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蜇和水母的 *** ,海蜇和水母的区别大全

牵着乌龟去散步 广角镜 31 0
海蜇也危险!警惕夏季海边的" *** *** "

作者:中国水产学会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刘雅丹、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资源室主任李圣法,略有修改,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开篇语

近日,大连一4岁女童和家人在夏家河子海滨浴场戏水时,因好奇拿起一块海蜇而不慎被其蜇伤。尽管浴场进行了简单处理,女童此后也被紧急送往医院,但最终未能挽回孩子的生命。虽然还未确定蛰伤人的是海蜇还是沙海蜇,但是人们在享受大海带来的快乐的同时,到底该如何应对这类海里的“ *** *** ”?

1.海蜇、沙海蛰等这类海中的生物,哪种是有毒的?

沙海蜇

海蜇属钵水母纲、根口水母目、根口水母科下的海蜇属,沙海蜇属钵水母纲、根口水母目、根口水母科、口冠水母属。水母主要指具有水母型(钟型或碟形)的刺胞动物,全球大概有200多种,海蜇和沙海蜇只是水母这个大类中的具体种类。我国沿海大约有30多种水母能螫人。近几年,在 *** 水域发生的水母“蜇人”事件的元凶都是沙海蜇。

我国沿海常见有随寒流漂浮于黄海一带的沙海蜇,能分泌肽毒。中科院海洋所曾经做过水母 *** 理研究,发现从沙海蜇的刺丝囊提取的一种综合 *** *** ,量稍微多一点就能把一只小白鼠毒死。而海蜇毒液蜇伤 *** 后也可造成程度不同的损伤,如海黄蜂水母,刺丝可分泌类 *** *** ,对人类危害更大,蜇伤后5分钟即可致人死亡。海蜇在黄海、东海、渤海都有,不过一般毒 *** 较小。

2.沙海蛰和海蜇会在近海出现吗?

海蜇为暖水 *** ,终生生活于近岸水域,原口愈合前的幼蜇均发生于河口附近,分布区水深一般5-20米,有时达40米。21世纪初期以来,东海、黄海的海蜇和沙海蜇呈现严重的爆发现象,几乎每年都会在近海和近岸水域大量出现。夏秋季,沙海蜇在东海北部、黄渤海的近岸和近海水域均有出现。

盛夏时节,正是海蛰生长活动的旺季,也是游人在海滨游泳时易为其蜇伤的发病高峰期。虽然海蜇和沙海蜇主要出现在近海和近岸水域,但是由于其自身的游泳能力不强,主要随着海流进行移动。因此,随着潮水的涨落,部分沙海蜇也会被带到海边。

3.新闻中女孩被蛰伤后也进行了急救处理,但为什么还是没有挽回生命?

被沙海蜇和海蜇咬伤后,伤口处会出现红斑的血疹,痒且灼痛。敏感 *** 强的患者局部可出现风团、红斑水肿、瘀斑、水泡甚至表皮坏死。特别是过敏 *** 体质的患者可出现急 *** 水肿,抢救不及时会出现短时间死亡。女孩被蛰后也进行了急救处理,但海蜇能否蜇死人,取决于三个因素:之一,海蜇种类和个体大小;第二, *** 被蜇伤面积;第三,个 *** 质,这里的“体质”主要指 *** 对海蜇 *** 的反应能力。一般来说,小孩身体较弱,对海蜇 *** 反应敏感,自身抵抗力也较弱。

4.如果不小心被海蜇或者沙海蛰蜇伤,最快的、能保命的处理办法是什么?

在海里游泳时被海蜇或沙海蜇咬伤后不要慌张,尽可能快地游到岸边,如果附近有浴场医院,建议直接去医院处理,特别是儿童对 *** 反应强烈,建议尽快去医院。如果医院较远或蜇伤程度较轻,可先行按如下步骤进行初步处理:

首先,可以用干毛巾或者其他轻柔的衣物沿一个方向擦拭伤口,来清除吸附在皮肤上的毒液和海蜇触须。切记要朝同一个方向,不得来回擦。如刺包较大,应及时找工具刮除。

其次,就地用海水(白醋也可以)冲洗蛰咬处。切记千万不能用淡水,因为淡水会加速刺胞释放毒液。

然后,可在伤口处涂抹碱 *** 溶液中和 *** 。如明矾水或1%碳酸氢钠液(肥皂水也可以)。擦涂时要小心,无需太多次,防止二次刺伤。

经过如上的初步处理后,可将伤者送至医院,不太严重者可口服一些抗过敏 *** 物。如出现伤口快速扩大,呼吸不畅或其他明显不适症状,应迅速前往医院就诊,避免延误病情,危及生命。

5.在海滩游泳如何才能与危险生物保持距离?如何避免这样的悲剧再次发生?

预防被海蜇或者沙海蜇蛰伤,最重要的是应避免与它们接触。海滨旅游地在海蜇汛期应设浮标栏网,在海边建立醒目宣传警戒标志,并配合预防伤害的科普教育宣传广播,以提高游人自我防护的知识和能力。下海游泳或在海中乘船者若发现海蜇,千万不可碰触,更不能捕捞,因在海上一旦发生意外,更不易抢救。一旦被海蜇蜇伤,伤者切不可惊慌,只要及时到医院诊治,一般都能较快好转和痊愈。反之,如果被蜇伤者举措失当或大意 *** ,则易出现溺水、跌伤或因救治不及时而发生危险和加重病情。

编辑:张旭

本文为《知识就是力量》 *** 版权所有,如果你喜欢我们的文章并希望转载,请在转载时标明【本文出自“知识就是力量”微信】。


海边度假被水母蜇伤怎么办?白醋泡会越泡越肿!听听专家怎么建议

#每日医聊##清风计划#

近日,20岁的小陈在海边冲浪时,一不小心左手被水母给蛰了。

当时他就觉得刺痛难忍,被蛰的部位隐约有些肿胀

冲浪教练告诉他在海边游玩经常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听了教练的建议小陈买回白醋泡手,症状不但没有缓解,肿胀还更加明显了。

因为急着赶飞机,小陈只能忍着疼痛回到长沙就诊。

长沙市第三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张碧红仔细观察小陈的手,被水母蛰过的部位呈紫癜样改变,周边有明显的环状红斑,呈地图状分布,肿胀明显

