鳜鱼肥拼音,鳜鱼肥的读音

牵着乌龟去散步 万象 28 0
诗词中“难以启齿”的20个字,读对十个绝对是牛人!

来源:厦门日报

请把这几句诗大声地读出来

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陈礼 摄

能完整读下来并全部读对的人,

我们给你点个赞。

碰到这些字,不知道怎么读,

感觉难以启齿有木有。

今天,

就来盘点那些诗词中令人“难以启齿”的字。

相信我,你绝对中招!

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

——李白《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李清照《点绛唇·蹴罢秋千》

刬【chǎn】,通“铲”,意为削、平。

李白在诗中表示,他希望把君山铲去、削平,让洞庭湖水平铺流去,一望无际。果然是浪漫派,服了李白了。

而在李清照的这首诗中,写她初见赵明诚时,慌忙避走,把鞋子都跑掉了,以袜着地,少女的俏皮可见一斑。

氤氲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张九龄《湖口望庐山瀑布泉》

鳜鱼肥拼音,鳜鱼肥的读音-第1张图片-

氤氲【yīn yūn】,烟气、烟云弥漫的样子,气或光混合动荡的样子。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李白《清平调·其一》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王勃《滕王阁诗》

槛有两种读音:【jiàn】,【kǎn】。槛【jiàn】是指栏杆的意思,槛【kǎn】是指门槛。

两首诗里的槛都是指栏杆,所以这里的“槛”读【jiàn】。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白居易《问刘十九》

盘餐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 杜甫《客至》

醅读【pēi】,意为没滤过的酒。不读第二声哟!

潋滟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很多人一开口,不知道这两个字怎么读,正确读音【liàn yàn】,音练艳。

陈礼 摄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什么肥呢?正解:【guì】,鳜鱼是一种鱼,俗名花鲫鱼,亦称“桂鱼”。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很多人把“衰”读成【shuāi】,但总感觉哪里不对。其实,这里应该读【cuī】。

此处的“衰”同“缞”。“缞”是古时用粗麻布制成的丧服。粗麻布是发白的,所以“鬓毛衰”的“衰”读【cuī】,是从颜色上把花白的鬓毛形容为“衰”。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白居易《忆江南》

未谙姑食 *** ,先遣小姑尝。

——王建《新嫁娘词》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有多少人把“谙”读成了“音”的,有的话自己也默默地举起 个手。

谙【ān】,是熟悉的意思。

白居易这首诗的翻译就是:江南的景色多么美好,风景久已熟悉。

袅袅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杜牧《赠别》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苏轼《海棠》

“袅”【niǎo】,音鸟。形容女子姿态美好。

这样一说,是不是感觉特别好读。

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

——朱彝尊《桂殿秋·思往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李清照《一剪梅》

簟【diàn】,音电,是竹席。玉簟:光滑如玉的竹席。

陈礼 摄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宋祁《玉楼春·春景》

縠【hú】,音胡。意思是有皱纹的纱。

脉脉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

脉有两个读音:【mài】 【mò】。此处读【mò】,意为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表达情意。

舴艋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一直将“舴艋”读成“蚱蜢”的掩面逃。

舴艋读【zé měng】,音泽猛。指形似蚱蜢的小船。在古诗词中经常用舴艋舟形容小船。

葳蕤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一》

一看这两个字,有点懵掉。

葳蕤读【wēi ruí】,指草木茂盛,枝叶下垂的样子。当年唐诗三百首背的之一首,翻的字典,记忆尤其深刻。

陈礼 摄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李白《山中问答》

窅【yǎo】。窅然:指幽深遥远的样子。

菡萏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李商隐《赠荷花》

菡萏【hàn dàn】,音汉淡。古人称未开的荷花为菡萏,即花苞。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杜甫《戏为六绝句·其二》

哂,读【shěn】,音沈。有微笑和讥笑的意思,在这里的意思是讥笑。

潺湲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潺湲【chán yuán】,音缠园。意思是水慢慢流动的样子。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

——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拚”这个字不仔细看,还以为是个拼字。

其实,“拚”有三种读音:【pīn】【pàn】【fān】。读【pīn】时,通“拼”。读【fān】时,通“翻”。

在这首诗里,读【pàn】,音盼,意为舍弃,不顾惜的意思。

施广德 摄 *** 来源:视觉中国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杜甫《月夜忆舍弟》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 宋 ·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戍【shù】,音树。指 *** 防守。戍边在唐代的边塞诗中经常出现。

点戍(shù)横戌(xū)戊(wù)中空。

除了这些字,在诗词中,

你还碰到哪些读不出口的字。

告诉我,我在留言区等你!


