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由我们的合作伙伴『美境自然』牵头,我们一起在微博上发起一个调查野生动物及其制品消费情况的活动,请大家一起绘制野生动物消费地图。
很多小伙伴跟我们反馈,他们热情地打开了问卷,撸起袖子,准备大填一番的时候,却傻了眼。
???这问卷里的动物都是啥???我好像都没见过?咋填啊?
这些动物有做成啥制品吗?我咋不知道?
我们当时就这样:
理解,理解
事实上,这样的买卖就发生在你我身边,在街角的菜市场、路边的餐馆、周末的古玩街、假期的旅游纪念品店……
我们接下来就帮助大家认一认其中一些动物,以及它们常见的制品,让大家回忆起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这些东西,让大家更好地完成这个调查。
让我们开始吧!
猫科动物
猫科动物消费品,如虎、豹、薮猫、豹猫等。
我国市场上常见的有虎骨、豹骨等大型猫科动物的骨头制成的 *** 品、保健品等,以及猫科动物的皮毛制品。
另外还有私人非法饲养的野生猫科动物,如薮猫、狞猫、豹猫等,会出现在某些猫咖啡厅。社交 *** 上也有网红博主非法饲养晒照片的。详情:将野生猫科动物当宠物养?我劝你善良
比如这样的虎骨膏。
1993年虎骨禁令之前,中国生产的 *** 膏 ?Kristin Nowell / TRAFFIC
添加了豹骨的 *** 酒 /图源 ***
薮猫,附录Ⅱ,相当于我国Ⅱ级保护动物,私人禁止饲养。/图源 ***
微信朋友圈里非法 *** 的豹猫。来自微博@大 *** 家福尔摩斯
鹿/麂/麝/狍子等
它们主要被食用,如野味市场上常见麂子、狍子的肉,以及作为 *** 材的鹿茸等。
当然也很难区分这些肉到底是养殖场来的,还是山上打的,又或是山上打的再混入养殖场装成养殖 *** 的?
被当作 *** 材的鹿茸。/图源 ***
小麂
狍子
熊
熊肉会作为野味被食用,而熊胆则是一味 *** 材。
查获的熊掌。/图源哈尔滨新闻网
作为保健品的熊胆粉
犀牛
犀牛角主要作为装饰品出现在古玩店,也有部分人认为犀牛角有神奇的功效,将它作为一味 *** 材求购。
*** 时代,真是到处可见违法犯罪呐,可惜没法管。
*** 社区叫卖的犀牛角制品。/图源 ***
羚羊/鬣羚
犀牛角比较稀少,而羚羊角就更常见了,主要作为 *** 材入 *** 。
羚羊角 /来源见水印
犬科动物
主要用于皮毛制品的犬科动物,狼、狐狸、貉等。
狼
北京怀柔的一只貉。BY TF010
狸(如果子狸/斑林狸/小熊猫)
花面狸(果子狸)、斑林狸、小灵猫等主要作为野味被盗猎食用。小熊猫则被作为宠物私人饲养。
小熊猫
果子狸
小灵猫/图源 ***
獾/鼬/貂
獾主要作为野味被捕猎食用,在我们的调查里,也有挺多人吃过黄鼠狼(黄鼬),貂主要是皮毛的利用。
详情:在中国,被吃掉的悲催野味们
猪獾
黄鼠狼,大名叫作黄鼬
鼠类
常见作为野味的竹鼠、松鼠、豪猪等各种鼠类。
豪猪
欧亚红松鼠
水獭
水獭也是种野味。常被吃的是欧亚水獭君。详情:一直网红,持续被遗忘,是时候认真对待中国水獭了
欧亚水獭,马文虎摄
鲎
跟我念,喝噢鲎,hou(第四声)。
这玩意在海边城市的菜市场里时不时可以见到,在海滩上偶尔也能捡到。近30年由于过度利用,数量急剧减少,中国鲎在2019年被IUCN红色名录列入濒危动物
鲎 ? ***
砗磲/鹦鹉螺/唐冠螺/ *** 螺等
作为文玩摆件的各种珍稀贝类也常出现在沿海城市景区商店里。
砗磲标本 ?TRAFFUCA
市场上的砗磲及其制品
唐冠螺 ? ***
*** 螺 ? ***
好啦,说了这么多,你们是不是觉得很多都有见过!
是的,我国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消费情况依然严峻,“全民绘制中国野生动物消费回顾 *** 地图”计划希望每一个人都加入到这场行动中,用各自的认知与记忆去共同绘制一幅中国野生动物消费地图。
希望看完这些的你,可以帮助我们填完这张问卷了~蟹蟹
只需要把2018年1月1日至今,你脑海中那些关于野生动物买卖的情形——消费场所、动物种类、买卖用途、影像资料等信息,尽可能完整地记录下来,我们就能共同完成一次客观中立的回溯 *** 调查。
这些记录下来的信息,将会由美境牵头,认真梳理和分析,再反馈给大家。
他们期待从空间、时间的 *** 角度,探究 *** 到来前 *** 与野生动物买卖的关系,并以地图的形式呈现这些事件与每个人的距离和连结。
也许从中,我们能汲取经验,存留启示。
如何共同绘制地图
- 打开你的记忆大门,回顾2018年1月至今,你所看见、听说或从各种途径知道的野生动物消费场所。
- 扫描海报中的二维码,或点击“原文阅读”,进入页面,填写表单。
- 尽可能完善地填写你能够想起的信息,越清晰越详细的记录,能够提供越有效的数据,照片和 *** 记录也是很欢迎的。
- 如果知晓超过1个的消费场所,可以打开新的表单再次进行填写和提交。
- 转发到微信群、朋友圈以及你的亲朋好友,越多人填写,地图也将越完整。
本次 *** 调查的进展、相关的报道以及调查结果都将陆续发布,“美境自然”的公众号将会为大家做之一手的更新和传播。
联合行动
“全民绘制中国野生动物消费回顾 *** 地图”计划,由本土民间公益机构美境自然、猫盟、潜爱、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守护荒野、云山保护、智渔联合发起。
特别鸣谢以下公益机构、企业及个人为本次 *** 提供支持(按拼首字母排序):
< 请滑动查看 >
公益机构
*** 善SEE公益机构
GoalBlue为蓝
北京高原守护者公益服务中心
北美小象君
海口畓榃湿地研究所
海南松鼠学堂自然教育工作室
红树林基金会(MCF)
玛曲县生态环境保护协会
年保玉则生态环境保护协会
仁渡海洋
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协会
无境深蓝
维儿巴自然保护支持
原上草自然保护中心
湛江市爱鸟协会
中南屋
朱雀会
自然之友
企业及个人
BottleDream
户外探险
磨房
微博环保
鲍语
这个消费地图也是我们联合多家机构和志愿者发起的不吃野味倡导活动:One Earth,One Health 的一个部分,以此为始,余音不绝。
我们和它们共同生活在这颗星球,同呼吸共命运。我们的健康依赖于野生动物群体的健康以及生态环境的健康。不吃它们,也是为了我们。接下来在公众号和微博都将有一系列互动,希望你一起来玩。
---更多关于 *** 的反思,你还可以读---
肯定地说,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前进了一大步
“报警没有用。” 希望这句话以后渐渐消失
在中国,被吃掉的悲催野味们
中国人是怎样把自己吃死的
野生动物是邻居,更是人类生存的安全网
野生动物退却史
不善待荒野,真正的战争将无人幸免
亡羊补牢,全民防疫先从修正野保法开始
*** 之下的重修:野保法的利用导向该改了
我有吃野味的童年,不想再有吃野味的下一代
建议“生态灭杀”?请让生态专家参与修法!
