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语学习,闽南语学习教学 *** -万象-

闽南语学习,闽南语学习教学 ***

牵着乌龟去散步 万象 31 0
Meta 已开发出无文字语言AI翻译 *** ,小扎亲自演示闽南语翻译

IT之家 10 月 20 日消息,世界上大约 7000 种已知的语言中,有 40% 没有标准的书写 *** 。这些没有文字的语言给现代机器学习翻译 *** 带来了一个独特的问题,因为翻译通常需要先将口头语言转换为书面文字,翻译后再将文字还原为语音。不过 Meta 公司 10 月 19 日宣布,已经通过其最新的开源语言人工智能(AI)解决了这个问题。

Meta 公司公布了“之一个由人工智能驱动的无文字语言的语音翻译 *** ”,该 *** 成功地翻译了闽南语,这是一种主要在 *** 地区使用的口头语言。

IT之家了解到,该 *** 是 Meta 公司人工智能项目的一部分,被称为“通用语音翻译器(UST)”。Meta 公司在一份声明中说:“该翻译 *** 是 Meta 人工智能的通用语音翻译器项目的之一个里程碑,该项目专注于开发人工智能 *** ,提供所有语言的实时语音到语音翻译,甚至无文字语言。”该项目正致力于开发更多实时语音到语音的翻译,以便元宇宙居民更方便地互动。

Meta 说,以前大多数人工智能驱动的语言翻译工作都集中在书面语言上,但其目标之一是翻译更多缺乏正式书写 *** 的语言。据 Meta 公司称,目前有 7000 多种语言,但“超过 40% 的语言主要是口语,没有标准的或广为人知的书写 *** 。”

Meta CEO 马克-扎克伯格在发布在 Facebook 上的 *** 中演示了该用该 *** 翻译闽南语,并表示 Meta 公司将对该工具进行开源,以便人们可以使用新的人工智能 *** 来翻译更多的语言。

闽南话学习笔记(二)

为了加强对闽南话的记忆和理解,我尝试了一些练习题和实践活动。例如,与当地人进行简单的对话、观看闽南话电视节目或听广播等。这些实践活动使我更有机会接触真实的闽南话环境,提高了我的语言应用能力。

我发现通过与母语为闽南话的人进行对话,并多加练习听力和口语,可以帮助我更好地掌握闽南话的语音和语调。

在结束学习的时候,我意识到学习闽南话是逐步融入福建、 *** 和东南亚社会和文化的重要一步。虽然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挑战,但通过不断练习和实践,我相信我会逐渐掌握闽南话的基本词汇,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它们。


总的来说,今天的学习让我对闽南话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尽管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但通过不断练习和实践,我相信我会逐渐掌握闽南话的基本词汇,并能够与当地人更好地交流和沟通。

#记录我的2023#

留住乡音 唤起乡情 咱厝人的闽南语学习平台上线

小程序截图

■记者 张素萍 通讯员 李莹 文/图

传承乡音,留住乡愁。日前,咱厝人的闽南语学习平台——“泉腔鲤音”闽南语研学小程序(测试版)上线运行。据了解,这是首个由官方策划实施、专业学术机构指导的泉州腔府城音研学平台和语音词典,该程序拥有许多闽南话保护方面的“首创”尝试,旨在充分利用新平台、新技术、新力量,大力推进闽南方言抢救 *** 保护传承,在全社会形成重视和保护闽南方言的文化氛围。

搭建研学平台

深度合作共护乡音

闽南话被誉为“中国古代语言活化石”,是闽南及 *** 地区民众、海外福建籍华侨华人共同的乡音记忆。作为全国著名侨乡、国家级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泉州是保护和传承闽南话的重要“基地”,也是加大闽南话保护力度的重要支点。

今年7月,鲤城区举办创建世遗典范城市“海丝泉州·古城讲坛”之一讲暨闽南方言抢救 *** 保护传承项目合作签约仪式。鲤城区委宣传部与泉州师范学院签署“活着的古城”闽南方言抢救 *** 保护传承项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围绕 *** 传承推广闽南语开展深度合作,通过 *** “泉腔鲤音”闽南语语音词典、组织闽南语师资力量培训、开发闽南语校本课程等方式,共同做好闽南方言的传承和保护。

“地方文化凝结在地方语言当中,闽南方言承载着泉州最为丰厚的文化传统,对闽南语的保护和传承是一项长期 *** 、 *** *** 工程。”泉州市语言文字学会会长、泉州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院长 *** 卫表示,此次合作对闽南语抢救 *** 保护和活化传承意义重大。

“泉腔鲤音”闽南语研学小程序(测试版)就是推进该项目的主要平台之一。据了解,该程序中,闽南语泉州腔鲤城音的语音词典由鲤城区委宣传部、鲤城区社科联与丝路语言文化研究中心(泉州师范学院)合作编撰。

设置三大板块

闽南话学习交流“宝典”

昨日,记者用微信打开“泉腔鲤音”小程序,一份闽南话学习交流的“宝典”映入眼帘。程序主页面上,“侨批乡音”“世遗讲古”“古韵泉诗”“福娃讲福”等一个个有声文化栏目,将闽南话相关的语音词典、应用场景、互动端口浓缩其中。该平台设置学习、互动、词典三大板块。其中,学习板块汇集了童谣、戏曲、故事、诵读等闽南语音 *** 作品,鼓励用户上传学习小 *** 。

记者点击“侨批乡音”栏目,看到栏目精选了《亲友书》《姐妹书》《父子书》等侨批,邀请泉州师范学院教授等献声读批。“浅姊:自握别以来,转瞬已逾数载……前日,环侄正整装乘舟返国,但他此行不是回家省亲,乃是为国当兵服务而去……”这是侨批《姊妹书》中的文字,程序页面的右上角,有闽南语朗诵的《姊妹书》音频,声情并茂地讲述了一段送子 *** 的感人故事。一封封侨批,一段段闽南语音频,传递着跨域时空的家国深情。

打造闽南语学习生态

首期词典编撰拟年底完成

鲤城区社科联 *** 吴湘霖介绍,这是首个由官方策划实施、专业学术机构指导的泉州腔府城音研学平台和语音词典。他说,不少外来人员想学闽南话融入泉州生活,但他在交流中发现,很多泉州籍孩童并不会讲闽南话。“如今很多闽南人只会读白读音(口头语),不会说文读音(书面语),家乡原音正在渐渐消失。官方需要传播更为规范的方言发音和文字。”吴湘霖表示,开发这个小程序就是为确保传播的规范 *** 与正确 *** ,打造闽南语学习生态。

这一使用便捷的小程序,蕴藏了许多闽南话保护方面的“首创”尝试。吴湘霖介绍,“泉腔鲤音”闽南语研学小程序集语音词典、应用场景、互动端口等功能于一体,具有便捷 *** 、规范 *** 、实用 *** 、公益 *** 的特点。其中,府城音“语音词典”属泉州首创,词典拥有1万个常用词组、3500个常用字的闽南话府城音文白读发音和书写,之一期词典编撰工作预计年底完成。未来平台还将在线下举办“闽南语传承人培训班”等传播交流活动,比如今年中秋节就将在闽南文化交流中心举办“情满秋夕·月照古今”中秋主题活动,届时将有一批闽南语粉丝共同献上《月是故乡明》中秋诗词、侨批闽南语朗诵晚会。

学闽南语、英语的时候,怕发音不正确被笑,就不敢说?

有些人在学闽南语的时候,怕发音不正确被笑,就不敢说,可是你越是不敢说,越是不容易学会。你说错了,别人会纠正你,笑也是善意的笑,就算他们笑得见牙不见眼,那又怎样?要是我,我也会跟着笑,然后再问正确的要怎么说。

回想起自己学英语的时候,也曾被笑过,我们是初中才开始学英语,我后面的同学,小学毕业后的暑假有去岛内先学英语,他比我早入门。被他笑,我也没觉得自卑,早自习的时候还是一样大声地朗读,朗读的效果真的不错,反正我从开始学英语到大学毕业都学得很轻松。

想学好,就别怕被笑。学习的过程总会有出错的时候,错了改了就好了,谁能保证一学马上就能字正腔圆。刚开始也许会觉得不是那么顺,慢慢地你会发现其实也没那么难,甚至会觉得越学越有意思。

ps:

今天又上传了几个音频,欢迎收听。

闽南话的由来

闽南语

闽南语,据传起源于黄河、洛水流域,在西晋时期、唐朝、北宋迁移至福建南部,发祥于福建泉州。现主要分布地除闽南地区和 *** 地区外,还广泛分布于闽东北地区、浙东南区、及广东粤东、粤西地区、海南岛及东南亚的大部分华人社群。全世界使用闽南语的有7000多万人。

<1>

"闽南语"一词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学术上泛指闽南语的 *** ,狭义则仅指闽台之闽南语。 *** 及西方学者多认为是一种语言,属汉藏语系汉语族闽语支。 <2>在 *** 语言学的分类上,属汉语族中闽语的一种。闽南语在各地有不同称呼,例如在中国 *** 常被称为泉州话、漳州话、<3>厦门话、福建话、河洛话(古代河南话)、学佬话等;在 *** 亦被称为 *** 、 *** 话、河洛话或福佬话,在东南亚的海外华人则称为福建话(Hokkien)或咱人话(台闽字写作咱侬话)。