原标题《诗词中“难以启齿”的20个字,读对十个绝对是牛人!》

古诗词中“斜”字到底该怎样读?(南郭居士)

古诗读音异读系列之探讨

◎南郭居士

前言

最近一个文友把她的《诗词300首录音稿》发我,要我帮助核对一下其中一些多音字或异读词的读音,她说这是一套小 *** 及幼小衔接启蒙用的识字卡片,我突然感觉此事重大,马虎不得,弄不好会误人子弟,于是便认认真真地核对起来。不过核对过程中,发现许多字的读音不统一,各有各的理由,甚至和该文友的观点也不是太统一,于是我觉得校注该录音稿出现了难度,已经有必要对古诗的读音做一些明确的时候了,本着负责任的态度,起码要表明我的意见。我觉得自己的观点必须明确,绝不能模棱两可,该怎么读应该说明自己的理由和依据,供读者参考。

无独有偶,曾有一篇《播音员请注意,这些字词的拼音被改了》的帖子引起热议。“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衰”,念cuī还是shuāi?“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斜”,念xiá还是xié?“一骑红尘妃子笑”中的“骑”,念jì还是qí?“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的“野”,念yǎ还是yě?该帖指出,现在新版教科书上的注音是衰(shuāi)、斜(xié)、骑(qí)、野(yě),与大部分人印象中的衰(cuī)、斜(xiá)、骑(jì)、野(yǎ)已不同。

其实针对异读词的读音,国家语委、国家教委和广电部于1985年12颁发过《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2016年5月作出修订),它是关于异读词读音规范的最新的法定标准,是我们规范异读字读音的主要依据。然而,它依然满足不了我们读古诗的要求。因为它“不列出多音多义字的全部读音和全部义项”,且在字后注明"统读"的,表示此字不论用于任何词语中只读一音,这便是引发“这些字词的拼音被改了”议论的最终溯源。

我随意查了一下“骑”字,《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注明“骑qí(统读)”,没有“骑(jì)”读音。又查了一下“斜”字,也未被列入。看来的确有必要对古诗中的一些字的读法做出明确探讨了。好在涉及古诗读音问题的字的数量并非很多,因此,针对此问题,下面我想通过一些具体的诗例,分节进行探讨并与读者商榷。

之一节 古诗词中“斜”字到底该怎样读

◎南郭居士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当年在小学读唐朝杜牧的这首《山行》时,硬是没有理解这个“斜”字为啥要读xiá。

后来又发现现在许多人读古诗,只要发现“斜”字,便通通读作xiá。那么我们的“斜xié”到底去哪儿了呢?该怎样读这个“斜”才算合理呢?

《古代汉语词典》中的“斜”字有三种读音:①xié;②xiá;③yé,陕西终南山山谷名。根据其注解,“斜”旧读“xia”。“斜”在我们现代的读音是xié,是指不正,跟平面或直线既不平行也不垂直的。而在古代是念xiá,在部分古诗中使用古音以求押韵。比如下面这首诗: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乌衣巷口夕阳斜”韵脚处的“斜”,在平水韵中是归于六麻(平)部,读音为斜(xiá),和“花”“家”同归一部,因此读起来就押韵,而押韵是古诗词最主要的特征,比平仄更为重要,古诗可以不讲平仄,但绝不能不押韵。下面我们标清楚韵脚看起来就很明白了:

朱雀桥边野草花【花:六麻】 押韵

乌衣巷口夕阳斜【斜:六麻】 押韵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家:六麻】 押韵

我们看到,三个韵字都在“六麻”部。而“花”和“家”的韵母都是在新韵“一麻 a,ia,ua”部,“斜”却在新韵“三皆 ie,üe”部,因此用现代读音显然就不押韵了。为了保持古诗词的韵味,故此我们有必要甚或必须把这个“斜”按古音xiá读。以上就是“斜”读xiá的理由和原理。

同理,下面两首诗词中的“斜”也就应该读xiá了。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xiá)。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这里,斜(xiá),平水韵六麻(平)】

望江南·超然台作

<宋>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xiá)。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这里,斜(xiá),词林正韵第十部(平)】

不过,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斜”字如果不在韵脚处,我们是否还要读xiá?比如下面这首诗:

送灵澈上人

<唐>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

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

青山独归远。

如果我们把诗中的“斜阳”读作“斜(xiá)阳”,是不是感到非常别扭和滑稽呢?的确,我们不能一根筋的非把“斜”按古音读,该灵活时就应该灵活,不该泥古的时候就不能泥古,不然反而不伦不类。本诗中我们就应该读斜“xié”,因为它不涉及押韵了,因此便可放心地按普通话发音。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按普通话发音是否会影响平仄呢?比如下面这首诗:

沈园二首·其一

<宋>陆游

城上斜阳画角哀,

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

曾是惊鸿照影来。


“城上斜阳画角哀”的平仄是“平仄平平仄仄平”,其中“斜”是平声,而新韵中“斜”同样是平声,因此与平仄没有冲突,故此本诗中斜阳亦放心大胆地读斜(xié)阳。

说到此,就应该表明一下我的另一个观点,笔者以为,今人读古诗,除了韵脚处押韵的特殊读音外,其余如果意思没有变化,发音都应该按诗意读普通话的音调,也无需考虑平仄,因为这对古诗音乐美的影响其实是零,我们是感觉不出其中的所谓“拗口”的,除非个个都是贝多芬,然而贝多芬恰巧后来有耳聋的疾病。但如果发音 *** 了原诗的诗意,那就得特殊对待,比如“骑”的读音,我将在下一节论述。

接下来再言归正传,对于词,如果“斜”字不在韵脚处,我们仍然应该按现代读音读“xié”,下面是两首词例: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xié)风细雨不须归。

【蝶恋花】槛菊愁烟

<宋>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xié)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那么,我们现代人写古诗词如果遇到“斜”字,又该如何处理呢?这里不妨先看一首词:

【菩萨蛮】大柏地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本词中“雨后复斜(xié)阳”直须按现代读音,虽然湖南人毛先生把“斜”怎么读我不知道。但由于有“xiá”的读音的缘故,我们写诗时尽量避免把“斜”字放在韵脚处,省得教人不知怎么读好,画虎不成反类犬,当然如果你非放韵脚不可,那么建议你用新韵,在标题处注明(新韵)字样,这样读者就无需把你的“斜”字读成“xiá”了。再说了,由于古今读音的不同,已经给我们造成麻烦了,古诗已既成事实,我们只能灵活掌握,而现代人就不必食古不化,我们要用新的 *** 思路来化解,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好传统文化。

另外,比较有意思的是,前面诗例中不在韵脚的“斜”修饰的多是斜阳,笔者的诗中“斜”字也用的不少,还请念作xié,这里特找两首不是“斜阳”的作为本节结尾吧:

七律·过陕甘茶马古道

南郭居士

古道难行羡鸟飞,霜蹄声累客商归。

猿猱出穴犹闻号,樵父攀山也见唏。

西去负茶披曙日,东来牵马沐斜晖。

始从唐宋兴甘陕,北陆还愁远贾稀。

七律·东园诗话

南郭居士

一抹飞峰入碧天,百竿悬瀑下松烟。

不闻此 *** 风物,未晓何方醉谪仙。

斜卧东园青石上,漫吟逸句野花前。

谁言万事如流水,头枕诗书问去年。

作者简介:

南郭居士,本名郭军,67年生人,陇南市武都工作,籍贯甘肃徽县。有近千篇文学作品在各类报刊书籍及 *** 平台发表。著有《南郭词文》,并获第三届“中国金融文学奖”诗歌提名奖。合编有《雪藻兰襟精华诗词》、《清韵十二家》、《临屏精华诗词赏析》等诗词选集。获“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现代诗入围奖。作品入编第四届中国百诗百 *** 赛。被全国诗词家神州行组委会授予“新中国成立70周年优秀诗词家”及“新时代诗书人家”称号。系中国诗歌学会、中华诗词学会、中国金融作家协会、甘肃省作协、《诗刊》子曰诗社会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人,入编2022版世界名人录,陇南市诗词学会副 *** ,中华文化旅游诗词学会常务理事,武都区作协理事,《成州文学》顾问,雪藻兰襟诗词终审主编,《陇南诗词》编审。原精品文化论坛总编,原《中国诗歌报》诗词创研中心副主编。


古诗里的这些字,读对10个是牛人

考考大家这些古诗里的这些小知识!

《将进酒》《阿房宫赋》《梦游天姥吟留别》

划线的句子你会读吗?

能全部读对的人,

给你点个赞!

接下来的13个字,

能读对10个绝对是学霸!



1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迢迢牵牛星》


“脉”此处不读【mài】,读【mò】,意为含情相视的样子。


2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白居易《忆江南》


“谙”读【ān】,意为熟悉。有多少人把“谙”读成了“音”呢?


