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科技日报
◎ 科技日报 王璠 综合报道
近日
#蓝眼泪将迎高发期#话题冲上热搜
引起网友广泛关注
微博热搜截图
话题中热议的“蓝眼泪”
出现在福建平潭东美村海域
据专家预计
“蓝眼泪”将在4至6月频发
现正值初期
虽然量还不大
但也称得上绝美了
当夜晚来临
绵长的海岸线出现蓝莹莹的微光
在海浪的拍打下有如蓝色的眼泪
浪漫至极
网友纷纷感慨
“好美!想去追泪!”
那么
大海为何会“流泪”?
“蓝眼泪”对 *** 有害吗?
对海洋生态环境会造成什么影响?
“蓝眼泪”是如何形成的?
据福建日报报道,“蓝眼泪”已被证实由两种浮游生物形成,一种是希氏弯喉海萤,另一种是夜光藻。而在平潭,最常见的“蓝眼泪”发光生物是夜光藻。
据自然资源部南海局官方微博介绍,夜光藻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海、东海、黄海沿海各海域,为我国最常见的赤潮生物之一。夜光藻在中国整个近海可以采到,而在河口附近数量更多。因夜光藻的身体内有荧光素酶和荧光素,在荧光素酶的催化作用下,荧光素会和氧气发生反应产生光芒,当受海浪拍打等 *** 时就会发出浅蓝色的光。
此前,厦门也曾出现过“蓝眼泪”现象,其主要发光生物也是夜光藻。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副院长、生态学系主任、海洋生态专家黄凌风教授表示,夜光藻的出现主要与海水温度适宜、食物丰富、天敌少等因素相关。当海水涨潮,使得较多夜光藻向岸边 *** ,便形成了“蓝眼泪”现象。
黄凌风表示,夜光藻受外部 *** 就会发光,即使离开海水,用手指触碰,也会发光。作为一种低等生物,夜光藻繁殖速度快,对环境依赖程度高,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变化影响而消亡。
“蓝眼泪”对 *** 有害吗?
浪漫的蓝色海滩引起无数网友的向往,但也有很多人担心这种蓝色的微生物是否会对 *** 健康造成影响。对此,黄凌风表示,夜光藻不是有毒种类,古代就有。
不过,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研究所工作人员也发出提醒,如果夜光藻密度过大,可能使部分市民在游泳或参与亲水活动时过敏。
“蓝眼泪”对海洋环境有影响吗?
自然资源部南海局南海环境监测中心教授级高工、总工董燕红表示,夜光藻本身是无毒的,但如果密度过高,分解时能造成海水缺氧,同时它分泌的氨类物质会恶化水质,而且可能会堵塞鱼鳃,使鱼类缺氧死亡,对海产养殖造成一定的危害。
另据自然资源部南海局官方微博介绍,当夜光藻大量密集于海面达到一定的标准时,便会发生赤潮,海水呈红色。夜光藻赤潮不仅会改变海水pH值,使水体粘稠度增大,也可能改变浮游生物的生态 *** 群落结构。
董燕红解释,赤潮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跟气候环境、区域水温、水体营养盐(浓度、氮磷比、硅氮比等)、水动力学等都有关系,要综合各种因素进行数据分析才能进一步判断其发生原因。
来源:科技日报综合人民日报、中国平潭、福建日报、自然资源部南海局、厦门日报,文中 *** 除注明外均来自中国平潭
*** 画集‖国风锦鲤九鱼吉祥壁纸常常有人问:淡水鱼好吃还是海水鱼好吃?哪一种更鱼好吃自然是青菜萝卜各有所爱。然而,以往公众的回答多数认为海水鱼比淡水鱼好吃,至少肌间刺少、土腥味少。近期,这个 *** 悄悄地往相反的方向转变。
认真了解,并不完全像一般人想象的是由于某个国际事件的影响,而是在科技人员的努力下,淡水鱼的品质也在悄悄产生变化。
如武昌鱼的肌间刺问题已被华中农大攻克;如一种去除小细刺的鲫鱼已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问世……吃淡水鱼不挑刺已不再是梦。另外,一大批高品质的淡水鱼养殖,如鳜鱼、虹鳟、鲶鱼、鲈鱼、乌鳢、巴沙鱼、淡水白鲳、笋壳鱼、罗非鱼越来越多,土腥味也越来越少了!
