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以一个外省人的身份写了一篇关于重庆烧白的文章,我是自我切身的感受写出的真实想法,并真心希望这道重庆几乎家家饭桌上的,非常好吃下饭的家常菜能够为全国人民所认识所喜欢。
但是,令我意想不到的是,这篇文章惹恼了极个别的四川人和成都人,他们对我不断的言语攻击,说烧白是普通的川菜,不应该冠以重庆的名字,是挑起争论,说烧白经典的也不是用老咸菜,而是芽菜或者水咸菜,他们不仅把我搞得一头雾水,还一直纠缠不清。
其实,这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武汉的热干面在武汉叫武汉热干面,在黄石可以叫黄石热干面,在荆州可以叫荆州热干面,现在传到了河南,也可以叫郑州热干面,信阳热干面,也没见湖北人生死,更没见武 *** 生气呀!
我不知道那几个极个别的人为什么那么敏感,那么脆弱呢?就不能自信一点?
你们也可以叫成都烧白,叫宜宾烧白,叫泸州烧白呀?重庆这边也可以叫万州烧白,涪陵烧白呀?重庆人做的烧白我就不能叫重庆烧白?重庆老咸菜做的烧白就不是烧白吗?更何况我个人和我身边的武汉亲朋以及身边的外地在重庆生活的朋友就喜欢吃重庆烧白!
对不起,我不知道我做得对不对,反正话不投机,我拉黑了你们!
在饭店吃到的咸烧白(梅干菜扣肉),在家怎么做才软糯不油腻?
烧白是四川、重庆的民间菜,具有浓郁乡土特色的大菜,做法复杂,一般过年家里老人喜欢做的一道菜,当然以前农村筵席上也是必不可少的。烧白分为咸烧白和甜烧白,咸烧白我们又叫扣肉,甜烧白我们又叫夹沙肉。扣肉我们四川重庆用盐菜来蒸,而江浙一带用梅干菜蒸,叫梅干菜扣肉,但做法都差不多,只是盐菜和梅干菜口感有不同罢了,同样都是用的五花肉做,处理肉的过程都差不多,肉的口感都具有咸香软糯不油腻的特点,特别好吃。
做扣肉步骤多,我们一次可以多做点,放冰箱,要吃时拿出来一蒸就好。那么扣肉在家做,要怎么做才软糯,肥而不腻呢?首先是去腥,关键是处理肉皮,其次是走大油后肉才不油腻,第三软糯就要求小火慢蒸,有条件的头天蒸好,第二天再复蒸,蒸出来颜色更好,口感更好。
在饭店吃到的咸烧白(梅干菜扣肉),在家怎么做才软糯不油腻?下面把我昨天做的分享给大家,希望你们喜欢。
一、选五花肉,更好是第二刀五花肉。平底锅上,把肉皮一面烙一下,然后放清水泡一下,用刀刮洗表皮,去除表皮的毛腥味。
2、锅中加清水没过肉身,放料酒、姜片、葱段、花椒和盐,煮肉到5~6成熟捞出。
3、肉煮好后,清洗一下,在肉皮的一面刷上老抽。传统做法是把白糖加水炒到金 *** 再刷在肉皮上,也可以用蜂蜜抹在肉皮上。当然家庭版的做法就用老抽最简单,颜色也很好。
刷好老抽后,放置一会儿,把 *** 处理掉,以免走油时溅油。
4、锅放菜籽油适量,烧到五六成热,放入肉,先炸肉皮的一面。炸时把肉皮一面翻动一下,以免粘锅。
翻面再炸,千万不能炸糊,炸到金 *** ,明显肉皮收缩为止,注意多炸一会儿,尽量把多余的油炸出来。
5、炸好后,把肉放入凉水中泡泡,把表面多余的油洗去,同时也降一下温,方便后好切。
5、准备好盐菜或者梅干菜。清洗干净,切细。
6、把肉切成薄片,再整齐地码在蒸锅中。
倒入料酒和生抽,放姜末,还可以放少许花椒,不爱吃麻的朋友可以不放。
7、上面铺上盐菜即可。
8、放蒸锅上小火慢蒸2小时以上。我是用高压锅,先压上汽,再小火压了1.5小时,再焖到自然放汽。扣肉一般蒸得越久越入味,口感更软糯。
9、倒扣在大一点盘子中即可。
肉上面有一股盐菜的香味,肉质软还有弹 *** ,肥而不腻,软糯咸香,特别下饭。但一次也不能多吃哟,小心长胖哈。
恋尚我家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重庆人年夜饭必做的菜来了,赶紧看看你家也有吗?不知不觉间,还有几天就要过年了。
小伙伴们,今天漫妹儿就带大家来看一看,重庆人年夜饭都有些啥?
重庆的特色美食有很多,但是能够称得上年夜饭的也就只有几种,我们就来看看都有些啥吧~
渝中烧白
烧白是重庆的一道特色菜,也是很多重庆人年夜饭必做的一道菜,烧白的口感鲜香里带着点微甜,而且也有椒麻香。
所以很多人的年夜饭上,这顿饭是少不了的哟~你家会有吗?