3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扁”此处不读【biǎn】,读【piān】。扁舟:小舟,小船。



4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李白《清平调》


“槛”有两种读音:【jiàn】,【kǎn】。槛【jiàn】是指栏杆的意思,槛【kǎn】是指门槛。此处的“槛”指栏杆,所以读【jiàn】。


5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强”在此处不读【qiáng】,读【qiǎng】,意为勉强。


6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杜牧《赠别二首.其一》


“袅”读【niǎo】,形容女子姿态美好。以后你可以大胆的把它读成“鸟”了~


7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杜甫《月夜忆舍弟》


“戍”读【shù】,意为驻防。几个形近的字也可以了解一下,戍【shù】,戊【wù】,戌【xū】,戎【róng】。


8


“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


——李白《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


“刬”读【chǎn】,意为削、平。有多少人把“刬”读成了“划”?举个手让大家笑一笑~


9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张志和《渔歌子》


“鳜”此处不读【jué】读【guì】,鳜鱼也称“桂鱼”。


10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宋祁《玉楼春·春景》


“縠”读【hú】,意为有皱纹的纱。


11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白居易《问刘十九》


“醅”读【pēi】,意为酿造。不读“培”哟!



12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李清照《一剪梅》


玉簟:光滑似玉的精美竹席。“簟”读【diàn】,意为竹席。


13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杜甫《戏为六绝句·其二》


“哂”读【shěn】,有微笑和讥笑的意思,此处指讥笑。你读成“晒”了吗?


还记得开始的问题吗?

下面揭晓 ***

↓↓↓

《将【qiāng】进酒》

《阿【ē】房宫赋》


《梦游天姥【mǔ】吟留别》

你都读对了吗?

杭州播音艺考培训 | 这些易错的字,你读对了吗?

播音艺考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长线过程。播音艺考首先要做到就是要树立正确的基本功意识,多多加强语音和发声的练习,建立起高效的学习思路和 *** ,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以下这些字词常常被读错,快积累起来, *** 时才能得心应手。

白术(bái zhú)
释义:菊科苍术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60厘米,结节状根状茎。


方枘圆凿(fāng ruì yuán záo)

释义:比喻格格不入、不相容、不适宜。也说圆凿方枘。


噤若寒蝉(jìn ruò hán chán)
释义:原指像冬季的蝉那样停止鸣叫。后比喻因害怕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含贬义。


翘首(qiáo shǒu)
释义:抬起头来(望):~瞻仰。~星空。~故国。


茕茕孑立(qióng qióng jié lì)
释义:形容无依无靠,非常孤单。


影片(yǐng piàn)
释义:放映的 *** 、影片故事。易读错为:影片(yǐng piān)


思忖(sī cǔn)
释义:思忖,考虑;思量。


镂(lòu)空,易错读为lóu空。
“镂”只有一个读音“lòu”。
释义:在物体上雕刻出穿透物体的花纹或文字。
时尚界用“镂空”表现针织或裁剪技术,镂空服装是现代时尚界常有的一种的表现方式。


闷雷(mèn léi)
释义:声音低沉的雷。比喻精神上突然受到的打击。


涪陵(fú líng)
释义:涪陵区是重庆市辖区之一
涪(fú)是现代汉语通用字。本意是水名,即涪江。又为古州名。

坊(fāng)间:街市上。

坊,易错读为“fǎng”


叨扰(tāo rǎo)
释义:指打扰;也有受到款待,表示感谢的意思。


信笺(xìn jiān)
释义:通常指信纸,是信纸的古代说法。


羞赧(xiū nǎn)
释义:指因害羞而脸红的样子。


压轴(zhòu)
释义:戏曲节目中排在倒数第二的一出戏。现也指一场演出排在最后的较精彩的节目。


鳜鱼(guì yú)
“鳜”的拼音有两个:jué 和 guì

鳜鱼是中国特产。亦作“桂鱼”;有些地区称“花鲫鱼”。

芝麻糊

糊,是多音字,有三个读音。



用较浓的糊状物涂抹缝隙、窟窿或平面。
如:用灰把墙缝糊上、往墙上糊了一层泥。



用黏 *** 物把纸、布等粘起来或粘在别的器物上。
如:糊信封、糊墙、糊顶棚、糊风筝。粥类食品。


样子像粥的食物。
如:面糊、芝麻糊、辣椒糊。

发言的练习对于播音艺考生来说非常重要。与一般的播音艺 *** 不同,紫之艺术对于学员的考核是颇为严格。“一个播音人,如果连基本的普通话都说不好,那真是太可笑了。”紫之学员回想起老师上课的场景,一字一句地重复起了老师说过的话。而这些都指明,紫之在教学方式上的严谨。

紫之对于学员的严格要求,最直观的感受,便是强大的艺考通过率。正是因为有紫之艺术这般为梦想而坚守的专业艺 *** ,才有一届又一届冉冉升起的优秀艺考新星。

诗词中“难以启齿”的20个字,读对十个绝对是牛人!