*** 、侵扰蝙蝠的结果只有一个:惹祸上身
至今仍有1077种野生动物不受名录保护
金猫 | 云豹 | 老虎 | 豹猫 | 宠物豹猫 | 黄喉貂 | 香鼬 | 猛禽 | 毒蛇 | 救助 | 北京华北豹 | 荒野 | 西双版纳 | 山西马坊 | 新龙 | 猫盟 | 长耳鸮 | 刺猬 | 狍子 | 鬣羚 | 带豹回家 | 豹 *** 吗 | 乔治·夏勒 | 个体识别 | 寻豹启事 |猫盟周边 |
别再吃野味!……等等,到底哪些动物才算“野味”?来源:经济日报
*** 笼罩下,革除滥食野味陋习已成大多数人的 *** 。近日,十三届 *** *** 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不过,可能很多人至今没弄清楚:到底哪些动物才算“野味”?
很多网友表达出自己的困惑:很多地方都有人工养殖的蛇和竹鼠,它们算不算野味?如何给孩子解释“为什么不能吃野生动物,但可以吃猪 *** 鸡鸭鱼?”……
你知道吗?羊驼其实不算野生动物。
可见,对于“啥是野味”,不少人还模棱两可。按照有关定义,野生动物指的是大自然环境下生长且未被驯化的动物,猪 *** 鸡鸭鹅等经过人类长期驯化,已成为家畜家禽,不属于野生动物范畴。羊驼在南美洲有数 *** 的驯化历史,即使长得很“野生”,依然不是野生动物。
“驯化”一词,也含有一个知识点:能够人工繁育算不算驯化? *** 是——如果野生动物没有出现进化变异,其野 *** 没有改变,就不算实现驯化,此时的人工繁育只是人类辅助其物种繁衍的一种方式。所以,大熊猫、水貂等即使由人工繁育,也不能改变其“野生动物”身份。
还有一个知识点是:野生动物是一个物种和种群的概念。野狗、流浪猫和看家狗、宠物猫一样,不算野生动物;同理,漫坡吃草、野地啄食的“高山羊”“跑步鸡”,也不算野生动物。而鱼鳖虾蟹,由于与人类基因相去甚远,其体内 *** 很难传染给人类——这也是国家相关法律未将鱼类等水生野生动物列入禁食范围的主要原因。
可别小瞧这一番名词解释。中国素以食材丰富、美食众多著称,许多地方都有食用野味的习惯,以致部分公众根本意识不到自己吃惯了的“那一口”,其实不是“家常菜”。而如果公众普遍难以分辨“啥是野味”,“拒绝野味”就有可能变成“一边口号从口出,一边野味从口入”。
因此,在依法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加重处罚猎捕、交易、运输、食用野生动物等背景下,亟须面向全社会加强“野味科普”。要有针对 *** 地让各地公众都能明确,到底什么是不能“尝鲜”的;要引导公众科学地认知野生动物,并树立正确的野生动物保护观念。
加强“野味科普”,还不能忽视涉及野生动物的“偏方”。有些地区有“山中好吃果子狸,水里好吃白鳝鱼”的说法,认为果子狸补肾 *** ;湖南等地流传“蝙蝠治哮喘”的偏方,不少人自行捕食蝙蝠。
然而,很多民间“偏方”来源不明,毫无科学根据,属于蒙昧时代的产物,未经科学检验和临床试验,并不靠谱。如果现代人再按偏方,去找来路不明、未经检疫检验的野生动物入 *** ,再吃入口,未免太离谱!
对这类“偏方”,该打假就得打假,该扒皮就得扒皮。有必要认清中医文化与不靠谱“偏方”的区别,不能让一些历史糟粕借传承中医文化的名义“搭便车”,它们与维护公共卫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相悖。
加强“野味科普”,还应突出保护野生动物的价值导向。除了食用和 *** 用,人们猎捕野生动物,还可能是为了 *** 皮草,或是用来观赏。可是,人类真的有权向大自然 *** 吗?或者说,人类任 *** 放肆地攫取,不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吗?如今,我们应该有更现代的价值观。
大自然有无数种方式教训人类,总有一种是我们想不到的。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是人类永远的必修课。
到底什么算是“野味”?
一说到“野味”,很多人会想到天鹅肉、穿山甲、熊掌……等国家重点保护物种。但其实,远离野味,不分保护级别。以下两大类“野味”,须提高警惕!
之一类:无证野味
除猪、牛、羊、鸡、鸭、鹅、鱼等常见家养动物以外,不常见的动物被搬上了餐桌,就要怀疑可能是野味。绝大部分野味,基本都来自野外捕捉。
这些野生兽类经常出现在野味市场,不能吃:野猪、野兔、黄麂/麂子、狍子、竹鼠、果子狸、猪獾、狗獾、老鼠、旱獭等。
野生鸟类不能食用,常出现在野味市场的有:麻雀(各类小型林鸟去毛后以麻雀之名售卖)、斑鸠(俗名野鸽子)、 *** 、野鸭、大雁、禾花雀(原是黄胸鹀,濒危后,以栗鹀、普通朱雀、灰头鹀、黄眉鹀、小鹀等冒充)、猛禽(老鹰、猫头鹰)、鹭鸟(白鹭、夜鹭)、白胸苦恶鸟(白面鸡)、燕雀(俗名虎皮燕)、白腰朱顶雀(苏巧)、云雀、竹鸡等。
野生两爬类同样都不能吃,常出现的有:各种蛇类、青蛙、蟾蜍(俗名 *** 、熏拉斯)等。上图左下方为虎纹蛙,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常被当作青蛙误抓食用。
第二类:有证野味
一些所谓合法养殖的野生动物,表面上不违反野生动物保 *** ,但普遍存在野外获取种源,或 *** 合法但来源非法的“盗猎洗白”问题。这些物种包含:雁鸭类、鹭鸟、蛇类、果子狸等。
此外,梅花鹿、蓝孔雀、大鲵(娃娃鱼)、鳄鱼(皮革养殖行业 *** 利用)、狐狸(皮草养殖行业 *** 利用)等,虽然已经实现了人工繁殖,但其进入餐厅,未必符合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存在食品卫生安全隐患,仍然不建议食用!
还有一些物种,例如蛇、竹鼠、獾,冠以“养殖”之名,容易产生迷惑,到底能不能吃?我们想说的是,没有证据表明,养殖野味能够缓解同一物种的野外盗猎生存压力,养殖野味催生的消费市场,反而很可能加重野外捕捉。因此,一定不要迷信所谓人工养殖的野味。
吃了野味,后果很严重!
1.吃野味会感染传染病;
2.吃野味会感染寄生虫;
3.吃野味=服毒;
4.吃野味会吃到有毒的重金属;
5.野味不是美味,更不滋补;
6.吃野味是违法的。
吃野味不仅违反《中华人民 *** 国野生动物保 *** 》《中华人民 *** 国食品安全法》,还有《中华人民 *** 国动物防疫法》等更多法律!
杜绝“疫从口入”,先得让大家知道“啥是野味”很多人根本意识不到,自己吃惯了的“那一口”,其实不是“家常菜”。如果公众普遍难以分辨“啥是野味”,“拒绝野味”就有可能变成“一边口号从口出,一边野味从口入”。
新华每日电讯评论员王若辰
*** 笼罩下,革除滥食野味陋习已成大多数人的 *** 。近日,十三届 *** *** 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不过,可能很多人至今没弄清楚:到底哪些动物才算“野味”?
