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关于端午节的来历有多种说法。其中,最广为流传的是为了纪念屈原。屈原是春秋时期楚国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却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农历五月五日,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
除了关于屈原的传说,端午节的起源还与古越民族图腾祭有关。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 *** 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其生产工具大量的是石器,也有铲、凿等小件的青铜器。作为生活用品的坛坛罐罐中,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是他们所特有的,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在数 *** 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融合到汉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端午节有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赛龙舟的习俗。寓意着吉祥、驱邪、祈福、消灾等含义。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龙舟节、重午节、端阳节、五月节等。除了汉族外,布依族、侗族、仡佬族、土家族、壮族、白族、瑶族等少数民族也在端午节期间举行类似的活动。
端午节寓意着爱国、团圆、和谐、吉祥等美好意义。让我们一起庆祝这个传统节日,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我们的节日 · 端午 | 找寻端午节的意义端午节承载着
多样且厚重的传统文化
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
过好端午佳节
将传统文化的道德力量根植人心
出品:文明一号
联播观察丨端午由来 竟和农人“调休”也有关新闻里面找新闻,竖屏模式更亲粉!四川观察《联播观察》专区新潮上线。《联播》深一度、观察近一步,每晚8点,四川最权威时政新闻栏目换个姿势,带您一起“网感”四川。
端午是中华民族四大独具特色的传统节日之一。6月22日的《四川新闻联播》关注了我省各地当天举办的一系列民俗活动。
包粽子、赛龙舟、饮雄黄,除了对屈原这一忠义历史人物表达敬意外,你知道吗?之所以选择端午来搞全民欢庆,其实还考虑到了南方水稻产区的农时。这是因为端午前后正值水稻栽秧结束以后,地里的农活相对较少,于是,大家正好利用这难得的“农闲”期放松一下,既不耽误农事,又能缓解上一季的疲劳。
而今年的端午还有一个显著特点,那就是与前一天的“夏至”节气相连,这种情况近20年只发生过两次,老话说“夏至端午连,旱地能行船”,这句民间谚语也蕴 *** 传统农耕文化的智慧。
古人认为,如果夏至节气和端午节紧密连接,将预示着会有很大的降水,旱地的积水几乎可以行船了,这其实是有科学依据的。夏至过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一年中最炎热的“三伏天”到来,又恰逢南方梅雨时节,所以说“旱地行船”并不是妄想。
纵观过往,夏至端午相连的年份出现降水多的概率偏高,比如2004年和2018年,降雨量相比其他年份多了不少。
不过,如果出现持续的强降雨,对于正处在拔节生长期的庄稼来讲,是极其不利的,因为很容易引起涝灾,影响收成。
当然,这句俗语只是古代先人的总结,有一定的局限 *** ,不过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仍具有指导意义,给我们的农事活动提了个醒。
传统节日的形成与季节、农时和农作需要等因素息息相关,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地区的不同,又会加入许多因地而生的风土人情,这也让端午佳节有着强劲的生命力,纵时移世易,也流传不断。
点击看更多:四川新闻联播丨多彩民俗过端午
端午节的来历,你知道多少?端午节,又叫龙舟节、重午节、端阳节、五月节等,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是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庆祝的。
端午节的来历有多种说法,其中最著名的是关于屈原的传说。
据传,屈原是春秋时期楚国的一位大夫,他为了 *** 楚国内部的 *** 和内斗,离开了朝廷,游历四方,期望能找到改善社会状况的 *** 。
不久后,楚国陷入战乱,屈原深感忧虑和疑惑,开始思考家国兴衰的根本问题。
五月初五这天,屈原闻见了熏香味,随即前往察看,结果发现是一条金色的大蛇,怒视他并蹿入深渊。
屈原意识到这是一种不祥的预兆,于是立即写下了《离 *** 》等几篇长篇辞赋,来表达他对家国之忧的感慨。
后来,屈原因为谗言被贬到汨罗江,他迫于绝境,在五月初五这一天跳江自尽。
当地的居民非常爱戴屈原,于是在江中划龙舟寻找他的 *** 骨并用糯米包裹以投入江中,以免被鱼虾啃食。
为了纪念屈原,人们开始将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以纪念这位爱国诗人和忠贞不渝的民族英雄。
熏香和踏青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人们还会划龙舟、赛龙舟、吃粽子等形式来庆祝这个节日。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对于弘扬中华文化和教育 *** 精神具有深远的意义。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它始于古代的中国,至今已有数 *** 的历史。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人们庆祝端午节,以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和抵御瘟疫的传说。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人们会进行多种传统活动,包括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本文将详细介绍端午节的起源、习俗和意义。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有一个古老的传说与之相关。相传在战国时期,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因 *** 斗争失败被流放,最终选择投江自尽。听闻此事后,当地居民纷纷划船捞救,但无奈屈原已经溺水身亡。为了避免鱼虾吃掉屈原的 *** ,人们纷纷下河划船,同时敲击锣鼓吓走鱼虾,并丢入米团以供鱼虾食用。这就是赛龙舟和吃粽子的起源。另外,也有人认为端午节最早起源于远古时期的图腾崇拜,人们用龙舟祈求丰收和平安。