来,跟着@泽光书院,请把这几句诗大声地读出来!

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能完整读下来并全部读对的人,@泽光书院给您点个赞!

今天,就来盘点那些诗词中令人“难以启齿”的字。

相信@泽光书院,你绝对中招!

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

——李白《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

见客入来,袜金钗溜。

——李清照《点绛唇》

刬【chǎn】,通“铲”,意为削、平。

李白在诗中表示,他希望把君山铲去、削平,让洞庭湖水平铺流去,一望无际。果然是浪漫派,服了李白了。

而在李清照的这首诗中,写她初见赵明诚时,慌忙避走,把鞋子都跑掉了,以袜着地,少女的俏皮可见一斑。

氤氲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张九龄《湖口望庐山瀑布泉》

氤氲【yīn yūn】,烟气、烟云弥漫的样子,气或光混合动荡的样子。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露华浓。

——李白《清平调》

阁中帝子今何在?外长江空自流。

——王勃《滕王阁诗》

槛有两种读音:【jiàn】,【kǎn】。槛【jiàn】是指栏杆的意思,槛【kǎn】是指门槛。

两首诗里的槛都是指栏杆,所以这里的“槛”读【jiàn】。

绿蚁新酒,红泥小火炉。

——白居易《问刘十九》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

—— 杜甫《客至》

醅读【pēi】,意为没滤过的酒。不读第二声哟!

潋滟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正确读音【liàn yàn】,音练艳。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鱼肥。

——张志和《渔歌子》

桃花流水什么肥呢?正解:【guì】,鳜鱼是一种鱼,俗名花鲫鱼,亦称“桂鱼”。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毛衰。

——贺知章《回乡偶书》

很多人把“衰”读成【shuāi】,但总感觉哪里不对。其实,这里应该读【cuī】。

此处的“衰”同“缞”。“缞”是古时用粗麻布制成的丧服。粗麻布是发白的,所以“鬓毛衰”的“衰”读【cuī】,是从颜色上把花白的鬓毛形容为“衰”。

江南好,风景旧曾

——白居易《忆江南》

姑食 *** ,先遣小姑尝。

——王建《新嫁娘词》

明月不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晏殊《蝶恋花》

有多少人把“谙”读成了“音”的,有的话自己也默默地举起 个手。

谙【ān】,是熟悉的意思。

袅袅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杜牧《赠别》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苏轼《海棠》

“袅”【niǎo】,音鸟。形容女子姿态美好。

这样一说,是不是感觉特别好读。

共眠一舸听秋雨,小轻衾各自寒。

——朱彝尊《桂殿秋·思往事》

红藕香残玉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李清照《一剪梅》

簟【diàn】,音电,是竹席。玉簟:光滑如玉的竹席。

东城渐觉风光好,皱波纹迎客棹。

——宋祁《玉楼春·春景》

縠【hú】,音胡。意思是有皱纹的纱。

脉脉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

脉有两个读音:【mài】 【mò】。此处读【mò】,意为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表达情意。

舴艋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一直将“舴艋”读成“蚱蜢”的掩面逃。

舴艋读【zé měng】,音泽猛。指形似蚱蜢的小船。在古诗词中经常用舴艋舟形容小船。

葳蕤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张九龄《感遇》

一看这两个字,有点懵掉。

葳蕤读【wēi ruí】,指草木茂盛,枝叶下垂的样子。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却醉颜红。

——晏几道《鹧鸪天》

“拚”这个字不仔细看,还以为是个拼字。

其实,“拚”有三种读音:【pīn】【pàn】【fān】。读【pīn】时,通“拼”。读【fān】时,通“翻”。

在这首诗里,读【pàn】,音盼,意为舍弃,不顾惜的意思。

菡萏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李商隐《赠荷花》

菡萏【hàn dàn】,音汉淡。古人称未开的荷花为菡萏,即花苞。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未休。

——杜甫《戏为》

哂,读【shěn】,音沈。有微笑和讥笑的意思,在这里的意思是讥笑。

潺湲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潺湲【chán yuán】,音缠园。意思是水慢慢流动的样子。

桃花流水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李白《山中问答》

窅【yǎo】。窅然:指幽深遥远的样子。

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杜甫《月夜忆舍弟》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轮台。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欢迎关注@泽光书院,让思想充实生活。谢谢您的阅读!衷心感谢来自 *** 的被采信息源!我们注重于分享,如有侵权必删。

古诗里的这些字,读对10个是牛人

古诗里的这些字,读对10个是牛人!


