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岛位于中国最东端,属于舟山嵊泗县。从沈家门半升洞出发,航行大约需要4个小时,中间 *** 基本上毫无信号。
海水碧蓝清澈,海面上,白色的浮子像是繁星点点,浮子下面,便是一串串深海养殖的贻贝,被誉为海上牧场。
枸杞岛岛礁资源丰富,除了渔民以外,曾经活跃着大量的“水 *** ”,又称为深海采螺人。
一把铁钩,一个网袋,一套简陋的潜水设备,他们从小船上纵身一跃,潜入水深10米到30米处,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后,再次冒出水面时,网袋里已经装满了各种野生螺贝。
去年3月1日,《舟山市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嵊泗马鞍列岛、普陀中街山列岛被列为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条例规定,禁止使用氧气装备、动力设备等辅助工具进行潜水捕捞;在保护区内从事贝藻类捕捞活动、进行海钓行为的单位或个人均应当向保护区所在地县(区)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许可证。
这意味着,深海采螺被严令禁止,“水 *** ”职业面临灭绝。
*** 节长假之一天,我去枸杞岛寻找曾经的深海采螺人,听听他们的故事。
“攻螺”的水 ***
龙泉社区是枸杞岛的渔业重村,村里绝大部分都是渔民,曾经活跃着大量的“水 *** ”。
小广场上有一个小卖部,仍旧保存着上世纪 *** 十年代的气息,没有玻璃窗,一块一块20厘米宽的木板拼成的窗户,每次关门和开门,都需要装卸。里面,水泥墙角边,杂乱无章地堆着一箱箱红牛、绿茶、食用油等。
岛上没有什么休闲项目。下午,男人们几乎都会去打牌和 *** ,或者坐在小卖部门口晒着太阳闲聊;女人们则会忙忙碌碌,自来水龙头前,把新鲜的鱼货洗净、剖开,趁着好天气晾晒。
当我询问“水 *** ”时,坐在小卖部的四五个老人笑了起来,指着中间一个高大的老人说,他就是。
他叫胡龙华, *** 岁,10多岁开始下海捕鱼,雷达网船的船老大。20多年前,也就是40岁时,看看雷达网船效益不好,他琢磨着不干了,成为深海采螺人中的一员。
“我早就不干了, *** 不允许啊,渔业资源少了,岛礁资源都被保护起来,再去攻螺是违法的。”他慢悠悠地说。
在嵊泗,村民们把深海采螺称为“攻螺”。
攻螺主要攻三种,黄螺、淡菜和生蚝,全是野生的。
淡菜不是我们平常吃到的紫贻贝,而是一种比紫贻贝个头大上两三倍的厚壳贻贝,也叫本地淡菜,相比紫贻贝,壳厚肉韧,味鲜有嚼劲。
生蚝,攻的是跟人头一样大的大生蚝,当地人称为“碘头”,现在已经基本绝迹。
攻螺过程中,也会有其他的海洋生物,比如海胆,因为全身黑乎乎的,长着一身刺,当地人称为“海张公”,张公,指的是张飞,长得黑,一脸硬邦邦的胡须。
现在想吃海螺的膏太难了
螺以礁为生,枸杞以螺、贝资源丰富出名。
在胡龙华的描述中,20多年前,螺贝遍地都是,光在岸边、滩湾上,采螺都采不完。
三月三,螺上山。这是当地的一句民谚,在农历三月初三,天气渐渐暖和,原先蛰伏在礁石下的海螺会爬到礁石上产卵,也是采螺的更好季节。
潮水退去,岸边的礁石上,滩湾头,成片成片的全是海螺,连脚都没处放,黄螺、角蝾螺、芝麻螺、荔枝螺、八角螺等等各种各样的螺,小螺吸大螺,层层叠叠,挤得满满当当,一层叠起,最厚的地方都能到十几厘米。
螺多,年份长,个头大,味道鲜美。胡龙华回忆起野生海螺的美味时说,梭子蟹有膏,其实,海螺也有膏,味道丝毫不逊于梭子蟹的膏。“现在想吃到海螺的膏,太难了。”
有一个刷爆朋友圈的巨型生蚝,个头比成年男子的手掌还大一圈,因为发现于日本福岛,有人猜测“这只生蚝是不是受辐射影响才变大。”
事实上,这样的生蚝,在枸杞完全是“小儿科”。“这些福建养殖的生蚝,我们完全不吃。”胡龙华说,从前在深海采挖到的生蚝,个个都比手掌大,更大的都快比得上人头大小了!吃的话,光要把它撬开,就要费很大的力气。
因为个头大,年份久,生蚝上还会寄生一种蛏子,一般人连听都没听过,当地人称为“碘头蛏”,比起寻常的蛏子要更加鲜美。
“口感鲜美程度,我没办法形容,只能自己吃到体会。”
潜水装备看上去蛮简陋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一拨接一拨的外地人涌入枸杞,近乎掠夺 *** 地采挖螺贝资源。
他们在夜间作业,头上戴着和煤矿工人一样的探照灯,灯一照,岩礁上的螺就会一动不动,不管大螺小螺,一概采走。
慢慢地,岛上的螺贝越来越少。
胡龙华刚开始攻螺时,还不用潜水工具,全凭水 *** 。从船上跳下,一口气屏住,潜到数米深的礁石上开始摸螺。
他说自己最多坚持一分钟不到,需要浮出海面换气。
“那时候是真危险,也是真辛苦,全靠一口气。”他说,后来用上潜水装备后,就很轻松了,能在水 *** 业起码半个小时以上,就是待上一天,也不觉着累。
他的潜水装备看上去蛮简陋,空气压缩机、呼吸管、潜水服、潜水 *** ,腰间一根特制腰带,里面装着五六块铅块。
这些装备,胡龙华觉得轻便,逃命的时候动作快。
在水下,呼吸方式跟陆地不同,用嘴巴咬住呼吸管吸气,再用 *** 盖住的鼻孔呼气。
他的呼吸管连着以船上的柴油发动机为动力的空气压缩机,动力不断,空气不绝,可以在水下待上几天几夜。
逃生上浮一定要喝几口海水
在水下,会有各种各样的意外。
风浪带来的风险,是最常见的,也相对容易应对。水底潮涌不断,一把铁钩钩住 *** ,如果遇上不可抗拒的海浪,经验丰富的胡龙华早就会有所感知,整个人呈大字形,把自己牢牢地贴在礁石上,躲避风浪。
一旦扛不住风浪,被浪卷走,生命就等于结束了。
另一种常见的意外是呼吸管,比如船上发动机故障,浮在海面上的管子打结等,吸之一口气时,感觉氧气少了,心里就有数了;等到吸第二口的时候,氧气来得慢了,他会马上意识到,必须立刻逃命。
20多年的深海作业中,胡龙华也曾遇到过两三次意外。
这时,腰间的铅块是逃生的关键,一解下二三十斤重的铅块,深海十几二十米深处,人会高速上浮,在快速上浮的过程中,胡龙华会凭经验,喝上几口海水。
他说,自己不懂科学道理,只知道深海压力大,一口气蹿上来,压力骤减,会给肺部造成很大的伤害,适当喝几口海水,能够缓解肺部压力。
2013年,当地曾有一个采螺人,在下潜时呼吸管被礁石缠住,慌乱中上浮速度太快,导致肺部气压过大,不幸身亡。
担心“老虎鱼”的攻击
深海作业,还需要一个健壮的身体。
胡龙华的一个朋友,已经深海采螺20多年,水 *** 好,经验丰富,在当地很出名。但是,有一天,突然传来他丧生在深海的消息。
“当时,他是跟两个儿子一起出去采螺。小儿子在船上,驾船、看着空气压缩机,大儿子和他,各咬着一根呼吸管下水。大约三刻钟,大儿子采完螺浮出水面,一看 *** 没上来过,赶紧下去找,结果看到他靠在水底礁石边上,没了呼吸。”
说起这件事,胡龙华一声叹息,说还是因为身体原因。“那年他47岁,可能是刚刚生完病,身体才恢复好,去了比较 *** 的海域,在一片暗礁 *** 业,水深,浪大,身体慢慢缺氧了,休克过去后,没来得及发信号,又没有人发现。”
胡龙华所说的发信号,是指水下的人会向下拉扯呼吸管,船上的人就会迅速拉管子把他拖上船。
也有一种意外,是被一种叫“老虎鱼”的鱼类攻击。
“这种鱼藏身在礁石上,平时看不出来。等不小心碰到它的时候,它会弹出刺来,刺上有一种 *** ,让人剧痛难忍,严重的话,能让人休克!”
