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流逝,斗转星移。转眼之间,又是一年冬至来临。在二十四节气中,它是很特别的一个,在古代也曾被称为“亚岁”。
至今,冬至在人们心目中占有重要地位,有关它的讨论也一直未曾停歇。吃饺子、吃汤圆……对很多人来说,在这个时候来一份属于冬至的美食, *** 的也是对不久之后春节团圆的期盼。
它是一个节日吗?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称“冬节”、“贺冬”。也有说法认为,它既是节气,又是节日,在周代就是新年元旦,曾经是个很热闹的日子。
在古籍中,似乎也可以找到冬至是一个节日的佐证。有文献记载:"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也就是说,人们最初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
把冬至作为节日来过源于汉代,盛于唐宋。但周历的正月为夏历的十一月,因此,周朝的正月等于现在的十一月,拜岁和贺冬其实区别不大。
不过,也有学者认为,严格来说,冬至还不算是一个节日。民俗专家王娟说,“这个节气出现得非常早,庆祝方式出现得也比较早,但它并不能简单等同于我们现在所说的节日。”
“古代有许多重要的活动都放在冬至举行,内容比较丰富,但地方不同庆祝方式也不一样,差异 *** 较大。”她解释道,惯常的民俗活动,大概有为长辈送鞋子,“数九”、画消寒图之类。
王娟说,“有一种说法是冬至要祭孔子,会有很隆重的典礼,但这也不是普遍意义上的庆祝活动。所以冬至跟我们如今说的传统节日新年还是不一样的。”
作为“亚岁”的冬至
抛开“它是不是节日”的讨论,在二十四节气中,冬至倒确实是一个特别的存在。它处在阴气高涨、阳气发生之时,也是传统计算二十四节气的起点。
在古人的观念中,冬至居于新旧更替的时节,自然也就有了非同寻常的文化意义,冬至节俗中许多习俗、仪式内容就来源于人们对这一时节的感受。
《后汉书》中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这一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后来,一般春节期间的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也往往出现在冬至。冬至一度被称为“小年”,足见其重要 *** 。魏晋六朝时,冬至称为“亚岁”,民众要向父母长辈拜节。
宋朝以后,冬至逐渐成为祭祀祖先和神灵的节庆活动。在民间,祭祖的规模小了很多,人们更多遵从的是一些应景习俗,像吃馄饨、红豆米饭等等。
节气美食,不只是满足味蕾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冬至对人们的意义,也不只是一个时间节点那样简单。
有文章提到,清代苏州人“最重冬至节”,冬至前一天,亲朋好友互相馈送节日食品,提篮担盒者满路,俗称“冬至盘”。
苏州冬至的节令食品是冬至团,冬至团用糯米粉做成,中间包裹糖肉、菜、果、豌豆沙、萝卜丝等。人们用它来祀先祭灶,并且作为节礼相互馈送。
北方人多半习惯在此时吃饺子,南方有的地方则愿意来一碗汤圆。冬至之后是阳气生发的时候,绿色又容易让人想到春天,有的地方会在此时特意吃一点青菜,以示顺应天时,在寒冷的冬天里,期盼着鸟语花香的季节早点到来。
所以说,吃饺子也好,吃馄饨也罢,人们在意的并不是味蕾的满足。
从古代的“亚岁”之称,到如今常常被提起的冬至夜,大家如此关注这个古老的节气,恐怕也是因为它总出现在一年将尽之时,距离春节团圆的日子不再遥远。
“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冬至过后,时间推移中,白昼渐渐变长,夜晚渐渐变短,春天的脚步也慢慢地近了。
来源:中新网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关于冬至的这些习俗,你知道吗?日照数九冬至天,清霜风高未辞岁。
又是一个平衡日,子线从南向北回。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冬至,又称日南至、冬节、亚岁。
冬至不仅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其节日习俗传承已近3000年,丰富的节日内涵至今经久不衰。荔枝新闻特邀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俞香顺,为我们介绍冬至节气的核心内涵,细数江苏各地风格迥异的节气美食,探寻饮食习俗背后的深刻寓意>>
"数九寒天",秋收冬藏
俞香顺教授表示,二十四节气中,有两个节气兼具了“节日”的身份,上半年是清明,下半年就是冬至。冬至这一天,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各地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这一天,白昼时间就“触底反弹”,渐渐变长。