我今天的主题并不是想告诉大家有哪些淡水鱼越来越好吃,而是想告诉大家,一些鱼在海洋里有、在淡水里也有。
比如三文鱼。目前市场上的三文鱼都属于鲑科鱼类。鲑科鱼类包括两大类:大西洋鲑(鲑属)和太平洋鲑( *** 哈鱼属),大西洋鲑就一种,也就是大西洋鲑(Salmo salar),太平洋鲑有20种以上,我国有土著品种,如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大马哈鱼、 *** 的樱花鲑等。因此,我们可以吃到挪威养殖的海水三文鱼,也可以吃到我国西南、西北,特别是新疆天山脚下养殖的三文鱼。同样,鲈鱼也有淡水鲈鱼和海水鲈鱼,就是名为河豚,也不只是在淡水生长,还有在海水生长的。
本篇文章的“主鱼翁”是淡水大黄鱼。我想,绝大多数人只知道海水大黄鱼,特别是深海养殖大黄鱼在市场天天能和我们见面。近日,我们到江苏泰州调研,发现了江苏好润特色水产养殖专业技术协会有一个淡水大黄鱼苗种繁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要用于好润淡水大黄鱼保种育苗科研生产。
他们的淡水大黄鱼的鱼苗从哪来呢?在分类学上,淡水大黄鱼跟我国的海水大黄鱼、小黄鱼同属 *** 鱼科,在270余种 *** 鱼科鱼类中,绝大多数生活在海水中,生活在淡水中的 *** 鱼类仅有3种,淡水大黄鱼属其中之一。
2019年5月,世界首例淡水大黄鱼人工繁育就已在我国宣告成功了。近年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无锡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与美国田纳西野生动物资源局联合开展美国淡水大黄鱼引种繁育研究,在中心主任徐跑研究员的带领下,项目组在人工催产方式、苗种孵化及苗种开口饵料等方面 *** 多项技术难关,仅用三年时间攻克了美墨科研人员十余年尚未成功的淡水大黄鱼繁育技术。
无锡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主任徐跑研究员 *** 来自无锡淡水研究中心
淡水大黄鱼引进之路
就像当年雷霁霖院士引进多宝鱼一样,每条鱼在中国“落户”、形成产业、造福百姓,都需要走一条艰难的路。淡水大黄鱼主要分布在北美洲、墨西哥等地,但人工繁育技术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徐跑主任带领团队攻关 *** 来自无锡淡水研究中心
在淡水大黄鱼人工繁育中多项技术难关中,目前大部分技术难关我们已经攻克。特别是解决了人工催产、开口饵料、饲料驯养等系列关键技术,在相关研究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技术水平,为我国淡水大黄鱼进一步实现苗种规模化繁育和养殖产业化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淡水大黄鱼 *** 来自无锡淡水研究中心
正出膜仔鱼、初孵仔鱼及3日龄仔鱼 *** 来自无锡淡水研究中心
为什么要引进淡水大黄鱼?
淡水大黄鱼属底栖鱼类,耐低氧能力较强,具有生长速度快、耐低氧、适应 *** 强、肉质好、无肌间刺等优良特 *** 。我国养殖淡水大黄鱼有很多优势:一是淡水大黄鱼对温度适应范围较广,它是原产地北美洲分布纬度最广泛的鱼类,因此在我国黑龙江到海南岛地区都可以进行养殖和自然度夏越冬;二是淡水大黄鱼抗逆 *** 强,淡水大黄鱼属底栖鱼类,耐低氧能力较强,能耐受较高密度的养殖,对水质要求不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可以通过驯化摄食配合饲料;三是淡水大黄鱼“好养”,养殖设施和条件简单,在江浙沪一带,鲥鱼、河豚等很多高档鱼类养殖需要较高的配套设施和条件,而淡水大黄鱼只需普通土池就可以满足养殖需求。
据专家预计,未来2-3年苗种就可以批量生产。当苗种繁育技术得到进一步优化,养殖技术、营养需求及养殖模式等方面成熟后,淡水大黄鱼就可以作为一种新型“名、特、优”品种进行推广和规模化生产,就可以成为一些乡村经济发展和增收的主导产业。
对吃货们来说,淡水大黄鱼和海水大黄鱼有什么不一样?