近日,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发布题为《对“野生动物”一词的认识》的调查问卷,除去个人信息部分,之一道题就让很多人犯难——您认为中国野生动物保 *** 里所指的“野生动物”,可以用以下哪个词代替?A、野生动物物种;B、野生的动物;C、野外的动物;D、自然里的动物。
接下来的题目更“烧脑”:鸟笼里欢唱的画眉鸟儿是不是野生动物?家养的乌龟或蟒蛇呢?公园里的猴子或孔雀呢?度假村供人围观的羊驼算不算?居民区出现的刺猬、超市水缸里待售的波士顿龙虾呢?
除了问卷中令人“傻傻分不清楚”的选项,很多网友也表达出自己的困惑:很多地方都有人工养殖的蛇和竹鼠,它们算不算野味?如何给孩子解释“为什么不能吃野生动物,但可以吃猪 *** 鸡鸭鱼?”……
你知道吗?羊驼其实不算野生动物。
可见,对于“啥是野味”,不少人还模棱两可。按照有关定义,野生动物指的是大自然环境下生长且未被驯化的动物,猪 *** 鸡鸭鹅等经过人类长期驯化,已成为家畜家禽,不属于野生动物范畴。羊驼在南美洲有数 *** 的驯化历史,即使长得很“野生”,依然不是野生动物。
“驯化”一词,也含有一个知识点:能够人工繁育算不算驯化? *** 是——如果野生动物没有出现进化变异,其野 *** 没有改变,就不算实现驯化,此时的人工繁育只是人类辅助其物种繁衍的一种方式。所以,大熊猫、水貂等即使由人工繁育,也不能改变其“野生动物”身份。
还有一个知识点是:野生动物是一个物种和种群的概念。野狗、流浪猫和看家狗、宠物猫一样,不算野生动物;同理,漫坡吃草、野地啄食的“高山羊”“跑步鸡”,也不算野生动物。而鱼鳖虾蟹,由于与人类基因相去甚远,其体内 *** 很难传染给人类——这也是国家相关法律未将鱼类等水生野生动物列入禁食范围的主要原因。
可别小瞧这一番名词解释。中国素以食材丰富、美食众多著称,许多地方都有食用野味的习惯,以致部分公众根本意识不到自己吃惯了的“那一口”,其实不是“家常菜”。而如果公众普遍难以分辨“啥是野味”,“拒绝野味”就有可能变成“一边口号从口出,一边野味从口入”。
因此,在依法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加重处罚猎捕、交易、运输、食用野生动物等背景下,亟须面向全社会加强“野味科普”。要有针对 *** 地让各地公众都能明确,到底什么是不能“尝鲜”的;要引导公众科学地认知野生动物,并树立正确的野生动物保护观念。
加强“野味科普”,还不能忽视涉及野生动物的“偏方”。有些地区有“山中好吃果子狸,水里好吃白鳝鱼”的说法,认为果子狸补肾 *** ;湖南等地流传“蝙蝠治哮喘”的偏方,不少人自行捕食蝙蝠。然而,很多民间“偏方”来源不明,毫无科学根据,属于蒙昧时代的产物,未经科学检验和临床试验,并不靠谱。如果现代人再按偏方,去找来路不明、未经检疫检验的野生动物入 *** ,再吃入口,未免太离谱!
对这类“偏方”,该打假就得打假,该扒皮就得扒皮。有必要认清中医文化与不靠谱“偏方”的区别,不能让一些历史糟粕借传承中医文化的名义“搭便车”,它们与维护公共卫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相悖。
加强“野味科普”,还应突出保护野生动物的价值导向。除了食用和 *** 用,人们猎捕野生动物,还可能是为了 *** 皮草,或是用来观赏。可是,人类真的有权向大自然 *** 吗?或者说,人类任 *** 放肆地攫取,不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吗?如今,我们应该有更现代的价值观。
大自然有无数种方式教训人类,总有一种是我们想不到的。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是人类永远的必修课。
到底什么算是“野味”?
来源: *** 公益
一说到“野味”,很多人会想到天鹅肉、穿山甲、熊掌……等国家重点保护物种。但其实,远离野味,不分保护级别。以下两大类“野味”,须提高警惕!
之一类:无证野味
除猪、牛、羊、鸡、鸭、鹅、鱼等常见家养动物以外,不常见的动物被搬上了餐桌,就要怀疑可能是野味。绝大部分野味,基本都来自野外捕捉。
这些野生兽类经常出现在野味市场,不能吃:野猪、野兔、黄麂/麂子、狍子、竹鼠、果子狸、猪獾、狗獾、老鼠、旱獭等。
野生鸟类不能食用,常出现在野味市场的有:麻雀(各类小型林鸟去毛后以麻雀之名售卖)、斑鸠(俗名野鸽子)、 *** 、野鸭、大雁、禾花雀(原是黄胸鹀,濒危后,以栗鹀、普通朱雀、灰头鹀、黄眉鹀、小鹀等冒充)、猛禽(老鹰、猫头鹰)、鹭鸟(白鹭、夜鹭)、白胸苦恶鸟(白面鸡)、燕雀(俗名虎皮燕)、白腰朱顶雀(苏巧)、云雀、竹鸡等。
野生两爬类同样都不能吃,常出现的有:各种蛇类、青蛙、蟾蜍(俗名 *** 、熏拉斯)等。图左下方为虎纹蛙,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常被当作青蛙误抓食用。
第二类:有证野味
一些所谓合法养殖的野生动物,表面上不违反《野生动物保 *** 》,但普遍存在野外获取种源,或 *** 合法但来源非法的“盗猎洗白”问题。这些物种包含:雁鸭类、鹭鸟、蛇类、果子狸等。
此外,梅花鹿、蓝孔雀、大鲵(娃娃鱼)、鳄鱼(皮革养殖行业 *** 利用)、狐狸(皮草养殖行业 *** 利用)等,虽然已经实现了人工繁殖,但其进入餐厅,未必符合《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存在食品卫生安全隐患,仍然不建议食用!
还有一些物种,例如蛇、竹鼠、獾,冠以“养殖”之名,容易产生迷惑,到底能不能吃?我们想说的是,没有证据表明,养殖野味能够缓解同一物种的野外盗猎生存压力,养殖野味催生的消费市场,反而很可能加重野外捕捉。因此,一定不要迷信所谓人工养殖的野味。
吃了野味,后果很严重!
