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如果您还对拼音nu有几个声调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拼音nu有几个声调的知识,包括nu一二三四声调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nu怎么读
“nu”加两点三声是“nǚ”的双拼音节,该读音的字有女、钕、籹、沑、衂、恧、朒,等。
2、释义: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个敛手跪着的人形。本义是女 *** ,女人,与“男”相对。
5、组词:女先、取女、漂女、獠女、女罃。
2、释义: *** 族的一种淡 *** 三价金属元素,主要和铈、镧及镨一起存在于独居石矿砂中,生成粉红色的盐,主要用其氧化物给玻璃和瓷器上紫色,原子序数60。
4、笔顺:撇、横、横、横、竖提、撇点、撇、横。
2、释义:见“粔”,古代一种油炸的食品。
4、笔顺:点、撇、横、竖、撇、点、撇点、撇、横。
2、释义:同“衄”,本意是鼻出血,引申指挫伤、失败,特指战争中的失败。
4、笔顺:撇、竖、横折、竖、竖、提、横折钩、撇、点。
5、组词:蹶衂、沮衂、偏师折衂。
4、笔顺:点、点、提、横折、竖、横、横。
二、拼音nu加两点是正确还是错误
1、“nu”加两点三声是“nǚ”的双拼音节,该读音的字有女、钕、籹、沑、衂、恧、朒,等。
2、声韵两拼法——把韵母当作一个整体,拿来跟声母相拼。如:h-ào→(浩)。
3、三拼连读法——是把带介音的音节分析成声、介、韵三个部件,拼音时连读成一个音节。如:q-i-áng→qiáng(强)。
4、声母两拼法——先找准声母发音部位,摆好发音的架势,然后一口气念出韵母,拼成音节。如:拼读bā(巴),先闭上 *** ,憋住一口气,摆好发b音的姿势,然后一口念出a,成为音节。
5、我国在古代是使用汉字为载体,采用直音、反切等 *** 来给汉字注音。直音,就是用同音字注明汉字的读音,如果同音字都是生僻字,即使注了音也读不出来。
6、反切,就是用两个汉字来给另一个汉字注音,反切上字与所注字的声母相同,反切下字与所注字的韵母和声调相同。周有光先生称反切是“心中切削 *** 法”。这两种注音 *** ,用起来都不方便。
三、拼音nu的汉字有哪些字
1、拼音nu的汉字有奴、驽、帑、孥、㚢、笯、伮、驽、㐐、努、弩、胬、砮、伮、怒、搙。
2、汉字(拼音:hàn zì,注音符号:ㄏㄢˋㄗˋ),又称中文、中国字,别称方块字,是汉语的记录符号,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
3、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画,象形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在造字原则上从表形、表意到形声。除极个别汉字外(如瓩、兛、兣、呎、嗧等),都是一个汉字一个音节。
4、现代汉字是指楷化后的汉字正楷字形,包括繁体字和简化字。现代汉字即从甲骨文、金文、大篆( *** 文)、小篆,至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演变而来。汉字为汉民族先民发明创制并作改进,是维系汉族各方言区不可或缺的纽带。
5、现存最早的汉字是约公元前1300年殷商的甲骨文和稍后的金文,西周时演变成 *** 文,再到秦朝的小篆和隶书,至汉魏隶书盛行,到了汉末隶书楷化为正楷。楷书盛行于魏晋南北朝,通行。
6、汉字的数量并没有准确数字,大约将近十万个,日常所使用的汉字只有几千字。据统计,1000个常用字能覆盖约 *** %的书面资料,2000字可覆盖98%以上,3000字则已到99%,简体与繁体的统计结果相差不大。
