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因为全市植被丰富、四季常青、富有诗情画意,所以又被称为“绿城”,素有“半城绿树半城楼”的美誉。
南宁市除了环境好、景色美之外,其实南宁市的菜也是很有特色的。南宁菜比较讲究鲜嫩滑爽,口味上比较偏重,更多的是以酸辣为主。今天瘦猴就给大家分享一下南宁最有名的10道菜,看看有没有你吃过或者喜欢的?
一:柠檬鸭
柠檬鸭是南宁市的特色菜肴,也是广西十大经典名菜之一。柠檬鸭是选用正宗的土鸭或者北京鸭为主料,而且还是选稍肥一点的鸭子,这样焖出来的鸭肉上带着点油脂会更美味。先切块爆炒出油,然后用文火焖至鸭肉熟透,最后再加上柠檬一起焖至软烂。柠檬鸭吃起来不软不腻,带着柠檬的酸味和香气,吃过之后也满口留香。
二:横县鱼生
鱼生是南宁市横县的“县菜”,其实说简单点就是生鱼片。虽然吃鱼生的地方很多,但是南宁横县的鱼生确实 *** 着烹饪技术和饮食文化的高水准。因为横县鱼生具有“种、劲、白、薄、厚、鲜”六大特点,要想让每一盘鱼生都能达到这些标准,对于厨艺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三:灵马鲶鱼
灵马鲶鱼是南宁市灵马镇的本土佳肴,在整个广西都是很有名的品牌。灵马鲶鱼一直遵守着最老的土法烧制,讲究的是要保留鲶鱼的细腻鲜美、原汁原味。
四:良庆脆皮扣
良庆脆皮扣是南宁本土的老字号特色菜,也是广西之一道注册商标专利的传统菜肴。良庆脆皮扣的做法和我们平时吃的扣肉做法不同,这道菜是在吸收了粤、港两地的风味之外,再加上壮族本身嗜酸的元素,精心创制的中华特色名菜。 具有皮薄酥脆、 *** 味醇、入口芳香、肥而不腻等特点。
五:南宁烧鸭
南宁烧鸭是南宁市的特产,早在清朝康熙年间就有烧鸭,是南宁人自古就喜欢吃的一道美食。在岭南地区还有一句话“广州吃烧鹅,南宁吃烧鸭”一直流传至今。南宁烧鸭具有色泽红艳、油润光亮、皮酥脆、肉嫩滑等特点。
六:上林炒马肉
上林县号称是南宁市的“后花园”,也是南宁的农副产品重要供应基地。上林的马肉在广西乃至全国都很有名,特别是一道炒马肉更是俘获了无数吃货的味蕾。炒干的马肉不仅很有嚼劲,而且还味道十足,是一道非常好的下酒菜。
七:上林黑豆猪脚煲
上林县除了炒马肉很有名外,这道黑豆猪脚煲也是每一位到上林旅游的人必尝的一道菜。将当地自产的黑豆和猪脚,加上八角、盐、桂皮等香料一起放入锅中煲煮,直至猪脚和黑豆软烂即可,吃起来 *** 软滑、汤鲜味美。
八:布泉酸鱼
布泉酸鱼是南宁市隆安县布泉乡的地方特色美食。将鲤鱼或草鱼切块,晾干水分,加入盐腌制入味,再把炒熟的玉 *** 和鱼块搅拌均匀,一起装入玻璃罐中,最上面再盖上一层玉 *** ,最后封号罐口,使其自然发酵腌制即可。腌好的鱼肉质软而不酥、很有嚼劲,味道中咸中带点酸味,很有特色。
以上就是广西南宁最有名的8道菜,大多都是以鸭肉和鱼肉为主,还有猪肉和马肉,个人觉得大家最感兴趣的还是这马肉吧,因为很多人没吃过马肉。好了,关于南宁的八大名菜就先介绍到这里,你们还知道哪些南宁美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大家一起分享交流。
亲测推荐!不打卡就是白来!黔南必吃美食之「惠水」这里是布依传世民歌《好花红》的发源地,
自古有“山高而水清,秀甲黔中”之誉。
惠水美食闻名全国。
涟江夜景
惠水,位于贵州中南部,
县城坐落于“贵州高原之一大坝”
—— 10万亩涟江大坝的 *** 。
惠水好花红 摄/隨風
九龙山景区
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孕育了善良质朴的惠水人,
带来了独有的惠水风味美食。
高镇辣鸡
高镇毗邻惠水,
听当地惠水人说,
在惠水,辣鸡粉面店几乎都带着高镇的头衔
而且味道大多不会踩雷,
其中这家石记尤为出名。
来吃这家,可不能赖床,
据说来晚了,
吃不到店家推荐的鸡腿鸡翅已经是遗憾,
有可能粉面都被一扫而光。
面条选用新鲜碱水面,
这种面条搭配辣鸡,
筋道、柔韧、入味,绝配!