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准备各种美食,其中更具 *** *** 的就是粽子。粽子是一种由糯米和各种馅料包裹而成的食物,通常用竹叶或者粽叶包裹。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口味和做法,如北方的咸粽子多以五花肉、咸蛋黄等为馅料,而南方的甜粽子则以红豆沙、枣泥等为馅料。吃粽子不仅是为了纪念屈原,更是为了祈求平安和吉祥。
赛龙舟也是端午节的重要活动之一。龙舟是一种长条形的船只,外形像龙,通常由30至60人组成的队伍划桨。参与者会穿上统一的服装,并按照既定的节奏划桨,以竞速为目标。这项活动既是对古代人们捞救屈原的纪念,也是展示团队合作和体力的考验。
此外,端午节还有其他一些习俗。例如,人们会挂艾草和菖蒲叶在门上,以驱除邪气和瘟疫。还有人会佩戴五色丝线,或者系上五彩丝带,据信可以驱邪并保护身体健康。此外,端午节期间还有一种传统的民间游戏,叫做踩高跷。人们会穿上特制的高跷,进行各种技艺表演和竞赛。
端午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它不仅是对屈原的纪念,更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通过庆祝端午节,人们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也增进了家庭和社区之间的凝聚力。同时,端午节也逐渐走向国际,成为世界各地人们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
总之,端午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独特而重要的节日。通过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传统习俗,人们纪念屈原,祈求平安和吉祥。这一节日不仅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也成为了中外人民相互交流和了解的桥梁。让我们共同庆祝端午节,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端午的由来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庆祝。它的由来与中国古代历史、民间传说和文化习俗有关。
传说中,端午节与古代中国的伟大诗人屈原有关。屈原是中国战国时期的 *** 家和文学家,他忠于国家,为人民的疾苦而忧心忡忡。然而,由于宫廷中的阴谋和 *** 斗争,他失去了官位并流放。在流放期间,他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歌,表达了他对国家的热爱和对人民苦难的关切。
公元前278年的五月初五这一天,当屈原听说国家被侵略时,他悲痛欲绝,在写下了《离 *** 》这首著名的长诗之后,投江自尽。当地的渔民们得知这个消息后,纷纷划船去搜救屈原,但无济于事。为了防止鱼群吃掉屈原的遗体,渔民们撒下米饭和粽子,同时在江中敲打鼓乐,以驱散恶 *** 和水中的鱼虾。
此后,人们为了纪念屈原,开始在每年的五月初五这一天举行划龙舟比赛和吃粽子的活动。划龙舟是为了模拟渔民们寻找屈原遗体的情景,而吃粽子则是为了表示对屈原的怀念和悼念。粽子是一种用糯米、豆沙、肉类等食材包裹在竹叶内蒸煮而成的传统食品。
除了划龙舟和吃粽子,端午节还有许多其他的传统习俗和活动,例如挂艾草、赛龙舟、放风筝、佩戴五彩丝线等。这些习俗和活动都寓意着祈求健康、驱邪避凶、庆祝丰收和增加吉祥的象征意义
端午节不仅在中国内地广泛庆祝,也在其他华人社区和一些 *** 国家(如 *** 、 *** 、新加坡等)有所举行。这个节日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传统, *** 着中国人民的团结、勇敢和智慧。
民间故事:端午节的来历和传说端午节,又称龙舟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这个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它的民间故事和传说。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端午节的来历以及与之相关的民间故事。
一、端午节的来历
端午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据史 *** 载,端午节最初是南方地区的水上祭祀节日,旨在祈求平安和丰收。随着时间的推移,端午节逐渐发展成为具有多种传统习俗的综合 *** 节日。
二、端午节的民间故事
1.《五月粽情》
端午节吃粽子是流传已久的传统,而这个习俗来源于一个感人的民间故事。《五月粽情》讲述了一个贫穷的母亲为了给儿子提供食物,用粽子包裹米饭,然后将粽子抛入江中,以保护儿子的故事。这个故事表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也传承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
2.《龙舟竞渡》
龙舟竞渡是端午节最富特色的活动之一。传说,这个习俗源于对爱国诗人屈原的纪念。屈原投汨罗江自尽后,人们纷纷划船追逐拯救他的身体,以表达对屈原的敬仰和怀念。后来,这项活动逐渐演变成了一项具有竞技 *** 质的节日活动,人们通过龙舟竞渡来展示团结、勇气和力量。
三、端午节的传说故事
除了民间故事,端午节还有许多富有神话色彩的传说故事。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白蛇传》和《孟姜女》。
1.《白蛇传》
在《白蛇传》中,白娘子为了纪念自己的恩人,在端午节那天变回了原形,与许仙分离。这个传说故事表现了感恩、爱情与牺牲的主题,也使端午节更具有神秘感和浪漫色彩。
2.《孟姜女》
《孟姜女》讲述的是孟姜女为了寻找丈夫范杞梁,在端午节那天滴水不进,坚持穿越 *** 长城的故事。这个传说故事体现了孟姜女对爱情的执着和毅力,同时也展示了端午节的重要 *** 。
四、总结