来,

考考大家这些古诗里的这些小知识!

《将进酒》《阿房宫赋》《梦游天姥吟留别》

划线的句子你会读吗?

能全部读对的人,

给你点个赞!

接下来的13个字,

能读对10个绝对是学霸!

1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迢迢牵牛星》

“脉”此处不读【mài】,读【mò】,意为含情相视的样子。

2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白居易《忆江南》

“谙”读【ān】,意为熟悉。有多少人把“谙”读成了“音”呢?

3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扁”此处不读【biǎn】,读【piān】。扁舟:小舟,小船。

4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李白《清平调》

“槛”有两种读音:【jiàn】,【kǎn】。槛【jiàn】是指栏杆的意思,槛【kǎn】是指门槛。此处的“槛”指栏杆,所以读【jiàn】。

5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强”在此处不读【qiáng】,读【qiǎng】,意为勉强。

6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杜牧《赠别二首.其一》

“袅”读【niǎo】,形容女子姿态美好。以后你可以大胆的把它读成“鸟”了~

7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杜甫《月夜忆舍弟》

“戍”读【shù】,意为驻防。几个形近的字也可以了解一下,戍【shù】,戊【wù】,戌【xū】,戎【róng】。

8

“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

——李白《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

“刬”读【chǎn】,意为削、平。有多少人把“刬”读成了“划”?举个手让大家笑一笑~

9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张志和《渔歌子》

“鳜”此处不读【jué】读【guì】,鳜鱼也称“桂鱼”。

10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宋祁《玉楼春·春景》

“縠”读【hú】,意为有皱纹的纱。

11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白居易《问刘十九》

“醅”读【pēi】,意为酿造。不读“培”哟!

12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李清照《一剪梅》

玉簟:光滑似玉的精美竹席。“簟”读【diàn】,意为竹席。

13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杜甫《戏为六绝句·其二》

“哂”读【shěn】,有微笑和讥笑的意思,此处指讥笑。你读成“晒”了吗?

还记得开始的问题吗?

下面揭晓 ***

↓↓↓

《将【qiāng】进酒》

《阿【ē】房宫赋》

《梦游天姥【mǔ】吟留别》

你都读对了吗?

「最适合家长的复习材料」语文二年级下册《中国美食》复习 ***


这是一个系列,重点是适合家长带着孩子一起复习,并帮孩子找寻复习思路、形成复习习惯。栗子还会拓展一些知识,大家结合实际情况 *** 作。重点是阅读能力(包括阅读思路、阅读逻辑、总结能力、复述能力以及写作素养)和基础知识(以拼音、字、词语、标点、修辞格等为主)。

做丨减丨负丨不丨躺丨平丨的丨家丨长

中国美食 复习思路

一、带着问题读文章,绘制思维导图

1.找出本课偏旁是”灬“的字和偏旁是”火“的字,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偏旁是”灬“的字:煎、煮、蒸

偏旁是”火“的字:烧、烤、爆、炒、炖、炸

以上这些字都是烹调 *** 。

2.课文中表示主食的词语有哪些?你还知道哪些主食?

蒸饺、炸酱面、小米粥、 ***

我还知道花卷、小笼包、葱花饼、发糕。

3.你最喜欢的美食是什么?

锅包肉(东北菜) 剁椒鱼头(湘菜)

鱼香肉丝(川菜) 东坡肉(浙菜)

九转大肠(鲁菜) 虾子大乌参(上海本帮菜)

4.中国一共有八大菜系,你知道是什么吗?