张碧红诊断他为典型的刺胞皮炎,随即给予抗炎、抗过敏、高能红光等治疗。

嘱咐小陈回家遵医嘱按时用 *** ,不要包扎,如果出现全身不适症状要及时就医。

张碧红介绍,水母俗称海蜇,是一种刺胞动物,常飘浮于水面。

盛夏是海蜇的生长活动季节,也是海蜇蛰伤的高峰期。

水母的触手很长,触手上分布大量的刺胞。像小陈这种被水母蛰伤后引起的皮炎又称刺胞皮炎

张碧红解释,刺胞皮炎是由于刺胞动物接触 *** 时,将刺胞刺入皮肤并将毒液注入 *** 所引起的皮肤损伤。

该病每年夏天是高发季节,常出现于从事水产养殖、捕捞、加工及海中游泳者。

被刺胞刺伤后、刺胞会释放毒液注入 *** ,引起皮肤急 *** 炎症反应。

皮肤可在伤后数分钟出现红斑、丘疹或风团,重者可为淤点、淤斑和水疱,呈条索状、点线状或地图状分布。

*** 会有刺痛、瘙痒、麻木及烧灼感,严重者可出现全身不适、休克甚至死亡。

夏天到了,不少人选择去海滨城市度假。

张碧红建议,在海边进行冲浪、潜水、游泳等运动时应穿特制的防护衣物、手套、靴鞋,避免被水母等刺胞动物蛰伤。

一旦被刺胞动物蛰伤,首先应尽快用毛巾、衣服、泥沙等刮去刺胞,并用海水冲洗黏在皮肤上面的刺胞。

不要用淡水冲洗,应尽可能使用明矾水、1% *** 或者10%碳酸氢钠溶液湿敷中和毒液。

之后可以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改善瘙痒不适。

如出现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手足湿冷、喘憋、血压下降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张碧红还提醒,海边游玩过程中如果出现上述特征 *** 红斑,并伴有瘙痒刺痛不适,应考虑刺胞皮炎的可能,及时到正规医院皮肤科就诊,避免皮损加重。

另外,海边游玩可携带碳酸氢钠粉剂备用,过敏体质的人,还可带些抗过敏 *** 物,以备不时之需。

(编辑Anne)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长沙市第三医院 胡孟娇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点击“了解更多”,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资讯!

可怕!知名艺人被水母蛰成筛子!医生:最严重可致死

10 日,知名艺人陈学冬晒照发文透露

自己由于下海拍摄需要,

被水母蜇成了筛子,

腿上都是包,

他将它比喻成一万只毒蚊子咬过。

以下 *** 高能预警——

*** 自陈学冬微博

照片显示红肿伤口遍布双腿,密密麻麻。

网友评论:瞬间清醒!

@月色白沙:本密恐患者表示不可怕,就是觉得被水母咬会不会很疼?

@灰 ** 地:大早上点开!吓死我了!瞬间清醒。

@江浮浮:陈学冬的腿照让我没忍住一激灵,叮得好恶心,隔着屏幕都感觉好痛

@昼生薄暮 w :密集恐惧症犯了救命 头皮在麻了

水母就是海蜇?

海蜇,也可以称为"水母",但是,水母不一定是海蜇!

印象里的水母,伞状的透明精灵,忽闪忽闪,高贵又悠然的在水中徜徉!这种比较常见的水母属于刺胞动物门(Cnidaria)钵 < b ō > 水母纲(Scyphozoa)类海洋浮游生物。

常见的 *** 种类:霞水母、海月水母、海蜇等。

中国可供食用的水母有:海蜇、棒状海蜇、黄斑海蜇。

也就是说,海蜇属于水母的一种,只有一部分水母叫做海蜇,但水母的其他种类就更广阔了!

我们吃的海蜇,

经过食盐、明矾等腌制,

已经去毒去水分,

吃起来没有毒。

不过夏季吃海蜇,要注意卫生,

切丝之后更好再用凉开水

反复冲洗干净,晾干。

水母是如何伤人的?

水母的"头盖"就像一个倒放的玉钵,辐射状对称,有刺细胞,布满水母"头盖"下的触角上,水母形体较大,没有缘膜。触须(即刺细胞)上盘绕钩状的细丝,喷出去可以刺穿并 *** 猎物,然后坐享美食。当然,蜇 *** 靠这个"毒"门暗器!

刺细胞有刺丝囊,当水母触须接触到猎物或人类,刺丝囊就会发 *** ,直接释放刺细胞中的毒液。

海蜇毒液最强的 30 秒致命

游泳时千万不要去碰它

海蜇在被我们摆上餐桌之前,是海里的一种水母纲动物,通体透明或半透明,体形半球状。上面呈白色伞状,借以伸缩运动,称为海蜇皮;下有八条口腕,有丝状物,呈灰红色,叫海蜇头。

海蜇广泛分布在我国由南到北的海域里,浙江沿海最多。中国常见的海蜇有伞面平滑,口腕处仅有丝状体的食用海蜇或兼有棒状物的棒状海蜇,以及伞面有许多小疣突起的黄斑海蜇,都有一定毒 *** 。

海蜇的伞盖下有许多触须,上面有密集的刺丝囊,毒液就存在里面。当触须触及 *** 及皮肤时,会刺入皮肤并放出毒液,使 *** 中毒。澳洲著名的方水母是毒 *** 最强的海蜇,人如果碰到它的触须,30 秒后便会死亡。

被蜇伤后千万不可用矿泉水或酒精冲洗

2020 年 9 月 6 日,50 岁大连市民代先生在小傅家庄海域游玩,他浮在水面上观察海底时突然与一个脸盆大小的海蜇迎面相撞,代先生立即觉得身体无力、呼吸急促。危险时刻,在附近游泳的市民听到呼救后立即游了过来,将距岸近百米远的他送上了岸边。代先生在庆幸及时遇上施救者的同时,也很庆幸当天他穿的是潜水服,全身上下只有头部是暴露在外的,减少了皮肤与海蜇的碰触几率,"否则,真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他说。

大连市皮肤病医院医生说,被海蜇蜇到的部位通常会立刻有刺痛或灼痛感,这种感觉会持续数分钟甚至数十分钟。而被蜇后最快可在半分钟内出现线状排列的红斑、丘疹或风团状等皮肤症状,随着时间推移症状可能会消退或加重,严重者会出现水疱、渗出等皮肤症状。若被大型、毒 *** 强的海蜇蜇伤,通常在 1 至 4 小时内会出现畏寒、发热、腹痛、恶心、呕吐、胸闷、呼吸困难、肺水肿等,最严重的后果就是过敏 *** 休克、急 *** 非心源 *** 肺水肿导致死亡。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 *** 科主任肖昭扬提醒到海边戏水的游客,一旦被海蜇蜇伤, 首先用干毛巾顺着同一方向,将身上的刺囊弄掉,如果没有毛巾,就用沙子将有刺囊的地方擦干净。然后,用肥皂水、苏打水,或用其他碱 *** 物质减少 *** 的吸收。被蜇伤后的一段时间内,都要密切关注皮肤变化,一旦再次发生过敏反应,需要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

另外,医生强调,千万别拿矿泉水或者酒精冲洗,否则刺囊在体内会再次释放 *** 。

哪些海洋生物有危险?