江北熊鸭子
“熊鸭子” *** 技艺以前是江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已成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重庆很知名的特产了。
“江北熊鸭”始于1908,当年江北有个叫熊汉江的小商贩,常挑着担子在街头巷尾 *** 熏鸭。如今,很多重庆人将它作为凉菜摆上餐桌,也是很多人选择的年夜饭上的一道菜。
沙坪坝毛血旺
毛血旺发源于沙坪坝磁器口码头,据说1940年代时由王屠夫夫妇用猪头肉、猪肺叶、肥肠、毛肚、血旺等杂碎下水加辣椒、老姜等辛辣调料烹制后摆摊售卖。
毛血旺汤汁红红亮亮,非常喜庆,象征着过年气氛的团圆喜庆,而且其味道麻辣鲜香,非常好吃下饭,很自然这道毛血旺就成为重庆人年夜饭少不了的重要菜肴。
白市驿板鸭
白市驿板鸭是重庆的名特产,以产于九龙坡白市驿镇而得名,以色、香、味、型俱佳而闻名于世,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
口感绵实,腊香味浓郁,当然是年夜饭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肴。
南山泉水鸡
南山泉水鸡不摆了塞,对于很多重庆人来说,它就是不错的年夜饭。尤其是新年的时候,围坐在泉水鸡周围,欣赏着南山的风景,也成为了过年期间家庭团聚的新气象。
江津尖椒鸡
尖椒鸡始创于清代,系川菜系列名菜。江津尖椒鸡以九叶青花椒为调味底料,以“麻”“辣”“嫩”为特点。由此还延伸出了尖椒蹄筋、尖椒牛肉的菜式。
麻辣的味道和过年红火的气氛相得益彰,青红椒中点缀着鸡肉,在慢话家常的过程中感受唇齿间的 *** 。
綦江北渡鱼
北渡鱼出自于重庆綦江的一个渡口,一锅被红油覆盖得透不出丁点儿热气。
北渡鱼,之所以和其他特色鱼有所区别,是因为它并不仅只有重庆人特爱的麻辣味,而是讲求一鱼三吃。
綦江北渡鱼从做法到吃法都各有讲究,带着浓郁的 *** 菜风味,和年年有余的美好期许。
璧山兔
璧山美食最地道的莫过于“璧山兔,来凤鱼”,璧山人对吃很讲究,对兔子的吃法更有研究。
历经 *** 尝试和演进,目前璧山兔从最初的单一种类发展到目前的几十种,有红烧兔、白砍兔、酸汤兔、火锅兔、烤兔等。
年夜饭上,一道道兔子佳肴会让食客口舌生香,垂涎三尺。
酉阳麻旺酱板鸭
传说自宋代起,麻旺酱板鸭就是酉阳土司餐桌上的常备菜品,后来随着时代发展,这种美食便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酉阳人心目中极为美味的特色美食。当然,也成为年夜饭上不错的菜肴。
其实,重庆的年夜饭不止这些,你家的年夜饭都准备了些什么?欢迎留言分享哟~
这份烧白,是一辈人的美食记忆在重庆,每一个苍蝇馆子必有的一道菜,那就是烧白。一提起烧白,重庆人基本上都知道。“烧白”也称“扣肉”,分为咸烧白和甜烧白两种。
烧白是用五花肉做的,肉质软糯,肥瘦相间,入口即化,咬下一口,感受那油脂在齿间崩裂的 *** ,满嘴的油香,简直是绝了!
肉皮和肉片都呈酱 *** ,用筷子一夹,皮肉分离,每一片吃起超满足。
五花肉蒸出来的油脂,浸入打底的芽菜里。夹一筷子的芽菜,既能缓解扣肉的油腻,又别有一番风味。赶紧吃几口白米饭,幸福感瞬间爆棚了!
一份烧白,便能让你感受到重庆市井味道。
老重庆的味道! *** 太便宜,仅5元一份!烧白味道相当巴适!老重庆的市井美食,为了避免高昂的房租,以保证菜品的质量,一般都开设在较为偏僻的街道或者居民楼下,很多有些名气的苍蝇馆子,动辄就是几十年的老店了。
今天我们出差来到重庆,在忙碌了一天过后,久违的夕阳映照在重庆的大地上,这是多么美好的景色!
趁着夕阳正好,我们前往了一家传说中老重庆的“神仙级”苍蝇馆子,据说 *** 便宜到你不敢相信!
你不相信?我们首先放上一张这家苍蝇馆子的菜单,看完你再评价吧!
没有超过10块钱以上的菜!
不得不说,重庆的 *** 美食不胜枚举,以往在重庆工作的那几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几乎吃遍了重庆的“咔咔角角”,每一家的特色美食,我们都是如数家珍!
为什么会如此的记忆犹新呢?
当你亲自品尝过后,你就会对重庆那种独有的麻辣、重油产生一种很特别的情愫,让你久久不能忘怀!
这家老式的苍蝇馆子,保留了老重庆最初的餐厅模样,90年代的装修风格至今保留,这正如他们家的菜品一样,始终都是最初的那种滋味!
饭点时分,店里依旧是“人满为患”,我们顺着墙边找到了一张空桌,窗户上的空调还是那种最老式的台式空调,小时候我家里就有这么一台空调,笨重且耗电,但冷气却是相当足!
半自助的就餐模式,老板完全不担心有人跑单。
这里来吃饭的人,一般分为两类,一类就是那种居住在这附近的人,吃了十几、二十年,跟老板、服务员都脸熟;另一类则是慕名而来的外地人,现在尤其是年轻人,素质都比较高,很少出现跑单的现象。
“先来一份5元钱的咸烧白!”
