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添加剂成分,食品添加剂成分有哪些

牵着乌龟去散步 学知识 73 0
食品添加剂有害健康?你可能存在这些认知误区!

什么是食品添加剂?它真的对身体有害,甚至有毒吗?人们对食品添加剂的认知,存在哪些误区?

01

什么是食品添加剂?

食物为何离不开它?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孙宝国介绍:“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初衷首先是为了改善食品品质,另外还有提升食品色香味,也有的是为了防腐的需要,有保鲜的需要,还有加工工艺的需要。我举一个例子,我们中国人吃了2300多年的卤水点豆腐,如果没有卤水就只有豆浆,没有豆腐。卤水就是食品添加剂当中的一种,叫食品凝固剂。”

无论是源于西方的面包、蛋糕、干红葡萄酒,还是中餐里的馒头、包子、油条, *** 过程中都离不开食品添加剂。正是因为有了食品添加剂,才使得食品的生产、储运和流通得以正常进行,超市里的各种食物才能如此品种丰富。

目前,我国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有2300多种,按来源可分为天然和人工化学合成两大类,按功能可分为23大类包括抗氧化剂类、膨松剂类、甜味剂类等。

专家介绍,符合标准规定的食品添加剂对 *** 无害,且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

02

关于食品添加剂

这些认知误区你有吗?

误区一:没有食品添加剂的食品食用更安全

食品添加剂不该添加时乱添加,属于不法行为,但该添加时不添加也是不行的,防腐剂就是让消费者受益更大的食品添加剂之一。

由于微生物时刻准备与我们争夺食品中的营养物质,空气中的氧气也会让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氧化变质,因此,完全不添加食品添加剂的加工食品是非常罕见的,其安全 *** 也令人担忧。

误区二:不含某种添加剂的食品比其他食品更优质

这种宣传往往误导了消费者,有不正当竞争之嫌。其实,现代加工食品很难完全离开食品添加剂,就算某种产品宣称不含“防腐剂”,但未必不含“抗氧化剂”等其他食品添加剂,宣称不含“食用色素”,也不等于不含香精、乳化剂、增稠剂等其他食品添加剂。

03

我国对食品添加剂的

使用范围和剂量

制定了严格详细的标准

为保障食品安全,我国对各类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和剂量,都制定了严格详细的标准。同时明确规定,食品添加剂在使用时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不应对 *** 产生任何健康危害

不应掩盖食品 *** 变质

不应掩盖食品本身或加工过程中的质量 *** ,或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而使用食品添加剂

不应降低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

在达到预期目的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在食品中的使用量

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一般应在制成最后成品之前除去,有规定食品中残留量的除外

04

常常被误解

食品添加剂替谁“背了锅”?

既然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有严格标准,安全有保障,同时也是食品工业和餐饮业发展的需要,为什么还是有人对它心存疑虑?专家认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食品添加剂替非法添加物“背了黑锅”。

孙宝国介绍:“比如大家都知道的 *** 、 *** 、 *** ,这些都不是食品添加剂,在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国家标准中,从来也没有这一类物质的标准,但是有不少消费者就误认为这些是食品添加剂。”

迄今为止,我国发生的对 *** 健康造成危害的食品安全事件,没有一起是由于合法使用食品添加剂造成的。超范围、超 *** 使用食品添加剂和添加非食用物质等违法行为,才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发生的原因。

05

食用多种食品

食品添加剂会累积超标吗?

虽然单独某种食品所含的添加剂并不超标,但每天要吃很多种食品加在一起,是否会超标呢?

专家介绍:相关部门在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时,会考虑不同年龄、不同地区、不同 *** 别人群,一天吃多种食品,且食品中都含有同一种食品添加剂,且长期食用的情况,并据此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作出规定。

为了保障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我国还会根据安全 *** 、工艺必要 *** 等方面的信息,对正在使用中的食品添加剂,实行动态 *** 评价,不断调整使用范围和用量。

孙宝国介绍:“我们国家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就2300种左右,全世界目前各国批准使用的加起来有1.5万多种。我们国家食品添加剂不光 *** 品种,还 *** 使用范围、更大使用量和更高残留量,这三个方面就确保了我们国家食品添加剂使用的安全。”

来源:央视新闻

谈谈食品中的添加剂- *** / ***

最近刷抖音,经常刷到有人在说食品安全问题,说这个里面有添加剂不能吃,那个打 *** 了不能吃,最让我无语的就是前一天看到他说葡萄要打好多 *** ,种葡萄的自己都不吃,结果过了几天又看到他在那带货卖葡萄干,当时我就想问了,咋的,葡萄变成葡萄干,那打的那 *** 就没了?当然,也不否认他让大家开始重视食品安全这事。

作为孩子的家长,究竟哪些东西能吃,哪些不能吃,也是迷糊了,按照他的说法,大家应该从种粮食开始,才能吃到安全的食品,问题是可能吗?