@博物 *** 告诉你一个简单的分辨 *** ——

大家对海洋生物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之一:海鲜有什么不能摸的?第二:海里面的东西谁知道哪个有毒啊?都别摸。应该怎么去看待他们?

一个简单的 *** ,就是在海边溜达的时候,只碰你了解的东西。在你游泳或者潜水时,就任何物体都不要碰。

在海边溜达的时候,你碰到的一般是潮间带生物,比如说牡蛎,贝壳,螃蟹,小鱼,大部分还是安全的,要是连蛤蜊、小虾米都不敢碰,那也太没必要了。但是也有个别的鱼,比如说篮子鱼,看着是人畜无害的小鱼,但是每一根鳍条是有毒的,如果扎到了,会钻心的疼痛。所以说,海边的生物相对安全,自己熟知无害的可以碰。

练习潜水时,你的潜水教练有良心的话,一般都会告诉你一个守则,就是潜水的时候任何东西都不要摸,不管有没有生命。因为潜水以后,有毒的种类就太多了。水母、海葵可能把你蛰伤,用手摸珊瑚礁,珊瑚虫也可能蜇人,还有的时候看到一块石头,摸一下吧,结果是一只玫瑰毒鲉,这种鱼伪装成石头,每一个鳍条都 *** 。另一方面,你摸它们,对它们也可能有伤害。就算你只摸了块真正的石头,把手划破了也可能感染海洋创伤弧菌。所以潜水新手牢记,任何东西都不要碰。

作者:每日新报

来源: 每日新报

网传这长得像塑料袋的水母见了就要跑?海滩不能去了?谁信谁傻

*** 上最近又流传起这样的文章……

提问:这啥?为什么长得像个塑料袋?真的是水母吗??

果壳网友 jowtte 回答:

准确说,僧帽水母像充气的塑料袋,或者充气的气球。原因嘛,因为它真的是充气的。

【自带浮力装置】

僧帽水母(Physalia physalis)属于刺胞动物门,水螅纲,管水母目。我们常吃的海蜇,则是刺胞动物门,钵水母纲,根口水母目的动物。刺胞动物门则是从以前的腔肠动物门拆分出来的,腔肠动物门已经不存在了。

【我不是我,是我们】

管水母们相当神奇,虽然它们名叫水母,但是和其他大部分水母不同。从外观上看,“一只”完整的管水母似乎与其他类型的水母(比如海蜇)差别不大,但事实上“一只”管水母是一个居住在一起的相亲相爱的大家庭, 它们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群落。群落中的个体属于不同类型的水螅体,这些水螅体在同一块共肉上,通过出芽 *** 繁殖出来,但是不与母体脱离。它们各司其职,有负责保护的,有负责捕食的,有负责消化的,有负责感知的,有负责运动的,有负责 *** 的。因此这些个体是无法 *** 生存的。

管水母目根据水螅体类型的不同(主要是看浮囊体和泳钟体的有无),分成三个亚目。僧帽水母属于不具有泳钟体的囊泳亚目(Cystonectae)。僧帽水母科中仅有一属,两个物种,僧帽水母(P. physalis)和蓝瓶僧帽水母(P. utriculus)。后者比较小,毒 *** 也很弱。顺便说一句,僧帽水母属是由提出“用进废退”学说的让-拉马克命名的。

僧帽水母是由四种水螅体组成的。看图:

整个群落的最顶端是浮囊体(pneu *** tophore)。浮囊体是一个泡状的气囊,囊壁上含有气腺,能分泌气体,使整个群落能够营漂浮生活。浮囊体就是 *** 中的“气球”。通常情况下,浮囊体内充满气体,漂浮在海面上,有点类似“浮子”。浮囊体的样子有点像僧帽,中间是一个隆起的峰部,可以作为风帆的作用,增大空气阻力,可以利用海上的风力进行漂移。浮囊体的颜色通常是蓝紫色,据信可以削弱紫外线的伤害。当受到惊吓时,浮囊体可以释放掉一部分气体,迅速下沉。浮囊中的气体成分与空气大致类似,但是含有比较高浓度的CO,文献记载,大致浓度范围是8%~13%。

浮囊体下面非常短的水螅体是 *** 体(gonozooid),没有口和触手,但是能够产生具有 *** 功能的 *** 胞(gonophore)。

比较长的是水螅体是营养体(gastrozooid)。营养体有口,而且还有一条能长能短的触手,可以进食。

最长的水螅体是指状体(dactylozooid),形状上与营养体相似,但是没有口。指状体通常长度在10m左右,有记录说最长可达30m。指状体上有大量的刺细胞,刺细胞中有 *** 。在指状体刺伤 *** 目标后,会收缩,将猎物送给营养体进行消化吸收。刺细胞是一次 *** 的,使用后就会脱落,但是新的刺细胞会在很短的时间内生长出来。

【啊,随波逐流的生活……】

僧帽水母属于热带/ *** 带物种,由于它们自身不能游走,所以只能随波逐流,会跟着洋流飘走,是暖洋流的一个指示物种

虽然僧帽水母的最北发现记录很 *** ,但是在大 *** 现这东西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实上我查了一下度娘,发现同样的 *** ,同样的描述发生在我国沿海诸多城市……

4这锅我不背!

最后吐槽一下,“它是世界上最毒的水母”?箱水母哭晕在厕所里

澳洲每年被僧帽水母(包括蓝瓶)蜇伤的人数高达万人以上,但是死亡的概率非常低。而且死者主要也不是因为中毒而死,而是中毒后因为肢体剧痛或者呼吸道水肿,导致溺水而死<1>。但是,被僧帽水母蜇伤后会剧痛,并且可能留下伤疤,可能会感觉生不如死……<2>

澳大利亚箱水母(Chironex fleckeri)才是被广泛接受的“最毒的水母”,据文献记载,1884年到1996年,澳大利亚至少有63人因被这种水母蜇伤而死亡<1>。

<1> Fenner, Peter J.; Williamson, John A. (December 1996) ."Worldwide deaths and s *** re enveno *** tion from jellyfish stings". Medical Jo *** nal of Australia 165 (11–12): 658–661. *** SN 0025-729X. PMID *** 85452.

