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时间节点,中美贸易摩擦大事表-问答-

中美贸易战时间节点,中美贸易摩擦大事表

牵着乌龟去散步 问答 1 0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中美贸易战时间节点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中美贸易摩擦大事表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本文目录

  1. 中国未来股市能跟上美国吗
  2. 【汽车人】美国“ *** ”中国汽车,贸易战又开始了
  3. 中美贸易战的开始与到现在为止的情况,更好有往期新闻

一、中国未来股市能跟上美国吗

首先要确定中国股市是否有机会牛像美国股市一样牛几十年,需要了解美国的过去,中国的现状,再着眼中国的未来。从经济, *** ,和市场等 *** 度去思考这个问题。

中国这几十年的发展,其实大家都有目共睹。新 *** 后,中国的经济突飞猛进,跃升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人均消费能力和居民素质,教育,医疗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融入全球贸易后,全球资本推进了中国的创新,人才的进步。

在未来十几年的时间里面,中国股市的全球重要 *** 很有可能和美国,欧洲国家不相上下。经济规模,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创新力,都会得到长足的增强。这其实是时代的趋势,很多人可能不相信。

大家都着眼于近十年,中国异于美国股市的表现,但却不了解美国过去的历史。可以看到,美国发展200多年历史里面,其实在很多时间节点上,虽然经济得到了增长,但是股价却一蹶不振,例如在1970年到1987年,美国股市横屏长达17年,而后开启了仅次于最近10年的最长的一次牛市。(我还记得当时,我在看巴菲特系列丛书中,里面就提及到。在美国GDP增长了5倍的情况下,美国的股指却未上涨分毫,股市异常的便宜,而后老巴菲特大举买入并持有股票,在牛市的上涨中获得了不菲的收益。)借古鉴今,是不是应该用新的眼光来审视中国现在10年不涨的局面,竟然美国也有这样长达十几年横屏不涨的情况,那我们为什么不行呢?

就过去10年里面,中国的企业的盈利增长,远远的快过美国以及欧洲企业。中国的每股收益率,是美国的2倍,高达平均每年12%的增长,而欧洲就更不值得一提了。

中国企业的优势来源于,中国GDP的高速增长,05年至今,其增长已经是美国的4倍。在A股上市的公司,其86%的收入来源于本国,14%来源于海外,更多的生产和消耗都在本国完成。而美国有29%的收入来源于国外,欧洲高达45%。正因为中国的市场足够大,高速增长的经济,赋予了中国企业更高的每股收益率。

那为什么中国的经济增长会如此迅猛?

其一,中国近些年来达到了可劳动人口高峰,不断增长的可劳动人口造就过去长达几十年的高数增长,当然现在已经呈现下降趋势,未来中国的GPD增速肯定也会因此相映下降。

二战结束后,美国和英国具有更高的人均GDP

二战之前,除了日本之外的发达国家人均GDP基本都在更高人均GDP国家的70%以上。总收入更高的国家基本上同时也是储备货币国家。二战的冲击使得其他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锐减到美国的40%,并在随后的25年中逐渐恢复到之前的70%~80%的水平上

二战之前,日本的人均收入大概是排名第 *** 家的25%~35%,二战的冲击使这个指标掉到了15%,战后逐渐恢复,在1990年泡沫顶端达到了85%,随后又恢复到了75%的正常水平。

其他新兴国家基本上在25%~45%之间

中国在过去110年逐渐从2%上升到了28%。

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兴衰都与可劳动人口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劳动人口的高点,均带动了经济的飞速发展,美国日本,乃至现在的中国都是如此,干活的人越多,吃闲饭的人越少,经济自然也就发展的越快,而且可劳动人口越多,就越受到资本的青睐,资本的流入,就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手。现在的中国,未来的印度,非洲。

其二就是,每个国家人民会随着经济周期的推进而发生意识形态的变化。

阶段一:国家很穷,人们也认为自己穷。这个时候人民更愿意去努力让自己变的更好。

阶段二:国家富裕起来了,但人们还是认为自己很穷。中国目前就处在第二阶段,中国已经逐步变好,但是老一辈遗留下来的吃苦耐劳的习惯已经深入骨髓,难以改变,比起享受,他们更愿意,继续努力,更多的储蓄,更少的消费,是这代人的意识形态体现,而新 *** 后的00后,则向第三阶段的富裕思想迈进,消费意愿大于生产。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花无空折枝,成为了当今主流思想的体现。

阶段三:国家是富裕的,人们也知道自己富裕了。这个时候,消费的意愿就会大于生产,人们提倡更少的工作,休闲娱乐以及奢侈品行业繁荣。美国目前就处在这个阶段,更愿意消费的美国成了进口大国,更愿意生产的中国成了出口大国。美国有着全球更好的金融体系尖端的科技技术,强大的 *** 储备,使得他可以收割全世界来让自己国家的消费可以更加持久的持续下去。

