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蘑菇可以吃吗有毒吗,红蘑菇可以吃吗味道怎样

牵着乌龟去散步 万象 25 0
湖湘自然历丨蘑菇疯长?外表美艳, *** 致幻

来源:【华声在线】

2022年5月15日 星期天 立夏第11日

阴雨绵绵,草木生长。在潮湿阴暗的大森林里,一朵朵小红帽冒出头来。头顶红色小帽,脚穿红色小靴,煞是 *** 。

不过,可千万别被红托鹅膏这美艳的外表迷惑了。这美人含 *** ,若不慎食用,10分钟至2小时出现呕吐和腹泻等胃肠炎症状,以及兴奋、幻觉、心率缓慢,呼吸困难,急 *** 肺水肿等表现。严重者可出现烦燥、妄语、幻听、幻觉,言语怪谬,哭闹无常,呼吸抑制等表现。个别病例可因呼吸或循环衰竭而死亡。

红托鹅膏属于鹅膏菌。古代有一种称为“神之蕈”的菇类用于 *** 仪式,此类菇就是 *** 、红托鹅膏等鹅膏类的真菌。通常大家对这类菇的印像,就像经典游戏《超级玛丽》里的红色蘑菇,是食用后可能引起大脑产生幻觉的致幻蘑菇。

据了解,我国70%的蘑菇中毒导致死亡事件是由鹅膏菌属中的种类所引起。不过, *** 鹅膏菌是比较好识别和区分的。

红托鹅膏就是典型 *** 。它同时具有菌盖、菌柄、菌环和菌托。通俗地说,“头上戴帽(指有菌盖)、腰间系裙(指有菌环)、脚上还穿鞋(指有菌托)”的蘑菇就是鹅膏菌。这类蘑菇大部分有毒,千万不能采食。

【小名片】

红托鹅膏(A *** nita rubrovolvata S. I *** i),属于鹅膏菌,有毒。幼时卵圆形,成熟后平展,菌盖表面 *** 部分红色至橘红色,边缘橘色至 *** ,菌肉白色。菌柄长5至10 cm,米色至 *** ,基部膨大呈球形,上半部常被有红色至橘色粉末状菌幕残余,菌环位于菌柄中上部,膜质,易脱落。

夏秋季单生或散生于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中地上。

文/胡盼盼 图、智库/陈作红 设计/陈琮元 统筹/周月桂 特别支持/湖南省 ***

本文来自【华声在线】,仅 *** 作者观点。全国 *** 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一家六口住进医院!雨后,这种东西疯长,千万别碰

滨州的张女士万万也没想到,

一家六口被一盘新鲜的蘑菇给“撂倒”了!

还从当地辗转到了济南齐鲁医院。

一碗蘑菇汤毒倒一家人

从小在山里长大的张女士,经常会外出采一些野生蘑菇给家人做菜吃。25日刚下完雨,小区地上比较湿润,长出了许多的蘑菇,张女士便将蘑菇采回来熬汤给家人喝,中午喝完之后并没有感觉到什么异样,但是到晚上十点的时候,一家六口开始出现腹痛的症状。

到了凌晨三点,症状越来越严重,一家六口被紧急送往医院治疗,化验结果出来之后,确诊为毒蘑菇中毒。

因整体情况较为严重,一家人被转到齐鲁医院,所幸经过几天的治疗,一家六口病情得到了好转,五人已经出院,由于张女士吃的比较多,现在还在治疗,情况逐渐在好转中。

食用毒蘑菇可致幻或致死

据了解,由于张女士从小在山里长大,对于蘑菇毒 *** 鉴别有一定的“了解”,所以经常去野外采集蘑菇做成饭菜吃,从未出现过腹痛腹泻,更没有中过毒。对于这次的中毒事件,张女士一家非常意外。幸运的是,张女士在医院的治疗下,身体逐渐好转。

“她这个中毒主要是由于这种 *** 的含鹅膏 *** 的这种毒蘑菇引起的。她的谷丙转氨和谷草转氨酶一个2000多,一个3000多,已经是正常人的60倍到80倍,肝损害比较明显。”齐鲁医院中毒与职业病科主任医师菅向东说。

误食毒蘑菇后症状大致有三种:

之一种是常见的胃肠炎型,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症状相当于常见的急 *** 肠胃炎;

第二个类型是比较严重的肝损害型,是比较严重的病例;

第三种是急 *** 肾功能衰竭型,可以引起急 *** 肾衰。

还有些人食用毒蘑菇后会产生幻觉甚至丧失生命。

误食毒蘑菇的教训是惨痛的!

2019年8月份,淄博一家三口,包括一位12岁男孩及其母亲和继父,都吃了从山上采摘来的野蘑菇。8岁的 *** 因为不想吃饭而躲过一劫。

记者了解到,这一家误食蘑菇头部是 *** 的,根茎比较长是白色的,经过鉴定,它的名字叫做黄盖鹅膏,有 *** ,一旦误食之后,潜伏期是6到12个小时,之后会出现上吐下泻、黄疸,还有急 *** 的肝脏损伤等症状,严重的时候危及生命。

2016年7月份,八岁的济南娃君君在医院抢救三天之后,不幸身亡。而导致君君身亡的,竟是家人捡来的野蘑菇!

蘑菇是老人从省博附近捡来的,君君的爷爷、奶奶、妈妈也都吃了捡来的蘑菇。

遗憾的是,大家的努力没能挽救君君的生命,在重症监护室抢救三天后,君君还是没能挺过来……

土 *** 并不能分辨蘑菇毒 *** ,

不吃不采为上策

前面提到的,滨州的张女士告诉记者,自己在采蘑菇的时候,专门挑选了颜色浅淡的蘑菇,根据经验,那种蘑菇是没有 *** 的,但是这种“土 *** ”还是出事了!