大家看到没有?就是我眼前这道肥润过瘾的咸烧白,仅需5元钱!简直如同捡了便宜好吗?
我大致数了数,一共有六七片的样子,下面打底的则是满满的冬菜,味道也是相当的不错哦!
正宗的烧白在四川这边总能品尝到其精髓所在,肥而不腻,香糯可口,入口即化!
“再来一份5元钱的凉拌耳丝!”
凉拌的猪耳朵被提前切成了细丝状,淋上一层红润的油辣子,味道别提有多开胃了!
“脆蹦脆蹦”的口感,在充分搅拌之后,每一根猪耳朵丝都香辣入味,不知不觉地我们很快就把这盘老板猪耳丝一扫而空!
“什么?你觉得荤菜不够?再来一份5元钱的粉蒸肉!”
突然发现自己变得很富有,我们一行人忍不住相视而笑。粉蒸肉很软糯,每一口都是“溜耙”,微辣中带有一丝甜甜的香味,打底的南瓜更是锦上添花!
小小的竹蒸笼,早已有了“岁月”的痕迹,在这家开了几十年的老店了,它们见证了多少热闹与喧嚣。
“再来一份特色菜!5元钱一碗的河水豆花!”
河水豆花是他们家的特色小吃,清香的豆花搭配上香辣的蘸水,再来上一口热气腾腾的白米饭,超级适合下饭,如果不减肥的话,我们估计都能多吃两三碗吧!
服务员嬢嬢些都很热情,正如同大多数重庆人一样,很真实,不做作,这也是我们喜欢重庆的原因之一。
当我们吃完饭离开时,重庆的夕阳依旧还在,暖暖的阳光照在我们脸上,顺着夕阳我们看见了心中那座充满市井气息又颇具繁华的“山城”!
一座城市留给人们的印象,会有很多种方式,其中美食文化的魅力,就在这里充分地体现出来。
提到重庆的美食,你之一时间会想到什么呢?
点击关注@毛起吃,更多重庆美食分享!
这是重庆人从小吃到大的一道菜,它在重庆叫“烧白”烧白这道菜是每个重庆人从小吃到大,承载着满满回忆的一道菜,所以说会不会做烧白,小时候家的味道能否继续传承的关键。
烧白上桌经常有外地朋友说“这不就是梅菜扣肉嘛”,这个时候做为重庆人的你,就要给他上课了……
简单说有几个不同,烧白用的宜宾芽菜或川渝这边的老咸菜, *** 过程烧白一般不会有最后浇汁,最关键味道的区别,烧白秉承重庆重口味、复合味的传统,里面添加生姜、花椒、干辣椒,烧白的味道层次感更加丰富。
烧白,要买三线肉,要选择不分层,稍微宽点,厚实点的三线肉。
三线肉有一头比较肥,不喜欢吃肥的同学可以切下来做回锅肉。
烧白需要准备的材料不多,老咸菜(也可以用宜宾芽菜)生姜、花椒、干辣椒、料酒、老抽、蚝油、鸡汁、五香粉、小葱。
步骤一:肉洗净,放生姜片、料酒,冷水下锅焯水,大火别扛盖子,有浮沫出来用瓢打了,主要作用是去除肉里面的血水达到去腥的目的,所以不要马虎,守到锅边慢慢打干净,煮15分钟,最后汤汁清亮了,捞出肉,保留汤汁备用。
步骤二:在肉下锅焯水期间,把老咸菜洗净,多淘几遍,里面泥沙很多,还可以减轻咸度,洗干净后用热水泡起。
提示:一定要买老咸菜,就是黑区区的那种,不要买看起带绿的。
步骤三:肉煮好了,捞起把皮上的毛 *** 干净;趁热在皮上均匀抹上老抽和一点白糖,白糖会被热量融化。涂抹均匀后找个沥水的架架把肉放上去沥干。
步骤四:麻烦的事情来了,给肉上完色,老咸菜也泡得差不多了,用手把水挤干,尽量挤干点,要不后面炒的时候炒死你!
然后切丁,切完一面转90度再切一次,为什么要说得楞个细,切的 *** 不对,一般妹纸光切完这一盆咸菜,基本就废了……哪里还有心思做烧白,直接东北乱炖了。
步骤五:切好丁了,还没完……如果这就完了就不叫麻烦了,大家家里有多功能绞肉机不,如果没有就要做好心理准备了,真的!不开玩笑……
接下来把切好的丁打碎,没机器的同学就努力剁吧……加油!为能亲手剁咸菜的同学鼓掌!尽量剁细点哟……
步骤六:开始最危险的炸皮,起锅多倒点油(老菜油和色拉油各一半)让整块肉放下去底部能被油按到起。
大火把油温升起来,放入筷子起泡沫的时候,把肉轻轻放入油锅,立刻!马上!
盖上盖子会爆油,如果沥得非常干不会爆,但盖盖子的动作一定不能少,中小火炸三五分钟即可,途中小心翻面观察,最后的图是炸好的成品。
再提醒大家这步千万要小心!
