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之鲜刀鱼,现在吃正当时,体肥刺软,用来包馄饨再好不过了,错过现在又要等一年。
馄饨很常见,但刀鱼馄饨要在每年的清明节前吃才好,此时的刀鱼不但体肥而且鱼刺柔软口感好。这可是我们这儿的特色小吃,虽然 *** 贵了点,还是要尝尝鲜的,这个有着“天下之一鲜”的刀鱼馄饨到底有多鲜呢,只要你尝过就会明白,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还特营养,刀鱼可是益血补虚的好食材,还特别补脑。
刀鱼是长江三鲜之一,这刀鱼馄饨用挑肥硕的雌刀鱼来做,以前在做这刀鱼馅时最麻烦的就是要将刀鱼的刺剔干净,现在倒是很方便,只要将刀鱼从头部到尾部的骨头剔除,清洗干净直接丢掉搅拌机里搅成鱼肉糜就好。做刀鱼馄饨有一点要记住,不要加味精,就是要吃到刀鱼本身的鲜嫩才美。
春江渐暖,大家在清明之前别错过了品尝美味的刀鱼,我们这儿还有“刀鱼来踏青”的说法,因为这刀鱼受季节 *** 的 *** ,所以物以稀为贵。而且这刀鱼做的馄饨久煮不烂,晶莹润泽,今天小厨给大家带来的分享就是时令吃食刀鱼馄饨,自己在家做,料足味美,我还不太喜欢吃带汤的馄饨,觉得干吃很过瘾,蘸不蘸醋汁随个人喜欢,哈哈。
【刀鱼馄饨】
所需食材:
刀鱼糜500克,韭菜一小把,鸡蛋清2个,盐适量,料酒适量,白糖少许,姜末适量,油适量。
步骤如下:
1、将刀鱼从头到尾剔骨后用搅拌机搅成肉糜(嫌麻烦的直接买现成的刀鱼糜),将韭菜清洗干净,控干水分,切碎。
2、将所有的调料加入刀鱼糜中,再加入韭菜一起搅拌均匀,不要放味精哦。
3、馄饨皮可以自己 *** ,也可以买现成的,我是买的现成的,拌好刀鱼馅儿直接包馄饨很快就可以吃了。
4、馄饨的包法很简单,对折两端压压实,再对折,捏成一个小元宝形就好了,这个馄饨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堆财馄饨”,一盆馅儿我一会儿就包好了。
5、锅中放水,水开下入馄饨,煮开,加点冷水,再次煮开,反复加两次冷水煮开,馄饨都漂浮到水面,馄饨皮变白变透明就煮熟了。
煮好的馄饨用漏勺捞出来装盘就可以开吃了,再配个醋汁碟,随意吃哈,喜欢吃汤馄饨的,可以放点儿香菜或是蒜末做个汤更香。咬一口满满的鱼肉鲜香味,嫩嫩的口感很有韧 *** ,再看看那馅晶莹中透着韭菜的翠绿色,味道太鲜美,让人久久加味。这刀鱼馅里的韭菜也可以换成嫩草头或是荠菜也十分鲜美的。
刀鱼馄饨每年的这个时间吃才好吃,错过要等一年哦,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不知道有没有让你心动呢。感谢您的阅读,我是咩咩小厨,如果您有更好的意见,请在下方评论区留言,您的意见是我前进的动力。关注咩咩小厨,每天与您分享好吃健康的美食菜谱,如果感兴趣,欢迎点赞、收藏、转分与分享。
寻味上海丨“春季之一鲜”刀鱼怎么做更美味?看看新闻Knews记者 康万郡
2022-03-10 13:23
春潮迷雾出刀鱼,刀鱼自古就被称为“春馔妙物”。它通体银白,因鱼身狭长薄而首大,长者盈尺,其形如刀,故而得名。刀鱼肉质细嫩,肉味鲜美,肥而不腻,兼有微香,与鲥鱼、河豚并称“长江三鲜”。因刀鱼上市最早,又最为鲜美,故列三鲜之首。
春季之一鲜,刀鱼名堂多,“江刀”、“海刀”、“湖刀”,有什么区别?清蒸刀鱼,刀鱼面,刀鱼馄饨,一桌刀鱼宴,哪道最美味古法去刺,提鲜秘诀,刀鱼如何做才更美味?江南春味来袭,《寻味上海》带你“一口入春”。每周四、周六22点30分播出。
(看看新闻Knews记者:康万郡 实习编辑:倪君仪)
东盛澜丨春潮迷雾出刀鱼,家常炖刀鱼的做法刀鱼,学名长颌鲚,又称刀鲚,毛鲚,是一种洄游鱼类。刀鱼平时生活在海里,每年2-3月份由海入江,并溯江而上进行 *** 洄游。每当春季,刀鱼成群溯江而上,形成鱼汛。 体形不大,但数量甚多,产量很高,是沿海常见的经济鱼类。