冬至之后,就正式进入严冬,也就是中国古人所说的九九八十一天的“数九”寒天。清代的道光皇帝发明了一种“九九消寒图”,上面有九个字:“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每个字(繁体)都是九画,每天写一画,写完这九个字,冬天就过去了,春天就来了。所以,冬至是一个很重要的“转折点”。
传统农业社会里,“秋收冬藏”,冬天是农闲时间,要开始为过年做准备。所以,民俗意义上,冬至可以说是过年的“预演”,民间甚至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连冬起九”吃团子“烧包数九吃豆腐”
细数江苏各地冬至美食的美好寓意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每逢一个节气,最让人感兴趣的是“这个节气吃什么”,冬至更不例外。江苏自古以来也有“冬至大似年”的传统,各个地区都有自己的食俗习俗。诸如苏州的冬酿酒、宿迁的饺子、老南京的鸡汤等,种类繁多。这些食俗习俗背后也寓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汤圆
“大冬大似年,家家吃汤圆”。吃汤圆流行于江南,汤圆也称汤团,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 *** ”,所以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而江南是稻米的主要产区,江苏扬州、南通、无锡、镇江等地的民间都有冬至吃汤圆的食俗。
冬酿酒
苏州自古有句俗话,“冬至不喝冬酿酒是要冻 *** 的”。每逢冬至,苏州人家家户户的饭桌上,必定会出现的就是香醇可口的冬酿酒。苏州人与冬至,总有一碗割舍不掉的冬酿酒。冬酿酒是一种加入了桂花以及一些中 *** 材的低度米酒。江南是稻米产区,民间就流行酿造米酒。而苏州盛产桂花。
“青菜炖豆腐”
“烧包数九吃豆腐”,作为南京冬至的标配,“烧包”是为了祭祖,“数九”是为了迎新,青菜、豆腐是以前普通家庭最常见的菜蔬,而且有“一清二白”“青菜豆腐保平安”的寓意。“冬至喝鸡汤,一吃补一年。”除了豆腐,鸡汤也是南京人冬至餐桌上的“标配”。
胡葱笃豆腐
常州人的冬至夜,一定要来一碗“胡葱笃豆腐”!吃“胡葱笃豆腐”,似乎是常州特有的习俗。“笃”是常州方言,即“烧煮”的意思。为什么常州人冬至隔夜吃胡葱笃豆腐呢?有一说,“富”与“腐”谐音,“若要富,冬至隔夜胡葱笃豆腐”的民间谚语,迎合了百姓向往生活富裕的心理。
红烧肉
自古,泰州就有过大冬、过小冬的说法。“冬至”也叫“过冬”;“冬至”这天叫大冬,之前一天叫小冬。各家按照不同的习俗,在大冬或小冬这一天祭祀祖先。泰州的冬至家宴中还有红烧肉,寓意来年有鱼有肉,大饱口福;红烧鲢鱼,取意“连(鲢)年有余(鱼)”。
南瓜
宿迁有句俗语:“咬口冬至饺,从此好运交。”一家人聚在一起,包饺子、吃饺子,热气腾腾,其乐融融。另外,在宿迁和盐城,民间流传着冬天吃南瓜会转运的说法,认为会给第二年带来好运气。
归家团圆是冬至的精神内核
古代的节日依托于农业社会,时代发生变化,很多习俗很难“复刻”;但其精神意义可以“创造 *** 转化”,继承发扬。中国人重视家庭团聚,而冬至节日最重要的精神“内核”就是团聚。古代诗歌中,冬至思家的作品相当多,如白居易就有一首《邯郸冬至夜思家》:“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冬至这一天,白居易独自在邯郸,思念家乡;他想象,此时的家人们应该在夜深的时候团团而坐,也在挂念、谈论远在异地的游子吧?冬至这一天,我们未必一定要和家人团团而坐,但能否打个 *** 、发个消息、 *** 呢?其实,冬至这一天,不管是吃汤圆也好,喝“冬酿酒”也罢,节日更大的意义应该是提醒我们要爱家人、爱家庭,生活也需要一些“仪式感”。
转自:荔枝新闻
来源: 荔枝微新闻
今日冬至:吃水饺喝羊肉汤,你家乡冬至习俗有哪些“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冬至是冬季的第四个节气,也是一个重要的节日,民间素来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古人认为,冬至是阴阳转化的重要节气, *** 着下一个循环的开始,是大吉之日,“数九”亦从此开始了。饺子、汤圆等食物则是此时的“节令饭”,新年的脚步,近了。
资料图:五福饺子宴迎冬至。韩章云摄
冬至到,“数九”开始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与夏至相对,时间在每年公历12月22日左右。此时,太阳到达黄经270°。
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几乎直射南回归线。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少,白昼达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昼越短。
同样,也是因为冬至日太阳高度更低,日照时间最短,地面吸收的热量比散失的热量少,天气一般更冷。冬至开始“数九”,每九天为一个“九”。等到“九九”时,天气转暖,全国大部分地区已入春,又叫“九九艳阳天”。
按照传统的阴阳五行理论来看,冬至是“阴阳转化”的重要节气,所以也有“冬至一阳生”的说法。同时,闰月的设置也以冬至为标准。
它因何被称为“冬节”?