端午节作为一个综合 *** 节日,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间传说。从吃粽子、赛龙舟等传统习俗,到《白蛇传》、《孟姜女》等传说故事,都展示了端午节的多重意义和价值。端午节不仅是一个庆祝丰收和祈求平安的节日,还是一个传承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时刻。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不仅了解了端午节的来历和传说,还深刻体会到了传统节日的文化魅力和民族精神。希望这些民间故事和传说能继续传承下去,成为我们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端午节对我们的意义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又到了一年的端午节。很多人都不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我们为什么要过端午节,而端午节对我们又有什么意义呢?
一、端午的由来
在中国的历史上,端午节有两种说法。
之一种说法是纪念屈原,第二种说法是纪念伍子胥。
屈原是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也是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屈原一生写了许多作品,但流传至今的只有两篇,一篇是《离 *** 》,另一篇就是《天问》。这两篇作品都与历史有关,所以屈原被称为“历史之子”。
屈原生活在战国时代,楚国被秦国打败之后,他没有回到楚国,而是投江而死。楚国百姓非常伤心,为了纪念屈原,每到端午节这天都会划龙舟来祭奠他。
伍子胥是春秋时期的一个人,他是吴国的大将。据说伍子胥帮助吴王阖闾打败了楚国的太子,夺回了王位。吴王阖闾死后,他的儿子夫差继位。夫差为了 *** 攻打越国,越王勾践投降了吴国。伍子胥劝谏夫差不要放过勾践,而夫差不听伍子胥的劝告。最后伍子胥被赐死于白门楼。
二、端午的文化内涵
端午节在历史发展中融合了多种文化内涵,逐渐形成了富有特色的节俗文化。粽子、雄黄酒、划龙舟等节日活动,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文化符号。
粽子是端午佳节更具 *** *** 的节令食品,其文化内涵丰富:一是反映了屈原爱国精神和崇高气节;二是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民间传说;三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缅怀他的 *** 抱负和高尚节 *** ;四是吃粽子,一方面表达人们对屈原的怀念和敬仰之情,另一方面体现了中国人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
划龙舟则体现了人们强烈的团结协作精神和战胜困难的勇气。正如 *** 先生在《端午的鸭蛋》中所写:“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 *** 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三、端午的精神意义
端午节,也是纪念屈原的日子,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江,这一天也是他的忌日。因此,人们要举行各种祭祀活动来纪念屈原。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表达对屈原的怀念之情。
在屈原投江的那一天,楚国已经灭亡了。屈原是楚国人,楚国灭亡后,他被流放了很久。在流放期间,他写了很多诗来表达对国家的热爱。这些诗流传到民间以后,人们觉得非常不错,于是把这些诗编成歌来传唱。
但过端午节这一天却被视为不吉利的日子,不能和家人团聚吃粽子。端午节这天人们在包粽子的时候都会用到艾草。艾叶和粽子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可以避邪。
我们中国人相信:一年有12个月,十二个月中每个月都有一个节日,分别是初一、初五、十五、二十五、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等等。如果这十二个节日能够过好的话,那一年就会比较顺利和平安了。
端午节,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大家亲切称之为端阳节或龙舟节。此节日源于古代人们对天象的崇拜,由原始时期祭龙习俗演变而来。端午象征祥瑞的含义,其由来不仅覆盖了古老的星象文化还包涵了人文哲学。每到节日人们会进行各种多彩的活动,其中包粽子赛龙舟是更具 *** *** 的两大习俗 至今民间还广为流传。
端午节最早是我国南方先民创立,主要是祭拜龙祖。自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在同天投江后,人们就开始把端午节当作纪念屈原的节日,还有一些人将端午节视为纪念伍子胥,曹娥等历史人物的日子。在端午节的历史演变过程中,使得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的内容成为了其重要的一部分,更形成了南北风俗的交融。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已成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其意义深远,流传世界各地。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有庆贺端午节的各类活动。端午节文化深受国内外认可。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名产名录,2008年成为国家法定假日,2009年被联科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 作名录》,成为了中国首个被列入世界非遗的节日,更显其地位之重大。
端午节的历史背景,深远的文化内涵及起源发展,让我们能够对中国传统端午节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本文要表达的是对于端午节丰富文化传承的热爱与敬仰,同时也描绘了传统文化能够在现代社会继续传承的美好愿望。愿我们一起珍惜和保护这些古老的节日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并热爱自己的传统节日,也是我们民族的记忆,是 *** 文明的传承。让我们一起感受这份属于我们的文化至宝。
*** 中国节?端午 | 端午节的这些小知识你知道吗?*** 中国节
端午佳节
中国传统节
五月五,过端午,粽叶青,艾草香,
挂菖蒲,带香包,端午佳节又来到!