汤底来自新鲜大骨熬制,
还没开始吃面,
骨汤的鲜香醇厚早已在 *** 味觉。
辣鸡才是这碗面的重头戏,
为了保质保量,
辣鸡虽每日现炒,
工序却丝毫不马虎,
多种香料提香提味,
火候和烹饪时间都是讲究,
这样做出来的鸡肉,
香而不腻,鲜香四溢。
趁热浇在粉面上,
撒上香葱,再加个鸡蛋,
整条街的小孩都馋哭了。
曾兴贵一身牛火锅
说是叫曾兴贵
其实一点也不贵
你能想象吗
这么一大桌
*** 不过498元
分量实在,
可是在雨后春笋般的牛肉火锅店脱颖而出,
这家店凭借的可是实实在在的味道。
从“牛”下手,
牛肉、牛筋、牛蹄、牛脑、牛内脏......
一应俱全。
好食材的魅力就是:
只需锅底烫烫熟,
食材本身原汁原味的本味,
就足以让 *** 罢不能了!
如果全身都是宝的牛还不能满足你,
这里还有店家精心 *** 的各种小菜供选择:
臭豆腐、炸包谷粑、花生米、糖麻圆,
保证让你吃得心满意足。
看得到的货真价实和味道,
这也不难解释,
为什么一到饭点,
隔着马路都可以看到店里的热闹场景了。
胖哥羊肉
胖哥羊肉,老板还真是一位胖哥。
惠水地区爱吃 *** 肉,
说完了牛肉,羊肉就该闪亮登场了。
在这里吃羊肉,
一定要吃带皮的,
软糯柔韧的羊皮带上羊肉,
一口一坨才是过瘾。
招牌的干锅羊肉,
吃不出一点羊肉膻味的同时,
锁住了羊肉独有的鲜香。
配合多种佐料烹饪而成,
辣子、葱、蒜、一样不少,
下饭又美味。
摆金马肉
这一锅鲜香美味的惠水摆金马肉
是黔南人魂牵梦萦的美食秘密
马肉肉质鲜嫩多汁、绵柔爽口,
高蛋白质,低热量,富含铁质,
味道好,营养高。
要说马肉的做法,
可大有学问,
特色马白血、干锅马肉、
干锅马杂、黄焖带皮马肉、
全马卤味、全马火锅
......