步骤七:把炸好皮的肉皮朝下放入刚才焯水剩下的汤汁里面浸泡。
炸肉剩余的油倒出去一些,剩余的用来炒咸菜。烧白香不香关键看咸菜,咸菜香不香关键看炒制,再香再好的咸菜炒出来水扎扎的做出来的烧白都不好吃。
准备生姜一大块切末,花椒、干辣椒段。锅油烧热(不要冒烟),马上小火依次放入姜末、干辣椒、花椒稍微炒出香味就把咸菜倒入锅中,开大火不停翻炒,不要让锅底的糊了,刚开始水份多,炒到你感觉有点速度翻不过来后可以换中火,耐着 *** 子炒20分钟以上,咸菜颜色明显加深,有点发黑了,水份很少了就可以了,我咸菜太多炒了两锅,一个小时手都翻断了……
步骤八:咸菜炒好,锅里泡的肉也可以捞起来了,皮子起纵纵了有木有!颜色也很漂亮有木有!不急,让它凉一下,我们先打个调料,1.把给皮皮上色剩余的老抽倒进碗里,2.一勺蚝油,3.半勺鸡汁,4.胡椒粉、十三香、白糖各一点,5.加入小半碗开水搅拌均匀
步骤九:佐料打好,肉也凉得差不多了,开切。
喜欢薄的厚的都可以按自己喜好来切,切好放入刚才打好的调料里沾均匀,让每片嘎嘎都裹上调料,然后皮朝下装到坦坦碗里面码好,再铺上炒好的咸菜
步骤十:看见一份份码好咸菜的碗,终于快大功告成了,上高压锅蒸,当天吃的蒸28分钟(上气后中小火,保持气阀匀速转动),隔天吃25分钟,闹钟告起,莫花了楞个多功夫的败在最后一步上。
上桌前找个盘子扣过来撒点葱花就行了,隔天吃的,不用再用高压锅蒸了,一般锅蒸透就可以了,多余的咸菜密封好放冷冻室里,下次可以用,干煸四季豆、炒饭、下面都可以用
重庆别称巴渝,巴渝文化是长江上游最富有鲜明个 *** 的民族文化之一。由于依山傍水, *** 汇聚,其美食特点是采各地之所长,适应不同食客的需要,以味型鲜明,主次有序为特色,又以麻、辣、鲜、嫩、烫为重点,变化运用,终成百菜百味的风格,广受大众喜爱。下面就来看看重庆10大美食。
1、早餐类
重庆人早餐离不开小面,重庆人吃小面一般会向师傅提自己的要求。“老板,二两小面。”如果你只会说这一句,那你更好找个角落坐下,静静地吃完饭走路。如果你敢大声粗气地说:“干溜,面生点,多加葱蒜。”,你就可以大方地找个亮堂的地方坐下来了。牛肉、肥肠、杂酱,鸡杂算是是传统浇头,有些店还有自家的特色浇头。但这些都是以小面为基础的。一家面馆连小面都做不好,难道还能去点碗抄手?
白糕:糯米泡胀再发酵后蒸出来的,很甜很软。算是很温柔的一道点心。圆形居多,因为发酵所以中间会有不少小孔。
三角糕:其实跟白糕有一点像,就是外边要炸一层皮,形状是等边直角三角形的。也是甜甜的。
糍粑块:早餐店看到正正方方的就是它,里边会嵌花椒,一般都做成切糕似的很长一条,做完一趟之后师傅会又切几块放锅里炸。有点硬,更好下豆浆。
锅盔:放在烤地瓜用的铁皮炕里烤出来的。椭圆形的是甜味的,圆形的是咸味的。
2、小吃类
*** 梁霞西米露算是重庆人最最夏天的记忆了。现在做这些的店感觉越来越少,都被双皮奶啊龟苓膏啊等取代。还有路边的类似冷锅串串的小吃,现在也是越来越形式化了。
小吃我说不好,就不多介绍。唯一想说的就是酸辣粉一定要去好的店吃,更低标准是解放碑的好又来。就算是连锁,不同的店味道差的其实很大的。
还有就是阿坤甜品啊,早几年很火,双皮奶,龟苓膏。现在开成连锁,重庆人又开始挑剔了,有的说没以前好吃了,有的说是港资的(这也是理由),总之重庆人又开始追捧新店去了。阿坤开始火了之后我很少回重庆了,我现在还是觉得不错的。
还有醪糟小汤圆,也有地方叫酒酿园子。有一种红糖猪油芝麻什么的小汤圆,真的有点油腻,喜欢的人喜欢,我只吃过一次就有点受不了,也可能是那家店的原因。
3、凉菜类
豆花:曾经豆花都是现磨出来的... 叫豆花,其实是豆腐(而豆腐脑是小吃)餐馆里很多是机器做的,也可能(自称)是石磨磨出来的。分嫩豆花(又叫荷叶)和老豆花两种。“调和”(调味碟)基本上是油辣子和味精还有葱花,半湿。一般只在被叫做豆花饭的餐馆里提供。豆花饭餐馆也算是之前提到的特色餐馆,便宜亲民,算一种饮食文化,提供很多家常菜。不过近几年有点不景气吧,感觉豆花没以前好吃了。偶尔还是会去吃豆花饭。以前常去一家开了30多年的老豆花饭馆,叫张豆花。
