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洲镇丘坊村浩祥生态园主人丘佳梅给油茶剪枝。
长汀县林业技术干部指导种植户种植油茶技术。
台海网1月23日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 春节临近,在长汀县三洲镇高高的红旗岭上,一排排的油茶树,枝繁叶茂,满树尽是花谢后的残蕾。
8年前,这里还是极强度水土流失区,一片光山秃岭,如今却成了800亩高效油茶示范基地。
近年来,长汀县因地制宜,把油茶产业作为治理水土流失、推进精准扶贫、带动农民增收的特色产业。像红旗岭一样贫瘠水土流失区变身“下金蛋”的油茶林,这样的场景在长汀多地再现。
缘起 *** “三送”助发展
长汀种植油茶的历史由来已久,油茶树四年挂果、八年丰产,素有“一棵树、一斤油、一百年、四代人”的说法。
近年来,长汀县牢记 *** *** “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正处在一个十分重要的节点上,进则全胜、不进则退”的谆谆嘱托,抓住列入全国油茶产业发展重点县的机遇,从资金扶持、提供良种、加强科技、开展深加工等方面,推动全县油茶产业创特色、上规模、促发展。
“油茶良种打基础,免费送苗掀热潮。”说起长汀油茶热的发端,长汀县 *** 副主任科员罗春香这样总结道。
要想种得好,良种是基础。罗春香说,进入21世纪以来,长汀实施国家级油茶良种基地建设,积极推广长林、闽优、龙眼茶等良种,年可出圃良种油茶苗达200多万株,“自2009年以来,我们给种植户们免费送了油茶苗600万株,成为调动种植户种油茶、扩规模积极 *** 的基础”。
送完良种,再送资金。为保证油茶种植产业的起步及后续发展,当地加强资金扶持,为产业发展提供保障。近年来,长汀积极向上级争取到 *** 财政现代农业(油茶)生产发展、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本木油科)等项目补助资金达4000多万元,这些资金均用于新造油茶林示范基地、高产栽培示范园的建设。
“三送”的最后一送便是技术。2009年以来,长汀举办油茶丰产种植技术培训班60期,培训种植户3000余人次,发放高产油茶栽培技术手册1万多份。
为了做好油茶种植,技术人员不仅对种植户进行技术培训,对油茶林建设也提出了高标准。技术人员实行全程 *** 服务,抓科技示范,并通过扶持4个100亩以上应用良种良法新造油茶林示范基地和2个100亩以上的油茶低改示范点,以点带面推动全县油茶新造和低改进程。
壮大 建设基地育龙头
三洲镇原是水土流失重点乡镇,近几年,在治理水土流失的热潮中,万亩杨梅林声名鹊起,然而三洲油茶也崭露头角,后来居上。
18日,在三洲镇丘坊村浩祥油茶基地,200多亩油茶林下,鸡群正在觅食,虽然过了枝头结满果实的丰收季节,但今年的收获还是让基地负责人丘佳梅开心不已:“目前已收成茶籽2万多斤,茶油6000斤,收入50多万元。”2012年初,在 *** 鼓励引导下,丘佳梅承包下了600亩荒山种植油茶,在他的精心照料下,浩祥油茶基地如今成为全县管理最规范的油茶基地之一,种植规模也扩大到了1000亩,带动了20多户贫困户种植油茶及就业。
6年的坚守,丘佳梅终于开始尝到收获的喜悦。站在山头,看着原来的荒山变成了青山,丘佳梅脸上充满期待:“今年只是首个试产期,茶油产量就比预想的多,往后就更可观咯。”
以点带面,以龙头带动发展,长汀油茶产业建基地、育龙头。如今,已建成南山邓坊、大坑彩元农业4600亩基地,四都红都、羊古岭福建归龙山农牧3000亩基地,策武泓瑞农业520亩基地,南山南山村永茂油茶发展公司1010亩基地,河田志发油茶种植合作社400亩基地,三洲浩祥生态园的1000亩基地等多个龙头基地。
油茶种植规模日益扩大,油茶深加工成了当地扩大油茶产业发展的另一个问题。当地引进南京、福州客商成立福建福红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落户晋江(长汀)工业园区,投资3亿元,建设有机茶油精深加工和化妆品、洗涤剂加工生产线各一条,年生产有机茶油5000吨。
传承 “绿二代”们新崛起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正成为绿色发展的广阔天地,绿色产业正在长汀大地崛起,涌现出一批“绿二代”。
在河田镇上街村十字岭的虎坑山场,260亩油茶密密麻麻,枝粗杆壮。油茶主人李金元,从2010年开始,通过土地流转,种植油茶260亩,经过多年精心管理,他家的油茶林迎来了盛产期,去年 *** 茶油5000多公斤,收入上百万元。