齐鲁医院中毒与职业病科主任医师菅向东说,“过去有一种错觉,只要颜色鲜艳的就是有毒的,和大蒜一起煮,变颜色的话,那就是有毒,不是这样的”。识别蘑菇中毒是有一套科学程序的,普通老百姓没有辨别的能力。

近期我市即墨、平度、莱西等地

接 *** 生数起因

市民采食野生蘑菇中毒事件。

即墨区某市民,在村后面山上游玩,遇见野生蘑菇,采集后回家炒食, *** 两人食用后中毒,经医院抢救治愈。所食蘑菇为毒鹅膏菌。

莱西市某市民在村周边的山上采集蘑菇,做汤食用,导致中毒,目前正在医院进行救治,中毒主要品种为灰花纹鹅膏菌。

平度市某市民,自驾外出游玩,沿途在小山上采摘野生蘑菇,当天中午在家中 *** 蘑菇汤,6人食用,4人出现以呕吐腹泻为主胃肠炎症状,临床诊断为急 *** 胃肠炎、毒蘑菇中毒,目前正在医院救治,其余2人因食用蘑菇汤较少未出现症状。经专家鉴定为灰花纹鹅膏菌。

此外,据菅向东介绍,在山东省内,临床上来讲,最常见的蘑菇中毒类型是白毒伞、肉褐鳞环柄菇引起的中毒,还有一些含有肝毒 *** 的、鹅膏类 *** 的蘑菇中毒。

据报道,我国有毒蘑菇有430多种,其中青岛市常见的毒蘑菇也有近十种。它们是褐鳞小伞、白毒伞菌、灰花纹鹅膏菌、红 *** 笔菌、臭黄菇、墨汁 *** 伞菌、毒鹅膏菌及狗尿苔。

大家一定不要再误食了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毒蘑菇

千万要注意了

在此提醒网友,野外的蘑菇一定不要采。端上餐桌的蘑菇,必须从超市等正规渠道购买。如不慎误食毒蘑菇,可以选择催吐的 *** 自救,帮助 *** 物质排出,减少食物在消化 *** 中的残留。

最后,再次严肃地提醒大家

野外的蘑菇不要采!

千万不要因一时的贪鲜,

付出惨痛的代价!

不要轻易尝试食用!西安疾控最新提醒

夏季是蘑菇的多产季节

医生提醒大家

很多野蘑菇有 ***

与平时可以食用的蘑菇

非常相似,难以辨识

一旦食用有致命的危险

红蘑菇可以吃吗有毒吗,红蘑菇可以吃吗味道怎样-第1张图片-

因此

对于不认识、没吃过的蘑菇

千万不要尝试食用

↓↓↓

陕西省人民医院急诊内科专家介绍,毒蘑菇中毒临床诊断名词称“毒蕈中毒”,毒蘑菇种类多达100多种,外观上与食用蘑菇非常相似。野生毒蘑菇大多生长在山区,颜色和形状很美,人们往往经不住自然界这些美丽的“ *** ”,采集而食之发生中毒, *** 损害心、肝、肾及神经 *** ,中毒后没有特效解毒 *** ,死亡率极高。

专家说,我国野生蘑菇种类众多,毒蘑菇、含 *** 的蘑菇也很多。常见的有毒蘑菇集中在鹅膏菌科、红菇科、牛肝菌科、丝膜菌科、蘑菇科等。毒蘑菇往往生长在阴暗、潮湿的肮脏地带,而鹅膏、红菇中一些有毒种类也可能生长在松林等干净的地方。有毒蘑菇颜色鲜艳,有红、绿、黑、青、紫等颜色,特别是紫色的往往有 *** ,采摘后易变色。

但是仅凭颜色与形状也不能简单区别蘑菇是否有毒。“蘑菇种类繁多,民间有各种毒蘑菇的鉴别 *** ,但这些 *** 不可靠、不可信。所以,预防毒蘑菇中毒最有效的 *** 是不要自行采摘、购买和食用不熟悉的野生蘑菇。”

蘑菇中毒潜伏期长短不一,少数人中毒后症状容易迅速恶化,一旦进食可疑有毒蘑菇或出现症状要及时到医院诊治。

毒蘑菇中毒

可有上吐下泻、皮炎

出现幻觉、肾功能衰竭

甚至突然昏死等症状

主要表现为

↓↓↓

一、胃肠炎型:潜伏期短,食用后十分钟到数小时内发病,出现剧烈呕吐、腹泻并伴有腹痛,腹痛呈阵发绞痛 *** 质,可解水样便;严重者可 *** 、脱水、 *** 。但很少出现急 *** *** 功能衰竭和死亡。该症状较为普遍,病程短,恢复快,预后相对好。多见毒蕈碱 *** 中毒。

二、神经精神型:神志不清、手舞足蹈、痉挛、流口水、突然发笑、进入兴奋状态,手指颤抖、幻听幻视,严重的会发生抽搐、谵妄、 *** 等。光盖伞毒、蟾蜍毒所致,很少发生死亡。

三、溶血型:潜伏期长,可达6小时或数天。先有胃肠道症状,后发生急 *** 贫血、黄疸、腰痛、血红蛋白尿、 *** 肿大甚至尿毒症等。严重患者伴神经 *** 抑制症状,对症治疗后5至10天可恢复。

四、中毒 *** 肝炎型:潜伏期较长,一般6小时以上,急 *** 恶心呕吐,1至2天后假愈,后病情突然变化,出血黄疸、肝肿大、转氨酶升高、心率快等急 *** 肝炎或急 *** 肾功能衰竭表现,也可合并神经精神症状。严重者会突然 *** 死亡,病死率可达50%至90%。

五、呼吸循环衰竭型:主要表现为急 *** 肾功能衰竭、呼吸 *** 、中毒 *** 心肌炎,病死率较高。

六、光过敏 *** 皮炎型:潜伏期1至2天,表现为日光过敏,阳光照射部位出现皮炎,如嘴唇肿胀外翻、面部和手臂红肿、 *** 样疼痛、灼烧样疼痛,可持续数天。

毒蘑菇中毒后如何自救?