1.吃野味会感染传染病;
2.吃野味会感染寄生虫;
3.吃野味=服毒;
4.吃野味会吃到有毒的重金属;
5.野味不是美味,更不滋补;
6.野味是违法的。
「动物百科」狍子狍子
狍子(学名:Capreolus pygargus)
已被列入中国《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于2000年8月1日以国家 *** 令第7号发布实施。任何猎捕狍子的行为都是违法的,严禁猎捕、买卖、食用野生狍子。希望广大网友认清中国当前生态形势,手下留情,珍爱这些可爱的动物。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
(以下图文均来自百度百科)
体长约1.2米,重约30千克,有着细长颈部及大眼睛,大耳朵。无獠牙,后肢略长于前肢,尾短,雄狍有角,雌狍无角,雄 *** 长角只分三个叉。狍身草 *** ,尾根下有白毛,尾巴仅2-3厘米,狍爱成对活动,过冬雄狍与二、三只雌狍及幼狍在一起。雄狍角冬天脱落,新角最迟3月开始升长,6、7月长成,此时进入 *** 期。雄狍用角剥开树皮并留下前额臭腺的分泌物做为自己地盘的标志。狍通常是双胞胎。
食草动物。生活于中国东北、西北、华北和 *** 等地的小山坡稀疏的树林中。是东北地区常见的野生动物之一。狍子经济价值较高,被列入中国《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形态特征狍是一种中小型鹿类,体长0.95-1.35米,肩高0.67-0.78米,尾长仅2-3厘米,体重15-30千克;角短,长仅23厘米左右,角干直,基部粗糙有皱纹,分枝不多于3杈; 雄 *** 略大。鼻吻 *** 出 *** ,眼大,有眶下腺,耳短宽而圆,内外均被毛。颈和四肢都较长,后肢略长于前肢,蹄狭长,有敖腺,尾很短,隐于体毛内。雄 *** 具角,角短,仅有三叉,无眉叉,主干离基部约9厘米分出前后二枝,前枝尖向上,后枝再分歧成二小枝,其中一枝尖向上,一枝向后而偏内,角基部有一圈表面粗糙的节突,主干上同样有许多小节突。角在秋季或初冬时会脱落,之后再缓慢 *** 。
冬毛为均一的灰白色至浅棕色。夏毛红赭色,耳朵黑色,腹毛白色;冬毛黄褐。腿茶色,喉、腹白色;臀有白斑块;幼狍有3纵行白斑点,当体重达11公斤左右时即消失。吻部棕色,鼻端黑色,两颊黄棕色,耳基黄棕色,耳背灰棕色,耳内淡黄而近于白色,耳尖黑色。额、颈和体背为暗棕而稍带棕 *** ,下颌淡黄,喉灰棕,腹部淡 *** 。四肢外侧沙 *** 。内侧较淡。尾淡 *** , *** 有明显的白色块斑。夏毛短而薄。从咀到尾以及四肢的背侧都是纯黄棕色,背 *** 附近较深,腹面从 *** 、鼠蹊部以至四肢内侧均为淡 *** 。
栖息环境狍子多栖息在疏林带,多在河谷及缓坡上活动(海拔一般不超2400米),狍 *** 胆小,日间多栖于密林中,早晚时分才会在空旷的草场或灌木丛活动。中国东北三省广布它们的踪迹。
分布范围原产地:中国、哈萨克斯坦、 *** 人民 *** *** 国、韩国、蒙古、 *** 联邦。
狍子选择了向南发展的路线。如今狍子是欧亚 *** 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一种中型鹿;得益于对山地环境的适应,它们显示出了别具一格的生存适应 *** 。在中国,狍子广布于中部、西南部、西北部和东北部。中国多山,狍子一路沿着山地繁衍生息,从东三省开始,沿着大小兴安岭它们一路向南,从北京的燕山进入太行,穿过河北和山西,到达中部的秦岭-大巴山系,随后在横断山系进入了毛冠鹿、水鹿等南方鹿种的范围,最后它们从 *** 东南部和云南西部到达 *** 北部——这也是狍子分布的最南端了。而在北部它们的分布更为广泛,它们沿着乌拉尔山脉跨越西伯利亚、蒙古和 *** ,并在新疆地区进入中国,分布于北疆区域。但狍子并没有登上青藏高原,它们仅仅到达了高原的边缘,在若尔盖草原山地海拔约3000-4000米的地带还能看到狍子的踪迹。
生活习 ***喜食灌木的嫩枝、芽、树叶和各种青草,小浆果、蘑菇等,一般由母狍及其后代构成家族群,通常3-5只,晨昏活动,以草、蕈、浆果为食,雄狍仲夏才入群。
保护级别每年被非法猎杀的狍子非常多,它是从东北到华北地区被猎杀最多的中型兽类之一(之二是野猪)。在这些地区的山 *** 如果看到高度在60-100厘米左右的粗钢丝 *** ,那就多半是针对狍子的。狍子肉 *** 持续走高,而很多卖狍子肉的餐馆在被盘问时往往会说是人工养殖的——其实哪有那么多人工养殖的狍子,绝大多数狍子肉的来源都是野外捕捉,这也导致这种动物在很多传统栖息地都已经销声匿迹。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这句话用在狍子身上非常合适;在一次郊游中管住自己的嘴,可能就会挽救当地的一只狍子。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土右林业!
本期编辑:张越
欢迎大家积极建言献策
投稿邮箱:lyjzxd@126 ***
联系 *** :0472 — 8 *** 5248
到底什么算是“野味”?一说到“野味”,很多人会想到天鹅肉、穿山甲、熊掌……等国家重点保护物种。 但其实,远离野味,不分保护级别。 以下两大类“野味”,须提高警惕!
之一类:无证野味
除猪、牛、羊、鸡、鸭、鹅、鱼等常见家养动物以外,不常见的动物被搬上了餐桌,就要怀疑可能是野味。 绝大部分野味,基本都来自野外捕捉。
这些野生兽类经常出现在野味市场,不能吃:野猪、野兔、黄麂/麂子、狍子、竹鼠、果子狸、猪獾、狗獾、老鼠、旱獭等。
野生鸟类不能食用,常出现在野味市场的有:麻雀(各类小型林鸟去毛后以麻雀之名售卖)、斑鸠(俗名野鸽子)、 *** 、野鸭、大雁、禾花雀(原是黄胸鹀,濒危后,以栗鹀、普通朱雀、灰头鹀、黄眉鹀、小鹀等冒充)、猛禽(老鹰、猫头鹰)、鹭鸟(白鹭、夜鹭)、白胸苦恶鸟(白面鸡)、燕雀(俗名虎皮燕)、白腰朱顶雀(苏巧)、云雀、竹鸡等。
野生两爬类同样都不能吃,常出现的有:各种蛇类、青蛙、蟾蜍(俗名 *** 、熏拉斯)等。图左下方为虎纹蛙,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常被当作青蛙误抓食用。
第二类:有证野味
一些所谓合法养殖的野生动物,表面上不违反《野生动物保 *** 》,但普遍存在野外获取种源,或 *** 合法但来源非法的“盗猎洗白”问题。这些物种包含:雁鸭类、鹭鸟、蛇类、果子狸等。
此外,梅花鹿、蓝孔雀、大鲵(娃娃鱼)、鳄鱼(皮革养殖行业 *** 利用)、狐狸(皮草养殖行业 *** 利用)等,虽然已经实现了人工繁殖,但其进入餐厅,未必符合《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存在食品卫生安全隐患,仍然不建议食用!
还有一些物种,例如蛇、竹鼠、獾,冠以“养殖”之名,容易产生迷惑,到底能不能吃?我们想说的是,没有证据表明,养殖野味能够缓解同一物种的野外盗猎生存压力,养殖野味催生的消费市场,反而很可能加重野外捕捉。因此, 一定不要迷信所谓人工养殖的野味。
吃了野味,后果很严重!
1.吃野味会感染传染病;
2.吃野味会感染寄生虫;
3.吃野味=服毒;
4.吃野味会吃到有毒的重金属;
5.野味不是美味,更不滋补;
6.野味是违法的;
【来源:益阳 ***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别再吃野味啦!……等等,到底哪些动物才算“野味”?来源 | 新华每日电讯、 *** 公益
*** 笼罩下,革除滥食野味陋习已成大多数人的 *** 。近日,十三届 *** *** 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不过,可能很多人至今没弄清楚:到底哪些动物才算“野味”?