<2> Exton DR. Treatment of Physalia physalis enveno *** tion. Med J Aust. 1988,149 (1): 54. PMID 2 *** 8725

果壳网友 安然_莲自在 回答:

楼上说的都很全面了,但还是再重复一遍:你在大连看不见这玩意,除非全球洋流经脉逆行……

原微博发这条的,是说在迈阿密海边遇见。这应该就是 *** 首发了,博物当时就让他尽快就医。

谁要能在大连海边偶遇这东西,我当场吃半斤老醋蛰头给你看!

本文来自果壳网,谢绝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sns@guokr ***

你们的博物君表示:大连? *** ……

海蛰就是水母吗?吃海蜇好处?海蜇怎么吃更好吃?|这里告诉你

海蜇和水母是什么关系?

静静大声告诉你:

海蛰就是水母;

但是水母并不一定是海蛰。

懂否?

绚丽的水母

神秘水母

海蛰吃起来口感脆脆的,

尤其是夏天,

拌凉菜的时候,

放上一些海蛰。

吃到嘴里,

瞬间感觉消暑很多。

凉拌海蛰

-

海蛰是就像是一个带刺的玫瑰

可以带给我们味觉的享受,

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痛”的“享受”。

我国海域辽阔,

每年的7-9月份,

都能听到沿海地区有人被海蛰蛰伤。

被蛰的以前主要为捕捞海蛰的渔民,

近来很多在海滨游泳戏水的朋友

偶尔也会遭到海蛰的“眷顾”。

捕捞海蛰

捕捞海蜇

渔民捕捞海蛰

捕捞海蛰

渔民捕捞海蛰

海蛰

*** 越是薄嫩的地方越是容易被蜇伤

被蜇伤到后数分钟会出现触电一样的刺痛感

数小时后会出现有红斑的血斑

并伴随痒和灼痛感,

轻者在20天可自愈

严重的会出现红斑水肿、风团、水泡、瘀斑,

甚至表皮坏死。

患者会表现出

烦躁不安、发冷、腹痛、腹泻、精神不振及胸闷气短,

甚至会出现口吐白色或者粉色泡沫、

皮肤青紫、血压下降等敏 *** 休克象征。

若抢救不及时,

有可能会引发伤亡。

有毒的海蛰

-

早在明代,

人民已经懂得

新鲜海蛰有毒,

必须用食盐、明矾腌制,

浸渍去毒,

滤去水分。

再才可放心食用。

-

人们食用海蛰,

一方面喜欢它独特爽脆的口感,

另一方面,

海蛰还含有有价值的营养物质:

海蛰有清热解毒、换痰软坚、降压消肿等功效。

加工后的产品,称伞部者为海蜇皮,

腕部者为海蜇头。

海蜇皮比海蜇头要贵,

味道同样美味。

海蜇和水母的图片,海蜇和水母的区别大全-第1张图片-

*** 加载中...

分享绝美 *** ,海洋精灵海绵宝宝——水母


分享 *** ——醉美的水母, 水中的海绵宝宝,海蜇。


它们色彩复杂,种类繁多,五颜六色,浮在水面,像一个个仙女在游泳,美极了!


水母是一种非常美丽却危险的生物,外型像一把透明的伞,现今世界已知的水母大约有 *** 种。






晶莹剔透的水母随着灯光的变化也变得五彩纷呈,令人眼花缭乱,好看极了!

每个水母都有一个半圆形的头,有的拖着长长的“辫子”,好像是一个个在水里游动的彩色蘑菇。



有粉色的,红色的绿色的紫色的……它们在水里像五颜六色的仙女一样在水中嬉戏。

瞧,那粉红的水母,是蓝色海洋里可爱的小泡泡。是缤纷多彩的精灵。

它们像撑着一把把美丽降落伞下凡的小仙女;


他们更是一个个技术高超的舞蹈演员,在水中尽情的舒展肢体跳着轻盈优美的舞蹈。



水母在水中嬉戏,好像一朵朵在水中盛开的花朵。

桃花水母 透过清澈见底的水面,成千上万个 *** 般大小、神秘精灵般的桃花水母,在水中一张一合、翩翩起舞;当一缕晨光洒向水面时,水母便浮到水面享受阳光;而一阵秋风掠过,小精灵们又慢条斯理地潜伏在碧绿的水草周围。


那些呈桃花形分布的触角状物体,游动起来就像飘落在水中的桃花在表演“花样游泳”,又像天上的流星在水中闪烁。:

当水母游动就像一个穿着灯笼裙的舞者在翩翩起舞。

在蓝色的海洋里,这些游动着的色彩各异的水母显得十分美丽。

在水族馆里,丝丝缠绕的月形水母伴随着阵阵海浪翩翩起舞,如同宫殿般的仙子一般惹人怜爱。


别看水母在水里非常美丽、自在,可是没有水它就无法生存。

好美!

浪漫紫色,真好看!

美的无法形容



好像一个巨型口蘑

漂亮



两个小精灵在翩翩起舞!

蓝色水母,摆动优美的舞姿。

这好像外星生物

蓝色水母




它们在水中形态多变,晶莹透亮,全身呈乳白色,身体柔软如绸,长着无数个触角,悠然自得地游着。









当水母游动就像一个穿着灯笼裙的舞者在翩翩起舞。美极啦!

它无头无尾,晶莹透亮,柔软如绸,在水中张缩飘荡,悠然自得,就像空中缓缓升降的降落伞,在清澈见底的水潭中显得异常优美。

( *** 来自 *** )如侵立删

这不是塑料袋吗!“ *** ”僧帽水母,为啥长成这样?

*** 上最近又流传起这样的文章……

提问:这啥?为什么长得像个塑料袋?真的是水母吗??

果壳网友 jowtte 回答:

准确说,僧帽水母像充气的塑料袋,或者充气的气球。原因嘛,因为它真的是充气的。

【自带浮力装置】

僧帽水母(Physalia physalis)属于刺胞动物门,水螅纲,管水母目。我们常吃的海蜇,则是刺胞动物门,钵水母纲,根口水母目的动物。刺胞动物门则是从以前的腔肠动物门拆分出来的,腔肠动物门已经不存在了。

【我不是我,是我们】

管水母们相当神奇,虽然它们名叫水母,但是和其他大部分水母不同。从外观上看,“一只”完整的管水母似乎与其他类型的水母(比如海蜇)差别不大,但事实上“一只”管水母是一个居住在一起的相亲相爱的大家庭, 它们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群落。群落中的个体属于不同类型的水螅体,这些水螅体在同一块共肉上,通过出芽 *** 繁殖出来,但是不与母体脱离。它们各司其职,有负责保护的,有负责捕食的,有负责消化的,有负责感知的,有负责运动的,有负责 *** 的。因此这些个体是无法 *** 生存的。