不过,这份危险,现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
胡龙华叹了口气说:“这些年,不仅是螺、贝资源的衰退,连曾经非常多的老虎鱼都看不到了。”
记者随船出海
亲历“水 *** ”如何帮受困船只解围
清晨5点,天空已经发白,龙泉社区的码头上,已经一片热闹。
来来往往的小船靠岸,渔民站在甲板上,把一筐筐贻贝苗通过绳子拉到岸上,妇女们在岸上把一只只苗种包裹在养殖苗绳上。
胡龙华站在船头,在发动机的“哒哒”声中过来接我。船很简陋,长五六米,顶多容纳四五人,没有船舱,连个坐的位置都没有,只能坐在船舷上,甲板中间,是一个空气压缩机,跟发动机连在一起。
船尾,站着一个皮肤黝黑、精瘦男子,他正在 *** 服,露出结实的身体。
年纪大了,胡龙华自己不怎么下水。对他来说,潜个十几米仍然轻松,但是要潜二三十米,加上风浪大,水温低,他已经吃不消了。
崔元国是他叫过来的“水 *** ”。他是山东人,在嵊泗已经有十多年,采螺被禁止后,他就不干了。
他说,以前,在水底下20米的地方采螺,采一天螺,一般能赚2000元钱,船老大也赚2000元,总共4000多元一天。
对于一些到枸杞讨生活的勤劳外乡人,胡龙华表示了敬意。他说,有个福建人起早贪黑,一天下海10多个小时,一直到农历十二月的寒冷天气,都在下海采螺。“几年过后,他回老家盖起了6栋3层楼,盖得比我们县 *** 大楼还要豪华。2000年左右,人们的月工资1000多元,我们的年收入最多的能达到十几万元。”
胡龙华笑了一下,驾着船靠了过去。“他们的船应该被海底的东西给缠住了,要请‘水 *** ’帮忙。”
果然,男人说,船的发动机启动不了,像是在海底被网缠住了。
崔元国穿上潜水服,跳下了海。没一会,他浮了上来,告诉男人,螺旋桨被海里的渔网缠住了,很密,难搞。
胡龙华竖了一根手指,意思是要收费1000元。男人跟他讨价还价,说自己也是本地人,攀关系。
胡龙华粗着嗓门说:“知道你是本地人,已经给你便宜了,1000元最起码的!”
如今不能深海采螺了,“水 *** ”们下海,主要是帮助其他船只清理海底缠住的东西,比如锚被缠住,无法启动。对这些船只来说,每耽搁一分钟就是经济损失,如果强行硬开,船只耗损,损失就更大了。
“一般来说,我们一次收费600元到2000元不等,看天气因素、风浪大小、清理难度等等。有时候是寒冬腊月下海,海水冰冷刺骨,或者海上浪大,危险 *** 高,收费当然要高一点。”
“其实,如果互相认识,也就纯粹帮忙,一分钱不收。这艘游艇是青岛的,包船出海的费用一定很高,他们赚钱多,我们稍稍赚一点。”崔元国在一旁解释。
经过讨价还价,双方把 *** 定在800元。
看到 *** 谈妥了,崔元国手持一把锋利的 *** ,扑通一声跳下海。10分钟不到,他就浮出水面,手上抓着一大把被割断的渔网,冲着男人喊,“清理干净了,螺旋桨叶子没坏,渔网要不要捞上来?”
“捞上来,捞上来,别让这些渔网再在海底害人了!”男 *** 声地喊。
自从深海采螺被严令禁止后,帮船“解围”,反而成为“水 *** ”们的主要收入了。
(都市快报 记者 夏裕)
真的没想到 鸡蛋和米饭都能叫 *** 开眼界!菁禧荟在上海深耕潮汕菜多年,我们在店里渐渐熟悉了诸多的潮汕美味:从马友鱼饭、老鹅头和各式鱼肚,到潮州咸菜、老菜脯和九层塔……这两年,我感觉菁禧荟把眼界放得更宽了,从中国乃至全世界优选食材,并恰当地为我所用,仍是潮汕的底味,但菜式愈加精彩。
日本冰见寒鰤 自家做腌渍
落座餐厅,照例赠送时令水果,于是又认识了一种新水果:贵州镇宁的蜂糖李,青色的果皮咬开来金黄,果肉不但脆,而且酸甜平衡得好极了……中国到底还有多少优秀的水果啊!
随冷菜继续认识新食材,来自南通吕四港的蛏鼻,是竹蛏用来喷水的水管,用盐渍过之后质地脆爽,跟潮州的酸菜、鲜嫩的豌豆拌在一起,一粒粒吃得我们停不下口。
来自湖北的藕苗,幼嫩的根茎,细致的小枝,洁白又清新,配了个别致的泰式捞汁,就是一道爽口的开胃菜。
一盘精致的山 *** 芭乐,其实源自潮汕夏日街头的小吃:甘草水果,店里改良了传统的酸梅汁,淋在脆脆的果蔬上,酸甜又解暑。
南澳大响螺,不久前在景煊吃的是取其精华的汆烫响螺扒,这里则用到整只,选一斤半左右的活杀,切片后鲜甜爽脆,跟葵香鸡拌在一起吃——之前我只知道广州百万葵园的葵花鸡,没想到还有葵香鸡,一字之差,肉质有别,皮滑肉爽,中间还有一层甘香的脂肪。
大菜逃不掉潮汕招牌的鱼肚,这里做了个更灵巧的版本,赤嘴公肚自是软糯黏人,白松露酱的香气则馥郁华丽,最叫人惊喜的竟然是米,不是普通的大米,而是将米磨成粉、再调入粗粮重新 *** 成型的再制米,又软滑、又细腻、还香糯,好神奇!
这道菜还配了意大利八年陈黑醋,我这么喜欢吃醋的一个人,吃米饭吃到完全忘记加了,可见当时有多惊异。
福州长乐漳港的海蚌,个头硕大、肉质脆嫩,美名西施舌,福建人喜欢用鸡汤来汆,吃它原本的鲜甜,这里则做了个辣汁,别具新意,蚌肉软滑一片入喉,自带仙气。
眼下南海正处在禁渔期,于是选了日本的金吉鱼,但是用老家的豆酱来煮,吃起来还是经典的潮汕家烧味道。
云南的菌子也上新了!白鸡枞肉身肥硕、鲜甜水嫩,厚切吃起来更加过瘾,跟潮汕土猪腩做的咸肉一起炒,肉片金黄咸香又吸了菌鲜,两两衬托。
跟着一道堂灼,又令我认识了一样全新的食材:富含虾青素的鸡蛋,蛋黄敲出来,红得像太阳,配上正当季的潮汕薄壳米,跟葱白一起在煲中滑炒,刚断生就上桌,蛋香满屋。
满盘橘红飘散缕缕青烟,叫人一时也讲不清,究竟是肥嫩的薄壳更 *** 还是红润的鸡蛋更香嫩?
