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周边县市甚至外省来的食客,来武城就是为了吃一顿煊饼。”在德州市老城镇的一家小店,还不到饭点,王书义就开始忙碌起来了。
老城镇位于京杭大运河东畔,是连接武城、夏津、清河、故城两省四县的交通枢纽。在大运河悠悠历史中,武城煊饼的 *** 工艺代代相传,迄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
王书义是位做煊饼的老师傅。60岁的他生于煊饼“世家”,自20多岁接手家族生意后,以此谋生30余个春秋。他口中所说的煊饼,是一种带馅的面食,大如盘、厚如指、色泽黄亮、皮酥馅嫩……
煊饼。
王书义介绍,煊饼和面的手法和馅料 *** 、锅灶的垒制、烤制的方式都有其独特 *** ,有“ *** ”、“一洞两灶”、“三翻六刷”等说法,缺了每一种 *** 作,煊饼都无法达到更佳的口感。
“和面必须用上等面粉,还要放盐。”王书义将面团不断拉抻、反复揉揣,“揉到面光、盆光、手光‘ *** ’,才能烤制出煊饼的酥皮。”他介绍,馅儿一般就牛肉和羊肉两种,牛肉必须配大葱,羊肉必须配香菜,且肉不能用绞肉机绞,须手工切成玉 *** 大小的细块才有嚼头。薄薄的面皮包上馅儿,用小擀面杖轻轻压擀成饼状,两面都刷上油,就可以烤制了。
王书义在 *** 煊饼。
“前有平锅不带盖,后锅有盖装砖头。”王书义这样描述烤煊饼的锅台。锅台是一洞两灶,前灶高,是烙制生饼的鏊子;后灶矮,为一个铛子;铛子上铺一层瓦砾,就是王书义所说的“砖头”。“烙饼的之一步就是把生饼放在前灶烙成型,几分钟后,再移入后灶里煎烤。”王书义一边往洞里添柴火,一边翻烤煊饼,不时刷上棉油,手法娴熟,动作有条不紊。
烤制煊饼用的瓦砾。
“烤制煊饼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能闲着,得让饼在锅里‘旋’起来,这也是煊饼的得名原因。”王书义的手不停拨动着鏊子中的生饼,使通过旋转均匀受热定型,“李自成进北京时,途经武城,闻香下马,见制饼的师傅将饼在鏊子上不停地旋转,所以赐名‘旋饼’,后来改成‘煊饼’。”
饼面呈黄褐色的时候,煊饼便出锅了,泛着油光、面皮酥脆、香气扑鼻,而王书义早已被灶火烤得满头大汗。“现在有人可能是嫌麻烦,有人嫌瓦砾不干净,改用电锅或者天然气,那样做出来的味道就不对了。”王书义认为秉承传统的 *** *** ,才能做出最地道的武城煊饼。
武城煊饼。
2006年,武城煊饼被山东省名吃认定 *** 会认定为“山东名小吃”,2007年被德州市列入之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传统的工具和锅灶里,瓦砾经过高温与油香混合,散发出独特的香味,食客纷纷驻足。
王书义继续往灶里添着柴火,火苗越烧越旺,一如在他心里,这门凝结了煊饼师傅们的多年智慧和实践经验的古老手艺,不会湮没于时间长河中。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周桐 通讯员 于宁 王胜楠
寻访山东土特产⑥丨行走黄河口,带你品尝河海交汇孕育的美味产业兴则农村兴。2022年 *** 农村工作会议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了山东各地富有地方特色的物产。为探寻山东立足土特产资源、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的新动向,大众日报记者蹲点微山湖、沂蒙山、鲁西南、胶东等地,看一看这些地方如何立足“土”、体现“特”、形成“产”,感受“土特产”蕴含的乡村产业振兴美好图景。第六站,我们带你来到黄河入海口,带你品尝河海交汇孕育的美味——
天气转暖,位于东营市垦利区永安镇的东营市惠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大闸蟹 *** ,也开始忙碌了起来。深夜时分,一艘艘满载着蟹苗的小船驶入水面,工人们将网兜里的扣蟹撒入蟹池。“别看现在这些小家伙跟扣子一样大,待到金秋时节,拳头大小的黄河口大闸蟹就能‘爬’上咱百姓的餐桌了!”公司副总经理赵金山介绍,今年基地累计放了超十万斤的蟹苗,保守估计产量可以突破五百吨。
滔滔黄河裹挟着黄土高原的泥沙,在东营注入渤海。这片 *** 国最年轻的土地上,湿地资源丰富,独特的自然和人文环境造就了黄河口大闸蟹、黄河口大米、广饶肴驴肉、 *** 鸡等土特产。近年来,伴随着黄河口生态的不断向好及“黄河口”品牌的精心培育,这些土特产的名声在全国逐渐叫响。
种养更 *** 态环保
黄河口大米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栽培,20世纪70年代面积逐步扩大。近些年,着眼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黄河口地区围绕以水定产、以水量产做文章,培育了一批抗盐碱 *** 能强、用水少、产量高的水稻品种,生产出了广受欢迎的绿色稻米。
再过一个月水稻就要 *** 秧了,东营市一邦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已经开始了前期准备工作。一邦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京负责稻米的加工和销售,据她多年研究对比发现,相较于其他地区的水稻生长环境,黄河口地区3‰的盐碱度,让这里产出的稻米品质上佳。
一邦农业通过物联网生产管理及质量追溯平台,对水稻从种植到餐桌实行全程信息化管理,水稻种植全程化肥、 *** 施用量比常规种植减少15%,亩增效260元至350元。