历来,冬至都是一个受到人们重视的节气,又称为“冬节”“贺冬”。
资料图:12月22日,农历戊戌年冬至祭孟大典在孟子故里山东邹城举行。中新社记者沙见龙摄
据记载,周历的正月为夏历的十一月,也就是说,周代的正月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十一月。那时,周代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所以说,拜岁和贺冬没什么分别。
西汉时期,汉武帝采用夏历,将正月和冬至分开。《汉书》记载:“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表示人们最初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一年的到来。
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 *** 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因此,后来一般春节期间的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也往往出现在此时。
魏晋时期,冬至又叫“亚岁”。这一天,人们要向父母长辈拜节。唐宋时,以冬至和岁首并重。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如此描述冬至:“……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祝往来,一如年节。”
明、清两代,皇帝都要举行祭天大典,叫做“冬至郊天”。宫内有百官向皇帝呈递贺表的仪式,而且还要互相投刺祝贺。民间也会喜气洋洋地欢度这个节日。
吃饺子、喝羊肉汤……冬至习俗有哪些?
作为一个延续许久的节日,冬至自然会有许多有趣的习俗。
资料图:12月21日是中国传统节气——冬至。当日,记者走访重庆多家羊肉馆看到,店内生意火爆,有的店家甚至把场地从室内扩大到室外,搭建起临时营业点,场面如“坝坝宴”。周毅摄
俗话说,“冬至到,吃水饺”。在中国北方有冬至吃饺子的风俗,南方则多半是吃汤圆,当然也有例外,如在山东滕州等地,流行冬至当天喝羊肉汤,寓意驱除寒冷。
另外,在江南水乡,讲究冬至之夜全家欢聚,共吃赤豆糯米饭。相传,共工氏有个儿子作恶多端,在冬至死去了,死后变成疫 *** *** 。但疫 *** 特别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煮吃赤豆饭,希望防灾祛病。
有趣的是,苏州还有饮用“冬酿酒”习俗。冬酿酒是一种米酒,加入桂花酿造。冬至夜,老百姓们一边畅饮美味的冬酿酒,一边品尝卤牛肉等各种卤菜,家里充满欢声笑语。
“数九”开始后,民间流行填九九消寒图以供消遣。九九消寒图通常是一幅双钩描红书法,从冬至起每天按照笔划顺序填充一个笔划,到九九之后春回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图便完成了。
冬季,是冬藏的时节,北风呼啸,大地冰封。民俗学专家萧放在《二十四节气与民俗》中提到,冬至是重要的时令节点,人们围绕冬至举行一系列季节仪式。
“冬至居于新旧更替的时节,在古人观念中它自然也就有了非同寻常的文化意义,冬至节俗中诸多 *** 、仪式内容就来源于人们对这一时节的感受。”萧放解释。
(来源:中新网客户端)
冬至如大年!民间风俗冬至到来吃饺子,为何要吃饺子?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民间传统习俗很多,很多的习俗都具备着鲜明的色彩,各地方同一个日子,都会有不同的过法,比如在12月21号时,就到了冬至的节日,在这个节日中会有很浓重的民俗风采。
因为在冬至这天,有一个说法叫“冬至大如年”,也就是说冬至这天是特别的浓重的,而在冬至中,还有着很多传统的习俗文化,比如在民间,冬至就是我国的一个传统祭祖节日,到了这天人们会纷纷的祭祀自己的祖先 。
除了祭祀祖先之外,还有着很多的习俗,比如有的地方在冬至这天会吃汤圆,酿米酒等这些习俗,不过冬至的到来,因为所处地域的不同,各个地方在过冬至上又有所差别,比如南方就有冬至祭祖,而北方则是吃饺子。
特别是吃饺子,这个习惯被人们广为流传,已经被冬至打上了标签,而被视为“四时八节之一”的冬至,很多人可能不清楚,在冬至的时候,为何要吃饺子呢?其中有什么重要的意义吗?带着这些问题,下面我们一起看下具体的缘由。
冬至的由来
在这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冬至是怎么由来的了,最早见于周代,在那时候冬至的到来,周朝会在这天来祭祖、祭 *** 神等活动,在《周礼·春官》上曾有出现过冬至的痕迹,如:
“以冬至日,致志天人神 *** ”
可见在当时,冬至就已有了来源,并且这个习俗,在后来的朝代中被人们延续下来。
不过当时虽然延续下来了,但却没有被作为通行的节日,也就是只有个别的人才会在这天行事,而被作为通行的节日,还是从汉代的时候开始的,在汉代时期,官员在冬至这天要就行隆重的“贺冬”。
并且在那段时间中,官府还会举行“放假”,放到如今来说就是放假不用上班了,这个从《后汉书》的记载中表示过:
“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
也就是说,在这天不管官员和皇上都不会“上班”,而是都放假来享受节气的喜庆,有事也是在以后再说。
虽然开始是在汉代的时候,但冬至盛行起来,还是从宋朝开始的,并且宋朝开始流行之后,冬至这个节日才会一直延续至今。冬至的各种风俗也令人目不暇接,而且在我们国家,基本什么事都会有一个故事,最让人好奇的是冬至吃饺子是怎么来的呢?
为何冬至要吃饺子?