折耳根:学名鱼腥草。和凉拌蕨尖都是春初的季节菜。曾经春节左右去爬山都能摘到野生的啊。现在蕨尖好像都销声匿迹了,折耳根倒是很多。折耳根的妙就在叶子的酸味,再配上辣油、醋,白糖和麻油调制的佐料,特别特别开胃。折耳根属于餐桌上绝对不会剩的那种菜,在家里吃估计盘子都会舔干净。
转子卤牛肉:重庆的卤菜也是很赞的啊,除了比较有名的夫妻肺片,棒棒鸡,廖排骨,叫化鸡,丁家兔(这个可能比较小众),城口香肠,这里我只介绍转子牛肉和白斩猪耳朵两种。转子牛肉就是带筋的牛肉,不是那种软绵绵嚼不动的那种筋,而是镶嵌在肉里的透明的筋。和肉混合在一起在嘴里有一种特别的嚼劲,不塞牙。再洒上红辣椒粉和香菜末。
白斩猪耳:普通的卤猪耳朵,在卤水里煮过之后脆骨就软了,而皮会变得比较难嚼,吃起来pia叽pia叽的。但是白斩猪耳用了一种做法我至今不明白,据说泡了 *** )特殊卤制 *** 。卤好之后,肉是白的,肥肉是透明的,骨是脆的,皮也是脆的。用辣椒油,少量醋,大蒜白糖混在一起把调好的料淋上去搅拌。最后再加把香菜,黄瓜丝或者蒜把儿丝(还是叫蒜头?完了我已经叫不出名字来了)。
4、热菜类
回锅肉:回锅肉虽然全国都有,但是都不正宗!最关键是配菜要用蒜苗(很多地方叫蒜叶),而不是白菜之类的!不过在重庆餐馆的和家里做得也有点不一样。餐馆里用的肉半肥半瘦,切得很薄,肥肉基本上是要炸脆的。
盐煎肉:回锅肉的兄弟。也是常见的菜,其实很多外地的川菜馆也都有吧。加豆豉炒的,以瘦肉为主,不辣,偏咸。配菜一般青椒比较多,配血皮菜(紫背菜)的盐煎肉我可能也有10年没吃到过了。
烧白:是重庆菜中极少的不辣也不油腻的菜之一。也是我唯一要吃的肥肉。这道菜是用带皮五花肉切片,先下锅酥好皮,反扣过来,然后把芽菜放在上面蒸。得蒸好几个小时,等芽菜的汁水渗透到肉里。最后做好再倒扣过来,让肉摆上面。肉一定不能切厚,要带点皮,而且瘦肉不能太多。味道的关键是芽菜。芽菜是一种泡菜,和大部分地区说的雪菜相似但其实是不同的,做烧白的一定要选坛子里泡黑了的老芽菜,有烟叶味道的那种。
红烧肥肠:肥肠面,肥肠米线。大豆烧肥肠,黄豆烧肥肠,糯唧唧的,好的红烧肥肠必须清理得很干净,而且要煮得特别耙。
小火锅/毛血旺:所谓小火锅,其实就是火锅用的菜选几样放在一起,用火锅底料煮成一锅。但更类似于水煮类菜系,不像火锅全是油。基本会加肉片,火腿肠,毛肚,豆皮,血旺,以及(大量)豆芽。而传说中的毛血旺也就是以血旺为主的小火锅。血旺要分猪血,鸭血和鸡血。类似的还推荐钵钵火锅米线,让你一个人吃饭时可以体验吃火锅的感受。
水煮肉片:还有水煮牛肉和水煮鱼。做法几乎一样,其实做法很简单,豆芽白菜叶铺底,把肉稍微过一下热锅油。再浇一层烧得滚烫的,用干海椒煎制的油辣子。味道的关键就看油辣子的好坏。
笋子炒腊肉:地道的农家菜。重庆的山里产竹笋,基本上去山上的农家乐吃饭,豆花和笋子炒腊肉是必有的,一般还会再来一个点杀(所谓点杀是指当场选当场杀)土鸡。腊肉也是有肥有瘦,肥肉是亮晶晶的,有弹 *** ,熏过之后没那么油腻。特别喜欢吃肥腊肉的人推荐一道叫“水八碗”的农家大宴,其中一道肥腊肉特肥,号称一口肉满嘴油。一般要沾白糖或者中间裹豆沙。白糖和豆沙加肥肉有专门的一道菜,叫夹沙肉。
羊肉笼笼/粉蒸肉:粉蒸肉在重庆又叫ZA肉。关键是肉表面的粉,商店买的现成的粉肯定没自己磨的米粉好。其中小米粉更好吃,而且粉里没有加香料也很影响味道。所谓羊肉笼笼(或者叫羊肉格格)就是ZA肉中的极品:五香(加的有孜然)小米粉+精瘦羊肉+小红苕(其他地方叫红薯或地瓜)。
5、火锅类
重庆火锅分老火锅和一般火锅。前几年因为禁止重复使用锅底,所以才有了这种分别。老火锅就是觉得锅底的牛油味好,但藕片之类的容易煮变黑。好吃的店基本上都算老火锅。重庆连锁火锅品牌有十几家,说实在的大部分连锁分店都不好吃,都是沾总店的光。有节 *** 的好火锅店一般不搞加盟。不过奇奇火锅还不错,有点贵但味道还行,个人觉得吃了不太上火这点比较好。