聪明的惠水人,
将厨房的智慧在马肉上发挥到极致。
凉拌特色马白血
全马卤味
其中,
干锅马肉是最常见的吃法。
马肉、马心、
马脑、马筋等为主料,
辣椒、大蒜、花椒、胡椒、
香菜等佐料在快火快速翻炒后,
马肉摇身一变成为餐桌上的宠儿,
一道出人意料的美味就此诞生。
到惠水,
除了必须尝尝摆金马肉之外,
其他美食也是可圈可点、各有特色。
这些只是冰山一角,
若是在惠水,你还有推荐的美食,
留言告诉我们吧,
把你爱的味道,也分享给大家~
来源:多彩黔行
作者:周羽舒
行走在新疆路上的那些——下酒菜(1)我在新疆生活过,对新疆有着特殊的情结,以致我在之后的行走路上,总时不时的回头望一望新疆。
对于新疆,风景是我心之所向的,每每身入新疆的风景画中,总会心旷神怡,烦扰烟消云散,她有一种魅力,就是你随便拍一拍,就很美。
同样的,新疆的美食更是 *** 思夜想的,我称之为旅行路上的--下酒菜。
*** 好客,我的新疆朋友在古尔邦节时常会邀请我们去家里做客,各色炖肉,风干肉,手把肉,抓饭,等等美食早已在桌上等待着。个中最让我下酒的,当属“那仁”特别是马肉那仁。
马肉那仁是使用熏干马肉和马肠 *** ,加上皮牙子(洋葱),水煮皮带面,味道鲜美。虽说看起来色浅无华,实则个中滋味,品尝之后才知。
此前我曾到天山山脉著名景区之一---江布拉克避暑游玩,一行6人,两辆越野车,只是在上山路上的风景就已经让我陶醉其中,满山遍野的野花和麦浪,每眨眼一下,似乎是按下了一下相机的快门一般,每一帧都是一幅画。到达宿营地后,我们选择了一家哈萨克牧民家,坐落在一个山峰下,山坡上布满了松树,山坡下是从天山流下来的天山雪水,冰凉甘甜。进入毡房,我们一行人放下行李,找到牧民商量晚饭的菜品和请教游玩攻略。毡房的主人是一对念过六旬的哈萨克夫妇,带着一个小孙子。淳朴善良似乎是刻在哈萨克牧民骨子里的特质,大娘热情告诉我们,儿子前两天从山下来看望,带来很多新鲜皮牙子(洋葱),很甜,家里正好有去年熏制的马肉马肠,晚上给你们做个马肉那仁。
我们感叹自己的好运气,开车劳顿的我一边喝着冰啤酒一边和正在和面做饭的大娘交谈。大娘似乎心情很好,我问她为何和儿子分开,要在这里开牧家乐迎客,大娘笑着说,现在景区管理非常完善, *** 对我们这些原始牧民转型的政策也很妥当,我们老两口住惯了草原,住惯了毡房,虽说现在不大量放牧养羊了,但是突然的让我们住到城市的水泥房子里去也着实习惯不了,在这有草有水,有往来客,有孙儿环膝,惬意的很。我好奇儿子会不会有意见,大娘笑的更欣慰:孩子在 *** 工作,不仅工作顺利,而且孝顺至极,虽说开始时也对我们住在山里有意见,但是我们哈萨克人有个谚语“不劳而获的珍宝,不如劳动得来的羊羔”,我们老两口现在有能力劳动,就不太想去城市里过无所事事的生活,孩子听了之后也很理解,就让我们在这居住,他隔三差五来看看我们,带点蔬菜粮油的,孙子幼儿园放假了也会过来住一段时间。
大娘在说这段话的时候始终带着笑容,我突然有些羡慕,羡慕他们有一个孝而顺的儿子,羡慕他们儿子有个虽不识字却坚韧切朴素生活的父母,这生活普遍,却又不普遍。
一瓶啤酒下肚,大 *** 马肉那仁也上了桌,热气腾腾,大娘用了大块的马肉煮制,我们把这小刀一块一块切下来,就着皮牙子(洋葱),就着一口面,鲜美无比。那一口肉,一口酒的搭配,让我着实体会到了心之所向的新疆风情,天山雪水的冰凉让人根本感受不到这大伏天的暑热,大娘夫妇的热情也帮我们赶走入夜后山里的凉气。
酒足饭饱后,一行人出毡房散步,房外空地上早已有人生气了篝火,一群人围绕着篝火唱歌跳舞, *** 尔族,哈萨克族,汉族, *** 等等其乐融融,音乐让他们没有了语言的障碍,舞蹈让他们没有了审美的差异,天已全黑,天上的星星伸手可及,借着酒劲,四肢僵硬的我也加入了他们手舞足蹈起来。回味的都是那仁的鲜美和草原酒香。