“我家的油茶,现在粗壮着呢,更大的一株油茶收茶籽230多斤,榨了10多斤茶油。”李金元笑着说。
更让李金元高兴的是,他的儿子李长生子承父业,接过油茶种植的接力棒。他在河田黄坑口、小寒坊种植油茶360亩。
而在四都镇,退休老干部林慕洪10年前放弃百万年薪的工作,回到家乡种油茶。如今年已70的老林把产业传到儿子林鑫荣手上。“去年开始进入收获期,能采油果5万公斤以上。”林鑫荣说,如今,他不仅想把油果变成茶油,还联系厂家探讨油果的深加工,开发除茶油外的新产品,同时联系电商合作社销售茶油,扩大销售渠道。
在南山镇南山村,村民蔡有富经商创业致富后,在碗片山投资油茶产业,种植油茶。他的儿子蔡伟月接过 *** 的班,将油茶种植规模发展到1200亩,开通了长2公里的上山水泥路,如今,油茶连片,长势喜人。“每次上山,看到碗片山现在的模样,成就感油然而生。”蔡伟月说。
如今,长汀老区处处油茶飘香。全县油茶林面积达17.8万亩,2018年产干茶籽4600吨,产茶油1150吨,产值1.6亿元。
道县:栽种油茶苗为乡村振兴添“油”加绿红网时刻新闻2月14日讯(通讯员 尹俊和 何书梅)立春过后,持续的阴雨天气,让油茶种植进入黄金时段。连日来,道县各地农户抓住当前的好时节,纷纷忙着购苗移栽,掀起了春季油茶造林热潮。
在道县寿雁镇朱子夫村,村民们在林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迎着绵绵细雨栽种油茶苗。每隔两三米一个人,或抡着锄头打窝,或丈量划线 *** ,或相互协作放苗,最后细心踩土定植,栽上一棵棵良种油茶苗,现场一片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
“从开春以来,我们一直就在种,天气好的话我们每天有30多个人,每天一个人种300多棵,估计我们还有3天就基本上全部种完。”道县寿雁镇朱子夫村 *** 支部 *** 陈成元说道。
油茶一次栽种、多年收果,经济价值高,油茶林还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的作用,是名副其实的“绿色银行”。2022年,朱子夫村通过土地流转、包种包收、补贴幼苗等方式,发动村民新开垦荒山400多亩,持续发展壮大本村油茶产业,增加村集体收入。
“我们这茶籽树3年就可以挂果,5至6年盛果期,每年为我们村解决劳动力就业30到40个,增加村集体收入大概40多万元。”道县寿雁镇朱子夫村 *** 支部 *** 陈成元说道。
道县作为油茶产业大县,素有“粮仓油海”之称。近年来,为确保油茶产业健康发展,通过补植、垦复、嫁接、剪枝等改良措施,近5年完成油茶低产林改造面积超10万余亩。目前,道县共有油茶林面积55万余亩,已建成优质高产示范基地18万余亩,其中千亩基地39个,万亩基地2个,年产值14.7亿元。
江西峡江:春来苗木俏来源:人民网-江西频道
市民正在苗木市场选购树苗。
市民正在苗木市场选购树苗。
2月1日,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市民正在苗木市场选购树苗。
眼下正是苗木栽种的大好时节,该县许多市民纷纷前往市场选购高产油茶、蜜桔、枇杷、脐橙等经果苗木,在房前屋 *** 院和荒山荒坡种植,不仅绿化美化城乡生态环境,又可增加农民收入。(曾玲摄影报道)
万亩油茶树结出致富果茶油,是从油茶树的“茶籽”提取而成,色泽金黄通透,气味清香淳厚,被称为“东方的橄榄油”,是国际粮农组织首推的卫生保健植物食用油。
江西赣州有2000多年的油茶种植历史,是江西省更大的油茶主产区之一,也是全国重要的油茶种植区。2013年,赣州市被列为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示范市。
国家油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江西)(以下简称国家油茶质检中心)自2015年筹建以来,积极发挥技术支撑和产业引导作用,助力脱贫攻坚和赣南苏区振兴发展。
靠前服务 助力精准扶贫
赣州是全国集中连片贫困区之一。为发挥油茶产业在脱贫攻坚战中的作用,国家油茶质检中心主动靠前,发挥技术优势,聚合资源和信息优势,主持制定了《地理标志产品赣南茶油》等地方标准,严格茶油生产和质量要求,打造赣南茶油优质品质。