主要分布于我国黄渤海和东海一带,凡通海的江河如辽河、海河、黄河、长江、钱塘江等均能见到。据资料记载,我国刀鲚主要分为江海洄游型和湖泊定居型2个生态类群,前者按水系又分为长江、钱塘江等几个生态型。 长江刀鱼是小眼睛、黄背、鳞片发白亮,光泽度高,且鱼身圆润、有肚,整体白里透。而海刀则鱼背发青黑,海刀和钱塘江刀类似,一般头尾发红、青背、身材细长。湖刀则是刀鱼中稀少罕有的“大眼睛”,且周身鳞片发白,光泽度不佳。
用料
刀鱼 | 2条 |
五花肉或瘦肉 | 60克 |
葱 | 1小根 |
姜 | 3片 |
蒜 | 5瓣 |
小米辣和干辣椒,绿尖椒 | 2个 |
八角 | 1个 |
花椒粒 | 15粒 |
13香 | 半小勺 |
料酒 | 1勺 |
糖 | 1勺 |
香醋 | 2勺 |
原咊黄豆酱(不要用甜的) | 1勺 |
生抽 | 3勺 |
草菇老抽 | 2克 |
鸡精 | 半小勺 |
开水 | 2至3碗 |
水淀粉 | 两勺 |
香菜 | 1根 |
原创配方!家常炖刀鱼的做法
- 先烧一壶开水,准备两条刀鱼,收拾干净,切成段,控干水分。
- 肉切片五花肉是更好的了,在准备葱、姜、蒜、小米辣。
- 碗中调汁,放入黄豆酱、生抽、白糖、香醋、13香、搅拌均匀备用。
- 热锅凉油放入刀鱼。
- 煎到两面金黄。
- 放入五花肉,八角、花椒粒、葱、姜、蒜、小米辣煸香。放入料酒,盐,放入碗中调料汁。再放入开水,开水的量,刚刚没过刀鱼即可。必须放入开水,因为开水容易入味,炖出来的鱼会更香。
- 用中小火炖,
- 剩少量的汤汁,放入一点尖椒,鸡精,放入两勺水淀粉,这样汤汁会更浓稠,明亮。这样就做好了。放入香菜,出锅装盘
- 出锅装盘实在太香了,一定要多做点米饭,非常下饭哦。
- 看一看色香味俱全吧!这个做法是东北家常的做法,非常香哦。
现在长江已经禁渔了,关于过去长江上一些打渔的经历就成了故事,至于长江上一些优质的野生鱼的味道也就成了美好的回味。长江连着大海,在长江里,真正极鲜的鱼往往是兼有河鲜和海鲜的味道,这种极鲜的味道,只有从海里回游到长江里的鱼才有。这样味道的鱼刀鱼排之一,河豚排第二。
长江野生刀鱼,圆头,腹部 *** ,尾部细长像一把尖刀。据渔民回忆,一般的刀鱼也就20厘米左右长,捞着40厘米左右6两重的是很稀罕的收获了。
物以稀为贵。长江野生刀鱼,也是因为过度捕捞越来越稀少, *** 都是千元以上一斤。渔民捕捞的都卖给了餐馆酒店了,因为贵,所以烹饪也做到了不浪费一点食材。把刀鱼用筷子从头部 *** 搅出鱼肚子里的东西,洗净后整条清蒸。清蒸永远是保持食材原汁原味的烹饪重要 *** 之一。当清蒸刀鱼上桌之后,服务员会帮你用小刀取走鱼骨。在你品尝鱼肉的时候,厨师会将鱼骨裹上面粉,把鱼骨用油炸得金黄酥脆,让你真正做到吃的连骨头都不剩下。
长江禁捕之后,相信长江的生态环境会越来越好,也相信会在将来有组织地开展捕捞活动,只要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大自然的馈赠就会与人类同在。
“开春之一鲜美之肴”,春馔妙物说刀鱼文|刘俏到
“二月江城又荐新,堆盘几缕芼茵陈。笑他剪取吴淞水,祗向秋风话细鳞。”清人邓廷桢的这首诗似可用作谜面,而谜底则是江鲜刀鱼。邓廷桢是与林则徐一起参与禁烟抗英的民族英雄,或因久居南京、与长江为伴的缘故,他对刀鱼饶有兴趣,先后赋诗三首,其中还有“金盘侍女高擎出”之句,想来应是赴宴吃请的模样。
刀鱼,是美食家李渔眼中的春馔妙物。今年闰二月,荐新尝新的时间仿佛被拉长了些。即便如此,春日倏忽催鱼老,只有清明之前的刀鱼才能名列“长江三鲜”,过时则骨硬如针,自然规律谁能奈何。刀鱼作为洄游鱼类,《说文解字》说它“饮而不食”,即自海入江洄游时不再摄食,想是光顾着游泳冲刺以致鳞细肉嫩。至于清明前鱼刺偏软适宜入口,无非是尚未成年或骨质疏松之故。