有人说有添加剂就不能吃,有人说抛开剂量谈毒 *** 就是在瞎扯,今天呢,就特意查了些资料,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下食品中添加剂的知识。

先来看看我们最常见的 *** / *** 吧,它不仅是食品添加剂,也是 *** 品中常用的一种辅料(与添加剂意思差不多,但 *** 品中除了能治病的有效成分,其他统称位辅料)。

*** 天然存在于蓝莓、苹果、李子、小红莓、蔓越莓、梅干、肉桂和 *** 中,所以说我们在生活中是不可能完全避免它的。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它的作用, *** / *** 是一种防腐剂,在食品和 *** 品中都有很大的作用,主要是为了防止产品变质,延长保质期。但是要注意的是,在肉类产品中,不推荐使用 *** / *** 。

接着,我们来看看它的安全 *** ,不管是我们还是其他国家,根据安全 *** 评价显示, *** 和 *** 都属于安全类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的使用量为0.2-2g/kg,只要是按照标准用量使用添加剂,一般是不会有安全问题的。毒理学依据: *** LD50大鼠口服2530mg/kg(bw), *** 铵LD50大鼠口服4070mg/kg(bw)(国际通用安全 *** 指标,数值越高约安全)。当然 *** 的安全 *** 是低于山梨酸钾的。


------标准来源:GB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美国FDA规定食品中的 *** 含量不得超过0.1%(以重量计)。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 *** 在 *** 内的代谢,研究表明, *** 在体内能很快被吸收,与甘氨酸和葡萄糖醛酸结合,在6小时内75~80%的 *** 会从 *** 内排出,10~14小时后可以全部排出,不在体内蓄积。 *** 每日允许摄入量(ADI)为<5毫克/公斤体重( *** )。

当然,如果你一次 *** 服用了过多的 *** ,也是会对我们的肝脏产生危害的,甚至会引发肌肉酸中毒、昏厥和哮喘等病症,毕竟啥东西你一次 *** 吃多了都会有危害的,水喝多了都可能水中毒呢。有研究发现,每天摄入 *** 7-835mg/kg体重的 *** 不会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而且在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120种一类致癌物名单中,也是没有 *** / *** 的,大家不要见苯变色。

从各个方面来看, *** 是可以安全使用的,主要的问题还是食品中的量,如果所有的厂家都能在规定的标准内使用添加剂,我们的食品安全还是放心的。

除了我们自己,对于养猫爱猫人士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猫对 *** 比较敏感。曾经有人研究过,用含2.39% *** 的肉喂猫,28只猫中有17只表现神经过敏、兴奋、失去平衡和视力这些症状,所以各位猫主子在给自家的猫猫买东西时,也要特别注意下有没有含 *** 。

当然没有添加剂是更好的,但如果没有添加剂保质期还特别长就需要想想了。我不知道食品的保质期是怎么规定的,我之前买了一个酱油,0添加剂,保质期18个月,我就想知道,现在将近40℃的天,打开之后还很难再盖严实,平均每天要开3-5次的情况下,它的保质期究竟有多长时间,总不能为了防止坏了就快点吃完是不?

在 *** 品中,有些东西它不加点防腐剂抗氧剂啥的,是很难保存那么长时间的,没有防腐剂或者抗氧剂的产品,大多情况下是单剂量包装,就是你只用一次就没有了的,要不它的保存条件就要比较苛刻了。

所以说对于食品中有没有添加剂这事,不能说我看看配料表里面干不干净这么简单,能不能看懂配料表才是最重要的。

想知道更多关于食品添加剂的知识,大家可以关注我,或者直接自己去看看相关的文件。

科普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及其功能

大家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科普 *** 。今天我们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及其功能,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些常见的食品防腐剂。防腐剂主要用于延长食品的保质期,防止细菌和霉菌的生长。常见的食品防腐剂包括亚硝酸盐、苏打山梨酸等。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一些增稠剂和稳定剂。增稠剂和稳定剂用于改善食品的质地和口感,使其更加稠密和稳定。常见的增稠剂和稳定剂包括明胶、果胶、卡拉胶等。除了防腐剂和增稠剂还有一些食品色素。食品色素用于增加食品的色彩,提高食欲和美观度。常见的食品色素包括胭脂红亮蓝、FCF、胡萝卜素等。

最后我们来介绍一些增味剂。增味剂用于增加食品的味道,提升食品的口感和风味。常见的增味剂包括谷氨酸钠、甜蜜素、香精等。

以上就是我们介绍的一些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及其功能。在购买食品时,我们可以通过查看食品标签上的成分表,来了解食品中是否含有这些添加剂。同时我们也要注意适量食用,保持均衡饮食以确保我们的健康。

感谢大家收看本期科普 *** !如果你对这个话题还有更多的疑问或者想了解其他科普知识,请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会尽力回答再见!

你会注意食品包装上的配料表吗?来看一看配料表上有哪些 *** 呢?