深夜睡去,大娘为我们毡房添了炉子,山里夜凉如水,我早已满满期待明天的天山游玩之路。
下酒菜,是那仁还是大娘家的生活,都挺好。
附:那仁做法
食材:马肉(可用羊肉和牛肉代替)1块,面粉200克,洋葱1个,食盐1小勺,姜5片,水适量
*** 步骤:
1、马肉洗净,选一口大锅,锅中放清水,冷水开始煮,加一点酒去味;
2、大火煮开,出现污末尽量撇去;
3、取出后用温水再次清洗干净,连同几片姜一起放入锅中,重新加水;
4、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焖,一小时后加适量盐,再煮半小时或一小时;
5、吃前捞出,汤先不倒,吃纳仁就趁热切肉,吃蘸料的凉菜就等晾凉切薄片,至此之一段 *** 完成;
6、煮肉的时候可以 *** 面了,面粉加少许盐和水,搅成雪花状;
7、揉成一个光滑柔软的面团,然后醒上一会儿(有时间可以交叉醒面揉面两三次)擀成一片大薄片,抹上油,盖保鲜膜继续醒着;
8、肉煮好后准备下面,先把面切成宽条,双手依次把宽条面随意的压一下,会变薄变长些;
9、然后捏住两头,由着力道在案板上轻轻碰击着把面抻长,下入沸水锅中;
10、在锅中略煮即熟,案板上的面量多的话可以分几批下完,煮好就可全部捞出;
11、下面之前就可以切一些洋葱丝备着,紫色味重,白色柔和,随意,面盘上可以铺少许;
12、煮好的面捞到盘里,再码上一部分洋葱丝,最后将煮马肉的汤趁热浇在洋葱和面上,表面撒上热得马肉碎块即可食用。
昭东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瑞士人爱吃马肉”,瑞士SRF电视台8日称,由瑞士 *** 创立的瑞士烹饪遗产协会近日宣布,马肉入选“瑞士烹饪遗产”名录。这一消息随即引起动物保护组织的 *** 。
瑞士烹饪遗产协会表示,几个世纪前,马匹一度是价值不菲的紧俏货。随着骑马和马车需求量减少,马肉才逐渐端上瑞士人的饭桌。不过,瑞士直到1995年才允许肉店 *** 马肉。此外,马肉售价比牛肉更低,肉瘦且脂肪少。瑞士人每年人均消费50公斤肉,其中包括450克马肉,一般用来做炖肉、做香肠和肉馅等。
不过,瑞士多个动物保护组织 *** 该协会的做法,称瑞士人将马视为“伴侣动物”或“人类挚友”,列入名录会助长吃马肉的风气。据称,目前入选“瑞士烹饪遗产”名录的产品共有400多种,包括阿尔卑斯山牧场的高山奶酪、瓦莱州传统黑麦面包等。上榜食品必须确保其已至少传承了两代人,且不间断地持续生产40年以上。(昭东)
责编:赵建东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网 huanqiu *** 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 不怕冷,抵御寒冬,就吃熏马肉新疆有一种美食,是以马肉为食材,采取熏的 *** *** 而成,营养美味,堪称一绝,那就是新疆哈萨克族独树一帜的美食奇葩-新疆熏马肉!
熏马肉哈萨克语叫苏热特,产自美丽的新疆大草原,以素有天马之称、原生态的新疆马为原料。
新疆哈萨克族牧民冬天为啥不怕冷?那可全靠吃新疆熏马肉,新疆熏马肉是抵御寒冷冬季的更佳美食。新疆冬季时间长达半年,温度低至零下四十度,大多在零下三十度以下,不吃熏马肉是很难度过漫漫的寒冷冬季的!
新疆熏马肉的主要特色:熏味浓郁,色泽艳丽,芳香四溢,绿色食品健康。吃到嘴里有一股松油和马肉的清香,慢慢咀嚼,越嚼越香,味道极美。
新疆熏马肉的主要吃法:将熏马肉清洗干净,放入锅中加入冷水,然后大火烧开后,改用小火慢慢熬煮一个小时左右,出锅后放凉,切成薄片就可以开吃啦!