刀鱼既属洄游鱼类,则凡与海相连之江河湖均有,包括黄河、长江、太湖等等。只不过受地理环境和南北气候影响,长江刀鱼相对美味,又沾了历代文人的光而变得最为知名。
宋人毛胜的《水族加恩簿》盛赞刀鱼是“白圭夫子”,说它“材极美俊,宜授骨鲠卿”。毛胜号天馋居士,他 *** 格诙谐,假借龙王之命授刀鱼以“骨鲠卿”,但用词常过亲昵,粗读有点儿不太适应,不如苏东坡来得直接——“还有江南风物否,桃花流水鮆鱼肥。”梅尧臣跟苏东坡关系不错,对刀鱼看法也类似:“已见杨花扑扑飞,鮆鱼江上正鲜肥。”
鮆鱼即刀鱼。现在我们惯称刀鱼,不单因为刀字比鮆字好认,更因其身形如裂篾之刀,加之鳞色银白,正如一柄窄刃银刀。曹 *** 《四时食制》形容其“鱼侧如刀,可以刈草”,清人赵佩湘说“又有珍鲜入市曹,晴波跃跃见银刀”。估摸这外形应是受洄游影响,千万年自然进化而来,以适应逆流而上的习 *** 。
有趣的是,这也启发宋元年间的中国人,仿其外形制造了很多快舟穿梭江海,取名叫做刀鱼船。前些年山东蓬莱出土的一艘古船,残长近三十米、残宽五米多,这长宽比例确如刀鱼的放大版。
食客论鱼,总以肉质丰腴细嫩为佳,就像苏东坡和梅尧臣写刀鱼,不约而同选中一个肥字入诗。而丰腴细嫩的负面代价,似乎就是刺多,刀鱼的绵密鱼刺尤其出名。记得早年我吃过一次所谓的“江刀”,动筷之前为了防止意外,同桌的饕餮行家先行传授秘诀:吃鱼不说话,说话不吃鱼。
美食家袁枚的《随园食单》交代刀鱼除刺之法:如嫌刺多,则用极快刀刮取鱼片,用钳抽去其刺。显然这法子笨得很,如此绵密细刺,哪有耐心以钳抽?袁枚又教了第二种 *** :或用快刀将鱼背斜切之,使碎骨尽断再下锅煎黄加作料,临食时竟不知有骨。这个办法,听起来就比较靠谱。
但袁枚又特地谈道:金陵人畏其多刺,竟油炙极枯,然后煎之。袁枚嘲笑这是“驼背夹直,其人不活”,倒也有道理,春馔江鲜图的就是个鲜字,大油大火则失去本来面目,确实舍本逐末。我之一次吃刀鱼时,觉得刀鱼挺贵不该浪费,于是主人请厨师把吃剩的鱼骨油炸了吃掉,倒也是一种风味。
另一位清朝江南美食家钱泳,不仅在《履园丛话》中说刀鱼是“开春之一鲜美之肴”,而且提到“腹中肠尤为美味”,声称懂得吃刀鱼内脏才是“善食刀鱼者”。这个我没试过,总觉得以刀鱼身形之窄小,鱼肠又能如何美味,心中一直留有疑惑,担心这些美食家其实是故弄玄虚。
江南的吃法还有刀鱼馄饨,制馅时须选用早春出水的新鲜雌刀鱼剁成细茸,又以新嫩的绿叶菜若干剁成菜茸,加入调料混合拌匀而成。但我以为,江鲜江鲜,还是得其鲜为上法,清蒸也可,秧草烧刀鱼也可,剁烂了吃似乎可惜。邓廷桢诗中还曾写到“吹雪纤鳞入馔香”,再加上“几缕芼茵陈”的摆盘,那应该不是馄饨。
当然,刀鱼出水品相各异,佳者清蒸,稍欠者馄饨,这是一种变通的办法。另外,刀鱼一向价高,而且现在长江禁渔,市面流通的人工养殖刀鱼同样 *** 不菲。让刀鱼位餐上桌虽是绝对妙物,但确实会让人钱袋吃紧、心思慌乱,不如换个吃法。真要如李渔说,刀鱼永远吃不厌,“至裹腹而不释手”,这要么是凡尔赛,要么得把人吃穷。还有扬州谚语“宁去累死宅,不弃鮆鱼额”,说什么宁愿丢掉祖宅也不愿放弃刀鱼头,更属败家吃法,趋于离谱。
说刀鱼,有时容易引人误会联想起秋刀鱼。周杰伦唱道,“秋刀鱼的滋味,猫跟你都想了解”。歌是这么唱,但秋刀鱼作为一种纯粹海鱼,滋味实在不佳,苦腥难除而且有的人还会过敏,盐烤可能是唯一办法,与刀鱼之鲜美完全是两个概念。食客们更清楚,从生物分类来说,秋刀鱼与刀鱼的目科属不同。猫可能喜欢吃秋刀鱼,但内地食客面对江河湖鲜如此之多的春馔妙物,实在不必拘泥一种。
真正与刀鱼有关而又广为人知的倒是凤尾鱼。它与刀鱼是同属一个家族的 *** ,但个体更小,不易骨肉分离,料理时无须讲究,一般采取袁枚所鄙视的油炸法即可享用。宋人吴氏是历史上之一位留下食谱的女厨师,她的《吴氏中馈录》曾提到“去头尾切作段,用油炙熟,每段用箬间,盛罐内泥封”,这恐怕是最早的凤尾鱼罐头做法。记得上个世纪看别人吃凤尾鱼罐头,心里嘴里都有各种暗流涌动,现在发现这东西 *** 平易近人,诚是居家旅行佐餐良品。