中国八大菜系分别是鲁菜、川菜、粤菜、苏菜、闽菜、浙菜、湘菜、徽菜。

二、基础知识

1.关于生字

①识字表:要求会拼音、会组词,更好掌握字的部首、结构与音序,可以做到看词语写拼音,涉及生字:菠、煎、腐、茄、烤、煮、爆、炖、蘑、菇、蒸、饺、炸、酱、粥、蛋

②生字表:要求会写并可以写出生字的笔顺、会组两个以上词语,熟练掌握生字的部首、结构与音序,包括以下生字:烧、茄、烤、鸭、肉、鸡、蛋、炒、饭

③多音字:

炸:①zhá(油炸) ② zhà( *** )

2.关于词语

① 词语听写:美食、红烧、茄子、烤鸭、羊肉、 ***

三、拓展知识

1.描写美食的古诗词

初到黄州——【宋】苏轼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猪肉颂——【宋】苏轼

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惠州一绝——【宋】苏轼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江上渔者——【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四、复习资料

小 *** 必背古诗词其三十七:渔歌子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xī sāi shān qián bái lù fēi ,

桃花流水鳜鱼肥。

táo huā liú shuǐ guì yú féi 。

青箬笠,绿蓑衣,

qīng ruò lì ,lǜ suō yī ,

斜风细雨不须归。

xié fēng xì yǔ bú xū guī 。

诗词译文

西塞山前白鹭在天空 *** 高飞,

桃花盛开,春水流淌,鱼正肥美。

头戴青色斗笠,身披绿色蓑衣,

就算斜风细雨也不必急着回家。

诗词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赞美渔家生活情趣的词,描绘了词人院居时的垂钓之乐。前两句写景,交代了时间和地点,勾画出一幅意境优美、悠然闲适的山水图。后两句写人,表现了垂钓之乐。“青箬笠,绿蓑衣”是渔人形象,更是诗人自指。一“青”一“绿”,色彩柔美和谐,和前面的“白鹭”“桃花’相映成趣。“斜风细雨”将整首诗的意境带入了一种诗意盎然的境界,表达了诗人陶醉于自然山水,悠闲洒脱的生活情趣。

#头条创作挑战赛##天天古诗词#

诗词中“难以启齿”的20个字,读对十个绝对是牛人

请把这几句诗大声地读出来!

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能完整读下来并全部读对的人,小编给您点个赞!

今天,就来盘点那些诗词中令人“难以启齿”的字。相信我,你绝对中招!

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

——李白《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李清照《点绛唇》

刬【chǎn】,通“铲”,意为削、平。

李白在诗中表示,他希望把君山铲去、削平,让洞庭湖水平铺流去,一望无际。果然是浪漫派,服了李白了。

而在李清照的这首诗中,写她初见赵明诚时,慌忙避走,把鞋子都跑掉了,以袜着地,少女的俏皮可见一斑。

氤氲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张九龄《湖口望庐山瀑布泉》

氤氲【yīn yūn】,烟气、烟云弥漫的样子,气或光混合动荡的样子。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李白《清平调》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王勃《滕王阁诗》

槛有两种读音:【jiàn】,【kǎn】。槛【jiàn】是指栏杆的意思,槛【kǎn】是指门槛。

两首诗里的槛都是指栏杆,所以这里的“槛”读【jiàn】。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白居易《问刘十九》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 杜甫《客至》

醅读【pēi】,意为没滤过的酒。不读第二声哟!

潋滟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正确读音【liàn yàn】,音练艳。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张志和《渔歌子》

桃花流水什么肥呢?正解:【guì】,鳜鱼是一种鱼,俗名花鲫鱼,亦称“桂鱼”。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贺知章《回乡偶书》

很多人把“衰”读成【shuāi】,但总感觉哪里不对。其实,这里应该读【cuī】。

此处的“衰”同“缞”。“缞”是古时用粗麻布制成的丧服。粗麻布是发白的,所以“鬓毛衰”的“衰”读【cuī】,是从颜色上把花白的鬓毛形容为“衰”。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白居易《忆江南》

未谙姑食 *** ,先遣小姑尝。

——王建《新嫁娘词》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晏殊《蝶恋花》

有多少人把“谙”读成了“音”的,有的话自己也默默地举起 个手。

谙【ān】,是熟悉的意思。

袅袅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杜牧《赠别》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苏轼《海棠》

“袅”【niǎo】,音鸟。形容女子姿态美好。

这样一说,是不是感觉特别好读。

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

——朱彝尊《桂殿秋·思往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李清照《一剪梅》

簟【diàn】,音电,是竹席。玉簟:光滑如玉的竹席。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宋祁《玉楼春·春景》

縠【hú】,音胡。意思是有皱纹的纱。


脉脉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

脉有两个读音:【mài】 【mò】。此处读【mò】,意为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表达情意。