新疆熏马肉的主要做法:挑选2岁左右膘肥体壮的马驹宰杀后,取其马肠,用水洗净,将 *** 肋条切成条肉,撒上盐和孜然、胡椒、花椒、洋葱等佐料,用绳子串起来,挂在一间土房的木架上,地面上堆放天山雪松枝,用暗火熏蒸,熏制二十天左右,熏马肉就做成了。
新疆熏马肉是哈萨克族过冬必备的食物,是熏肉中的上品。为了使牛、马、羊肉能较长时间的保存,哈萨克族牧民采用了多年的 *** -熏。熏制的肉可煮熟、蒸食,香味浓郁、耐于贮藏。
新疆熏马肉,营养美味挡不住,做起来吃起来!
云南马帮美食的当家花旦,腾冲赶马肉,一起来做地道的云南味吧赶马肉
民间有句话说:“赶马人的勇气和毅力铺就了伟大的茶马古道, 马帮在风餐露宿的行进中形成了独特的马帮饮食文化”。而赶马肉就是其中颇具 *** *** 的一种。
烹饪难度:中级
主料:带皮五花肉800克
辅料:小葱3根、大蒜10瓣、干红辣椒5个、草果2个、八角2个、花椒适量、豆瓣酱10克、酱油15克、盐5克
烹饪 *** :
1、大蒜去皮。小葱择洗干净,切成段。干红辣椒斜切成段。
2、带皮五花肉刮去表面的毛,清洗干净,切成稍大的块,加入酱油、盐腌制15分钟。
3、炒锅里加入油,大火烧至6成热,把腌好的猪肉丁放入锅中翻炒,炒至表面有金黄的色泽时盛出沥油。
4、倒去炒锅中的油,将五花肉丁和蒜、干红辣椒、草果、八角、花椒、豆瓣酱放入锅中,加入开水,水刚刚没过肉丁即可。
5、盖上锅盖,大火烧开转小火继续煨半个小时,加入小葱段,待汤汁收干就可以出锅了。
烹饪特点:
用油煎代替汆烫的方式对肉进行预处理,是云南马帮在行进过程中水源不足情况下的一个替代 *** ,不过经过油煎后的肉,反而表面焦脆而内中鲜嫩,不失口感。
新疆熏马肉是 *** 冬季和过年必备的一种特色肉类。也是哈萨克族过冬必备的食材,这要从每年11月底到12月份说起,这是哈萨克族牧民熏肉的旺季,就像我们汉族一样,是做腊肉的季节,因为这个时候也是 *** 马最肥美的时间,也是更好吃的时间。也只有每年11月底到12月份才有卖熏马肉的。不过现在一年四季都有卖的了,是因为做好以后保存 *** 多了。
?
新疆熏马肉,是哈萨克族美食中的一绝,在哈萨克语叫做“苏热特”,原产于美丽的北疆那拉提草原、唐古拉草原,那里素有天马之称的伊犁马肉为原料。熏马肉脂肪丰富,但油而不腻,瘦肥分明,不仅色悦目,而且营养价值很高。熏马肉在过去,一般都是连着大骨头的,但是现在的熏马肉一般就是纯纯的肉多些,经过烟熏以后马肉很有韧 *** 。绝对让你“一吃就忘不了”的好特色肉类!
?
熏马肉和和我们的腊肉自作 *** 也差不多,都是用松枝柴烟来熏,直到熏干,即成熏肉。一般也会加一些香料,比喻花椒粒、盐至于别的香料,就看你的口味,就像我们的腊肉一样,每个地方的做法都不一样,加的香料也就不太一样了。哈萨克的熏马肉做法:大致是这样的,首先要挑选。
?
挑选膘肥体壮的马驹宰杀,再把将马肉切成块状,和我们汉族做腊肉一样大块,撒上盐拌均匀,腌制的时候可以加花椒粒,再用绳子串起来挂在没有阳光的地方,可以是土房的木架上,让腌制出来的水分自然风干一些,在分下方留一个小洞,在地上堆放天山雪松枝,用小火慢慢熏蒸,直到把马肉水分熏干,表面呈黑红色,闻着有股的浓浓的烟熏味,可以拿出来挂在没有阳光的地方,更好在室内,几天之后就可是我们人见人爱的熏马肉了。
?