一条鱼,从水中捞起送入后厨,从此命运各异:或清蒸,或红烧,或留给猫咪,或制成罐头。鱼生无常正如人生,惟愿年年有春天、日日有美馔。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江鲜滋味,春时最妙春日里的菜肴跟一年里其他三个季节的都不一样。不管是从烹饪 *** 还是从食材选择上来说,春季菜往往都透着一股水灵灵的鲜气,同时也带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尤其是那些游动在江河湖海中的鱼,几乎每一条都洋溢着强烈的生机,和让人无法忽略的鲜味。
鲜嫩而充满活力的黄鱼,让人停不下筷子
@品修楼
到底什么样的鱼才好吃?有人喜欢做成生鱼片的三文鱼,肥美的口感能提供强烈的满足和幸福感,有人则喜欢吃鲫鱼,即使刺多,吃起来麻烦,也要追求那一口细腻肉质里的鲜味,但几乎所有的人都不会拒绝黄鱼——即使小时候总是被爹妈说是“黄鱼脑袋”,也丝毫不会动摇人们,尤其是江南人对于黄鱼的热爱。
品修楼5楼的包房有着能做十几个人的圆台面,还有视野开阔的江景。
品修楼开在上海老码头,在沿江边的园区里独占了一整栋楼。整栋小楼的设计走的是中式风格,进门时候的厅堂很容易让人以为自己走进了大户人家的客厅,从装饰品到桌椅位置的摆放,都有点儿让人情不自禁地静下来的功能。
餐厅开设在小楼里的不同楼层,既有大厅设置,又有包房,有意思的是,由于每一层的面积都不大,因此就算是大厅,桌子的数量也相当有限,能够保证用餐时候的安静。
古法炖生敲,黄鳝透着红亮的酱色,口感嫩滑鲜美而酥软。
品修楼主打的是江浙菜,尤以烹饪海湖鲜为擅长,并且保留了不少传统的烹饪技法。譬如菜单上的古法炖生敲,就是一道功夫菜。所谓“生”,指的是活杀之后的黄鳝,而“敲”则是指用棒子敲打——当然,用刀背敲打也算。选壮实的黄鳝去骨,之后用工具反复敲打鳝鱼背部,直到肉质松散,之后再入锅慢炖,上桌之后的黄鳝透着红亮的酱色,口感嫩滑鲜美而酥软,相当 *** 。
鲜虾焗黄鱼,锅内不放水而只加各种调料,再将鲜虾放进去一起焗,更大限度地保留了黄鱼本身的鲜味和细嫩的口感。
当然,黄鳝不是所有人都敢吃的,但是黄鱼就不一样了,你多少总能挑一筷子的肉来尝尝,再加上黄鱼本身就是“吃鱼的鱼”,口感自然是要更出色一些的。鲜虾焗黄鱼,采用的是生焗的方式,锅内不放水而只加各种调料,再将鲜虾放进去一起焗,更大限度地保留了黄鱼本身的鲜味和细嫩的口感,再加上黄鱼刺本来就不多,吃起来就更让人满足了。
明前刀鱼,是麻烦与鲜美的共存
@世博江宴
刀鱼可以分为江刀、湖刀和海刀,其中又以江刀最为金贵,日常江南人说的“刀鱼”,基本上指的都是江刀,湖刀海刀这类,都是放不上台面的。明前刀鱼大抵是江南这一带人人想要尝试一下的美味,但看着如今那水涨船高的 *** ,这种追求有时候会转化成一碗刀鱼馄饨,或者变成一碗刀鱼面,毕竟这两者的 *** ,比起一条条的刀鱼来讲,是要可亲可爱多了。
明前刀鱼之所以好吃,在于其细腻肥美的肉质。作为一种洄游型的鱼类,每年清明之前,江刀都会从海里回到长江中下游,准备开始一年一度的 *** ,等过了清明完成了这项历史重任,刀鱼的肉质就大不如前,就连骨头的硬度也会发生改变,“明前鱼骨软如绵,明后鱼骨硬似铁”,说的就是这种现象。
鸡汁蒸长江刀鱼,肉质细腻,但吃起来确实有点儿麻烦。
开在上海浦西世博园区里的世博江宴,主打江鲜。隐于小竹林后面的餐厅简约大方,同时糅合了不少中式元素在内,但绝不会让人觉得心有戚戚,反倒是有一种亲切感。既然是以江鲜为主的餐厅,长江里的鱼类自然不会少,明前刀鱼便是最近这段时间的主打。
虽然没有江景,但世博江宴的包房私密 *** 相当好。
