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节气介绍,霜降节气介绍海报

牵着乌龟去散步 百科 65 0
*** 二十四节气:霜降到,百果实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深秋时节,山西永济村民晾晒柿饼。刘宝成摄(人民 *** )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霜降,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此时气温明显下降,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受冷凝结成白色结晶,附着于大地之上而出现“初霜”。

“雨露生物而霜成物”,霜降节气与丰收有关。百谷登而百果实,农人们忙着秋收的扫尾工作。晚稻及一些不耐寒的农作物得赶紧收割,以免受霜冻之害。江苏苏州吴中一带稻谷收割历来以霜降为候。当地谚云“寒露没青稻,霜降一齐倒”,说的是寒露初到,稻穗已黄,至霜降则可以收割了。农人在房前屋后堆起高高的稻谷垛,接下来就等着冬闲时舂米了。除了割稻,霜降前后,还得把油菜、蚕豆、青菜、菠菜等播种到地里。山东一带有句谚语说“处暑高粱,白露谷,霜降到了拔萝卜”,霜降后早晚温差很大,露地萝卜如果不及时收获则会出现冻皮情况,影响萝卜品质和收成。

各色果实纷纷登场,将秋色装点得缤纷多彩。柿子是霜降时节一道亮丽风景,“霜打柿子红如火”,红彤彤的柿子如同灯笼挂满枝丫,惹人喜爱。此时的柿子不但口感甘甜,还有养生之效。《本草纲目》云:“其味甘而气平, *** 涩而能收,故有健脾涩肠,治嗽止血之功。”柿的发音与“事”相同,古代文人按其谐音绘出“柿柿(事事)平安”“柿柿(事事)如意”图,表达吉祥寓意。

霜降之际,天气越发寒冷,要注意饮食调养,民间有“补冬不如补霜降”的说法,认为“秋补”比“冬补”更要紧。此时多吃清气润肺、暖中补虚的食物,于身体大有滋补之效。江南各地多食羊肉,羊肉 *** 温、宜于滋补。羊肉常见做法不外乎炖、烤、烧、涮等,烹饪时多以铁锅、铁架为炊具,而苏州的藏书羊肉却是用大木桶烹煮的,别具特色。藏书镇地处苏州西郊,境内有穹窿山,因西汉名臣朱买臣藏书于此而得名。明清时期,当地人就开始从事烹饪羊肉 *** 的营生。藏书羊肉以白烧见长,肉质鲜美、香而不腻,食用时撒上些蒜叶,更添鲜香。除了吃羊肉外,闽南、 *** 地区在霜降时节有吃鸭子的习俗,广西一带则有霜降吃牛肉的说法,也取温补之意。

明清时,苏浙一带有霜降日祭祀旗纛(音为“道”)神、阅兵听火炮火枪声的习俗。纛是古代 *** 里的大旗,旗纛神,又称为军牙六纛神,古代行军打仗以旗鼓为号, *** 出征、班师、 *** 等活动中多祭旗纛神。此俗今已不存,但从《清嘉录》等志 *** 载中可知,晚清时苏州一带祭纛行兵的场面十分宏大。行兵队伍中除了黑布缠头、马褂披身、青布绑腿的军士,还有骠骑数十骑,军士在马上舞枪弄棍,表演各种惊险动作。这一日,城中百姓都早早起来,观看难得一见的阅兵盛典,希望借此祛除不祥、获得好运。

杜牧《山行》云:“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霜降时节,枫树、黄栌、柿树等树叶受冷经霜而由绿变红,山林中迎来更佳红叶观赏期。人应节气,登高赏叶,收果实,养身心,为寒冬的到来储备生命能量。

23日“霜降”:天上繁霜降,人间秋色深

“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2021年中国天文年历》显示,北京时间10月23日12时51分将迎来“霜降”节气。此时节,金风瑟瑟,衰草疏疏,长空雁鸣,云淡天高。