很多网友表达出自己的困惑:很多地方都有人工养殖的蛇和竹鼠,它们算不算野味?如何给孩子解释“为什么不能吃野生动物,但可以吃猪 *** 鸡鸭鱼?”……
你知道吗?羊驼其实不算野生动物。
可见,对于“啥是野味”,不少人还模棱两可。按照有关定义,野生动物指的是大自然环境下生长且未被驯化的动物,猪 *** 鸡鸭鹅等经过人类长期驯化,已成为家畜家禽,不属于野生动物范畴。羊驼在南美洲有数 *** 的驯化历史,即使长得很“野生”,依然不是野生动物。
“驯化”一词,也含有一个知识点:能够人工繁育算不算驯化? *** 是——如果野生动物没有出现进化变异,其野 *** 没有改变,就不算实现驯化,此时的人工繁育只是人类辅助其物种繁衍的一种方式。所以,大熊猫、水貂等即使由人工繁育,也不能改变其“野生动物”身份。
还有一个知识点是:野生动物是一个物种和种群的概念。野狗、流浪猫和看家狗、宠物猫一样,不算野生动物;同理,漫坡吃草、野地啄食的“高山羊”“跑步鸡”,也不算野生动物。而鱼鳖虾蟹,由于与人类基因相去甚远,其体内 *** 很难传染给人类——这也是国家相关法律未将鱼类等水生野生动物列入禁食范围的主要原因。
可别小瞧这一番名词解释。中国素以食材丰富、美食众多著称,许多地方都有食用野味的习惯,以致部分公众根本意识不到自己吃惯了的“那一口”,其实不是“家常菜”。而如果公众普遍难以分辨“啥是野味”,“拒绝野味”就有可能变成“一边口号从口出,一边野味从口入”。
因此,在依法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加重处罚猎捕、交易、运输、食用野生动物等背景下,亟须面向全社会加强“野味科普”。要有针对 *** 地让各地公众都能明确,到底什么是不能“尝鲜”的;要引导公众科学地认知野生动物,并树立正确的野生动物保护观念。
加强“野味科普”,还不能忽视涉及野生动物的“偏方”。有些地区有“山中好吃果子狸,水里好吃白鳝鱼”的说法,认为果子狸补肾 *** ;湖南等地流传“蝙蝠治哮喘”的偏方,不少人自行捕食蝙蝠。
然而,很多民间“偏方”来源不明,毫无科学根据,属于蒙昧时代的产物,未经科学检验和临床试验,并不靠谱。如果现代人再按偏方,去找来路不明、未经检疫检验的野生动物入 *** ,再吃入口,未免太离谱!
对这类“偏方”,该打假就得打假,该扒皮就得扒皮。有必要认清中医文化与不靠谱“偏方”的区别,不能让一些历史糟粕借传承中医文化的名义“搭便车”,它们与维护公共卫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相悖。
加强“野味科普”,还应突出保护野生动物的价值导向。除了食用和 *** 用,人们猎捕野生动物,还可能是为了 *** 皮草,或是用来观赏。可是,人类真的有权向大自然 *** 吗?或者说,人类任 *** 放肆地攫取,不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吗?如今,我们应该有更现代的价值观。
大自然有无数种方式教训人类,总有一种是我们想不到的。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是人类永远的必修课。
到底什么算是“野味”?
一说到“野味”,很多人会想到天鹅肉、穿山甲、熊掌……等国家重点保护物种。但其实,远离野味,不分保护级别。以下两大类“野味”,须提高警惕!
之一类:无证野味
除猪、牛、羊、鸡、鸭、鹅、鱼等常见家养动物以外,不常见的动物被搬上了餐桌,就要怀疑可能是野味。绝大部分野味,基本都来自野外捕捉。
这些野生兽类经常出现在野味市场,不能吃:野猪、野兔、黄麂/麂子、狍子、竹鼠、果子狸、猪獾、狗獾、老鼠、旱獭等。
野生鸟类不能食用,常出现在野味市场的有:麻雀(各类小型林鸟去毛后以麻雀之名售卖)、斑鸠(俗名野鸽子)、 *** 、野鸭、大雁、禾花雀(原是黄胸鹀,濒危后,以栗鹀、普通朱雀、灰头鹀、黄眉鹀、小鹀等冒充)、猛禽(老鹰、猫头鹰)、鹭鸟(白鹭、夜鹭)、白胸苦恶鸟(白面鸡)、燕雀(俗名虎皮燕)、白腰朱顶雀(苏巧)、云雀、竹鸡等。
野生两爬类同样都不能吃,常出现的有:各种蛇类、青蛙、蟾蜍(俗名 *** 、熏拉斯)等。上图左下方为虎纹蛙,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常被当作青蛙误抓食用。
第二类:有证野味
一些所谓合法养殖的野生动物,表面上不违反野生动物保 *** ,但普遍存在野外获取种源,或 *** 合法但来源非法的“盗猎洗白”问题。这些物种包含:雁鸭类、鹭鸟、蛇类、果子狸等。
此外,梅花鹿、蓝孔雀、大鲵(娃娃鱼)、鳄鱼(皮革养殖行业 *** 利用)、狐狸(皮草养殖行业 *** 利用)等,虽然已经实现了人工繁殖,但其进入餐厅,未必符合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存在食品卫生安全隐患,仍然不建议食用!
还有一些物种,例如蛇、竹鼠、獾,冠以“养殖”之名,容易产生迷惑,到底能不能吃?我们想说的是,没有证据表明,养殖野味能够缓解同一物种的野外盗猎生存压力,养殖野味催生的消费市场,反而很可能加重野外捕捉。因此,一定不要迷信所谓人工养殖的野味。
吃了野味,后果很严重!
1.吃野味会感染传染病;
2.吃野味会感染寄生虫;
3.吃野味=服毒;
4.吃野味会吃到有毒的重金属;
5.野味不是美味,更不滋补;
6.吃野味是违法的。
吃野味不仅违反《中华人民 *** 国野生动物保 *** 》《中华人民 *** 国食品安全法》,还有《中华人民 *** 国动物防疫法》等更多法律!
点击查看↓↓↓
*** 笼罩下,革除滥食野味陋习已成大多数人的 *** 。近日,十三届 *** *** 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不过,可能很多人至今没弄清楚:到底哪些动物才算“野味”?
很多网友表达出自己的困惑:很多地方都有人工养殖的蛇和竹鼠,它们算不算野味?如何给孩子解释“为什么不能吃野生动物,但可以吃猪 *** 鸡鸭鱼?” 据新华社
你知道吗?羊驼其实不算野生动物。
可见,对于“啥是野味”,不少人还模棱两可。按照有关定义,野生动物指的是大自然环境下生长且未被驯化的动物,猪 *** 鸡鸭鹅等经过人类长期驯化,已成为家畜家禽,不属于野生动物范畴。羊驼在南美洲有数 *** 的驯化历史,即使长得很“野生”,依然不是野生动物。
“驯化”一词,也含有一个知识点:能够人工繁育算不算驯化? *** 是——如果野生动物没有出现进化变异,其野 *** 没有改变,就不算实现驯化,此时的人工繁育只是人类辅助其物种繁衍的一种方式。所以,大熊猫、水貂等即使由人工繁育,也不能改变其“野生动物”身份。
还有一个知识点是:野生动物是一个物种和种群的概念。野狗、流浪猫和看家狗、宠物猫一样,不算野生动物;同理,漫坡吃草、野地啄食的“高山羊”“跑步鸡”,也不算野生动物。而鱼鳖虾蟹,由于与人类基因相去甚远,其体内 *** 很难传染给人类——这也是国家相关法律未将鱼类等水生野生动物列入禁食范围的主要原因。
可别小瞧这一番名词解释。中国素以食材丰富、美食众多著称,许多地方都有食用野味的习惯,以致部分公众根本意识不到自己吃惯了的“那一口”,其实不是“家常菜”。而如果公众普遍难以分辨“啥是野味”,“拒绝野味”就有可能变成“一边口号从口出,一边野味从口入”。
因此,在依法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加重处罚猎捕、交易、运输、食用野生动物等背景下,亟须面向全社会加强“野味科普”。要有针对 *** 地让各地公众都能明确,到底什么是不能“尝鲜”的;要引导公众科学地认知野生动物,并树立正确的野生动物保护观念。
大自然有无数种方式教训人类,总有一种是我们想不到的。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是人类永远的必修课。
到底什么算是“野味”?