鸡汁蒸长江刀鱼,不管是做法还是调味都相当简单,吃的就是刀鱼本来的鲜味。刀鱼的肉质的确细腻,但吃起来的时候总是遇到的绵密小刺确实有点儿麻烦,在用舌头抿出鱼肉的同时,你还得仔细别把那些小刺给吞到肚子里——不过就算是一不小心吃下去了,也不会像鲫鱼骨一样立刻卡在喉咙里给你颜色看,它会顺着鱼肉一起滑到肚子里,只是过程会让你有点儿心惊肉跳。所谓“鱼骨软如绵”,一不小心就能体验一把。要是觉得吃鱼麻烦,你也可以直接在这里要上一碗刀鱼馄饨,反正全都剁碎了,你只管去吃那最鲜的味道就好。
出水即死的鲥鱼每日从江阴冰鲜送到,2天内食用完毕。
鸡油花雕蒸鲥鱼也是店内的推荐菜。鲥鱼出水即死,鱼的新鲜程度直接决定了菜的品质。店内的鲥鱼全部来自江阴,每日冰鲜送到,2日内食用完毕,因此这里的鲥鱼要比沪上许多餐厅的菜品来得更新鲜,肉质也会更嫩一些,至于吃起来的麻烦程度,那是要比刀鱼简单了不知道多少。
当然,要是你还想来点儿时令菜,那么春韭、菜薹、春笋等标志 *** 的江南菜品也能在这里点到。
长江白鱼 一口鲜嫩爽滑
@新 *** 中国厨房
如何判断一条鱼到底好吃不好吃?除了看烹饪 *** 、新鲜程度之外,了解一下鱼本身的生活习 *** 也很有必要,比如说鱼到底生活在底层水域还是中上层水域,是喜欢吃草还是喜欢吃鱼,日常是否喜欢游动等,都是影响鱼的口感的因素。
鸡油蒸长江白鱼段,额外附上的还有春笋和豆瓣,几丝火腿更是增加了不少香气和鲜甜口感。
长江白鱼日常生活在中上层水域,喜欢游动,日常吃鱼,既符合“吃鱼的鱼都好吃”,又满足人们对于“总是运动的肉是好吃的活肉”的期待。新 *** 中国厨房的长江白鱼用的 *** 油清蒸的手法,既可以保存鱼肉本身的鲜甜,同时又能增香添润,吃上去的口感细嫩爽滑,肉质如雪花细丝,肌理分明,相当值得一试。
香椿头蟹肉海胆拌豆腐,色香味俱全,只怕吃不够。
除此之外,新 *** 中国厨房还有几道非试不可的春季菜。譬如香椿头蟹肉海胆拌豆腐,光是从色面上来看,就叫人胃口大开,海胆的软糯鲜甜混合豆腐的清爽和香椿头的浓香,再加上一丝蟹肉的甘甜,吃在嘴里既有嚼头又层次分明,直接鲜入人心。
都说钓鱼要钓刀鱼!一斤3000元的长江刀鱼你了解多少?能养殖吗?有句绕口令,在相声舞台上经常说起,《天天向上》里钱枫也总是提到,那就是:钓鱼要钓刀鱼,钓刀鱼要到岛上钓。刀鱼作为“长江之一鲜”,由于其肉质鲜美、肥而不腻、略带微香,备受当地人们喜爱。
清明节前,正式捕捞刀鱼的好时候。阳春三月,何以解馋?唯有刀鱼。刀鱼与河豚、鲥鱼并称“长江三鲜”,均为长江洄游鱼类。吃刀鱼要分时候,清明节前的几个星期是肉质更好的。等到清明节后,刀鱼肉质开始变柴,口味大打折扣。
由于每年有大批的人都想尝一尝刀鱼的美味,导致刀鱼的捕捞数量一年比一年少。据常熟渔民介绍,一网最多也就能捕捞到8只,这种情况还比往年要好。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可怜的供给形成巨大的反差,这使得刀鱼的 *** 一路飙升。前几年,二两以上的刀鱼,每斤高达万元以上。近些年 *** 降温回落,每斤也在3000元左右,可谓是鱼中的奢侈品。
既然刀鱼的需求量这么大,为什不人工养殖呢?其实在无锡已经有养殖刀鱼的先例了。研究刀鱼养殖也有十几年的历史,但是刀鱼毕竟是洄游品种,而且 *** 格暴躁,被捕捞后基本都挣扎至死,无法繁育。其次,驯化一个品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适宜温度、水质要求、放养密度、饵料投喂等,都需要农业专家们不断摸索才能找到一条能赚钱的规模化养殖道路。遇到养殖方面的问题,可以在云种养平台咨询专家,它是全球更大的农技问答网站。里面 *** 了数万名种植和养殖方面的专家,提出的每一个问题2分钟内就会得到回复。
在长江沿岸的一些城市,刀鱼已经上市了。 *** 虽然昂贵,但却阻挡不了人们买刀鱼,吃刀鱼的热情。所以说养殖刀鱼,还是很有前景的。只是一定要找好品种,学好技术。如果养殖成功,利润不可小觑!在南京,市场上这些刀鱼大都是捕捞的, *** 并没有想象的那么贵,在六七百元一斤,相对于3000元来讲已经便宜很多了。但是,对于工薪阶层的家庭来讲,还是一个字:贵啊!