至于冬至为何要吃饺子,其实有着相关的原因的,这些原因有关于纪念名人的,也有关于身体健康的,究其原因的话,有以下的2个。
①纪念张仲景医圣,在古代的时候,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被称为经典,并且张仲景的名言中曾说到:
“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
也正是因此,在关于冬至吃饺子的故事中,是以为张仲景辞官回乡后看到乡邻们在冬至之时,饿得面黄肌瘦加上耳朵被冻烂,因此张仲景在这天准备了很多的 *** 物和肉放在锅中煮好,捞出来把这些肉用面包成耳朵的模样,在分给人们吃,而这个也被称为饺子,人们吃了它的饺子后,身体暖和还治好了耳朵,因此人们纪念张仲景,才会在这天吃饺子,而现在也有一句话流传下来,叫“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说法。
②预示着团团圆圆,在冬至吃饺子的时候,还有着一个其他的寓意,那就是说吃饺子 *** 着团圆,因为到了冬至这天,全家人都会忙碌起来,会准备各种不一样的饺子皮,然后再准备很多的饺子馅。
在准备妥当之后,就会开始来完成饺子的 *** ,比如家人们纷纷地包着饺子 ,包好饺子之后就会开始煮饺子,在饺子煮熟后,一家人就欢快地吃着饺子,所以在冬至这天吃饺子,也可以说是 *** 着一家人团团圆圆和美满的象征。
不过饺子的话,在北方吃的最多,南方虽然也有,但是比较少的,在南方中吃的多的是汤圆,只有汤圆 *** 的也是团圆 *** 的意思。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相关内容,对于这个问题,大家是怎么看待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王琦院士谈冬至节气与养生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 *** 王琦 天津中医 *** 大学 供图
中新网天津12月21日电 题:王琦院士谈冬至节气与养生
作者 孙玲玲
12月22日将迎来冬至节气,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也称为冬节、亚岁、拜冬等,是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为了弘扬中医养生与防病文化,让公众了解和掌握节气养生的知识,天津中医 *** 大学特邀请到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 *** 王琦谈“冬至节气与养生”。
古人对于冬至的观点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即从冬至日开始,阳气开始兴起增强, *** 新的循环的开始。冬至之后白天逐渐延长,但气温却仍处于下行阶段,越来越冷。王琦院士提倡此时应根据体质调摄精神、谨慎起居、调养饮食。
调摄精神
王琦院士指出,冬至时节气温逐渐走低,开启了“数九寒天”的较为沉闷的冬日时光。王琦院士提示:此时平和质的个体,因为脏腑气血阴阳均衡,故表现得精神愉悦、乐观开朗,但阳虚体质的中老年人易表现为沉静内向、情绪低落,而气郁质的人则易心烦急躁、苦闷多疑。后两种情况都容易产生 *** 心态,进而影响身体健康。因此平素畏寒肢冷、倦怠懒言的人此时更应主动增加与人沟通,充实生活,调动情绪;而平素容易多愁善感的人则要开阔心胸,使情志平和。总之,精神愉悦则气血和畅,才会有利于健康。
谨慎起居
王琦院士指出,冬季寒冷,万物闭藏,应早睡晚起,避寒就温,顺应冬天潜藏之气。但冬天虽寒,也应坚持锻炼,动静结合,不可过于安逸。锻炼有利于气郁质的人调畅气机。另外,冬季外出锻炼应注意保暖避寒,尤其是平素就自汗、气短的气虚质特征的人要避免过度出汗。不要在大风、大雾、雨雪天气出门锻炼,或是在阴冷潮湿之处锻炼身体。冬天的中午是晒太阳最宝贵的时间。通过晒太阳,能够让 *** 的阳气与天地之阳气相通,使气血经脉畅通,增强身体素质,尤为适宜阳虚体质。
调养饮食
王琦院士指出,天寒地冻,阳气深藏,阴气大盛,万物生机潜藏,精气涵养。中老年人冬季宜温补,可以选用温热助阳之品来扶阳散寒,如生姜、肉桂、胡椒、羊肉、牛肉等。其中生姜温阳的作用就很明显。养生保健离不开生姜。医家和民谚说得好“家备小姜,小病不慌”“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 *** 方”也正是这个道理。但也有例外,对于平常就手足心热,口燥咽干,喜冷饮的阴虚质来讲,这时反而是要吃些藕、 *** 、银耳、甘蔗、梨、百合、山 *** 、鳖、海参、阿胶等以滋阴;若是平时就有口苦口干, *** 黏滞不畅或燥结, *** 短黄症状的湿热质则更不能吃这些助热之品,要多吃些丝瓜、赤小豆,饮绿茶、花茶以清热利湿。(完)
来源: 中国新闻网
吃饺子喝羊肉汤 冬至习俗有哪些?“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冬至是冬季的第四个节气,也是一个重要的节日,民间素来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古人认为,冬至是阴阳转化的重要节气, *** 着下一个循环的开始,是大吉之日,“数九”亦从此开始了。饺子、汤圆等食物则是此时的“节令饭”,新年的脚步,近了。
冬至到,“数九”开始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与夏至相对,时间在每年公历12月22日左右。此时,太阳到达黄经270°。
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几乎直射南回归线。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少,白昼达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昼越短。
同样,也是因为冬至日太阳高度更低,日照时间最短,地面吸收的热量比散失的热量少,天气一般更冷。冬至开始“数九”,每九天为一个“九”。等到“九九”时,天气转暖,全国大部分地区已入春,又叫“九九艳阳天”。
按照传统的阴阳五行理论来看,冬至是“阴阳转化”的重要节气,所以也有“冬至一阳生”的说法。同时,闰月的设置也以冬至为标准。
它因何被称为“冬节”?
