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诗句古诗词经典一览,霜降诗句古诗词经典一览-广角镜-

霜降诗句古诗词经典一览,霜降诗句古诗词经典一览

牵着乌龟去散步 广角镜 79 0
霜降具体时间几点 2020霜降古诗词句子 霜降谚语霜降唯美诗句

①今天(10月23日)7时00分,将迎来秋天最后一个节气霜降。②天气由凉转寒,露水凝结成霜;③千树扫作一番黄,作物、草木开始泛黄、落叶;④虽叶落花凋,但秋色也美到了极致,秋天开启高饱和度模式;⑤霜降后,要注意防寒保暖,年轻人不要再露脚踝和膝盖了。古代关于霜降的诗词,写尽了秋季之美,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枫桥夜泊》

年代:唐作者: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露》

年代:唐作者:徐寅

鹤鸣先警雁来天,

洗竹沾花处处鲜。

散彩几当蝉饮际,

凝光宜对蚌胎前。

朝垂苑草烟犹重,

夜滴宫槐月正圆。

怵惕与霜同降日,

频繁思荐独凄然。

《重九日宴江阴》

年代:唐作者:杜审言

蟋蟀期归晚,茱萸节候新。

降霜青女月,送酒白衣人。

高兴要长寿,卑栖隔近臣。

龙沙即此地,旧俗坐为邻。

林凯 摄

《蒹葭》

年代:先秦作者: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 *** 。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年代:宋作者: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 *** ,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早冬游王屋,自灵都抵阳台上方望天坛,偶吟》

年代:唐作者:白居易

霜降山水清,王屋十月时。石泉碧漾漾,岩树红离离。

朝为灵都游,暮有阳台期。飘然世尘外,鸾鹤如可追。

忽念公程尽,复惭身力衰。天坛在天半,欲上心迟迟。

尝闻此游者,隐客与损之。各抱贵仙骨,俱非泥垢姿。

二人相顾言,彼此称男儿。若不为松乔,即须作皋夔。

今果如其语,光彩双葳蕤。一人佩金印,一人翳玉芝。

我来高其事,咏叹偶成诗。为君题石上,欲使故山知。

*** 都市报记者 陈昕颖 包华 孔瑜 图

《梨》

年代:宋作者:苏轼

霜降红梨熟,柔柯已不胜。

未尝蠲夏渴,长见助春冰。

《古乐府白紵四时歌》

年代:宋作者:黄庭坚

北风降霜松柏雕,天形惨澹光景销。

山河夜半失故处,何 *** 舟无动摇。

少年志愿不成就,故年主人且恩旧。

及河之清八月来,斗酒聊为社公寿。

《衡山》

年代:宋作者:黄庭坚

万丈融峰 *** 紫霄,路当穷处架仙桥。

上观碧落星辰近,下视红尘世界遥。

螺簇山低青点点,线拖远水白迢迢。

当门老桧枝难长,绝顶寒松叶不雕,

才到秋初霜已降,每逢春尽雪方消。

猥岩老衲针常把,度夏禅僧扇懒摇。

雷向池中兴雨泽,鸟於窗外奏萧韶。

游人未必长居此,暂借禅房宿两宵。

关于霜降的谚语大全:

霜降节气的谚语多与农业生产相关:

夏雨少,秋霜早。夏雨淋透,霜期退后。

秋雨透地,降霜来迟。

霜降见霜,谷米满仓。

九月霜降无霜打,十月霜降霜打霜。

霜降种麦,不消问得。

霜重见睛天。

严霜出毒日,雾露是好天。

霜后还有两喷花,摘拾干净把柴拔。

时间到霜降,种麦就慌张。

霜降播种,立冬见苗。

坝里霜降点。

寒露种菜,霜降种麦。

霜降拢菜(白菜),立冬起菜。

霜降拔葱,不拔就空。

霜降萝卜,立冬白莱,小雪蔬菜都要回来。

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软枣。

霜降不摘柿,硬柿变软柿霜降配羊清明羔,天气暖和有青草。

来源:闽南网

霜降时节,读读这三首古诗词,素描山水清欢,泼墨流年烟火

风卷清云尽,空天 *** 霜,树树秋声,山山寒色,不知不觉中,又到了一年霜降。

秋风霜林,竹影摇风,菊香幽浮,明净的秋色,让人仿佛忘记了季节的流转。

岁月的风尘化作绕指轻柔,在流年的光影,酿一段闲愁,看枫叶似火,听空山流水。

“秋深山有骨,霜降水无痕”,在三首古诗词里,邂逅唯美霜降。

1.露深花气冷,霜降蟹膏肥

出自元代王冕的《舟中杂纪·其十》。

王冕是元末著名画家,诗人,酷爱梅花,“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便是他的一生写照。

那时有气节风骨的文 *** 多选择避世而居,逍遥于山水间,王冕也是如此。

他曾长期隐居于老家枫桥镇的水南村,也曾漫游天下,写下不少山水田园之作。

这首《舟中杂纪》大概是写于漫游途中,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他对山水,对生活的热爱。

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照射着树林,洒落一地斑驳。

流水潺潺,竹林苍翠,环绕着村落人家。

正是露凝霜降时节,蟹膏正肥,清冷的空气中,弥漫着淡淡花香。

去岸上沽一壶酒,望着苍茫的远山,任思绪纷飞。

回到舟中,吴女划着双桨,唱着民歌,此情此景,怎不令人沉醉?