7、秦代的《仓颉》、《博学》、《爰历》三篇共有3300字;汉代扬雄作《训纂篇》有5340字,到许慎作《说文解字》就有9353字了;据唐代封演《闻见记·文字篇》所记,晋吕忱作《字林》有12824字,后魏杨承庆作《字统》有13734字。
8、南朝时顾野王所撰的《玉篇》据记载共收16917字,在此基础上修订的《大广益会玉篇》则据说有22726字;唐代孙强增字本《玉篇》有22561字。宋代司马光修《类篇》多至31319字,宋朝官修的《集韵》中收字53525个,曾经是收字最多的一部书;1915年欧阳博存等编著的《中华大字典》有48000多字。
四、n和u加两点四声怎么拼
nǜ(声母n,韵母ü,四声):沑、衂、恧、朒、衄。
一、沑:拼音是nǜ,niǔ,汉字。
1、沑nǜㄋㄩˋ,〔蹜(sù)~〕水纹聚。泥。
同“衄”,泛指“出血”,也有“挫伤”、“失败”、“侮辱”、“退缩”之意。
三、衄:读作nǜ,是较容易读错的汉字,需注意。
衄是形声字,血为形,丑为声。衄的本意是鼻出血,引申指挫伤、失败,特指战争中的失败。
五、朒:拼音nǜ,农历月初月亮出现在东方如“~朓警阙,朏魄示冲。”中字义,或者亏缺;不足的意思。
五、nu拼音的汉字
1、弩【nǔ】:一种利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
2、怒【nù】:生气;气愤;盛大:~潮。狂风~号。山花~放。
3、努【nǔ】:竭力使出:~力;突出:~目。~嘴;由于用力过度而身体受内伤;书法用语。指汉字笔画的竖。
4、奴【nú】:旧社会中受 *** 、剥削、役使而没有人身 *** 等 *** 权利的人;青年女子的自称;像对待奴隶一样地( *** 、使用)。
5、帑【nú】:古代指收藏钱财的府库或钱财。
6、驽【nú】:驽马;比喻人没有能力。
7、孥【nú】:儿女;妻子和儿女。
8、胬【nǔ】:俗称攀筋。因眼球结膜增生,长到角膜上形成的肉状物。严重时影响视力。
9、砮【nǔ】:可做箭镞的石头。
11、笯【nú】:鸟笼:“凤皇在~兮。”
12、傉【nù】:用于人名,如秃发傉檀(东晋时南凉国君)。
13、伮【nú】:能力不大。不材。
14、驽【nú】:劣马,走不快的马;喻愚钝 *** :~钝。~弱。~散(愚钝懒散)。~蹇(喻才能平庸低下)。
15、䢞【nù】:䢞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充A区。
16、㚢【nú】:人名用字。
17、㐐【nú】:人名用字。
六、nü的发音有几个
nǚ(声母n,韵母ü,三声):女、钕、籹、钕、
nǜ(声母n,韵母ü,四声):沑、衂、恧、朒、衄、
女 *** ,与“男”相对。古代以未婚的为“女”,已婚的为“妇”。现通称“妇女”:女人。
古代一种油炸的食品,类似今麻花之类。
1、淑女[shū nǚ]美好的女子:窈窕~。
2、女王[nǚ wáng]女 *** 国王。
3、石女[shí nǚ]先天 *** 无 *** 或 *** 发育不全的女子。
4、修女[xiū nǚ] *** 教或 *** *** 家修道的女子。
5、侄女[zhí nǚ]弟兄或其他同辈男 *** 亲属的女儿。也称朋友的女儿。
七、拼音nu 四个声调
只有3个声调,分别为:nú、nǔ、nù;汉字:怒、努、奴
1、生气,气愤:怒色。怒视。怒叱。怒骂。恼怒。息怒。
2、气势盛:怒涛。怒火。心花怒放。
3、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怒族。
4、谴责:“若不可教而后怒之”。
3、因用力太过,身体内部 *** :用力不要太猛,别努着。
1、阶级社会中受 *** 、剥削、役使的没有人身 *** 的人:农奴。奴隶。奴婢(男 *** 仆)。奴颜婢膝。奴 *** 。
2、像对待奴隶那样地:奴役。奴使。
关于拼音nu有几个声调,nu一二三四声调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