串串香其实是火锅的扩展。2005年左右特别流行,现在风头已经淡下来了。吃串串儿的特色就是要数签签儿, 串串香曾经特别便宜,还是 *** 的时候喜欢去吃串串香,因为那时穷,算好人均20块钱以内,还可以喝两瓶啤酒。串串香现在还开的也有,我是很久没吃过串串了。
6、烧烤类
烧烤是最不正经的一餐,基本上吃是辅助,聚会才是目的。重庆人民爱烧烤。就算是一个人,年糕苕皮豆干洋芋烤好剪到一个盒饭盖子里,再来一瓶山城(重庆啤酒),只用花十几块钱。你可以坐在路边看身旁的赤身大汉划拳,吹垮胯。
大多数烧烤摊没有固定门面,都摆在大街上,有些可能比较隐蔽,但位置一般都是固定的。因此烧烤摊的具 *** 置可能大众点评什么的上面没有,晚上出门路上问一声,一般居民区附近都有摊(有些地方管得严可能11点以后才摆出来)。必点的一般有香肠,茄子,脑花,锡纸豆腐,豆干,年糕,藕,青椒,苕皮/苕粉,如果有海鲜的话应该很不错,就是有点贵。
7、鸡肉类
椒麻鸡:重庆菜佐料加的多是出了名的,其中称为椒麻做法的就是一个 *** 。不同于红色 *** 辣的概念,椒麻做法要加很多绿色的小山椒和绿花椒。还与传统辣菜不一样的是,这道菜不多油。但味道是特别大,又辣又麻,很 *** 味觉。麻辣之后还能吃出香料的那种甜味来。
芋儿鸡:算是一道明星菜,芋头和鸡红烧。因为是道大菜,所以就有以芋儿鸡为主打特色的餐馆。这种餐馆吃饭基本上就是一盆芋儿鸡再配几个小菜。要点:芋儿耙(pa),鸡肉嫩。除了这两种还有碓窝鸡,板栗鸡,酸菜鸡,梁山鸡什么的我一时都想不完。
8、鱼类
长江边上,吃鱼的时候太多了。先说比较人气的烤鱼。诸葛烤鱼是连锁,但看得到烤架现烤而且是炭火烤的比较好。这种店还是有的,推荐一家叫“七味烤鱼”,搜一下说不定能找到。一般常见的是:草鱼、花鲢、白鲢、鲈鱼。味道还是泡椒和香辣吧,就算有其他味道的选项也基本上没人点的。
耗儿鱼:这鱼很神奇,明明不是长江河鱼,却能打入重庆的菜市场很多年。而且我在其他地方也几乎没有看到过用耗儿鱼做菜的餐馆。(唯一在上海的幸福131吃到过,但那家是特别正宗的重庆餐馆),做法是红烧和泡椒居多,很大一碗,除了花椒和辣椒一般不配其他的菜。
冷锅鱼:其实是一种做法,可以有很多种鱼类,比如黑鱼,梭边鱼。根据鱼的部位,有鱼头锅和全鱼锅之分。有一些店专门做某一种鱼类的,比如罗非鱼,来凤鱼。还有专门加某种食材的,比如三溪口的豆腐鱼。之类等等,都是鱼火锅。如果就是旅游几天的话,每天鱼火锅,4-5天可以不重样。
9、饭类
振子饭(毛干饭):所谓振子就是竹编的大蒸笼,振子蒸饭是比较农家比较原始的煮饭 *** 。而且大部分用的是糙米。不是现在都提倡吃粗粮么... 虽然这种米饭比较毛糙,但因为是竹片做的振子蒸出来的,有特别的香味。
竹筒饭:感觉这道农家菜是已经失传。以前爬山的时候会碰得到山民挑着担子来卖,2块钱一桶。糯米蒸的饭,里边嵌着腊肉颗粒。做得好的糯米特别润,腊 *** 。更好吃的竹筒饭好像只存在于小时候的记忆力了。
10、其他类
武陵山珍:【汤锅】10-20种野生菌菇类,一种一种按顺序地给你煮,每煮一种都给你盛一碗汤。很久没去过了,不过之一次吃时的滋味简直难忘。
丝瓜烧青蛙:【麻辣汤锅】青蛙... 也只有夏天来重庆才吃得到。丝瓜和青蛙也是绝配。还有大把大把的青花椒,都没有从枝枝上扯下来,直接在锅上铺一层。
活兔点杀:【 *** 菜】兔子很可爱,恐怕不忍心吃。但只要你舍得吃,那就是美味,一只兔子可以变成3-4种不同烹饪 *** 的菜。兔肉特别特别嫩。
结束语
重庆有什么好吃的?这个问题确实很难,以上分类也不能说全。要说川菜就是一个辣,就太敷衍了。佐料不同搭配能做出几种味道完全不同的菜品,产地配方不同有什么区别,只有尝过才知道。写着写着就饿了,高中毕业之后就不在重庆,然后每次回去在家的日子基本上肚子里都塞得满满的,怀念重庆美食。欢迎观看的朋友补充指正。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你最喜欢吃哪种美食小吃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喜欢的朋友记得关注下,祝大家在2021年里身体健康,财源滚滚,再见!