新疆熏马肉的特 *** :熏味浓郁,色泽艳丽, *** 味浓,芳香四溢;没有任何添加防腐剂、色素等化学物质,是真正意义上的手工传统绿色食品。
?
熏马肉的吃法:可以蒸、煮、炒。由于熏马肉比较干和咸,吃的时候首先就要用清水洗洗,更好用温水洗去灰尘,再用清水煮,记住千万不用加盐,熏马肉很咸,就和煮腊肉一样就行了,而且汤和肉照样很有味,我试过没煮前的肉也不是很咸;这个肉很硬必须煮三小时以上才好吃。煮好以后可以直接切片吃,也可以加些配菜一起炒着吃,比喻 *** 爱吃的皮牙子和辣椒一起爆炒就特别的好吃下饭下酒。
?
在新疆,现在好多特色抓饭店里还用熏马肉做抓饭,做哈萨克族的纳仁,这种吃法在新疆很常见,来新疆旅游的小伙伴们,一定要尝尝这些特色美食,出了新疆,真的吃不到哟!
*** 马肉刺身需要特别注意食材的卫生和质量,同时确保你所处的地区法律允许食用马肉。以下是一种基本的马肉刺身做法供参考:
材料:
- 马肉:新鲜的马肉块,冷冻后稍微解冻,约200克
- 酱汁:酱油、芥末酱、醋等(根据口味选择)
步骤:
准备马肉: 选用新鲜的马肉块,确保质量和卫生。将马肉块冷冻一段时间,以便更容易切成薄片。稍微解冻后,使用锋利的刀切成薄片。切片时要注意切割的方向,以便享受肉质的口感。
准备酱汁: 在一个碗中,混合适量的酱油、芥末酱和醋,可以根据个人口味调整比例。你还可以加入少许葱花、姜末等调味。
摆盘: 将切好的马肉薄片摆放在盘子上,可以整齐地排列或者随意分布。确保盘子干净卫生。
享用: 马肉刺身通常生食,可以蘸取事先准备好的酱汁,然后轻轻蘸取马肉片食用。你也可以搭配一些配菜,比如生菜、大葱丝等,以增加口感和味道的层次感。
注意事项:
- 选用新鲜、高质量的马肉,确保食材安全卫生。
- 在切割马肉时要使用非常锋利的刀,以确保切割平滑而不损坏肉质。
- 食材的卫生和加工过程的卫生非常重要,以防止食源 *** 疾病的风险。
- 如果不确定马肉的适宜食用方式,可以在当地咨询专业的厨师或者食品专家。
请确保遵循食品安全和卫生准则,并根据个人口味进行调整。如果你是之一次尝试 *** 马肉刺身,更好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
马肉也是一种肉,为什么几乎没人吃?对比其他肉,它到底差在哪?中国美食博大精深,经长期演变而自成体系,烹饪手法,多达十几种,煎炒烹炸,焖溜熬炖,各显神通,无论什么样的食材,在厨师的手里,都能变成一道美味佳肴,但仔细想一下,马肉也是肉,为什么市面上流通很少,无论在超市,还是菜市场,几乎没有马肉的存在,全是猪 *** 鸡鸭鱼等等,那么,为啥人们几乎不吃马肉呢?
在我们的印象中,马一直任劳任怨,农耕的时候,可以用马拉套,行军的时候,还可以用马当作先锋,以前没有车等交通工具,马还可以载人,可以这样说,马为人们提供了很大的帮助,马为了人类,劳累了一生,所以人们不舍得吃它,其实 *** *** 不离十。
北方咸,南方甜,这个习惯也是流传下来的,人们继承了祖先的传统,不到迫不得已的时候,马肉不能吃,行军打仗,长途跋涉,都离不开 *** 功劳,久而久之,人们继承了这种遗训,也就不打马肉的主意了。
马肉也是一种肉,为什么感觉没人吃?