潮汕的蔬菜我也好喜欢哟!对春天的象牙青茄、苹果丝瓜仍念念不忘,今天又吃到了翡翠丝瓜,广东来的胖丝瓜,跟普宁豆酱一起烧,肉厚带籽好清甜。
牛肉炒粿条是潮汕人的乡愁,说起来这道菜是“大酒楼不如大排档”,当地的夜排档每天要炒掉两三百斤粿条,早已炉火纯青,那远在上海的餐厅要如何把这道菜做好呢? *** 是:粿条每日空运,笑言运费比粉贵多了,牛肉呢,街头用的是打边炉剩下的黄牛肉,这里则选用澳洲雪花牛小排,跟芥蓝一起炒,再配上沙茶酱、地瓜粉、麻油和胡椒,命师傅务必苦练炒功,炒出儿时的记忆、家乡的味道……
菜好,酒又喝到了兴头上,多加一份荞葱春笋卤肉焖饭,大头葱、莆田笋、香菇肉丁跟五常大米炒在一起,热闹、好吃、欢乐!
当晚跟多年的酒友聚餐,他有心带了一支2007年的黑皮诺,新西兰酒大家总是趁新鲜喝,难得他还留了一瓶藏这么久,果味渐渐褪去,酒体依然漂亮,感慨这其间又陈年了多少往事啊……我们最早一起吃潮汕菜,还是在虹桥的大有轩,时过境迁,潮汕菜已经完全是另一番境界了!?
作为沿海城市,蛏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海鲜,它可以加工制成蛏干、蛏油等。也可以鲜食,其做法最多的就是白灼或者爆炒,之前我们跟大家都分享过这几种做法。
今天我们再跟大家分享芹菜凉拌蛏丝的做法,芹菜的脆,加上蛏子的嫩,吃起来特别鲜。
我选用的是大一点的竹蛏,外面的壳儿有点像竹筒,这也是它名字的由来。
用料:
大蛏王,西芹,胡萝卜,盐,香油,水。
做法:
将西芹切成大薄片,再改刀切成细丝,越细越好。
用冷水浸泡切好的西芹丝儿,防止吹干。
用剪刀剖开蛏子。(在剪开蛏子的时候,要把它的出水管部位也剪开,这里面有很多泥沙,需要剪开清洗,长得像一个鼻孔的部位就是出水管了。)
先把蛏子肚子里面黑色部分摘掉,再把蛏子的腮摘去,最后把肉从壳儿上扣下来,在水中反复清洗,洗净泥沙。(壳儿一端会有两个小尖角,大家在 *** 作的时候要注意,别扎到手。在壳儿边缘会有一圈黑丝,这个也需要撕掉。)
用清水清洗干净以后,把蛏子放入烧开的热水里面焯下水,焯水的时间不宜过长,差不多十多秒的时间捞出来。煮太久的蛏子不好吃,会嚼不动。
锅内换干净的清水,烧开后放入芹菜丝焯水。也可以加一些胡萝卜丝,给这道菜增添 *** 彩。
捞出焯好的胡萝卜丝和芹菜丝,放入碗里,加香油和盐,搅拌均匀。
将蛏子肉切成丝儿,放入芹菜丝和胡萝卜丝碗中,拌匀就可以装盘了。
2018-10-09 08:54 | 都市快报微信公众号
枸杞岛位于中国最东端,属于舟山嵊泗县。从沈家门半升洞出发,航行大约需要4个小时,中间 *** 基本上毫无信号。
海水碧蓝清澈,海面上,白色的浮子像是繁星点点,浮子下面,便是一串串深海养殖的贻贝,被誉为海上牧场。
枸杞岛岛礁资源丰富,除了渔民以外,曾经活跃着大量的“水 *** ”,又称为深海采螺人。
一把铁钩,一个网袋,一套简陋的潜水设备,他们从小船上纵身一跃,潜入水深10米到30米处,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后,再次冒出水面时,网袋里已经装满了各种野生螺贝。
去年3月1日,《舟山市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嵊泗马鞍列岛、普陀中街山列岛被列为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条例规定,禁止使用氧气装备、动力设备等辅助工具进行潜水捕捞;在保护区内从事贝藻类捕捞活动、进行海钓行为的单位或个人均应当向保护区所在地县(区)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许可证。
这意味着,深海采螺被严令禁止,“水 *** ”职业面临灭绝。
*** 节长假之一天,我去枸杞岛寻找曾经的深海采螺人,听听他们的故事。
“攻螺”的水 ***
龙泉社区是枸杞岛的渔业重村,村里绝大部分都是渔民,曾经活跃着大量的“水 *** ”。
小广场上有一个小卖部,仍旧保存着上世纪 *** 十年代的气息,没有玻璃窗,一块一块20厘米宽的木板拼成的窗户,每次关门和开门,都需要装卸。里面,水泥墙角边,杂乱无章地堆着一箱箱红牛、绿茶、食用油等。
岛上没有什么休闲项目。下午,男人们几乎都会去打牌和 *** ,或者坐在小卖部门口晒着太阳闲聊;女人们则会忙忙碌碌,自来水龙头前,把新鲜的鱼货洗净、剖开,趁着好天气晾晒。
当我询问“水 *** ”时,坐在小卖部的四五个老人笑了起来,指着中间一个高大的老人说,他就是。
他叫胡龙华, *** 岁,10多岁开始下海捕鱼,雷达网船的船老大。20多年前,也就是40岁时,看看雷达网船效益不好,他琢磨着不干了,成为深海采螺人中的一员。
“我早就不干了, *** 不允许啊,渔业资源少了,岛礁资源都被保护起来,再去攻螺是违法的。”他慢悠悠地说。
在嵊泗,村民们把深海采螺称为“攻螺”。
攻螺主要攻三种,黄螺、淡菜和生蚝,全是野生的。
淡菜不是我们平常吃到的紫贻贝,而是一种比紫贻贝个头大上两三倍的厚壳贻贝,也叫本地淡菜,相比紫贻贝,壳厚肉韧,味鲜有嚼劲。
生蚝,攻的是跟人头一样大的大生蚝,当地人称为“碘头”,现在已经基本绝迹。
攻螺过程中,也会有其他的海洋生物,比如海胆,因为全身黑乎乎的,长着一身刺,当地人称为“海张公”,张公,指的是张飞,长得黑,一脸硬邦邦的胡须。
现在想吃海螺的膏太难了
螺以礁为生,枸杞以螺、贝资源丰富出名。
在胡龙华的描述中,20多年前,螺贝遍地都是,光在岸边、滩湾上,采螺都采不完。
三月三,螺上山。这是当地的一句民谚,在农历三月初三,天气渐渐暖和,原先蛰伏在礁石下的海螺会爬到礁石上产卵,也是采螺的更好季节。
潮水退去,岸边的礁石上,滩湾头,成片成片的全是海螺,连脚都没处放,黄螺、角蝾螺、芝麻螺、荔枝螺、八角螺等等各种各样的螺,小螺吸大螺,层层叠叠,挤得满满当当,一层叠起,最厚的地方都能到十几厘米。
螺多,年份长,个头大,味道鲜美。胡龙华回忆起野生海螺的美味时说,梭子蟹有膏,其实,海螺也有膏,味道丝毫不逊于梭子蟹的膏。“现在想吃到海螺的膏,太难了。”
有一个刷爆朋友圈的巨型生蚝,个头比成年男子的手掌还大一圈,因为发现于日本福岛,有人猜测“这只生蚝是不是受辐射影响才变大。”
事实上,这样的生蚝,在枸杞完全是“小儿科”。“这些福建养殖的生蚝,我们完全不吃。”胡龙华说,从前在深海采挖到的生蚝,个个都比手掌大,更大的都快比得上人头大小了!吃的话,光要把它撬开,就要费很大的力气。