同样在黄河口生长的大闸蟹,近些年也改变了传统的粗放式养殖方式。“在黄河流域‘以水定产’、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刚 *** 要求下,我们通过探索尾水利用、生态工程化池塘循环水养殖,有效降解水中污染物,减轻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改善水质,避免尾水排放影响自然生态环境,进一步实现了水循环利用。”赵金山说,根据这一生态养殖模式,去年黄河口大闸蟹比南方大闸蟹提前上市两周到一个月,实现了错时、错峰上市,进一步提升了经济效益。
退海之地,土壤盐碱贫瘠是不争的事实。物资匮乏的年代,当地百姓便想方设法“放大”食材的作用,地方特色美食广饶 *** 鸡应运而生——人们将一年到头难得吃上一次的农家鸡,切块后裹上面粉和蛋液油炸,招待客人时再辅以土豆、山 *** 等炖煮。
“1斤鸡肉,炸制后能达1.6斤左右,再加上配菜炖煮,能更大化发挥出一只鸡的价值。”广饶吴氏 *** 鸡传承人吴庆国介绍,如今广饶 *** 鸡经过四百多年发展,已成为知名的乡土特色美食,也寄托着当地人内心的乡愁。
搭上产业化快车
26.12亿元!2022年,“黄河口大闸蟹”的品牌价值再创新高,数字体现着市场对这一品牌的认可。
3月20日,在黄河口大闸蟹产业园,大闸蟹养殖企业和养殖户开始将蟹苗投放到蟹塘里,整个投放工作预计3月底前完成。这些蟹苗是山东省淡水渔业研究院、上海海洋大学等知名机构共同选育水产新品系,具有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规格品质高等特点。
养殖大闸蟹并非易事,从苗种选择到养殖方式,每个环节都非常关键。这些年,东营市坚持大闸蟹产业化发展思路,通过合理确定大闸蟹养殖数量,实行统一种苗繁育、统一技术培训、统一养殖模式、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品牌营销、统一全程 *** 式物流服务的“六统一”服务模式。精细化、生态化、科学化养殖,使得黄河口大闸蟹实现了“不愁卖”。目前,东营市黄河口大闸蟹的养殖面积达7万亩,年产量7100吨。
在距离黄河口大闸蟹产业园几公里外的垦利区永安镇二十八村,500亩的试验基地吸引着省农科院、青岛农业大学等12家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们常年在此,多种优良耐盐稻品种和多项高效栽培技术也从这里产生。去年,专家组对中科东营分子设计育种研究中心选育、一邦农业示范种植的耐盐优质水稻新品系“盐黄香粳”进行了实打测产和品质分析,在重盐碱地上亩产达到505.1公斤,米质达到优一级。
“过去只能种棉花甚至什么庄稼都不长的盐碱地,有了科技的力量,不仅变为良田,产出的稻米更是‘高人一等’。”一邦农业副总经理董晓亮说。
东营市把黄河口大米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先发展的特色产业,实施了“渤海粮仓”等科技示范工程,大力优化品种,加快水稻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加快扶持现代化水稻产业体系建设。目前,全市引进、培育了适应黄河三角洲地区的早、中、晚熟粳米品种10个,探索形成了稻鸭、稻蟹、稻虾混合生态生产模式,打造出了生态米、黄河香米、粥米等系列产品。
东营市大力推进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以标准化为引领,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大力培育农产品品牌。目前,全市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6个,“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700余个。
与文旅相融合
近日,来自南非的Willem和来自加纳的Iyke走进广饶县大码头镇 *** 鸡 *** 技艺传承基地,跟随非遗传承人吴庆国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腌制好的鸡块裹上面粉,再沾满蛋液,放到热油锅中炸至金 *** 捞出,在现场,两位外国友人挽起袖子戴上手套跟随吴庆国现场 *** 。吃着自己做的 *** 鸡,Willem赞不绝口:“非常喜爱这个口味。”在这个乡村非遗传承基地,外国友人、研学团体、短途游客络绎不绝。
永安镇的稻田画近几年也成了网红打卡地。“小康社会 幸福起航”“超级飞侠 勇闯天下”等创意稻田画让游客流连忘返。“借力稻田画这一网红打卡点,我们顺势在观景台一楼大厅打造了企业产品展厅,用以提升黄河口水稻的品牌形象。”董晓亮说,如今这里已经成为多所学校研学基地。稻田画为媒,一邦农业在全国签约了五六十家合作商。
近几年的金秋时节,东营市黄河口大闸蟹开捕节会如约而至, *** 开捕现场热闹非凡,同期举行的大闸蟹美食节等活动都会吸引众多游客前来。
近年来,东营市全力做好“土特产+”文章,推动农业与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特色乡村旅游逐渐兴旺。
山东各地居然有那么多海鲜特产,哪些是你的更爱?平邑金银花、武城辣椒、蒙阴 *** ……这些山东特产好吃又健康,一起来了解山东特产领域的山东好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