草木摇落一地清霜,季节敛去一切浮华,携一缕秋心,怀一抹温度,去踏一场秋,去泛一次舟。

与光阴把盏,与岁月言欢。素心向秋,从容向寒,染尽霜华,内心安然无恙。

2.霜降群山残,天秋百泉响

出自明代王恭的《南山塔晚眺》。

这首诗的作者王恭是明代人,出生于福建长乐,是“闽中十才子”之一。

根据历史记载,他善诗文,才思敏捷,下笔千言,诗风清丽婉转。

少年时期,曾浪迹 *** ,到了中年,又隐居七岩山,砍樵为生,自称“皆山樵者”,有《白云樵集》传世。

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登上南山塔所见之景,展现了一幅山水明净的深秋图,表现了诗人闲适淡然的情怀。

那是一个深秋的傍晚,诗人登上南山塔,只见群山绵延,重峦叠翠,一轮落日悬挂在高山上。

虽是霜降时节,群山凋敝,但是秋水潺潺,响彻山间。

诗人望着空中飞过的鸟儿,飘荡的白云,陷入了遐想。

苍山落日,秋水潺湲,飞鸟白云,深秋时节,看到这样美好的景色,诗人的心中充满了感恩。

人间景,醉清秋,一缕清风吹散云烟,半篱秋色熏染流年。

即使山寒水瘦,叶落成空,霜染岁月,只要素心恬淡,纵是深秋,风景亦美好。

3.秋深山有骨,霜降水无痕

出自宋代江定斋的《列岫亭》。

这首诗的作者江定斋,史书中关于他的记载很少,只知他是宋代诗人,诗题中的“列岫亭”位于何处亦无从考证,但是这并不影响后人对这首诗的喜爱。

全诗描绘了一幅明净而阔大的深秋山水图,一字一句宛如画卷,美得令人心醉。

深秋的傍晚,诗人独自登上了列岫亭,倚靠着栏杆,极目远望,只见村外的树林,稀稀疏疏。

霜降深秋时节,远山虽是萧条,但又添了几分苍健之气;纵然水位下沉,依然清如明镜。

这样的季节,这样的天气,正适合沉思低吟。

天空湛蓝,晚霞缤纷,烟云缭绕,诗人仿佛完全沉醉其中。

不知何时,已是暮色四合,一轮新月悄悄爬上了天空。

全诗到此结束,却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余地,令人赏玩不尽。

岁月已云暮,霜降林壑清,秋天的末尾,虽然萧条,却也不乏喜人的色彩。

在平平仄仄的诗行里,路过半山月色,行经一路霜林,听空山流水,岁月沉香。细数一段年华,素描半盏清欢。

秋风写作年华,白露凝为流霜。

一季有一季的风景,一程有一程的收获。

*** 一缕秋光,染一抹秋色,踏一场秋,看秋深山有骨,听天秋百泉响。

霜降时节,读读这三首古诗词,素描山水清欢,泼墨流年烟火。

-END-

作者:解忧诗词

注: *** 来源于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今日霜降」霜降节气的谚语和诗词合集

今日霜降,给大家整理霜降节气的谚语和诗词!


一、霜降谚语

1、寒露早,立冬迟,霜降收薯正适宜。

  2、霜降前,要种完。

  3、寒露收割罢,霜降把地翻。

  4、霜降有霜,稻像 *** 。

  5、稀了穗头少,产量就难保。

  6、冬耕灭虫,夏耕灭荒。

  7、密了穗子小,秆软容易倒。

  8、霜降不割禾,一天少一箩。

  9、霜后暖,雪后寒。

  10、秋雨透地,降霜来迟。


二、霜降微信 ***

霜降如果需要给好友、群批量发祝福消息,可以借助 *** 工具一键搞定,比如“ *** 无忧”、“掌上无忧”等app。?还可以自动群内?加好友、通讯录加好友、换群、?朋友圈?互动等等。同时支持微信、企业微信、 *** 等等。



三、霜降节气的古诗

  大水

  (白居易)

  浔阳郊郭间,大水岁一至。

  闾阎半飘荡,城堞多倾坠。

  苍茫生海色,渺漫连空翠。

  风卷白波翻,日煎红浪沸。

   *** 彻屋去,牛马登山避。

  况当率税时,颇害农桑事。

  独有佣舟子,鼓枻生意气。

  不知万人灾,自觅锥刀利。

  吾无奈尔何,尔非久得志。

  九月霜降后,水涸为平地。

  《汉书》

  (白居易)

  禾黍与稂莠,雨来同日滋。

  桃李与荆棘,霜降同夜萎。

  草木既区别,荣枯那等夷。

  茫茫天地意,无乃太无私。

  小人与君子,用置各有宜。

  奈何西汉末,忠邪并信之。

  不然尽信忠,早绝邪臣窥。

  不然尽信邪,早使忠臣知。

  优游两不断,盛业日已衰。

  痛矣萧京辈,终令陷祸机。

  <箫望之、京房等>

  每读元成纪,愤愤令人悲。

  寄言为国者,不得学天时。

  寄言为臣者,可以鉴于斯。

  谪居

  (白居易)

  面瘦头斑四十四,还谪江州为郡史。

  逢时弃置从不才,未老衰羸为何事?

  火烧寒涧松为烬,霜降春林花委地。

  遭时荣悴一时间,岂是昭昭上天意?

  早冬游

  (白居易)

  霜降山水清,王屋十月时。石泉碧漾漾,岩树红离离。

  朝为灵都游,暮有阳台期。飘然世尘外,鸾鹤如可追。

  忽念公程尽,复惭身力衰。天坛在天半,欲上心迟迟。

  尝闻此游者,隐客与损之。各抱贵仙骨,俱非泥垢姿。

  二人相顾言,彼此称男儿。若不为松乔,即须作皋夔。

  今果如其语,光彩双葳蕤。一人佩金印,一人翳玉芝。

  我来高其事,咏叹偶成诗。为君题石上,欲使故山知。


四、霜降节气祝福语

  1、秋风习习冷飕飕,秋雨绵绵心儿凉;秋叶飘零百花残,秋露晶莹白露到;朋友特来送问候,情浓谊厚暖你心;愿你白露多保重,一切如意心情好!

  2、霜降水果养生:桔子少吃,桔子容易上火,降低你对感冒等的免疫力,多吃苹果,苹果温 *** 富含维生素,即养生又养颜,多吃橙子,橙子有助于深度睡眠,可提高身体抗寒能力,

  3、鸡声茅店月,我只愿瞧霜。瞧霜:是如此娴静,如此淡定,如此冷艳。没有血脉的温情,在静静的告诉我们温暖是如此弥足珍贵。霜降将至,祝你暖暖的享受霜别样的温存。

  4、露出笑容,让快乐的气氛围绕,露出笑脸,将开心的气息传递,露出笑颜,将幸福的讯息散播,白露节,露出你的愉悦,开心相伴,白露快乐!

  5、天气凉咯,天凉咯,人心更凉,在这个冷漠的社会,为了表示我的伟大,觉得痛下决心给你发条 *** ,提醒你注意防寒,记得还我这一毛钱!