比 *** 手掌大一半的野生碘头,也就是生蚝。
因为个头大,年份久,生蚝上还会寄生一种蛏子,一般人连听都没听过,当地人称为“碘头蛏”,比起寻常的蛏子要更加鲜美。
“口感鲜美程度,我没办法形容,只能自己吃到体会。”
潜水装备看上去蛮简陋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一拨接一拨的外地人涌入枸杞,近乎掠夺 *** 地采挖螺贝资源。
他们在夜间作业,头上戴着和煤矿工人一样的探照灯,灯一照,岩礁上的螺就会一动不动,不管大螺小螺,一概采走。
慢慢地,岛上的螺贝越来越少。
胡龙华刚开始攻螺时,还不用潜水工具,全凭水 *** 。从船上跳下,一口气屏住,潜到数米深的礁石上开始摸螺。
他说自己最多坚持一分钟不到,需要浮出海面换气。
“那时候是真危险,也是真辛苦,全靠一口气。”他说,后来用上潜水装备后,就很轻松了,能在水 *** 业起码半个小时以上,就是待上一天,也不觉着累。
他的潜水装备看上去蛮简陋,空气压缩机、呼吸管、潜水服、潜水 *** ,腰间一根特制腰带,里面装着五六块铅块。
这些装备,胡龙华觉得轻便,逃命的时候动作快。
在水下,呼吸方式跟陆地不同,用嘴巴咬住呼吸管吸气,再用 *** 盖住的鼻孔呼气。
他的呼吸管连着以船上的柴油发动机为动力的空气压缩机,动力不断,空气不绝,可以在水下待上几天几夜。
逃生上浮一定要喝几口海水
在水下,会有各种各样的意外。
风浪带来的风险,是最常见的,也相对容易应对。水底潮涌不断,一把铁钩钩住 *** ,如果遇上不可抗拒的海浪,经验丰富的胡龙华早就会有所感知,整个人呈大字形,把自己牢牢地贴在礁石上,躲避风浪。
一旦扛不住风浪,被浪卷走,生命就等于结束了。
另一种常见的意外是呼吸管,比如船上发动机故障,浮在海面上的管子打结等,吸之一口气时,感觉氧气少了,心里就有数了;等到吸第二口的时候,氧气来得慢了,他会马上意识到,必须立刻逃命。
20多年的深海作业中,胡龙华也曾遇到过两三次意外。
这时,腰间的铅块是逃生的关键,一解下二三十斤重的铅块,深海十几二十米深处,人会高速上浮,在快速上浮的过程中,胡龙华会凭经验,喝上几口海水。
他说,自己不懂科学道理,只知道深海压力大,一口气蹿上来,压力骤减,会给肺部造成很大的伤害,适当喝几口海水,能够缓解肺部压力。
2013年,当地曾有一个采螺人,在下潜时呼吸管被礁石缠住,慌乱中上浮速度太快,导致肺部气压过大,不幸身亡。
担心“老虎鱼”的攻击
深海作业,还需要一个健壮的身体。
胡龙华的一个朋友,已经深海采螺20多年,水 *** 好,经验丰富,在当地很出名。但是,有一天,突然传来他丧生在深海的消息。
“当时,他是跟两个儿子一起出去采螺。小儿子在船上,驾船、看着空气压缩机,大儿子和他,各咬着一根呼吸管下水。大约三刻钟,大儿子采完螺浮出水面,一看 *** 没上来过,赶紧下去找,结果看到他靠在水底礁石边上,没了呼吸。”
说起这件事,胡龙华一声叹息,说还是因为身体原因。“那年他47岁,可能是刚刚生完病,身体才恢复好,去了比较 *** 的海域,在一片暗礁 *** 业,水深,浪大,身体慢慢缺氧了,休克过去后,没来得及发信号,又没有人发现。”
胡龙华所说的发信号,是指水下的人会向下拉扯呼吸管,船上的人就会迅速拉管子把他拖上船。
也有一种意外,是被一种叫“老虎鱼”的鱼类攻击。
“这种鱼藏身在礁石上,平时看不出来。等不小心碰到它的时候,它会弹出刺来,刺上有一种 *** ,让人剧痛难忍,严重的话,能让人休克!”
不过,这份危险,现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
胡龙华叹了口气说:“这些年,不仅是螺、贝资源的衰退,连曾经非常多的老虎鱼都看不到了。”
记者随船出海
亲历“水 *** ”如何帮受困船只解围
清晨5点,天空已经发白,龙泉社区的码头上,已经一片热闹。
来来往往的小船靠岸,渔民站在甲板上,把一筐筐贻贝苗通过绳子拉到岸上,妇女们在岸上把一只只苗种包裹在养殖苗绳上。
胡龙华站在船头,在发动机的“哒哒”声中过来接我。船很简陋,长五六米,顶多容纳四五人,没有船舱,连个坐的位置都没有,只能坐在船舷上,甲板中间,是一个空气压缩机,跟发动机连在一起。
船尾,站着一个皮肤黝黑、精瘦男子,他正在 *** 服,露出结实的身体。
年纪大了,胡龙华自己不怎么下水。对他来说,潜个十几米仍然轻松,但是要潜二三十米,加上风浪大,水温低,他已经吃不消了。
崔元国是他叫过来的“水 *** ”。他是山东人,在嵊泗已经有十多年,采螺被禁止后,他就不干了。
他说,以前,在水底下20米的地方采螺,采一天螺,一般能赚2000元钱,船老大也赚2000元,总共4000多元一天。
对于一些到枸杞讨生活的勤劳外乡人,胡龙华表示了敬意。他说,有个福建人起早贪黑,一天下海10多个小时,一直到农历十二月的寒冷天气,都在下海采螺。“几年过后,他回老家盖起了6栋3层楼,盖得比我们县 *** 大楼还要豪华。2000年左右,人们的月工资1000多元,我们的年收入最多的能达到十几万元。”
胡龙华笑了一下,驾着船靠了过去。“他们的船应该被海底的东西给缠住了,要请‘水 *** ’帮忙。”
果然,男人说,船的发动机启动不了,像是在海底被网缠住了。
崔元国穿上潜水服,跳下了海。没一会,他浮了上来,告诉男人,螺旋桨被海里的渔网缠住了,很密,难搞。
胡龙华竖了一根手指,意思是要收费1000元。男人跟他讨价还价,说自己也是本地人,攀关系。
胡龙华粗着嗓门说:“知道你是本地人,已经给你便宜了,1000元最起码的!”
如今不能深海采螺了,“水 *** ”们下海,主要是帮助其他船只清理海底缠住的东西,比如锚被缠住,无法启动。对这些船只来说,每耽搁一分钟就是经济损失,如果强行硬开,船只耗损,损失就更大了。
“一般来说,我们一次收费600元到2000元不等,看天气因素、风浪大小、清理难度等等。有时候是寒冬腊月下海,海水冰冷刺骨,或者海上浪大,危险 *** 高,收费当然要高一点。”
“其实,如果互相认识,也就纯粹帮忙,一分钱不收。这艘游艇是青岛的,包船出海的费用一定很高,他们赚钱多,我们稍稍赚一点。”崔元国在一旁解释。
经过讨价还价,双方把 *** 定在800元。
看到 *** 谈妥了,崔元国手持一把锋利的 *** ,扑通一声跳下海。10分钟不到,他就浮出水面,手上抓着一大把被割断的渔网,冲着男人喊,“清理干净了,螺旋桨叶子没坏,渔网要不要捞上来?”