管水母目根据水螅体类型的不同(主要是看浮囊体和泳钟体的有无),分成三个亚目。僧帽水母属于不具有泳钟体的囊泳亚目(Cystonectae)。僧帽水母科中仅有一属,两个物种,僧帽水母(P. physalis)和蓝瓶僧帽水母(P. utriculus)。后者比较小,毒 *** 也很弱。顺便说一句,僧帽水母属是由提出“用进废退”学说的让-拉马克命名的。

僧帽水母是由四种水螅体组成的。看图:

整个群落的最顶端是浮囊体(pneu *** tophore)。浮囊体是一个泡状的气囊,囊壁上含有气腺,能分泌气体,使整个群落能够营漂浮生活。浮囊体就是 *** 中的“气球”。通常情况下,浮囊体内充满气体,漂浮在海面上,有点类似“浮子”。浮囊体的样子有点像僧帽,中间是一个隆起的峰部,可以作为风帆的作用,增大空气阻力,可以利用海上的风力进行漂移。浮囊体的颜色通常是蓝紫色,据信可以削弱紫外线的伤害。当受到惊吓时,浮囊体可以释放掉一部分气体,迅速下沉。浮囊中的气体成分与空气大致类似,但是含有比较高浓度的CO,文献记载,大致浓度范围是8%~13%。

浮囊体下面非常短的水螅体是 *** 体(gonozooid),没有口和触手,但是能够产生具有 *** 功能的 *** 胞(gonophore)。

比较长的是水螅体是营养体(gastrozooid)。营养体有口,而且还有一条能长能短的触手,可以进食。

最长的水螅体是指状体(dactylozooid),形状上与营养体相似,但是没有口。指状体通常长度在10m左右,有记录说最长可达30m。指状体上有大量的刺细胞,刺细胞中有 *** 。在指状体刺伤 *** 目标后,会收缩,将猎物送给营养体进行消化吸收。刺细胞是一次 *** 的,使用后就会脱落,但是新的刺细胞会在很短的时间内生长出来。

【啊,随波逐流的生活……】

僧帽水母属于热带/ *** 带物种,由于它们自身不能游走,所以只能随波逐流,会跟着洋流飘走,是暖洋流的一个指示物种

虽然僧帽水母的最北发现记录很 *** ,但是在大 *** 现这东西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实上我查了一下度娘,发现同样的 *** ,同样的描述发生在我国沿海诸多城市……

4这锅我不背!

最后吐槽一下,“它是世界上最毒的水母”?箱水母哭晕在厕所里

澳洲每年被僧帽水母(包括蓝瓶)蜇伤的人数高达万人以上,但是死亡的概率非常低。而且死者主要也不是因为中毒而死,而是中毒后因为肢体剧痛或者呼吸道水肿,导致溺水而死<1>。但是,被僧帽水母蜇伤后会剧痛,并且可能留下伤疤,可能会感觉生不如死……<2>

澳大利亚箱水母(Chironex fleckeri)才是被广泛接受的“最毒的水母”,据文献记载,1884年到1996年,澳大利亚至少有63人因被这种水母蜇伤而死亡<1>。

<1> Fenner, Peter J.; Williamson, John A. (December 1996) ."Worldwide deaths and s *** re enveno *** tion from jellyfish stings". Medical Jo *** nal of Australia 165 (11–12): 658–661. *** SN 0025-729X. PMID *** 85452.

<2> Exton DR. Treatment of Physalia physalis enveno *** tion. Med J Aust. 1988,149 (1): 54. PMID 2 *** 8725

果壳网友 安然_莲自在 回答:

楼上说的都很全面了,但还是再重复一遍:你在大连看不见这玩意,除非全球洋流经脉逆行……

原微博发这条的,是说在迈阿密海边遇见。这应该就是 *** 首发了,博物当时就让他尽快就医。

谁要能在大连海边偶遇这东西,我当场吃半斤老醋蛰头给你看!

本文来自果壳网,谢绝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sns@guokr ***

你们的博物君表示:大连? *** ……

为什么我们吃的都是海蜇皮和海蜇头,海蜇的身子去哪儿了?

一到炎热的夏天,总盼着吃点清清爽爽的食物,海蜇无疑就是更好的选择之一。

无论是劲脆开胃的老醋蛰头,还是清凉微甜的凉拌蜇皮,冰冰凉的口感,总让 *** 罢不能。

但是,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我们平时吃的都是海蜇皮、海蜇头,海蜇那巨大的身子去哪儿了呢?

01海蜇和水母到底是什么关系?

水母,古时称?鱼。

pexels

早在春秋时期,相关典籍里就出现过水母的影子。《越绝书》记载了春秋战国时期吴越人的日常生活与风俗,其中就记载说:“水母目虾,南人好食之。”

接下来的两千多年时间,很多的典籍中也都有对水母的记载,认为水母“形如羊胃,无目以虾为目,没有内脏,是绿色的水沫凝结而成”。

当然,以今天的知识,我们知道古人对水母存在许多误解。

水母鱼。图/obzhi

水母的身体含水率高达95%,但它有内脏,是实实在在的动物,并非水沫凝结而成;水母也不用小鱼小虾当眼睛,它们围在水母周围,只是因为关键时刻水母可以充当保护伞。

但古人有一点没误解也没说错,那就是水母可以吃并且很好吃。

当然,不是所有的水母都可以食用。我们在水族馆里常常能见到各种色彩斑斓的水母,它们大多数是不能端上餐桌的。

钵水母的一种。图/Monterey Bay Aquarium

*** 记里唐三藏用的“钵”

全世界大概有 *** 种左右的水母,最多的就是钵水母纲,因为它的头盖像倒放的钵,因此得名。

我们吃的海蜇,就是钵水母纲-根口水母目-根口水母科-海蜇属下的部分种。

所以,海蜇和水母的关系一下子就明了:海蜇是水母的一个分支,但并不是所有的水母都是海蜇。

在中国,我们常吃的海蜇一般有三种:海蜇(没错,就叫海蜇)、沙海蜇和黄斑海蜇。

最经典的就是海蜇了。在一些地方,渔民更喜欢叫它“面蜇”或是“绵蜇”。它的“伞部”非常光滑,口感脆嫩,一般能长到脸盆大小。

沙海蜇是钵水母纲-旗口水母目-口冠水母科下的生物,它的伞部有很多沙子状的突起,而且体型巨大,可以长到一张桌子的大小,要几个人合力才能把它捞上岸。

沙海蜇的数量远远多于“面蜇”,但口感却没什么嚼劲,所以 *** 也要便宜不少。

黄斑海蜇与海蜇类似,只不过它的伞部表 *** 有许多短小而尖硬的疣突,并有黄褐色小斑点。

市场上最常见的就是面蜇和沙蜇,黄斑海蜇的经济价值相对较低,市场占有率也不高。

02海蜇大爆发,能不能捞着吃?