专家称,首先要立即呼叫120

并保留毒蘑菇样品或 *** 供救治参考

↓↓↓

中毒者可大量饮用温开水或稀盐水,然后将手指伸进咽部催吐,可反复多次,减少 *** 的吸收。催吐后在等待救护车期间,为防止脱水,可饮用加入少量食盐和食用糖的“糖盐水”。对 *** 的患者,不要强行向其口内灌水,应采取侧卧位或仰卧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临床上常常采取建立静脉通路、补液、利尿等 *** 促进毒物代谢;洗胃;给解毒 *** ;血液净化治疗:纠正电解质紊乱、营养支持等治疗 *** 。

总之,不能单从外形特征上识别蘑菇是否有毒,有时候食用或存储方式不当也可引起中毒,无毒蘑菇某些成分可能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引起中毒。食用野生蘑菇有三个最基本的原则:没有吃过的尽量不要吃、不认识的尽量不要吃、没有把握的尽量不要吃。

来源: 陕视新闻

别吃!广东最有名的毒蘑菇即将上线,官方发布提醒

近期

广东雨量充沛,天气开始回暖

正是野生毒蘑菇、断肠草等

有毒植物冒芽生长的时期

近日

一则“广东最有名的毒蘑菇即将上线”词条

登上热搜引发关注

说到这里

想必也有不少小伙伴猜到了

这里说的广东最有名的毒蘑菇就是——

致命鹅膏(白毒伞)

近日,广东省市场监管局发布食品安全消费提醒:食品安全无小事,请广大群众以及食品经营单位提高警惕,不采摘、不销售、不加工、不食用来历不明的野生植物。

广东省市场监管局提醒

不采食野生蘑菇

勿在路边摊贩购买蘑菇

不采集野生植物泡酒煲汤

“断肠草”中毒或致命

食品经营者要落实对食品进货查验

......

广东常见 *** 蘑菇种类中

白毒伞毒 *** 最强

广东常见 *** 蘑菇种类有白毒伞(致命鹅膏)、灰花纹鹅膏、黄盖鹅膏白色变种、粘盖包脚菇、簇生沿丝伞(簇生黄韧伞)。

白毒伞

白毒伞

灰花纹鹅膏

灰花纹鹅膏

在广东地区,导致中毒人数最多的两种蘑菇分别是白毒伞(致命鹅膏)和铅绿褶菇,其中白毒伞又是毒 *** 最强的。

白毒伞的白色菌体幼时卵形,后菌盖展开成伞状。常在黧蒴树树荫下群生或散生,分布在广州、清远、肇庆等地,大量生长于春季温暖多雨的3~4月,5~7月也少量出现。

新闻链接

好友6人爬山采食白毒伞中毒

其中一人全身换血4次

2022年4月,深圳的廖先生和朋友一行6人,到深圳坪山一郊野公园爬山。在半路上,其中一人发现地上长了一种白色的蘑菇,于是,他们决定采摘一些回去尝尝,这一摘,就是4斤!

到了当天深夜,廖先生的朋友李先生开始出现剧烈腹痛、上吐下泻的症状,而其他5 *** 纷纷出现中毒症状,被紧急送往医院。其中,李先生的情况比较严重,被收入重症医学科,先后11次的血液净化,其中包括4次的血浆置换和血液灌流。

经过医生判断,李先生几个人吃的白蘑菇正是南方常见的“致命鹅膏”,外号“白毒伞”。

“致命鹅膏”含有致命剂量的鹅膏肽类 *** ,会造成急 *** 肝损伤,1个成年人吃1朵中等大小的“白毒伞”,就可能被毒死!

关于毒蘑菇的N种错误说法

错误说法1:颜色鲜艳的,或外观好看的蘑菇有毒。

事实上,色彩不艳、长相并不好的肉褐麟小伞、秋盔孢伞等具有极毒。广东地区毒蘑菇中毒的之一 *** ——白毒伞则是纯白色的。 *** 很漂亮,鲜红色菌盖点缀着白色鳞片的形象构成了“我有毒,别吃我”的警戒色,不少蘑菇艺术品都是以它为原型创作的,它的确有毒。

错误说法2:毒蘑菇虫蚁不食,有虫子取食痕迹的蘑菇是无毒的。

事实上,很多对人有毒的蘑菇是其他动物的美食,比如豹斑鹅膏经常被蛞蝓取食。白毒伞也有被虫啮食的记录。

错误说法3:毒蘑菇与银器、大蒜、大米或灯芯草同煮可致后者变色;毒蘑菇经高温烹煮或与大蒜同煮后可去毒。

毒蘑菇致大米、大蒜或灯芯草变色的说法则完全出自臆想,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这种现象确实存在。有实验人员曾经用致命白毒伞和大蒜同煮,结果汤色清亮,大蒜颗颗雪白,兼之鲜香四溢,令人食欲大振。高温烹煮或与大蒜同煮可以解毒的说法危害更甚,大蒜里的活 *** 物质有一定的杀菌作用,但对毒蘑菇完全 *** 为力。

错误说法4: *** 变色、流汁液者有毒。

并不绝对,像松乳菇、红汁乳菇 *** 处及乳汁均变蓝绿色,却是味道鲜美的食用菌。

错误说法5:毒蘑菇往往有鳞片、粘液,菌杆上有菌托和菌环。

适用范围非常狭窄,很多毒蘑菇并没有独特的形态特征,如亚稀褶黑菇,没有菌托、菌环和鳞片,颜色也很朴素,误食会导致溶血症状,严重时可能因 *** 衰竭致死。另一方面,常见食用菌中大球盖菇有菌环、草菇有菌托、香菇有毛和鳞片。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王宇、何颖思 通讯员:粤市监

综合:深圳卫健委、深圳食 *** 安办、广东卫生在线、广东台触电新闻、广州日报往期

来源: 大洋网

湖湘自然历丨蘑菇疯长?外表美艳, *** 致幻

2022年5月15日 星期天 立夏第11日

阴雨绵绵,草木生长。在潮湿阴暗的大森林里,一朵朵小红帽冒出头来。头顶红色小帽,脚穿红色小靴,煞是 *** 。

不过,可千万别被红托鹅膏这美艳的外表迷惑了。这美人含 *** ,若不慎食用,10分钟至2小时出现呕吐和腹泻等胃肠炎症状,以及兴奋、幻觉、心率缓慢,呼吸困难,急 *** 肺水肿等表现。严重者可出现烦燥、妄语、幻听、幻觉,言语怪谬,哭闹无常,呼吸抑制等表现。个别病例可因呼吸或循环衰竭而死亡。

红托鹅膏属于鹅膏菌。古代有一种称为“神之蕈”的菇类用于 *** 仪式,此类菇就是 *** 、红托鹅膏等鹅膏类的真菌。通常大家对这类菇的印像,就像经典游戏《超级玛丽》里的红色蘑菇,是食用后可能引起大脑产生幻觉的致幻蘑菇。