舴艋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一直将“舴艋”读成“蚱蜢”的掩面逃。

舴艋读【zé měng】,音泽猛。指形似蚱蜢的小船。在古诗词中经常用舴艋舟形容小船。

葳蕤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张九龄《感遇》

一看这两个字,有点懵掉。

葳蕤读【wēi ruí】,指草木茂盛,枝叶下垂的样子。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

——晏几道《鹧鸪天》

“拚”这个字不仔细看,还以为是个拼字。

其实,“拚”有三种读音:【pīn】【pàn】【fān】。读【pīn】时,通“拼”。读【fān】时,通“翻”。

在这首诗里,读【pàn】,音盼,意为舍弃,不顾惜的意思。

菡萏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李商隐《赠荷花》

菡萏【hàn dàn】,音汉淡。古人称未开的荷花为菡萏,即花苞。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杜甫《戏为》

哂,读【shěn】,音沈。有微笑和讥笑的意思,在这里的意思是讥笑。

潺湲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潺湲【chán yuán】,音缠园。意思是水慢慢流动的样子。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李白《山中问答》

窅【yǎo】。窅然:指幽深遥远的样子。

这些鱼名,你能读对几个?

鱼的种类繁多,名称也多。鱼名一般按形声法造字,通常发音比较规律,但其中有些字在长期的语言演变过程中,实际读音和声旁发生了偏离,导致现代人常由于“见鱼念半边”而产生误读的现象。

有些是整个字音都读错了。比如:

鲩(huàn)鱼,又名草鱼。此鱼之得名,在《本草纲目》中曾有过言简意赅的解释:“……其 *** 舒缓,故名曰鲩。”很明显,“鲩”是个形声字,“完”表读音,义通“缓”。鲩鱼常被人们误读成“晚鱼”。

草鱼

鳜(guì)鱼,又名桂鱼、花鲫鱼,为肉食 *** 鱼类,以鱼类和水生动物为食。唐朝诗人张志和的著名诗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赞美的就是这种鱼的美味。鳜鱼常被人们误读成“厥鱼”。

鳜鱼

鲮(líng)鱼,也叫土鲮鱼。此鱼身体侧扁,头短,口小,背部青灰色,腹部银白色。鲮鱼常被人们误读成“棱鱼”。

鲮鱼

鲔(wěi)鱼,俗名金枪鱼、吞拿鱼,是一种鲭科的海洋鱼类。游泳速度快,平均时速约60~80 公里,瞬时时速可达160 公里。鲔鱼的肉色为红色,这是大量的肌红蛋白所致。“鲔”字中的“鱼”和“有”联合起来表示“肉食 *** 鱼类”。鲔鱼常被人们误读成“有鱼”。

鲔鱼

鲷(diāo)鱼,俗称加吉鱼,是海洋鱼类中的一个大家族,品种多样,色彩丰富,我国沿海均有产。鲷鱼有个特别的本领,那就是变 *** 。鲷鱼一般都是一条雄鱼带领十几条雌鱼一同生活,一旦雄鱼死去,雌鱼中较健壮的那个就会变成雄 *** ,成为新的一家之长。鲷鱼常被人们误读成“周鱼”。

鲷鱼

魟(hóng)鱼,也叫魔 *** 鱼,生活在海底,软骨无鳞,身体扁平,常将身体埋在沙子中伏击猎物。常见的魟鱼有珍珠魟、豹魟等。魟鱼常被人们误读成“工鱼”。

魟鱼

还有一类是声调容易被读错。比如:

鳗(mán)鱼,别名白鳝、白鳗、河鳗、鳗鲡(lí)、日本鳗,其形似蛇,无鳞,一般产于咸淡交界的水域,具有洄游特 *** 。这种鱼的特别之处在于其 *** 别可在环境和密度的影响下改变。当密度高、食物不足时,会变成公鱼,反之变成母鱼。鳗鱼常被人们误读成“曼鱼”。

鳗鱼

鲂(fáng)鱼,又称鳊(biān)鱼,原产于长江及附属湖泊,现已移入全国各地的湖泊、水库放养。大名鼎鼎的“武昌鱼”就是鲂鱼的一种——团头鲂。鲂鱼常被人们误读成“方鱼”。

鲂鱼

鳎(tǎ)鱼,属于鲽形目鳎科,主要分布在欧洲的北海和地中海。它的身体呈鞋底状或舌状。更大的特点就是眼位于头的一侧。鳎鱼常被人们误读成“塌鱼”。

鳎鱼

鲅(bà)鱼,又名马鲛鱼,为重要的海产经济鱼类。鲅鱼肉质厚实、刺少、有弹 *** ,味道鲜美。在胶东半岛一带,鲅鱼水饺是广受欢迎的家常美食。鲅鱼常被人们误读成“拔鱼”。

鲅鱼

标签: 鳜鱼 读音 拼音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