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假道伐虢拼音?24计假道伐虢怎么读

牵着乌龟去散步 万象 13 0

大家好,关于三十六计假道伐虢拼音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24计假道伐虢怎么读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假道伐虢是什么意思
  2. 三十六计中,第二十四计是什么更好标注拼音!
  3. 三十六计中的假道伐虢
  4. 三十六计第二十四计假道伐虢
  5. 三十六计中的第二十四计“假道伐虢”的“虢”是什么意思
  6. 三十六计里面有个叫“假伐途…”这个字的拼音怎么读啊

一、假道伐虢是什么意思

汉语成语,是指向对方借道为名,行消灭对方之实。假道,是借路的意思。伐,是攻占的意思。虢,是春秋时的一个小国。用于军事上,其意在于先利用甲做跳板,去消灭乙,达到目的后,回过头来连甲一起消灭。

用于军事上,其意在于先利用甲做跳板,去消灭乙,达到目的后,回过头来连甲一起消灭,或者借口向对方借道为名,行消灭对方之实。

"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壁,假道于虞以伐虢。公曰:'是吾宝也。'对曰:'若得道于虞,犹外府也。'公曰:'宫之奇存焉。'对曰:'宫之奇之为 *** ,懦而不能强谏,且少长于君,君昵之,虽谏,将不听。'乃使荀息假道于虞,曰:'冀为不道,人自颠转,伐鄍三门。冀之既病,则亦唯君故。今虢为不道,保于逆旅,以侵敝邑之南鄙。敢请假道以请罪于虢。'虞公许之,且请先伐虢。宫之奇谏,不听,遂起师。夏,晋里克、荀息帅师会虞师伐虢,灭下阳。"(《左传·僖公二年》)

给大家把翻译也放出来了,便于大家理解

晋国的荀息请求用屈地出产的马和垂棘出产的璧玉向虞国借路来进攻虢国。晋献公说:"这是我的宝物啊!"荀息回答说:"如果向虞国借到了路,东西放在虞国,就像放在宫外的库房里一样。"晋献公说:"宫之奇还在那里。"荀息回答说:"宫之奇的为人,懦弱而不能坚决进谏,而且从小就和虞君在宫里一起长大,虞君对他亲昵,即使进谏,虞君不会听从的。"于是晋献公就派荀息到虞国去借路,说:"冀国无道,从颠軨入侵, *** 虞国鄍邑的三面城门。敝国伐冀而使冀国受到损失,也是为了君王的缘故。现在虢国无道,在客舍里筑起堡垒,来攻打敝国的南部边境。谨大胆地请求贵国借路,以便到虢国去问罪。"虞公答应了,而且自己请求先去进攻虢国。宫之奇劝阻,虞公不听,就带兵进攻虢国。夏季,晋国的里克、荀息领兵会合虞军,进攻虢国,灭亡了下阳。《春秋》把虞国写在前面,因为虞国接受了贿赂。

按:"假道伐虢"是三十六计中的第二十四计,此计是以向对方借道为名,达到消灭对方或夺取对方要地的目的。

1、田畴,他是不会借道给我们用的,难道他不害怕你给他来个‘假道灭虢’。

2、徐荣一眼看穿此计乃假道灭虢之计,就跟周瑜向刘备借道 *** 西川一样,玩的都是一个调调。

3、避实击虚、以逸待劳、联宋灭金,且隐含的策略为假道灭虢,南宋亡也。

三十六计假道伐虢拼音?24计假道伐虢怎么读-第1张图片-

4、不过李孚的假道灭虢之计倒让他颇为心动,他一直在考虑谋安陆郡,只是他一时找不到理由,虽然想到了不少计策,比如佯装曹军进攻安陆郡,江夏军前往 *** 等等。

5、那队玩家中除了一个战士一个盗贼,其余全是施法类职业,看见我们这支大部队浩浩荡荡开过来,尽管事先招呼了仍然十分警惕,大概怕被假道灭虢吧。

二、三十六计中,第二十四计是什么更好标注拼音!