据了解,我国70%的蘑菇中毒导致死亡事件是由鹅膏菌属中的种类所引起。不过, *** 鹅膏菌是比较好识别和区分的。

红托鹅膏就是典型 *** 。它同时具有菌盖、菌柄、菌环和菌托。通俗地说,“头上戴帽(指有菌盖)、腰间系裙(指有菌环)、脚上还穿鞋(指有菌托)”的蘑菇就是鹅膏菌。这类蘑菇大部分有毒,千万不能采食。

【小名片】

红托鹅膏(A *** nita rubrovolvata S. I *** i),属于鹅膏菌,有毒。幼时卵圆形,成熟后平展,菌盖表面 *** 部分红色至橘红色,边缘橘色至 *** ,菌肉白色。菌柄长5至10 cm,米色至 *** ,基部膨大呈球形,上半部常被有红色至橘色粉末状菌幕残余,菌环位于菌柄中上部,膜质,易脱落。

夏秋季单生或散生于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中地上。

文/胡盼盼 图、智库/陈作红 设计/陈琮元 统筹/周月桂 特别支持/湖南省 ***

<责编:胡盼盼>

小毒红菇又被称为小棺材盖

我工作的地方,办公室旁边就是一片黑松林。每天坐久了,颈椎受不了,我会到林中走走。据说松林中负离子浓度更高,对人的健康很有好处。也不知是不是心理作用,反正我在林子里转一圈感觉人就精神、轻松了许多。今年夏天雨水特别多,隔一两天就下场雨,再加上三伏天的高温,松林里水气氤氲,云蒸霞蔚,愣是把个温带针叶林弄成热带雨林的感觉,进到里面就像洗 *** 一样,所以我例行的林中散步就改成顺着林子边缘的小路兜一圈。

那天我正在松林边上漫步,忽然瞥见路旁的草丛里有几朵红色的东西一闪而过,是此前未出现过的。

我走过去,拨开草丛,发现有几株红色的蘑菇,和曲奇饼干差不多大小,菌伞是平展的,中间微凹,表面是像胭脂一样的红色,红得娇 *** 滴。我摘下一朵,背面的菌褶是白色的,像手风琴的风箱一样紧密排列。菌柄也是白色的,空心,轻轻一捏就瘪了。这片松林多的是棕红色的牛肝菌(黄县话叫“松莪儿”)和橙红色的枞菌(黄县话叫“松板”),我甚至见过一朵靛蓝色的牛肝菌,却从没见过这种蘑菇,可能是今年连绵的雨水和湿热的天气,让该长的不该长的都长出来了吧。

一般来说,颜色鲜艳的蘑菇往往有毒,但也不能太绝对。我曾看过一档纪录节目,讲的是“菌子王国”云南的各种野生菌,模模糊糊有点印象,里面有一种叫红菇的,颜色鲜红,却可食用,是较名贵的食用菌,我发现的这几朵蘑菇不会就是传说中的红菇吧?

红菇

回去查找资料,红菇为真菌门伞菌目红菇科红菇属,菌盖直径5-12厘米,幼时黏,长成后表面有点绒绒的感觉。初为半球形,后菌伞平展中部下凹,凹处色深,暗红。菌肉白色,厚实。菌柄白色或带浅珊瑚红色,实心。采回来的新鲜红菇洗净,与鸡、鸭或猪排一起炖煮,汤色鲜红,味道清甜,可称得上色、香、味俱全。再者根据中医的象形补法,红菇汤汤色红郁,可以补血,亦能滋阴补虚、清凉解毒,最适合产后或经期妇女食用。红菇以云南、福建所产为多,也最为当地人所重,再加上红菇至今无法人工种植,只能采自山林(红菇属于共生型真菌,是与植物共生的菌根菌,依靠楮、栲等树的根系为其提供部分养分,离开植物根系就很难生长。我们平时吃的人工种植的香菇、木耳、平菇则都属于腐生型真菌,从朽木及枯枝败叶中吸收营养,所以培育时需要菌袋),故其身价高昂,乃菌中贵族。再看同为红菇属的其他蘑菇,有一种小毒红菇,黑龙江称作“小棺材盖”,色作胭脂红,故又称作“胭脂菌”,菌盖小,菌肉薄,菌柄中空,最主要的一点是菌盖边缘具粗条棱,像是镶了一圈皱边,描述的和我手上拿的小红蘑菇一模一样,原来我在林边发现的是小毒红菇!既带“毒”字,肯定是有毒的啰,据书上说,其具有胃肠道毒 *** ,食后会引起中毒,恶心呕吐,腹泄腹痛,故又称“呕吐红菇”。虽说我看到的这几只貌似被虫子啃过,但虫子和人的生理特征差别很大,同一种蘑菇很可能是“虫之蜜糖,人之 *** ”,在虫子吃来是美食,人吃了可能就是追魂夺命散。

云南人给红菇属的红色蘑菇统称“红脸菇”,小毒红菇个头小,当地人称之为“小红脸菇”,二者长得比较相像,不熟悉的人很难区分,每年因此中毒的不在少数。小毒红菇吃起来有麻味和辣味(不是麻辣味!),不过等你尝出来的时候,大概已经中毒了。红菇和小毒红菇同归一属,算是实在亲戚,一个是滋补佳品,一个是有毒菌类,同是颜值担当的蘑菇,差别咋这么大呢?


部分 *** 引自 *** ,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都说“红伞伞白杆杆,吃了躺板板”而无毒红菇和毒红菇你会分吗

#818生活好物#红伞伞,白杆木干,吃了躺板板。在野外,许多食用菌是有区别的。

红色的食用菌有很多种。而且有的有毒,有的无毒。其中,红椎菌又称红菇是一种名贵的食用菌,其味道鲜美,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红菇(红椎菌)