  6、寒风吹,细雨飘,丝丝凉意入人心;红叶飞,染清霜,莫忘添衣裳;菊花香,蜜柚黄,为你送吉祥;霜降快乐,心情舒畅!

  7、霜降节气,寒燥时分,气温变幻,忽冷忽热。棋牌 *** ,熬夜上网,弱弱的提醒一句:朋友,悠着点,霜降天,守护好你的身体!

  8、霜降了,天冷了,大雁小燕南飞了,温馨提示送到了,出门别忘添衣了,睡觉别忘盖被了,忙碌别忘休息了,有空别忘锻炼了,朋友叮咛记牢了。

  9、白露到,点点露珠花草傍,送来好运和吉祥;白露到,悠悠牵挂更绵长,记得早晚添衣裳;白露到,声声祝福耳畔响,愿你幸福又健康。祝白露快乐!

  10、白露到了,太阳露出了光芒,愿你开心永久;花儿露出了笑脸,愿你神采飞扬;清晨露出了露珠,愿你健康永久;朋友则坦露了心声:愿你幸福永远!

「诗词鉴赏」十三首霜降诗词,感受深秋的美好

“山明水净夜来霜 数树深红出浅黄”,时令已到霜降,秋的颜色逐渐变得浓重。霜降时节,虽然落叶纷飞、草木枯黄,但却不乏秋日胜春朝的好景致。霜红的枫叶、色彩斑斓的菊花,让秋的清寒中多了一份静美和淡雅。登秋山、观秋叶、赏秋菊、饮菊花酒,自然成为乐事与习俗。

在这欲冷未冷之时,趁着今年秋色未尽,让我们一同在古诗词里感受深秋的美好吧!

咏廿四气诗-霜降九月中

唐-元稹


风卷清云尽,空天 *** 霜。

野豺先祭月,仙菊遇重阳。

秋色悲疏木,鸿鸣忆故乡。

谁知一樽酒,能使百秋亡。


泊舟盱眙

唐-常建


泊舟淮水次,霜降夕流清。

夜久潮侵岸,天寒月近城。

平沙依雁宿,候馆听鸡鸣。

乡国云霄外,谁堪羁旅情。


水调歌头·霜降碧天静

宋-叶梦得


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

寒声隐地,初听中夜入梧桐。

起瞰高城回望,寥落关河千里,

一醉与君同。

叠鼓闹清晓,飞骑引雕弓。


岁将晚,客争笑,问衰翁。

平生豪气安在,沈领为谁雄。

何似当筵虎士,挥手弦声响处,

双雁落遥空。

老矣真堪愧,回首望云中。


霜降前四日颇寒

宋-陆游


草木初黄落,风云屡阖开。

儿童锄麦罢,邻里赛神回。

鹰击喜霜近,鹳鸣知雨来。

盛衰君勿叹,已有复燃灰。


舟中杂纪

元-王冕


老树转斜晖,人家水竹围。

露深花气冷,霜降蟹膏肥。

沽酒心何壮,看山思欲飞。

*** 舟有吴女,双桨唱新归。

南中霜降

明-王夫之


北候怀青女,南飙拂白蘋。

墟烟深漠漠,江草故鳞鳞。

翠袖寒犹薄,黄华泪已新。

炎洲无限橘,谁与寄湘津。


迎霜降

明-何景明


烈风扬云旗,鼓角悲广路。

庭前玉树枝,昨夜微霜度。

幽人蹑葛屦,出户履寒素。

胡当戒坚冰,及此岁将暮。


都门霜降日作

明-郑茂


风雨连朝动客愁,笳声呜咽满边楼。

卷帘何事看新月, *** 霜寒木叶秋。


霜降日得西皋诗中有速诸公社饮意予亦以此订约

明-朱朴


九月降霜寒草衰,三秋落木塞鸿来。

鬓丝可绾年华住,花事聊苏病眼开。

杜老长贫淹酒债,何郎新兴动官梅。

便须拟看东楼雪,莫待缄书再四催。


霜降夜

清- *** 平


海气凝成度鬓风,暗随冷雨到帘栊。

心花一瓣无端湿,梦底 *** 梦亦穷。


如梦令·晓向高楼凝望

清-黄琬璚


晓向高楼凝望。远树枝枝红酿。

睡起眼朦胧,道是芙蓉初放。

霜降。霜降。那是丹枫江上。


秋思耗·霜降明朝节

近代-赵熙


霜降明朝节。坐雨声,红闪一灯如血。

蝴蝶梦中,辘轳心上,头白如雪。

霜降诗句古诗词经典一览,霜降诗句古诗词经典一览-第1张图片-

叹欹枕文园,五更还起问病妾。

一线风,窗纸裂。

甚藓砌偎蛩,荻波回雁,

共把古愁今恨,向人低说。


黄叶。秋光又别。

照故人、那有明月。

锦官词客,黔南天外,浙东西粤。

各一幅千山万山,垂老归路绝。

望夜色,香篆灭。

已唤却邻鸡,声声檐溜未歇。

泪泼银屏万叠。


霜降

当代-左河水


时逢秋暮露成霜,几份凝结几份阳。

荷败千池萧瑟岸,棉白万顷采收忙。

二十四节气之霜降美诗六首:天上繁霜降,人间秋色深

#头条创作挑战赛#

霜降节气美诗六首赏读:气当霜降十分爽,月比中秋一倍寒

公历的十月下旬,农历的九月末,会迎来一个重要的节气“霜降”。

”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也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

霜降是太阳行经黄经210度的节点,用现代的天文学对照,是太阳光越过赤道,逐渐向南回归线进发的一个中间过程,可以看到北半球,开始进入秋冬季节的转换,温度走低,天气更冷。

霜降实际是秋冬交接时段。

古人敏感地观察到,草木上出现凝结的白霜,而在这之前,低空中水汽是以露水的形式存在。

从霜形成的特点,在于,一定有零度的低温,使得水凝华。

这也证明,从霜降开始,气候从凉爽,转向了寒冷。是冬的前兆。

通常概念里的秋天,黄叶满地,秋风落叶,不是早秋仲秋,恰恰是晚秋。可以说,霜降节气的风物,就是晚秋深秋的典型美。所以关于霜和霜降的诗词,在文学里非常多。

有表达景色清旷之美的,有表达寒冷来临时的萧瑟的,也有表达心情和人生如秋之感的。

霜降节气重要的景色特征是,草木大规模在寒冷中黄落,重要的水文特征是,由于上游的高山开始封冻,河流中下游流水减少下降,而加上北方冷空气往往干燥寒冷,带来降雨减少,所谓水落石出,水降沙显,水流平缓静谧。