味道绝佳的烧白,食材并非上品,只因多了道程序烧白,家常蒸菜,川渝人民再熟悉不过了,四川坝坝席九斗碗之一,咸香软烂,很不错的下饭菜。烧白带有浓烈的农家菜气息,大城市要吃到地道烧白并不太容易,反而是市井老馆子和乡镇比较容易。卖豆花饭的地方基本上都有烧白,吃豆花饭不端碗烧白是没有灵魂的,尤其是那种用了几十年的竹制笼屉蒸出来的,滋味更为厚重绵长。
去年腊月初去重庆某古镇打了卡,一个没什么商业味儿的古镇,当然游客也是稀稀拉拉的,见到的多是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气息。古镇有头碗大菜、排骨酥肉汤、干盐豇豆土鸡汤、甜酸鲫鱼、香糯猪肘、酸萝卜鸭汤、夹沙肉、荷包蛋、咸烧白、滑肉和汆汤肉等特色美食。去的稍微有点早,估计餐馆才刚刚开门,点了汆汤肉、咸烧白和豆花饭,更先上桌的烧白有不少惊喜。
其色靓丽红润,其质瘦多肥少,散发着浓浓的咸香味,很是勾人食欲。食材不是三线肉,感觉是瘦肉猪的某个部位的可能 *** 比较大,瘦肉看起来有点干滋滋的应该是头天没卖完第二天继续蒸了的。恰恰是这种二次蒸过的烧白最是美味,吃过二十来年前那种传统农村坝坝席的应该会更有体会。复蒸能让油脂跟打底盐菜更全面地融合,烧白更软烂咸香,盐菜更油润,吃起来滋味更香浓。
满怀期待地夹上一片,入口滋味绝佳,就着打底咸菜我吃了三大碗干饭,这是近些年在外面吃烧白唯一一次把盐菜吃得一干二净的。当然瑕疵也是很明显的,就是肉太瘦,没有三线肉那种肥瘦相间、肥润可口的滋味层次。瘦肉吃起来比较柴,几乎没什么油水,不过瘦一点也算有些符合现代健康饮食观念。
二次烹制很好地改善了肉质瑕疵,也因为多了这道程序,烧白味道变得绝佳。至少在我的口味偏好里是绝佳的,不太能吃肥瘦,毕竟平日里没太多体力消耗,也极少从事体力劳动,对油脂需求量不大。
烧白里的故乡●任 平
做盐菜的时节,我总会 *** 母亲,母亲背着青菜走在小路上,阳光把她的背篓染成了淡金色,她的白发泛着光……做盐菜,母亲在行, *** 做烧白就需要母亲做的盐菜。 *** 说:“那味儿,够。”
好多人认为川渝一带的烧白就是梅菜扣肉,其实不然。二者的做法虽大同小异,但烧白分咸甜两种,咸的配芽菜或盐菜,甜的则配糯米。咸烧白和梅菜扣肉虽说都很美味,但我还是更喜欢老家重庆的咸烧白——常于梦里咂着咸烧白的味儿,心里漾着年少时的记忆……
没想到,路过一条小巷,暮色里,竟让我遇着了一对老夫妻在卖烧白,装着烧白的推车上,挂着招牌,四个红色大字正是“川渝烧白”。我,竟然在小巷里,遇上了“故乡”。
女摊主把早蒸好的烧白扣入盘中,放在我面前,那烧白皮皱软,呈褐色,淡白 *** 的肥肉中夹着一层黑褐色的瘦肉,肉一块一块紧挨在一起,下面铺了层盐菜,透着油亮。香气直往人脸上扑,还没入口,我便醉了几分。夹起一块放进口中,还是那熟悉的味,肥而不腻,入口即化,让人腮帮发软,心底发颤。“好久没吃了吧?”男摊主说,“见你瞅见我的摊,就像见着了亲人。”我不禁笑出了声,我想,不仅是我,在每个人的心里,都会有一道菜,见之犹如亲人。
*** 时代,最念想的就是吃烧白,省下的菜钱攒起来,就可打牙祭。食堂的师傅端起一碗烧白,扣在饭盒里,那白 *** 中的一溜黑褐色,看得人心痒痒,夹起一块放进嘴里,闭上眼,啥烦恼都能抛到脑后。烧白下肚,只能接着开始新一轮的念想,我们就这样“牵肠挂肚”地度着我们的青春岁月。
母亲不会做烧白,她只负责做盐菜。等过年杀猪时, *** 做烧白,母亲做的盐菜就派上了用场。 *** 把带皮五花肉在锅里煮到可用筷穿过皮,再将带皮的五花肉皮朝下放进锅里炸,待肉皮焦红,再把肉夹起,放进冷水里浸泡一会儿,捞起切好,肉皮朝下码在瓷碗里,放入早调好的料,还有炒过的盐菜,将一个个瓷碗放入蒸笼里蒸。
不一会儿,香气四溢, *** 不慌不忙地把一碗碗软糯油润的烧白扣进碗中,叮嘱我:“这一碗给杨奶奶送去;这一碗,给村头的钟大爷送去;还有这一碗,给黄葛树旁的李奶奶送去……”我拎着篮子飞奔出门,完成任务后跑回家,一口气把一碗烧白吃完。 *** 笑着说,他闻油烟都饱了,母亲说,她喜欢吃的是盐菜,然后,两个人就那么笑眯眯地看着我。我一抹嘴,站起来就往外跑,疯玩了一阵后回到家,打开橱柜一看,碗里的烧白原封不动……
许久未回老家,馋烧白自不必说,在暮色笼罩的小巷里吃着烧白,我想起了那些攒钱等待吃烧白的日子,还有我年少拎着篮子飞奔的身影,以及橱柜里原封未动的烧白——它们在我青春的岁月里留有余香,散发着光芒, *** ……
有人说,生活如一道菜,它包 *** 一道道程序、一个个阶段,当中浸润着做菜人的用心,煮着时光、煎着期盼。 *** 做的烧白让我尝到了爱的滋味,更教会我在滚滚尘世里如何去爱。细想,那咸烧白,何止是一道菜,它就是一本书,你怎么翻也翻不完……在翻阅中,蕴 *** 的期盼与等待,总是让你难以忘怀。那等待是一种情愫,而故乡,是无论你走多远,也走不出的情怀。
人生似乎就是如此,心怀期盼与等待,或许不经意一抬眼、一扭头,幸运就来到了身边,比如,在暮色里,小巷小摊,“送”了我一个“故乡”……而我的“故乡”,在烧白里转来转去,用 *** 的话说——那味儿,够!