历来,冬至都是一个受到人们重视的节气,又称为“冬节”“贺冬”。
据记载,周历的正月为夏历的十一月,也就是说,周代的正月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十一月。那时,周代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所以说,拜岁和贺冬没什么分别。
西汉时期,汉武帝采用夏历,将正月和冬至分开。《汉书》记载:“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表示人们最初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一年的到来。
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 *** 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因此,后来一般春节期间的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也往往出现在此时。
魏晋时期,冬至又叫“亚岁”。这一天,人们要向父母长辈拜节。唐宋时,以冬至和岁首并重。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如此描述冬至:“……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祝往来,一如年节。”
明、清两代,皇帝都要举行祭天大典,叫做“冬至郊天”。宫内有百官向皇帝呈递贺表的仪式,而且还要互相投刺祝贺。民间也会喜气洋洋地欢度这个节日。
吃饺子、喝羊肉汤……冬至习俗有哪些?
作为一个延续许久的节日,冬至自然会有许多有趣的习俗。
俗话说,“冬至到,吃水饺”。在中国北方有冬至吃饺子的风俗,南方则多半是吃汤圆,当然也有例外,如在山东滕州等地,流行冬至当天喝羊肉汤,寓意驱除寒冷。
另外,在江南水乡,讲究冬至之夜全家欢聚,共吃赤豆糯米饭。相传,共工氏有个儿子作恶多端,在冬至死去了,死后变成疫 *** *** 。但疫 *** 特别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煮吃赤豆饭,希望防灾祛病。
有趣的是,苏州还有饮用“冬酿酒”习俗。冬酿酒是一种米酒,加入桂花酿造。冬至夜,老百姓们一边畅饮美味的冬酿酒,一边品尝卤牛肉等各种卤菜,家里充满欢声笑语。
“数九”开始后,民间流行填九九消寒图以供消遣。九九消寒图通常是一幅双钩描红书法,从冬至起每天按照笔划顺序填充一个笔划,到九九之后春回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图便完成了。
冬季,是冬藏的时节,北风呼啸,大地冰封。民俗学专家萧放在《二十四节气与民俗》中提到,冬至是重要的时令节点,人们围绕冬至举行一系列季节仪式。
“冬至居于新旧更替的时节,在古人观念中它自然也就有了非同寻常的文化意义,冬至节俗中诸多 *** 、仪式内容就来源于人们对这一时节的感受。”萧放解释。
(中国新闻网)
冬至到,要吃5样做3事,老传统不要忘,家人身体好,寓意安康好运冬至到,要吃5样做3事,老传统不要忘,家人身体好,寓意安康好运
今天是冬至,是冬天的大节日,民间素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所以各地都会认真对待,有各种各样不同的习俗。这些老传统,一方面能让自己和家人有个好身体,另一方面祈福来年平安、健康,交好运。
别以为只是心理作用,这些流传了几 *** 的古 *** 俗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下面我就和大家具体说一说,照着做一做,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上了年纪的老人说,冬至要“吃5种做3件”,到底是什么呢?