1、(1)(形声。从虎,寽(lǚ)声。本义:虎所抓画之迹)

2、虢,虎所攫画明文也。——《说文》

3、(3)周代国名。有东、西、南、北四虢 [Guo state]

4、(4)东虢。周文王弟虢叔所封之地,在今河南省荥阳,公元前767年为郑所灭

5、(5)西虢,周文王弟虢仲的封地,在今陕西省宝鸡县东,公元前665年为秦所灭

6、(6)南虢,周平王东迁,西虢徙于上阳,称南虢,春秋时灭于晋

7、(7)北虢。虢仲后代的封地,在今山西省平陆县

8、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左传·僖公五年》

9、(8)唐代州名 [Guo prefect *** e]。地在今河南省灵宝县

三、三十六计中的假道伐虢

1、假道,是借路的意思。伐,是攻占的意思。虢,是春秋时的一个小国。用于军事上,其意在于先利用甲做跳板,去消灭乙,达到目的后,回过头来连甲一起消灭,或者借口向对方借道为名,行消灭对方之实。

2、“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壁,假道于虞以伐虢。公曰:‘是吾宝也。’对曰:‘若得道于虞,犹外府也。’公曰:‘宫之奇存焉。’对曰:‘宫之奇之为 *** ,懦而不能强谏,且少长于君,君昵之,虽谏,将不听。’乃使荀息假道于虞,曰:‘冀为不道,人自颠转,伐鄍三门。冀之既病,则亦唯君故。今虢为不道,保于逆旅,以侵敝邑之南鄙。敢请假道以请罪于虢。’虞公许之,且请先伐虢。宫之奇谏,不听,遂起师。夏,晋里克、荀息帅师会虞师伐虢,灭下阳。”(《左传》.僖公二年)。

四、三十六计第二十四计假道伐虢

1、深入解读《三十六计》之第二十四计:假道伐虢

2、在《左传·僖公二年》的记载中,假道伐虢这一智谋策略,展示了弱国在复杂国际局势中的生存之道。当处于两大强国夹缝中的小国面临困境,一个巧妙的策略便是利用对手的胁迫,借道而行,以达成自己的目标。"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这句话揭示了弱国需要借助他人的力量,同时保持警惕,因为口头承诺往往难以取信。

3、经典的案例发生于晋国的苟息,他巧妙地运用外交手段,向虞国提出以垂棘之璧和屈产之骏马为代价,换取借道伐虢的机会。虞公被眼前的宝物所吸引,轻易答应了晋国的请求,却忽略了宫之奇的警告。宫之奇深知虞虢两国唇齿相依,若虞国借道,无异于自断后路。然而,虞公的选择并未改变晋国的战略,他们绕过夏阳要塞,迅速攻破虢国。胜利后的晋献公并未忘记借道的承诺,以厚礼回报虞公,然而这只是表面的和平,实则暗藏杀机。

4、当晋军在虞国京城附近驻扎,晋献公邀请虞公一同 *** ,看似友好的邀请实则是致命的陷阱。虞国在内被晋军控制,外有战火,京城瞬间陷入火海,晋军内外呼应,一举灭亡了虞国。这个故事告诫我们,团结内部、稳固联盟至关重要,否则,轻信他人,只会引来灭顶之灾。在权力的游戏里,弱者联合强者看似聪明,实则容易陷入强者更加强大,自身生存空间日益狭窄的境地。

5、总结:假道伐虢,不仅是一则古代智谋故事,更是一堂生动的历史课,提醒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局势,谨慎选择盟友,稳固自身根基,才是生存与发展的长久之道。在纷繁复杂的国际竞争中,弱者唯有巧妙运用策略,才能在强权之间寻求生存的缝隙。

五、三十六计中的第二十四计“假道伐虢”的“虢”是什么意思

1、春秋时期,晋国想吞并邻近的两个小国:虞和虢,这两个国家之间关系不错。晋如袭虞,虢会出兵 *** ;晋若攻虢,虞也会出兵相助。大臣荀息向晋献公献上一计。

2、他说,要想攻占这两个国家,必须要离间他们,使他们互不支持。虞国的国君贪得无厌,我们正可以投其所好。他建议晋献公拿出心爱的两件宝物,屈产良马和垂棘之壁,送给虞公。