一到夏天,我们就能看到一些沿海地区海蜇大爆发的新闻。

尤其是在海滨浴场,海面上飘着密密麻麻的海蜇,想要下海游泳,还得小心地绕开它。

世界上一有什么地方出现小龙虾、淡水鱼爆发,就调侃召唤中国吃货。那现在,自己家门口出现了那么多海蜇,吃货们能不能出把力,直接捞上来就吃了?

讲道理,这恐怕不行。

首先,你没法判断,这飘着的海蜇是不是适合食用的品种。

其次,捞海蜇是个体力活,也是个技术活。个头巨大的沙海蜇,一两个 *** 未必能把它拖上岸。而且,捞上来的海蜇如果不尽快出来,很快就会自溶成一滩水,白白费力气。

就算,遇到了可以食用的品种,又是合适的大小,我还是不建议你自行捕捞。

海蜇解剖结构。图/《海洋无脊椎动物学》

一方面是海蜇的触须上盘绕钩状的细丝,喷出去可以刺穿并 *** 猎物,然后坐享美食。当然,海蜇也会蜇伤人类,如果不及时就医,可能存在生命危险。

另一方面是,海蜇体内本身含有 *** ,沿海地区食用鲜海蜇,也会事先用明矾水浸泡,去除 *** 的同时,也使海蜇不容易融化。

所以,如果在海边遇到海蜇,我的建议只有一个,躲着走。

03我们平时吃的海蜇是怎样处理的?

既然不能自己捞,那我们吃的海蜇都经过哪些专业处理呢?

养殖海蜇。图/《博物》

我们平时吃得最多的就是海蜇头、海蜇皮了,它们都是从海蜇的身上分割下来,经过盐和矾加工而成的。

海蜇捞上岸后,首先要进行分割,捋去会蜇人的海蜇须子。

先把海蜇的口腕部切下来,这一部分是海蜇的触足,肉质厚、口感脆,渔民叫它“海蜇爪子”,而到了餐桌上,我们却叫它海蜇头。

老醋蛰头

海蜇头常见的是用来做凉菜,老醋蛰头是最经典的下酒菜之一。除此之外,它也可以用来红烧或是油泼,因为海蜇头的含水量略低,口感也筋道,再加上它耐冷耐热的特 *** ,很容易就成为一道百搭食材。

海蜇上边的伞形部分,经过腌制,就会成为海蜇皮了。

无论是海蜇头还是海蜇皮,成为可食用食材之前,都需要经过腌制。

用明矾和盐腌制海蜇,是中国最传统的做法,也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明矾可以让海蜇体内的蛋白质凝固,并加速脱水。而盐除了用于脱水以外,还可以防腐。

最经典的做法是“三矾两盐”:

1、调制明矾水,浸泡海蜇四至六个小时;

2、海蜇沥干水,在腌制池内,铺一层海蜇,撒一层盐矾混合粉,装满后,在最上面撒上盐和矾“封顶”,腌制一周左右时间;

3、一周后,沥干海蜇水分,再重复第2步,只不过盐和明矾的份量要减少,再腌制八至十天,脱去水分,就成为我们餐桌上的海蜇皮和海蜇头了。

腌制好的海蜇皮切成丝,在流水里浸泡一段时间,洗去盐分和明矾,用来拌凉菜是更好的。

尤其是冬天里清甜的白菜心,拌上脆爽的海蜇皮,在一桌子油油腻腻的过年大餐面前,绝对是一股清流。

海边的渔民们不会浪费海蜇身上任何一个能吃的部位,他们将海蜇分割到了极致。

海蜇脑子

海蜇的口腕部和伞部中间,有一块类似果冻一样的东西,渔民们叫它“海蜇脑子”,实际上它含有海蜇的 *** 腺,是海蜇身体里氨基酸最丰富的部位,具有特殊的鲜味。

海蜇脑子难以保存,要现取现吃,离开海边就难以吃到了。

海蜇脑子炒鸡蛋

最常见的做法是做汤,洗净的海蜇脑子倒入沸水中,不一会儿,就像鸡蛋花儿一样浮到表面,再撒上小香葱、小香菜等配料,就可以出锅了。

海蜇脑子也可以用来炒鸡蛋,将它与鸡蛋一起打匀,油热之后倒入锅中,蛋液凝固即可关火,不需要再加任何调料,也足够鲜美。

海蜇身上卖得最贵的部位,是海蜇伞部内侧的一层膜,渔民叫它“海蜇里子”。它必须趁海蜇新鲜的时候快速撕下,时间长了,就撕不下来了。

海蜇里子

一个500斤左右的海蜇,最多只能出三四斤海蜇里子。无论是炒或炖,海蜇里子吃起来就像是瘦肉,却有着海洋的鲜味。

白菜心炒海蜇里子,是胶东半岛最常见的做法。当地的两大特产,胶白与海蜇相遇,清甜脆爽的白菜与鲜美弹牙的海蜇里子,使这道菜的口味远远超过它的颜值。

海蜇里子炒白菜

而对于生活在海边的人来说,夏天最爽的事情之一,就是来一碗新鲜的拌海蜇,它就是独属于海边的凉粉。

海蜇凉粉

海蜇用明矾水浸泡,或是在流水中浸泡一天,去除体内的 *** 和苦涩。泡好后的海蜇切成丝,加蒜泥、醋、香菜等调料,拌匀之后,连汤带水咕噜咕噜地喝下去。

冰凉的海蜇伴着白醋和蒜泥的气息划过口腔,在炎热的夏天里无比清爽。

04海蜇虽好,但不可贪杯

甭管是海蜇皮还是海蜇头,脆嫩的口感搭配醋的酸爽,在大夏天里,确实是种享受。

不过,在海蜇的加工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明矾和食盐,注定了海蜇皮和海蜇头中的含铝量和含盐量都不会低。

铝摄入过多可能诱发阿尔茨海默病,也会导致骨质疏松等问题;而盐吃太多,则容易引发心血管及 *** 问题。

*** 特别行政区食品安全中心推出的《含铝食物添加剂使用指引》

明矾这种物质,我们在吃油条的时候常会说到,它的化学名是“十二水 *** 铝钾”,可以帮助海蜇脱水及蛋白质凝固。

相关食品安全标准规定,油条中的铝含量不得超过100毫克/公斤,而海蜇中的铝含量不得超过500毫克/公斤。

那有没有办法降低海蜇中的铝含量,或者像“无矾油条”一样做出“无矾海蜇”?这恐怕很难。

一是海蜇的处理 *** 还是传统的“三矾两盐”,如果明矾的量加的不够,海蜇的口感就不脆了,而且直至今天,仍然没有找到替代品来取代明矾;