从外形上看,海水大黄鱼是金 *** 的,而淡水大黄鱼的颜色有点像罗非鱼,呈银灰色、只有腹鳍是金 *** 的。长大的成鱼背较高,肉质是和鳜鱼类似的“蒜瓣肉”,无肌间刺,口感和风味都可与野生大黄鱼相媲美,已获得到高端市场的认可。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淡水大黄鱼肉质好,如果 *** 合适,在普通老百姓中应该也会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据了解,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无锡淡水研究中心的专家们正在进行淡水大黄鱼苗种规模化培育、成鱼养殖模式、营养需求、饲料配方及病害防治等方面的研究,预计在未来2~3年实现淡水大黄鱼规模化生产。江苏好润特色水产养殖专业技术协会的淡水大黄鱼苗种繁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也是与淡水研究中心合作推动淡水大黄鱼规模化生产的项目之一。
我们为科研人员加油,期待淡水大黄鱼早日大规模生产、上市。届时寻常百姓就可以吃到肉质可与上万元野生海水大黄鱼相媲美的淡水大黄鱼。
*** 来自江苏好润特色水产养殖专业技术协会
作者:刘雅丹 中国农技协 *** 助理、研究员,全国首席科学传播专家
科学 *** 审核:徐跑 无锡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编辑:武玥彤
来源: 光明网-科普中国
澳大利亚巴斯 *** 深海惊现罕见手鱼,用“两手”在沙地游走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的科学家近日在巴斯 *** 用深海 *** 机捕捉到罕见的手鱼,它用“两手”在海底沙地上游走。人们对手鱼知之甚少,目前仅有两个标本,分别是1986年和1996年捕获的。
据报道,科学家们在查看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RV Investigator”号船最近进行的为期五周旅行录像时,惊讶地发现深海 *** 机捕捉到了罕见的手鱼。
用“两手”在海底沙地上游走的手鱼。
CSIRO的研究技术员卡莉(Carlie Devine)表示,这条手鱼位于塔斯马尼亚 *** 东北部弗林德斯岛附近水下峡谷边缘2 *** 米深处。
她表示,手鱼很难找到,在这么深的水下能看到一条,真是非同寻常。
据悉,手鱼有多个种类,之所以称之为“手鱼”,是因为它们用鳍作为“手”四处游走。
其中包括极度濒危的斑点手鱼(生活在 5-15 米深处)和更为罕见的红手鱼。
斑点手鱼曾经是塔斯马尼亚州南部德文特河口的常见鱼类,但在20世纪80年代经历了严重的衰退。
新发现的手鱼可能是窄体手鱼。
卡莉表示,从深度和其他特征来看,这张 *** 很可能是窄体手鱼,不过没有标本无法确认。
她表示,希望明年能再次前往该地区并进行进一步的水下监测。
文/南都记者 陈林
买鲈鱼时,分清“大肚子”还是“小肚子”,差别大,别花冤枉钱“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在很多古诗词中都能看到鲈鱼的身影,鲈鱼肉质细嫩且营养价值极高,不管是红烧还是清蒸都非常美味,深受老百姓的喜爱。
但很多人在购买鲈鱼时喜欢挑选个头大、肚子看起来很肥的,结果并不好吃。其实不同的鲈鱼之间差别还是很大的,建议弄清楚后再买,别花冤枉钱。
鲈鱼平时多以小鱼小虾为食,它动作敏捷且运动量大,身形偏修长,最多整体看上去比较圆润,也不会出现 *** 肚子大的情况。而市场上那些“大肚子”的鲈鱼,大多数是被投喂了很多促进生长的饲料,这样的鲈鱼油脂过多,味道不够鲜美,尽量不要购买。
下面分享鲈鱼2种好吃的做法,喜欢的朋友学会了可以做给家人吃。
一、 酸汤鲈鱼
用料:
鲈鱼,西兰花,莴笋,番茄。
做法:
1、 之一步西兰花分成小朵,用盐水浸泡一下,再用水冲洗干净,沥干水分。
2、 莴笋削去外皮切成细丝,青红椒去蒂去籽切成丝,大葱切成丝;西红柿切成小丁。
3、 鲈鱼首先要先给它处理干净,头尾分离,鱼身用刀沿着鱼骨把两边的鱼肉片下来,把中间的脊骨切成段,把鱼肉上的排刺去除后切成片状。
4、 鱼片冲洗干净加入盐、料酒、白胡椒粉、蛋清、淀粉用手抓匀,再加一点食用油拌匀腌制一下。
5、 把鱼头和鱼尾放入蒸锅内蒸熟,蒸好以后取出放在盘子的两端。
6、 锅中加水烧开,加一点盐和油,把西兰花放进去焯一下水,捞出用凉白开过凉,平铺在盘子的四周。
7、 接着把莴笋也倒入锅中焯水,捞出过凉后铺在盘子里。
8、 另起锅,倒入适量油,油热后下入大蒜炒香,接着把西红柿丁倒入锅中翻炒,炒出汁水以后把鱼骨倒入锅中翻炒几下。
9、 接着往锅中倒入热水,加入少许盐、白糖调味。
10、 煮开之后把汤里面的所有杂质捞出,把鱼片下入锅中,变色后加入白醋。
11、 接着将鱼肉和汤汁一起倒在莴笋上,在上面放一些葱丝和青红椒丝,最后浇上热油。
二、 烤鱼
用料:
鲈鱼,洋葱,土豆,黄瓜。
做法:
1、 黄瓜、土豆、洋葱分别切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2、 鲈鱼处理好以后用水冲洗干净,用刀从鱼的背部劈开,接着在两边的鱼肉上划上两刀方便入味。
3、 烤盘中铺上一层锡纸或者油纸,把处理好的鲈鱼放在上面烤盘上,然后进烤箱230度烤40分钟。
4、 等到鱼肉表面变脆就可以取出来。
5、 锅中加水烧制,等水沸腾后把土豆放进去焯一下水,捞出沥水。
6、 另起一口锅,锅中倒油,油热后下入大蒜和生姜爆香,接着倒入少许豆瓣酱和火锅底料,等到炒出红油之后往锅中加水煮开。
7、 另取一口锅,往锅中倒入洋葱、黄瓜和土豆,把烤过的鲈鱼铺在蔬菜上,接着把煮好的汤汁倒入鱼上面,加热后在最上面撒上一些红椒和花椒。
8、 烧一些热油浇在鱼肉上面,最后撒一些葱末和白芝麻即可。
(粥粥)
浙江一高校湖里捞起6167斤鱼!关键是……太宠了!