“捞上来,捞上来,别让这些渔网再在海底害人了!”男 *** 声地喊。
自从深海采螺被严令禁止后,帮船“解围”,反而成为“水 *** ”们的主要收入了。
(原标题《他们是中国最东端的“水 *** ”,曾经拿命搏得你嘴里的那一口“极致鲜”!》。编辑王金帅)
烟台人爱吃的这种海鲜,你能区分蛏子和蚬子嘛?夏天到了,烟台人更大的爱好就是吃海鲜哈啤酒,更好再配上点小烧烤。
虽然夏天正处在封海期,但烟台人并不会因此就觉得市场上卖海鲜的少了。除了一些季节 *** 海鲜之外,现在烟台可以说是爱海鲜人士的天堂。
夏天是吃一些双壳类海鲜的好时候,比如蛤蜊、蛏子之类的。而蛏子也是烟台人格外偏爱的一种海鲜。
烟台人,就是爱吃蛏子
无论是家常小菜还是街边烧烤,又或者是饭店大餐,只要在烟台,随处都可以吃到蛏子。烟台市场上常见的蛏子,一般分为两种,竹蛏和缢蛏。竹蛏,顾名思义就是长得像竹节,形状细长,一般一头是鼻子状的 *** ,特点十分明显。
另一种蛏子是缢蛏,竹蛏细长,缢蛏则相对比较圆润。缢蛏一头有两个触角,一头是两个触角,有些人觉得长得像小兔子。烟台人一般称竹蛏为蛏子,而缢蛏烟台人一般称之为“蚬子”。但实际上,不论是竹蛏还是缢蛏,都是双壳纲帘蛤目竹蛏科的海洋生物,它们因为形态的不同而被分为了两种,其实本质上是一种生物的不同形态。
蚬是什么?
而蚬则是一种完全不同的生物,它虽然也属于双壳纲帘蛤目,但是归属于蚬科,在形态上更偏向于蛤蜊,所以烟台 *** 常常把它们归于蛤蜊。常吃的有黄蚬、花蚬、白蚬三种,烟台市面上常见的飞蛤,实际上就是蚬的一种,辽宁沿海地区一般称之为“黄蚬子”。
很多人可能会分不清蚬子和蛤蜊,这两物种在外形上也的确十分相似。但一般来说,蚬的外壳要更厚、更硬、更鼓一些,形状上也更像三角形,而花蛤就更圆滑一些。
当然,对于爱吃的老饕们来说,长得像不要紧、分不清也不要紧,只要好吃就行了。
不过蛏子体内沙子一般较多,如何吐沙也成了很多人的困扰。可以在买蛏子的时候让摊主送点海水,这样有利于蛏子吐沙。
蛏子虽然一年四季都能吃到,但是一般认为春夏时分最为肥美,经过一个冬天的蛰伏和春天的进食,蛏子格外 *** ,肉质也富有弹 *** 。
这种个头不大的海鲜肉质细嫩香甜、吃起来清新不腻,又做法多样,清蒸、炭烤、盐焗、凉拌……每种做法都能品出不同的滋味。我最喜欢的还是煮面条吃,像是蓬莱小面一样,非常鲜美!
辣妹逛菜场丨休渔期结束 绍兴市场上海鲜 *** 怎么样2018-08-08 18:56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顾蓉佳
8月1日,舟山桁杆拖虾渔船和笼壶类(包括蟹笼)以及流刺网渔船,结束为期两个月的休渔期,开赴禁渔线外的东海海域进行捕捞作业。终于,吃货们又可以“蟹”逅美味了。
记者走访了绍兴市区的农贸市场,以往以冷冻海鲜居多,现在多了不少新鲜的海鲜,例如梭子蟹、青蟹、对虾、草虾、多宝鱼、带鱼、小黄鱼以及花蛤、蛏子等,海鲜的供应量明显比休渔期多了不少。
据了解,现在梭子蟹现在在绍兴市面上的 *** 在35元/斤-50元/斤不等,具体 *** 根据梭子蟹的个头和质量而定,个头小的大概35元/斤,个头大的大概在50元/斤,而青蟹 *** 在65元/斤左右。基围虾基本下市了, *** 从之前的65元/斤涨到了现在的140元/斤,对虾、草虾的 *** 大幅度下降,对虾 *** 30元/斤,草虾 *** 40元/斤。其他的小海鲜 *** 也不高,例如花蛤,个头小的花蛤6元/斤左右,个头大的花蛤在8元/斤左右,血蛤 *** 稍高,20元/斤。
绍兴东盛菜场海鲜摊的摊主告诉记者,因为休渔期刚结束没多久,所以现在上市的海鲜并不算多,再过一阵子,将会有更多的海鲜上市,而且海鲜的 *** 也会有所回落。
浙江新闻+:
挑选新鲜海鲜有讲究
如何挑选新鲜的海鲜产品呢?
*** 来自视觉中国
1.蟹类:在选购蟹类产品时,首先以活蟹为佳,在受到季节等影响没有活蟹供选时,以下面的标准来辨别。
质量好的海蟹,背面为青色,腹面为白色并有光泽,蟹腿、螯均挺而硬并与身体连接牢固,提起有重实感。次品海蟹:背面呈青灰色,腹面为灰色,用手拿时感到轻飘,胸甲两侧感到壳内不实,蟹腿、螯均松且一碰即掉。质量严重不佳的海蟹:背面发白或微黄,腹面变黑。头胸甲两侧空而无物,蟹腿、螯均易自行脱落。
挑选活蟹都应该先将其拎起掂一掂,舞爪有力的则好。挑海蟹时,凡壳背呈黑绿色、带有亮光的蟹,都是肉厚壮实的;壳背呈 *** 的蟹,大多较瘦弱。此外,还应该挑选螯夹力大,脐部饱满,腹部雪白,纹路深而厚实的,如果碰到腹部发黄,纹路浅而薄,重量轻飘的蟹,则 *** 其不够结实。
*** 来自视觉中国
2.鱼类:新鲜的海鲜鱼类眼睛光亮透明,眼球突起,鳃盖紧闭,鳃片呈粉红色或红色,无黏液和污物,无异味,鱼鳞光亮、整洁,鱼体挺而直,鱼肚充实、不膨胀,肉质坚实有弹 *** ,指压后凹陷立即恢复。如鱿鱼、章鱼等则应皮肤光滑、爪弯曲,斑纹清晰。
*** 来自视觉中国
3.贝类:新鲜的贝类海鲜外壳色彩应富有光泽,肢体硬实有弹 *** ,此外还要看清存放贝类的水质是否清澄,是否有 *** 物;其次可用手碰碰它,会收缩一下就可以选出活的、会动的新鲜的海鲜;最后,还要用鼻子闻,如果是一般海鲜特有的鲜味,表示新鲜,反之,若有腥臭与 *** 之味则应避免购买。
美味如东,鲜动中国
来源:江海晚报
编辑、 *** :杨施琪
知到app智慧树餐桌上的渔文化 ***
之一章 单元测试
1、水产品是( )生产的水产动植物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总称。
A:淡水鱼类与藻类
B:海洋和淡水渔业
C:鱼类与藻类
D:水生动植物
*** : 【海洋和淡水渔业】
2、 *** 、海螺、蛏子、蛤蜊等,一般统称为( )
A:瓣鳃类
B:头足类
C:腹足类
D:贝类
*** : 【贝类】
3、食用水产品时我们要注意( )
A:煮熟
B:去鳃
C:洗净
D:新鲜
*** : 【煮熟;
洗净;
新鲜】
4、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
A:慎吃咸鱼
B:鲜海蜇可直接食用
C:吃鱼头要去鳃
D:本身带 *** 的河豚不能食用
*** : 【鲜海蜇可直接食用】
5、鱼按其新鲜程度可分为( )3种。
A:次新鲜
B:新鲜
C:不太新鲜
D:不新鲜
*** : 【次新鲜;
新鲜;
不太新鲜】
6、新鲜的鱼适合( )做法。
A:红焖
B:清蒸
C:干烧
D:烧烩
*** : 【清蒸】
7、在选购水产品时必须三动是指( )
A:动鳃
B:动手
C:动眼
D:动鼻
*** : 【动手;
动眼;
动鼻】
8、鲜鱼的眼睛凸起,表面用手触摸时粘手,并呈微蓝色。( )
A:对
B:错
*** : 【错】
9、鱼处理的步骤包括( )
A:刮鱼鳞
B:去内脏
C:除鱼鳃
D:剪鱼鳍
*** : 【刮鱼鳞;
去内脏;
除鱼鳃;
剪鱼鳍】
10、水产品保鲜温度在( ),其保鲜期一般比 *** 鱼延长1.5~2倍。
A:-1~-5℃