赣州市油茶林总面积2 *** 万亩,其中新造高产油茶林面积124万亩,老油茶林165万亩。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带动了一批贫困农户脱贫致富,截至2019年年底,当地油茶产业带动5.7万户贫困户、19.5万人口脱贫致富。
监管规范 助力质量提升
目前,赣州市及其周边省市共有390多家规模以上茶油生产企业,产业总产值达486亿元。在油茶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部分企业工艺装备差、生产技术落后、检测手段不全、检测水平不高等问题影响了产业发展质量。
国家油茶质检中心依法开展油茶专项监督抽查,加强对油茶籽油生产加工小作坊的质量安全监管。截至目前,已开展省级油茶籽油食品安全专项抽检 *** 批次,小作坊油茶籽油专项抽检104批次。中心与科研院所加强联系合作,撰写了油茶籽油专项抽检质量安全与风险评估报告,总结目前油茶发展情况、综合分析检测情况、评估风险问题、提供措施与建议,为行政监管提供技术服务。通过专项抽查检验,及时发现了油茶安全方面的苗头 *** 、 *** *** 、区域 *** 问题,倒逼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有效促进了油茶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着眼长远 助力产业升级
国家油茶质检中心着眼长远,充分发挥标准制定修订与科研平台的作用,争取标准领域“话语权”,助力地方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心已承担了19个省、市级科研课题项目,主导制定了6项地方标准,正在制定修订的标准有18项。国家油茶质检中心先后被认定为市级、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通过组织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帮助企业提升专业水平。中心为赣州市金溪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提供技术咨询,帮助企业科学把控质量,提高生产工艺水平,该公司生产的精炼油已达到国家一级水平。
经过多年培育和发展,赣南茶油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据统计,全市现有茶油加工企业936家,其中茶油精深加工龙头企业13家。在“2019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发布暨中国品牌建设高峰论坛”上,赣南茶油再登“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区域品牌榜”,列第46名,较2018年上升9位。
下一步,国家油茶质检中心将全力打造“赣南油茶”城市名片,增强国际竞争力,推动赣南茶油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温志刚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中国市场监管报
世界茶油 *** ,中国茶油看湖南,湖南茶油看衡阳—分享—
红网时刻3月26日讯(通讯员 肖盛梅)全球90%的油茶树生长在中国南方少数地区,湖南占45%,其中近一半在衡阳。
油茶产业不仅是我国解决粮油危机的战略 *** 绿色产业,更是我省区域 *** 优势产业和地方特色产业。 发展油茶产业,不仅有利于促进湖南地方经济发展,而且对于维护国家粮油安全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017年3月1日,重新组建的衡阳市 *** (衡阳市油茶产业发展局)举行 *** 仪式,标志着衡阳油茶产业发展工作,迈入全新发展阶段。
在此之前,国家 *** 、 *** 、国家 *** 联合 *** ,经 *** 批准正式颁布的《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年)》提出:到2020年,全国茶油产量将达到 *** 多万吨,按销售 *** 4 万元/吨计算,年产值达1000亿元;再加上副产品,种植油茶年总产值可超过1120 亿元。
无人机巡航中的高产油茶苗示范基地
油茶,一种来自山沟沟的农作物,缘何“登堂入室”,屡屡由国家、 *** 出面为其制定发展规划,出面宣传?