您对吃刀鱼这件事是怎么看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如果觉得文章有益,请点赞支持,谢谢!(免责声明: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 *** 作风险自担)
响油鳝糊,一道经典的苏帮菜。曾经还是年少时随 *** 回家时,之一次吃到,软嫩的鳝鱼肉,浓香又美味。这不单单是儿时的记忆,也是深埋在心里家的味道,更确切的说应该是 *** 的味道。
我虽然生长在北京,但自幼 *** 就常常和我说起老家的各种风俗民趣。那是一个坐落在长江边的城市,物产丰富,人们又非常的勤劳。 *** 说,在他上学的时候,放学后的时间总会去江边或者池塘稻田里去捉螃蟹,鳝鱼等,来补贴家用或者改善伙食。虽然条件不好,但大自然的恩惠对于勤劳的人来说,是更好的回报。那时的我从 *** 口述中,印象里的江南总是郁郁葱葱,山水相间,有广阔的长江,也有涓涓的溪流,不但开满这各种鲜花,更有很多螃蟹鳝鱼等等好吃的,哈哈,这就是孩童,终归还是馋嘴。
再后来略微大点的时候,随 *** 去了几次老家,见到了江南秀美的景色,更吃到了儿时梦寐以求的美食。虽然不如北方的那种大口朵颐的酣畅淋漓,但南方所特有的精致秀美追求食材原味的烹饪手法,让我爱上了这种舌尖上味蕾里的感觉,可能这就是骨子里所深埋的家的味道 *** 吧。
再老家吃过现在已是天价的长江刀鱼,味道鲜香无比肉质细腻软绵。也吃到了稻田里野生的河蟹,虽不大,但肉质鲜甜膏肓饱满。还有就是鳝鱼,来自田间溪边现抓现杀,加再加上简单的烹饪手法,口感细腻,不光是鲜香,更多的是那种来自大自然的味道。现在想想当时的感觉,还会不由的流口水。哈哈!自从几次江南行后,彻底爱上了美食,爱上了去突出原味原香的烹饪手法。这个可能是遗传我 *** 了,因为 *** 就爱做饭,而且也是南方那种相对精致略带一点讲究的做法,耳读目染再加上这点遗传,我自从长大后也和 *** 一样,不论多忙也总想回家做饭,就算再累也不想对付家人,这更多的是一种责任感一种来自 *** 影响的对家的责任。
所以就有了今天这道响油鳝糊,一道经典的江南菜。也是我经常做给家人吃的一道菜。
简单说下这道菜
响油鳝糊选用鲜活鳝鱼宰杀后烹饪,这是肉质最鲜美的。而且鳝鱼自身营养价值非常高,不但好吃,还有不少的保健功效。鳝鱼蛋白质含量很高,又是低脂肪,还有丰富的钙磷铁等微量元素,所以特别适合老年人和孩子食用,不但营养易于吸收,关键是好吃又没刺,实属难得的优质食材,对于家庭来说。
鳝鱼的烹饪,更好的搭配用荤油也就是猪油
炼制好的猪油,通透无杂质的雪白颜色,味道是那种天然的醇香,不但能让烹饪食材更加的美味,自身也是非常好的并且健康的油脂。说到健康相信很多人不相信,会认为这是三高的罪魁祸首。相信我,适量食用猪油不但健康,而且还大有好处。具体可以看我前一阵发的关于如何炼制猪油及猪油优点的文章哦如何炼制猪油及猪油的优点
其实三高和肥胖的根本不是你吃什么,而是你吃进去的能力和你消耗的能量是否成正比,这个才是关键,你不爱运动没有大的消耗,就算你吃的再少也一样会长胖哦,所以说生命在于运动,在你大谈特谈这个健康那个不健康的时候,想想自己的消耗量才是真正健康的根本。
下面是这道响油鳝糊的详细做法
相比较在南方时的一些烹饪手法,例如鳝丝要用竹签划,这本是早期大家都习惯于就地取材来处理食材,一是方便二是相对工具没现在这么丰富。所以烹饪,尤其是在家里,不用过多的追求正宗地道与否,用心就是根本,就能出好味,给家人做饭和家人享受美食所带来的快乐这个才是我希望和想去做的原因。
好了说了那么多,下面咱们开始 *** 作,做法不难,相信你看了后也能做出地道的味道。