B:0~4℃
C:-5~-10℃
D:2~8℃
*** : 【-1~-5℃】
第二章 单元测试
1、( )鳞为白色,体肥,尾秃,肉质发面,肉略有酸味。
A:江鲤鱼
B:湖鲤鱼
C:河鲤鱼
D:池鲤鱼
*** : 【江鲤鱼】
2、质量上好的鲫鱼,以( )季捕捞的野生鲫鱼为佳。
A:夏
B:冬
C:秋
D:春
*** : 【冬;
秋】
3、( )与鲢鱼、鳙鱼和青鱼合称为“四大家鱼”。
A:鲫鱼
B:黄鱼
C:鲤鱼
D:草鱼
*** : 【草鱼】
4、现在广泛分布于我国除青藏高原以外的平原地区。( )
A:错
B:对
*** : 【错】
5、鳜鱼比较喜欢以( )为食。
A:青草
B:藻类
C:鱼虾
D:底泥
*** : 【鱼虾】
6、鳙鱼头比鲢鱼头大,颜色发白。( )
A:错
B:对
*** : 【错】
7、( )与松花江鳜鱼,长江鲥鱼、太湖银鱼并称中国“四大名鱼”。
A:大口黑鲈
B:海鲈鱼
C:松江鲈鱼
D:河鲈
*** : 【松江鲈鱼】
8、( )为凶猛肉食 *** 鱼类,为淡水养殖业的害鱼之一。
A:黄鱼
B:黑鱼
C:鳜鱼
D:鲶鱼
*** : 【黑鱼】
9、( )是四大家鱼中肉质更好、营养价值更高的品种。
A:鳙鱼
B:草鱼
C:青鱼
D:鲢鱼
*** : 【青鱼】
10、我国沿海的带鱼可以分为( )两大类。
A:宽、窄
B:南、北
C:银、白
D:环渤海、环东海
*** : 【南、北】
第三章 单元测试
1、皮肤病患者不适合吃虾蟹类海鲜,易引起皮肤过敏。( )
A:错
B:对
*** : 【对】
2、青虾体色的深浅常随生活的水质环境而起变化,水质清澈、透明度较高时,虾体色浅淡,在水肥透明度小的环境,虾体色变深发暗。( )
A:错
B:对
*** : 【对】
3、用烧碱泡发不新鲜的青虾虾仁后,虾仁会变得和鲜虾仁一样,可以正常食用。( )
A:错
B:对
*** : 【错】
4、海虾不宜与茶叶、含有丰富鞣酸的一些水果合用,会 *** *** 肠胃,造成腹痛、腹泻等症状。( )
A:对
B:错
*** : 【对】
5、鲜活的虾蛄壳色碧绿且有光泽,手按之则坚实有弹 *** ;将死或已死的虾蛄色泽灰黄,无光泽。( )
A:对
B:错
*** : 【对】
6、选购河蟹要“五看”。一看蟹壳,二看肚脐,三看螯足,四看活力,五看雄雌。( )
A:错
B:对
*** : 【对】
7、龙虾可与下列哪些食物一起食用?( )
A:姜
B:木瓜
C:鸡蛋清
D:柿子
*** : 【姜;
木瓜;
鸡蛋清】
8、下列哪些虾属于海虾( )
A:麻虾
B:基围虾
C:青虾
D:濑尿虾
*** : 【麻虾;
基围虾;
濑尿虾】
9、虾蛄又可称为( )
A:麻虾
B:皮皮虾
C:虾耙子
D:基围虾
*** : 【皮皮虾;
虾耙子】
10、下列哪些是河蟹的“四味”( )
A:小腿肉
B: *** 肉
C:蟹身肉
D:蟹黄
*** : 【小腿肉;
*** 肉;
蟹身肉;
蟹黄】
第四章 单元测试
1、章鱼和枸杞搭配能够滋补,养颜。( )
A:错
B:对
2、鱿鱼,又叫枪乌贼、柔鱼、笔管。( )
A:对
B:错
3、“切花”是烹调章鱼时,最常用的刀法。( )
A:错
B:对
4、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质量好的蛏子,个头大而完整,肉质肥厚
B:有滋阴、清热、除烦、解酒毒之功效
C:蛏子在水中浸泡的时间越长越好
D:蛏子中含有的钙质,可以强化骨骼和牙齿
5、下列四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生长非常缓慢,需要5~10年才能达到食用要求
B: *** 作为珍贵的名菜,明清时期被列为八珍之一
C: *** 壳虽不可以作 *** 材,但可以做装饰品
D: *** 能养阴、平肝,可调整肾上腺素的分泌
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海蚌有滋阴清热、明目解毒、化痰消积的功效
B:珍珠在强光下照射下,呈现彩虹色
C:海蚌中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锌
D:口开时触动壳仍不闭合,说明海蚌是鲜活的
7、以下四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炒鱿鱼典故是因为鱿鱼在烹调时会打卷
B:干贝中蛋白质含量高达55.6%
C:蚵仔煎是 *** 特色小吃
D:墨鱼可以搭配羊肉一起食用
8、牡蛎壳中90%以上成分是碳酸钙。( )
A:错
B:对
9、章鱼和薏米搭配能够补血润肺。( )
A:对
B:错
10、食用鱿鱼会导致体内胆固醇含量增高。( )
A:对
B:错
第五章 单元测试
1、海参,呈圆筒形,但粗细、形状和大小随种类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海参触手的形状是分目的重要依据。( )
A:对
B:错
2、急 *** 肠炎者、菌痢者、咳痰者、湿邪阻滞者适合食用海参。( )
A:对
B:错
3、海胆是棘皮动物门下的一个纲,是一类生活在海洋浅水区的无脊椎动物。( )
A:对
B:错
4、海胆可食用的部分是其 *** 腺,又称为海胆卵、海胆籽、海胆黄、海胆膏。( )
A:错
B:对
5、海胆不像蛤蜊类海鲜,鲜活与否,只要轻拍其壳便可一目了然。挑选海胆的 *** 主要是看和触。( )
A:错
B:对
6、下列哪些是我国常见的海参种类( )
A:花刺参
B:梅花参
C:绿海参
D:刺参
7、海参不可与下列哪种食物同食( )
A:蘑菇
B:鸡肉
C:羊肉
D:柿子
8、下列关于海参发制 *** 描述错误的是( )
A:夏季温度高时,可放在冰箱保鲜层中泡发
B:要把手洗干净,防止手上的油污浸入水中,影响海参的发制
C:剪海参筋的时候不要伤到海参的表皮
D:干海参不怕油,发制时不需要注意油污问题
9、下列哪些是我国常见的海胆( )
A:紫海胆
B:海刺猬
C:光棘球海胆
D:虾夷马粪海胆
10、下列哪些食物不宜与海胆同食( )
A:雪糕
B:芦笋
C:黄瓜
D:啤酒
第六章 单元测试
1、紫菜,生长在温带浅海的岩礁上,喜活于波浪平静,盐度稍低,含磷量较多的水域中。( )
A:错
B:对
2、紫菜是蛋白质含量最丰富的海藻之一,通常蛋白质质量分数占紫菜干质量的80%。( )
A:错
B:对
3、紫菜中维生素C的含量比桔子高,紫菜是天然维生素B12的理想来源。( )
A:对
B:错
4、脾胃虚寒者、甲亢中碘过盛者、孕妇不适合食用海带。( )
A:错
B:对
5、裙带菜,又名海芥菜,还被称为聪明菜、美容菜、健康菜、绿色海参,是微量元素和矿物质的天然宝库。( )
A:错
B:对
6、下列哪些是紫菜中所含有的营养物质( )
A:膳食纤维
B:碳水化合物
C:蛋白质
D:不饱和脂肪酸
7、海带中( )含量,含量非常高,干品一般在3%~ 4%,有的高达6%~7%。所以海带是甲状腺机功能低下者的更佳食品。
A:碘
B:钠
C:镁