阶段四:国家日渐式微但 *** 仍觉得自己是富有的。消费终将加大国家的负担,走向没落,欧盟就处在这个阶段,国家已经大不如前,但是人民还保留着较高的生活质量水平,很多欧盟国家都靠举债来保持国家现在的福利政策,工作时长不足6小时,周末全国休息,退休之后还有丰厚的退休补助。人民仍然过的幸福,但是国家的债务压力越来越大。

阶段五:去杠杆和帝国衰落期, *** 逐渐接受这一事实。第五阶段是国家最终走向没落, *** 也认清事实,过上了苦日子。

这是人 *** 的体现,人本身就更愿意去享受,而不是去工作。只要人 *** 不变,这样的周期也就不会改变,环环相扣,周而复始。

当然真实情况远比这个模型更为复杂,战争可能改 *** 这个周期的轮动, *** 也可能改变人们的意识形态。

==========================================================

回到股市的问题,中国的经济形势这么好,人民的意识形态也很积极,为什么股市一直不涨呢,

而美国的股市为什么表现的这么好。

这边先从全球化开始说起。随着全球化的逐步推进,发达国家的大部分企业逐步加入了劳动套利的行列,在过去20年里面,美国企业的利润率飙升,占据了股票现金回报率的一半以上,这一切都得意与全球化,美国企业找到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来代替美国从事生产工作,而这大量的降低了国美企业的人工成本,提高了企业的利润率,加上税率的不断减少,以及债券收益率的不断走低。低利率的市场环境等诸多利好因数,促使的美国的股票节节攀升,而且收益率也水涨船高。当期市盈率很大程度的放映了人们对未来美国乐观的预期。

反观中国,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虽然增加了资本流入中国的速度,但是随之而来的是中国企业人工成本费用的上升,利润率的下降。更多的外国企业雇佣中国人来打工,推高了中国人工的费用,降低了中国企业的利润率。(不过现在中国也开始到印度去开厂了,未来也轮到我们中国 *** 美国进行资本套利了)企业利润率的下降,以及现在 *** 逐步的抓紧,加上国家严控宽松的货币体系(08金融危机后虽然中国大量宽松了货币,但是大量的货币都流向了房地产市场而未能流入到股市)

美国股 *** 牛=利润增长(价值增长)+市盈率增长( *** 增长)

我们假设美国的基础值为1倍,10年内总体经济提升了一倍也就是到2倍,这个时候估值市盈率在给与乐观的未来预期翻1倍,那美国10年股市就创造了4倍的回报。

中国股市=利润增长(价值增长)+市盈率降低(价值洼地)

我们也假设中国的基础值为1倍,10年的总体经济提升了一倍也就是到2倍,这个时候市盈率给与悲观的未来预期市盈率变的越来越低减少到了之前的一半,那中国的实际倍速就变成了1倍,也就是10年不涨的情况。

我们来看看实际情况是不是这样。

A股上证指数2010年10月股价2900点左右的估值是18倍而现在收盘股价仍然是2900点左右,平均估值降到了1

中国股市有机会牛像美国股市一样牛几十年吗?

肯定是有的,只要当前经济不断增长且市盈率不断降低的疲态结束,转机后就是更长更久的上涨。只是我们现在刚好处在了经济车轮中的一个环节而已,只要耐心等待这个环节的结束,新周期的开启即可,不要认为股市不涨是中国的常态,未来10年乃至20年也不会改变。只是因为股 *** 周期轮动时间过于长。长到让那些人都认为股市就不会涨。

什么样的情况才会发生几十年牛市的情况?

这边我们可以从市盈率这里找点细节,毕竟股票是有分红的,市盈率便宜到一定程度后,分红率必然会上升,如果分红率高于“资产 *** 的锚”(长期国债)很多,这样的吸引力,不可能有资本不愿意买入股票。毕竟股息是有增长空间的而基本国债没有。

除了几次历史大底以外,美国股市的市盈率很少跌破10,破了以后均出现了明显的大幅度增长。

中国股市30年市盈率破10的机会只出现过一次,也就是14年1月,14年1月到10月这9个月,都在10倍以下徘徊,更低探底8.81倍,而后就是15年的牛市出现了大幅度的上涨,第二次10倍的机会也就是最近的2440点(但目前来看并没有很明显的涨幅)。当然美股那边,也不是说一定到了10倍以下才有机会,1942年触底10倍就开始上涨了,2008年则是15倍。

这边又有1个比较细节的内容就是,美股市盈率的平均水平随着时间的推进而上升。很大程度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的 *** 程度在不断增加,国际边际弱化,更多的外国投资者选择投资美国,增大了美国股市潜在的资本存量。更多的投资者给了股市吸取跟多资本量的可能,资本总量的增多也就使得,泡泡可以吹的更大(因为市场里的钱比之前多了)。

从这个角度分析,中国股市的底部市盈率以及平均市盈率也很有可能会随着国际的 *** 和时间的推移而变高。蓝线是中国股市和债券市场的总量,而红线是外资可以获得的程度,绿线则是外资实际买入程度。

绿线规模会因为M *** C,罗素,以及更多外国投资者意识到中国的重要地位后而增加。这一推进速度会得益于互联网时代信息交换速度加速而变快,并不需要用美国长达50-60十年的时间。