食品包装上这些字一定要看清楚,我来为您揭开一些食物的 *** 。

首先,对于酱油的选择,您应该选择酿造酱油而非配制酱油。酿造酱油是以大豆或脱脂大豆为原料,加上小麦或麸,通过微生物发酵制成。而配制酱油则是以酿造酱油为主体,再添加食品添加剂等制成。虽然生产时间短且成本低,但品质相对较差。

其次,在选择真正的牛奶和酸奶时,您应该注意配料表。如果配料表的之一位是生牛乳,那就说明这是新鲜的牛奶,富含免疫球蛋白和乳铁蛋白。但如果配料表的之一位是水,那么这可能是糖水加奶粉的饮料,产品名称中带有“饮品”、“饮料”等字样的,基本可以判定它们并不是牛奶,其中大概只有30%是奶成分,含糖量却可能很高。对于酸奶,您应该优先选择酸乳,其次是发酵乳、风味酸乳、风味发酵乳。

最后,火腿肠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食品,由鸡肉、猪肉制成,再配上淀粉、植物蛋白等辅助原料。火腿肠的口感取决于它的配料,淀粉含量越高,口感就越差。一般来说,淀粉量大于10%的火腿肠也可以说是假火腿。在日常生活中,尽量选择淀粉量小于等于1%或6%的火腿肠。

总之,购买食品时一定要仔细查看包装上的信息。记住这些小技巧,让您更好地了解食物的 *** 。

食品添加剂成分,食品添加剂成分有哪些-第1张图片-

关于食品添加剂,你知道多少?


现代社会,随着人们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和对健康饮食的追求,传统手工 *** 的食品就显得尤为受欢迎。不管是慢慢发酵的面包,还是劲道十足的拉面,其自然纯正的鲜香且几乎不添加任何调味剂,都是时 *** 行的美食走向。


然而,在如今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部分食品制造者往往会使用各种添加剂和化学成分去弥补料理本身的不足,或者延长它们的保质期,并且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对于颜色、口感等方面的期望。而这些添加剂成分的确能大幅度降低食品制造商的生产成本和时间。


正是因为这样,现在我们难以在超市之类的地方找到真正天然无添加剂的食品。比如某个牌子的蛋糕,其配料表上可以含有十多项不同类型的添加剂,这可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就算相关成分是国家允许的,但是使用剂量和品种数量的多少,对于身体健康是否造成影响,相信很多人还是存有疑虑的。


关于食品添加剂,大致可分为有害、无影响和合理三种,但普通人对于所摄入的添加剂并不了解。调味时添加一点改善口感的孜然或是花椒或许可行,但是如果在 *** 过程中依赖长达一年的保鲜剂,则难免令 *** 疑食品原材料的质量。


总之,我们仍需要从自身安全考虑,不能以食品添加剂寻求最后的味蕾 *** 。每当挑选购买进食某一食品时,都应该认真查看其中的配料表,并且尽量挑选少数甚至不含添加剂成分的食品,这样才能以安心去享受美食带来的愉悦体验。

食品配料表越短 *** 越健康?NO!

极目新闻记者 周丹

实习生 胡桓 蒋雪琴

发现了吗?眼下食品配料表,是越来越主打一个“干净”牌了。

“万物皆可0添加”“配料表越短越好”……近年来,一些社交媒体上刮起一阵“配料表焦虑风”。似乎食品产品的添加剂越多,越会被人嫌弃。配料表越干净,就 *** 更健康?真的如此吗?

不少消费者关注食品配料表

当了妈妈后,家住武汉光谷的陈婷开始关注起了配料表。她是一位95后,孩子刚刚1岁,从添加辅食开始,她就很注意看食物配料表,“给孩子买的一定得健康。”在她的潜意识里,“配料表干净”是选购食物的重要标准, *** 着健康、天然。

不仅是宝妈,减重人群也是。武汉一位爱好健身的IT从业者告诉记者,她觉得配料表“干净”,意味着“吃起来没有罪恶感”。因为有减肥和塑形的需求,她平日里特别注意卡路里的摄取,但凡抑制不住内心的想法,想喝点“ *** ”之类的饮料,尤其会注意查看配料表,尽管她也明白,“这更像是一种心理安慰”,但却愿意为此付出更高的 *** 。

在微博、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众多博主 *** 于此,教大家如何看配料表。记者浏览后发现,说来说去,标准其实就一个:越短越好,这意味着没有添加剂。更有博主直接表示,“建议大家多买配料表短的产品,既然我们不能一一查验哪种配料健不健康,就选择短的配料表。”

食品业内人士介绍,“配料表干净”,是近年来食品领域“清洁标签”行动的延续。虽然由来已久,但由于缺乏明确定义和通用标准,更多还停留在“商家编码、消费者 *** ”的阶段。“‘清洁标签’起源于欧盟,核心概念包括原料来源于自然成分、供应链透明、环保等等,但目前在国内,还是以‘配料表简单’‘0添加’为主。”

配料表更干净并不等于更健康

连日来,极目新闻记者走访了武汉多家超市看到,不少品牌打出了“0添加”等概念,配料表也一个比一个短。

某款燕麦产品配料表

在徐东中商超市,记者看到,某品牌燕麦产品,配料表只有燕麦片,标注“无任何添加剂或色素”。一位正在选购的消费者,正在查看配料表,他说:“这种老人小孩儿都可以吃,感觉非常安全。”

饮料也是如此。在一款乌龙茶的配料表里,写着:水、乌龙茶叶、食品添加剂、乌龙茶粉。相比其他茶类饮料,配料表要简洁不少。甚至连黄桃罐头的配料表,也只写上了:黄桃、饮用水、白砂糖和食品添加剂。

而纵观如今的气泡水市场,“0糖0卡0脂”都成了基本 *** 作。在不少品牌眼里,不写上几个“0”,难免会被消费者质疑“有添加”。

那么,零添加、配料表干净简单,真的意味着产品更健康,甚至为此付出更高的生活成本,真的有必要吗?