中文名

闽南语

外文名

Min Nan dialects

所属语系

汉藏语系-汉语族-闽语支

使用人口

约7000万人<4>

使用排名

世界第21位<4>

快速

导航

流传分布语言分类语言文法语言音标关于借词日语关系日常用语文白异读使用现状

历史形成

闽南语的支系皆源于泉州漳州音系,但依分化时间的早晚、地理隔阂、漳泉音演变等因素,出现了不等的差异和变化。<1>

闽南语的形成主要是因为两次的 *** 潮, *** 的原因是征蛮、避乱:<5>

之一次:第四世纪晋朝人移居入闽,部分初级泉州话的形成于晋朝五胡乱华时期(西元304-439年),异族入侵中原,伫西晋永嘉二年(公元308年)的时候,中原(河南一带)的衣冠八族(詹林黄陈郑丘何胡)开始避难到福建的泉州晋江等流域一带,他们把当时的中原语言(比如,有身、瞑、鳖、斟酌、鼎、箸等)带过来,后来称作“泉州话”。但这次数量很少 , *** 多留在闽江和木兰溪流域。南朝梁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析晋安郡南部置南安郡,以保持闽疆南部 *** 取称,治所在今南安市 丰州镇,领晋安等三县,辖今之厦门、莆田、泉州、漳州一带,但不久就被撤销,直到200多年后的唐朝中期,又在今泉州市区第三次置武荣州,不久改名泉州,泉州市区一带的建制才稳定下来,泉州的安溪、惠安、永春、德化在400多年后的五代时才设县。所以少量“泉州话”就是第三、四世纪的中原音参“吴楚方言”(比如:水薸(phio5)、手ng2、鲎hia)和当地的“越语(比如:loo3(高)、san2(瘦)、lim(饮)、hiu3(洒))融合而成的,这就是”白话音“主要的来源,比”读书音“较早。

第二次:唐初陈政、 *** 光父囝屯垦漳州,漳州话的初步形成于唐高宗总章二年(公元669年)福建南部蛮夷祸乱不安,朝廷派陈政、 *** 光父子(郡望河东)南下平乱,平乱了后屯兵伫即 *** 漳州一带,亦包括今天龙岩地区新罗,漳平一带,这批人带来七世纪的中古汉语。 唐代设立漳州前不过几千户人家,这些人应为唐朝可以控制的农业户口,在他们之外还有少数蛮僚生活于漳州南部山区。 *** 光所率领的唐朝 *** 与蛮僚为争夺漳州控制权进行了长期的战争,双方交战的最后结果,唐朝控制了漳州沿海平原等广大地区,而蛮僚最终被平定。唐代的漳州还不是很繁华,漳州的发展是在南宋进入之一个 *** 。而其具有较大影响的,则是明代独对漳州 *** 海禁,“市镇繁华甲一方,港口千帆竞相发”是其当时生动的历史写照。

闽南语历史

第三次:第九世纪后期王潮、王审邽、王审知三兄弟 *** 福州、泉州等,泉州话形成。

唐代末年,中国发生黄巢之乱(公元878年),唐代光州固始县人王潮、王审邽、王审知三兄弟南下平乱,平乱了后王潮被封做福建威武军节度使。即此批人阁带来九世纪的中原话。

第三次的 *** 大多数是唐代淮南道光州人。福建人读四书五经的时候,这就是部分”读书音“主要的来源。

明末学者对于当时闽南语进行 *** 整理,著有《汇音宝鉴》,十五音因而诞生。

流传分布

流传原因

北方河南一带的人民(中原人)入闽始于秦汉,盛于六朝。闽南语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古代北方河南一带的人民因避战乱、平叛乱或逃灾荒等原因多次向南方迁徙进入闽南地区后逐渐形成的,虽不能排除当时闽地本土语言(古越语)对闽南语形成和发展的影响,但是,以当时中原人所带来的先进生产技术和优秀文化看,再从闽南语在语音、词汇和语法所表现的特点看,中原人带入的当时河南话在跟当地福建话的交流和融合过程中,古代河南话是占绝对优势的。北方河南一带的中原华夏汉民族(古代河南人)从黄河中下游的河南等地辗转到东南福建,中原文化也就这样由其子孙带到此处,此后再迁至闽南,最后部分跨越 *** ,到了 *** ,故称河洛语(河南一带语言)。除闽南、 *** 外,闽东北的一些地方,及 *** 部分地区,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华人中闽南话都相当通行。闽南话会流传这么广,主要是因为历史上闽南人的迁徙和移居。<6><7>

福建布政使支持下,招募福建沿海几万灾民,用船载运去台垦殖;1862年,钦差大臣沈葆祯来 *** 理防务,招徕垦野,因而再次解除了长达近200年的渡台禁令。 海陆丰大多数是闽南 *** .。<2>闽南人不但把闽南话带到 *** 及 *** 的许多地方,还带到了海外的许多国家和地区。这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因为,闽南地区的海外交通发展很早,从唐 *** 始,泉州就同非洲和中东一些国家有交通贸易往来,南宋至元代,泉州港已成为世界更大的贸易港口之一,后来,漳州的月港和厦门港也都先后成为世界的重要港口,与海外的贸易一多,闽南人到国外后,自然也就把闽南话带出去;另一个原因是,闽南人很能打拼,当年为了生活纷纷离乡背井,相携到南洋一带谋生。几百年来,闽南人在那里生息繁衍,闽南话也就随着他们在南洋各国生根发展。<7>

其中,福建闽南地区的闽南话和 *** 地区的闽南话以及流播到海外的新加坡、 *** 、菲律宾、和印尼等国家的闽南话最为接近,基本“讲会通”,而潮汕地区、南地区所通行的闽南话,虽说也是在不同时期由闽南地区的 *** 带到当地的,但由于社会、历史、地理等的变化,它跟闽南地区的闽南话已有程度不同的差异,通话也有不同程度的困难,但是,可以说,不管流行于哪个地区的闽南方言,其源头都来自福建闽南地区的闽南话。<7><2>

分布区域

闽南语主要分布在福建和 *** :

闽南语主要分布福建泉州、漳州、厦门、龙岩新罗区的大部分和漳平市大部分、三明地区大田大部分、尤溪部分、宁德市的福鼎、霞浦小部分、蕉城区小部分、福清部分地区:福清市渔溪镇的部分自然村,一都乡的王坑的部分自然村,上迳乡、音西乡、阳下乡、东张等镇,宏路镇的龙塘,圳边、周店等村。<2>泉州的 *** 和满族,蒙古族也会使用流利的闽南语,不在 *** 乡的泉州 *** 也会闽南语。<3>

除了福建外,闽南话流行最广的是 *** , *** 会说闽南话的人口大约占全台的80%。<2>

根据有关资料介绍,基本上,按照地域不同,闽南语大致包括以下几种次方言:首先是闽台片,主要分布于福建南部的厦门、泉州、漳州、大田、尤溪和西部的龙岩、漳平等市县,以及的台北、台中、台南、高雄、桃园、苗栗、基隆、南投、屏东、彰化、花莲、嘉义、宜兰、云林、台东、新竹、澎湖等绝大部分的地区,使用人口近3000万。还有国内其他几种次方言,比如浙南片、潮汕片、雷州片、海南片、港澳片等。此外,在江西省东北部和广西平南县等地也有部分人讲闽南语。<1>

在中国 *** 其他地区和东南亚等地区也有分布:

广东省:东部的潮汕地区(潮州、汕头、揭阳)<8>、粤东地区(汕尾)<8>,东南部惠州市惠东县的部分村镇一带;广东旧香山县的数个方言岛<包括隆都、得能都、四大都、谷都、上恭常都淇澳乡(即:淇澳岛)>;湛江雷州半岛、茂名电白区、 *** 沿海部分地区等<2>

广西壮族自治区:具零星分布带,东南部的桂平、平南、北流及柳州附近<2>

海南省:分布在海口、文昌、琼海、万宁、定安、屯昌、澄迈等市县和陵水、乐东、东方、昌江、三亚、琼中、五指山等市县的大部分地区<2>

浙江省:南部温州地区的平阳、苍南、洞头、瑞安、文成、泰顺<9>,台州地区的玉环、温岭部分;西部接近江西三清山地区;东部宁波象山石浦、慈溪观海卫等地以及舟山群岛小部分;北部杭州临安、余杭等地,湖州德清、安吉、长兴等地<2>

江苏省:宜兴市南部山区,金坛、句容一带。<2>

江西省:东北部接近浙江的部分地区(上饶、铅山、广丰、玉山等地)<10>

安徽皖南地区的部分乡镇<2>

四川泸州地区<2>

东南亚:印度尼西亚、 *** 、菲律宾、泰国、新加坡、文莱、泰国等地<10>

海外其他地区:闽南人 *** 的国家和地区。<2>

语言分类

中外差异

从语言 *** 来讲,闽南语被多数中国的语言学家认为是一种汉语方言,而西方学者多认为闽南语是一种语言。<11>闽南语也是 *** 教科文组织认定为语言实际为中国方言的10多种语言之一。

次方言

基本上,按照地域不同,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次方言:泉州话、漳州话、厦门话、潮汕话、 *** 话、浙南闽语,惠东学佬话、中山闽语、雷州话、电白黎话、电白海话、龙岩话、峇峇话、 *** 槟城福建话、新加坡福建话。

亲近方言

泉漳片

又称闽台片,即本土闽南语,狭义闽南语。通行于福建中南部、 *** 、新加坡、 *** 、印尼、菲律宾等东南亚地区,内部高度一致,沟通大致无碍。二者音韵 *** 有别,但严格对应;语法及用词基本一致。并以不等比例,光谱式混合、渐变,出现在内部个别口语当中,称“漳泉滥”。明、清以来出现的厦门话和 *** 话(两者相似,前者较后者高亢)即属之。

泉州话,主要分为“府城腔”和“海口腔”,通行于福建泉州地区和 *** 北部及鹿港等沿海地区,浙江南部一带的闽南语属于泉州府城腔接近于泉州话。

闽南地区

漳州话,主要有“府城”、“龙海”、“东山”及“漳平”等腔调。通行于福建漳州地区和 *** 南部及宜兰等平原地区,广东汕尾海陆丰(除了陆丰的三甲地区接近惠来话)、惠州一带的闽南语接近于漳州话。