浙江这所大学又请师生免费吃鱼啦!
4月15日,浙江师范大学
在校园内的初阳湖畔
举办了一场“‘鱼’你有约”捞鱼活动
过去几年
*** 们在湖里投下了大量鱼苗
今年迎来了大丰收
2022年1月1日,浙师大在初阳湖举办“‘鱼’你有约”鱼苗放养活动
现场,捕鱼师傅们齐心协力
用一张巨大渔网围住半个湖
“哇,好大的鱼!”
“三二一,拉——”
等到船靠在岸边
同学和老师们一齐上阵
铆足劲拉起沉在湖中的渔网
大家总共捕获约1200条鱼
103大筐,约6200斤
其中最长的鱼达110cm
最重的鱼足足36斤
鱼的品种也很丰富
白鲢、花鲢等一应俱全
捕捞上来的鱼还活蹦乱跳
便被之一时间运至食堂
做成了好几种菜
红烧鱼块、剁椒鱼头
酸菜鱼、蒜香鱼块
……
4月16日浙师大校庆日当天
学校的各大食堂上线了
色、香、味俱全的“全鱼宴”
供师生们免费品尝
师生们对此一致好评
不少人表示“熟悉而又怀念”
同学们在浙师大官微下留下评论
“不枉我本科四年勤勤恳恳地喂它们”
“每年都期待一年一度的‘全鱼宴’”
请师生吃鱼这件事
在浙师大已不是之一次了
2021年就曾请 *** “免费吃鱼”
实力宠 *** 的全鱼宴
也引来了网友的羡慕
“微笑中透露着眼红”
转自人民网 *** 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
来源: 学校 ***
龙利鱼、巴沙鱼,傻傻分不清?送你4个鉴别小妙招→楼下新开了一家酸菜鱼快餐,没有鱼刺的鱼肉吃起来太过瘾啦!
近几年,龙利鱼和巴沙鱼已是餐桌上的“常客”。你注意过两种鱼的差别吗?快来听听专家怎么说~
医学顾问
华东理工大学
宋皓瑜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食品安全博士、上海市食品安全研究会专家组成员、上海市食品学会食品安全专业 *** 会 ***
刘少伟
何为龙利鱼
*** 来源:站酷海洛
龙利鱼又称“鳎目”。我们很熟悉的绕口令“打南边来了个 *** ,手里提拉着五斤鳎目”,其中的“鳎目”说的就是龙利鱼。
龙利鱼的原名叫“脷鱼”,脷是指舌头,因其形象与舌头相似,故得名,有些渔民还称其为“龙舌头”。
龙利鱼除主体骨头之外,没有其他刺,完美避免了食用过程中卡鱼刺的风险,也当得上“舌头”的别称。
龙利鱼是一种海鱼,属于暖温 *** 近海大型底层鱼类,生活在近海海区,其出肉率高,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口感爽滑,同时蛋白质含量高,是优质海洋鱼类。
与其丰富营养相对应的就是它的售价,由于自然资源量少,大规模商业化养殖又属于新兴阶段,龙利鱼的 *** 比较昂贵,在100元/公斤之上。
何为巴沙鱼
*** 来源:站酷海洛
龙利鱼的广受欢迎让 *** 渔民十分激动,因当地盛产一种同样没有什么刺的淡水鲶鱼——巴沙鱼。
巴沙鱼是一种养殖淡水鱼,它们生长快、个体大、产量高、食 *** 广、易饲养、无肌间小刺、利于加工。
巴沙鱼肉质 *** ,味道也十分鲜美,并且加工成鱼排之后,外表与龙利鱼差别极小。
虽然从营养价值和口感上来说,巴沙鱼相比龙利鱼显得有些逊色,但基于它20-30元/公斤的亲民 *** ,销往各地区同样受欢迎。
鉴别小妙招
*** 来源:站酷海洛
两种鱼类极度相似,
该如何准确分辨呢?