吃5种传统食物
1、饺子
饺子原名“娇耳”,民间有句俗语叫“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吃饺子就能防止耳朵生冻疮,有这回事儿吗?有。最开始的饺子,就是一种“ *** 食”,用来治疗人们被冻伤的耳朵,因为加入了羊肉、胡椒等温热 *** 的食材,可以驱寒,所以冬至吃饺子,一定要吃羊肉馅。
2、汤圆
到了冬至,北方人吃饺子,那南方人吃什么呢?就是汤圆。冬至吃汤圆的传统,是从宋代就开始的。很多人把汤圆和元宵搞混了,区别很大,汤圆是包出来的,而元宵是滚出来的。
汤圆吃起来香甜软糯,而且圆圆的外形也寓意团圆美满,所以冬至吃汤圆,祈福新的一年全家幸福安康,团圆吉祥。汤圆不易消化,食用时切记小口慢咽,老人和孩子不要吃太多。
3、馄饨
北京属于北方,但冬至这天不吃饺子,而是吃馄饨,这是为何?宋代 *** 靓的《岁时广记》称:“京师人家,冬至多食馄饨,故有冬至馄饨年之萌始之说。”为什么要吃馄饨?最初是宋代祭祖的供品。馄饨形如鸡卵,如 *** 未开之像,吃馄饨是为了纪念 *** *** 辟地创造世界之功。
4、羊肉
冬至到了,意味着天气会越来越冷,而羊肉 *** 温,有驱寒滋补的作用,是冬令佳品,所以冬至也要吃羊肉,可以包羊肉饺子,或是做炖羊肉,羊肉汤,食用后能驱走身体的寒冷,补充大量的营养,身体的抵抗力更强。
5、牛肉
牛肉也是适合冬至吃的一种肉,虽然牛肉没有羊肉那么温补,但它的营养价值比羊肉高,尤其是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都比羊肉高,能给身体提供更多的能量,这样就不怕寒冷了,还能强筋健骨。
做3件事情,遵循老传统,寓意新的一年幸福安康,交好运。
1、祭天祭祖
冬至是民间传统祭祖的节日,从周朝开始就有在冬至(十一月)祭祀的习俗,也叫祭冬,皇帝会举行祭天大典,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而老百姓会祭祖,表示对祖先的纪念,让祖先保佑自己和家人来年身体健康,交上好运。
2、画九
“九”是数九的意思,冬至是一九的开始,经过九九八十一天,春天就到了。所以古人会画图来计算春天到来的日期。据明代《帝京景物略》记载,从冬至开始画“素梅”一枝,共有81朵花瓣,每天染一片花瓣,花瓣都染上颜色了,说明已经出九了,春天就来了。
3、及时添加厚衣服
冬至后,全国大部分地区都降到了零度,甚至零下,千万不要“只要风度不要温度”,不然身体受不了,影响健康。穿衣上要牢记“内薄软,中保暖,外防风”,头脚不外露。
觉得我的文章不错,请给我点赞、评论、转发、收藏、关注,下次见。
冬至将至,6种传统食物别忘吃,应季好吃又滋补,寓意健康和吉祥
冬至将至,6种传统食物别忘吃,应季好吃又滋补,寓意健康和吉祥
马上就是冬至时节啦,每次节气或者重要节日,我都会给大家分享,当天的传统美食,冬至也不例外,也有相当多的美食,等着我们去品尝。这也是老一辈们,为我们流传下来的习俗,不能丢。
冬至将至,分享6种传统食物,再忙也别忘了吃,应季好吃,驱寒滋补,关键是其中有着人们的美好祝愿与寄托,在冬至这天,全家人一起吃一顿,寓意健康和吉祥。
一、饺子
俗话说“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冬至在北方,家家户户都要吃饺子,不管什么馅的,吃一顿就觉得非常满足。
【白菜猪肉饺子】
配方:白菜、猪肉、葱姜、花椒水、生抽、蚝油、盐、白糖、五香粉、香油、食用油
1、花椒水提前泡好备用,再把葱段、姜片、花椒,倒入油锅中炸一下,炸香后捞出来,剩下的油留着备用。
2、猪肉剁成肉馅后,倒入花椒水搅打上劲,再把葱姜切末倒进去,加上生抽、蚝油、盐、白糖、五香粉、香油,拌匀。白菜切成末,和刚才炸好的油混合到一起,拌匀后倒入肉馅内,充分搅拌均匀,就可以了,拿来包饺子即可。
二、汤圆
北方吃饺子,南方吃汤圆,冬至这天,南方每一个餐桌上,基本都会放上一碗汤圆,有着团圆、 *** 之美好寓意。
【黑芝麻汤圆】
配方:糯米粉100g、温水80g、白糖25g、猪油35g、黑芝麻50g
1、黑芝麻和白糖,倒在料理机内,打成碎末。猪油隔水加热,融化后倒入黑芝麻中,拌匀后冷藏20分钟。拿出来分成12个剂子,每一个都团成小圆球,放入冰箱冷冻定型。
2、糯米粉中倒入温水,搅拌成絮状,揉成一个团子。取一小块面团,倒入开水锅中煮上3分钟,取出来过一下凉水,然后重新和刚才的面团混合好,然后分成12个剂子。每一个都揉圆、按扁,里面包上黑芝麻馅,包起来之后下入开水锅中,煮到漂起来即可。
三、年糕
江浙安徽一带,冬至喜欢吃年糕,因为年糕,和“年高”是同音的,寓意孩子一年比一年高,过得一年比一年好。
【大虾炒年糕】
配方:大虾、年糕、干辣椒、葱姜蒜、豆瓣酱、生抽、料酒、五香粉、白芝麻
大虾去头、去虾线,洗净后备用,干辣椒切段、葱姜蒜切末。热锅凉油,爆香葱姜蒜后,倒上大虾翻炒,炒制片刻后用料酒去腥。之后加上五香粉、豆瓣酱、生抽,炒匀添上清水,大火烧开后,把年糕倒进去,3分钟左右就熟了,把汤汁收一下,撒上白芝麻出锅。
四、冬至面
也有一些地区,不吃饺子不吃汤圆,冬至这天要吃面。“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冬至吃上一碗冬至面,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美好向往。