1,材料:鳝鱼、葱姜蒜、香油、料酒、生抽、老抽、香醋、糖、盐、白胡椒粉
2、鳝鱼让商贩杀好,因为自己弄太麻烦了,洗净后开水里烫一下,主要是去除表面的粘液,粘液遇热会固化,清水洗净。
3、洗好的鳝鱼切长丝,别太细,略微粗一点,否则后面烹饪时容易炒碎。
4、切好的鳝鱼开水下锅,加入葱姜料酒焯水,为了去除血水和腥气味道。
5、准备好配料,从左到右依次是,蒜末和葱末,这是最后用的,中间的是姜蒜末这是炝锅用的,还有最右边的料汁,生抽,老抽,香醋,白糖,清水调制而成。
大概用量,300克黄鳝,生抽30克,老抽10克,香醋10克,白糖15克,清水50克
6、锅里适量油,先爆香姜蒜末后,倒入鳝鱼再加料酒,炒香
7,然后倒入料汁,焖煮2-3分钟后倒入水淀粉和一点盐调味炒成糊状出锅
8、将剩余的葱蒜末和白胡椒粉码在鳝鱼上,浇一勺烧热的香油就做好了
9、响油鳝糊之所以得此名,就是因为这道菜在端上桌后,炙热的香油依旧滋滋作声,所以得名响油。
非常江南特色的一道鳝鱼做法,味道浓香而又不失鳝鱼的鲜香本味,再加上香油和酸香还有白胡椒的多重味道相融合,让这道菜香气四溢,口感又软糯鲜嫩,回味无穷。
关注我们@呲食塘更多美食和您分享!也欢迎大家评论区留言,指正我们的做法或者说说您的做法,大家一起分享交流!@今日头条@头条美食#青云计划#
要说兰江刀鱼,先听一则“旧闻”。
某天清晨,兰江老渔民杨清松在三江口一带捕鱼,一网下去捞上3条小鱼。这鱼体形修长,臀鳍稀薄,银光闪烁。杨清松看着眼熟,却一时叫不出名来。出于职业敏感,他把小鱼拍了张照,上岸咨询水产专家,这才解开心中疑团,逢人便说:刀鱼回来了!
这一利好消息,发生在2020年入秋之际。几个月后,《浙江日报》记者偶尔听闻,掂出其中的新闻价值,于2021年1月3日在头版作了大篇幅 *** 报道。
水清鱼归,并非偶然。因为浙江的“五水共治”发轫于2013年11月,如今兰江水域重现刀鱼,不单验证了近8年来的治水成效,更传递出整个钱塘江流域水系生态改善的强烈信号。
有多少读者关心关注兰江刀鱼的回归呢?
那天,有同事忽然问我:吃过刀鱼吗?我说,余生亦晚,又世居大山深处,哪有这等口福。不过,我虽没见过刀鱼真身,却吃过商店里卖的凤尾鱼罐头,印在商标上的凤尾鱼跟刀鱼极其相似。
凤尾鱼多产于崇明与宝山一带,捕捞盛期在5月中旬到6月底。鱼长三寸,满腹鱼籽。油锅煎炸,香酥可口。而刀鱼,虽说和凤尾鱼是 *** ,只因生长水域不同,无论是滋味还是身价,皆不可同日而语。报载,十多年前,倘在南京的星级酒店宴客,3条刀鱼凑足0.5公斤,清蒸上桌,时价破万。
“扬子江头雪作涛,纤鳞泼泼形如刀。”(清·清端)刀鱼属洄游 *** 鱼类,桃花流水时节,春江水暖,成群的刀鱼接受江南烟雨之邀请,从咸淡交汇处出发,泼剌剌地逆流而上,找寻产卵家园,夏秋季又陆续回到大海……
兰江是钱塘江的重要支流,上承婺江、衢江,下连黄公望描摹过的富春江,虽不属长江水系,却拥有一个共同家园——东海。所以,兰江刀鱼与长江刀鱼,仅有一字之差,实为同一品种。只可惜,刀鱼对洄游线路的环境异常敏感,早在三四十年前,兰江水域就渐渐不见刀鱼踪影。
“清明挂刀,端午品鲥。”刀鱼,清人称其为“春馔之一鲜品”,在长江三鲜(鲥鱼、刀鱼、鮰鱼)中,更先吃到的便是刀鱼,但有个时令界限,即更好在清明前捕食,其时肉嫩刺软,过了清明便称“老刀”,鳞刺会逐渐硬化,除了吃时会卡喉外,鲜味也少上许多。所以,吴地有“刀不过清明”之说。
清洗刀鱼,甭开膛剖肚,拿根筷子从鱼鳃处伸进一搅,卷出鱼肠,鱼的身形仍然完整。料理如此简单,非实际 *** 持者不能言。