14年出现的8倍市盈率在未来出现的可能 *** 会变低,但并不是不可能,股市位于10倍或者10倍以下,这个时候的投资机会更好,越低,未来的反弹空间越大,在15倍这个区间,都是属于合理的阶段,可以选择买入或者是选择持有,而高点则需要注意风险。

至于什么时候会出现大涨,我不敢预测,毕竟历史不能 *** 未来,而且在股市周期里面,几年不涨实属常见。但是美股市盈率在低于10倍后大涨的情况发生发生过3次,中国则有1次。(这次触底10倍以后会不会大涨还不好说,时间不够)现在的投资机会其实非常的好,当然仅限于长期投资者而言,因为不能确定是不是还会走到10倍,在我看来贸易战的边际效用减弱还需要时间,而且美股高位的风险还没释放,如果是没有做好长期持有的准备,现在还是不要贸然买入股票。风险点太多,运气好刚好赶上上涨那是美滋滋,但从坏的角度思考,果然不是长期投资资金,刚好遇上市场还没回暖,而美国迎来 *** 式下跌的话,资金套牢对投资者的心理压力会很大。现在这个局面是留给愿意将资金长期停留布局的投资者的机会。

未来十几年出现长牛的可能 *** 很高(纯属个人观点,没有太硬的理论依据),主要还是看好中国经济,加上外资不断的流入。

在中国有机会 *** 巴老头的价值投资理念吗?

这个就不细数了,价值投资只对标公司,不对标市场,市场是否很差,不影响价值投资的核心标准。就是优质的公司长期利润增长带动的股价增长,中国股市中有茅台格力,美国市场更不用说,即便在萧条了快30年的日本,能选出丰田汽车,长期持有也能获得不菲的收益。价值投资重点看企业,股市的好坏到是次要。当然肯定有影响,更好的股票市场会给好股票更高的溢价,也就意味这更多的收益。

1.中国的人口红利带来了经济的高速发展,未来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这个核心动力会减弱,但即便如此,中国的人口基数依旧庞大,下滑后的经济增速也依然快过大部分国家。中国经济增长率仍然可期。

2.股市从14年开始步入常规化,过去10几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以及股市的懈涨,将股市的估值泡沫消化殆尽,现在的估值已与大部分经济体的平均值一样了。未来的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会反应在股市上,而不太可能出现诸如之前的常年横盘阶段。估值已经恢复常规。

3.全球化的推进进一步的加速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未来的平均估值水平有望上升。高速增长的经济加上资本推高平均估值,就可造就10年长牛。

二、【汽车人】美国“ *** ”中国汽车,贸易战又开始了

中美汽车产业的竞争,正蜕变成一场 *** 博弈。

《汽车人》多次预警的汽车贸易战阴霾,看上去已经逐渐成形。今年就发生汽车贸易战,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可能。

北京时间3月1日早上,白宫网站发布了一则声明。美国总统 *** 在声明中宣称,中国汽车“可能会”充斥美国市场,“给我们的 *** 带来风险”。他还宣布,美国 *** 将“采取前所未有的行动”加以应对。

这两年,不管是对华还是对俄,美国官方陷入了语言贫瘠状态,原因就是狠词儿大词儿反复使用造成的 *** 脱敏,什么史无前例的、摧毁一切的、 *** 的、 *** 世界的愤怒等等不一而足。

白宫声明一如既往的神奇之处在于:一面承认中国车充斥美国市场,并非现实;另一面则声称要对这个假想目标猛烈开火。自娱和互娱精神,并非只盘桓在 *** 季,而成为对华政策的常态。

现在终于轮到汽车产业界来挨刀了。因为对方不断嘴炮就寄望其这次也放空炮,不是理 *** 的态度。

中国汽车拿了出口冠军,引发了欧美作为竞争者越来越大的战略焦虑,两者都希望找到一抓就灵的政策,来遏制中国的战略进攻。

至少在全球汽车贸易产业当前状态下,中国是进攻的那一方,而欧美则是防守方。在中国、在欧美、在第三方市场,后者都是防御姿态。

欧盟期望用流程化的贸易救济和高举道德大旗的非关税壁垒来充当防浪墙。欧盟不希望贸易投资问题用 *** 化的方式处理,这是与美国更大的区别。

贸易救济就是“双反”为 *** 的临时关税措施;非关税壁垒,包括但不限于环保、碳中和、劳工政策、动物权利等。后者包 *** 几乎不加掩饰的道德说教和自认高等文明的种族主义。其逻辑根基是:中国利用了不公平的手段( *** 补贴、不尊重劳工权利、坚持高碳排、砍伐森林、无视动物权利等),才取得竞争优势。

现在,碳中和这个维度,欧盟已经开始声称生存权高于环保义务。但欧盟有个好处,一个议题破功,丝毫不影响整个理论体系的完整。这些做法相对而言比较“柔 *** ”, *** 在经济议题内部,避免了和中国彻底撕破脸,走向战略对抗的悬崖边缘。