一说到“野味”,很多人会想到天鹅肉、穿山甲、熊掌……等国家重点保护物种。但其实,远离野味,不分保护级别。以下两大类“野味”,须提高警惕!
之一类:无证野味
除猪、牛、羊、鸡、鸭、鹅、鱼等常见家养动物以外,不常见的动物被搬上了餐桌,就要怀疑可能是野味。绝大部分野味,基本都来自野外捕捉。
这些野生兽类经常出现在野味市场,不能吃:野猪、野兔、黄麂/麂子、狍子、竹鼠、果子狸、猪獾、狗獾、老鼠、旱獭等。
野生鸟类不能食用,常出现在野味市场的有:麻雀(各类小型林鸟去毛后以麻雀之名售卖)、斑鸠(俗名野鸽子)、 *** 、野鸭、大雁、禾花雀(原是黄胸鹀,濒危后,以栗鹀、普通朱雀、灰头鹀、黄眉鹀、小鹀等冒充)、猛禽(老鹰、猫头鹰)、鹭鸟(白鹭、夜鹭)、白胸苦恶鸟(白面鸡)、燕雀(俗名虎皮燕)、白腰朱顶雀(苏巧)、云雀、竹鸡等。
野生两爬类同样都不能吃,常出现的有:各种蛇类、青蛙、蟾蜍(俗名 *** 、熏拉斯)等。
第二类:有证野味
一些所谓合法养殖的野生动物,表面上不违反野生动物保 *** ,但普遍存在野外获取种源,或 *** 合法但来源非法的“盗猎洗白”问题。这些物种包含:雁鸭类、鹭鸟、蛇类、果子狸等。
此外,梅花鹿、蓝孔雀、大鲵(娃娃鱼)、鳄鱼(皮革养殖行业 *** 利用)、狐狸(皮草养殖行业 *** 利用)等,虽然已经实现了人工繁殖,但其进入餐厅,未必符合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存在食品卫生安全隐患,仍然不建议食用!
还有一些物种,例如蛇、竹鼠、獾,冠以“养殖”之名,容易产生迷惑,到底能不能吃?我们想说的是,没有证据表明,养殖野味能够缓解同一物种的野外盗猎生存压力,养殖野味催生的消费市场,反而很可能加重野外捕捉。因此,一定不要迷信所谓人工养殖的野味。
来源: 扬子晚报
别再吃野味啦!……等等,到底哪些动物才算“野味”?*** 笼罩下,革除滥食野味陋习已成大多数人的 *** 。近日,十三届 *** *** 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不过,可能很多人至今没弄清楚:到底哪些动物才算“野味”?
很多网友表达出自己的困惑:很多地方都有人工养殖的蛇和竹鼠,它们算不算野味?如何给孩子解释“为什么不能吃野生动物,但可以吃猪 *** 鸡鸭鱼?”……
你知道吗?羊驼其实不算野生动物。
可见,对于“啥是野味”,不少人还模棱两可。按照有关定义,野生动物指的是大自然环境下生长且未被驯化的动物,猪 *** 鸡鸭鹅等经过人类长期驯化,已成为家畜家禽,不属于野生动物范畴。羊驼在南美洲有数 *** 的驯化历史,即使长得很“野生”,依然不是野生动物。
“驯化”一词,也含有一个知识点:能够人工繁育算不算驯化? *** 是——如果野生动物没有出现进化变异,其野 *** 没有改变,就不算实现驯化,此时的人工繁育只是人类辅助其物种繁衍的一种方式。所以,大熊猫、水貂等即使由人工繁育,也不能改变其“野生动物”身份。
还有一个知识点是:野生动物是一个物种和种群的概念。野狗、流浪猫和看家狗、宠物猫一样,不算野生动物;同理,漫坡吃草、野地啄食的“高山羊”“跑步鸡”,也不算野生动物。而鱼鳖虾蟹,由于与人类基因相去甚远,其体内 *** 很难传染给人类——这也是国家相关法律未将鱼类等水生野生动物列入禁食范围的主要原因。
可别小瞧这一番名词解释。中国素以食材丰富、美食众多著称,许多地方都有食用野味的习惯,以致部分公众根本意识不到自己吃惯了的“那一口”,其实不是“家常菜”。而如果公众普遍难以分辨“啥是野味”,“拒绝野味”就有可能变成“一边口号从口出,一边野味从口入”。
因此,在依法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加重处罚猎捕、交易、运输、食用野生动物等背景下,亟须面向全社会加强“野味科普”。要有针对 *** 地让各地公众都能明确,到底什么是不能“尝鲜”的;要引导公众科学地认知野生动物,并树立正确的野生动物保护观念。
加强“野味科普”,还不能忽视涉及野生动物的“偏方”。有些地区有“山中好吃果子狸,水里好吃白鳝鱼”的说法,认为果子狸补肾 *** ;湖南等地流传“蝙蝠治哮喘”的偏方,不少人自行捕食蝙蝠。
然而,很多民间“偏方”来源不明,毫无科学根据,属于蒙昧时代的产物,未经科学检验和临床试验,并不靠谱。如果现代人再按偏方,去找来路不明、未经检疫检验的野生动物入 *** ,再吃入口,未免太离谱!
对这类“偏方”,该打假就得打假,该扒皮就得扒皮。有必要认清中医文化与不靠谱“偏方”的区别,不能让一些历史糟粕借传承中医文化的名义“搭便车”,它们与维护公共卫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相悖。
加强“野味科普”,还应突出保护野生动物的价值导向。除了食用和 *** 用,人们猎捕野生动物,还可能是为了 *** 皮草,或是用来观赏。可是,人类真的有权向大自然 *** 吗?或者说,人类任 *** 放肆地攫取,不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吗?如今,我们应该有更现代的价值观。
大自然有无数种方式教训人类,总有一种是我们想不到的。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是人类永远的必修课。
到底什么算是“野味”?
一说到“野味”,很多人会想到天鹅肉、穿山甲、熊掌……等国家重点保护物种。但其实,远离野味,不分保护级别。以下两大类“野味”,须提高警惕!