天高气清,适合登高远望,极目千里,看万类霜天竞 *** 。



“潦收沙衍出,霜降天宇晶。

伏槛一长眺,津途多远情。

思来 *** 外,望尽烟云生。

滔滔不自辩,役役且何成。

我来飒衰鬓,孰云飘华缨。”唐 · 张九龄 《秋晚登楼望南江入始兴郡路 》节录

张九龄是唐玄宗时代的名相。晚秋霜降时节,登楼远望。这样微寒的天气,是另一种清旷的美。

那水泽收束变浅,有水底的沙浮现出来,霜降时节,天空高远晶莹。

那么霜的出现,恰恰是在晴天的晚上或者早晨,如同露水一样,霜的出现,有凝结近地面水分灰尘的作用,所以有霜的早上白天,空气更干净,阳光穿透度好,天空分外澄澈,远眺目光可以达到前所未有的远方。

所以站在高台上远眺的时候,你可以看到远方的河流道路,一种逶迤清晰。

张九龄是 *** ,此次登临,有地方官员陪同,身着华服,在阳光下威严华丽。

但是他本人却很放松。 *** 秋色,尽收眼底,一种沉醉和太阳下的雍容安宁。

有些想法,就是在这样的眺望中,自遥远的天边而来,和思想碰撞,有些浩然,是从这样的远眺中,起自极目中的远烟。

他一反从前的滔滔雄辩,沉默在天地的秋色大美里。

在这自然的清澈壮美里,他的人生和自然比起来,有什么值得炫耀的。

我沐浴着这秋天的阳光,风吹动飘萧的白发,和自然之美比起来,何其渺小,是谁在阿谀我身上的官服,头上的缨帽?

这是他的自知之明。位极人臣又如何,和浩大壮美的秋色自然比起来,他是天地的过客啊。


“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

冉冉岁将宴,物皆复本源。

何此南迁客,五年独未还。

命屯分已定,日久心弥安。

亦尝心与口,静念私自言。

去国固非乐,归乡未必欢。

何须自生苦,舍易求其难。” 唐 · 白居易 《岁晚》

古人往往以秋为岁末。因为秋天是一年成熟的季节,秋天的丰收和忙碌,也 *** 一年将尽。

又到了一年快要过去的晚秋早冬。

霜降节气,水流开始减少,仿佛收缩了奔腾狂放,返回幽静的山谷休息。

带着寒气的风回落树叶,叶落归根,归于莽莽山地。

到了一年快要结束的时候,万物露出了更低最 *** 的样子。比如叶落归根,川流隐藏。

只是为什么我这个被贬谪的人,五年却不能如愿回到家园呢?

我自己想了又想,是命运如此,那就随遇而安吧。

离开家园固然不是快乐的事,但是现在就算回乡,也未必有真正的快乐啊。

不如在他乡,领略万千秋色,不去想那些达不到的愿望。

白居易这首诗虽然重在表达自己在外乡不能回家的痛苦,但是这首诗,最美的,不是他写的人生感想,而是写的霜降时节的自然之美。

万山落叶,深谷清溪,都在享受一种回归。


“风卷清云尽,空天 *** 霜。

野豺先祭月,仙菊遇重阳。

秋色悲疏木,鸿鸣忆故乡。

谁知一樽酒,能使百秋亡。” 中唐 · 元稹《咏廿四气诗 霜降九月中》

这是唐朝颁行天下的二十四节气组诗的一首,专写霜降节气。作者元稹是白居易的好友,时任唐帝国的丞相,以大气生动的诗比,写出霜降节气的美。

霜降之后多晴,冷风连天上的微云都卷走吹跑了,天空明净,像一面带着霜光的镜子,那是 *** 霜光。

此时山野中有豺狼开始捕猎,传说它们在夜晚对月嚎叫,仿佛是在祭祀。

而这样霜冷的气候里,菊花,耐霜的菊花,开在最皎洁的秋光里,开在重阳节左右。

那秋风卷过萧疏的林梢,发出天籁秋声,你或者能听出一种悲凉来。

是这样的天气,你听见大雁飞过的鸣叫,怎么不会思念远方的家乡?

来,我告诉你,此时要喝菊花酒,因为那暖暖的酒水,下到肺腑,温暖身心,使得你心情上的秋意,一洗而空,你会只看到秋天的好,忘记秋天的寒冷与忧愁。

唐朝是鼓励全民喝酒的朝代,无他,是当时酒水度数低,又必须热饮,对于普通人来讲,这是相对廉价的养生饮料。要知道,古代人除了热饮酒,在生活方面,很少喝热水。无疑古人知道,热饮在秋冬对于身体的保健作用,往往病由寒生,酒能克之。