*** 并不一定。2022年7月,一纸处罚书揭开了部分“0糖”酸奶的遮羞布。根据处罚书,简润酸奶热销的“0糖大果粒酸牛奶”,虽然产品的确如宣传所言“0蔗糖”,但却有结晶果糖、赤藓糖醇等代糖。

弄清产品营养结构是否健康更重要

社交平台上的相关帖子

“所谓‘0添加’更像是一种话术。一来,如果产品本身不需要添加某种物质,‘0添加’就是噱头;二来,品牌称自己‘0添加’,有暗示竞品‘有添加’的嫌疑;三来,企业往往避重就轻,不把真正添加的东西标注出来。”食品安全博士刘少伟介绍。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不少消费者对满是化学名词的添加剂有抵触心理,号称“0添加”、“配料表变短”……商家做的不过是迎合消费者的想法,甚至一定程度上放大了焦虑,最终还是为了收获高利润。

但事实上,消费者真正应该关注的不只是配料表里有没有添加剂。

“高油、高盐、高糖,这才是真正导致食品不健康的原因。”业内人士提醒,其实消费者应该做的,是通过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弄清楚产品的营养结构到底健不健康,而并非一味关注配料表究竟“干不干净”。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 *** 。

科普:一些常见的食品添加剂

对于食品工业发展来说,食品添加剂更好促进了食品的发展,并且还能称为是现代食品工业的一种灵魂。自从食品添加剂被推出来之后,给食品工业提供了很多好处,那么常见食品添加剂有哪些?

1、酸味剂

部分饮料、糖果等常采用酸味剂来调节和改善香味效果。常用柠檬酸、酒石酸、苹果酸、乳酸等。

2、营养强化剂

这一般都是加入到婴儿辅食和奶粉中的,能够补充一些营养成分,比如说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以及氨基酸。

3、防腐剂

防腐剂是所有的带包装的食品都必须要添加的一种食品添加剂,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有 *** ,二氧化硫,乳酸,一般来说能够延长食物的保质期。

4、稳定剂

稳定剂可以改善食物的物理 *** 质和化学 *** 质,从而使得外观看起来更加的细腻,而且也可以让冰淇淋这样的食物口感变得更加的柔软。

5、抗氧化剂

抗氧化剂和防腐剂的作用类似,但是它的危害 *** 更小一些,也可以延长食物的保质期,常用的有维生素C。

这些你都了解了吗?

食品添加剂为什么一直被误解?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瞭望智库 (ID:zhczyj),作者:丁贵梓,原文标题:《躲不开的“科技与狠活”?食品添加剂为什么一直被误解》,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合成山楂果茶”“合成勾兑酱油”“人工合成牛排”“合成牛肉干”……前段时间,短 *** 平台博主“辛吉飞”发布了用食品添加剂勾兑 *** 食品的相关 *** ,并多次提到“科技与狠活”,意指用食品添加剂合成的食品。

这在唤醒人们对食品添加剂的重视的同时,也引发不少争议。

有人认为这是在贩卖食品安全焦虑,甚至有人觉得矫枉过正,看着密密麻麻的配料表就什么都不敢吃。博主“辛吉飞”也曾回应争议,称自己只是反对以次充好,而非否定食品添加剂。

近些年来,有关食品添加剂的争议屡见不鲜。食品添加剂到底安不安全?为什么这么多年一直被误解?

一、人类的 *** “老友”

食品添加剂,乍看起来是个极富现代感的事物,总与“化学”“科技”等词汇相关联,其实它由来已久。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盐,就是人类最早接触并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之一。

20世纪50年代,福建出土文物 *** 现煎盐器具,证明仰韶文化时期(公元前5000-前3000年)的人已学会煎煮海盐。彼时,农业生产出现并逐步取代 *** ,人们为获得赖以生存的能量,开始有目的地利用食盐。从这个意义上说,使用食盐乃人类社会发展之产物。

这时大家还没有所谓食品添加剂的概念,只是在生活中发现并利用一些天然物质,添加到食物中可改善其口味样貌。随着社会发展,这些天然物质被广泛接受,逐渐演变为食品配料。

古埃及托勒密王朝时期(公元前323-前283年),人们已将食盐用于食品调味和鱼类储藏。公元前5世纪,添加了油、干酪、奶、酒、胡椒、荷芹的白小麦面包和蛋糕,成为欧洲居民家常食物。