海报 *** :方金洋

历史学者、天津 *** 研究员罗澍伟介绍说,每年公历10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10度,为“霜降”节气的开始。“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八个节气,也是秋季最后一个节气。

“霜降”是一年中有霜期的开始,也是秋季向冬季的过渡。此时节,冷空气活动频繁,气温变化加剧,昼夜温差增大,夜间往往会降至零摄氏度以下,空气中水汽凝华于地表和植被,形成细微的白色冰针或六角形霜花。

海报 *** :方金洋

古人根据对大自然的观察,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蛰虫咸俯。意思是说,此时节豺狼捕猎频繁,草木凋零加快,百虫开始冬眠。然而“霜降”毕竟为人们带来了最后一抹秋色,枫叶经秋霜洗礼变为橘红,在阳光照射下,层林尽染,如霞似锦;塘中衰荷虽经霜打,片叶枯萎下垂,但茎秆挺立依然,成为深秋中的另外一种美景。正所谓“天上繁霜降,人间秋色深”。

海报 *** :方金洋

“霜降”时节,公众特别是老年人的养生保健十分重要。罗澍伟结合民间传统和养生专家的建议说,进入“霜降”,气温骤降,是慢 *** 呼吸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胃肠道疾病及骨关节疾病复发的高峰期,除遵医嘱按时服 *** 外,首要注意防寒保暖,避免湿邪、寒邪侵入 *** ,而腰、背、膝、足的保暖尤为重要。户外锻炼应适时适量并持之以恒,以增强体质;老年人运动,应注意减少膝关节的负重。

深秋最宜平补 *** ,多食经霜打的蔬菜和水果,不但味道鲜美,亦可健脾养胃,益气滋阴。秋燥伤津,宜常食梨子、苹果、柑橘、石榴、柿子、芥菜、萝卜、板栗等,以利养阴润燥,宣肺止咳。

起居方面要保持充足睡眠,早睡早起。早睡,有利于秋季“ *** ”的收藏;早起,可顺应“阳气”的舒展。午间小憩十分有益,饭后轻眠半小时,不但精力充沛,而且可防秋郁,对 *** 保健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记者周润健)

来源: 新华社

人间好时节丨寒露

*** 加载中...

寒露,是秋天的第五个节气。元代吴澄编著《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生露凝,故称“寒露”。

寒露时节,农事活动依然繁忙,农谚如“寒露时节人人忙,种麦摘花打豆场”“寒露到霜降,种麦日夜忙”“寒露到,割晚稻”。

节气三候

初候,鸿雁来宾。古人将农历九月晚飞回来的大雁称为“宾”。

二候,雀入大水为蛤。古人以为,海中贝类是雀鸟入海化成的,即“飞物化为潜物”。

三候,菊有黄华。华指花,霜寒露重,菊花盛放。

节气习俗

1.赏红叶:寒露以后,枫叶渐红,是“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赏枫好时节。

2.赏菊、喝菊花茶等:寒露时值农历九月,又称“菊月”。人们有赏菊、喝菊花茶、饮菊花酒等习俗。

3.吃螃蟹:寒露时节,秋高蟹肥,正是吃螃蟹的更佳季节。

本期福利:《人间好时节丨寒露》 *** 壁纸,长按即可保存~

监制丨王姗姗 张鸥 闫博

制片人丨王薇 杨秀红 申珅

主编丨李瑛

策划丨陈宁泽一

编辑丨樊嘉晨 刘天哲 王映涵

承制丨新闻包装工作室

技术监制丨李宏海

项目 *** 负责丨吴浩 刘强

项目设计及AR *** 丨 李华 吴峥 邢祎

音乐配乐丨王璇

书法文字丨董倚桥 王金阳

手绘及场景动画合成 *** 丨 郭帅 *** 谢依原 段晨阳 高晨凯 侯晓磊 齐文

AR技术丨马亮 王奕涵

视觉设计丨毕野 李灵睿

撰稿丨郭林丽

专家顾问丨丁乐



节令之美·霜降|霜叶红于二月花

“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北京时间10月23日18时36分将迎来霜降节气,意味着秋天行将结束,气候渐寒,天气更冷,出现霜冻的情况也会增多。