之一类:无证野味
除猪、牛、羊、鸡、鸭、鹅、鱼等常见家养动物以外,不常见的动物被搬上了餐桌,就要怀疑可能是野味。绝大部分野味,基本都来自野外捕捉。
这些野生兽类经常出现在野味市场,不能吃:野猪、野兔、黄麂/麂子、狍子、竹鼠、果子狸、猪獾、狗獾、老鼠、旱獭等。
野生鸟类不能食用,常出现在野味市场的有:麻雀(各类小型林鸟去毛后以麻雀之名售卖)、斑鸠(俗名野鸽子)、 *** 、野鸭、大雁、禾花雀(原是黄胸鹀,濒危后,以栗鹀、普通朱雀、灰头鹀、黄眉鹀、小鹀等冒充)、猛禽(老鹰、猫头鹰)、鹭鸟(白鹭、夜鹭)、白胸苦恶鸟(白面鸡)、燕雀(俗名虎皮燕)、白腰朱顶雀(苏巧)、云雀、竹鸡等。
野生两爬类同样都不能吃,常出现的有:各种蛇类、青蛙、蟾蜍(俗名 *** 、熏拉斯)等。上图左下方为虎纹蛙,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常被当作青蛙误抓食用。
第二类:有证野味
一些所谓合法养殖的野生动物,表面上不违反野生动物保 *** ,但普遍存在野外获取种源,或 *** 合法但来源非法的“盗猎洗白”问题。这些物种包含:雁鸭类、鹭鸟、蛇类、果子狸等。
此外,梅花鹿、蓝孔雀、大鲵(娃娃鱼)、鳄鱼(皮革养殖行业 *** 利用)、狐狸(皮草养殖行业 *** 利用)等,虽然已经实现了人工繁殖,但其进入餐厅,未必符合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存在食品卫生安全隐患,仍然不建议食用!
还有一些物种,例如蛇、竹鼠、獾,冠以“养殖”之名,容易产生迷惑,到底能不能吃?我们想说的是,没有证据表明,养殖野味能够缓解同一物种的野外盗猎生存压力,养殖野味催生的消费市场,反而很可能加重野外捕捉。因此,一定不要迷信所谓人工养殖的野味。
吃了野味,后果很严重!
1.吃野味会感染传染病;
2.吃野味会感染寄生虫;
3.吃野味=服毒;
4.吃野味会吃到有毒的重金属;
5.野味不是美味,更不滋补;
6.吃野味是违法的。
吃野味不仅违反《中华人民 *** 国野生动物保 *** 》《中华人民 *** 国食品安全法》,还有《中华人民 *** 国动物防疫法》等更多法律!
来源:新华社微信
编辑:梁小波
别再吃野味啦!到底哪些动物才算“野味”?*** 笼罩下,革除滥食野味陋习已成大多数人的 *** 。近日,十三届 *** *** 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不过,可能很多人至今没弄清楚:到底哪些动物才算“野味”?
很多网友表达出自己的困惑:很多地方都有人工养殖的蛇和竹鼠,它们算不算野味?如何给孩子解释“为什么不能吃野生动物,但可以吃猪 *** 鸡鸭鱼?”……
你知道吗?羊驼其实不算野生动物。
可见,对于“啥是野味”,不少人还模棱两可。按照有关定义,野生动物指的是大自然环境下生长且未被驯化的动物,猪 *** 鸡鸭鹅等经过人类长期驯化,已成为家畜家禽,不属于野生动物范畴。羊驼在南美洲有数 *** 的驯化历史,即使长得很“野生”,依然不是野生动物。
“驯化”一词,也含有一个知识点:能够人工繁育算不算驯化? *** 是——如果野生动物没有出现进化变异,其野 *** 没有改变,就不算实现驯化,此时的人工繁育只是人类辅助其物种繁衍的一种方式。所以,大熊猫、水貂等即使由人工繁育,也不能改变其“野生动物”身份。
还有一个知识点是:野生动物是一个物种和种群的概念。野狗、流浪猫和看家狗、宠物猫一样,不算野生动物;同理,漫坡吃草、野地啄食的“高山羊”“跑步鸡”,也不算野生动物。而鱼鳖虾蟹,由于与人类基因相去甚远,其体内 *** 很难传染给人类——这也是国家相关法律未将鱼类等水生野生动物列入禁食范围的主要原因。
可别小瞧这一番名词解释。中国素以食材丰富、美食众多著称,许多地方都有食用野味的习惯,以致部分公众根本意识不到自己吃惯了的“那一口”,其实不是“家常菜”。而如果公众普遍难以分辨“啥是野味”,“拒绝野味”就有可能变成“一边口号从口出,一边野味从口入”。
因此,在依法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加重处罚猎捕、交易、运输、食用野生动物等背景下,亟须面向全社会加强“野味科普”。要有针对 *** 地让各地公众都能明确,到底什么是不能“尝鲜”的;要引导公众科学地认知野生动物,并树立正确的野生动物保护观念。
加强“野味科普”,还不能忽视涉及野生动物的“偏方”。有些地区有“山中好吃果子狸,水里好吃白鳝鱼”的说法,认为果子狸补肾 *** ;湖南等地流传“蝙蝠治哮喘”的偏方,不少人自行捕食蝙蝠。
然而,很多民间“偏方”来源不明,毫无科学根据,属于蒙昧时代的产物,未经科学检验和临床试验,并不靠谱。如果现代人再按偏方,去找来路不明、未经检疫检验的野生动物入 *** ,再吃入口,未免太离谱!
对这类“偏方”,该打假就得打假,该扒皮就得扒皮。有必要认清中医文化与不靠谱“偏方”的区别,不能让一些历史糟粕借传承中医文化的名义“搭便车”,它们与维护公共卫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相悖。
加强“野味科普”,还应突出保护野生动物的价值导向。除了食用和 *** 用,人们猎捕野生动物,还可能是为了 *** 皮草,或是用来观赏。可是,人类真的有权向大自然 *** 吗?或者说,人类任 *** 放肆地攫取,不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吗?如今,我们应该有更现代的价值观。
大自然有无数种方式教训人类,总有一种是我们想不到的。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是人类永远的必修课。
到底什么算是“野味”?
一说到“野味”,很多人会想到天鹅肉、穿山甲、熊掌……等国家重点保护物种。但其实,远离野味,不分保护级别。以下两大类“野味”,须提高警惕!
之一类:无证野味
除猪、牛、羊、鸡、鸭、鹅、鱼等常见家养动物以外,不常见的动物被搬上了餐桌,就要怀疑可能是野味。绝大部分野味,基本都来自野外捕捉。
这些野生兽类经常出现在野味市场,不能吃:野猪、野兔、黄麂/麂子、狍子、竹鼠、果子狸、猪獾、狗獾、老鼠、旱獭等。
野生鸟类不能食用,常出现在野味市场的有:麻雀(各类小型林鸟去毛后以麻雀之名售卖)、斑鸠(俗名野鸽子)、 *** 、野鸭、大雁、禾花雀(原是黄胸鹀,濒危后,以栗鹀、普通朱雀、灰头鹀、黄眉鹀、小鹀等冒充)、猛禽(老鹰、猫头鹰)、鹭鸟(白鹭、夜鹭)、白胸苦恶鸟(白面鸡)、燕雀(俗名虎皮燕)、白腰朱顶雀(苏巧)、云雀、竹鸡等。
野生两爬类同样都不能吃,常出现的有:各种蛇类、青蛙、蟾蜍(俗名 *** 、熏拉斯)等。上图左下方为虎纹蛙,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常被当作青蛙误抓食用。
第二类:有证野味
一些所谓合法养殖的野生动物,表面上不违反野生动物保 *** ,但普遍存在野外获取种源,或 *** 合法但来源非法的“盗猎洗白”问题。这些物种包含:雁鸭类、鹭鸟、蛇类、果子狸等。
此外,梅花鹿、蓝孔雀、大鲵(娃娃鱼)、鳄鱼(皮革养殖行业 *** 利用)、狐狸(皮草养殖行业 *** 利用)等,虽然已经实现了人工繁殖,但其进入餐厅,未必符合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存在食品卫生安全隐患,仍然不建议食用!