“倚槛穷双目,疏林出远村。

秋深山有骨,霜降水无痕。

天地供吟思,烟霞入醉魂。

回头云 *** ,新月报黄昏。”宋 · 江定斋《 列岫亭 》

晚秋时节,极目远眺,当然在你健康的状态下,那是一种极致的旷美。

靠着山腰亭子的栏杆,视线可以无障碍穿向远方。

可以看到寻常看不到的景色,比如在村落之外,是落叶林,在落叶林之外,是清晰的山峦。

虽然秋深叶落,但是越发显出了山的嶙峋大气,一种万木落尽仍旧存在的骨骼,千古恒在,让人笃定。

而霜降之后,流水下降,不再奔腾,但是别有一种深邃安静,如玉如镜。

这就是山水的本来,山有骨而水不涸。

高天阔地,让诗思翱翔,晚烟落霞,陪我一醉。

而我转过头来,哦,流云缺处,新月升起。好个瑰丽的黄昏。


“昔年今日渡松关,车马崎岖行路难。

瀚海 *** 千浪白,天山风吼万林丹。

气当霜降十分爽,月比中秋一倍寒。

回首三秋如一梦,梦中不觉到新安。”金末元初 · 耶律楚材 《过夏国新安县》

一个宋朝时代外国人的诗。耶律楚材是契丹人,不过他绝对不肯承认自己是外国人,因为他生在燕京(北京),接受爱好沉湎的是汉文化。

而且他后来有个重要的身份。元蒙的丞相。他提出以儒道治国,奠定了元朝的发展基础。

不过他的诗有着独特北方人的矫健和清朗,恰如霜气之凛冽和美。

他在路过新安县的时候,回忆三年前的霜降节气,正是在阴山。

三年前的霜降,阴山天寒,道路崎岖,车马泥泞。

沙漠中时常飞雪,而天山吹来的北风吹红了万山红叶,是壮观也是寒苦。

那阴山天山的霜降节气,寒风在行军的紧促里,吹来倒也十分凉爽,只是霜降节气的明月,已经是晚秋明月,挂在高天,分外清寒,比中秋月要寒冷一倍。

从现代的气象学来看,阴山天山地区,此时在零度甚至零度一下,若不是骑马行军,有着北方游牧民族的矫健体魄,此时霜降的气候,江南人只怕会说,那就是冬天啊。

这是难得写北方天山阴山的晚秋诗作,千里天山月,霜降赛雪清。

“天上繁霜降,人间秋色深。

千林飞落叶,万户动疏砧。

憔悴潘郎鬓,低回宋玉心。

吟诗欲排闷,哀咏更难禁。”明 · 孙承恩《九月 》

这是以农历九月为题的古诗,但是重点落脚是在霜降节气,也就是最有秋感的晚秋。

进入霜降的季节,那繁霜,仿佛自天而落,点染人间秋色,最为壮美深沉。

无数的树林,飘飞落叶,千家万户,开始捣衣,作秋冬的衣裳。

那秋霜,是苦闷潘安发白的鬓角,那秋冷,是宋玉悲秋的心情。

我写诗本来是排遣郁闷的,结果写出诗来,满纸的秋意,却让自己伤感。

古代普通人的深秋,没有当代人这么轻快,衣食住行,都因为寒冷多有负累。

要准备过冬的粮食衣服,担心寒冷引发的疾病,所以悲秋是非常正常的。

但是单独看之一联第二联,却是季节的秋美。

霜降,叶落,家家黄叶窗下,纺织做工,若是衣食富足,那柿子树下的家园,秋色深得正好。

秋色深得正好。是那些先人的愿望,而盛世终于到来,如你所愿。

霜降梨树紫,霜降柿子红,霜降枫叶丹,霜降百谷熟。你还知道哪些霜降的美诗?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诗词#

晏几道蕴藉秋词三首赏析:云渺渺,水茫茫,日日楼中到夕阳

枫红芦白晚秋美诗六首:芦白疑粘鬓,枫丹欲照心

霜降:福从天降!知习俗,学最美古诗词

霜降,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秋季最后一个节气。一般是在每年公历的10月23日,进入此节气天气渐冷,开始有霜,也意味着冬天的到来。

学语文,一人学不如一起学!

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

霜降为九月中,气肃而凝,阴冷凝露为霜。自此,白昼秋云散漫远,霜月萧萧霜飞寒,冬天已经在急迫地叩门了。

霜降后之残秋,玛瑙霜天净,芳条结寒翠,圆实变丹珠,烘林败叶红相映,美秋亦是冷酷时节。古人所谓霜,丧也,万物皆因肃寒覆霜皆丧,霜降是一季之结束,在冬藏中,新一季又将萌生。

一候豺乃祭兽 | 霜降之日“豺祭兽”,豺狼的豺俗名“豺狗”,霜降日杀兽陈列,古人说是“祭秋金”,也是别秋的一种仪式。

二候草木黄落 | 后五日“草木黄落”,木叶飘零,飒飒风干,冬天即将来临。

三候蜇虫咸俯 | 再五日“蛰虫咸俯”,咸是皆,俯首帖耳的“俯”是低头,是卧而不食,就是冬眠。

柿红

霜重柿红季节,柿树叶落光后,柿实累累,悬霜照采,如灯笼满枝,是为展示,显摆。柿子被简文帝称为"甘清玉露,味重金液",但它需被其他果实熏染,才能解涩,相染过程是交易,易为变化,更重要。汉代金币与柿饼形状一致,此种金就称"柿子金",是交易工具。柿之于市的关系,大致如此。

红颗秋

柿红季节,特别喜欢苏东坡“柿叶满庭红颗秋”句,在他之前,白居易有“桑条初绿即为别,柿叶半红犹未归”,张籍有“园红柿叶稀”,郑谷有“柿繁和叶红”。

以上节选自《微读节气》(朱伟著)

打霜降

《周礼》中记载,大司马但凡出师,都要对旗纛进行祭祀,称之为军牙六纛之神。自唐以后,各个朝代都有旗纛之祭。

按古俗,每年立春为开兵之日,霜降是收兵之期。所以霜降前夕,府、县的总兵和武官们,都要全副武装,身穿盔甲,手持刀枪 *** ,列队前往旗纛庙举行收兵仪式,以期拔除不祥, *** 。

霜降日的五更清晨,武官们便会集庙中,向旗合行三跪九叩首的大礼。

礼毕,列队齐放空枪三响,然后再试火炮、打枪,谓之“打霜降”,又称“祭旗纛”,百姓观者如潮。

习战射

《春秋感精符》有记:“季秋霜始降,鹰隼击,王者顺天行诛,以成肃杀之威。”

古人为了顺应秋天的严峻肃杀,都在这个月 *** 练战阵,进行围猎。

自从汉代以来,就在季秋之月讲习武事, *** 演比试射技,以进行赏罚,已沿袭成为惯例。

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还将其列为农家九月中的事宜——“缮五兵,习战射,以备寒冻穷厄之寇”。

吃柿子

俗语有云:“霜降吃灯柿,不会流鼻涕。”

民间认为霜降吃柿子,冬天就不会感冒流涕。

事实上,由于柿子都是在霜降前后完全成熟,皮薄、肉多、味美,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因而就形成霜降时节吃柿子的习俗。

福建闽南地区,有谚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柿子营养丰富,在霜降时节食用极是进补。