二是在工艺不变的情况下,只是提高安全标准,要么市面上产品普遍超标,要么我们吃不到像样的海蜇。

所以,海蜇注定了是一种含铝量很高的食物,从安全角度,一是不能多吃,二是食用前要经过充分的浸泡、漂洗,尽可能降低它的铝含量。

- The End -

文 | 卫奕奕

封面图 | 摄图网

秘境之眼·人类之友 日历 | 海蜇:水中“小透明”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编者按:

野猪下山了!“猴纸”到我家阳台了!野生动物进城的消息频现社交媒体。事实上,我们身边居住着众多本土野生动物,它们与我们为邻,我们却鲜少了解它们。了解、友好、相伴,万物方能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新华日报·交汇点联合江苏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站、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等推出“秘境之眼·人类之友”日历专栏,带您一起通过 *** 相机、动物观察者等的视角,去关注既熟悉又神秘的“动物邻居”。生物多样 *** ,是人类家园的生存基础、生机所在,每到节气日,我们还将邀请节气官来进行当日的特选推介播报。今天一起来认识海蜇。

身如伞盖

海蜇是一种钵水母纲动物,它们是水母中极少能食用的品种。海蜇的身体呈铃形或倒置的伞形,向外凸出的一面称为上伞面,凹入的一面称为下伞面,下伞面的 *** 有一根下垂的管称垂唇,垂唇的游离端为海蜇的口,伞的边缘有一圈触手。海蜇体壁的胃循环腔也非常发达,由胃囊向伞缘伸出多条辐射管,这让它们拥有很高的捕食效率。

“一把伞”怎么移动?

海蜇很少能做主动位移运动,但它们仍能在水中自如垂直移动。这是因为海蜇的肌原纤维已与表皮细胞分离形成 *** 的一层肌纤维,通过这些肌纤维的规律收缩,就能带动伞面有节奏地收缩。伞缘收缩时,伞缘内的水被喷出,产生的反作用力推动海蜇向上运动,当伞缘肌肉舒张,伞又恢复了原形,水又重新进入伞缘内,海蜇的身体便会下沉。海蜇的水平移动则没有这么 *** ,多由水流推动。

海蜇是“肉食主义者”,以浮游生物,小的甲壳类、多毛类甚至小的鱼类为食。它们的胃囊中除了辐射管,还有很多胃丝,其中含有大量的刺细胞及腺细胞用于消化食物。海蜇没有专门的呼吸及 *** *** ,它们体壁的两层细胞均与外界环境接触,所以呼吸与 *** 作用可以由体壁细胞直接 *** 进行。出、入口及胃腔的水流可以携带入新鲜的氧气,并带走代谢产物,它们排出的气体不是二氧化碳,而是氨。

食用前先排毒

海蜇富含蛋白质、优质脂肪、核黄素、硫胺素以及碘、钙、铁、磷等营养元素,中国传统医学认为,海蜇有清热化痰,行瘀消积,软坚散结,补心益肺等功效,很适合脂肪肝患者以及气管炎、哮喘、胃溃疡患者食用。

新鲜的海蜇含水多,皮体较厚,还含有 *** ,不宜食用,需经过食用盐加白矾盐渍3次(俗称三矾),使鲜海蜇脱水3次以后,才能让 *** 随水排尽。

采写:金亦炜

制图:郑玲玲

*** :视觉中国

编辑: 刘霞

本文来自【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仅 *** 作者观点。全国 *** 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在成为老醋蛰头前,海蜇到底经历了些什么?

老醋蜇头、凉拌蛰皮……脆嫩可口的海蜇,大家都爱吃。但是它是怎样从海里来到餐桌上的呢?其间经历了哪些不为人知的过程?

请跟我一本正经地走进博物餐桌。但在这之前,我们得采用倒序的叙事方式从头说明。

捕海蜇

端上餐桌的海蜇,看上去都差不多。其实它们可能来自于不同的种类。

食用海蜇有几种?

最经典、更好吃的要数海蜇了。对,这个种的名字就叫“海蜇”二字。渔民则更爱叫它“面蜇”或“绵蜇”。它的“伞盖”很光滑,口感脆嫩,但个头不太大,一般是脸盆大小。

还有一种沙海蜇,渔民称之为“沙蜇”,它的伞盖上有很多沙子状的突起,口感没什么嚼劲,略逊一筹。但它个儿大,大个儿的能比一张桌子还大,要两个人用力才能拉上船。而且数量远远多于面蜇,所以市场上廉价的海蜇,大多是沙蜇。

此外,我国的食用海蜇还有叶腕海蜇、拟叶腕海蜇、黄斑海蜇。它们的捕捞量较小,市场上还是被面蜇和沙蜇 *** 着

海蜇爆发为啥不捞着吃?

近年来,新闻经常报道海里的水母泛滥成灾,很多人纳闷:派渔船过去捞来吃就好了,怎么还会成灾呢?

我觉得问这个问题的人你不要激动,你要想一想,渔民不傻的。

首先,泛滥的水母不一定是适合食用的种类。就算是食用的海蜇,渔民也不一定会去捞。因为海蜇捞上来要马上处理,否则就变质。所以渔民一般只在近海捕捞,捞完了立刻回岸卸货。

远海的海蜇再多,来回耗费更多油钱不算,海蜇还会变质。而且处理海蜇需要特殊技术,只有少数渔民从事这个行当。普通的渔民在捞鱼时若捞上海蜇,也会扔回海里,因为没法处理,又占地方。

渔民要少量多次地把海蜇运回岸边,如果一次捕捞过量海蜇,很容易压坏、变质。

海蜇看着虽透明,你不一定捞得动

每年7、8月最热的时候,就是捞海蜇的更佳时机了。辽宁、山东、浙江沿海都是海蜇出现的热点地区。

渔民们放下一种“海蜇网”,逐渐把海里漂的海蜇兜在一起,然后并不是一网全捞上来,那样海蜇就挤碎了。要用小网一个一个地捞上来。有些大海蜇上百斤重,得两个壮汉使劲才能捞起。

每天有两次涨潮两次退潮, *** 期和低潮时期是打捞海蜇的更佳时机,也就是说,每天可以捞4次海蜇。但渔民一天里顶多出3次海,出海2小时,卸货2小时,工作十几个小时,又累又晒,还经常被海蜇蜇伤,非常辛苦。

养海蜇

既然捞海蜇这么辛苦,捞上来的又常是不值钱的沙蜇,那不如自己养吧。我们5月底专程去了趟辽宁丹东,当地的热情小伙崔子带我们来到了郊外的一个海蜇养殖场。这里养的都是面蜇。

养殖池的每个池子里都是不同阶段的小海蜇

虽然已是5月底,但北国的丹东还是相当冷。我们缩手站在院子里环视,只有一些平房,没有想象中的大水池。但有一间屋的门里微微冒出雾气,我们推门进去,里面又宽敞又黑暗,中间是一条过道,两边全都是水泥池。原来水池在屋里呀!