农历的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两千多年以来,端午节一直是我国各个民族纪念民俗的佳节,从古时的划龙舟、食粽子、 *** 菖蒲……到今日的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驱暑、祈求健康……许多古人的习俗都被完整地传承了下来。
端午的由来与传说
民间关于端午节的别名曾多达二十多种,
如“端五”、“五月节”、“女儿节”等,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端五
“端五节”真不是 *** !在唐朝以前,五月初五被称作“端五节”,后来因唐玄宗生于八月五日,为了避唐玄宗之讳,大臣宋璟则将“端五”改成了“端午”。
五月节
在闽南地区,人们将吃粽子与五月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寓意为吃了五月节之后的粽子才可以 *** 冬衣,因此又被称作“五月节”。
女儿节
而“女儿节”则体现出父母亲对女儿的关爱。据《帝京景物略》中记载,从五月初一到初五,家家户户都会将家里的女孩子打扮得很漂亮,并在头上簪一朵石榴花。在端午节这天提前来到天坛,中午后离去。古人们认为这样可以避免五月的“毒”伤害女儿,“女儿节”则是为家中女孩子祈求健康的一种仪式。
端午节的习俗
端午节的别名这么多,岂不是习俗也很多?
的确,但是它们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祭祀,也就是以龙图腾的祭祀,比如划龙舟比赛等。
而另一类则是以驱灾为主要目的,也就是祛毒除恶、辟邪驱 *** 等,比如是食粽子、挂艾草,或喝雄黄酒等。
赛龙舟
由“纪念屈原说”中渔夫们划起船只寻找屈原,演变到如今在端午节前后几天,大江南北都要进行“赛龙舟”活动。龙舟上的船手们划动船桨,在江上以速度比拼,这在中国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食粽子
为缅怀屈原,楚国人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中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经过数 *** 传承发展,现在的粽子大多用箬叶包裹,加入糯米、黄米制成,不同地区的做法还有不同,比如分口味的甜粽、分材料的肉粽等。
挂艾草
历史上的五月初五之所以被称为“毒日”,是因为在五月气候逐渐攀升,又正值雨季,蚊虫较多,湿气较重,古人则认为五月是“毒月”。在《荆楚岁时记》中记载到:“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写的就是艾草是 *** 用植物,既可治病,又可驱虫,古人们往往就会在家门口挂上几株艾草,用来防蚊、辟邪。
喝雄黄酒
在酒中可以加入雄黄、中 *** 制成 *** 材酒,因此,饮用雄黄酒也是古人避瘟避毒的习俗。但在古代有很多地方都只是将雄黄与酒混合、晒过后涂在小儿额头、鼻子处治病,并不饮用。因为雄黄虽可入中 *** ,但有毒,大家不要草率饮用。
端午节的祝福
到底是端午节安康,还是端午节快乐?
其实从以上的来源、故事都可以看出,在古时,五月初五更多的是个悲情的日子,“端午节”也是一个用来祭祀、缅怀的节日,不能互祝快乐,只能互道“安康”。
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如今的端午节也有了新的意义:属于喜庆热闹、阖家团圆的日子,很多人会在这一天和家人欢聚,一起吃粽子、挂艾叶、看龙舟,端午节也变成了“有温度”的节日。
所以在这样的一个日子里,说“端午快乐”并不 *** 没文化或不尊重,“端午安康”也不该“高人一等”,毕竟,不管是安康还是快乐,都满载着大家对端午节这个节日的祝福,没有必要特殊强调与纠正。
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