送芋 ***

霜降,是秋天最后一个节气,人们非常重视,各地有祛凶、扫墓等习俗,以祈求风调雨顺,生活幸福安康。

霜降时节,人们会用瓦片堆砌成河内塔,在塔里面放入干柴点燃,火烧得越旺越好,直至瓦片烧红,再将河内塔推倒,用烧红的瓦片热垠芋头,这在当地称为“打芋煲”,最后把瓦片丢到村外,这就是“送芋 *** ”。

人们以这样的方式,辟凶迎祥。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整首诗作者用一种轻快语调,描绘当时夏至时节,与端午节前后相连,随着时间流逝,入乡既要随俗,看老翁和孩童一起嬉戏玩耍,其乐融融,一片祥和景象。

《商去早行》

唐?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 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们所传诵,是因为它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

《霜降前四日颇寒》

宋?陆游

草木初黄落,风云屡阖开。

儿童锄麦罢,邻里赛神回。

鹰击喜霜近,鹳鸣知雨来。

盛衰君勿叹,已有复燃灰。


? 霜降前后,气温骤降,虽未到隆冬,但已经是寒气逼人了,所以诗人才有了“颇寒”的感叹。此时,草木凋零,风云变幻, *** 一派萧索。但诗人却并不悲观,盛衰是自然规律,有衰败自然会有“复燃”的时候。

《水调歌头·霜降碧天静》

宋?叶梦得

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

寒声隐地,初听中夜入梧桐。

起瞰高城回望,寥落关河千里,

一醉与君同。

叠鼓闹清晓,飞骑引雕弓。

岁将晚,客争笑,问衰翁。

平生豪气安在,走马为谁雄。

何似当筵虎士,挥手弦声响处,

双雁落遥空。

老矣真堪愧,回首望云中。


? 深秋的寒夜,一位六七十岁的老人,带病登城巡视,回望中原那一 *** 被金人夺去的土地,不能收复,南宋小朝廷也岌岌可危,他的心情沉重而且惆怅。

《八声甘州》

宋?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 诗人在秋风凄紧的霜降时节登高临远,满目山河零落,万物萧疏,不由得勾起思乡怀人的愁情。这种愁情却无人可与诉知,更令人伤感悲戚。全词意境舒阔高远,气魄沉雄清劲;写景层次清晰有序,抒情淋漓尽致,语言凝练,气韵精妙。

今日霜降|恍然暮秋至,静候冬日来

来源:央广网

10月23日12时51分

我们迎来“霜降”节气

秋将去,冬渐近

天气将由凉转寒

就全国平均而言

此时到立冬

是一年之中气温下降速度最快

昼夜温差更大的时节

霜降习俗——品霜柿

我国很多地区

都有在霜降吃柿子的习俗

霜降习俗——登高

古诗有云

霜叶红于二月花

霜降过后

枫树、黄栌树等树木在秋霜的抚慰下

开始漫山遍野地变成红 ***

如火似锦,非常壮观

当此时节,登高望远

美景尽收眼底

霜降习俗——赏秋菊

古有“霜打菊花开”之说

赏菊花

成为了霜降这一时节的雅事

菊被古人视为“候时之草”

是生命力的象征

霜降时节正是秋菊盛开的时候

我国很多地方在此时举行菊花会

赏菊饮酒

以示对菊花的崇敬和爱戴

霜降养生——衣

深秋时节,风大转寒

脖子是寒气入侵的主要位置

很多人到了换季的时候就会咳嗽、嗓子发炎

出门别忘了戴一条保暖的围巾

每天用热水泡脚20分钟

可有效疏通足部经脉

帮助血液循环

预防手脚冰凉

霜降养生——食

霜降到来,天气变冷

饮食宜温和

少吃辛辣、 *** 和寒凉的食物

更不建议大鱼大肉

应以健脾润燥的食物为主

如萝卜、栗子、秋梨、百合、蜂蜜等

多吃新鲜果蔬,多喝开水

调养脾胃是关键

霜降养生——运动

霜降养生——情绪

晚秋时节,草枯叶落

是一年中情绪较易低落的时节

可以找点自己平时感兴趣的事情

来转移注意力

在晴朗的天气享受一下“光合作用”

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转眼已入深秋

当呼出的气息渐渐起雾

一层薄薄的白霜

拥抱着大地的每一个黎明

打个 ***

问候下爸妈

“天凉了,记得加件衣服”

来源:央广网

霜降已至,了解一下古诗中的“拒霜花”

昨天是霜降,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开始昼夜温差开始加大,落叶树种也慢慢褪去了一身绿色。而在这深秋时节,仍有花朵姗姗来迟,当然我们这次说的不是菊,而是木芙蓉。

木芙蓉,为锦葵科木槿属落叶灌木,花大似芙蓉(荷花),因而得名。与同属的木槿相比,木芙蓉的花期要晚得多,直到天气有一丝凉意出现才长出花苞,盛放时节已是晚秋,迎着风霜与寒冷依然展露红颜,也有了“拒霜花”这一别名。苏轼还有一首十分有名的《和陈述古拒霜花》,描写了在秋季的一片枯黄中,只有木芙蓉仍在怒放。

木芙蓉的最引人注目的特点是它的花朵,除了大的出奇,还会变色,花朵初开为白色,随着时间推迟转变为粉色,最后变为深红色,前后三变,极具观赏价值,被称为“三变花”、“转观花”,而更有趣的是“醉酒芙蓉”这个别称,形象地把花色的转变形容为喝醉酒后脸色由白转红的样子,极为贴切。木芙蓉不仅好看,还好养,它生长快速、耐水湿,甚至还能在河边滩涂种植,可防止水土流失,还耐二氧化硫,可作工厂绿化,因此在园林中被大量使用,还是成都市的市花。

木芙蓉的作用远远不止这些,它的茎皮富含纤维素,可用于纺织造纸;花可食,可做成雪霞羹;叶则是民间常用草 *** ,被认为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复方木芙蓉涂鼻软膏里就有它。可见木芙蓉全身都是宝。

素材来源:上海市绿化和市容宣传教育中心

部分素材来源于 ***

今日霜降:欣赏十首与霜降有关的古诗词,这种寒凉意境你喜欢吗?