红椎菌营养价值高,可入 *** ,非常名贵。但只有红椎林下生长的红菇才是正品。

红椎林下的红菇

下图是广西浦北农民在红椎林里采红茹归来

下图是松林里长出的红菇,长得肉薄、颜色较浅。

假红菇别名鸡儿菌

此菌和红菇很像,但仔细分辨很:容易认出。鸡儿菌菌脚较长,菌伞薄,而且通常红色较红菇浅。

以前,小编上山采红菇也误采到这货,并且误食了五六朵。它的味道很苦,连汤水都是苦的。

而且这货有毒,吃了之后头晕、呕吐。就像晕车和转圈圈转多了之后的感觉。不过,听老人说用水漂煮过后可食用,苦味也没有了。不过没有尝试过。


金腊伞

金腊伞也是假红菇的一种,有毒。区别在于菌柄细长,菌伞小薄,而且长得比红菇小,伞缘有一圈金 *** 。

这货没吃过,也不敢吃,因此不知道味道如何,毒 *** 大小。

腊伞

腊伞长得又小,脚又长,全身通红,而且成丛生长,很容易认出,有毒。

锥形红腊伞,和腊伞比,它的伞是一直保持锥形,不会长开。其它和腊伞一样。

赫口红磨

有 *** ,菌脚伞背红中带紫,有一层如绒毛般的物质。

大鹿花菌

大鹿花菌形如凉亭、通体浅红色、整株比红菇大,而且菌体菌柄结实,不易碰碎,但是有毒。

毒蝇鹅膏菌

蓝精灵的房子,毒蝇鹅膏菌长得非常漂亮,就像动画片蓝精灵里的房子一样,但就如它的名字一样,毒 *** 很大。因此,野外发现,不要采摘和触碰。

网袍牛肝菌

牛肝菌种类很多,有可食用的,有不可食用的,像网袍牛肝菌就是不可食用。如果误食后,会出现急 *** 肠胃炎,上吐下泻。所以牛肝菌如果没有经验的,更好别吃。

以上这些红伞伞,主要分布在我国华南、西南、华东等南方地区。可以食用的只有红菇一种。

新鲜红菇味道甜美、口感清脆,是非常难得的山珍美味。而且红菇生长环境要求严格,产量极少。还具有补血、防癌等功效,非常适用于坐月子和老人补身子食用。

由于对环境的苛刻要求,野生红菇产量少,而且至今不能人工种植。不过,红菇产地多,但真正具有 *** 效的只有福建武夷山和广西浦北的红椎林里产出的红菇“红椎菌”才具有 *** 用价值。

现在红菇卖价很高,许多不法分子和商家都在掺假和以次充好,购买时必须分辨清楚,如:

上图两种,盘子里的是次品,红菇要没开伞的才是正品。而另一图,分明拿假红菌和松树林生长的红菌充数作作。如果购买到柄全白,细长,伞不够红而且肉簿的都是假货次货。

也有人为了多卖点钱而故意采摘时多留点泥。而正品和极品红菇干当如下图:

所以,红菇干里的水很深,许多人拿四五百一斤的次品,冒充七八百一斤的上品。也会拿云南及广西北部的非红椎林红菇冒充福建武夷山和广西浦北的红椎菌。

现在,正是出红椎菌和野果成熟的时候。山上不仅有红菌,还有数不清的野果。如果有喜欢户外探险的朋友,去浦北野游正值时机。

野生菌类进入生长旺盛期 谨防误食野生毒蘑菇引起中毒

近期,广东省天气多变,各种野生菌类及植物进入生长旺盛期,误采误食有毒野生蘑菇、断肠草等有毒植物引起食物中毒的事件时有发生。为此,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在此提醒:为预防误食野生毒蘑菇、断肠草等中毒事故的发生,请广大群众以及餐饮单位不要自行采摘、食用、制售野生蘑菇、断肠草等野生植物。 一、充分认识毒蘑菇、断肠草的危害 (一)野生毒蘑菇 一些野生的毒蘑菇与食用菇类外形相似,鉴别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并借助一定的仪器设备,仅靠肉眼和根据形态、气味、颜色等外貌特征难以辨别,极易误食而引起中毒。 在野外,无毒的蘑菇往往与有毒的蘑菇混生,无毒蘑菇很容易受到毒蘑菇菌丝的沾染。甚至部分附生在有毒植物上的无毒蘑菇种类也可能沾染毒 *** 。所以即便食用的是无 *** 种的野生蘑菇,仍然会有中毒的危险。 毒蘑菇所含 *** 较复杂,或因地区、季节、品种和生长条件的不同而各异,中毒潜伏期为2小时至24小时,有的仅为10分钟左右。误食毒蘑菇引发肝损害型中毒最为凶险,表现为恶心、呕吐、肝区疼痛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伴有精神症状。目前对有毒蘑菇中毒尚无特效疗法,且中毒症状严重、发病急、死亡率高。 (二)断肠草 断肠草不属于任何一种植物的正式名称,而是各地民间用来称呼某些有毒植物的俗名,其中最“声名显赫”的是钩吻,又名大茶 *** ,全株有 *** ,主要的毒 *** 物质是钩吻生物碱,误食者轻则呼吸困难,重则致命。钩吻中毒的临床表现以神经症状为主,主要包括呼吸 *** 、眩晕、言语含糊、肌肉弛缓无力、复视、视力减退、咽喉灼痛、吞咽困难、腹泻腹痛、口吐白沫、恶心呕吐等。 钩吻常见于村旁、路边、山坡草丛或灌木丛中,呈藤状爬行生长,且埋于泥土的根系发达,常与周边其他植物系缠绕共生,其花、根茎的形状与一些常用 *** 材如“五指毛桃”“金银花”“金锁匙”等十分相似,对素来有采用中 *** 材泡酒或煲汤饮用习惯的广东群众来说,可能因误挖钩吻根系或混入钩吻根系的树根,用于浸泡 *** 酒或煲汤饮用而引起中毒,类似中毒案例时有发生。 二、切勿自行采摘食用野生蘑菇、野生植物 (一)不采摘。踏春郊游期间,广大群众不要因为好奇或为满足口腹之欲采摘野生蘑菇或来源不明的蘑菇、野生植物等,由于鉴别毒蘑菇并不容易,广大群众不要轻易采摘。 (二)不购买。勿在路边摊贩购买蘑菇,即使在正规市场上购买野生蘑菇,也不能放松警惕,尤其是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不要偏听偏信,轻易买来食用。不要购买来源不明的中 *** 材。 (三)不食用。为避免食物中毒,家庭要慎食野生蘑菇。集体聚餐、餐饮服务、民俗旅游等不要加工食用野生蘑菇,以确保饮食消费安全。在自制 *** 酒和利用中 *** 材煲汤前,一定要详细了解有关 *** 材的知识,并从正规渠道购买 *** 材,以确保健康和生命安全。 三、食品经营者要落实对食品进货查验 各类餐饮单位、食堂等食品经营者要落实主体责任,加强自我管理,严格把好原料进货关,进货渠道要正规,并做好原料进货登记台账。各类单位食堂,尤其是学校食堂严禁采摘、采购野生蘑菇、五指毛桃(易与钩吻根茎混生),严禁使用野生蘑菇、五指毛桃作为食品原料;对可食用的蘑菇、 *** 食同源食材要严格挑选,避免有毒有害物质混入其中。 四、做好食物中毒应急处置 目前,对毒蘑菇、断肠草等中毒尚无特效疗法。一旦误食野生蘑菇、野生钩吻等野生植物后出现疑似中毒症状,应尽早采用催吐等 *** 迅速排除 *** 。同时,催吐后应尽快到医院接受治疗,并及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就诊时更好携带剩余蘑菇或野生植物样品,以备进一步明确诊断。 同时,要警惕中毒“假愈期”。部分病人经治疗后,急 *** 胃肠炎症状逐步缓解甚至消失,给人以病愈的感觉,其实此时 *** 正在通过血液进入肝脏等内脏 *** ,侵害了实质脏器,会在1~2天后病情迅速恶化,累及肝、肾、心、脑等脏器,以肝脏损害最为严重。所以,在中毒初期症状缓解时,仍应留在医院积极接受治疗,观察一段时间,确保病情稳定好转再出院。

