀灭;在被灭菌材料中微生物基数大的情况下,同样的灭菌温度、灭菌时间不及微生物基数小的材料灭菌效果好。灭菌的温度越高,时间越长,灭菌效果越好;湿热灭菌较干热灭菌需要的温度低,时间短;在一定温度下,湿热灭菌较干热灭菌效果好。一般来说,被灭菌的基质pH高的不及低的易达到灭菌效果。因此,热力灭菌时要注意被灭菌材料的微生物状况、含水量和pH等诸多因素,选择适当的灭菌温度和时间,以达到彻底灭菌的效果。此外,在对培养基和培养料进行灭菌时,还必须注意灭菌温度和时间对培养基和培养料的化学成分的影响,对一些营养成分,灭菌温度不可过高,时间也不宜过长,以防灭菌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不利与于食用菌生长的物质。常用的热力灭菌 *** 有:
5、干热灭菌:干热灭菌主要有火焰灭菌和高温烘烤灭菌两种。火焰灭菌就是通过火焰高温灼烧进行灭菌的 *** 。如接种时,接种环、接种钩、接种勺、接种铲、解剖刀、镊子等通过酒精灯火焰的灼烧,可以达到灭菌效果。瓶口和试管口在酒精灯火焰上通过几次,温度可达到200℃以上,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都可 *** ,达到无菌状态。高温烘烤灭菌是利用高温干燥空气进行灭菌的 *** 。使用的仪器是高温干燥箱(干热烤箱)。干热灭菌使用于固体非生物 *** 材料,与培养皿、吸管等,不适于液体和生物 *** 材料,如培养基、培养料等。干热灭菌要求温度160~162℃2h。不可温度过高,温度过高时包装灭菌物品的纸张或棉、布类易被热空气烤焦,甚至燃烧。干热灭菌升温时,要使其自然降温,干燥箱内温度降至80℃以下时才可开门。
五、食品工艺学致死率名词解释
1、致死率:热力致死时间τi的倒数。指在温度θi下杀菌1min所取的的杀菌效果占全部杀菌效果的比值。
2、食品企业在产品杀菌环节的杀菌工艺制定上肯定都会参考很多因素,其中D值、Z值和F值三个概念肯定都是会被用做参考的。
3、D值:指在一定的处境和一定的热力致死温度条件下,某细菌数群中90%的原有残存活菌被 *** 所需的时间(min)。所以D值是一个时间概念,D值的单位是min。
4、举个简单的例子:某种微生物的悬液活菌属为105CFU/mL,在70℃的水浴中,活菌数降到104CFU/mL所需时间是5min,则该种菌在70℃是的D值即为5min,一般记作D70=5min。D值可以用来评价微生物的耐热 *** ,某种微生物耐热 *** 越强,其D值越大,通俗理解为在该种环境下微生物死得越慢。
5、D值针对的是某种微生物来确定的,不同种微生物的D值是不同的,因此可以认为D值是微生物的一个 *** 质,是可以测定的,但与测定时选用的菌液的浓度无关。
6、当参考D值制定杀菌工艺的时候,必须选定目标菌,目标菌的选取也可以根据D值来确定,在不考虑热力灭菌对产品口感、质地等方面的影响的情况下,一把回旋曲D值更大的微生物作为杀菌工艺的目标微生物。同时D值还跟菌群所处的环境有关,这些在设计杀菌工艺方案时都应考虑进去。
六、微生物实验中,杀菌时间的计算及公式是什么
1.热力致死时间(D值):它是指在一定的杀菌温度下,微生物数量减少到原始数量的一百万分之一所需的时间。D值与杀菌温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对数来表示,即lg(t1/t2)=(T2-T1)/Z,其中T1和T2是两个不同的杀菌温度,Z是温度系数。
2.热力致死速率曲线:该曲线描绘了在特定条件下,微生物数量(以对数表示)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如果一个细菌种群在杀菌过程中的初始数量为a,经过时间t后的残存数量为b,那么曲线可以用来计算细菌的死亡速率常数k。公式为:t=-1/k(lg a– lg b)。
3.热力致死速率曲线的影响因素:这些曲线不仅与细菌种类有关,还受到环境条件和杀菌温度的影响。不同的细菌对热的耐受 *** 不同,这可以通过-1/k值的大小来判断。值越大,表明微生物对热的耐热 *** 越强。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