3、献公哪里舍得?荀息说:大王放心,只不过让他暂时保管罢了,等灭了虞国,一切不都又回到你的手中了吗?献公依计而行。虞公得到良马美璧,高兴得嘴都合不拢。

4、晋国故意在晋、虢边境制造事端,找到了伐虢的借口。晋国要求虞国借道让晋国伐虢,虞公得了晋国的好处,只得答应。虞国大臣宫之奇再三劝说虞公,这件事办不得的。

5、虞虢两国,唇齿相依,虢国一亡,唇亡齿寒,晋国是不会放过虞国的。虞公却说,交一个弱朋友去得罪一个强有力的朋友,那才是 *** 哩!

6、晋大军通过虞国道路,攻打虢国,经过四个月取得了胜利。班师回国时,把劫夺的财产分了许多送给虞公。虞公更是大喜过望。

7、晋军大将里克,这时装病,称不能带兵回国,暂时把部队驻扎在虞国京城附近。虞公毫不怀疑。几天之后,晋献公亲率大军前去,虞公出城相迎。

8、献公约虞公前去打猎。不一会儿,只见京城中起火。虞公赶到城外时,京城已被晋军里应外合强占了。就这样,晋国又轻而易举地灭了虞国。

9、虢国,是中国周朝时期的诸侯国,前后有五个虢国,因位置不同,为加以分别,故加上东西南北相区别。

10、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周文王的两个弟弟虢仲、虢叔分别被封为虢国国君。虢仲封于制邑(今河南荥阳市汜水镇),建立东虢国。虢叔封于雍邑(今陕西宝鸡市东),建立西虢国。

11、西虢国,周厉王三年, *** 淮夷。厉、宣之际,西虢东迁河南三门峡一带立国,史称南虢国,定都上阳(今河南三门峡李家窑遗址,地处黄河南岸)。

12、公元前655年,晋献公采用假道伐虢之计,灭亡了南虢国,末代国君虢公丑携贵族逃往东周京师洛邑,晋军回师途中顺便灭亡了借道给晋国的虞国(今山西平陆县北)。

13、西虢在东迁后,原地留有一个小虢国,公元前687年被秦武公所灭,后裔不见记载。

14、东虢国,公元前767年被郑武公所灭。其后裔虢序被周平王复封于夏阳(今山西平陆县,地处黄河北岸,与南虢隔河相望),建立北虢国,因实力弱小从而依附南虢(今人所谓“南北虢实为一虢”的说法由来)。

15、公元前658年,晋献公借道虞国灭亡了北虢国(晋献公假道伐虢借了虞国两次道,此为之一次)。

16、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假道伐虢

17、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虢国

六、三十六计里面有个叫“假伐途…”这个字的拼音怎么读啊

五笔86:EFHM五笔98:EFHW仓颉:BIYPN

笔顺编号:344312421531535四角号码:21317 Unicode:CJK统一汉字 U+8662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东~(在今河南省郑州市西北)。西~(在今陕西省宝鸡县东,后迁到今河南省陕县东南)。

(形声。从虎,寽( lǚ)声。本义:虎所抓画之迹)

虢,虎所攫画明文也。——《说文》

周代国名。有东、西、南、北四虢 [Guo state]

东虢。周文王弟虢叔所封之地,在今河南省荥阳,公元前767年为郑所灭

西虢,周文王弟虢仲的封地,在今陕西省宝鸡县东,公元前665年为秦所灭

南虢,周平王东迁,西虢徙于上阳,称南虢,春秋时灭于晋

北虢。虢仲后代的封地,在今山西省平陆县

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左传·僖公五年》

唐代州名 [Guo prefect *** e]。地在今河南省灵宝县

设以虢猛绝伦之将,而遇快枪精炮,不能不殒于飞铅之下。——清·薛福成《枪炮说》

假道,是借路的意思。伐,是攻占的意思。虢,是春秋时的一个小国。用于军事上,其意在于先利用甲做跳板,去消灭乙,达到目的后,回过头来连甲一起消灭,或者借口向对方借道为名,行消灭对方之实。

文章分享结束,三十六计假道伐虢拼音和24计假道伐虢怎么读的 *** 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

标签: 假道 拼音 怎么 三十六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