潮汕话

潮州话,又称潮汕话,在广东东部的潮汕地区(潮州、汕头、揭阳、汕尾)<8>以及海外华人中广泛使用,属于闽语系中知名度较高的一支。语法与闽台片相同,词汇也有高度的对应。潮汕话包含了很多的古汉语成分,源自闽南语(莆田话),南宋末年,因逃避战乱,几十万闽南的莆田人 *** 到如今的潮汕地区。在唐朝后期,南宋末年,元朝后期,明朝时陆续有莆田人 *** 到潮汕,南宋末年那一次规模更大,所以都是遗留下来的古汉语。

*** 闽南语

又称 *** 、 *** 闽南语:可称“海山滥”、“海内滥”。分为“海口腔”(泉州腔)、‘北部偏海’及‘南部偏内’之“通行腔”,“内埔腔”(漳州腔)四个 *** 。主要特色在于大量的平埔族语、英语、荷语、日语等外来语,及 *** 当局推行之“国语”,吴语、外省方言的影响。漳州 *** 主要居住在中部平原地带、北部沿海地区及兰阳平原,故被称为内埔腔;泉州 *** 主要居住在中部沿海地区、台北盆地,被称为海口腔,南部则为泉漳混合区。故“泉州人居住在海滨,漳州人居住在内陆平原”的说法,仅在 *** 中部地区符合此一分布。厦门话:厦门处泉漳交界地,深受二者影响。

东南亚

通行于东南亚之福建话,以闽台片为主,混合部分潮州话调值。并依所在地与当地语言相互影响。

浙南闽东

浙南闽语,泉漳片的分片。闽南话先后迁徙传入浙南(主要集中在明末清初大致因为明清的海防政策演变,苍南地区各姓族谱中皆有记载,如朱、洪、林、丁、陈、吴、郑等)、闽东地区后,由于自身的演变和受周围方言(浙南是瓯语,闽东是福州语系)的影响,与闽南本土的闽南话形成一定差别,在平阳、苍南、洞头的人习惯把这种方言称为“福建话”。在福鼎县,说这种话的人口约十多万人;霞浦县水门、牙城乡是由浙江平阳的闽南方言岛倒流来的,以务农为主;宁德市飞鸾乡碗窑、礁头村,几千多人。现代的浙南闽语与闽台片的闽南语相比较,主要是入声韵尾的合并和退化消失,以及少部分用词方面的差别。

语言文法

汝会晓讲闽南语是无?真好!若安呢,汝敢知影全世界讲闽南语啲侬拢总有偌侪,到底拢啥物所在啲侬咧讲闽南语咧?汝敢知影闽南语员仔有家己的文字?无呣著!著是白话字(Pe?h-ōe-jī)!世界顶上侪侬讲啲语言当中,闽南语排第21名。有文化则有历史,有语言则有文化,有文字则有永远的语言。<12>

语言音标

国际音标

一、基本的韵母是: a i u e o

注:

1)a i u都和普通话类似;

2)e发音如“一个两个”的“个”字之韵母,同英语发音/e/一样;

3)o这个音与普通话韵母o相近,有相近的多种发音,像“搁再”的“搁”字的韵母,

“降落”的“落”字的韵母,等等;

4)这些韵母可以组合成大多数的韵母,像iu,in,ing,ang,规则和汉语拼音类似;

5)介音:不同的是,汉语拼音的/ao/,应该写成/au/

普通话以/u/为介音的(只有ui是例外),比如哇/ua/,应该把/u/改成/o/,也就是/oa/

,换句话说,o跟u的用法跟普通话相反了:

例如: 我/goa/,多少/loa-choe/;

闽南语韵母

6)鼻音:我们语言的特色就是有些字是带鼻音的,如“天/tiN/”和英文字母T,就不一样了,凡是有鼻音的,在音节最后加大写字母N;

7)“黑”字的音,有点像英语的order的之一音节,这个普通话里没有,但是蒲语里面有,我们写成/ou/

8)入声韵母:闽南话的入声可以说是全国方言中保存最完整的。也是外地人学闽南话最困难的部分;

9)关于 /i/ 、/it/ 、/ik/ 、/ip/、/ih/等音:

/i/和普通话的衣类似(跟yi有区别,跟英文的E的发音相同,跟日语的『い』、韩国语的?发音相同)

/it/就是我们闽南话“一二三四”的“一”,发音后能感觉到舌根紧了

/ik/就是厦门话的“力/lik/”字的韵母。

/ak/给花草“浇水”的“沃”字,读/ak/

/ip/就是最后嘴巴闭起来的i

/ih/就是缩短的i,发音很短促。(泉州话说“鸭子”的“鸭”字)

(以上发音跟粤语的收音是相同或相似的)

二、声母部分:

和汉语拼音的声母很不同,但符合国际习惯,外国人容易看懂。

基本的有

p 相当于汉语拼音的 b,如果是汉语拼音的p,就是加上h,变成/ph/

b 普通话没有,外地人以为是m,比如闽南话 *** “某”(本字为"姥")/bou/,发和普通话的mou不同。

t 相当于普通话的 d,如果是送气音,就加上h,变成/th/,读汉语拼音 t 的音。

ch 相当于普通话的 z(有时相当于j,比如ji,jiu,我们写chi,chiu)。送气音加h

s 和普通话s一样,普通话的xi、xiu我们写成si、siul 和普通话一样

闽南语声母图表

m 和普通话一样

n 和普通话一样

ng 就是“误会”的“误”的声母。

g 汉语拼音里没有,“我”/goa/的韵母。

关于 /t'/ 和 /t/

我们汉语普通话是没有浊音的(其实泉厦的闽南话也是)。也就是说,我们普通话的,特

(t')的(t)都是清音。英语里的/d/我们的话里没有。/t'/和/t/的区别是在于嘴巴有没有送

气,只要说这两个字的时候把手放在嘴巴上感觉一下就知道。

(t/和/d/的区别是在于喉咙有没有震动,/d/是有震动的,/t/没有)

罗马注音

(白话字Peh-oe-ji)

<一>字母

Aa Bb Cc Ee Gg Hh Ii Jj Kk

Ll Mm Nn Oo Pp Ss Tt Uu

<二>子音(声母)

p-ph-b-m--t-th-l-n

--------

卑-披-未-棉--知-耻-离-尼

k-kh-g-ng-h-ch-chh-s-j

--------

基-欺-疑-硬-希-之-痴-诗-儿

(1).子音j今仅见于漳属各县市(漳浦县除外)和 *** ,泉属的惠安、永春以及厦门的同安区偶有见到。今厦门、泉州大多并入子音l, 漳浦并入g.

(2).h, p, t, k兼用作入声韵尾符号,做入声韵尾符号时,只有成阻动作,不发出声来。

(3).中括号内为国际音标。

<三>母音(韵母)

1.基本元音

a e o o?/ou i u ee ir er

< i > <ε> <ш> <γ>

阿 鞋 窝 乌 衣 污 哑 猪 锅

(1).前六个为厦门音基本元音,漳州音增加ee;泉州音增加ш和γ

2.介音韵

ai au ia oa iau oai

闽南语,音元音图

哀 欧 耶 蛙 妖 歪

oe ui io iu iou

话 威 腰 尤 (喏)

3.鼻尾韵

m ng an in ian un oan am im

呣 秧 安 因 烟 温 弯 庵 音

iam eng ang ong iang iong (oang) (om)

阉 英 红 汪 央 央 (风) (森)

(1) “风”是同安音,“森”是漳州音

4.鼻化韵

aN iN eN oN uN iaN oaN (oeN)

馅 圆 婴 恶 囗 营 鞍 (糜)

iuN ioN uiN auN aiN oaiN iauN

杨 羊 黄 嗷 闲 (关) 喵

(1).aN=a?; iN=i?; eN=e?;…,其余同理; (2). “糜”“羊”“黄”是漳州音;“闲”是同安音;

(3).“囗”“嗷”“喵”是象声词

5.入声韵

ah-eh-oh-ouh-ih-uh-iah-ioh

鸭-嗝-学-(膜)-(鳖)-(嗍)-页- ***

iuh-oah-oeh-uih-aih-auh-iauh-oaih

匊-活-狭-(血)-鸭-(雹)-蛲-囗

ahN-auhN-ihN-ouhN-aihN-ehN-oaihN-mh

(趿)-(荥)-囗-囗-囗-囗-囗-(默)

ngh-ap-ak-at-ek-ip-it-ut

(蹭)-压-沃-遏-益-揖-乙-兀

iap-iak-iat-ok-iok-oat-op-

叶-(煏)-谒-屋-约-越-囗-

(1).“aih鸭”是同安音;“op”是漳州音;

(2).“囗” *** 各象声词,有音无字

闽南语声调

调名:阴平阴上 阴去 阴入阳平阳去 阳入

调值: 44 53 21 32 24 22 4

标调符: 不标调 ˊ ˋ 不标调 ^ — '

代码 1 2 3 4 5 7 8例一

闽南语声调图表

kim kím kìm kip ki&acirc;m kīm ki'p

kim kim2 kim3 kip kiam5 kim7 kip8

金 锦 禁 级 咸 妗 及

例二 kun kún kùn kut k&ucirc;n kūn ku't

kun kun2 kun3 kut kun5 kun7 kut8

君 滚 棍 骨 裙 郡 滑

例三 tong tóng tòng tok t&ocirc;ng tōng to'k

tong tong2 tong3 tok tong5 tong7 tok8

东 *** 栋 督 同 洞 独

例四 pe pé è peh pê pē pe'h

pe pe2 e3 peh pe5 pe7 peh8

飞 把 秽 伯 爬 倍 白

例五

chan chán chàn chat ch&acirc;n chān cha't

chan chan2 chan3 chat chan5 chan7 chat8

曾 盏 赞 节 层 赠 实

注:(1).第1声(阴平)和第4声(阴入)没标调;

(2).本表设计不包含"轻声"啲内容。

(3).本表设计不包含"变调"啲部分。 (4).第6声是形式上啲"阳上",实际上厦漳台 并无"阳上"调("阳上"并入"阳去"),因此,无第6声

声调变化

一、本调

1.单独的一字读本调:

漳(chiang)、州(chiu); 漳(chiuN)、浦(phou2);金(kim)、门(mng5);台(tai5)、东(tang)。

2.词组的最后一字读本调:

漳(chiang7)州(chiu); 漳(chiuN7)浦(phou2) ;金(kim7)门(mng5);台(tai7)东(tang)。

3.轻声的前一字读本调:

刘(lau5)先生、康(khng)家、行(kiaN5)出去、气(khi3)死、买(be2)啲。

二、一般变调

(一)、非入声啲变调

(1).第5声 变 第7声

同(tong5)→同(tong7)学 毛(mng5)→毛(mng5)管

(2).第7声 变 第3声

洞(tong7)→洞(tong3)孔 号(ho7)→号(ho3)码

(3).第3声 变 第2声

栋(tong3)→栋(tong2)梁 过(koe3)→过(koe2)去

(4).第2声 变 第1声

苦(khou2)→苦(khou)楚 软(nng2)→软(nng)脚

(5).第1声 变 第7声

砖(chng)→砖(chng7)仔头 酸(sng)→ 酸(sng7)甜

(二)、入声的变调

(6).入声韵尾是"-p/-t/-k",第8声变第4声;第4声 变 第8声

淑(siok)→淑(siok8)女、法(hoat)→法(hoat8)国、一(it)→一(it8)流

合(hap8)→合(hap)作、罚(hoat8)→罚(hoat)钱、服(hok8)→服(hok)务

(7).入声韵尾是"-h",本调第4声,变调后第2声,同时塞尾韵“-h”解除,变成“舒声韵”

雪(seh)→雪(se2)水、借(chioh)→借(chio2)钱

歇(hioh)→歇岫(hio2-siu7)

(7).入声韵尾是"-h",本调第8声,变调后第3声,同时塞尾韵“-h”解除,变成“舒声韵”

学(oh8)→学(o3)堂、踏(tah8)→踏(ta3)水车

白(peh8)→白(pe3)色、狭(eh8)→狭(e3)细

声母列表

闽南话发音 普通话拼音 清浊 送气(1表示送气)

塞音:

p (玻) b 清 0

p'(坡) p 清 1

b (帽) 浊

t (刀) d 清 0

t'(拖) t 清 1

k (哥) g 清 0

k'(科) k 清 1

g (鹅) 浊

塞擦音:

ts(遭) z 清 0

ts'( *** ) c 清 1

dz (日) 浊

鼻音:

m (姆) m 浊

边音:

l (罗) l 浊

擦音:

s (梭) s

h (河) h

注:1,括号内的例字是闽南语发音;

2,/*/发音为英语发音;

3,b,g,l三个声母与后面的鼻化元音结合时,读成m,n,ng。

声调表:

调 类:阴平 阳平上声阴去 阳去 阴入 阳入

调 值: 55 213 53 11 33 32 14

例 字: 真 秦 振 进 尽 质 疾

国际音标:tsin tsin tsin tsin tsin tsit tsit

归纳几个对应关系:

易混的声母:

闽南话:p-ph-k-kh-t-th-l-n- b-m

普通话:B-P -G-K -D-T -L-N-无-M

ch=z或者j,chh=q;(左为闽南语声母,右为普通话声母,以下同)

s=x;

b不等于普通话的B,普通话中没有,也不是m。如‘母’bu.

发音特点

当今的闽南方言是在夷狄人(古代闽越土著人群)与历代多次北方河南人(中原人)南迁入闽,特别是唐、宋两朝时期北方人入闽的基础上,由八闽远古语音与历代外来语言进行交流、结合而逐渐形成的方言。

闽南语的发音主要特点有:1、多数古浊可平声字,今读音时不吐气;2、念知、登等,有时保留破裂音,成;3、无轻唇音;4、有韵尾<-m>、<-p>、<-t>、<-k>;5、声调七类,以上为主,与古代声调 *** 不尽相当。此外,在闽南语中,文、白语言区别较大。白读音 *** 本地方言比较久远的源头,据研究,它是唐朝及后来时中原人南迁所带来的汉语与当地闽越土著(少数民族)的语言相结合就开始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语音体系;文读音则是本地方言与本民族权威的方言(古代的雅言、通语、近代的官话、现代的汉语、词汇、语法等方面向权威的共同语靠拢的表现)。

闽南语保留了相当成分的中国古代特别是唐、宋时期语言的语音、词汇,被海内外语言学者称为中国古代汉语的活化石。因此,研究探索闽南语的发展,对保护、弘扬中国古代语言遗产,研究中国其他语种以及古代闽越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有着积极的作用。

保留成分

古汉语保留成份

子音

闽南语的子音(声母)直接继承上古汉语的声母 *** 。在这一方面,闽南语并没有受到中古时期汉语系语音演变的影响。我们普遍认为上古汉语有19个声母。按照传统的闽南语十五音分析,闽南语的声母有15个,就是说上古汉语的19个声母闽南语保留了15个。

上古汉语有一些特点:

古无轻唇音古无舌上音 古多舌音 这些重要的古代汉语语音现象,闽南语保存得很好,反映上述上古汉语的特点,以下逐一分析:

闽南语的“非组”和“帮组”声母读法相同,例如“飞”(),“蓬”(),“吠”(),“微”()。 “知组”和“端组”的声母读法相像,例如“猪”( / / ),“丑”(),“程”()。 很多“章组”的字声母读法和“端组”相同,例如“唇”(),“振”()“召”(),“注”()。

元音声调

传统上认为闽南语有8声(实际上是7声),即:

例字 调值 调型 调类

狮 55 高平调 阴平

虎 52 高降调 上

豹 31 低降调 阴去

鳖 3’ 低促调 阴入

猴 35 回升调 阳平

狗 52 高降调 上

象 33 低平调 阳去

鹿 4’ 高促调 阳入

资深闽南语专家林央敏教授认为,闽南语声调已经归并简化为6声,即:

例字 调值 调型 调类 比较

狮 55 高平调 阴平 同国语一声:汪

猴 35 回升调 阳平 同国语二声:洋

豹 31 低降调 阴去 同国语三声:海(变调)

虎 52 高降调 上 同国语四声:浪

鳖 3’ 低促调 阴入 同国语五声:个(此字与“个”有别)

象 33 低平调 阳去 国语无此调

狮 55 高平调 阴平 同国语一声:汪

闽南语的元音和声调,体现中古音的特点。元音方面,闽南语和粤语都完整保存中古音6个复音韵韵尾,其中<-p>、<-t>、<-k>是塞音,<-m>、<-n>、<-?>是鼻音。

声调方面,中古音“平上去入各分阴阳”的特点在闽南语得到体现。漳州音、厦门音、同安腔、 *** 优势腔,有阴平、阴上、阴去、阴入、阳平、阳去、阳入7个调;泉州音(仅以泉州市区“府城音”为 *** )有阴平、阴上、去声(阴去和阳去合并)、阴入、阳平、阳上、阳入7个调。龙岩音(以龙岩市区音为 *** )有8个声调(四声各分阴阳)。

一般地,汉语中古音有八个声调,体现“平上去入各分阴阳”。今天的汉语方言,大多能够完整或不完整地保留中古音的某些特点。以闽南话为例,漳州音独缺“阳上”调(漳腔阳上并入阳去);泉州音则惟独去声的本调不分阴阳(即阴去和阳去合并,但各自变调后仍能区分)。

所谓闽南语七声八调,指的就是这些调 *** 的完整。

声调

阴平

阳平

阴上

阳上

阴去

阳去

阴入

阳入

代码

1

5

2

6

3

7

4

8

调值

厦门

44

24

53

-

21

22

32

4

词语

闽南语词汇,有很多属于古汉语的成份,最古老的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甚至是上古时代。例如俗语“日时走抛抛,暗时点灯膋”中的“膋” 就是那个时代的语言。(《诗经?小雅?信南山》有:“执其鸾刀,以启其毛,取其血膋。”)

人称

单数

众数

之一人称

我gua

阮gun

排除 ***

我人,余人,吾人之连音 ng, ung, oang

我们

包括 ***

侬 lang

咱lan

第二人称

汝li

恁lin

您(“你人”连音)ning, ling

展开全部

人称说明:

侬为“人”的语读:相当于普通话的“人家”。此一汉字传至日本,为 *** 、后普通为年长者所用之一人称,侬(わし)。此外,可以当第三人称不特定之单复数。

予=余=于=我/吾。余予于我训读皆同,“吾”为形声字。文读为ngo,语读为go。《论语》孔子也自称为吾。而更常见“我”goa,近代用法。

“你”字的右半,正是“尔”字的简化或草书,汝和女在表第二人称时通同,如《论语》:“今女画。”的女就是你的意思,而女字在闽南语中也是这二种读法。

您。今普通话仅解作第二人称敬语。

《诗经》里所有的“伊”都是指“他”。

生、先生:日语、韩语亦保留“先生”用法;而一般人称后之さん,正是汉字“生”之古音。“张生”指张先生;“张先生”指张老师,一些学有专精者,前辈,如医生,教师,律师……等。

之:普通话的这,直到明代以前的中文,还是用“之”表普通话的“这”。最古老的可追溯到《诗经》:“之子于归”(这小孩出嫁)

牙、齿:人、草食动物口内者称齿。如马齿、齿科大夫(非 *** 大夫),齿膏(非牙膏);其他动物、山精 *** 魅、幼兽,小孩或横生于口外,尖利者,称牙。如暴牙(乱长的),象牙(生长在口外)

溺/屎溺:溺者,尿也。《庄子》:“道在屎溺。”

时间:夜半、日出、早时/早食(早亦作蚤),晡时/晡食(指下午)、日落(白话常讲“日头落山”)、黄昏、宴时/宴食/暗时/暗食(晚上)……等词。《淮南子.天文训》十时辰制,《隋书.天文志》或汉代官方十二时辰制,都可以看到这些名称。其他如,中昼(中午)。