美国则不同。美国也会使用这些做法,以 *** 执政末期为界限, *** 更愿意像欧盟那样行事,而 *** *** 则更愿意诉诸 *** 手段。但是, *** 打破了这一循环,直接打全方位的贸易战。 *** 则在此基础上,加上一系列针对 *** 更强的制裁手段。

无论贸易战还是五花八门的制裁,都造成了中国的困境和财富流失,但美国利益同样受损。

制裁没停过,无论杀敌1000自损800,或者自损1000杀敌800,都有成本。美国已经优先选择了 *** 价比高的制裁手段,而迄今不用的手段,要么成本太高(譬如将中国踢出SWIFT、冻结中国在美财产),要么收益太少(比如制裁玩具、圣诞树之类)。

汽车贸易卡在当中,算是常规制裁 *** 当中的大当量 *** ,似乎挺合适。

如果 *** 的威胁不是空洞的,那么标志着美国重要的策略转变。

以前,美国对于中国汽车市场,采取上游 *** 的做法,即阻止其获得芯片、工具软件和算力基础的设计、制造、使用能力。

对于美国市场,则分为两个环节:供应链上游方面,美国在IRA(削减通胀法案)框架下拟定的FEOC(敏感外国实体)规则,试图加速排除中企对新能源供应链渗透;而整车环节,一直以来都采取更直接粗暴的排斥 *** ,不将中国乘用车产品纳入进口审批流程,该流程受《 *** 辆安全合规法案》约束。

门都进不去,就谈不上其后的准入管理(安全和环保)。如果中企在美投资设厂,则需要得到CFIUS(外国投资 *** 会)审批。目前,尚未有任何一家中国乘用车企业试图走这个流程。合资业务同样在禁止之列,拒绝态度之明显,相关方都认为没有启动流程的必要。

既然有这么多环环相扣的关税墙、非关税壁垒、行政审批障碍和补贴歧视,美国还能拿出什么样的措施,足堪“前所未有”呢?

一个可能是从区域联盟上想办法,最方便的,莫过于在U *** CA(美加墨三国协议)的框架下,胁迫墨西哥以更大的力度排除中国车,否则将重新审定墨西哥与美国的汽车产业链联系。

当然,彻底排除是做不到了,为时过晚。中企在墨西哥已经搭建了贸易和投资体系,正处于供应链和整车产能引入的阶段。这些投资活动,都得到墨西哥 *** 的批准。

美国即便施加更大的压力,也很难迫使墨西哥否决已经批准的投资协议。如果在此后的审批纳入美国利益的考量,墨西哥同样要冒着和中国关系出问题的代价。

墨西哥固然依靠U *** CA融入了北美经济圈,但墨西哥与美国力量相差太过悬殊,出于基本的平衡考虑,它不会轻易毁掉与域外大国的关系,否则将被美国任意拿捏。只要中国是个备选项,美国就只能给墨西哥甜头为主,大棒藏在身后。

美国这么做的后果,就是给中企投资墨西哥(无论轻重资产),带来不确定 *** 。

美国更大力度的举措,是与欧盟形成“一致行动”,即要求欧盟将对华汽车产业政策变得更强硬,更“美国化”。

鉴于欧盟企业拥有更多对华汽车产业投入、更大市场,以及更深入广泛的商业利益,完全追随美国,可能不符合欧盟利益。但是欧盟也做过不符合自己当前利益的很多决定,比如在俄乌战争当中的一些政策。

2月28日,由于德国、意大利等13国弃权,瑞典反对,让欧盟酝酿了两年多的“供应链法案”(正式名称《企业可持续发展尽职调查指令》)未能通过。

法案纠察内容和手法仍是“欧式”的,即如果欧盟供应链企业存在所谓“强迫劳动、雇佣童工或 *** 环境”等情况,将对其处以罚款。3年后还将执法范围扩大到1.5亿欧盟营业额的非欧盟公司。

不过目标看上去更像欧版IRA,即排除中印等国的供应链企业。最坏的情况,虽然欧盟企业没有违反任何尽调义务,但为了规避法律风险,可能需要从有关国家撤离,或者剥离来自该国的供应链节点。如果通过,只会便宜了美国企业,而增加欧盟企业的潜在成本。

法案表决之前,德国牵头表示不会支持,很多国家私下里也表达了担心,最后出面否决的则是瑞典。这些表现可能说明法案背后隐藏着他们得罪不起的势力。

中国有 *** 猜测,该法案很像是“美国白手套”在欧盟行政议题上留下的 *** 作痕迹。当然,类似猜测不会有证据。

至少欧盟内的一部分势力,试图与美国“对表”。这样一来,美国与欧盟协调对华汽车产业政策,就有进一步讨论的基础。

根据 *** 的传统风格,与盟友结成 *** 、协调行动,属于常规 *** 作。因此,也并不完全符合白宫想“整个大活儿”的意图。

有什么样的手段称得上一次完美的战略突袭呢?仍要从遏制中国未来的汽车进口着眼。

中国既然在智能化车机应用、智能驾驶等方面领先,不妨就宣布车机和智能驾驶增加软件 *** 环节。如果软件知识产权和 *** 义务相悖怎么办?当然是“ *** ”优先。如果中企不愿交出源代码,那正好落入美国不安全的指控。