温馨TIPS: 1、毒蘑菇的识别误区 根据传统的个别简单 *** 和特定经验来识别不同地方复杂多样的毒菌和食用菌是造成误食中毒的原因之一。不要尝试用听来的所谓的“民间偏方”去分辨毒蘑菇,因为很多 *** 都是讹传,没有科学依据。即使是专家,在分辨的时候可能也需要用到专业的仪器才能将外形相似的品种分辨开来。关于毒蘑菇的N种错误说法: 错误说法1:颜色鲜艳的,或外观好看的蘑菇有毒。 这“鲜艳”和“好看”本身就没有具体绝对的标准。事实上色彩不艳、长相并不好的肉褐麟小伞、秋盔孢伞等却极毒。广东地区毒蘑菇中毒的之一 *** ——白毒伞却是纯白色的,朴实无华。 *** 很漂亮,鲜红色菌盖点缀着白色鳞片的形象构成了“我有毒,别吃我”的警戒色,不少蘑菇艺术品都是以它为原型创作的,它的确有毒。但也有一些可食蘑菇种类是美貌与安全并重的,同样来自鹅膏属的橙盖鹅膏,具有鲜橙 *** 的菌盖和菌柄,未完全张开时包裹在白色的菌托里,有“鸡蛋菌”的别称,是夏 *** 历川藏地区不可不尝的美味。 错误说法2:毒蘑菇虫蚁不食,有虫子取食痕迹的蘑菇是无毒的。 事实上,很多对人有毒的蘑菇是其他动物的美食,比如豹斑鹅膏经常被蛞蝓取食。白毒伞也有被虫啮食的记录。 错误说法3:毒蘑菇与银器、大蒜、大米或灯芯草同煮可致后者变色;毒蘑菇经高温烹煮或与大蒜同煮后可去毒。 银针验毒是个流传 *** 的古老传说,原理是银与硫或硫化物反应生成黑色的硫化银。古法提炼的 *** 纯度不高,常伴有少量硫和硫化物,用银器有可能验出;但所有毒蘑菇都不含硫或硫化物,不会令银器变黑。至于毒蘑菇致大米、大蒜或灯芯草变色的说法则完全出自臆想,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这种现象确实存在。有实验人员曾经用致命白毒伞和大蒜同煮,结果汤色清亮,大蒜颗颗雪白,兼之鲜香四溢,令人食欲大振。 高温烹煮或与大蒜同煮可以解毒的说法危害更甚,人们可能对解毒效果抱有信心而吃下自己无法判断的蘑菇,从而增加了中毒风险。不同种类的毒蘑菇所含的 *** 具有不同的热稳定 *** 。以白毒伞为例,其毒 *** 成分毒伞肽,包括至少8种结构类似、骨架为8个氨基酸构成的环状肽。毒伞肽的稳定 *** 很强,煮沸、晒干都不能 *** 这类 *** , *** 也不能将其降解。其中毒 *** 最强的α-毒伞肽口服半致死剂量(LD50)是每千克体重0.1毫克,意味着吃下一两朵白毒伞就足以夺去一个成年人的生命,而且一旦入口就没有任何解 *** 。大蒜里的活 *** 物质有一定的杀菌作用,但对毒蘑菇完全 *** 为力。 错误说法4: *** 变色、流汁液者有毒。 其实这并不绝对,像松乳菇、红汁乳菇 *** 处及乳汁均变蓝绿色,却是味道鲜美的食用菌。 错误说法5:毒蘑菇往往有鳞片、黏液,菌杆上有菌托和菌环。 提及鳞片、黏液、菌托和菌环等形态特征术语,是毒蘑菇错误说法“与时俱进”的表现,错误说法甚至因此具备了一点可靠 *** 。同时生有菌托和菌环、菌盖上往往有鳞片,是鹅膏属的识别特征,而鹅膏属是伞菌中有毒种类最为集中的类群。也就是说,按照“有菌托、菌环和鳞片的蘑菇有毒”的鉴别标准,可以避开包括白毒伞和毒蝇鹅膏在内的一 *** 毒蘑菇。但是,这条标准的适用范围非常狭窄,不能外推到形态高度多样化的整个蘑菇世界,更不能引申为“没有这些特征的蘑菇就是无毒的”。很多毒蘑菇并没有独特的形态特征,如亚稀褶黑菇,没有菌托、菌环和鳞片,颜色也很朴素,误食会导致溶血症状,严重时可能因 *** 衰竭致死。另一方面,这条标准让很多可食蘑菇躺着也中枪。例如,常见食用菌中大球盖菇有菌环、草菇有菌托、香菇有毛和鳞片。 2、广东省常见的野生毒蘑菇类型 广东常见 *** 蘑菇种类有白毒伞(致命鹅膏)、灰花纹鹅膏、黄盖鹅膏白色变种、粘盖包脚菇、簇生沿丝伞(簇生黄韧伞)。 白毒伞:在广东地区,导致中毒人数最多的两种蘑菇分别是白毒伞(致命鹅膏)和铅绿褶菇,其中白毒伞又是毒 *** 最强的。白毒伞的白色菌体幼时卵形,后菌盖展开成伞状。常在黧蒴树树荫下群生或散生,分布在广州、清远、肇庆等地,大量生长于春季温暖多雨的3~4月,5~7月也少量出现。

来源:央视新闻

为什么吃了红伞伞白杆杆之后会躺板板?