海报 *** :方金洋

霜降节气介绍,霜降节气介绍海报-第1张图片-

天津民俗专家、专栏作家由 *** 介绍,作为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特征的节气,公历每年10月22日至24日,当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时为霜降之始,它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八个节气,也是秋季最后一个节气。

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关于霜降说:“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但实际上霜降并非“露结为霜”,也不是霜从天而降,而是近地面的水汽由于温度变化而化成小冰晶的一种自然现象。

从气象学上说,一般把秋季出现的之一次霜称作“早霜”或“初霜”,而把一般在来年春季出现的最后一次霜叫作“晚霜”或“终霜”。有些地方也俗称早霜为“菊花霜”,因为此时菊花盛开,正值赏菊的好时节。在农事方面,经过“霜打”的一些果蔬,其味道也往往变得更加清甜可口,如萝卜、白菜、红薯、柿子等。

海报 *** :方金洋

霜降时节,冷空气频繁南下,气流变化剧烈,气温越来越低,我国北方地区虽然绿意渐隐,但千里沃野上,大自然的调色盘里却多了不少耀眼的暖色,草木有的变成深红色,有的变成金 *** ,犹如一幅幅水彩画。

这醉人的秋意,自古也引发了文人雅士们的感慨和诗情,如“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秋深山有骨,霜降水无痕”等,可谓诗中有画,让人心旷神怡。

海报 *** :方金洋

霜降是秋季走向冬季的过渡,意味着即将进入冬天,人们日常除了要防寒保暖、早睡早起、加强锻炼外,在饮食上应如何加强自身调理呢?由 *** 结合民间传统和养生专家的建议提示,可多吃一些具有生津润燥、健脾益胃、消食止渴、清热化痰、抵御寒气的食物,如梨、山 *** 、苹果、百合、莲子、柿子、萝卜等。

统筹:刘心惠、刘元旭

记者:周润健

编辑:李民、胡戈

新华社国内部、天津分社联合 ***

节令工作室出品

长图丨二十四节气——霜降

【长图丨二十四节气——霜降】①今天7时00分,将迎来秋天最后一个节气霜降。②天气由凉转寒,露水凝结成霜;③千树扫作一番黄,作物、草木开始泛黄、落叶;④虽叶落花凋,但秋色也美到了极致,秋天开启高饱和度模式;⑤霜降后,要注意防寒保暖,年轻人不要再露脚踝和膝盖了。提醒TA~ (来源:@人民日报、新甘肃客户端)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甘肃发布

什么是霜降?为什么要让孩子了解传统文化里的“二十四节气”

文丨京妈说,原创内容。

看到今天是“霜降”,和儿子嘟囔说:“从今天开始,就更要注意保暖了,不能再露着脚踝和膝盖啦。“

他问我:“什么是霜降?”

想起书架上有一套《气象中的二十四节气》,于是取下来,找出《秋》的一册,边找霜降的内容边告诉他:“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节气,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

然后,把霜降这部分的节气知识,读给他听。

先是和霜降有关的古诗词,比如《 *** ·长沙》中的“万类霜天竞 *** ”;还有“气肃霜降渐冷凉”,“霜降春林花委地”,还有“月落乌啼霜满天”

霜降是一个固定的节气,一般来说,霜降是每年的10月23日或24日,今年是23日。

霜,就是小冰晶,就是我们经常在植物叶子上看到的白白的小霜片,霜降节气象征着寒冷的晚秋,过了霜降,冬天就离我们更近了。

还有,霜降有三候:

一候,豺乃祭兽。意思是豺狼会加紧捕猎,动物抓紧准备过冬的食物,冬天真的要来了。

二候,草木黄落。树叶掉落,草木枯黄。

三候,蛰虫咸俯。小虫子们也做好了冬眠的准备。

儿子似懂非懂地说:“我明白了,意思是冬天来了,要变得更冷了,动物都开始冬眠了,我们也要穿羽绒服了。”

的确,霜降作为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过了霜降就更冷了。

接着,我又给他讲了一些霜降的习俗讲究。

在古代,有“打霜降”的讲究,意在祈愿国泰民安。

在明代和清代,官府会在这天表演“祭旗”仪式和阅兵大典。

在南方,这天还有精彩的 *** 活动,村民们会盛装参加。

秋天还是丰收的季节,果实在“饱经风霜”后,也会发出甘甜。

有句俗语是“霜降拔萝卜,立冬起白菜”,这个时节的萝卜清脆甜润,这是大自然馈赠的礼物。

还有经过霜打的 柿子,挂在枝头,不仅把蓝天点缀得更亮眼,而且也更好吃了,绵软甜蜜。

讲完后,又想起之前的一档慢综艺——《24节气生活》,也是和节气相关,便搜出来给他看了一集。

为什么要让孩子了解“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被誉为我国的“第五大发明”,不仅和自然气候有关,也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

作为课外补充知识,让孩子了解自然、气候特点、植物、节气习俗、传说、相关作品等,很有必要。

通过让孩子学习节气,有这几方面的收获:

▲ 自然教育

二十四节气和一年四节相关,而我国的四季又有明显的季节特点。

春暖花开,万物开始生长;

夏天阳光炙烈,充满活力,而且暑夏还会经历“三伏天”;

秋收冬藏,秋天作物收获,冬天蛰伏。

这其实也是 人类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表现;根据古人总结的“二十四节气”特点和经验,去适时做事还可以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文学修养

和二十四节气相关的古诗词有很多,就像前面刚说到的;还有不少关于节气的习俗讲究、传说、时令美食、时令植物的各种说法等。

通过了解节气,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古诗词,对孩子的文学修养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就像《气象中的二十四节气》这套科普书,通过引导孩子学习气象观察、自然物候、传统习俗、花开时节、食物小史,可以帮孩子更 *** 了解二十四节气。

书中不仅有全面的节气知识,还配有大量的相关 *** 画,带领孩子体验四季更迭、寒来暑往、生命轮回,感悟美妙又井然有序地大自然。

当孩子学习二十四节气时,会经历很多思考过程:

会回想自己经历的四节温度变化,“三伏天”和“数九天”形成对比;

会和自己学过的古诗词建立联系;

会想象古人怎么过节;

还会想那些节气美食是什么味道……

而且在这个思考的过程中,还可能遇到新的问题,去查找资料,这对于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总之,让孩子了解二十四节气,掌握自然规律,如何和自然和谐相处,对孩子是很有好处的。

除了通过书本学习外,还可以带孩子走进自然,进行一些 实践活动,观察动植物,了解节气文化,捕捉大自然散发出来的节气信息。#双11好物节#

关注「京妈说」,学习更多专业实用又接地气的母婴育儿知识,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要给京妈点赞并分享给更多的人哦。

节气里的中国丨霜降:柿红菊华 米谷满仓

新华社北京10月22日电 10月23日,我们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第十八个节气,也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此时黄河流域已出现白霜。千里沃野,黄叶如金,银晶熠熠。古籍《二十四节气解》中说:“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

霜降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天气已经变得寒冷。在气象学上,霜降时节若有较强冷空气南下,地表温度降到0℃或以下,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便在地面或近地面物体上直接凝华形成细小冰晶。

传统意义上,霜降是一年中有霜期的开始,也是秋季向冬季的过渡。在北方,冷空气过后,依旧是天高云淡。祖国西北角以及一些高海拔地区,万物凋零,雪花飞舞。在南方,霜降往往意味着刚刚“入秋成功”,迎来秋高气爽的舒适季节。

