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烛的拼音怎么写的一些知识点,和蜡烛的烛的拼音怎么写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氵的拼音怎么写
1、解释:(1)同“水”。用作偏旁。俗称“三点水”。(2)同“水”。用作偏旁。俗称“三点水”。
2、“氵”,该字未收录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中,属于生僻字,普通话读音为shuǐ,最早见于商朝甲骨文时代。“氵”的基本含义同“水”、用作偏旁。俗称“三点水”。
3、“氵”,初见于商朝甲骨文时代,后来陆续在金文、楚系简帛、秦系简牍、说文中发现,“氵”字简体版的楷书从秦朝小篆演变而来。
4、(康熙字典未收录“氵”字头,请参考“水”字。)
5、【唐韵】【正韵】式轨切【集韵】【韵会】数轨切,税上声。【说文】准也。北方之行,象众水流,中有微阳之气也。【徐铉曰】众屈为水,至柔,能攻坚,故一其内也。【释名】水,准也,准平物也。【 *** 通】水位在北方。北方者,隂气,在黄泉之下,任养万物。水之为言濡也。【书·洪范】五行,一曰水。【又】水曰润下。【正义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五行之体,水最微,为一。火渐着,为二。木形实,为三。金体固,为四。土质大,为五。【易·干卦】水流湿。【说卦】坎为水。【管子·水地篇】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通流者也。【淮南子·天文训】积隂之寒气为水。
6、又六飮之一。【周礼·天官】浆人掌共王之六飮,水浆醴凉医酏。
7、又【礼·玉藻】五飮:上水、浆、酒、醴、酏。【注】上水,水为上,余次之。
8、又【礼·曲礼】凡祭宗庙之礼,水曰淸涤。
9、又明水,所以共祭祀。【周礼·秋官】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于日,以鉴取明水于月,以共祭祀之明齍明烛共明水。【注】鉴,镜属,取水者。世谓之方诸。
10、又官名。【左传·昭十七年】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
11、又【前汉·律历志】五声,羽为水。
12、又中水,县名,属涿郡。应劭曰:易二水之中。见【前汉·地理志】。
二、焱的拼音怎么写
1、燚是中国汉字,由四个火字组成,读音为yì,部首为火,部外笔画为12,总笔画为16,燚有两个意思,一是火貌(新华字典解释:形容火剧烈燃烧的样子),二是在人名里有平安的意思。
2、【巳集中】【火字部】燚·康熙笔画:16·部外笔画:12
3、《五音篇海》以日切,音亦。火貌。
4、火,huǒ,燃烧,物质燃烧时所发出的光和焰:~力、~烛、~源、~焰、烟~,~中取栗(喻为别人冒险出力,而自己吃亏上当,毫无所获)。
5、照1988年03月25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 *** 会和 *** 联合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确定了7000个汉字的规范笔顺。火、九、方、别等字的通俗笔顺其实均是错误的。
6、火的通俗笔顺为:点、长撇、短撇、捺。如右图所示:
7、火的正确笔顺为:点、短撇、长撇、捺。
8、炎,yán,热:~热、~凉(a、气候的热和冷;b、喻人情势利,或亲热攀附,或冷漠疏远,反复无常)。趋~附势、~~(灼热;火炽盛;引申为兴盛,亦指威势显赫)。
9、(1)炎热,酷热 [blazing;be b *** ning hot]
10、赫赫炎炎。——《诗·大雅·云汉》。传:“热气也。”
11、南方曰炎天,又东北曰炎风。——《吕氏春秋·有始》
12、观炎气之相仍兮,窥烟液之所积。——《楚辞》
13、夏炎百木盛,阴郁增埋覆。——唐·韩愈《南山》
14、(2)又如:炎暑(炎热酷暑);炎天(大热天);炎魃(旱 *** );炎威(夏天酷热的威势);炎月(暑月);炎辰(炎热的日子);炎兵(喻酷热);炎冷(犹冷热);炎序(炎夏季节)
15、(3)红色 [red]。如:炎卉(鲜艳的花草);炎波(红色的波浪);炎霞(红色的霞光)
16、(1)炎症 [inflam *** tion]。如:嗓子发炎;喉炎;扁桃腺炎
17、(2)指炎帝 [Yan Diemperor]即传说中上古姜姓部族首领。相传少典娶于有嵪氏而生。原居姜水流域,后向东发展到中原地区。一说炎帝即神农氏。如:炎皇(炎帝神农氏);炎轩(炎帝神农氏与黄帝轩辕氏的并称)
18、(3)汉朝 [Han dynasty]。五行家谓汉以火德王,火曰炎上,故以“炎”指汉朝。亦泛指以火德王的朝代。如:炎正(汉朝);炎宋(赵宋自称以火德王,故称炎宋);炎运(以火德而兴的帝业之运);炎祚(指汉或宋的国统);炎纪(汉朝年代)
19、(4)比喻炙人的权势 [power and influence]。如:炎贵(权势显赫,贵重)
20、(5)南方 [south]。如:炎方(泛指南方炎热的地方);炎丘(南方炎热的山地);炎邦(南方炎热之国)
21、(6)火 [fire]。如:炎德(火德);炎海(火海);炎山(传说中的火山)
22、(7)太阳 [sun]。如:炎精(太阳的别称)