毒蘑菇

“红伞伞,白杆杆,吃完一起躺板板……”

这首很魔 *** 的儿歌提醒大众

注意吃蘑菇时小心中毒,

在我国,

特别是云南地区,

每年都有新闻报道胡乱吃蘑菇

中毒送医院的事件。

那么毒蘑菇是如何

让人食用后中毒的呢?

毒蘑菇之所以为毒蘑菇,

和可食用无毒蘑菇的区别在于

他们自身含有有毒物质,

目前,人们已经确定了

部分毒蘑菇 *** 的真面目,

并了解了他们的中毒机理,

下面来看看吃了毒蘑菇后

可能产生什么后果。

1. 肠胃中毒

食物中毒最常见的表现就是上吐下泻,如果你不幸食用含有胃肠道 *** 物的毒蘑菇,那么在10分钟至6小时内会出现强烈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我国约有160 种毒蘑菇的中毒症状属于此类型,大多数症状较轻易恢复,但也有症状严重的,如毒粉褶菌,发病时除了上述症状以外,还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心跳减慢、尿中带血等症状,抢救不及时可能导致死亡。有些蘑菇单独食用后不会出现 *** 症状,但和酒一起食用的时候会表现出毒 *** 。比如墨汁 *** 伞,其含有的 *** 伞素及其代谢产物能抑制肝脏中乙醛脱氢酶的活 *** ,使酒精(乙醇)在体内转变为乙醛后不能进一步代谢,导致乙醛在体内积聚并产生毒 *** 。

毒粉褶菌

墨汁 *** 伞(这种一看就是毒蘑菇吧)

2.肝脏受损

文章开头儿歌中的“红伞伞,白杆杆”所描述的蘑菇属于一类毒 *** 很强的蘑菇——鹅膏菌。这类毒蘑菇含有有毒的环形多肽,包括鹅膏毒肽和 *** 笔毒肽两大类。鹅膏毒肽对细胞核中的RNA聚合酶起强烈的抑 *** 用,使DNA不能转录为RNA,进而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 笔毒肽能 *** 细胞的内质网膜,而蛋白质是在内质网上加工的。蛋白质的加工场地与过程都被 *** 了,蛋白质合成便无从谈起。这样一来,细胞将无法行使正常的功能,最后死亡。我们知道,肝脏是 *** 最主要的解毒 *** ,吃毒蘑菇后吸收的 *** 首先经由肝脏处理,肝脏细胞承受不住毒 *** 逐渐被 *** ,在经历一个较长的潜伏期(6小时至2天)后,会出现肝功能衰竭等症状。这时候送医抢救,严重的可能为时已晚。

鹅膏菌

3.神经 *** 中毒

在某些影视作品中,主人公吃到了一些“致幻蘑菇”,然后产生幻觉。实际上现实中也有一类毒蘑菇,能使人产生精神兴奋、错乱或抑制等神经 *** 中毒症状,甚至有人专门食用这类蘑菇以达到类似使用 *** 的效果。毒蘑菇中能够使人出现神经 *** 中毒症状的物质有很多种,主要有色胺类化合物、毒蝇碱、异恶唑衍生物等。色胺类 *** 主要存在于 *** 盖伞属和花褶伞属的蘑菇中,一般认为该种 *** 与一种强烈 *** *** 的作用类似,作用于中枢神经 *** ,使人产生幻觉。毒蝇碱的毒 *** 机理是使副交感神经 *** 兴奋,降低血压、减慢心率,增加胃、肠平滑肌 *** ,加强腺体分泌等反应,食用含毒蝇碱的毒蘑菇后常表现为兴奋、产生幻觉、流汗、流口水、流泪;严重者因肺部水肿而呼吸困难, *** 甚至死亡。

*** ,属鹅膏菌属

4.光过敏 *** 皮炎

引起这种症状 *** *** 的蘑菇为胶陀螺菌,俗称猪嘴蘑,吃起来口感好,有嚼头。等等,不是在说毒蘑菇吗?的确,如果食用了没有洗干净的猪嘴蘑,几小时至几天后面部,手臂上会有过敏症状,出现斑点,发痒, *** 痛,而且越晒太阳症状越严重。其原因是胶陀螺菌含有的 *** 类似于光过敏物质卟啉,经过光照后产生过敏反应。

胶陀螺菌

5.溶血症状

鹿花菌,又名鹿花蕈或河豚菌。河豚大家不陌生,虽然有 *** ,但经过专业人士处理后可以食用。虽然鹿花菌是有毒的,但在欧洲及北美洲多个国家都有食用。鹿花菌的有毒成份一直难倒了研究人员,直至1968年才分离出鹿花菌素。鹿花菌素在体内发生化学反应生成肼类物质,一甲基肼会氧化血红蛋白中的铁使之变为高价铁,产生正铁血红蛋白血症,进而出现溶血症状。中毒者呼吸困难, *** 肿大,面色苍白。

最后建议大家

想要吃蘑菇那就首先要了解毒蘑菇。和有 *** 的河豚一样,并不是说只要蘑菇有毒就一定不能吃,经过适当的处理,比如采后洗净、晒干、用大量水煮充分,有些蘑菇也不失为一道美食。希望大家在寻找美食的同时也多留个心眼,吃蘑菇,小心中毒。

来源: 中科院物理所

鉴别毒蘑菇的8大误区,你是否也中招?原来并非颜色越鲜艳就有毒

盛夏尽管酷热,却是采蘑菇的更佳季节,尤其是下过几场雨,蘑菇的孢子便开始萌动,拱出地面,与早晨之一缕晨曦不期而遇,刚刚撑起的伞盖最为鲜嫩美味,难怪采蘑菇要趁早。这些稚嫩的蘑菇有的藏在石头缝里,有的躲在枯枝叶下,待扒开才能见到它的真容,每每发现都是一种惊喜,这大概就是采蘑菇的更大乐趣吧。