空间:用字有严格区分。

顶/上。“顶”指物之上缘,“上”指物之上方或上半部。如,头顶,山顶,水上(通常指高于水面如沿岸),水面上或水顶(桥起诸水顶),树顶,身上,身躯顶,天顶,

底/脚。“底”指物之下缘,“脚”指物之下方或下半部。如,脚底,山脚,水底,树脚(如讲树底是指根部之下),井底(某一空间之最下处),手底(也指可直接掌握的资源),手下(大至归我所管领者,不如手底强烈。)。

奥(最深处)。如村奥(最里村。)、奥万大,奥深水。

地名:闽南地区常见地名用字。

埔(平原),坑/湖(低势低者,称湖不一定有水:很多是古时有水,如今没水。),坪(坡势缓者,或小高原)

庄(村落);寮(临时塔建的棚屋,如草寮,工寮。),茨(原指茅屋,今多作“厝”,指房子,同客家人称“屋”者,常冠姓于前,如陈茨/陈厝,指陈姓人家的房子/房子聚落。) 社(部落祭祀处而形成的聚落。 *** 多为原平埔族居地)

崎(山坡),崁(平面上突起如阶梯的地势)

港(不限河溪大小,多为古早泊船,或作交易处。今不一定有水。),洲(河道沙积地)

田/塍(农地)

营/宿/镇/锋/冲(昌)/劲( *** 地区多为郑成功父子布军处)

门/口(如:鹿耳门,郑成功登台处,为一海口)

驿:车站。驿头(车站),驿夫(车夫),驿长(站长)。客家话,日语,韩语也表留此用古语。

忝:疲也。普通话谓之“累”。《诗经.小宛篇》:“无忝尔所生” (不要累了你的父母)。(参陈冠学《高阶标准 *** 字典》)

寒/冷:普通话混用。日语、韩语亦保留此一用法。 环境自然施于我者,如天气,称寒,如“冬天会寒”;

形容物之温度,称冷,如“冷霜霜”,“脚尾手尾冷”。

热/烧:同上。天气热,滚水烧。

细腻:腻,音同“二”。小心也。如,细腻行兮(小心走嘿)。

身:闽语称“ *** ”皆为“有身”,而“身”字于甲骨文中即画一个人腹中有物。

食具:以煮食用具为例,古代称为“釜”的,北方人、官话语区称为“锅”,粤语和客家话称“镬”,闽语称为“鼎”。闽语以“鼎”作“釜”至少保存了西汉尚可了解的一种用法。丁邦新:〈汉语方言史和方言区域史的研究〉,《丁邦新语言学 *** 集》(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页203-206。

箸:Ti, Tu。筷子。日语汉字同。

衫:衣也。由上而下穿者,不论是否及于下半身,都一定叫衫。如长衫(长袍)。

荦确/偻佝/……:凡颠沛不平貌,皆称“loko”。loko马(骑起来会让人跳脚的马),荦确石(见于韩愈<山石>一诗, *** 澎湖多见,今多表音为老咕石),荦确糜(烂泥巴)。

糜:粥也,稀泥貌者也可称之。如晋惠帝:“何不食肉糜?”,荦确糜(烂泥巴)。

滥/烂:普通话全混用为“烂”

滥(lam阳去),普通话作“烂”,充数貌,暗指品质 *** ,甚至可能是水货,如成语“滥竽充数”,之台电视滥滥(这台电视品质不好);

烂( *** ),指 *** 貌。如豆腐烂矣( *** 了)。

狡狯:之个子(囝)诚狡狯也。(这小孩很不听话,不受教,顽皮。)

悾/悾悾:心思空空, *** 。《论语》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

湛:湿。《诗经.召南》“湛湛露斯”

倒置词:

其次,如“衫裤”“人客”“趁钱”“眠床”“精肉”“滚水”等等都是唐宋以来 (中古汉语时代) 的用词。<衫裤、人客、滚水,也见于粤语>

闽南语一些构词方式和现代汉语相反,但是和古汉语相同,例如“鸭母”“风台”“人客”“亲堂”“骹手”等。

表动物之 *** 别及物之阴阳者,以“公/母”表二,如鸡母,狗公。

表本源及衍生者,以“母/子”表示:如钱母(母钱也,即本钱),钱子囝(利息)。股母(股本),股子囝(股息)。

其他:惯习,顸颟,千秋,偻伛,闹热,童乩,气力,弃嫌,退后,序先,第(dai上声)先,塞鼻,寸尺,冒仿,青红灯(红绿灯),板模,胃肠,慢且,头前,久长,出外,心内,加添,养饲,落衰,菜蔬,延迟,利便,缘投,运命,进前,绍介(介绍,都有人用),臭酸,姑磨(今 *** 地区多俗写为 *** ),吓惊/吓恐(恐惊古音同),夜半,布帆/布蓬,暝日(暝为夜的意思),

动词:

臆:猜测也。《论语》子曰:“毋臆,毋必,毋固,毋我。”

落:离开交通工具、交通动线,往下之动作,都称“落”。落车(下车),落轿(下轿);落崎(下坡);落山(下山);落高速公路(下高速公路)。粤语、日韩语也表留此汉字表意。

宰:杀也。口语多用宰。宰猪、宰人。

斟酌:小心,计较,深虑专心也。加斟酌兮(多注意多考虑专心一点)。

熟悉:认识也。悉音sai。如,王生你有熟悉无?(你认识王先生吗?)

斗:聚也。二人斗阵行(二人一起走。)

企:立也,如企鹅(站起来的鹅),企壁( *** 女),企起来(站起来。),音khia。

行、走:日韩语也表留此汉字表意。

行:今普通话之“走”,古谓之“行”也。如普通话的走路,闽语叫“行路”(行之于路),

走:急行也,即普通话的“跑”,古语谓之“走”也。而闽语里的“走路”,字面为“奔跑于路”,而且有“逃跑”、“逃亡”之义。如暴走。

痹痹惙(扯):吓到发抖。日韩语也表留此汉字“痹”表达微颤和麻木之意。

彳亍/蹉跎:左足为彳,右足为亍,彳亍指前行,有漫无目的行走,或游戏之意。如小明去公园内彳亍(蹉跎)。

名词动词化或形容词化:天光(天亮),车过来(用车子载过来),泉 *** 水(喷 *** 水)。

沃:浇。如,沃水(浇水),沃花(浇花)。

副词/助动词/其他:

诸:语音同“猪”或“著”,“之于”也。之味 *** 子已经加诸内也(这味 *** 加到里面了。)

若:

似也,同“如”。若行若走(又走又跑。),音na。

如何也(类英文的how),通“偌”。若大?(多大),若济(多少?),各地口音有Goa, Noa, Na等。亦可通“如”也。

诚/真:

诚在古文中履见不鲜,亦可作“成”,诚大也(真的很大啊)

名词或名词化形容词多用“真”。如真红,真白,真男子汉。

上/至/大,在古文中表“最”、“极致”、“无可取代”之意。如孔子、老子、 *** 的封号:至圣,上圣,大圣。闽语天天在用,

上+形容词:。如上好(更好);上大(更大),上寒(最冷)。 至(语音为Chiah)+形容词:如:至好(这么好),至大(这么大);至寒(这么冷)。

大+形容词:如:大厌头(超级不识相),大猪头(超级 *** ),大好人。

著,是也。普通话对错的对,闽语称“著”,表示说中了,讲对了。如,著也(对啊)。而闽语的“对”,是相对,根据之本意。如,对奖,对之个开始算(从这个开始算)。

著,得也,中也,同“得”;得者,取也。著奖/得奖( *** ),拍著后壁(打中了后面)。

按:根据也。按之个开始算(从这个开始算),按刑法规定(根据法律规定, *** 法学界常用。)。

焉耳?/安尔/安耳:这样子(而已)。焉/安,相当于英文的how。

《孟子.梁惠王》:“尽心焉耳”(尽心这样而已)。

话不是焉(安)耳(尔)?讲(话不是这样子讲)。

可以加在形容词之前以加强语气:

之(tsit)粒西瓜有大(这个西瓜真大)

之(tsit)个囝仔有勇(这个孩子真勇敢)

这种用法跟《诗经》里“有”字的用法非常接近:

《周南.桃夭》: *** ,有蕡其实。(有蕡=真大)

《小雅.白华》:有扁斯石,履之卑兮。(有扁=真扁)

加:

kha+形容词:如“加少”指“变得比较少”

《孟子.梁惠王篇》﹕“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盖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者又加少矣”。

疑问词

what:

什么:通“甚乜”。二字一起出现(闽台片)

甚:通什么的“什”, *** 多写成“啥”,后可加名词。如,甚人(何人),甚事(何事。事念Tai)……。闽台片口语多用“甚”表示what。

乜:通什么的“么”。“乜个”(潮琼片)

底:Ti或Toe, To, Te。“底个”(何,潮琼片),底事(Ti Tai,何事)。

how to: 安(焉)怎+动词。

how + adj. : 若+形容词。如若大(多大,how big),若济(多少,how much/ how *** ny)

when: 底时,何时。

who: 甚人(可连音),底人(潮琼片)

where:底,底位。

which: 底一+名词

关于借词

残留词

闽南语受到侗 *** 系的影响极深。由于古代福建、广东等地是越族的地方,所以古代北方河南一带人民(中原人)迁徙南下后使用的古代河南语言受到了很多古代广东语言与福建语言的影响。近代现代之研究已也显示侗 *** 系(TAI-KADAI)亦与原始汉藏语系以及上古汉语有极密切之关系 。侗 *** 系包括了中国境内的侗族、壮族、傣族,与及东南亚的泰国语、 *** 禅邦语。通常只有属于同一语系内的各方言才会有共同的“核心词汇”(core lexicon)——比如天地日月、心肝手脚之类又实在又与生俱来的实物;不同语系之间的相同词汇通常是一方借向另一方,是贸易带来的新事物或文化交流所带入的抽象概念。然而,闽南语拥有的非汉语词汇之多,竟然包括了部份核心词汇。最明显的例子是“肉”,闽南语读 。 *** 的闽南语华人将“肉骨茶”拼写作 Bak-Kut-Teh。