我认为有三点
1、养 *** 太少
在我们这里,整个县城60万人口,甚至没有一匹 *** 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大面积的猪 *** ,光养殖场就好几个,马只有在草原和牧区才能看见,一般平原和山区不常见, *** 养殖时间长,不能通过饲料增肥,无法让它快速育肥,从商家的成本来分析,比其他动物的投入都要高,经济收益不大,自然养的人越来越少,马肉也就不常见了,卖马肉的也就更少了。
2、感情因素
刚才前面已经说了,马儿是一种通人 *** 的动物,它仿佛能听懂“人话”,比其他动物更忠诚,是人类最早的作战伙伴,无言的战友,风里来雨里去,如果主人从马背跌落,马儿不会遗弃跑掉,而是原地等待主人,或者是用嘴拱主人,老人们还常说“老马识途”,只要走过一遍的路,马儿都能认识,从这一点来说,马儿就应该善始善终,不到万不得已时,不能出现在厨房。
在古代时期,马儿由朝廷统一管理,不得随意宰杀,是国家的固定财产,甚至还有律法规定,人们对马肉的 *** ,逐渐淡化,战士们都不吃,更何况是老百姓了,久而久之,不吃马肉,仿佛就印在人们的心中了。
3、肉质不好
吃过马肉的朋友都说,马肉发酸,酸的发腥,言下之意就是难吃,从口感上来说,不如 *** 肉和猪肉,马肉的肌肉纤维粗糙,甚至比牛肉的还要粗,再者,佳肴做马肉的少,精加工烹饪厨艺也少,八大菜系中,几乎没有马肉的菜单,马肉煮一天也不烂,高压锅也不行 ,牙口不好的人根本嚼不动。
其中在部分地区,人们还是能吃到马肉的,马肉干,还有熏马肉、熏马肠,这也和当地的风土人情有关,一般在大草原上,多存在游牧民族,例如哈萨克人,每到冬天的时候,他们便会就地取材,熏马肠、制肉干,储存过冬的粮食,在日本有些地方,甚至还有马肉刺身,煮熟的马肉浇在米饭上,但牙口一定要好。
总体来说,主要是口感不佳,不受人们的待见,马肉不符合主流的口味,如果好吃,大众一定有需求,且喜闻乐见。
仅供参考、收藏转发,谢谢点赞
我是食味菜谱,热爱美食,每日更新家常菜和面食的做法,关注我每天学习做菜,总会给你惊喜。
乌拉圭人爱马爱到骨子里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王海英】多家媒体近日报道乌拉圭人发起从外国人的餐盘中抢救马匹行动的新闻,引发广泛关注。实际上,乌拉圭国家虽不大,人口也不多,却是一个养马大国,也是马术运动大国。乌拉圭人“视马为伙伴”,他们擅长养马,懂马也爱马。
平均7人一匹马
位于南美的乌拉圭有350万人口,却有50万匹马,平均下来每7个人就拥有一匹马。乌拉圭人养马一般是用作 *** 、马球等体育运动,或者是作为放牧 *** 的帮手。而且从传统来说,乌拉圭人不吃马肉。一方面,人们普遍认为马是人类的伙伴,吃马肉是对 *** *** 。另一方面,有些当地人认为马不是为肉类生产而饲养的,所以在 *** 一生中服用的 *** 物没有可追溯 *** ,从这个角度来说,食用马肉也不如 *** 肉安全。但对拥有大量马匹的乌拉圭农场主来说,持续负担那些因 *** 或衰老无法“工作”的马匹生活,也是很大的一笔开销。在欧亚一些国家,马肉是很受欢迎的食品。逐渐地,乌拉圭的许多马匹变成食物被销往国外成为人们心照不宣的事实,且近年来马肉出口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