蘑菇不是植物,而是一种真菌类,通常由菌盖、菌褶、菌柄、菌丝和孢子5个部分组成。蘑菇种类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全世界蘑菇共计约36000种,可食用蘑菇大约为2000种,而已知具较明显毒 *** 的毒蘑菇种类多达400多种,其中我国约有200多种。每年夏季是毒蘑菇的“高发季”,蘑菇中毒的事件年年有发生。

鉴别毒蘑菇的8大误区

误区一:蘑菇颜色越鲜艳越有毒

我们常见的食用蘑菇一般为白色、灰色、咖啡色或褐色,其它无毒的食用菌远不止这几种素色,也有鲜艳的颜色。如红色的红平菇、牛菌菇, *** 的榆黄蘑等都是美味的无毒蘑菇。

红平菇

而“白毒伞”通体洁白无瑕,看起来很无害,实际上却是世界上毒 *** 最强的蘑菇之一,在国内广州分布多,被称为“头号 *** ”。因此有毒蘑菇与颜色无关,并不是长得好看颜色越鲜艳的就一定有毒,也不是长得“灰头土脸”或素净的就一定安全。

白毒伞

误区二: *** 后变色流汁液的有毒

网上流传只要将蘑菇掰开或划伤后会变色,或者流出乳汁就是毒蘑菇,其实这种判断并无任何科学依据。事实上,划伤变色和流汁的蘑菇也有可口的无毒食用菌,比如松乳菇掰开或划伤后会流出乳汁,牛肝菌 *** 断面会变蓝色。

切开后变蓝的食用菌

并不是所有毒蘑菇都会 *** 后变色流汁,有的毒蝇鹅膏的断面既不会变色,也不会流汁液。包括 *** 肉褐鳞环柄菇也是如此。

毒蝇鹅膏

误区三:辛辣、酸涩或其他异味的有毒

蘑菇不是香料,不管有毒无毒,大部分没有明显气味,更别说其它的异味,所以光靠嗅觉闻很不靠谱,反而将有毒和无毒的混淆,造成误判。比如 *** 蘑菇“秋生盔孢伞”外表与食用蘑菇极像,没有任何特殊气味。

秋生盔孢伞

误区四:在粪便或潮湿阴暗环境生长的有毒

蘑菇子实体的含水量约为90%,大部分食用蘑菇喜欢潮湿的环境,其中有的适合潮湿通风的地方生长,而有的则喜欢在避光潮湿阴暗的地方生长。食用菌“姬松茸”就是夏季和秋季与牲畜粪便一起出现在草地上。而毒菌“铅绿褶菇”常生于小区或公园的草坪上。因此不能仅凭生长地方来简单判断蘑菇是否有毒。

铅绿褶菇

误区五:生虫的蘑菇没有毒

蘑菇无论在生长过程或存放一段时间后,均有可能长虫。野生蘑菇因为生长在潮湿的环境里,免不了受各种虫害的侵蚀。有的在蘑菇的褶缝中产下卵,然后变成幼虫钻入菌杯中,有的虫卵有可能是采摘后孵化成幼虫的。

毒菌

蘑菇生虫子情况受蘑菇的自身抵御、气温、湿度等因素影响。有的毒菌中的 *** 对某些虫子没有作用,所以也会长虫子,许多 *** 的鹅膏菌成熟后同样会生蛆、生虫。

误区六:有鳞片和黏液的蘑菇有毒

所谓蘑菇鳞片是指菌盖上及菌柄上出现鳞片状菌皮。造成鳞片的原因主要是子实体生长期间湿度波动大, 或者空气干燥湿度不够所引起,食用菌也会有鳞片。

有鳞片的食用菌

另外有些蘑菇成熟的过程中会释放出黏液来帮助散布孢子,这个黏液还会在蘑菇上形成一层透明的薄膜,可保护蘑菇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有无鳞片和黏液与蘑菇有无毒没有关系。

有黏液的蘑菇

误区七:与银器、大米、生姜同煮变黑

有毒蘑菇的毒 *** 较强主要 *** 成分是鹅膏肽类 *** (毒肽、毒伞肽)、鹅膏毒蝇碱、光盖伞素、鹿花 *** 、奥来 *** 等,它们不能与银器等发生化学反应,也就是说与银器、大米、生姜同煮不会产生颜色变化,不会变黑。

误区八:高温或油炸可以消除 ***

毒蘑菇中所含的 *** ,化学结构非常稳定,耐高温、耐干燥,高温或油炸都不能将其 *** 掉。高温汆烫只能去掉部分 *** ,不能保证消除干净,中毒风险依然存在。

如何避免毒蘑菇中毒现象?

1、牢记穿鞋、戴帽、穿裙3种不要采

野外采蘑菇要时刻牢记“穿鞋、戴帽、穿裙”3种蘑菇不要采,“穿鞋”的蘑菇就是指蘑菇柄杆下面有一个菌托,将菌托比喻成鞋。例如红托鹅膏菌就是“穿鞋”的蘑菇。

“穿鞋”的毒蘑菇

“戴帽”的蘑菇是指菌伞顶上有菌盖,如毒蘑菇“铜绿球盖菇”就是有菌盖的。“穿裙”是指腰间系裙,即菌柄中间有一圈菌环,例如世界级毒菇“死帽菇”,又称为毒鹅膏或 *** 笔鹅膏,属于此类。

“带帽”的毒蘑菇

“穿裙”的毒蘑菇

这些有“菌盖、菌环、菌托”的蘑菇多为含毒或 *** 的鹅膏属。当然,也有一些并没有“穿鞋、戴帽、穿裙”的仍是 *** 蘑菇,蘑菇的世界也没有绝对的。

2、做到“3不要”

不认识的蘑菇不要采。去郊 *** 到蘑菇不要随便采,尤其是从未见过吃过,而且还不认识的蘑菇要敬而远之。

流动摊位和不正规商店的蘑菇不要轻信,即便再便宜也不要购买,这些蘑菇来历不明,找不到源头,存在一定的隐患,一定要到熟知或正规的摊位上购买。

没煮熟的蘑菇不要吃。有的蘑菇虽然只有微毒,如果没有煮熟,仍然有中毒的风险。比如见手青这类蘑菇,主要产自于云南,目前颇有争议,有的无毒可以食用,而有的人食用了却中毒,有可能与烹饪方式有关。

标签: 蘑菇 可以 有毒 味道 怎样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