依我的餐厨经验,江鲜的烹法不外乎红烧、清蒸和油炸。然而,翻了翻资料,才知刀鱼做法真是多得去了。譬如,集清代中期厨师经验之大成的《调鼎集》,便载有刀鱼圆、炸刀鱼、炙刀鱼、刀鱼汤、刀鱼豆腐等十多种。
袁枚喜欢清蒸刀鱼:“用蜜酒酿、清酱放盘中,如鲥鱼法蒸之更佳”。又说:“金陵人畏其多刺,竟油炙极枯,然后煎之。谚曰:‘驼背夹直,其人不活。’此之谓也。”(《随园食单》)想来,袁才子在录写这一条款时,心里一定不太痛快。要不然,他不会把民间谚语忝列其后。
清人倪绳中在《 *** 竹枝词》中写道:“春三刀鲚炖鲜汤,不用煎熬异品尝。一种作饼宜捣烂,拌和菜韭味鲜香。”炖汤要放猪油,鱼肉饼要搭咸菜或春韭。
汪曾祺的美食散文写得隽秀玲珑,人见人爱。他说,金圣叹曾以为刀鱼刺多是人生恨事之一。不会吃刀鱼的人是很容易卡到嗓子的。镇江人把刀鱼煮至稀烂,用纱布滤去细刺,做汤,下面,即谓“刀鱼面”,很美。
味美的江鲜,大多刺多。鲥鱼、刀鱼是这样,就连淡水中的白条、翘嘴、黄尾巴亦不例外。刀鱼刺多,许多北方人便不敢享用,但又禁不住那细腻口感之 *** ,便生发张爱玲式的“恨意”。
刺多,确是刀鱼“缺点”。然而,唯其刺多,才更见其鲜美。若无刺,那鲜嫩无 *** 鱼肉囫囵吞下,几乎不可能细品其味。因了那些软刺,鱼肉在味蕾上才有回旋的余地,一舔一抿间,其味之鲜也就倍觉悠长。
吃鱼让人安静。但说来说去,皆为吴地食法。越地兰溪曾有“一江渔火,十里歌声”之辉煌,普通市民又是怎么烹食刀鱼呢?
陈金法在兰江讨食已有40余年,是当地为数不多的老渔民之一,说起刀鱼简直如数家珍。他告诉我们,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兰江刀鱼主要集中在女儿滩下游,捕捞时间大多在清明前后。每条大约20来厘米长,大点的四两左右。刀鱼肉质鲜嫩,刺多却很软,即便给小孩吃,也不致卡喉。至于烧法,城里人喜欢清蒸,而渔民因为起居不便,只能因陋就简,放镬里煮煮,酱油蘸吃。焖饭时,有的农户喜欢将刀鱼直接摊在米饭上烀烀。饭熟揭盖,取筷夹住鱼头抖一抖,那鱼肉便会自然滑落,真情演绎一锅幸福满满的江南“鱼米之香”。
吴风越俗,山连水依。兰溪乡贤李渔颇懂刀鱼,想必没有少吃。他说,食别的鱼都有厌时,唯有刀鱼是“愈嚼愈甘,至果腹而不能释乎”。
寻味上海丨红烧刀鱼:鲜甜肥美好拌饭看看新闻Knews记者 康万郡
2022-03-10 13:27
因为清蒸最能突显刀鱼的鲜香,所以清蒸刀鱼一直是刀鱼的“王道”做法,但如今,红烧刀鱼也开始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那红烧刀鱼到底有何魅力让食客“甘心买单”呢?
烧红锅加入南通特有的黑毛猪肥標猪油,放入处理好的刀鱼,煎香后利用锅里的热油淋香,倒入料酒去腥,加入纯净水,生抽,老抽,鸡精,盐,调味增色。放入姜片,葱段,加盖烧6至8分钟,去掉姜片,葱段,起锅装盘再撒上葱花即可。
红烧刀鱼相比清蒸刀鱼,不是单一的鲜味了,更多了鲜甜味。两者还有一个更大的区别就是,红烧刀鱼的汤汁可以去拌饭。汤汁里面已经有了刀鱼的鲜味,然后加上刀鱼本身的油脂,和猪油混在一起,拌出来的饭,色泽是非常的晶莹剔透,说明它的油脂包裹 *** 非常好,这是蛋白质和碳水的结合,更好的体现方式了。
春食刀鱼曾是江南民俗,那时江刀乃寻常之物,到后来江刀身价倍增,一刀万金,江刀难觅,如今长江禁捕十年,等禁渔结束,必定会让让江刀重新成为普通人家品尝春季时令江鲜的更好选择。
更多美味故事,尽在每周四、周六22点30分播出的《寻味上海》。
(看看新闻Knews记者:康万郡 实习编辑:倪君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