茶油是世界食用油家族翘楚
“国宝”茶油就像熊猫一样,油茶也是我国特有的一大“国宝级特色资源”,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栽培历史长达2300多年。茶油之单不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到80%以上,并且富含角鲨烯、维生素E、 *** 等活 *** 物质,为食用油家族之翘楚。且茶油中的亚麻酸与亚油酸比例十分合理,曾经养在深山的山茶油,如今正吸引着世界各国崇尚健 *** 活人士的目光。
大三湘“冷榨冷提”工艺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该工艺生产的大三湘原香山茶油,更大程度保留了茶油的原生态风味物质及活 *** 成分。深受 *** 、牛根生、杨家庆、曹岫云等近万名社会各界精英人士的青睐。
茶油能带动一方致富
发展油茶产业帮助群众脱贫致富。构建完善“ *** 得生态、企业得效益、贫困户得实惠”的油茶产业扶贫模式。通过反哺油茶种植合作社帮助农户增加收入。
目前衡阳地区大三湘茶油的40万亩油茶基地已受益的农户有4.8万多户,其中:祁东县太和堂镇涉及5个村、400多户贫困家庭,西岭镇涉及5个村、300多户贫困家庭。
油茶精深加工前景巨大
油茶的深加工前景巨大。大三湘茶油作为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积极对接高校、科研院所及行业的专家,围绕油茶茶皂素、植物源蛋白、多糖多苷类等高价值剩余物成份利用研究与产业化情况进行合作洽谈,挖掘油茶产业精深加工,如山茶洗护产品,山茶高端护肤产品,扩大产业附加值,推动湖南油茶企业的发展,让茶油这个中国特有的瑰宝,让更多爱健康爱美丽的人们获得山茶油的呵护。
应城:1园1项目上榜全省第三批返乡创业示范名单(应城台记者程国辉)12月21日,从孝感、应城两市人社局传来喜讯,湖北省第三批返乡创业示范县、示范园和示范项目名单公布,应城市1园1项目上榜全省第三批返乡创业示范名单。其中,应城市海山电子商务业孵化园入选返乡创业示范园,应城市荣光油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入选返乡创业示范项目。
应城市海山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园众创空间现有面积4000平方米,入驻企业25家,孵化项目52个,已组建由13人组成的创业指导服务团队,周边基础设施已装修一新,相关配套设施也已完善。该创业园被认定为省级“众创空间”、“孝感市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同时获得“孝感市诚信网商”、“孝感市创业之星”等荣誉,是“湖北省小 *** 企业创新创业示范基地”、“湖北省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海山创业园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通过“创投+孵化”的运营模式,不仅为创业者提供理想的办公空间、 *** 、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而且为他们提供创业培训、投融资对接、政策申请、 *** 注册、法律财务、媒体资讯等全方位创新创业平台,助力新锐创业者谋求未来。在电子商务日新月异的高速发展中,作为应城市扶持的电子商务创业园区,应城海山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园众创空间正充分发挥创业园集群效益和示范效益,带动更多创业者 *** 创业,共同促进应城市电子商务快速发展。
应城荣光油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俊,2015年6月,在外创业的他回到应城,实施互联网+生态油茶产业项目。2016年1月王俊在杨岭镇团山村精准灭荒,开始山茶种植、土地改造、育种育苗等,开辟应城市之一块长林系高产油茶苗种植基地,填补了应城油茶产业的空白。王俊现在承包的团山基地有200多亩,经过3年努力,已经种植了近2万株油茶。他还积极推进油茶产业与精准扶贫对接。2018年4月又在应城市重点扶贫村——杨岭镇 *** 村规划建立1500亩的油茶产业基地。2019年,牵头成立应城荣光油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探索“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油茶产业模式,带动村民发展油茶产业增收致富。