事实上,华为当初为了保住美国市场准入资格,一度同意美国监管部门委托 *** 通信设备的有关代码,这本来是暴露放弃软件知识产权细节,换取信任的做法,但美国根本没接茬。后来的事我们都知道了,美国不仅要从本土赶走华为,还要亲手扼杀华为。

所以,美国出题、中企做题这种事,不用对题目本身太过认真,因为审核标准在美国官方手里捏着。美国监管决心给“不及格”,是很方便 *** 作的。

因此,所谓代码走查,只是举个例子。美国可以 *** 应用代码、数据存储、云服务租用协议、传感器数据算法,甚至直接封掉激光雷达等硬件。总之,围绕产品设置准入障碍,处处信手拈来。

以上所有措施都可以组合实施,美国以“ *** ”之名,不但能彻底 *** 中国智能化车型进入美国的可能,还对全球第三方市场,大声讨论中国产品“不安全”、存在“ *** 隐患”,诋毁中国产品的声誉。

如果走到这一步,说明美国已经评估到,汽车供应链上游的一揽子制裁,没有达到目的。在 *** 集成(整车)阶段施加压力,就成为必然。中美汽车产业的竞争,正蜕变成一场 *** 博弈。【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人传媒,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 *** 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三、中美贸易战的开始与到现在为止的情况,更好有往期新闻

美国历史上曾5次对中国发起“301调查”,基本都是同样的结果。但此次中美贸易战,美国总统 *** 采取了不同于往届美国 *** 的策略。

更多资讯,请下载Wind金融终端APP

2010年美国曾对中国发起“301调查”,而此轮调查则始于2017年,恰逢“七年之痒”。

美国总统 *** 3月22日签署总统备忘录,依据“301调查”结果,将对来自中国的600亿美元(约合3800亿元人民币)产品征收关税,并 *** 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并购。

3月23日, *** 表态称拟对自美国进口的30亿美元产品加征关税。

美国总统 *** 3月22日签署总统备忘录,依据“301调查”结果,将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大规模征收关税,并 *** 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并购。 *** 在白宫签字前对媒体说,涉及征税的中国商品规模可达600亿美元。

对此,中国驻美国 *** 回应称,中方不希望打贸易战,但绝不惧怕贸易战,有信心、有能力应对任何挑战。如果美方执意要打,我们将奉陪到底,并采取所有必要措施坚决捍卫自身合法权益。

*** 新闻发言人就美301调查决定发表谈话表示,中方不希望打贸易战,但绝不害怕贸易战;任何情况下,中方都不会坐视自身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已做好充分准备,坚决捍卫自身合法利益;有信心、有能力应对任何挑战;希望美方悬崖勒马,慎重决策,不要把双边经贸关系拖入险境。

*** 条法司司长陈福利则表示,下一步将密切关注301调查有关进展,一旦美国有关措施实施,中国会坚决出手。

此外,中国 *** 3月23日早间发布了针对美国进口钢铁和铝产品232措施的中止减让产品清单并征求公众意见,拟对自美进口部分产品加征关税,以平衡因美国对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加征关税给中方利益造成的损失。其中计划对价值30亿美元的美国产水果、猪肉、葡萄酒、无缝钢管和另外100多种商品征收关税。

该清单暂定包含7类、128个税项产品,按2017年统计,涉及美对华约30亿美元出口。之一部分共计120个税项,涉及美对华9.77亿美元出口,包括鲜水果、干果及坚果制品、葡萄酒、改 *** 乙醇、花旗参、无缝钢管等产品,拟加征15%的关税。第二部分共计8个税项,涉及美对华19. *** 亿美元出口,包括猪肉及制品、回收铝等产品,拟加征25%的关税。

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全球金融市场普遍震荡。

股市方面,周五,上证综指收跌3.39%报3152.76点,创2月9日以来更大跌幅;深证成指跌4.02%报10439.99点,创业板指跌5.02%报1726.02点。两市成交6353.12亿元,较上日同期明显放大。本周,沪指跌逾3.5%,创业板指跌5.23%。

*** 股市全线回落,恒生指数收跌2.45%报30309.29点,周跌3.79%;国企指数跌2.41%报12128.27点,周跌4.03%;红筹指数跌2.17%报4418.11点,周跌1.8%。全日大市成交升至2834.45亿港元,创2015年4月以来新高,距2915.29亿港元的历史高点仅一步之遥,前一交易日为1519.33亿港元。

( *** 来自万得终端港股实时行情)

亚太股市收盘也全线大跌。日经225指数跌4.51%,周跌4.88%;韩国综合指数跌3.18%,周跌3.10%; *** 加权指数跌1.66%,周跌1.65%;澳大利亚ASX200指数跌1.96%,周跌2.39%;新西兰NZX50指数跌0.99%,周涨0.30%。

期市方面,周五国内商品期货夜盘多数下跌,铁矿石收跌1.9%。焦炭收跌1.37%,焦煤、动力煤分别收涨1.09%、2.12%。菜油、豆油、棕榈油分别收跌0.49%、0.7%、1.09%。此外,螺纹钢、热轧卷板分别收跌2.6%、1.14%。橡胶收跌5.82%,沥青收涨2.87%。