毕竟当地人习惯了马作为人类的朋友和伙伴,许多爱马人士采取行动救下将被 *** 的马匹,让它们安享余生,这一做法也受到乌拉圭各界普遍的理解和支持。乌拉圭人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 *** 身影,成长过程中的一些重要日子也不缺 *** 陪伴。每年秋天,在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都会举行“克里奥尔周”,这是当地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整个一周的传统文化表演都是以马为中心的。“克里奥尔”一词来自西班牙语,原指在拉丁美洲出生的西班牙人。18世纪,大批西班牙人 *** 到乌拉圭,克里奥尔逐渐演变成当地人或当地文化的代名词。活动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驯马表演赛,这是身着传统牛仔服装的骑手们与野马之间的较量。人们还会穿上传统服装跳起民间舞蹈,进行民族诗歌对唱,演唱的内容多是马背上的写意生活。在首都的主要交通干线上,还会举行骑马巡游。
对乌拉圭人来说,克里奥尔周是乌拉圭传统文化的集中展现,这种以马为中心的文化已经刻到了乌拉圭人的骨子里。凡是在乌拉圭本土出生、长大和受训的马匹,在 *** 比赛中获得佳绩,乌拉圭人都会由衷地感到高兴和自豪,仿佛那是自家有出息的孩子一般。
“加乌乔人离开马就像人没了腿”
除了克里奥尔周,帕特里亚加乌乔节也是乌拉圭当地以马为中心的重要节日。实际上,加乌乔人被认为是潘帕斯草原真正的主人,他们是马背上的民族。
乌拉圭有一句广为流传的民谚,说的就是加乌乔人与 *** 亲密关系——“加乌乔人离开马就像人没了腿”。加乌乔人的马鞍也是特制的,当地人称其为“雷卡多”,是用多层的小羊皮和布料缝制的长条形马鞍,即使长时间骑行也能让骑手保持舒适。休息的时候,卸下雷卡多就能变身成一个睡袋,方便在野外宿营。过去,加乌乔人一生都可以说是在马背上度过的,相传加乌乔人可以在马背上洗澡。许多加乌乔孩子很小就会骑马了。
如今的加乌乔人,依然活跃在众多的乌拉圭农场里,他们是天生的放牧高手,驯马、放牧 *** 这些活计可谓信手拈来。时至今日,骑马、佩刀、喝马黛茶,依然是加乌乔人的文化标志。
在乌拉圭历史上反抗西班牙殖民 *** 的战争中,加乌乔 *** 是 *** 中的主力军。加乌乔人尤其擅长一种称为“博拉斯”的 *** ,那是一种由细长的绳索拴在一起的三个石球,平行于地面飞甩出去可以缠住马腿。加乌乔人高超的马术技巧配合着他们的 *** 和博拉斯,曾是西班牙骑兵的噩梦。
纵马草原上,真味乌拉圭
与加乌乔人共同成为乌拉圭文化遗产 *** 的,还有克里奥洛马。克里奥洛马也被称为“潘帕斯草原的马”,是西班牙殖民者带到南美 *** 的马与当地马匹经过多年繁衍生息,培育出来的最适合当地环境的优良品种。
这种马身体强壮,耐力尤佳,耐旱且无畏,能够在恶劣条件下生存劳作,深受乌拉圭牧人的喜爱。早在上世纪40年代,乌拉圭就成立了克里奥洛 *** 全国协会。2003年,克里奥洛马被正式宣布成为乌拉圭文化遗产的 *** 。克里奥洛 *** 形象还被印在了乌拉圭的钱币上。
如今,骑马也成为乌拉圭在国际上的一张旅游名片。对许多欧美游客来说,到乌拉圭旅游就是冲着骑马来的,在乌拉圭的草原、海滩和湿地上纵马驰骋,体验马文化,过一个马背上的假期,是他们的梦想。
*** 和 *** ,是乌拉圭更受欢迎的两大运动,也是乌拉圭国家的两大名片。这两项运动也有交集,乌拉圭著名球星苏亚雷斯和卡瓦尼,就合伙在潘帕斯草原上买下了牧场来养马。苏亚雷斯还邀请了他在巴塞罗那俱乐部的队友,西班牙球星伊涅斯塔入股。不过据说 *** *** 场的三大巨星,养 *** “成绩”却并不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