我国早在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便有了使用凝固剂盐卤 *** 豆腐的传统,《说文解字》亦载“天生曰卤,人生曰盐。”魏晋时期(220-420年),人们首次在馒头蒸制中运用发酵技术,并且添加碱面;南宋时(1127-1279年),就有“一矾二碱三盐”的油条配方记载,亚硝酸盐也开始应用于腊肉生产,以防腐、护色,后传入欧洲、广泛应用。

此外,利用天然植物给食品染色、赋香的历史也十分悠久。据载,周朝时期(公元前1046-前256年)人们就已使用肉桂增香。《诗经》反复出现的“椒”,如“椒聊之实”“贻我握椒”等,亦表明香辛料已被用于食物中。成书于6世纪的《齐民要术》记载了从植物中提取色素及应用的 *** 。到13世纪,英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的上流社会已广泛使用肉豆蔻,为羊排和牛排提味、为葡萄酒添香。

简单来说,这时的食品添加剂其实是天然动植物成分或矿物质富集物,用以提高食物品质,提升视觉、嗅觉和味觉感受。直到19世纪,煤炭烧旺了工业 *** 的发动机,也将食品添加剂带入新的发展阶段——有机化合物出现,天然物质式微。

【注:煤焦油中可分离出芳香族化合物,即苯、萘、蒽、菲及其衍生物。】

1856年,以工业苯胺为原料合成的苯胺紫出现,这是全球首个人工合成的紫色碱 *** 染料。后来,碱 *** 品红、苯胺蓝、茜素等染料陆续出现。以苯酚为原料制成的水杨酸,曾是广为接受的食品防腐剂。以 *** 为原料制成的糖精,曾被作为甜味剂使用。

此后百年间,有机合成工业迅速发展,凭借成本低廉、纯度及得率较高等优势,越来越多食品添加剂以人工合成方式制备。海藻提取得到的谷氨酸钠,就是味精;植物油加氢的化学产物,就是“人造黄油”。

同时,面对滥用人工合成食品添加剂、危害 *** 健康的问题, *** 粮食及农业组织(FAO)、世界卫生组织(WHO)还成立了联合食品添加剂专家 *** 会(JECFA),讨论使用食品添加剂的一般管理原则,使之纳入科学管理体系。

20世纪中叶,美国官方的一份研究报告首次使用了“化学添加剂”的说法,后演变为“食品添加剂”并引入中国。70年代时,“食品添加剂”成为学界通用术语。至此,陪伴人类数 *** 的“老友”正式有了自己的名字。

根据FAO和WHO食品法典 *** 会定义,食品添加剂是有意识地一般以少量添加于食品,以改善食品外观、风味、组织结构或储存 *** 质的非营养物质。在中国,根据现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以下简称为“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营养强化剂、食品用香料、加工助剂也包括在内。

二、躲不开的食品添加剂

随着现代食品产业的发展,食品添加剂的地位日益突出,甚至成为衡量 *** 科技与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全世界范围内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已有 *** 00余种,其中80%为食品香料。我国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有2000余种,包括防腐剂、消泡剂、抗氧化剂、漂白剂、膨松剂、着色剂、增味剂、甜味剂、增稠剂、香精香料等。

油盐酱醋、点豆腐用的卤水、炸油条用的明矾和小苏打,都可归为食品添加剂之列。只不过相较于天然食品添加剂,目前化学合成食品添加剂使用更多。

食品添加剂对人们日常生活之重要 *** ,我们出门逛一趟超市就能感受得到:

速溶奶粉里有卵磷脂,强化奶粉里有营养强化剂;

饼干和焙烤制品区里,必有膨松剂、乳化剂、抗氧化剂、甜味剂、饼干改良剂;

糖果、巧克力里有复合调味料,奶制品里有防腐剂,豆腐里有凝固剂;

看似纯净的食盐和白糖,也含有抗结剂;

就连新鲜蔬菜水果,也可能被打了人工果蜡……

据统计,近97%的食品中会使用食品添加剂。想要找到完全没有添加剂的食物,绝非易事。

1. 改善食品口感和观感

色、香、味、形态和口感是衡量食品质量的重要指标。在食品加工过程中,褪色、变色、香气散失等现象十分常见。适当使用着色剂、护色剂、食品香料香精、增稠剂等,可提高食品观感质量,满足人们的口感要求。

以增稠剂为例。在一定条件下,增稠剂能充分水化形成黏稠或胶冻液的大分子物质,有助于提高食品的稳定均一 *** ,常用食品增稠剂有明胶、果胶、黄原胶、卡拉胶、瓜尔豆胶、羧甲基化纤维素等。肉制品添加卡拉胶、黄原胶,可提升口感、增加持水 *** ;面制品添加瓜尔豆胶、羧甲基化纤维素钠,可提高韧 *** 和爽滑度,改善表面光洁度和口感。