01 辨 ***
最简单的 *** ,就是从 *** 上进行区分。
龙利鱼的市价会在100元/公斤以上,售价在30元/公斤左右的一定不是龙利鱼。
02 读标识
仔细阅读包装与配料表。
如果包装上明确标注为“巴沙鱼”,英文为“CABASA”或“BASA”等字样,或产地为 *** ,可认定为巴沙鱼。
同时也需要进一步阅读配料表,防止挂羊头卖狗肉的现象。
03 看肉质
龙利鱼的鱼柳非常薄,因其本身就很薄,切出来的鱼柳不会很厚,颜色渐进,有花纹。
巴沙鱼肉质厚实且多为冷冻 *** ,颜色发白。
*** 来源:站酷海洛
04 尝味道
巴沙鱼是淡水养殖鲶鱼,鱼肉经过烹调,如果带有河鱼的土腥味,很可能是巴沙鱼。
龙利鱼是海鱼,只有正常的海鲜腥气。
提醒广大消费者:如果发现自己购买的龙利鱼产品实际上是以巴沙鱼为原料生产的,需要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啥鱼啊,在水里练憋气生活在水下的鱼似乎没什么憋气的理由,就像生活在陆地上的人类,正常情况下都是在一呼一吸,只有下水,或者进行某种训练,又或者无聊的时候才有可能会憋气。毕竟哺乳动物可不能自如地在水下呼吸,少了氧气,是活不下去的。
但有一种鱼真的会在水底憋气,难道它也是因为无聊才这么做吗?
不爱游泳,但爱憋气
这种鱼叫单棘躄鱼(Chaunax),是一种深海鱼,分布于日本以及中国南海、东海等海域,栖息深度为500—1985米。它们有的长得有点丑,比如下面这条。因为和蟾蜍有几分相似,所以它又被称为海蟾蜍。
Chaunax suttkusi,一种单棘躄鱼( *** 来源:Wikipedia)
你看它,是不是和顶着“小灯笼”的鮟鱇有点像?这是因为它们确实有亲戚关系,单棘躄鱼这一科下的鱼都属于鮟鱇目。
红眼鱼 Chaunax pictus,一种单棘躄鱼( *** 来源:参考文献<1>)
在水底的时候,单棘躄鱼不像其他的鱼会游个不停,而是会一直待在那里,稳如泰山,好去埋伏偷袭那些路过的小鱼。
即便是动了起来,单棘躄鱼大部分时间也都依靠胸鳍骨盆鳍在水底爬行。它不太喜欢游泳,所以游得慢吞吞的。虽然偶有科学家观察到一些单棘躄鱼在逃跑时能够快速地游泳,但它们似乎很快就会疲劳,游一会儿就游不动了。
正在水底爬行的单棘躄鱼( *** 来源:shorefishes)
根据单棘躄鱼“安稳”的生活习 *** ,以及它们栖息的海底环境寒冷,资源匮乏,科学家们推断,单棘躄鱼新陈代谢的水平并不高。
众里寻鱼千百度,那鱼全在 *** 处
那科学家们是怎么知道这种鱼会憋气的呢?
可以肯定的是,科学家们是不会随便抓一条单棘躄鱼上来进行研究的。这是因为,这种鱼本身就很难观察到,想抓一条上来并不简单。另外,野生动物肯定不能想抓就抓,它们是受法规保护的。
所以,只能观察了。科学家们找来了过往遥控潜水器ROV拍到的单棘躄鱼 *** ,逐帧分析它们的呼吸动作,也就是它们的鳃腔体积变化。总共找来了10个 *** , *** 里有4个单棘躄鱼物种。
*** 中的4种单棘躄鱼( *** 来源:参考文献<1>)
通过观察 *** ,科学家们发现,这4种单棘躄鱼都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圆鼓鼓的、体积完全不变的状态,也就是憋气状态。不过它们的憋气时间不等,在数十秒到数百秒之间。其中时间最长的要数印度洋桨躄鱼(Chaunacops coloratus),它的憋气时间可以长达245秒。
下图中的印度洋桨躄鱼在憋完气之后,通过不断进行缓慢呼气,在大约7个呼吸周期后,才慢慢把自己的体积变小,最终减少了约29%的体积。
印度洋桨躄鱼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图( *** 来源:参考文献<1>)
不同于印度洋桨躄鱼,另一种看起来稍微丑一点的红眼鱼(Chaunax pictus)则在不到3个呼吸周期中就把气全部呼出了,体积减少了20%左右。 *** 中的这只红眼鱼几乎就没动过,一直趴在 *** 上。
红眼鱼的体积随时间变化图( *** 来源:参考文献<1>)
拿捏呼吸!否则真会有生命危险
找到了单棘躄鱼憋气的证据,可另一个疑问又出现了——为什么这些单棘躄鱼要憋气呢?