还有一些物种,例如蛇、竹鼠、獾,冠以“养殖”之名,容易产生迷惑,到底能不能吃?我们想说的是,没有证据表明,养殖野味能够缓解同一物种的野外盗猎生存压力,养殖野味催生的消费市场,反而很可能加重野外捕捉。因此,一定不要迷信所谓人工养殖的野味。
吃了野味,后果很严重!
1.吃野味会感染传染病;
2.吃野味会感染寄生虫;
3.吃野味=服毒;
4.吃野味会吃到有毒的重金属;
5.野味不是美味,更不滋补;
6.吃野味是违法的。
吃野味不仅违反《中华人民 *** 国野生动物保 *** 》《中华人民 *** 国食品安全法》,还有《中华人民 *** 国动物防疫法》等更多法律!
图文来源于新华社。
别再吃野味!…等等,到底哪些动物才算“野味”?*** 笼罩下,革除滥食野味陋习已成大多数人的 *** 。近日,十三届 *** *** 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不过,可能很多人至今没弄清楚:到底哪些动物才算“野味”?
很多网友表达出自己的困惑:很多地方都有人工养殖的蛇和竹鼠,它们算不算野味?如何给孩子解释“为什么不能吃野生动物,但可以吃猪 *** 鸡鸭鱼?”……
你知道吗?羊驼其实不算野生动物。
可见,对于“啥是野味”,不少人还模棱两可。按照有关定义,野生动物指的是大自然环境下生长且未被驯化的动物,猪 *** 鸡鸭鹅等经过人类长期驯化,已成为家畜家禽,不属于野生动物范畴。羊驼在南美洲有数 *** 的驯化历史,即使长得很“野生”,依然不是野生动物。
“驯化”一词,也含有一个知识点:能够人工繁育算不算驯化? *** 是——如果野生动物没有出现进化变异,其野 *** 没有改变,就不算实现驯化,此时的人工繁育只是人类辅助其物种繁衍的一种方式。所以,大熊猫、水貂等即使由人工繁育,也不能改变其“野生动物”身份。
还有一个知识点是:野生动物是一个物种和种群的概念。野狗、流浪猫和看家狗、宠物猫一样,不算野生动物;同理,漫坡吃草、野地啄食的“高山羊”“跑步鸡”,也不算野生动物。而鱼鳖虾蟹,由于与人类基因相去甚远,其体内 *** 很难传染给人类——这也是国家相关法律未将鱼类等水生野生动物列入禁食范围的主要原因。
可别小瞧这一番名词解释。中国素以食材丰富、美食众多著称,许多地方都有食用野味的习惯,以致部分公众根本意识不到自己吃惯了的“那一口”,其实不是“家常菜”。而如果公众普遍难以分辨“啥是野味”,“拒绝野味”就有可能变成“一边口号从口出,一边野味从口入”。
因此,在依法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加重处罚猎捕、交易、运输、食用野生动物等背景下,亟须面向全社会加强“野味科普”。要有针对 *** 地让各地公众都能明确,到底什么是不能“尝鲜”的;要引导公众科学地认知野生动物,并树立正确的野生动物保护观念。
加强“野味科普”,还不能忽视涉及野生动物的“偏方”。有些地区有“山中好吃果子狸,水里好吃白鳝鱼”的说法,认为果子狸补肾 *** ;湖南等地流传“蝙蝠治哮喘”的偏方,不少人自行捕食蝙蝠。
然而,很多民间“偏方”来源不明,毫无科学根据,属于蒙昧时代的产物,未经科学检验和临床试验,并不靠谱。如果现代人再按偏方,去找来路不明、未经检疫检验的野生动物入 *** ,再吃入口,未免太离谱!
对这类“偏方”,该打假就得打假,该扒皮就得扒皮。有必要认清中医文化与不靠谱“偏方”的区别,不能让一些历史糟粕借传承中医文化的名义“搭便车”,它们与维护公共卫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相悖。
加强“野味科普”,还应突出保护野生动物的价值导向。除了食用和 *** 用,人们猎捕野生动物,还可能是为了 *** 皮草,或是用来观赏。可是,人类真的有权向大自然 *** 吗?或者说,人类任 *** 放肆地攫取,不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吗?如今,我们应该有更现代的价值观。
大自然有无数种方式教训人类,总有一种是我们想不到的。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是人类永远的必修课。
到底什么算是“野味”?
一说到“野味”,很多人会想到天鹅肉、穿山甲、熊掌……等国家重点保护物种。但其实,远离野味,不分保护级别。以下两大类“野味”,须提高警惕!
之一类:无证野味
除猪、牛、羊、鸡、鸭、鹅、鱼等常见家养动物以外,不常见的动物被搬上了餐桌,就要怀疑可能是野味。绝大部分野味,基本都来自野外捕捉。
这些野生兽类经常出现在野味市场,不能吃:野猪、野兔、黄麂/麂子、狍子、竹鼠、果子狸、猪獾、狗獾、老鼠、旱獭等。
野生鸟类不能食用,常出现在野味市场的有:麻雀(各类小型林鸟去毛后以麻雀之名售卖)、斑鸠(俗名野鸽子)、 *** 、野鸭、大雁、禾花雀(原是黄胸鹀,濒危后,以栗鹀、普通朱雀、灰头鹀、黄眉鹀、小鹀等冒充)、猛禽(老鹰、猫头鹰)、鹭鸟(白鹭、夜鹭)、白胸苦恶鸟(白面鸡)、燕雀(俗名虎皮燕)、白腰朱顶雀(苏巧)、云雀、竹鸡等。
野生两爬类同样都不能吃,常出现的有:各种蛇类、青蛙、蟾蜍(俗名 *** 、熏拉斯)等。上图左下方为虎纹蛙,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常被当作青蛙误抓食用。
第二类:有证野味
一些所谓合法养殖的野生动物,表面上不违反野生动物保 *** ,但普遍存在野外获取种源,或 *** 合法但来源非法的“盗猎洗白”问题。这些物种包含:雁鸭类、鹭鸟、蛇类、果子狸等。
此外,梅花鹿、蓝孔雀、大鲵(娃娃鱼)、鳄鱼(皮革养殖行业 *** 利用)、狐狸(皮草养殖行业 *** 利用)等,虽然已经实现了人工繁殖,但其进入餐厅,未必符合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存在食品卫生安全隐患,仍然不建议食用!
还有一些物种,例如蛇、竹鼠、獾,冠以“养殖”之名,容易产生迷惑,到底能不能吃?我们想说的是,没有证据表明,养殖野味能够缓解同一物种的野外盗猎生存压力,养殖野味催生的消费市场,反而很可能加重野外捕捉。因此,一定不要迷信所谓人工养殖的野味。
吃了野味,后果很严重!
1.吃野味会感染传染病;
2.吃野味会感染寄生虫;
3.吃野味=服毒;
4.吃野味会吃到有毒的重金属;
5.野味不是美味,更不滋补;
6.吃野味是违法的。
吃野味不仅违反《中华人民 *** 国野生动物保 *** 》《中华人民 *** 国食品安全法》,还有《中华人民 *** 国动物防疫法》等更多法律!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 公益、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