2. 延长保质期,维护食品安全

食品如不采取防腐保鲜措施,出厂后很快会 *** 变质。食品添加剂中的防腐剂,有益于防止微生物污染引起的 *** 变质,延长食品保质期。比如,食用油添加抗氧化剂后,保质期可从4-5个月延长至18个月以上。

3. 改善食品营养成分

食品营养强化剂可改善食品的营养价值,防止营养 *** 和营养缺乏,保持营养平衡。红曲色素、辣椒红色素、虫胶色素、甜菜红色素等食用着色剂,不仅起到食品色素作用,还是抗氧化剂,具有清除 *** 基、保护肌体组织细胞、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功能。它们在防止食品氧化变质的同时,亦可避免营养素损失。

根据不同人群的特殊需要,食品添加剂还可以量体裁衣。糖尿病患者禁食蔗糖,加入甜味剂可满足其对甜度的要求;婴儿生长发育需要各种营养素,添加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强化剂的配方奶粉可以满足其营养需求。

4. 推动食品生产工业化

稳定剂、消泡剂、凝固剂等食品添加剂,加速食品工业生产科技化、速效化和规模化趋势,极大提高生产效率,促进食品工业快速发展。“卤水点豆腐”中的卤水,就是食品凝固剂,没了它就难以满足食品加工 *** 作需要。

食品添加剂已与人类生产生活紧密交织,构成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成为食品工业中的重要力量之一。

三、“替罪羊”的诞生

如此重要的食品添加剂,却屡次被推上 *** 的风口浪尖。

从“ *** 猪肉”“ *** 奶粉”到“红心鸭蛋”“染色馒头”,再到如今的“科技与狠活”,国内频频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影响了民众的食品安全感,并波及食品添加剂。不少消费者甚至“谈剂色变”,误认为食品安全问题就是食品添加剂造成的。

2011-2020年,消费者对各类食品添加剂的关注情况。图源:参考资料1

近些年,防腐剂、着色剂、增味剂、甜味剂、增稠剂等常见食品添加剂一直受到较高关注,甚至成为牟利、违法的代名词。有研究显示,食品安全问题的风险感知与食品添加剂的风险感知呈正相关。在中国,食品添加剂的安全风险已成为消费者担忧的食品安全风险,有63.6%的消费者会在购买前关注食品添加剂信息,30.7%的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不恰当使用引发的风险缺乏正确认知。

需要明确的是,引发上述食品安全问题的是非法添加物,而非食品添加剂。由于公众对食品添加剂缺乏准确、科学、 *** 认知,食品添加剂往往成了很多食品安全事件的“替罪羊”,其症结在于:混淆了非法添加物和食品添加剂的概念。

违禁使用非法添加物,是指将严禁在食品中使用的化工原料或 *** 物当成食品添加剂来使用。部分食品生产企业为降低成本,违规使用工业级添加剂代替食品添加剂,如工业级碳酸氢铵用作食品疏松剂等。

在中国,只有列入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名单的产品才是食品添加剂,此外即为非法添加物。人们熟知的 *** 、 *** 、“ *** ”等,并不是食品添加剂。

此外,常见的违禁使用非法添加物的现象还有:工业用 *** 用于面粉漂白,工业用保险粉为腐竹上色,工业用火碱、 *** 和 *** 处理水发食品,将荧光增白剂掺入面条、粉丝,用于增白……

除了混淆概念,厂商在食品生产过程中的种种违规 *** 作行为,也会让原本有益的食品添加剂出现安全问题。如在不新鲜的卤菜中加防腐剂,在变质、有异味的肉制品中加香料、色素。

  • 不能对 *** 健康产生危害;

  • 不能以掺假为目的使用食品添加剂,或者掩盖食品加工过程中所造成的食品 *** ;

  • 不应该降低食品的营养价值;

  • 不能掩盖食品 *** 变质;

  • 尽量少使用添加剂来达到预期效果。

这是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明确的食品添加剂的基本使用原则。2018年10月实施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 *** 作规范》也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做出明确规定,包括不得采购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及食品相关产品。具体到对每种食品添加剂,其使用范围和用量均有详细规定。符合标准规定的食品添加剂按照标准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便是安全的。

2011年,上海多家超市被曝销售柠檬黄染色制成的玉米面馒头,就是典型的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事件。柠檬黄虽为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但仅可用在膨化食品、冰淇淋、果汁饮料等中,不可在馒头中使用。

2018-2020年,国家市场监管 *** 和全国31个省级市场监管局官网发布的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公告发布的不合格食品(不包含餐饮具)显示,因超范围、超 *** 使用食品添加剂导致的不合格连续3年均排在前3位,滥用食品添加剂顽疾尚存。

此外,部分企业因缺少精确计量设备,或在添加单一食品添加剂后再加入复合型食品添加剂,就会造成超量,危害 *** 健康。认识误区加之 *** 作不规范,使得公众对食品添加剂产生抵触情绪。

在此情况下,部分企业还将是否添加食品添加剂作为卖点,或在包装上标注“不含某某食品添加剂”字样,或不正确、不真实地标识食品添加剂,开展不正当商业宣传。事实上,如今的食品生产过程中很难做到不使用任何食品添加剂,如此宣传方式只会加深公众误解。