汇市方面,周五,离岸人民币兑美元升破6.32关口,日内涨200个点,刷新3月20日以来新高。在岸人民币兑美元16:30收盘价报6.3240,较上一交易日跌28个基点,本周涨7个基点。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调贬105个基点,报6.3272。

债市方面,避险情绪助推期债大幅收涨,10年和5年主力合约分别涨0. *** %和0.29%,均创五个月新高。银行间现券收益率大幅下行,10年期国开活跃券170215收益率一度下行超16bp更低触及4.67%,创逾四个月新低;次活跃券180205收益率下行15.01bp报4.63%,盘中更低触及4.60%;10年期国债活跃券180004收益率下行4.75bp报3.70%。

周五欧美股市再度大跌。道指收跌逾400点或跌1.77%,报23533.20点,创去年11月22日以来新低;纳指收跌2.43%,报69 *** .67点;标普500指数收跌2.1%,2588.26点。本周,道指跌5.63%,纳指跌6.54%,标普500指数跌5.95%,均创逾两年更大单周跌幅。

欧洲三大股指集体下跌。英国富时100指数收跌0.44%,报6 *** 1.94点,创15个月新低,周跌3.38%;法国CA *** 0指数收跌1.39%,报5095.22点,周跌3.55%;德国DAX指数收跌1.77%,报11886.31点,创12个月新低,周跌4.06%。

海外商品方面,COMEX黄金期货收涨1.48%,报1352.9美元/盎司,创五周以来收盘新高,本周涨3.09%。COMEX白银期货收涨1.06%,报16.56美元/盎司,本周涨1.77%。

NYMEX原油期货收涨1.44美元,涨幅为2.24%,报65.74美元/桶,创八周以来新高,本周涨5.34%。

针对“ *** 签署备忘录将对中国商品征收关税”,多家A股上市公司周五(3月23日)回应对业务影响情况。

水晶光电称,公司出口美国业务较少,受到的影响不大。

长盈精密表示,虽然公司的部分客户为美国公司,但公司的产品绝大部分是出货给境内的公司,关税增加对公司的影响极小。

凯中精密表示,公司为知名汽车零部件厂商全球供货,直接交付到美国本土的占比很小,中美贸易战对公司业绩没有直接影响。

沙隆达A表示,公司业务在全球分散度很高,当某个特定国家或地区的贸易壁垒和关税政策出现变化,公司会相应作出及时适当地业务结构调节。如果中美之间进行“贸易战”,对公司业务将会产生影响,但不会很大。

阳普医疗表示,公司国际贸易的主要客户集中在欧洲、南美洲和 *** 等地区,对美贸易占主营收入比例很小。

信维通信表示,目前并未对公司业务产生任何影响,公司与客户的合作一切正常。

方大炭素表示,2017年出口美国1.5亿元,占当年总营收1. *** %,对公司经营业绩影响不大。

八一钢铁表示,公司没有产品出口美国。

顺发恒业表示,在美业务为不动产投资,不涉及出口产品。

胜宏科技表示,公司产品销售美国约占公司营收0.82%左右,中美贸易战对公司基本没有影响。

瑞贝卡表示,虽然公司对美出口比重较大,但假发细分行业较为小众,对美国企业不构成竞争关系,不会对公司业务形成影响。

晨丰科技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产品约20%左右销往国外,主要境外市场包括印度、东南亚、欧盟等。公司主要出口国家或地区并没有设置特别的贸易障碍,此次贸易争端,对公司影响较小。

伊戈尔表示,公司产品都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美对中方加增关税对公司尚无直接影响。

京东方表示,2017年中报显示,美洲地区金额占收入比重为2.5%。

泰胜风能表示,美国早在2012年起就对中国应用级风塔实施“双反”,公司近年已无批量化产品出口美国。即便美国对华发动贸易战,对公司出口也无影响。

凯莱英表示,中美两国作为全球更大的两个经济体,所谓的贸易战将极大损害两国以及广大消费者的根本利益。

联化科技表示,公司有信心以产品、技术及综合优势维持并进一步提升与客户良好的合作关系。

洲明科技表示,公司产品出口全球,在美国不形成高的出口依赖,而且LED小间距显示屏是很细分的领域,未必在加征关税的目录里,目前没有收到征税的通知。公司会密切 *** 此事项,积极想办法来化解危机。

银轮股份表示,2017年度我公司直接对美国出口额约为2.8亿元,约占总营业收入6.7%。另外,具体加征关税产品目录尚未确定,对我公司的具体影响目前还无法判断。

海伦哲表示,中美贸易战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有利于促进海伦哲加快自主研发、生产绝缘臂架高空作业车产品的进程。