D:铜
8、正常的海带是( ),经盐腌制或晒干后,具有自然墨绿色或深绿色。
A:蓝紫色
B:深褐色
C:红色
D: ***
9、裙带菜含( )量是牛奶的10倍,含( )量是牛肉的3倍。( )
A:铁、锌
B:铁、钾
C:钙、钾
D:钙、锌
10、选购裙带菜时应从哪些方面观察( )
A:看外形
B:闻气味
C:看干湿度
D:看颜色
第七章 单元测试
1、干贝素有“海鲜极品”的美誉。是我国著名的海产“八珍”之一,为名贵的水产品。( )
A:对
B:错
2、干贝富含蛋白质、糖类、维生素B2和钙、磷、铁等矿物质,其中蛋白质含量超过60%,矿物质的含量也远在鱼翅、燕窝之上。( )
A:错
B:对
3、“曲身小子玉腰肢,二寸银须一寸肌”这两句诗是古人对海米的描写,海米是我国著名的海味品之一。( )
A:错
B:对
4、海米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矿物质,尤其是钙的含量极为丰富,有“钙库”之称,常食海米是缺钙者补钙的较佳途径。( )
A:错
B:对
5、新鲜海蜇含水分90%以上,可以食用。( )
A:对
B:错
6、生食甲鱼血和胆汁是不科学的,因为甲鱼体内含有的寄生物水蛭虫卵很容易进入 *** 内生长繁殖,并大量吸食人的血液,导致饮用者中毒或患严重贫血症。( )
A:对
B:错
7、购买鲜蛙时,应选择( )
A:购买冷冻蛙肉,需要选购色泽白中透淡红
B:以肚 *** 瘦者为佳
C:购买冷冻蛙肉,需要选购色泽白中透黄
D:以肚瘦而腿肥壮者为佳
8、下列人群中不适宜食用咸鱼的是( )
A:孕妇
B:高温条件下工作者
C:高血压病患者
D:一般人群均适用
9、鱼翅是一种不完全蛋白质,鱼翅缺少一种 *** 必需的氨基酸( )
A:色氨酸
B:赖氨酸
C:异亮氨酸
D:亮氨酸
10、将水发鱼鳔与( )一起蒸熟透食用,有补气和血,润肺健脾等功效,对肺结核、脉管炎、胃癌、食管癌等症有辅助治疗作用。
A:黄芪
B:黄酒
C:红枣
D:桂圆
上海理工研究猪鼻子背后的电纺仿生设计,助推纳米纤维应用发展2021 年末,“上海一名大三女生用猪鼻子圈住两篇 SCI”的话题引发了诸多讨论,并一度登上了微博热搜。
“这个‘猪鼻子’很有意思,它最初的构想是由上海理工大学电流体动力学新材料团队的本科生常淑月提出的。她看到自己的书包上有一个小猪挂件,便对这 *** 鼻子的形态是否可以融入到纺丝头的设计产生好奇。后来,在我们团队余灯广教授的指导下,这个设想成真了。”上海理工大学硕士生导师宋文良表示。
图丨宋文良(来源:宋文良)
“猪鼻子”到底是什么?它又是怎么与机械设计、高分子材料等领域联系在一起,并制备出具有一鞘双芯且分离结构的纳米纤维呢?
为了进一步解答上述问题,上海理工大学余灯广教授和宋文良博士带领团队,对基于静电纺丝纺丝头的仿生设计,以及由此产生的潜在应用进行了研究与总结。
2023 年 3 月 13 日,相关 *** 以《静电纺丝头:从宏观世界到微观纳米结构的桥梁》(Electrospinning spinneret: A bridge between the visible world and the invisible nanostruct *** es)为题在 Cell 旗下的 The Innovation 上发表<1>。
图丨相关 *** (来源:The Innovation)
上海理工大学青年教师宋文良为该 *** 的之一作者兼通讯作者,硕士研究生唐昀昕为该 *** 的共同之一作者,余灯广教授、东华大学廖耀祖教授、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讲席教授金文俊(Bumjoon J. Kim)担任 *** 的共同通讯作者。
静电纺丝是一种制备纳米纤维材料的先进技术,在电场力的作用下,液滴在纺丝头的顶端会形成泰勒锥并射出流体,而流体经过拉伸和固化会形成纳米纤维。
其中,纺丝头通常由特殊设计而成,可以制备出独特的纤维结构,能够促进纳米材料向更小、更有序、更复杂的方向发展。
有趣的是,对自然界某些动植物的特征进行模仿,有利于推动纺丝头设计实现意想不到的可能 *** 。
比如,传统的空心纺丝头单轴静电纺丝,使用的是注射器和针头,其分别被认为是受到动物 *** 和鹅羽毛的启发才制备出来的。
设计三根不同直径的针管组成的纺丝头,内、中、外流体可以分别进料,能够制备出蛏子状形貌芯鞘分离的无机物或者有机复合材料;根据莲藕的截面,可以制备出内部具有多通道的纤维结构。
这些精妙的电仿仿生设计,为非传统功能纤维的制备带来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该团队希望通过一张 *** ,来说明电纺设计能够从大自然中汲取灵感,并表达基于此设计出的纤维可以实现广泛应用的观点。
图丨静电纺丝喷丝器的仿生设计(来源:The Innovation)
为了设计出能够清晰传达上述思想的 *** ,他们不仅找到了 *** 美院的老师为此专业绘图,还邀请了东华大学纤维改 *** 国家重点实验室钱成老师为 *** 出谋划策。
“终版 *** 突出表达了大自然启发设计思路的想法,并通过较为夸张的 *** 元素展示了‘猪鼻子’等多种电纺仿生设计制备出的精妙纤维形态。”宋文良表示,“从 *** 初稿到最终版本我们修改了 10 余次,最后也得到了包括编辑团队在内的一致好评。”
从应用上看,采用这种新技术制备的纤维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首先,一般来说,固体纤维中的封闭空间并不利于物质的转移和运输,而通过此方案制备的、包含多个内部腔室的多孔纤维可以很容易地在污染物吸收、催化、超级电容器和电池上获得应用。
其次,一根纤维内的多个腔室,能够提供多 *** 物和功能的组合,将治疗和诊断组件集成到一种材料中。
同时,利用该技术,也能将陶瓷、难溶交联高分子等一些可加工 *** 较差的材料同步组装进纳米纤维,从而推动纳米纤维的应用拓展和效能提升。
接下来,他们将在已经开发的纺丝头的基础上,研究包括 *** 物递送、伤口敷料、传感器、催化等在内的相关应用。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现存的纺丝头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 *** 。比如,在同轴静电纺丝中,必须仔细考虑溶剂的混溶 *** 和相容 *** 。同时,还需要对喷丝头与其所得纤维形态之间的关系进行更详细的研究等。
“沪江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前身)创始人之一魏馥兰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每一艘开往上海的轮船都必须在这所大学的视线内经过;在这样一个校园里,任何有思想的 *** 都不能不感到自己生活在一个大的世界里。”宋文良说,“今年团队的成果还分别在催化和高分子领域顶尖期刊 Applied Catalysis B<2>和 Progress in Polymer Science<3>上得到了发表。这些创新设计值得进一步探索,同时,也欢迎更多有思想的 *** 加入我们的研究团队,用基于仿生设计的纳米纤维实现更多前沿应用。”