事实上,闽南语“肉”字是有文白二读的,口语为 ,但文读书面语却是 。文读 *** 王朝官方语言传入方言后的读法,闽南话“肉”文读 正好 *** 了中古汉语“肉”的读法。“肉”在《广韵》等中古汉语是日母字,“日屋合三入通”,IPA (现代北京话/rou/,粤语/yuk/)。但日母字 无论如何在上古汉语也不可能是 。(肉字实际口语读音为,此音存在于泉州市区,晋江大部分地区以及石狮,南安等地则读为,可见虽然指代“肉”,但实际并非“肉”的读音。其他闽南语地区“肉”的口语读音被南方少数民族的取代,不知有的读。

试比较华南及东南亚的非汉语的“肉”——

Tai-Kadai (侗 *** ):壮族Zhuang 土州话: b<&not;>k,

壮族广西天等、德保、 *** : ba:i, *** :i, w*

Tai (泰国话):-Lue: m

南岛语系:Indonesia (印尼): ge-muk (肥) <词根 muk>

侗 *** 、泰国语、印尼语“肉”的读音都与闽南语口语“肉” 更接近。明显,“肉”字是从南方少数民族借入闽南话的。而“肉”这种核心词汇亦借自外语,可见闽南语跟南方少数民族语言关系是极深的。

古今对比

古代东南亚借词

闽南人的住地位于中国的海洋出口,与外界的交往远较其他地区先行。闽南人与海外,特别是与东南亚的交流极为密切。相应的,闽南语中自然有相当多的东南亚借词。在宋朝、元朝,泉州发展为东方之一大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在泉州。从此闽南一带和中东和东南亚的来往更加频繁。出洋的华侨把外乡的语言带到福建,时间久了,有的外来语的语词进入闽南语,成为闽南语的一部份。例如sat-b&ucirc;n(soap,雪文,闽南语本身叫作“茶箍”)、pa-sat(巴刹)、chi-ku-la?t(巧克力)、chu-lu?t(雪茄)、phia?t-á(碟子)、tōng-kat(拐杖)、si?p-pán-á(铁板手)、ba?k-th&acirc;u(商标)、àu-sài(out side)(出界)、te?k-s&icirc;(出租车, *** 地区现多以闽南语发音称“出租车”)、pa-sū(bus,巴士车, *** 地区对于日常代步的公用巴士有念“公共汽车”的趋势)、má-tih(死亡)、gō?-kha-kī(骑楼过廊)、ka-po?k/ka-pò?-m&icirc;(木棉)、ko-pi(咖啡)。

现代东南亚借词

国际学术界把印度尼西亚语、 *** 语以及文莱、新加坡的现代马来语统称为马来语。就闽南方言借词看,也可证明闽南人民为促进中国与印尼、 *** 等国的文化交流,做出了宝贵的贡献。

印尼语和马来语中的汉语借词主要是闽南方言借词

表(1)马来语词典中的汉语借词

词典 注明是汉语借词的 别的词典注明是汉语借词的 总计

印尼大众词典 155 *** 244

印尼语现代词典 99 28 127

印尼语大词典 94 43 137

印度尼西亚词典 17 66 83

雅加达方言词典 29 105 134

*** 德宛词典 158 103 261

现代马来语(马华双解)词典 4 *** 0 4 ***

马来语-英语词典 305 34 339

从表(1)中可看出马来语中有大量汉语借词。

表(2)马来语词典中的闽南方言借词

词典 汉语借词 其中闽南方言借词 闽南方言借词比例

八本词典 511 456 *** .2%

印尼大众词典 244 218 *** .3%

*** 德宛词典 261 231 88.5%

中所指的汉语借词,是指八部词典中至少有一部词典注明是汉语借词。

从八本马来语词典中,查出汉语借词511个,其中闽南方言借词至少有456个,占全部汉语借词的 *** .2%。

如果将印尼语、马来语的报刊、文艺作品和词典中的汉语借词加起来,至少有1046个。表(3)

印尼语、马来语中汉语方言借词统计

方言名 数量 比例

潮州方言借词 3 0.3%

闽南方言借词 952 91%

广府(广州)方言借词 8 0.8%

客家方言借词 8 0.8%

同为广府方言和客家方言借词 4 0.3%

尚未确定的汉语方言借词 71 6.8%

总数 1046 100%

为什么印尼语和马来语词典收录的汉语借词中,闽南方言借词占多数呢?这是有它的历史、社会等原因的。 近几百年来,印尼和 *** 的华侨、华人中闽南人占相当大的数量。元朝以后,去印尼和 *** 的福建人与日俱增。据周致中《异域志》称,在元朝,去爪哇的中国海商“往来不绝”。在明代,出海的闽南人更多。许孚远的《疏通海禁疏》中指出:“……看得东南滨海之地,以贩海为生,其来已久,而闽为甚。闽之福、兴、泉、漳(福建的福州、莆田、泉州、漳州),襟山带海。田不足耕,非市舶无以助衣食,其民恬波涛而轻生死,亦其习使然,而漳为甚。……然民情趋利,如水赴壑,决之甚易、塞之甚难。”⑥徐学聚也在他的《初报红毛番疏》一文中说:“大抵闽省纪纲大坏,人人思乱,在在可虞。漳、泉亡命,黩货无餍”。⑦这反映了福建山多地少,福建 *** 批出海谋生的历史状况。

闽南人口外流最严重的时期是在清代。农民 *** 失败是其重要原因之一。18世纪70年代,闽浙总督高其倬等向雍正皇帝上奏称:“出洋之 *** 约闽省居十之六七,粤省与江浙等省居十之三四”。⑩ *** 战争后,我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大批破产的农民和城市贫民,无以为生, *** 远渡重洋,去外谋生。在东南亚的华侨、华人人数急剧上升。

日语借词

近现代日语借词

从文化上看,日本人和河洛人有许多共通之处,两地交流极为密切。从秦汉时期到明清时河洛人(古代河南人)曾经向日本大力殖民,近代 *** 则 *** 本殖民 *** ,福建也长期是日本的势力范围,故此双方语言互有对方的借词。 *** 里的日语借词,大部分在二战后的“去日本化”运动时被抛弃了,留存到今日的已然不多,但有些依然极富生命力,如便当、中古车、阿沙里、町内、野球、飞行机、杠龟等。很多人以为这些词只在 *** 岛上使用,但实际上,随着河洛文化的整合,这些词早活跃在各地的河洛人口中了。

英语借词

现代英语借词

英语是 *** 用语,闽南语的英语借词,为数也不少,如outside、杯葛、斯掰等。

除了借词,闽南语词汇里还有一种相当特殊的多语融合词。比较多的是和国语、日语、客语糅合。如齿毛不爽、LKK、阿达、ATO、no食等。

值得一提的是,词汇的采借往往是相互的,日语、东南亚诸语均有大量的闽南语借词,国语中的哇噻、打拼、出头天、lao KO KO(指老的意思,通常指老人,在形容人的年纪方面较多使用)、头壳坏去、掠狂、ATO、偶、素不素等也是 *** 制造,英语里Tea和闽南语发音接近。许多借词是多次采借的,如雪文,闽南语借自印尼语,印尼语则是借自法语。很多借词,因为习用久远,已经很难察觉它们的外来身份了,如据说借自 *** 语言的亲(斟)、牵手等。

日语关系

由于闽南语保留了不少古音,而日语的汉字读音多是在中国 南朝至明朝等时从中国传入,所以有不少汉字两者的发音很像。例如“世界”一词,闽南语念sè-kài,日语念セカイ(sekai),发音接近。

另外,由于 *** 曾受日本 *** 长达半世纪( *** 5年-1945年),因此 *** 的闽南语有不少口语是来自日语词汇,例如o·-bá-sáng(おばさん,中年、年长女 *** )闽南语的阿婶相通、o·-jí-sáng(おじさん,年长男 *** )闽南语的阿叔相通(而不是来自日语);另亦有日语汉词以闽南语发音读出的情形,例如:“注文”(下订单的意思)、“寄付”(捐献的意思)、“出张”(出差的意思)、“水道水”(自来水的意思)等。

日本语之中亦有来自闽南语的借词:

ビーフン 米粉 bí-hún

レンブ 莲雾(オオフトモモ)lián-bū

サバヒー 虱目鱼(和名)sat-ba?k-h&icirc;

レンヒー 鲢鱼(レンギョ之别名)

ヌンチャク 两节(棍)nn?g-chat

タンキー 童乩 t&acirc;ng-ki(道教之萨满)

日常用语

举例

辶日迌t *** -tho(玩耍)

古锥koo-tsui(可爱)

枵 *** iau-kui(嘴馋)

无头蝇bo-thau-sin(无头苍蝇)

“霜降啰,天时(天气)嘛沓沓仔(慢慢地)寒来啰。透早出门,行咧巷仔里,穿两领长衫,犹感觉小寒寒。想着细汉的时阵(小时候),逐日(每天)听着卖物件的敲(和)收破烂的声说(声音)。‘酒矸(酒瓶)通卖无(有没有得卖)?破浅拖(拖鞋)、破面桶(脸盆)通卖无?’‘开蠔,开蠔,虹寻埔蠔!’‘麦芽膏,食哲嗽(吃了治咳嗽)啊!’”<13>

闽南语文化

闽南语日常用语记录着闽南文化

福建的文化大体可分为青山文化和海洋文化。闽南文化虽也有青山文化,但似以海洋文化为主。闽南方言词汇是记录闽南文化的符号,是闽南文化的结晶。下面略举数例:

过番:福建闽南一带,由于人多地少,据说是八山一水一分田,因此为了生计,许多百姓就出国谋生。“过番”就是出国的意思。为什么把“出国”叫“过番”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对“番”字作一下考证。“番”是一个合体象形字,本义兽足。兽足踩一次为“一番”。另外它还是“蕃”的古字,把九州之外称作“番国”、“番邦”,大概是外域水草丰茂,野兽出没其中,而少人居住的缘故。由于“过番”而产生了一系列与之有关的词语,例如:“做大字”(办 *** )、番客(侨客)、番婆(洋 *** )、番囝(外国人)。从外国进来的东西,有许多也把它冠上“番”字。例如:番薯(甘薯)、番粉(洋面粉)、番火(火柴)、番茄(西红柿)、番黍(高粱)等等。如今,闽南已成为了全国著名的侨乡,侨民遍布世界五大洲,为家乡的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脱草鞋:它是闽南泉州侨乡的风俗,也叫“洗尘”。意谓亲人从海外归来,长途跋涉,需为之脱掉草鞋,洗拂灰尘。其实归侨多穿皮鞋,此乃用泉人远行多履草鞋之意。来洗尘的亲友,或送来猪腿,或送肉包,或送鸡鸭美酒。新婚亲者则送筵席以表敬意。洋客受礼之后即回赠线丸、针、布匹、雨伞、手巾、香皂、肥皂、香粉等,还送一封洋银,叫“送番客物”。

送顺水:它是闽南泉州侨乡的风俗,也叫送行。过去出国都乘帆船,靠风力,以后改用轮船、飞机了,但还沿用这一叫法。侨客返回国外,亲友赠送土特产,如神曲、茶饼、水仙等,并设宴欢送,叫“送顺风桌”,宴上如有鱼,正面吃完切勿翻过反面,如翻面,就是覆舟,不吉之兆,这就叫送顺风,祝他此去顺风行舟,安抵国外所在地。侨客抵所在地后,即寄银、信表示感谢,谓之探候信。

洛阳桥:它是泉州鲤城区(今洛江区)和惠安交界的洛 *** 上的一座大桥,全长360丈,阔1.5丈,有桥墩46座,工程巨大,气派雄伟,是我国之一座海港大石桥,又名万安桥。相传宋朝蔡襄之母怀蔡襄乘船过江时,忽然风波骤起,船将沉没。正在绝望之际,似闻空中传来天神叫声:“蔡学士在此,水 *** 不得无礼!”顿时风平浪静。蔡母向天祷告,如将来真的生男,长大能居学士,一定叫他在这里造一座桥,拯救行人,免冒渡涉之险。后果然如愿。蔡襄为还母愿,回泉州任太守,并建造此桥。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请火、榉旗、放铳、跳童、食敬、师公”等词语,了解到闽南方言区的 *** 文化;通过“做田、钯田、播田、做水、沃肥、抠草、割禾、曝粟、鼓粟、锄头”等词语,了解到闽南方言区的农耕文化;通过“高甲戏、歌仔戏、南音、傀儡、抽线傀儡”等词语,了解到闽南方言区的戏曲文化。

文白异读

许多汉语方言皆有文白歧读(或称文白异读)现象,但远不如闽南语丰富。语言学家罗常培曾于《厦门方言研究》中粗略统计《方言调查字表》所举 3,758 个汉字当中,有 1,529 个有歧读现象,比例约占 40.6% 强。歧读汉字中,绝大多数文读白读各一,在上述四成之中又约 90% 属之。其余则有多种读法。

举例数字(1~10)读音如后:(注:白读“一”若干学者认为“蜀”为正字;“八”为泉漳腔;文读“二”为部分地区失落 j- 声母);。

汉字

文读

it

sam

ngō

liok

chhit

pat

kiú

sip

白读

chit

nng

sann

lak

-

pueh

káu

chap

一之语读为“蜀”(独),而二之语读指“两”,而十之语读为“杂”(如什锦/十锦,即“杂锦”)

使用文读或白读以场合而定。例如数字白读绝大多数用在计数,而当序数、 *** 号码、 *** 码等不需进制时使用文读。又例如“成”字有多个文白歧读:“成功”中读sêng,“几成”读si&acirc;?,“成做”(成为)读chi&acirc;?,“成家”读chhi&acirc;?,不能相淆。 再如“驶”,驾“驶”执照多半念文音,和“驶”车却念语音多。

有些词语以文读和白读区别不同意思。例如“大人”的文读音tāi-j&icirc;n是对别人的敬称,白读音tōa-l&acirc;ng是指成年人。对于非母语人士而言,闽南语歧读极为困难,学习时应以词汇发音为主,不可各别记忆汉字发音

使用现状

福建地区

受汉语普通话、英语推广及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普通话成为公共语言的一种,闽南三市尤以厦门最为严重,同时福建西北诸县则受江西南丰、广昌等县影响多讲抚广片赣语,但在本地人和本地人的交往之间,还是以闽南语为主,现闽南三市均有开设闽南语培训班,方便来闽务工、学习、经商的外地朋友。

浙江闽南语地区

随着母语保护意识的加强及闽南文化的推广与发扬,开设了厦门卫视、泉州电视台4套等以闽南语为主的电视台,除了自做节目,还引进了诸多 *** 地区的闽南语电视剧。在农村地区,本土的戏剧(如歌仔戏、高甲戏、布袋戏、南音等)还是深受民众喜爱。

*** 地区

在 *** 执政早期的 *** ,由于 *** *** 推广国语(普通话),使得闽南语在 *** 曾经有一段时间比较没落,讲闽南语的人会被称为“下港人”“台客”等, *** *** 上台后,大力推行“本土文化”及“爱乡”、“爱 *** ”、“ *** 人讲 *** 话”等活动,使得闽南语在 *** 又重新成为流行的强势语言,“台客”也成为流行文化的 *** ,讲闽南语由土方言变成一种潮流时尚、Local、Man,诸多比如外省人、客家人(如胡瓜)也在努力学习闽南语。

潮汕四市

潮汕地区(潮州、汕头、揭阳、汕尾<8>)的母语“潮州话”保存地较为完好。除了在学校上学及与外地人的交流中讲普通话外,当地人们不论在日常生活还是工作经商中仍讲潮州话。<14>

东南亚地区

正式场合一律以英语为主,东南亚闽南语受英语和马来语影响较为严重,私人场合,通常新加坡人讲闽南语偶尔都会掺杂英语和马来语,但也出现很多马来人、印度人通晓闽南语。

文莱:华人人口45,800人,大部分为闽南人。首都斯里巴加湾市通行泉州音的闽南语。

*** :华 *** 约900,000人,闽南人占约40%,海南人3%。通行漳州音闽南语。

印尼:华人人口600万人,闽南人逾半,海南人与潮州人略少。通行漳州音和泉州音闽南语,语音接近大 *** 北马闽南话。

*** :华 *** 约5000余人,接近90%为潮州人。通行潮州音闽南语。

*** :华人接近600万人,闽南人有200万人,潮州与海南人之人口,在各方言群中排列第4及5位。北马福建话盛行漳州音及潮汕音闽南语,中、南马通行泉州及潮州音闽南语,海南音闽南语盛行于南马及东海岸部分地区,东马通行泉州音闽南语。

菲律宾:华人人口约有百万人,90%为闽南人,大部分祖籍泉州晋江。通行泉州音闽南语。

新加坡:华人人口300余万人,闽南人(漳州、泉州)约100万、潮汕人约50万。<15>

泰国:华人人口接近600万人,潮州人逾40%,海南人18%,闽南人16%。通行潮州音闽南语。唯普吉岛及泰南部分地区通行漳州音闽南语。

*** :华人人口近百万人,潮州人占34%,闽南人6%,海南人2%,共计42%。通行潮州音闽南语。

其他地区

*** 2004年总人口685.4万,福建籍(多为闽南人) 约160万,约占 *** 总人口20%。受当地语言影响较严重,会说闽南语多数是50岁以上的老一辈人口,有部份中年人说粤语时仍带有不少闽南口音,年轻的一代因为教育、广播、 *** 机构中只使用粤语,随着闽南人和其他族群通婚,普遍亦已改说 *** 粤语。

注释

^以葡萄牙语为例,该语言在语言分类的系谱如下:印欧语系意大利语族罗曼语族意大利-西罗曼语支WesternGallo-Iberian伊比利亚-罗曼语支West-Iberian葡萄牙-加利西亚语葡萄牙语葡萄牙语在分类位阶上比河洛话还要后面,但却没有人会将该语言说成是方言。但方言并非完全由分类位阶的多少所决定的,还有语言的影响力、地域差异等其他的因素。^周长楫(福建厦门同安人),《闽南方言大词典》,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17, 28页。 *** BN 7-211-03 *** 6-9。^ *** *** 国语推行 *** 会亦采此说。

碧石山人转

泉州南安:闽南语“三句半”让 *** 的二十大精神“声”入人心

“太阳升起放光辉, *** 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举国上下齐欢庆,国运兴……”近日,在泉州南安市翔云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翔云镇老年人协会宣传队的4位成员,身着演出服、带上腰鼓、锣、镲等道具,表演起了接地气的闽南语“三句半”,现场村民看得津津有味。

今年81岁的阿婆苏宽治是翔云镇老年学校校长,同时也是宣传队中年纪更大的成员。“宣传队排练了一个星期,直到今天比较熟悉了才敢表演。走到哪都敲锣打鼓,村民多起来就开始表演,可风光了。”

翔云镇“深情颂祖国,喜迎二十大暨清廉伴我行”诗文朗诵比赛完美落幕

苏宽治告诉记者,宣传队6年前就经常用“三句半”的形式自编自导自演进村入户宣传 *** 的各项政策方针,目前已创作近50篇作品。苏宽治笑着告诉记者,闽南语“三句半”的表演形式,既符合群众口味,又宣传了 *** 的重大思想,丰富群众娱乐文化生活,一举三得。“我原本都想‘退休’了,但想到做这件事很快乐,村民们还都捧场,就一直坚持了下来。”