23、焱,yàn,如:焱飞(火花飞舞的样子);焱悠(火花飘舞);焱焰(火焰);焱焱(光采闪耀的样子);焱攸(焱悠);焱炎(形容太阳的光和热);焱烘烘(火炽热的样子)
三、蜡烛的拼音怎么写
蜡烛,是一种日常照明工具,主要用石蜡制成,在古代,通常由动物油脂制造。可燃烧发出光亮。此外,蜡烛的用途也十分广泛:在生日宴会、 *** 节日、集体 *** 、红白喜事等活动中也有重要用途。在文学艺术作品中,蜡烛有牺牲、奉献的象征意义。
现代一般认为蜡烛起源于原始时代的火把,原始人把脂肪或者蜡一类的东西涂在树皮或木片上,捆扎在一起,做成了照明用的火把。也有传说在先秦上古时期,有人把艾蒿和芦苇扎成一束,然后蘸上一些油脂点燃作照明用,后来又有人把一根空心的芦苇用布 *** ,里面灌上蜜蜡点燃。
2、动物、矿物或植物所产生的油质,具有可塑 *** ,能燃能熔,不溶于水,是一羟基醇或固醇的脂肪酸酯。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赠别》
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又如:蜡火(蜡烛火);蜡烟(蜡烛的烟);蜡红(烛花);蜡香(蜡烛燃点时产生的气味);蜡光(烛光)。
1、用蜡涂抹。如:蜡引(涂蜡于纸张或布帛上,以防水湿);蜡本(用蜡涂绢上,所临摹的画本);蜡纸(表面涂蜡的纸)。
1、古代祭名。周朝年终大祭万物。
2、天子大蜡八。——《礼记·郊郊特牲》
又如:蜡腊(岁终祭祀);蜡坛(蜡祭之坛);蜡宾(年终祭祀的助祭人);蜡索(犹蜡祭);蜡祠(蜡祭用的祠堂);蜡宫(供蜡祭用的宫室);蜡月(指周历十二月);蜡日(年终蜡祭八神之日);蜡祭(祭名。年终合祭万物之神)。
烛 zhú形声字。繁体字从火,从蜀,蜀亦声。“蜀”指“有孔眼的网罩”。“火”指“火苗”。“火”与“蜀”联合起来表示“带网格灯罩的火苗”。本义:带网格灯罩的蜡烛。
(1)(形声。从火,蜀声。本义:古代照明用的火炬)
烛,庭燎大烛也。——东汉·许慎《说文》。按,_也。未_曰_,执之曰日烛,树地曰庭燎。苇薪为之,小者麻蒸为之。
执烛于西阶上。——《仪礼·燕礼》
共坟烛庭燎。——《周礼·司_氏》。注:“树于门外,曰大庭燎。”
火在地曰燎,执之曰烛。——《仪礼·士丧礼》注
举烛者,尚明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
江月亭前桦烛香,龙门阁上驮声长。——南宋·陆游《雪夜感旧》
(3)又如:烛火(火炬,火把);烛炬(指火炬或蜡烛)
高堂粉壁图蓬瀛,烛前一见沧洲清。——唐·李白《同族弟金城尉叔卿烛照山水壁画歌》
烛分歌扇泪,雨送酒船香。——唐·李商隐《夜饮》
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唐·杜牧《初冬夜饮》
(5)又如:烛信( *** 蜡烛用的签子);烛奴(雕刻 *** 形的烛台;泛指一般烛台);烛心(蜡烛中心用以点火的灯草、纱线等)
夫日,兼烛天下。——《韩非子·内储说上》
望见青枫城里火光烛天。——《儒林外史》
名高天下而光烛邻国。——《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连称手起剑落,头离枕畔,举火烛之,年少无须。——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明烛南天。——清·姚鼐《登泰山记》
(2)又如:烛银(精光闪耀的银子);烛天(照耀天空)烛明(照亮);烛夜(照亮黑夜);烛幽(照亮昏暗);烛远(光照远方);烛临(由上向下照射)
智术之士,必远见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烛私。——《韩非子·孤愤》
(4)又如:烛知(明察洞悉);烛物(明察事物);烛微(观察入微);烛察(明察,洞察);烛鉴(明鉴,明察)
一箔珠帘掩映垂,房栊轻染麝香枝。
佳人盼影横哀柱,狎客分光缀艳诗。
禁锁翠明初唱漏,官窗红短尚围棋。
长宵且秉欢游去,无限风光见古辞。
四、赠送的拼音怎么拼写
【赠送 zèng sòng】:1.赠别送行。 2.无代价地将财物或称号等给予别人。近义词:奉送馈赠馈送捐赠赠给反义词:璧还领受索取相似词:馈赠赠品赠言回赠捐赠转赠赠与递送。
为什么糕饼店的生日蜡烛都是免费赠送?因为只有人少拿,不会有人多要。
秋,把我思想中不敢释放出来的忧伤,慷慨的赠送给了秋风,飞扬在这多愁善感的季节里,飞扬在这流泪的季节里。
我要把微笑绽开给孩子,鼓励传达给孩子,关爱赠送给孩子,让每个孩子都尽享教育的真爱。
新年快到了,同学们把自己亲手 *** 的贺年卡赠送给老师。
为了公正执法,法官拒绝了当事人赠送的礼物。
过生日那天,妈妈赠送给我一只漂亮的文具盒。
互相赠送礼物的家庭习惯有助于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诚挚的友谊。其主要意义并不在于礼物的本身,而在于对亲人的关心,在于希望感谢亲人的关心。
中秋节免费大赠送:八月十五当天,凭此 *** 可至九天广寒仙宫免费领取月饼一个,数量有限,欲领从速哦。注:来回差旅费自行解决,不予报销。中秋快乐!
七夕将至,作为好兄弟的我华丽丽地赠送给你对联一副。上联:横眉冷对众 *** 。下联:俯首甘为老光棍。横批:逗你玩。哈哈,七夕快乐!
OK,关于烛的拼音怎么写和蜡烛的烛的拼音怎么写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