【冬至面】
配方:挂面、鸡蛋、青菜、葱花、盐、生抽、香醋、香油
鸡蛋打在碗里,青菜清洗干净,葱花切好待用。锅内烧一锅开水,把挂面倒进去煮,面团煮到快熟了之后,我们往里面倒入鸡蛋,然后将小青菜也倒进去。准备一个小碗,加上葱花、盐、生抽、香醋、香油,舀一勺面汤倒进去,最后把面条舀在碗里,即可开吃。
五、酒酿
酒酿,拿糯米、桂花酿制而成,冬天喝一碗别提多过瘾,暖胃暖身,驱寒保暖,口感相当丰富,营养也很高,寓意也是极好的。
【自制酒酿】
配方:糯米600g、凉白开500g、甜酒曲4g
1、糯米洗净后,泡在水里一个晚上,蒸笼中放一层蒸布,把泡好的糯米倒进去,用筷子在上面扎一些小洞,开始蒸,上汽后整45分钟即可。
2、蒸熟后的糯米,放凉至不烫手的时候,往里面倒入凉白开,少量多次倒入,用筷子充分搅拌至黏糊的状态。下面用少许凉白开,将甜酒曲搅拌好,然后倒入糯米中,充分搅拌均匀。
3、把糯米压实之后,在中间挖一个小洞,方面用来观察出酒量,在上面盖上保鲜膜,然后在容器外面,多盖上一层被子、毯子,给它保暖保温。就这样,24——48个小时,出酒量就非常高了,可以喝了。
六、羊肉
在冬至这一天,很多人家都会拿羊肉来涮火锅,或者烤全羊、炖羊汤等,除了好吃之外,它的营养也极其丰富,是一种非常好的进补食物。
【羊肉汤】
配方:羊肉、香菜、葱姜、花椒、料酒、盐、白胡椒粉
羊肉切成大块,冷水下锅,放上姜片和料酒焯烫一下,捞出来后盛在砂锅中。再往砂锅中放上葱段、姜片、花椒粒,添上清水开始炖。大火烧开后,小火继续炖煮1个小时,最后用盐和白胡椒粉来调味就行了,盛出来撒上香菜末,开喝。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2月22日电(记者 上官云)“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冬至是冬季的第四个节气,也是一个重要的节日,民间素来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古人认为,冬至是阴阳转化的重要节气, *** 着下一个循环的开始,是大吉之日,“数九”亦从此开始了。饺子、汤圆等食物则是此时的“节令饭”,新年的脚步,近了。
资料图:五福饺子宴迎冬至。 韩章云 摄
冬至到,“数九”开始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与夏至相对,时间在每年公历12月22日左右。此时,太阳到达黄经270°。
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几乎直射南回归线。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少,白昼达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昼越短。
同样,也是因为冬至日太阳高度更低,日照时间最短,地面吸收的热量比散失的热量少,天气一般更冷。冬至开始“数九”,每九天为一个“九”。等到“九九”时,天气转暖,全国大部分地区已入春,又叫“九九艳阳天”。
按照传统的阴阳五行理论来看,冬至是“阴阳转化”的重要节气,所以也有“冬至一阳生”的说法。同时,闰月的设置也以冬至为标准。
它因何被称为“冬节”?
历来,冬至都是一个受到人们重视的节气,又称为“冬节”“贺冬”。
资料图:12月22日,农历戊戌年冬至祭孟大典在孟子故里山东邹城举行。 中新社记者 沙见龙 摄
据记载,周历的正月为夏历的十一月,也就是说,周代的正月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十一月。那时,周代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所以说,拜岁和贺冬没什么分别。
西汉时期,汉武帝采用夏历,将正月和冬至分开。《汉书》记载:“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表示人们最初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一年的到来。
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 *** 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因此,后来一般春节期间的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也往往出现在此时。
魏晋时期,冬至又叫“亚岁”。这一天,人们要向父母长辈拜节。唐宋时,以冬至和岁首并重。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如此描述冬至:“……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祝往来,一如年节。”
明、清两代,皇帝都要举行祭天大典,叫做“冬至郊天”。宫内有百官向皇帝呈递贺表的仪式,而且还要互相投刺祝贺。民间也会喜气洋洋地欢度这个节日。
吃饺子、喝羊肉汤……冬至习俗有哪些?