根据 *** 气象台监测,过去几天,我国处于冷空气间歇期,中东部大部地区开启升温模式,西南、江南、江淮、华南多地气温持续偏高,体感仿佛穿越回9月中下旬。22日起,新一股冷空气将影响华北、东北等地,前后冷暖变化较大,公众需注意及时增减衣物防感冒。

霜降是收获、播种的最后时节。农谚曰:“霜降见霜,米谷满仓。”华北地区大白菜即将收获;长江流域正值冬麦播种的黄金季节;江南华南大部,秋爽气清,橙黄橘绿,瓜果飘香,稻谷在望。

民间有“补冬不如补霜降”的说法,因此霜降时节,民间有“煲羊肉”“煲羊头”“吃迎霜兔肉”的食俗。

临近霜降,广西、陕西、河北等地柿子集中丰收上市,进一步带动了消费热潮。在柿子主题套餐销量前十的城市中,南方城市占据七个,江浙沪成为吃柿子大省。炭火烤、加刨冰、做蛋糕,跳出传统吃法的柿子,更是与各地独特饮食习惯碰撞出了新吃法、新体验。

霜降也为人们带来最后一抹秋色,枫叶经秋霜洗礼变为橘红,在阳光照射下,层林尽染,如霞似锦;塘中衰荷虽经霜打,片叶枯萎下垂,但茎秆挺立依然,成为深秋中的另外一种美景。“秋深山有骨,霜降水无痕。天地供吟思,烟霞入醉魂。”这首古诗描述的就是霜降时深秋的山色美景。

霜降时节,正值秋菊盛开。有古籍记载,“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因此菊花被古人视为“候时之草”,成为生命力的象征。自古有“霜打菊花开”,登高山、赏菊花成了霜降这一节令的雅事。

【四季守护·二十四节气】霜降


<

[二十四节气·霜降]霜降

新华社图表,北京,2021年10月22日

*** 画:霜降(竖版)

“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2021年中国天文年历》显示,北京时间10月23日12时51分将迎来“霜降”节气。

新华社发 勾建山 作

新华社图表,北京,2021年10月22日

*** 画:霜降(横版)

“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2021年中国天文年历》显示,北京时间10月23日12时51分将迎来“霜降”节气。

新华社发 勾建山 作

二十四节气·霜降丨恨秋太晚 方撒金黄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戴科 长沙综合整理报道

天上繁霜降,人间秋色深。

10月23日,迎来“霜降”,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也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

从霜降开始,气候从凉爽,转向了寒冷,是“冬”的前兆。

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蛰虫咸俯。意为此时节豺狼捕猎频繁,草木凋零加快,百虫开始冬眠。

桐子坳景区的银杏即将迎来更佳观赏期。本组图均由景区供图

叶落知秋,霜降时节,自是一派晚秋美景,天空高远晶莹,满地遍撒金黄。

时至晚秋,桐子坳景区又将化身“满地尽是黄金甲”的人间仙境。

晚秋的桐子坳是一片金色海洋。

金秋桐子坳。张宏 摄

桐子坳景区是国家4 *** 旅游景区,位于永州双牌县东北隅、阳明山脚下的茶林镇桐子坳村境内,北望古城零陵,东接名山阳明,正处于零陵古城、阳明山、九嶷山三大景区的中继节点。

这里以天下罕见的古银杏群落而闻名,自然生长的银杏树共3000多株,有着“天下之一银杏村”的美誉。

秋天的桐子坳。汤国栋摄

金叶。贾宁 摄

叶黄纷飞,遍地铺金,古树民居,交相辉映,此处晚秋景色,堪称一绝,不似人间拥有。

秋末冬初,听风观叶,憧憬一段清欢时光。当下,景区内银杏树叶逐渐泛起金边,树梢上,银杏果悄然成熟,预计待到11月中旬,将迎来更佳观赏期。

标签: 霜降 节气 介绍 海报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