四、小行业,大空间

依照GB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等文件,我国对生产企业食品添加剂使用的管理正逐年加强。国家市场监管 *** 依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等,始终坚持打击滥用食品添加剂等违法行为。

日复一日、叠加食用是否会造成累积过量,是食品添加剂面临的另一质疑。据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介绍,中心在制定每种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使用剂量时,已充分考虑这类情况。只要生产企业严格按标准使用食品添加剂,食品合格,消费者无需担心摄入食品添加剂对健康有额外负担的问题。

回归行业发展本身,作为食品工业的分支,食品添加剂行业仅占食品工业3%的份额,却是现代食品工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些年来,全球食品添加剂产业每年以4%-6%的速度增长,我国食品添加剂也保持着快速发展势头,种类与产量规模持续增加。

1981年,我国制定之一个《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时,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只有60多种,1991年时超过100种,如今已达2000余种。2021年,中国食品添加剂行业产量超1197万吨,较10年前(712万吨)增长了68.12%;行业内主要种类产品销售额达1341亿元,较10年前(767亿元)增长了74.84%。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孙宝国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目前美国食品 *** 品监督管理局和环保局登记许可的食品添加剂已有上万种,我国为2000余种且每年获准使用的仅10余种,审批速度较慢。这也是出于公众对食品添加剂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接受能力的考虑。

与此同时,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水平低等问题,仍 *** 着食品添加剂行业的前行步伐。如何开发利用食品添加剂新技术、新种类,如何满足更为丰富多样的需求,是我国食品工业前行路上的重要挑战。

纵观国际市场,天然抗氧化剂(如 *** )、天然甜味剂(如甘草提取物)、天然抗菌剂(如大蒜素)、天然色素、天然香料等天然食品添加剂都备受青睐。我国自然资源种类丰富,发展天然食品添加剂的优势显著,国产天然色素在日销售额可占日本市场总额的90%左右。随着消费者生活质量与食品安全要求的提高,未来天然食品添加剂将更受市场欢迎。

比如,发酵法生产木糖醇、甘露糖醇、聚赖氨酸,酶解技术和美拉德反应生产调味料,这些都是生物高新技术在食品添加剂行业的具体应用。生物高新技术不仅耗能低、污染小,生产出的食品添加剂属于天然产物,更为符合消费需求。

此外,复配食品添加剂也是未来行业发展方向之一。顾名思义,复配食品添加剂乃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食品添加剂的配方混合物, *** 多种食品添加剂之优点,可弥补单一种类食品添加剂功能之不足,减少用量以提高食品安全 *** 。

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健康规范锚定行业导向,风味营养锁定消费需求,食品添加剂行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资料:

1.李荷丽、韩世鹤、罗季阳、方舒正、李立、韩旭辉、 *** 琳、周佳悦,《基于 *** 舆情的食品添加剂消费者认知分析》,《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2年第9期;

2.王静、孙宝国,《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科学通报》2013年第26期;

3.林刚健、杨挺、夏慧丽,《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对我国食品安全的影响分析》,《食品工业》2021年第9期;

4.王常柱、武杰、高晓宇,《食品添加剂的历史、现实与未来》,《中国食品添加剂》2014年第1期;

5.高彦祥主编,《食品添加剂》,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9年版;

6.孟繁宇,《如何 *** 食品添加剂行业的“生死局”?》,中国食品 *** 品监管 *** ,2016年11月25日;

7.《“海克斯科技”惹争议,揭食品添加剂 *** 还是贩卖焦虑?》,新京报,2022年10月9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瞭望智库 (ID:zhczyj),作者:丁贵梓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食品配料表应按规范标明(百姓关注)

来源:【人民网】

食品包装上的成分和配料表是消费者作出选择的重要参考信息,也是法律法规要求必须详细标明的重要内容。然而,一些食品生产企业在成分和配料表上并未如实反映、清楚标明:有的故意隐瞒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尤其是非法添加或超范围超 *** 使用食品添加剂;有的用拗口的科学名称替代日常称呼,让消费者不知所云;还有的将配料表模糊处理,比如用“香辛料”笼统概括产品成分等。种种乱象造成了食品安全隐患,也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前不久,辽宁葫芦岛市的郭女士从网上购买了一款面包,结果发现在包装背面的营养成分表中,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等竟然都是问号,配料一栏还赫然印着“保密”两个字。“一个面包的配料有什么要保密的?连各个成分的含量都没有,这不是明目张胆地糊弄消费者吗?厂商实在太离谱了。”郭女士说。

对此,北京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柴建刚律师表示,厂商这种行为涉嫌违法,“食品安全法规定,预包装食品的包装上应当有标签,标签应当标明成分或者配料表,以及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在国家标准中的通用名称。消费者遇到食品配料表没有标注完整的情况时,监管部门应按照法律规定给予相应处罚,情节严重的还可以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