作为一个延续许久的节日,冬至自然会有许多有趣的习俗。
资料图:12月21日是中国传统节气——冬至。当日,记者走访重庆多家羊肉馆看到,店内生意火爆,有的店家甚至把场地从室内扩大到室外,搭建起临时营业点,场面如“坝坝宴”。 周毅 摄
俗话说,“冬至到,吃水饺”。在中国北方有冬至吃饺子的风俗,南方则多半是吃汤圆,当然也有例外,如在山东滕州等地,流行冬至当天喝羊肉汤,寓意驱除寒冷。
另外,在江南水乡,讲究冬至之夜全家欢聚,共吃赤豆糯米饭。相传,共工氏有个儿子作恶多端,在冬至死去了,死后变成疫 *** *** 。但疫 *** 特别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煮吃赤豆饭,希望防灾祛病。
有趣的是,苏州还有饮用“冬酿酒”习俗。冬酿酒是一种米酒,加入桂花酿造。冬至夜,老百姓们一边畅饮美味的冬酿酒,一边品尝卤牛肉等各种卤菜,家里充满欢声笑语。
“数九”开始后,民间流行填九九消寒图以供消遣。九九消寒图通常是一幅双钩描红书法,从冬至起每天按照笔划顺序填充一个笔划,到九九之后春回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图便完成了。
冬季,是冬藏的时节,北风呼啸,大地冰封。民俗学专家萧放在《二十四节气与民俗》中提到,冬至是重要的时令节点,人们围绕冬至举行一系列季节仪式。
“冬至居于新旧更替的时节,在古人观念中它自然也就有了非同寻常的文化意义,冬至节俗中诸多 *** 、仪式内容就来源于人们对这一时节的感受。”萧放解释。(完)
冬至除了吃饺子,3道菜也要端上桌,营养好吃寓意吉祥,别不懂吃冬至除了吃饺子,3道菜也要端上桌,营养好吃寓意吉祥,别不懂吃
冬至是冬天的大节日,俗话说“冬至大如年”,民间要进行祭祖,而且要吃饺子,避免耳朵被冻掉。热乎乎的饺子可以给身体提供充足的热量,营养丰富,是冬至不可错过的美食。
不过,除了饺子,冬至的饮食还有讲究,还有3道菜也要端上桌,营养又好吃,寓意美好,最重要的是非常暖和,吃了全身暖暖的,最适合寒冷的冬至食用了。那到底是哪三道菜呢?下面我就和大家说一说,学会后做给家人吃。
一、萝卜酿肉——寓意花开富贵
冬天要吃萝卜,有健胃消食、润肺止咳的作用。
准备萝卜1根、前腿肉1块、香葱、生姜适量、食盐、生抽、老抽、蚝油、鸡精、料酒、五香粉。
1、萝卜去皮,洗干净后切成薄片。烧一锅开水,加一勺盐,放入萝卜片煮1分钟,变软后捞出,用冷水过凉,再沥干水分。
2、前腿肉去皮,绞成肉馅,葱姜切末放入肉馅中,加入食盐、生抽、老抽、蚝油、料酒、鸡精、五香粉拌匀,腌制10分钟。
3、用萝卜片卷一勺肉馅,放在盘子的周围,没用完的肉馅塞在中间的位置,然后打一个鸡蛋。蒸锅加水烧开,放入萝卜酿肉,蒸10分钟关火,出锅后淋上生抽、香油,撒上葱花即可。
二、孔雀开屏鱼——寓意年年有余
准备草鱼1条、火腿1块、小米椒、葱姜、食盐、生抽、料酒、胡椒粉、食用油等。
1、做孔雀开屏鱼要大一点的鱼,太小的话长度不够,开不了屏。草鱼处理干净,去掉鱼鳃、内脏、黑膜等部位,冲洗干净。在鱼背上,从鱼头处开始,用刀切成连刀的块。
2、切好的草鱼加入食盐、生抽、料酒、葱姜、胡椒粉,涂抹均匀后腌制20分钟,10分钟翻一次面,腌制更均匀。火腿肉切薄片,烧一锅开水,放入火腿片煮1分钟,变软后捞出。
3、把腌好的草鱼码在盘子里,每个刀口处放一片火腿肉,鱼头鱼尾摆好造型,撒上小米椒、葱段、姜片,倒入腌鱼的料汁,开水上锅蒸15分钟,7.出锅后撒上葱花,淋上热油即可,好看又好吃。
三、红烧丸子——寓意红红火火
准备五花肉1斤、葱姜、食盐、生抽、老抽、蚝油、白胡椒粉、香油、鸡蛋、八角、桂皮、 *** 。
1、五花肉去皮后绞成肉馅,加入葱姜末、食盐、生抽、老抽、蚝油、白胡椒粉,打入一个鸡蛋,用筷子顺时针搅拌5分钟,让肉馅变得粘稠上劲。
2、锅里倒油烧热,用筷子扎进油里冒泡就行了,双手抹油,把肉馅团成丸子,放进油锅里炸一会儿,颜色金黄后捞出,油温升至八成热,倒入丸子复炸30秒,颜色焦黄后捞出。
3、另起锅,加少量油,放八角、桂皮、葱姜炒香,倒入炸好的丸子,加适量生抽、老抽、 *** ,再倒入开水没过丸子,小火炖30分钟,大火收汁后撒上葱花,即可出锅。
这3道菜真的是好吃又暖和,营养丰富,而且寓意很好,适合在冬至这天端上桌,老人看了很开心,大家学一学,做给家人吃吧。觉得我的文章不错,请给我点赞、评论、转发、收藏、关注,下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