1879年,科学家希尔根多夫(Hilgendorf)对单棘躄鱼的生活习 *** 做了调查,发现单棘躄鱼可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不吃任何东西。根据希尔根多夫的研究,在这些鱼的一生中,吃不到东西是一种常态,因此它们基本上不挑食,只要有能一口吞下的猎物靠近,它们就会进行吞食,它们的菜单是高度多样化的。可以说,单棘躄鱼是典型的守株待兔型猎人。
在憋气过程中,海水充满了单棘躄鱼的鳃室。它们通过极低的频率(0.03-0.004Hz)缓慢地呼气,即便是在游动,呼吸频率相比于不动状态也没有高多少。保持低频的呼吸甚至憋气,可以让它们消耗的能量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一种单棘躄鱼趴在海底( *** 来源:NOAA)
这也是单棘躄鱼需要憋气的原因,它们得节省些能量来用,呼气太快,真有可能会被饿死。
除了节省能量外,科学家们推测,单棘躄鱼憋气还有另一个好处:有助于感知周围环境的变化。不管是什么鱼,在它的身体两侧都有侧线,这是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重要感受 *** ,如果没有侧线,它们就难以在水中生存。而频繁的呼吸则有可能增加对周围水体的扰动,进而影响到侧线对捕食者或猎物的感知。
单棘躄鱼生活在光线较弱的 *** 坡底部,它们主要依靠侧线来感知水体的振动,进而感知水下的一切,所以高度敏感的侧线 *** 对于单棘躄鱼这类深海鱼来说,尤为重要。
趴着的红眼鱼( *** 来源:NOAA)
为了维持一个高敏感度的感知 *** ,单棘躄鱼就需要减少游动,减少呼吸频率,这也是它们憋气的理由之一。
当然,憋气的另一原因还可能是它们想通过憋气让自己的体积增大,像河豚那样看起来更加难以被捕食,以便更好地保护自己<2>。
河豚,同样“气鼓鼓”的我也会憋气吗?
说到这,你有可能会好奇,那为什么不说河豚也会憋气呢?
对于河豚来说,把自己弄得圆鼓鼓压根不靠憋气,而是通过把水吞到胃里让自己膨胀。到了岸上的河豚,就会yue啊yue啊,把水给全吐了。
“喝多了”的河豚( *** 来源:Veer图库)
在2014年,有科学家专门对河豚进行了研究。他们把河豚放入透明的水箱中,观测其呼吸状况。他们先用一根管子戳河豚,模拟捕食者的攻击。像预期一样,河豚鱼会马上膨胀,并且其呼吸量在膨胀过程中增加了近5倍。
也就是说,河豚膨胀不仅没有憋气,反而在喘气。不仅如此,科学家们还发现,实验中的这些河豚需要花费好几个小时才能恢复到静息状态下的呼吸频率。
所以,虽然单棘躄鱼和河豚都会变大,但单棘躄鱼是真的会憋气,而河豚只是“喝多了”。
结语
鱼也需要在水下憋气,或许这听起来很荒谬,但对单棘躄鱼而言,憋气是它们赖以生存的看家本领。
不论是天空、草地,还是海洋,大自然本身就是一个奉行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法则的舞台。为了长久生存下去,鱼儿也要学会憋气……生物的奇妙之处是我们远远无法无法想象的,正是在探索与了解自然的过程中,人类才能逐渐明白每个生命的独特意义。
参考文献
<1> Long, Nicholas P.; Farina, Stacy C. (2019). Enormous gill chambers of deep‐sea coffinfishes (Lophiiformes: Chaunacidae) support unique ventilatory specialisations such as breath holding and extreme inflation. Jo *** nal of Fish Biolo *** , jfb.14003–. doi:10.1111/jfb.14003 .
<2> McGee, G. E.; Clark, T. D. (2014). All puffed out: do pufferfish hold their breath while inflated?. Biolo *** Letters, 10(12), 20140823–20140823. doi:10.1098/r *** l.2014.0823 .
作者:苏澄宇(科普创作者)
鱼鳔、鱼骨和鱼籽,这些被你扔掉的部位,其实都是有营养的好物?鱼肉是受到医生和营养师推崇的健康食物,它和鸡肉一样属于“白肉”,蛋白质、矿物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很适合中老年人食用。
鱼肉中含有丰富的Omega-3脂肪酸,可以有效降低胆固醇和血脂,预防和改善冠心病、心肌梗死、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鱼肉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和蛋白质,可以促进免疫 *** 的发挥和抵御 *** 。#头条创作挑战赛#
我们吃鱼当然是吃肉,但鱼不仅仅只有肉,它身体里不同部位其实也是可以食用的,只是很多人不会吃罢了!
今天小爆老师,就跟大家说说:鱼鳔、鱼骨和鱼籽,这些被你扔掉的部位,其实都是有营养的好物?
一、鱼鳔其实也能吃?
鱼鳔又称为鱼肚,是鱼类的消化 *** 。很多人会将鱼鳔挑出来直接扔掉,但是它们含有的胶原蛋白是 *** 所需要的重要成分之一。
其弹 *** 和稠度也是使得美食更具有口感的重要因素,鱼鳔的胶原蛋白含量可以高达20%以上,比起其他食材,其营养价值更高。
鱼鳔具有增加肌肤弹 *** 的作用,可以保持皮肤的年轻和美丽,而且其含有的胶原蛋白对于骨骼健康和关节灵活 *** 也有帮助。
二、鱼骨其实也能吃?