2016年5月,王俊在团山村主持建设3000多平方米的现代化山茶油精炼生产厂区,并对山茶油物理压榨工艺和精炼技术进行有效改进和提升,合作社生产的“团山中健”牌一级山茶油在2017年第二届中国·武汉绿色产品交易会荣获金奖。现在每月可生产37吨茶油,一年生产500吨左右。目前,该合作社计划构建“互联网+”的现代生态农业企业,发展1万亩油茶,带动应城5000余位村民积极参与和联营种植,打造应城油茶品牌,建立完善油茶全产业链,发展农旅融合项目助力乡村振兴。
据悉,此次湖北省共评选出10个第三批返乡创业示范县,19个湖北省第三批返乡创业示范园,90个湖北省第三批返乡创业示范项目,孝感共1县3园8项目“入列”。
打造返乡创业示范县、示范园和示范项目,旨在进一步发挥返乡创业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细化扶持政策、创新工作举措、加强示范创建、提升服务能力、做好宣传推广,鼓励引导更多人员返乡创业,促进返乡创业更好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孝感市“打造副中心、争当排头兵”、应城市冲刺“县域经济”百强贡献创业力量。
编辑胡松
汨罗市桃林寺镇:“油茶之乡”冬天里的“春天”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徐典波 通讯员 周敏 李文
冬日时节,走进汨罗桃林寺镇同心村周家园,漫山遍野的油茶树盛开雪白的花朵,微风吹来,飘出阵阵清香。“今年茶花开得艳,意味着明年收成好。”年近六旬的村民蒋正国喜笑颜开。他告诉记者,要抓紧对这片山头近百亩油茶树疏花整枝,待来年3月,就能长成油茶果子。
一个深在闺中人不识的“油茶之乡”,如今种出脱贫致富的“金果”,走上了乡村振兴的道路,让山乡发生了巨变。
12月23日,记者走进冬天里的桃林寺镇,听到的是“春天的故事”。
种了一棵“摇钱树”
桃林寺镇油茶种植历史悠久,桃林林场更是在汨罗最早种植油茶的基地,有着“油茶之乡”的美誉。该镇地势平坦,雨量充沛,属于典型的丘陵地貌,土壤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适合油茶生长,早些年,农户在门前屋后和荒地零星种植。
然而,分散种植不成规模,抱着摇钱树却“摇”不到钱。镇 *** 委、 *** 一直在思考如何盘活村山地,发展种植业,才能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带领群众致富。2016年,桃林寺镇立足生态发展油茶产业逐渐成为该镇的 *** ,通过积极探索村级合营、专业合作社等方式,与国土整理开发项目的有效整合,引导农户进行土地流转,将分散的林地进行连片式开发,实行规模经营。
合种“摇钱树”,真可以“摇”钱!2017年10月,该镇选取牛形大屋试点,成立合作社,联手油茶企业,开山整地为村民种上“摇钱树”。“这是种了几年的油茶苗,你别看树小,只要打理好,今年我们最多的一株收了40多斤茶果,丰产期还没到时候呢,两年后,每亩收入可达4千元。”蒋正国说,立冬前,茶果成熟,他们这片山头的油茶收获8万多斤果子,收入近40万元,采收后不半个月,枝头又开满花朵。
目前,桃林寺镇范围内已成立了6个油茶种植专业合作社,18个村均打造了连片的油茶林种植基地,全镇种植面积达2.6万余亩,大小山头披上了绿装。
富了一方老百姓
油茶不仅让荒山披绿,还为当地的贫困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高兴!种油茶, *** 和企业给苗、给技术!”望着一年前种下长势优良的油茶树,赤卫村村民张上明很兴奋。张上明是村上的建档贫困户,妻子多病,自己不能外出打工。现在他并不为此担忧,土地入股,由企业来统一开垦、种植、管理,自己“零投入”,还可以承包茶园管理赚取劳务费,一年他能增收1万多元。
65岁的吴开喜是合作社成员之一,老人与黄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2年前,茶树挂果受益。在老人看来,学习才能使自己跟上节拍,这两年,他来到长沙、岳阳、衡阳参加学习培训10多次,学习油茶种植、培养、施肥和田间管理,成立合作社之时,大家便推举他当起“领头人”。
企业的加入,让合作社有了资金和技术保障。中联天地茶油有限公司便是镇 *** 引进的一家专业企业。2016年到2019年,该公司就与全镇12个村签订了30年合同,流转土地1.5万亩,已种植油茶5800亩。据了解,由中联天地茶油有限公司在赤卫村甘棠开发500亩油茶,已经进入第二个年头,目前,为30多名贫困劳力解决就业问题。