*** 节到了,路忙人闲,学做一道重庆 *** 菜“水煮烧白鱼片”现在餐厅为了迎合市场,厨师们绞尽脑汁,在菜品上求新求变。
于是在四川传统的“芽菜蒸烧白”基础上,运用川菜的水煮烹饪 *** 再次加工,这样在“芽菜蒸烧白”肥美软糯口味上,又增加了麻辣味浓的风味特色。
“水煮烧白”一经出现,顿时受到众多食客的追捧!
又有厨师在“水煮烧白”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食材搭配。
在软糯的烧白中搭配嫩滑的鱼片进去,又增加一些带有芳香气味的新鲜葱丝或韭黄垫底。
一道新的重庆 *** 菜就惊艳出现了——“水煮烧白鱼片”!
这道菜不仅有烧白的肥美软糯,还有鱼片的细嫩香滑,韭黄的脆嫩爽口和芽菜的绵软咸香,口感更加丰富和有层次感。
同时,烧白的脂香和芽菜的咸鲜提升了鱼片的口味,新鲜的韭黄解掉了烧白的油腻,两者相得益彰,营养更加均衡。
吃这道菜还有一个特别的讲究,要先把烧白和鱼片和上面的辣椒和花椒面拌匀后再吃,让两道风格迥异的菜品融合成一道独特的风味。
下面我们来说说“水煮烧白鱼片”的具体做法:
首先准备一份“芽菜蒸烧白”,最简便的办法就是在菜市场和超市买现成的。
如果有时间又不嫌麻烦,当然可以自己做。
做烧白只要做到一煮二上色三炸皮四浸泡五切六蒸就可以了,这个南北都是这个程序。
鱼肉我选用的是有一条8斤重草鱼的中段,因为肉厚而紧致。先去掉鱼骨和鱼皮,片成鱼片备用。
这里我给朋友们分享一个片鱼片的秘诀,没有鱼刺并且鱼片不易碎烂。
这个秘诀在菜谱上和头条上都没有介绍过!大家学到后可以在家实践, *** 做两次就掌握了,特别适合家有小孩和老人或者有惧怕鱼刺而不敢吃鱼的人。
鱼肉去掉背脊大骨和肚身肋骨后,先切成想要片成鱼片的宽度后,这时和我们平时顺着鱼身片鱼片的方向不同,要顺着肋骨方向,用斜刀从鱼肚开始片起走。
当片到背脊肉厚处,鱼的小细骨就生在这里,用手摸到冒出来的细骨,用镊子夹住一一抽出干净,接着再片,照这种 *** 片出的鱼片就一点鱼刺没有!
鱼背脊肉里面的小细骨是顺着鱼身长的,传统片鱼片时,是把小细骨和鱼肉一起片断,所以吃鱼片时里面常常有许多短刺,并且是横着鱼肉纹理片片,所以常常容易在烹调时碎烂。
鱼肉片好以后,就开始腌制上浆。
做这道工序有几点要注意,其实就是几个秘诀要掌握。
先做一点葱姜水,把葱叶和生姜拍破切碎放入碗中,加入温水和料酒用力抓捏出汁液。一般腥味不重的食材,做葱姜水就不放料酒。
把做好的葱姜水淋入鱼片中,此时不要放盐,用手把葱姜水抓入鱼片中,直到手上感觉鱼肉有黏 *** 。这步的目的是让鱼肉吸饱水分,这样煮出来的鱼片才细嫩鲜香,没有腥味。
然后放入少量的盐和鸡蛋清抓匀后,接着放入淀粉拌匀。
泡辣椒和泡姜、生姜切成末,这道菜不用大蒜。
韭黄切成3厘米长的段,小葱切成葱花,大葱斜切成马耳朵葱。
韭黄炒熟后,放在碗里垫底,蒸好的烧白扣在上面。
热锅温油,把豆瓣酱小火慢炒出香味和红油,放入泡辣椒和泡姜、生姜末炒出香味,淋入料酒,放入清水烧开熬煮10分钟,打去料渣,下生抽、白糖、味精、胡椒粉调味。
逐片放入鱼片,待鱼片变白(时间不超过1分钟),这里可以勾芡也可不勾芡,看个人的习惯。
鱼片浇在烧白上,撒上刀口辣椒面和花椒面,浇上热油,撒上葱花即成。
辣椒和花椒要预先干锅炒香,用刀铡细。热油里可滴入少量香油,这样更香。
如果喜欢,请加个关注和点个赞!
也欢迎分享你的看法和独门绝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