今日霜降,霜降的到来,意味着秋天就快要结束了,天气越来越冷了。霜降是24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 也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天到冬天的过渡。在我国古诗词中,不乏关于霜降的内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10首关于霜降的古诗词,感受文字背后的寒意。

霜降过后,早晚天气就有些冷了,昼夜温差比较大,所以在这个时候,尤其是老人和小孩,要注意适当添加衣物,小心换季感冒。霜降意味着露水成霜,《月令七十二集解》中,有这样一句话:"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可以说明这个节气特点。霜降一般在每年公历10月23日左右,霜降也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俗话讲"霜降杀百草",霜降过后,植物渐渐失去生机,夏天的绿意渐渐消失,寒冷肃杀万物,大地一片萧索。

但是霜降并不是 *** 降霜的意思,霜降过后,距离降霜还有一段时间,并且,霜也不是从天上降下来的,而是地面的水气由于温差变化遇到寒冷空气凝结而成。在气象学上没有"霜降"的概念,气象学上一般把秋季出现的之一次霜称做"早霜"或"初霜",而把春季出现的最后一次霜称为"晚霜"或"终霜";从终霜到初霜的间隔时期,就是无霜期,"霜"通常出现在秋、冬、春这三个季节。"霜降"节气与"降霜"无关,两者不是同一概念。

我国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蛰虫咸俯。" 豺乃祭兽是指:霜降之后,豺狼开始捕获猎物,并以先猎之物祭兽,就如同人间收获粮食,用以祭天,以示回报,并以此祈祷来年风调雨顺。草木黄落是指:秋尽百草枯,秋天,西风漫卷,催落了叶,吹枯了草,万物萧瑟,逐渐寒冷的气候,将大自然所有的生命力进行了一次次毁灭 *** 的摧残,尽皆展示深秋的悲苦,触及人心。蛰虫咸俯是指:由于天气转凉,蜇虫也全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中。蜇虫无声,都为经历漫长的冬天而作准备,期待来年的新生。

民间有谚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我国地域辽阔,不同的地方在霜降时有不同的习俗,比如福建人吃柿子、山东人吃萝卜,还有赏菊、登高远眺等习俗,因为霜降时节是秋冬的转折点,也是阳气由收到藏的过渡,在这个时机,要尤其注重养生,应该注重脾胃,清淡饮食,注意防寒保暖。

秋燥表现为口干、唇干、皮肤干燥等。因此应多吃蜂蜜、银耳、青菜、香蕉等滋阴润燥食物。另外,此时节,昼夜温差变化增大,要注意添加衣服,特别要注意脚部保暖,更好养成睡前用热水泡脚的习惯。

霜降读好诗,绝对别有一番风味。今天,让我们一起欣赏十首与霜降有关的诗词,体会古人笔下霜降的意境。

岁晚

<唐> 白居易

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

冉冉岁将宴,物皆复本源。

何此南迁客,五年独未还?

命屯分已定,日久心弥安。

亦尝心与口,静念私自言:

去国固非乐,归乡未必欢。

何须自生苦,舍易求其难?

舟中杂纪 其十

<元> 王冕

老树转斜晖,人家水竹围。

露深花气冷,霜降蟹膏肥。

沽酒心何壮,看山思欲飞。

*** 舟有吴女,双桨唱新归。

泊舟盱眙

<唐> 韦建

泊舟淮水次,霜降夕流清。

夜久潮侵岸,天寒月近城。

平沙依雁宿,候馆听鸡鸣。

乡国云霄外,谁堪羁旅情。

次韵晋之五丈赏压沙寺梨花

<宋> 黄庭坚

沙头十日春,当日谁手种。

风飘香未改,雪压枝自重。

看花思食实,知味少人共。

霜降百工休,把酒约宽纵。

石钟山

<宋> 喻良能

坡翁文字妙来今,仙去遗踪杳莫寻。

惟有石钟还好在,未须霜降自清音。

致郭老

<现代> 老舍

门头村里好为家,文艺源泉岂浪跨。

金玉红楼终是梦,镰锄碧野遍开花。

东流巨浪今潮北,霜降香山叶染霞。

瓜果齐歌丰产日,高天一弹吐光华。

又用韵

<宋> 李曾伯

雪凝霜降不肯春,花神岂类妇人仁。

肯留年后供清思,分付东风与主人。

赋得九月尽

<唐> 元稹

霜降三旬后,蓂馀一叶秋。

玄阴迎落日,凉魄尽残钩。

半夜灰移琯,明朝帝御裘。

潘安过今夕,休咏赋中愁。

巴江

<宋> 晁公溯

巴江暮秋末,霜降千林空。

山色不改碧,蓼花无数红。

木叶感湘浦,莼羹忆江东。

艰难志当壮,吾未怨途穷。

过夏国新安县

<元> 耶律楚材

昔年今日度松关,车马崎岖行路难。

瀚海 *** 千浪白,天山风吼万林丹。

气当霜降十分爽,月比中秋一倍寒。

回首三秋如一梦,梦中不觉到新安。

霜降节气大气美诗六首:秋深山有骨,霜降水无痕


霜降节气美诗六首: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

霜降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也是传统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往往应对公历的十月和农历的九月下旬。此时太阳直射越过赤道,继续南行,迫近冬天,夜长昼短,是真正让人感觉寒意的深秋。

二十四节气多半是用降水来确定节气名称,霜也是传统降水的一种的形式,古人认为,那是地表草木中 *** 的水汽,因为遇到冷,而凝结在草木物体的上头,认为和露是同一种形式的不同状态。其实这点和现代科学相隔不远。

霜的凝固点和露不一样,需要零度的低温。也证明古代这个时期,有的地方,尤其是汉唐以北方为都城的地区,此阶段夜晚已经出现的零度的可以凝结霜华的低温。白露为霜,说的就是这个时段,晶莹的露水,已经变作了白色的霜。

霜降这个节气名称是在汉朝开始官方固定,但实际霜降这个词,这个节气用语应该早在秦汉之前。

诗经有美句.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这固然可以只是当作普通人记录晚秋蒹葭露水的变化,实际也点出了季节是在晚秋的水边。那风吹动苍茫的芦苇,那簌簌的声音,穿越了2000多年,仍旧仿佛近在耳边。

屈原两次使用霜降。

恐天时之代序兮,耀灵晔而西征。

微霜降而下沦兮,悼芳草之先零。”先秦楚国屈原《远游》

我担心岁月的流淌季节的变化,太阳已经慢慢向西行走,我担心那霜降,马上会真正降临到地面,我可怜那芳草更先凋零。另外还有一句在九章里“何芳草之早殀兮,微霜降而下戒。”