目前,入驻该镇的油茶企业,与190多名贫困户签订劳务合同,在造林、抚育、采摘时期,可为当地农户提供了180个就业岗位。
美了一个“茶油之乡”
荒山种油茶播绿,桃林寺镇秀出一个美丽屋场。5年中,新塘村逐步在全村推广种植油茶1000亩。村支书吴玖若称:“丰产期,一亩油茶能产70到80斤茶油,按市场价50块钱一斤计算,每亩有三四千元的收益。按照比例分成,一年也可以为村里增加十几万元的收入,新塘村就能自己‘造血’,建设美丽乡村更有底气。”
为让老百姓投入到油茶产业的大潮中,该镇借力 *** 部门扶持油茶种植的政策“红利”,对种植超过20亩以上的农户每亩补助500元,并利用信贷支农项目,为合作社融资10-20万元。目前,该镇还在进一步争取项目支持、加大规模化种植,争取今年新造高产油茶林4000亩,力争2020年油茶总面积达3万亩。
“随着油茶种植的规模化, *** 正更大限度地挖掘油茶产业的经济价值,旨在打造自己的品牌。”镇 *** 胡亚运信心十足,该镇正在积极寻求企业和技术力量加入,计划引入一家油茶深加工企业,打造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提高油茶产业的附加值,促使油茶产业成为加快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将桃林打造成名副其实的“油茶之乡”。
<责编:徐典波>
山庄培育高产油茶产业来源:【江西日报-江西新闻客户端】
江西新闻客户端讯(通讯员李建中、李榕)近年来,安福县山庄乡充分利用充足的大田、坡地、荒山等优越自然资源,采取 *** 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种植模式发展生产,大力培育高产油茶产业,建立了高坵、荷溪、东头、秀水、早禾田等5个高产油茶基地。当前正是绿苗生长旺季,苗农忙碌着对油茶树苗除草、施肥、防病灭虫,进行科学管护。
山庄村油茶苗基地的农民在除草
本文来自【江西日报-江西新闻客户端】,仅 *** 作者观点。全国 *** 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深耕油茶15载,芳香满山头——湖南唐家山油茶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施长城“返乡”创业兴业故事
全媒体记者 刘跃兵
通讯员 刘得花 ***
【“伯乐”推荐】
施长城,湖南唐家山油茶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祁阳市唐家山油茶文化园创办人。
目前,施长城已累计投资1亿多元,在祁阳市三口塘、茅竹、观音滩等3镇19个村,建成1.3万余亩高标准油茶示范基地,是全省更大的良种油茶示范基地之一。他还以此为基础,将基地升级打造成唐家山油茶文化园,带动文化、生态旅游发展。
——祁阳市 *** *** 组 *** 、局长 段国华
【兴业故事】
摘茶籽、卖茶油……这是传统的油茶生产模式。在祁阳市唐家山油茶文化园,却实现“油茶+森林康养、油茶+生态休闲、油茶+林下经济、油茶+劳动实践”融合发展。
春末夏初,唐家山油茶文化园喜讯不断:五一假期,接待游客6.35万人次;5月12日,唐家山油茶文化园荣获“2022年国家青少年自然教育绿色营地”牌匾……
早在2021年,唐家山油茶文化园获评国家3 *** 旅游景区。去年,景区接待游客50多万人次。
为了今天的这一切,祁阳市唐家山油茶文化园创办人施长城辛勤耕耘了15年。
油茶飘香,“祁阳女婿”前来创业
唐家山油茶文化园与一般的油茶基地相比,有哪些不同之处?
看风景。唐家山油茶文化园一株株油茶树整齐排列,微风吹过,绿海起伏,让人心旷神怡。园内,游步道四通八达,道路两旁鲜花争艳,路灯造型别致,一路皆景。水渠修葺一新,流水潺潺,彩虹桥横卧其上,自成景观。
看设施。园中七星湖的湖心小岛上,建有中国油茶博览馆,展示油茶的“前世今生”。观景台、小木屋等散布油茶林间,供游人赏景休闲、仰望星空。山地车自行车赛道、滑翔飞行等设施,吸引人们前来打卡。
1963年出生的施长城,是 *** 人,也是“祁阳女婿”。他的妻子柏斐是祁阳市三口塘镇人。早些年,施长城在深圳开办服装厂,厂房面积1万多平方米,有600多名员工。
为何来祁阳创业?施长城介绍,10多年前,他和妻子回祁阳走亲戚,品尝到当地茶油烹饪的菜肴,赞不绝口。家人告诉他,菜做得好不好,油很重要。普通的食材,用上好的茶油简单烹饪,清香扑鼻。
施长城顿时来了兴趣,他和妻子来到村庄后面山上的油茶林,发现油茶品种退化,由于管理粗放,杂草、灌木丛生,挂果少、产油量低,大多满足村民自给自足。