鱼骨中富含钙、磷、镁等有益 *** 健康的营养成分,特别是钙的含量较高,是非常理想的补钙食材。
除此之外,在鱼骨中还含有许多微量元素,这些微量元素对于 *** 的生长发育、免疫力和新陈代谢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如果你经常食用鱼骨,可以维持骨骼健康,并且缓解坐骨神经痛等慢 *** 疾病。
鱼骨怎么吃?
当然鱼骨不能直接生啃,毕竟我们是懂得烹饪的人类,不是小猫小狗。鱼骨可以用来 *** 美味的鱼汤,也可以被碾碎并用作肉馅的添加剂。
鱼骨可以被炸得非常酥脆,可以用来 *** 类似于海鲜卷和鱼片的美食。它们还可以被浸泡在调味汁中,然后烤或烤制, *** 出令人垂涎的鱼香味。煎炸的鱼骨也可以被当作小吃沾着调味酱食用。
三、鱼籽其实也能吃?
鱼籽是指鱼类的卵巢和 *** 腺,比如鲑鱼、鳕鱼、带鱼、鲢鱼等都含有丰富的鱼籽。
很多人认为吃鱼籽会胖,其实并不是这样。事实上,鱼籽具有促进胃肠 *** ,增强消化吸收能力的作用。
而鱼籽中含有多种优质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对于 *** 的生长发育和心血管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如果你想要在日常饮食中多摄入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那么鱼籽就成为了失败的选择。
当然,鱼类部位同样有一些吃法和搭配要注意,比如鱼籽太多会引起胆固醇升高、鱼骨刺要小心喉咙、鱼鳔烹饪时间要不要过短等等。
总的来说,鱼鳔、鱼骨和鱼籽这些看似不起眼的鱼类部位,其实都可以给你带来惊喜的营养和口感。
中国水产之一大省,到底有多生猛?“广东不仅是制造业大省,
在海水养殖方面也发展得很不错,
广东海水鱼苗产量全国之一。
2022年,广东海水养殖产量336万吨,其中鱼类有78万吨。”
4月11日,《主播说联播》聚焦广东湛江,
美味“湛”放,“粤”来粤鲜。
湛江是广东水产之一大市,
广东是中国之一水产大省,
爱食鲜,
那是广东人天 *** 。
鲈鱼、金鲳鱼、石斑鱼、鳜鱼、
*** 、对虾、青蟹、龙虾等等,
清蒸、焖炖、煎炒、煲汤……
各式做法,
不一而足。
天下人戏称,
不愧是老广,
光靠清蒸也是一出《舌尖上的中国》。
饕餮食客神往,
因一道鲜味汇聚广东。
大江大海成就之一水产大省
俯瞰中国地图,
广东俨然如一条矫健的大鱼,
从“嘴巴”至“尾鳍”,
是它绵长的海岸线。
而那密集的鱼鳞,
正是它稠密的内部水网。
广东坐拥大江,
我国第四大河流——
珠江流域1/4属于广东。
广东拥抱大海,
我国更大的外海——
南海与之相望。
这里渔业高度发达,
基础设施力量雄厚。
拥有5个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
上百个优良渔港、
39个国家级种质资源保护区、
16个国家级水生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
12个沿海中心渔港、
15个沿海一级渔港,
15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
这里水产资源丰富,
2021年渔业经济总产值4087.71亿元,
水产品总产量884.52万吨,
水产养殖产量756.81万吨,
位列全国之一。
这里海洋科技创新成果领先,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广州、深圳、湛江、东莞、珠海、江门等6个亿吨大港,
省级以上涉海平台超145个,
涉海高新技术企业609家。
万古江河,
靠海吃海,
这是广东富饶的家底,
也是活跃繁盛的渔业基因。
多个领域全国领先
“世界渔业 *** ,
中国渔业看广东。”
在广东国际渔业高科技园大厦,
现代“绝句”,
展现之一水产种业大省之自信。
中兴1号
国家新品种南美白对虾“海兴农3号”
海兴农育苗基地
这里“1条虾”万众瞩目,
“中科1号”“中兴1号”
“海兴农3号”“海茂1号”,
国家863计划项目海水养殖 *** 工程南方基地
位于湛江东海岛上的国家863计划项目海水养殖 *** 工程南方基地,
由其培育的南美白对虾新品种,
不仅填补了国内自主选育南美白对虾种虾的空白,
还突破了种虾受制于国外的“卡脖子”难题
帮助全国人民可以放心大胆地吃虾。
这里“5条鱼”名扬四海,
全国约90%鳜鱼苗、70%加州鲈苗、
60%生鱼苗、50%罗非鱼苗
均来自广东。