跨境通表示,跨境贸易的模式主要有B2B和B2C两种,其中B2B模式主要是传统跨境贸易,跨境电商平台则是B2C模式。经查,我公司2017年营业收入40%来自美国市场,其中一般贸易出口美国海外仓的收入占比保守估计45%左右,剩余55%左右为快递小包形式邮寄。假设本次美国关税提升对30%出口美国的品类造成影响,则我们预计影响公司收入范围不超过6%。针对此影响,公司会着重开发其他未受影响品类的产品,邮递方式尽量采取从国内发小包裹,以降低本次美国征税对公司的影响。贸易战进一步挤压传统B2B利润空间,而B2C贸易则不会受到太多影响,相反,B2C成本优势会进一步突出。从跨境进口业务方向来看,目前,公司的进口采购业务来自美国市场约万分之一,因此,即使中国提升对美国贸易进口关税,公司进口业务暂时不会受到影响。

中美贸易战时间节点,中美贸易摩擦大事表-第1张图片-

华英农业表示,公司农副产品暂无对美国出口,同时公司也在积极研究相关政策对公司的影响。

深南电路表示,公司将密切关注形势进展,及时采取必要措施。

金河生物表示,我司是全球范围内金霉素产量更大的生产商,产品在美国、加拿大以及南美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中美贸易战对公司不会产生实质 *** 影响。

上海钢联表示,针对海外市场,公司目前还处在尝试阶段;中美贸易战短期内对公司业务不会产生直接影响。

易事特表示,公司并未将某一特定区域的市场进行区别对待,各区域的市场均有侧重也同步发展。贸易战对公司业务不会有带来较大影响。

佛燃股份表示,公司气源结构多元化,贸易战对采购 *** 影响小。

可立克表示, *** 对华贸易战有关报导以及政策尚未明朗,对公司的业务影响也有限。

涪陵榨菜表示,公司出口业务占比很小,影响不大。

恒华科技表示,目前公司的海外业务收入占主营业务的收入比重非常小,在市场拓展的初期阶段。

长缆科技表示,目前公司产品暂无在美国地区销售。

撇清关系就算了,还有上市公司干脆就开始为中国征收美国产品关税叫好。比如:

东方集团在互动平台表示,中国对美国进口农产中比重更大的是大豆等产品,中国拟对美国农产品等加征关税,有利于提升国内相关农业产业竞争力,对公司业绩将产生积极影响。

对于贸易战主要影响的领域,中金公司认为有:

1、从签署备忘录来看,首当其冲的是针对中国计划加征25%附加关税的行业,尤其是航空航天、信息及通信技术、机械领域;

2、对美贸易占比较高的行业也会受到影响。从当前的中美贸易行业结构来看,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产品主要是机械设备仪器(根据分类主要是家电、电子等类别,占出口总量48%)以及杂项制品(12%)、纺织品(10%)、金属制品(7%)等。美国对中国出口的产品则主要集中在机械设备仪器(30%,主要是资本品)、运输设备(20%)、化工产品(10%)、塑料及橡胶制品(5%)等。

以下为美国收入占比较大的A股上市公司列表(2016年,前百名):

就在市场判断中美贸易争端可能带来的风险时,有机构分析,此次美国发动贸易战,其目的可能并非是要改善双边贸易数字,而是有着更大的动机。

兴业研究认为,中美贸易不平衡只是美国贸易战诉求的借口和初步目标,而遏制中国赶超的“超限战”,则是更为重要的动因,而这一点仍然为大多数人所忽略。

3月1日,美国贸易 *** 办公室想国会提交了有关 *** 贸易政策的报告书,报告指出美国将利用“一切可用的工具”,阻止中国“ *** 真正的市场竞争”。

而美国《2018贸易政策纲要暨2017年度报告》明确指出:“要确保美国在研究和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保护美国经济免受不公平获取我们知识产权竞争对手的影响。对此,美国(对中国)发起301调查以阻止中国通过不合理及歧视 *** 措施获取(美国的)技术与知识产权”。

以史为鉴:5次“301调查”均指向同一结果

实际上,此次已是美国第六次针对中国的“301调查”,而回看历史可以发现,前5次最终结果都一样。

中银朱启兵、华夏研报认为,从历史经验看,中美双方预计经过局部贸易冲突后仍会归于妥协,演变成全面贸易战的可能 *** 不大。

研报分析,历史上美国曾5次对华发起301调查,从历史结果看,最终双方均达成妥协,并未演化成全面贸易战。301条款更多是美国获取谈判优势的手段。

*** 证券谢亚轩研报统计,90年代,美国曾三次对中国进行“特别301调查”,分别是1991年、1994年和1996年。入世之后,2010年10月,美国贸易 *** 办公室宣布,应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申请,将按照《美国贸易法》第301条款,对中国 *** 所制定的一系列新能源政策和措施展开调查。这是美国中国加入WTO以来首次动用“301条款”对其他经济体贸易行为进行调查,最终中国与美国在WTO争端解决机制项下进行磋商,同意修改《风力发电设备产业化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中涉嫌禁止 *** 补贴的内容。

朱启兵、华夏研报认为,目前,美国贸易总逆差约有一半来自对华贸易,但目前的逆差更多反映的是中美在全球经济体系中分工的不同,且美国对华一部分逆差来自于美国对中国实行高新技术产品等出口 *** 。总体上看,全面贸易战是双输结果。报告认为,本次301调查仍然是美国获取谈判优势的手段,中美双方预计经过局部贸易冲突后仍会归于妥协,演变成全面贸易战的可能 *** 不大。