参考资料:
1.Song, W., Tang, Y., Qian, C., Kim, B. J., Liao, Y.,Yu, D. G. Electrospinning spinneret: A bridge between the visible world and the invisible nanostruct *** es.The Innovation 4(2), 100381 (2023).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6820003/
2.Lv, H., Liu, Y., Zhao, P., Bai, Y., Cui, W., Shen, S., Yu, D. G.. Insight into the superior piezophotocatalytic perfor *** nce of BaTiO3//ZnO Janus nanofibrous heterostruct *** es in the treatment of multi-pollutants from water. 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 330, 122623(2023) https://doi.org/10.1016/j.apcatb.2023.122623
3.Song, W., Zhang, Y.,Tran,C.H.,Choi H.K., Yu, D. G., KiM, I. Porous organic polymers with defined morphologies: Synthesis, assembly, and emerging applications.Progress in Polymer Science. 101691 (2023) https://doi.org/10.1016/j.progpolymsci.2023.101691
蓝鼻子啊红鼻子在遥远的山海那边有一个村庄,村庄里的人和山海另一边的人一样诚实,一样勤苦耐劳,一样团结友爱。村子里五六十户人家,没有隔阂,没有猜忌,无忧无虑地生活在山海那边。你若有幸来到这个村子,一定会为他们的相濡以沫而感动,感动之余,也一定会因他们脸上的长鼻子而大吃一惊。
是的,这个村子里的人脸上都长着一条长鼻子,三四寸,像一条鲜活的伸出壳来的蛏子,软塌塌的,悬在脸上,悬在他们眼前。
就像山海这边的人爱打理自己的头发一样,山海那边的 *** 细心呵护着自己的长鼻子。为此,他们发明了专门的擦鼻巾,用来擦拭长鼻子;发明了鼻套,用来在寒冷的冬天为长鼻子保暖;发明了夜用鼻枕,晚上睡觉将长鼻子枕在上面,使长鼻子尽量保持挺直,以使入睡后,呼吸顺畅;当然,还有鼻油、鼻子专用防晒霜、鼻子不求人……
他们竭诚地着爱自己的长鼻子,就像他们竭诚地爱着村里其他人。当遇到村里朋友的时候,他们更高兴,摇摇自己的长鼻子,长鼻子便稍微晃晃,如一位轻功绝顶的侠士,脚点在细树枝上,让细树枝节奏轻缓,一上一下的那样摇晃,这时候,对面也会轻轻点头,晃起自己的长鼻子,二人看着对方的长鼻子,相视一笑,这才算打完招呼。
以我预计记录本篇奇事的篇幅字数来看,本篇应当算一篇 *** 小说,但既然是小说,就逃脱不出小说的窠臼,开端既然已经奠基完成,意外就会来临,这个意外就像起了童心的上帝,把村里人的长鼻子当做了石蕊试剂(石蕊试剂遇酸变红,遇碱变蓝),分别在他们一部分人的长鼻子上滴了点酸 *** 溶液,在另一部分人的长鼻子上滴了点碱 *** 溶液,于是,在某天早上他们醒来后,一部分人发现自己的鼻子变红了,一部分人发现自己的鼻子变蓝了。
“长鼻子啊!长鼻子!自来就如此!红鼻子啊!红鼻子!谁把它赠我们!蓝鼻子啊!蓝鼻子!喜欢到心眼里!”
村里的孩子不懂事,一大早起来发现自己的鼻子变了色,欢快地套上裤子,喊叫着跑到街上,小红鼻子和小蓝鼻子们高兴地拥在一起,手拉手,迈着步子,在大街上唱着新编出来的调调。村里的大人们可不像小孩子那样天真烂漫,他们早对自己的旧鼻子有了感情,郁闷地捂着自己的新鼻子,身子沉在椅子里,一动不动。爱美的妇女们和年轻的姑娘们偷偷撒开捂着的手,照照镜子,随后惨叫一声,又把鼻子捂了回去。刚开始,大人们接受不了自己的鼻子的变化,但人总得生活,总得出门,他们找出鼻套,为鼻子穿戴好,终于鼓起勇气,迈出了家门。
刚出了家门,咯吱一声,对面邻居家的门也开了,他们想晃着鼻子打招呼,可想到鼻套里装的新鼻子,也就不好意思把鼻套摘下来,他们只能尴尬地相互笑笑,仍然努力友好地说起客套话,算作打招呼。招呼打完,其中一方已经迈出几步了,又转回来,迟疑 *** :“你……你的鼻子是什么颜色的?”
对方鼻子似乎有点发痒,抬起手来隔着鼻套挠挠后,眼睛有时候看天,有时候看地,似不在意道:“我……我是蓝鼻子……你呢……”
“啊!我啊……嘿嘿……我是……”他似乎嗓子里卡着骨头还是石头,“我是红鼻子……红鼻子……”
“哈!红鼻子啊……不错……挺好……可以……像胡萝卜一样漂亮……”
二 *** 眼瞪小眼看了片刻,觉得好像有些东西不太对了,他们脸上的笑慢慢消失,盯着对方的鼻套,似乎想透过鼻套,看到对方藏在里面的鼻子,片刻后,他们又像大梦初醒,都向着对方一咧嘴,关节像被冻僵一样,支棱着腿转过身,各自找了条小巷钻进去走了。
从这天起,村子里发生了一些变化,村子里两个人见面再也不起始就摇着鼻子打招呼了,两个人见了,先问问对方鼻子的颜色,对方要是和自己鼻子颜色一样,都是红鼻子或都是蓝鼻子,这才摘下鼻套来相互摇着鼻子打招呼,对方要和自己鼻子颜色不一样,摇鼻子打招呼的这个步骤便可以略过,二人仅略作寒暄,便是打招呼的全部。
刚开始,红鼻子和蓝鼻子仅仅是打招呼的方式变了,过了没多久,红鼻子在村子东头成立了一个团体,叫“红鼻子保护协会”,蓝鼻子不甘落后,立刻也在村子西头成立了“蓝鼻子联合会”。以前,村里人一样的鼻子,大家不分红蓝,自这以后,红蓝逐渐分开,村里逐渐流行起了一句箴言:红鼻子的归红鼻子,蓝鼻子的归蓝鼻子。
过去五六十户聚居在一起,村子从天上看是一个大圆盘,自红蓝鼻子泾渭分明后,红鼻子慢慢搬到了村子东边,蓝鼻子慢慢搬到了村子西边,村子就像一个逐渐 *** 的细胞,在腰中间慢慢变细,变细,直到一分为二。这并不是结束,红蓝鼻子 *** 成的两个村子好像有了生命,长出了脚,开始在无垠的旷野中扯开步子跑了起来……他们相背而行,渐渐远离,终于在山海那边跑没了影。
PS:本文由 @我这头老牛 创作,看完了觉得不错的话,别忘了点赞、收藏、关注!当然,您也可以继续阅读我的其他精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