记者了解到,宣传队此次表演的《擘画蓝图再启航——庆祝 *** 的二十大胜利召开》闽南语“三句半”由翔云中学语文教师梁百芳创作,此前他还创作了喜迎 *** 的二十大、 *** 防控、乡村振兴、反诈宣传、移风易俗等耳熟能详的顺口溜。“既要把 *** 的二十大精神编得朗朗上口,又要通俗易懂,让老百姓一听就知,还真颇有挑战 *** 。”梁百芳告诉记者, *** 的二十大开幕后,他们就认真研读开幕式报告,结合翔云实际,立即开展创作,为了让“三句半”更押韵,他用闽南语反复琢磨、推敲,并征求多方意见反复修改,用4天时间才创作完成。

据了解,为了营造浓厚的学习宣传贯彻 *** 的二十大精神氛围,翔云镇还举办了“聚焦 *** 的二十大,奋进时代新征程”有奖竞答活动、“深情颂祖国二十大暨清廉伴我行”诗文朗诵比赛等系列活动,并组织翔云镇理响武荣宣讲小分队走进各村居、企业、学校开展宣传宣讲,推动 *** 的二十大精神“声”入人心。(许泽龙 柯琳琳)

来源:福建日报新福建App

你看不懂的“闽南语拼音” 其实是……


最近,阿闽发现又有不少说咱闽南话App用户,以及说闽各大新媒体平台关注者对我们所使用的“闽南语拼音”产生了疑惑:



我们曾在公众号上发布过一篇文章叫作《siam3 m??7...这种“闽南语拼音”到底是什么东西?》,对这套用来描写闽南语语音的 *** 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如果你没有看过这篇文章,那阅读以下内容或许可以解开你的疑问喔!



其实这套奇怪的“拼音”大多数人应该很早就接触过了,就是学英语的时候会用到的国际音标。国际音标是语言学界最为通行的,用以记录音素的符号,是国际语音协会于1888年制定并开始使用的,可以用来记录所有的人类语言,不仅仅是英语,汉语普通话及各种汉语方言都可以用国际音标来标写。


不管是闽东、莆仙、闽南,还是闽中、闽北,我们都使用同一种音标在标写。现代语言学的各分支学科,包括汉语方言学,只要是涉及语音,绝大多数都使用国际音标。



既然早就接触过,那么为什么用国际音标标写闽南方言的语音会让我们感到奇怪、看不懂呢?国际音标所 *** 的音对于世界各地的各种方言和语言都是一致的,而不同语言的语音 *** 未必是一样的,所以标写出来的面貌也很不一样。


通过先前学习英语时用国际音标拼写的例子,我们会发现,英语和闽南话用音标标出来的样子是很不一样的,这是因为汉语和印欧语系的英语语音 *** 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


拿元音 *** 来说,泉州闽南话就有标准英语中不存在的,其他闽语更有等等。辅音 *** 上,泉州泉港区北部的一些闽南话有英语没有的,英语则又有闽南话没有的<θ>、等等。


闽语有而英语没有的音素(红字)


再者,一些听起来一样的音,在英语和汉语中情况其实也是不同的。如果仔细看用国际音标标写的英语音节,你会发现,在音标里一样是/p/,但实际上pick/p?k/和speak/spi:k/的/p/发音并不一样。前者听起来像汉语拼音的p,后者像是汉语拼音的b


这是因为在英语的音系中,清辅音开头的音节,清塞音送气与不送气实际上不具备区分意义的作用,两种情况互补出现,单独出现送气,出现在s后不送气。pop这个词你可以说“婆婆”也可以说“伯伯”,语言学上把英语的

归为一个音位/p/,而英语教材在处理这两个读音的时候,都是从音位的角度来标写。


但在闽南话和普通话中,

分得简直不要太清楚,拿普通话来说,婆婆是婆婆,伯伯是伯伯,混淆了后果很严重。


IPA的元音 ?国际语音协会


基于上述的种种原因,当我们拿国际音标来标写方言和普通话时,会觉得有点陌生,但其实它是我们早已熟识的“旧友”啦!


参考文献:

闽南语学习,闽南语学习教学视频-第1张图片-

<1>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


*本内容为作者 *** 观点,不 *** 本平台立场。

为什么要让孩子学粤语,这是我看到的更好的回答

你如果平时留心,会发现广州街头的 *** 仔,他们彼此日常讲话基本都用普通话,哪怕是越秀、荔湾这些老城区的孩子。要知道,他们可是生在广州长在广州的呀。

这里还是广州,是一个对地方文化保护比较重视的城市。广州的地铁公交里双语播报,电视台有专门的粤语频道,报纸上还开过白话栏目,但这些仍挡不住粤语的式微。广州尚且如此,那些没有强势地方语言的区域,结果更是可想而知。

为什么要保护方言?为什么要提倡学粤语?首先要搞明白方言是什么。方言是地域特殊生活方式的口头表达,是地域文化的主要载体,也是中华大文化的基础养料和组成部分。 *** 时的语言学家刘半农说,方言是一种“地域的神味”。

在异国它乡,听到讲国语的,是不是倍感亲切?在国内,听到讲家乡话的,多半会上去认识寒暄。你说你是哪里哪里人,但偏偏不会说这里的方言,谁还认你?一个地方的语言背后联系着家庭感情、家乡感情和地域感情,这种感情和认同,是地域团结、发展的要素和基础。没有一个个地域的团结和发展,国家又怎能有凝聚力向心力?方言如果消亡,流失的是地域文化和由此带来的认同感,祸及的最终是国家。

如果粤语最终被普通话同化,那粤剧还有人听得懂吗?没人听得懂,还怎么保存?相应的是,那些说粤剧的草根艺 *** 将不复存在。一大批地方文化形式都将消亡,那时中国的文化是否承受得了?

如果粤语消亡,那么普通话也将失去丰富的滋养来源。

几 *** 来中华文化辉煌灿烂、博大精深,这是由几千种地域文化滋养汇聚而成的,其中,方言功不可没。

粤语在上个世纪 *** 十年代,曾风靡神州大地。听粤语歌,看粤语 *** ,在当时是很时髦的事。粤语的很多词汇,深深影响了普通话,比如买单、薪水、打的、搞定,等等。类似的,还有上海话里的吃豆腐、穿帮等。没有粤语,没有吴侬软语,没有闽南话,没有四川话……中国人的语言世界该是多么苍白乏味。

*** 和推广普通话,其实并不冲突。谁会介意自己多掌握一种沟通方式?对外我们都是中国人,但是对内,每个人身上总要有地域的标签吧?你说你是广东人,怎么证明?凭你吃过早茶、逛过西关、听过讲古?拜托,这是游客!

强势哪怕是英语,不是也还有伦敦腔、纽约腔、新加坡腔乃至印度腔?以前,各地拆掉了城墙、拆掉了寺庙、拆掉了祠堂,建成了千篇一律的城市。现在,后悔了吧?以前犯过的错误,今天难道还要再来一次吗?毁掉的建筑,或许可以重建。消亡的语言,就再也无法 *** 。人类历史上,除了以色列的希伯来语,没有一种语言可以死而 *** 。

方言包括粤语面临的困境,有识之士早已看到,也为此奔走呼号。现在情况也在慢慢起变化。早前,广州五羊小学就率先开设了“粤语学堂”,请粤语学者开讲粤语课,争取让本地孩子在生活中都讲粤语,让新广州人的孩子都知道怎么讲粤语。

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陈飞教说闽南话」第93期:复习篇——爱拼才会赢&厦门好地方

今年9月8日,我们的栏目【陈飞教说闽南话】推出,到今天已经93期了,经过这么多期的闽南语学习,您是不是已经学会了不少闽南语,了解了不少闽南习俗了呢?学习一门语言,了解一方水土,有时候我们会发现,即便是对自己几十年生长的家乡,也不一定能够十分了解。

《论语》说:“温故而知新”,新的知识要多次温习方能得到巩固。为了帮助朋友们加深记忆,陈飞老师贴心地为大家准备了复习板块。这次,陈飞老师的语速加快,将几个句子融合组成音频,大家可以跟着陈飞老师的音频多念几次。也可以再重新复习下之前的音频,巩固下之前学习的内容。

今天我们就来复习“爱拼才会赢和“厦门好地方”这两句。

普通话:爱拼才会赢

闽南话:爱拼才会赢

注 音:ai一bnia一zlan一e一yna

普通话:厦门好地方

闽南话:厦门好所在

注 音:E一bbng一ho一soo一zai

陈飞 主持人

厦门市 *** *** ,著名闽南语歌手, *** 首位闽南语歌后,唯一连续六届“全球闽南语歌曲创作演唱大赛”评委,为中国 *** 闽南语乐坛在全球奠定了权威地位 。20年来一直致力于闽南文化传承与发展,被誉为 *** 两岸文化交流大使和闽南语乐坛标杆 *** 人物。

姚景良 特邀顾问

“闽南方言”系列丛书作者。60多年来坚持抢救、传承和弘扬闽南文化。人们称他为“活字典"。这是因为通常谁问闽南话的字、词、音、意都能回答而得誉的。

注: *** 来源于 ***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陈飞教说闽南话】第 *** 期: *** ; ***

(戳标题即可阅读)

记者:张燕红 实习生:萧媛欣 编辑:黄琳

190414 薛老师课堂开课啦!薛式闽南语你get了吗

昨晚,薛之谦演唱会台北站之一场完美落幕。整场给大家带来最多笑声的莫过于薛老师蹩脚的闽南语了。好了,还没有掌握该门语言的谦友注意,薛老师课堂开课啦!

来听听薛老师一本正经的闽南语教学:“逮罢(台北)”、“ 唱锅(唱歌)”。贴心的薛老师还为谦友们翻译:“熊哼,就是更好;起细,就是其实;仿院几粒,就是方圆几里...",听薛老师念感觉很简单的样子,谦友们学会了吗?还不会?那就跟着 *** 里的薛老师学吧~包教包会哟~

( *** /小甜罩)

标签: 闽南语 学习 教学 ***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