“我女儿喜欢吃蛋糕、饼干之类的糕点。我发现有的食品生产厂家在配料表上含糊其词,不按国家规定标示成分,而是自造一些名词、概念,比如使用像‘0糖’‘纯天然’等字眼,混淆品牌名称与配料内容,让消费者产生误会。”广东佛山市读者艾女士在来信中说,“建议食品监管部门加强对食品配料表的监督管理,要求厂商规范标示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保护消费者知情权,也方便消费者作出选择。”

山西晋城市读者郭建忠说,预包装食品种类繁多,每类食品、每个具体产品都有自己的特点,对于食品配料表的标注,政策上给予了灵活 *** 作的空间,这是为了适应不同产品的需要,“但这并不等于生产厂家可以任意妄为。在加强企业合规、行业自律的同时,监管部门也应采取更行之有效的科学 *** 保障食品安全,保护消费者‘舌尖上的健康’。”

“食品安全是消费者对食品最基本的要求,厂家必须认真对待。”北京 *** 大学食品与健康学院教师张逸群表示,我国法律法规明确规定食品添加剂使用时不应对 *** 产生任何健康危害,也不能掩盖食品本身或加工过程中的质量 *** ,或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使用食品添加剂,食品配料表的不规范问题有时正是生产厂家为了隐藏这些问题而想出的“花招”。“此类问题还需要有关部门及时跟进,同步更新法律法规、行业标准等规范 *** 文件,进一步明确行业生产标准。各部门共同发力,才能守护好公众的食品健康安全。”张逸群说。

还有读者表示,食品配料表隐瞒造假等问题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但消费者在 *** 时往往面临漫长的过程,时间长、成本高、 *** 难。对此,张逸群表示,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及时处理消费者的投诉,科学设计监管 *** ,多渠道、多层面充实监管力量,积极倡导食品企业自觉自律,不断夯实食品安全的保障基础。

《 人民日报 》( 2023年03月27日 07 版)

本文来自【人民网】,仅 *** 作者观点。全国 *** 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食品配料表应按规范标明

食品包装上的成分和配料表是消费者作出选择的重要参考信息,也是法律法规要求必须详细标明的重要内容。然而,一些食品生产企业在成分和配料表上并未如实反映、清楚标明:有的故意隐瞒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尤其是非法添加或超范围超 *** 使用食品添加剂;有的用拗口的科学名称替代日常称呼,让消费者不知所云;还有的将配料表模糊处理,比如用“香辛料”笼统概括产品成分等。种种乱象造成了食品安全隐患,也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前不久,辽宁葫芦岛市的郭女士从网上购买了一款面包,结果发现在包装背面的营养成分表中,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等竟然都是问号,配料一栏还赫然印着“保密”两个字。“一个面包的配料有什么要保密的?连各个成分的含量都没有,这不是明目张胆地糊弄消费者吗?厂商实在太离谱了。”郭女士说。

对此,北京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柴建刚律师表示,厂商这种行为涉嫌违法,“食品安全法规定,预包装食品的包装上应当有标签,标签应当标明成分或者配料表,以及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在国家标准中的通用名称。消费者遇到食品配料表没有标注完整的情况时,监管部门应按照法律规定给予相应处罚,情节严重的还可以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

“我女儿喜欢吃蛋糕、饼干之类的糕点。我发现有的食品生产厂家在配料表上含糊其词,不按国家规定标示成分,而是自造一些名词、概念,比如使用像‘0糖’‘纯天然’等字眼,混淆品牌名称与配料内容,让消费者产生误会。”广东佛山市读者艾女士在来信中说,“建议食品监管部门加强对食品配料表的监督管理,要求厂商规范标示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保护消费者知情权,也方便消费者作出选择。”

山西晋城市读者郭建忠说,预包装食品种类繁多,每类食品、每个具体产品都有自己的特点,对于食品配料表的标注,政策上给予了灵活 *** 作的空间,这是为了适应不同产品的需要,“但这并不等于生产厂家可以任意妄为。在加强企业合规、行业自律的同时,监管部门也应采取更行之有效的科学 *** 保障食品安全,保护消费者‘舌尖上的健康’。”

“食品安全是消费者对食品最基本的要求,厂家必须认真对待。”北京 *** 大学食品与健康学院教师张逸群表示,我国法律法规明确规定食品添加剂使用时不应对 *** 产生任何健康危害,也不能掩盖食品本身或加工过程中的质量 *** ,或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使用食品添加剂,食品配料表的不规范问题有时正是生产厂家为了隐藏这些问题而想出的“花招”。“此类问题还需要有关部门及时跟进,同步更新法律法规、行业标准等规范 *** 文件,进一步明确行业生产标准。各部门共同发力,才能守护好公众的食品健康安全。”张逸群说。

还有读者表示,食品配料表隐瞒造假等问题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但消费者在 *** 时往往面临漫长的过程,时间长、成本高、 *** 难。对此,张逸群表示,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及时处理消费者的投诉,科学设计监管 *** ,多渠道、多层面充实监管力量,积极倡导食品企业自觉自律,不断夯实食品安全的保障基础。(张伟昊)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标签: 添加剂 成分 食品 哪些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