石斑鱼苗
作为国内草鱼苗种集散地,
不仅满足各地草鱼养殖,
更以质量推动养殖模式升级。
东西南北中 吃鱼到广东
每逢佳节,
南洋游子思念广东老家,
总忘不了那道鲜美的“鲮鱼罐头”。
文?鲤产自广东肇庆,
慈禧太后折服于这道美味珍馐,
“岭南之一塘文?鲤王”因而被传唱。
上世纪60年代,
外国宾客莅临广东,
尝过文?鲤致流连忘返。
东西南北中,
吃鱼到广东。
珠海斗门白蕉海鲈万亩 ***
全国每10条海鲈鱼,
就有7条产自广东珠海斗门白蕉镇。
白蕉地处咸淡水交接处,
所产海鲈鱼味道鲜美,
被誉为“中国海鲈之乡”。
湛江南部海岸渔业有限公司万亩虾塘 ***
湛江是“中国对虾之都”,
全球每7条虾,
就有1条来自广东湛江。
湛江还是“中国金鲳鱼之都”,
年产量10万吨,
约占全国产量40%。
业界流传,
“挪威有三文鱼,
湛江有金鲳鱼。”
北有大连鲍,
南有惠来鲍。
*** ,
惠来“五宝”之首。
惠来年产成品鲍2200余吨,
产值达16亿元。
全国每4颗 *** ,
就有1颗出自广东惠来。
*** 地处粤西,
养蚝历史200余年。
阳东县、高新区、
海陵区、阳西县,
形成四个规模化蚝 *** ,
游客来 *** ,
万不能错过“蚝华大餐”。
在广东佛山南海,
九江镇声名远扬。
这里是“中国加州鲈之乡”,
年销加州鲈上亿条,
畅销全国20多个城市。
被偏爱的九江加州鲈,
是佛山人的骄傲。
在广东江门,
台山鳗鱼享誉海内外。
台山鳗鱼产区已获评“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称号,
该市鳗鱼养殖总面积约为5万亩,
年产量近3.5万吨、年产值约45亿元。
顺德鳗鱼
广东顺德,被誉为“中国鳗鱼之乡”,
“顺德鳗鱼”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被纳入2022年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
*** 面积约6万亩,
年生产能力达6万吨,
顺德鳗鱼烤鳗占全国的1/3,
产品出口量占全国的1/5。
国“鳗”崛起,
还看广东!
南沙青蟹
蟹中茅台,
南沙青蟹。
作为青蟹主产区,
广州南沙青蟹养殖面积2.3万亩,
年产量近1200吨。
全国每3只青蟹,
就有1只来自广东。
你以为广东鲜味只有这些?
中山脆肉鲩
鮸鱼
大错特错!
打开《广东鲜味攻略》,
映入眼帘的还有
金湾的黄立鱼、
中山的脆肉鲩、
饶平的海鮸……
来茂名有博贺港,
到惠州有巽寮湾,
哪怕在广州,
南沙渔港的海鲜
也令各路吃货拍案叫绝!
海水、淡水产品兼具,
丰富多彩的水产品,
构成广东渔业的鲜明底色。
广东水产焕新颜
“番禺始为舟。”
据《山海经》记载,
早在先秦时期,
番禺越人已掌握造船技术,
和“水”密不可分。
更为人熟知的,
是广东的疍家人。
他们以船为家,
漂泊为生。
今天的珠三角和粤西沿海等地,
仍能看见他们的身影。
一曲“咸水歌”,
唱出广东人身上的“海味”。
在广东,
渔业不仅是文化的延续,
更是技艺的传承。
不仅“授人以鱼”,
而且“授人以渔”。
上世纪50年代,
科学家钟麟成为水产界明星。
在他的努力下,
全球之一批全人工繁殖家鱼苗
问世于广东。
告别“靠天吃饭”,
中国水产养殖事业方兴未艾。
今天的广东水产业,
早已旧貌换新颜,
专业人才、养殖技术
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
这里诞生了众多水产巨头,
海大、恒兴、国联、
粤海、澳华……
它们虽立足广东,
却展现世界级的雄风。
广州、茂名、佛山、湛江、潮州……
各地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 过海,
奋力实现广东水产蓝图。
“澎湖号”
海威1号
“德海1号”智能化养殖渔场
广东大力推荐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
唱响“海上牧歌”,打造“粤海粮仓”,
着力打造的万亿级现代化海洋牧场产业集群。
全省已建成重力式深水网箱近5000个,
全省海工装备“软硬件”优势突出,建成桁架式大型网箱4座。
*** 埕金鲳鱼
菠萝烤鱼
广东水产预制菜走向全球餐桌。
这就是广东。
你仔细瞧,
地图上的广东,
如“鱼”得水。
这条“鱼”昂首挺胸,
以矫健的身姿,
奋勇直前。
【记者】刘鑫
【 *** 】南农摄制组 部分受访者提供
【来源】南方农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