屈原是春秋时期历法最完善更先进的楚国的大夫,他笔下的霜降,很有意思,首先是霜降,霜降之后,还用了动词,下沦和下戒,那么实际那个时候,霜降已经是节气了,在霜降节气,看见霜下落到芳草之上。而且他写写出了霜降时节重大的草木特征,就是芳草之类的小草本,会在霜降,或者有霜的日子因为严寒过甚,纷纷枯黄萎谢,自然也包括他最喜欢的兰草。

那么流传下来的七十二候实际也是先秦时代积累的节气知识,关于霜降的三候,有 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

说的是豺狼野兽此时开始捕捉猎物,大多数草木开始变黄凋落,小的昆虫动物开始蛰伏。

其中最直接的特征,就是草木黄落。

所以屈原在霜降节气悲叹,他喜欢的芳草,开始枯萎,对于热爱芳草的他无疑是件悲伤的事。

而正是屈原这种将自己的心情融入自然变化中,带着强烈主观色彩的诗章,成为了后世文人悲秋的文化源头。

但是霜降真的是个很悲哀的时段吗?

绝对不是,因为此时正是古代农业更大收获的季节,有霜降来临,固然很冷,但是有些果树经过秋霜,反而甜度更高,营养更丰富,比如传统的梨,橘子,枣类,而霜降时节,正是因为空气中的水分凝结在地表或者近地面,往往白天非常的干燥晴朗,利于粮食的收割,晾晒以及储藏。

“霜降红梨熟,柔柯已不胜。

未尝蠲夏渴,长见助春冰。”宋朝苏轼《梨》

霜降时节的梨子已经成熟,那柔软的枝条上挂着累累的果实,仿佛不胜其重。

虽然梨子此时成熟,解决不了夏天的那种渴,但是那种冰润的感觉,犹如春天的冰一样清凉。

梨子本身充足的水分,就可以缓解霜降初冬时节,因为 *** 水分流失,空气寒冷带来的那种干燥。经过霜降的秋梨,不仅是秋冬可口的水果食品,而且有重要的 *** 用价值,止咳润肺,预防和治疗秋冬感冒。

这是自然送给人类的礼物,无论季节如何变化,总会有一种 *** ,一些草木让你平安度过最不适应的时期。

“老树转斜晖,人家水竹围。

露深花气冷,霜降蟹膏肥。

沽酒心何壮,看山思欲飞。

*** 舟有吴女,双桨唱新归。”元朝王冕《舟中杂纪·其十》

霜降时节还是各种水生鱼类虾蟹的肥美期,所谓菊黄蟹肥,此时正是母蟹多子饱满的时期,也是黄花鱼这类鱼进入繁殖期的时段,水温的骤降,让这些水生动物拼命积攒营养,结果却成了人类的美食。

农业的秋收自然还包括这些在寒冷中迅速生长的动物, *** 肥美,一个鲜字, *** 羊肥鱼嫩,正好补充人们夏天丢失的营养。

虽然草木是进入了大面积的发黄凋零期,那是为来年的繁荣作休整和准备呀。

“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

冉冉岁将宴,物皆复本源。

何此南迁客,五年独未还。

命屯分已定,日久心弥安。”唐朝白居易《岁晚》节录

白居易这首诗很大气地写出了霜降那种循环中的收敛之美。

霜降时节,水都慢慢减少消失,它们归藏在深山 *** 里,北风吹落树叶,那是落叶归根,返回山林。时光流走,一年就要过去了,万物,都开始归零,回到最初的源头和状态。

我虽然作为游子,五年没有回家,但是我觉得自己应该安于命运,在这样的季节,少折腾,不要去想不能够自然而然达到的事,就是顺应了自然的变化。

虽然白居易不明白,山中的水,是怎么来的,他认为这霜降时节,流水减少,山林的水源进入了收敛阶段,不再奔腾豪放,而是一种休养。从某种角度也说得过去。

最美的,是他没有将落叶写成无聊之悲,他认为叶子回归到了自然。对于山林来讲,落叶是更好的肥料,可以变作腐土,一方面保护 *** 不被风化,另外一方面,落叶提供着来年所需草木的营养。

在白居易看来,霜降是天地间万物归零休养的开始,有一种宏大自然的美。

联想到他本身,更佳的选择当然是能够回到故乡,和亲人有温度地过秋冬,但是如果时间和安排实在与愿望违背,那么像霜降时节的一切,少折腾,顺应自然的变化,守在原地,也不失为一种不伤身心的做法。

他的这种人生现实主义的态度,实在是比宋玉在秋天里痛哭哀嚎来得节制和绵长,健康又理智。

霜降时节,更是一种高秋之美。因为此时的空气更澄明清新,阳光更明丽,山凋落木,水瘦长河,更有种天旷地远的辽阔清明之美。

“倚槛穹双目,疏林出远村。

秋深山有骨,霜降水无痕。

天地供吟思,烟霞入醉魂。

回头云 *** ,新月报黄昏。”宋朝江定斋《列岫亭》

那么此时登高远眺,你会比重阳节或者其他时段,更能领会一种真正的秋的骨骼和大气。

靠在栏杆上,眼睛可以看到天尽头。

可以看到遥远的地方,藏在林子里的村落,此时都在太阳和萧条的树木间,露出了久藏的身影。

最美的是可以领略到山林那种嶙峋的骨骼之美,因为大部分树叶在凋零,显示了山真正的轮廓,以及在秋林中显出的苍茫遒劲。

在霜降之后,水位降低,甚至露出河床中的石头,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就是这样的清明峻美吧。

这样的高天长地,如同在静止的水晶球里,却又不是那么冷,因为太阳和晚霞会渲染出天地恢弘的秋色。

你回头一看,哦,还有月亮,月亮再也不会被树林遮住,她露出最明净的笑容,如果你有幸,你会看到此时,日月同天的那种黄昏美。比白居易的九月初三夜更加大气动人!

如果你不是局限在小的一花一木的凋谢和悲伤里,如果你愿意冒着点轻寒,去接受霜降,你会发现一个更浩大壮美的秋天。

因为,万类霜天,竞 *** 。希望那中间,有你,有你不畏惧霜寒的心和灵魂。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

标签: 霜降 古诗词 诗句 一览 经典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