天风证券宋雪涛研报分析,只有在美国对中国进口税率在10%、15%和25%的情况下,中国才有可能在贸易战中损失小于美国损失,如果 *** 可以使用总统权力,绕过国会在150天期限内将关税提高至15%,那么中国采取关税提高至25%、35%、45%和全面 *** 均可以对美国造成有效反击。但是如果美国对中国征税提高至35%和45%,无论中国采取哪种报复措施,中国遭受的损失均大于美国遭受的损失。

如美国对中国提高关税至45%,即使中国对可 *** 行业采取全面 *** 的措施,中国因贸易战遭到的损失仍然大于美国因贸易战而遭到的损失。

但报告认为贸易战未必能顺利展开,或者说,贸易战未必会以全面、激进的形式爆发,而是以局部、逐步的贸易摩擦形式展开。

一方面,美国本身也会遭到重大的经济打击,根据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测算,即使发生短暂的贸易战,美国 *** 领域也将失去130万个工作岗位,占 *** 领域总工作人数的1%。另一方面,美国总统的更大权限只能在150天的期限内,对所有进口商品征收不超过15%的关税,国会对于15%以上的关税提议具有否决权,而国会和商界的关系不可忽视。作为美国之一大贸易伙伴,中国可以凭借对从美国进口的农产品、机电、航空器等行业的贸易反制,拥有与美国谈判的地位,这些贸易反制可能使得关税提议遭到来自美国商界的反对。

中美如果发生贸易战,其实都不是以单纯的贸易保护为目的, *** 希望如果提高关税逼迫人民币升值或高端制造业回流,中国贸易反制也是希望拥有谈判的 *** 换取中国深化 *** 的时间。正是因为各自的意图都不在贸易本身,发生全面贸易战的可能 *** 不高,未来可能更常见的是中美之间局部、逐步发生的贸易摩擦。

考虑到此次争端可能最终走向“雷声大,雨点小”的情况,市场普遍谨慎乐观。

海通证券表示,无需太过恐慌,市场中期趋势取决于基本面。备忘录的焦点在知识产权和高科技领域,近期累积了一定涨幅的科技类股压力偏大,借机去伪存真,2月以来回调盘整的价值类股,估值盈利匹配度较好。

中金公司同样认为,积极应对短期可能的冲击,中长期不必过于悲观。其报告分析称,中美贸易摩擦加剧一定程度上影响投资者从净出口层面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判断,尤其在近期对增长分歧较大的时点,对短期市场情绪和风险偏好可能带来一定影响。中长期的具体影响程度还要视后续贸易战的广度和深度来判断,但考虑当前中国内需的韧 *** 以及较为充裕的政策缓冲余地,我们认为对于中国的经济增长前景及资本市场表现不必过于悲观,短期市场如若出现连续且幅度较大的过度调整反而为投资者提供了较好的进入时机。

此外,国际权威评级机构也认为这场贸易战对中国和全球经济的影响有限。

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惠誉发表最新观点认为,美国对中国500-600亿美元商品加关税的行动,不太可能对中国或全球经济产生重大影响。中国能够解决与美国的关税问题,但贸易风险将增加。

惠誉表示,600亿美元相当于中国对美商品出口总额的2.5%左右,或中国GDP的0.5%,但关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会小得多。由于缺乏替代品,这些货物最终还是会去美国,而其他商品可能会转移到不同的市场。美国对中国目前500-600亿美元商品征收关税的措施,对中国GDP增速的拖累不会超过0.1%。

惠誉表示,零星的保护主义措施在近几个月已经升级为“更具 *** *** 的贸易战争”。目前更大的风险在于美国最终对中国全面征收关税。美国 *** 国出口总额的近五分之一,相当于中国GDP的3.6%,所以广泛的关税可能对中国经济产生相当大的影响,也会因供应链的关系在 *** 其他地区造成连锁反应。此外中美贸易战也会 *** 全球投资者信心。

穆迪则表示,中国企业的评级不会受贸易争端影响。根据初步评估,美国 *** 迄今为止宣布的措施对中国经济影响有限,但如果有大范围的保护主义措施 *** ,对其评估就可能有变。

穆迪声明称,与10年前相比,中国经济增长对出口的依赖下降;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也比10年前低很多--2015-2016年平均为0.1个百分点,2005-2007年平均为3.4个百分点。

目前已宣布的行业 *** 关税不会对中国出口造成实质 *** 伤害,因为这些行业对美国市场出口有限,包括对光伏面板、洗衣机、钢铁和铝征收的关税。如果美国大幅扩大关税范围并采取广泛的保护主义措施,负面影响将会更大。

穆迪称,提高对双边而非多边贸易安排的重视,将对 *** 经济体构成信用利空。

关于中美贸易战时间节点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中美 贸易战 贸易摩擦 节点 大事

上一篇工程质量保证金退还时间?保证金一般几天退回

下一篇当前分类已是最新一篇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