施长城动了心思,想在当地发展高产优质油茶产业,得到妻子支持。
他们流转三口塘镇丝塘村、治平村等地2000余亩残次林,成立湖南唐家山油茶开发有限公司,上山整地,开沟挖穴,种植高产油茶。
然而,创业的艰辛超出预期。柏斐告诉记者,丈夫曾为此多次落泪。
刚开始,施长城夫妇以为可以兼顾经营深圳的服装厂。后来发现,油茶产业投资大、周期长、回报慢,还“靠天吃饭”,必须一心一意抓生产和管理,他们只好 *** 经营多年的服装厂。施长城看着熟悉的厂房和设备,回忆曾经繁忙的生产场景,不禁潸然泪下。
为了准时发放农民工工资,施长城在房价低谷时,忍痛 *** 广州、深圳近400平方米的房产。
吃住在山间的小木屋,带领附近村民从早 *** 黑,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多次摔伤扭伤,擦点 *** 又接着干……昔日的公司老板,成了一名事事亲力亲为的新农人。
创新蹚路,发展油茶产业新业态
施长城深知,隔行如隔山,自己务必从“油茶盲”“技术盲”,转变、提升成行家里手。
他与湖南科技学院、省林科院、永州市林科所等开展长期技术合作。以前,当地油茶的种植密度行距不超过3米,株距2至2.5米。经反复试验、对比,发现种植密度调整为行距4米、株距3米,便于机械化 *** 作,节省抚育成本50%以上,每亩增产30%以上,茶油的品质更优。
总结多年的油茶种植经验,形成高效油茶林的营造 *** 、优质油茶大苗的培育技术,获得国家专利。
为拓展油茶产业,施长城多方考察,决定把油茶基地打造成唐家山油茶文化园,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在不 *** 自然生态的前提下,建设旅游配套设施……对施长城的规划,家人朋友最初极力劝阻,担心没有游客,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认准了的事再难也要干。在相关部门支持下,在油茶文化园举办山地自行车赛、健步达人赛等活动,通过努力,唐家山油茶文化园成为网红打卡点,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相关产业带动600余户村民增收致富。
园内建馆,带动企业投资兴业
初夏,唐家山油茶文化园七星湖碧波荡漾,湖畔花木掩映。湖心小岛上的中国油茶博览馆,游人络绎不绝。
讲解员在实物与声、光、影、景等现代科技构筑的场景中,介绍油茶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中国油茶博览馆建筑面积约3200平方米,有油茶的自然特 *** 、油茶的历史渊源和油茶采摘场景、油茶的经济价值和发展模式、茶油和文创商品等展览。
建设中国油茶博览馆,施长城功不可没。
为推进全市油茶产业文旅融合发展,祁阳市决定选址七星湖的湖心小岛,建设中国油茶博览馆。但这一带土地,早已被施长城流转承包,期限为60年。
施长城得知消息,无偿提供土地,支持中国油茶博览馆建设。
2022年12月,中国油茶博览馆开馆,成为全国为数不多 *** 科普油茶知识的场馆。
这些年,在施长城的带动下,广东省农垦集团公司、湖南顾君茶油有限公司、湖南祁旺农林开发有限公司等先后在唐家山油茶文化园周边种植油茶。目前,这一带连片种植油茶的面积超过10万亩,油茶林面积增加了,景观更美了,旅游更旺了。
【创业感言】
在合适的时间
做正确的选择
湖南唐家山油茶开发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 施长城
15年真快,回祁阳创业时,我正值中年,现在已经60岁了。
一个人有多少个15年?但我很庆幸,在合适的时间,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我这15年光阴没有虚度!今后,我将继续扎根祁阳,深耕油茶产业。
唐家山油茶文化园从无到有,形成一定规模,得益于祁阳市良好的营商环境,离不开各级各部门的关心关爱和大力支持。“油茶贷”解决 *** 1200万元,在文化园建设专门的通讯 *** ,解决信号和 *** 问题等。
通过这些年的探索和实践,我愈加感到油茶产业内容丰富、前景广阔,我目前做的还远远不够,需要加倍努力。接下来,公司将在推动油茶产业与文旅融合上下功夫,让祁剧、祁阳小调等常年进景区,大力发展文创产品,不断完善娱乐设施,丰富旅游休闲项目;在科普上努力,吸引游客,特别是青少年参与油茶种植、管理和加工;在油茶精深加工上发力,今年,公司新上了年产5000多吨油茶的精加工项目,将陆续开发润肤精油、口服山茶油、母婴护肤山茶油等系列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