场里的王工过来了。他说:“海蜇小时候在屋里养,方便过冬。长大后再放到室外池里。”他带我们来到了之一个池子。里面泡着很多塑料瓦楞板,用绳子串成一串串。

王工提起一串:“板子上附着的这些小疙瘩,就是螅状幼体。”我仔细一看,果然附着着很多水螅一样的生物。“每年九月,我们把十五六斤的野生大海蜇放到池子里,让它们 *** 产卵。卵孵出“浮浪幼虫”,不久就附着在板子上,变成螅状幼体越冬。到了开春,工人就会给屋里加温,幼体就会苏醒,开始迅速生长。”王工说。

附着在板子上的螅状幼体和横裂体。

板子上还有一些幼体长得更大,就像一摞盘子,这是下一个阶段:“横裂体”,这些盘子一个个脱落,每一个都称为“碟状幼体”,每个碟状体就是一只小海蜇,会自己游动了。

从上到下,小海蜇从碟状幼体逐渐长到乒乓球大小的幼蜇。

剩下的几个池子里,每个池子都养着一个阶段的海蜇,一个池比一个池的大,随着水泵造出的水流,小海蜇们上下翻飞,就像锅里的饺子。水里还有很多丰年虾的无节幼体,这是投喂给海蜇的活饲料。到了最后一个池子里,已经都是乒乓球大小的幼蜇了。这种个体就可以放到室外露天池了。

露天放养,下次见面是餐桌

养殖户准备把袋子里的小海蜇放进露天池

正好有几位工人要去放苗,我们赶紧跟着一起去。渔民管露天池叫“圈”(音“劝”),比普通鱼塘要大一些,里面是海水。地上堆着很多装满小海蜇的塑料袋,几位大叔大妈们会把它们放到水中。我捞了一只在小盒中,它很有活力,“咕叽咕叽”地不停游泳,而且口腕末端已经长出了几只“小尾巴”——棒状附属器。这 *** 它已经比较成熟,很强壮了。

我把它放入水中,心说:“请 *** 地生长吧,反正你也没几个月活头了,夏天就该被捞上来吃掉了。” 好伤心哦~

放进露天池的海蜇大小,就和这两只海蜇差不多。

渔民捞起一只小海蜇给我们看,虽然离了水,它还是“咕叽咕叽”地试图游动。长大了口感一定不错。

“肢解”海蜇

首先我们来认识下海蜇的身体结构:

绘图:张瑜

转眼到了7月中下旬,海蜇已经够大了。养殖户把它们捞上来,就在岸边加工起来。海蜇出水后很容易变质,必须争分夺秒。

首先,要戴着手套把 “海蜇须子(丝状附属器、棒状附属器)”捋掉,它们富含刺细胞,会蜇人,要去除。

然后就是把海蜇各部位切割分类了。很多人都知道,海蜇的伞部俗名“蜇皮”,口腕部俗称“蜇头”,其实渔民有更细的分法。

他们先把口腕部切下来装在桶里。这部分就是“蜇头”,但渔民喜欢叫它“海蜇爪子”,因为它有很多分支,确实很像爪子。它们的命运是做成“老醋蛰头”。

然后把口腕和伞部之间的部分切下来,看上去就像一大块纯净的果冻,这叫“海蜇脑子”,它含有 *** 腺,具有特殊的鲜味,而且是氨基酸最丰富的部位。

现在海蜇只剩伞部了。下一步是扒下“海蜇衣(海蜇里子)”,即伞部内侧的一层膜,做熟之后口感像牛腩,却有大海的鲜味。但渔民自己不舍得吃,因为这是海蜇全身最贵的部分。一定要趁新鲜剥,稍微放久了,海蜇衣就剥不下来了。

切下来的海蜇脑子和海蜇衣要马上用沸水汆烫,这样它们会变得紧致,方便运输。收购商就等在旁边,把自己想要的部位迅速运走。其他部分就要用明矾处理了。

汆烫过的海蜇衣

腌制海蜇

用明矾和盐腌制海蜇,是中国传统的做法。明矾的作用是让海蜇的蛋白质凝固,并加速脱水。盐除了脱水,还能防止微生物繁殖,有防腐作用。

海蜇皮和海蜇头要分别腌制,因为它俩的矾、盐用量稍有差别。但大体步骤是一样的,要用明矾腌三次,做好后就称为“三矾海蜇”

在海蜇身上撒明矾,进行腌制。

初矾

一般只用明矾,不用盐。调制成矾水泡着海蜇,泡4~6小时。

二矾

捞起来沥干,放在另一个池子里,摆一层海蜇,撒一层盐矾混合粉,以此类推,摆满池子后,用盐矾混合粉“封顶”,腌一周左右。

三矾

把二矾后的海蜇捞起沥干,放入另一个池子,再重复二矾的步骤,但盐和矾的用量要少一点。封顶后,再腌8~10天,就成功了。海蜇此时水分脱去,变得非常紧实,可以长久保存。

这样腌制后的海蜇皮和海蜇头,可以长期保存。

终于可以吃了

经过重重考验,变得连 *** 妈都不认识的海蜇,终于来到了菜市场。买回家后要注意,用明矾腌制的海蜇,一定要多冲洗几遍,明矾含铝,吃多了对身体有慢 *** 危害(不过现在有卖那种即食的海蜇,还给你配好调料了,懒得下厨房的人可以试试)。

洗干净后,海蜇皮可以拌白菜丝,海蜇头和黄瓜凉拌或者用捞汁做法。如果你在海边,还应该尝尝未经矾制、更加健康的海蜇脑子、海蜇衣。简单地和鸡蛋、白菜同炒,就能更大限度地展现它们的美味。若是和浒苔炖成一碗酸辣汤,那就鲜上加鲜,余味绕梁了。

撰文 | 嘉楠

绘图 | 张瑜

摄影 | 嘉楠 叶哲涵

微信编辑 | 小饼

感谢崔从敏、丹东昱达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对本文的帮助。

标签: 海蜇 水母 区别 大全 ***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