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狮怎么念,螺狮椒-万象-

螺狮怎么念,螺狮椒

牵着乌龟去散步 万象 21 0
2020年十大语文差错公布,“新冠”你读对了吗?

澎湃讯

《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了2020年十大语文差错,其中多个差错都与 *** 相关。

《咬文嚼字》

一、 “新冠”的“冠”误读为guàn。“新冠”几乎每天都在各类媒体 *** 现,常有人将“冠”误读成guàn。“冠”是个多音字:读guān,名词,指帽子或形似帽子的东西;读guàn,动词,指戴帽子。“新冠”是“新型冠状 *** ”的简称;“冠状 *** ”是一种球形 *** ,因其外膜上有形似中世纪欧洲王冠上的棒状突起而得名。 “新冠”的“冠”取“王冠”之义,名词,当读guān而不读guàn。

二、“戴口罩”误为“带口罩”。“戴口罩”是最有效的防疫措施,在相关宣传中常被误为“带口罩”。“戴”指把物品加在能发挥其功用的身体某一部位,“带”指随身携带、拿着某物品。“戴口罩”指将口罩正确地加于口鼻之上,“带口罩”即随身携带、拿着口罩。显然,“戴口罩”能阻止 *** 入侵呼吸 *** ,而“带口罩”无法隔绝 *** 。

三、“共渡难关”误为“共度难关”。新冠 *** 肆虐,各行各业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共渡难关”成为一个高频词,其中的“渡”常误为“度”。“度”与“渡”均可指跨过、越过、经过,古汉语中常混用,但如今二者已分工:“度”与时间概念搭配,如度日、欢度佳节;“渡”与空间概念搭配,如渡河、远渡重洋。难关,本义指难通过的关口,是空间概念,与之搭配的应是“渡”而不是“度”。

四、“杏林”误为“杏坛”。广大医务人员不顾个人生命危险,逆行出征,在抗疫一线做出重大贡献。不少诗文用“杏林天使”“杏林豪杰”来称颂他们,但“杏林”常被误为“杏坛”。“杏林”与三国吴人董奉有关,据说他看病不收钱,只要求病愈的人在他家附近种杏树,病重者种五棵,轻者种一棵,日久蔚然成林。后世以“杏林”称良医,也指医学界。“杏坛”则与孔子有关,相传孔子曾于杏坛之上授业,后世便称讲学之地为“杏坛”,现泛指教育界。

五、“宵禁”误为“霄禁”。在报道国外防疫措施时,“宵禁”频频见诸各种媒体中,但常常被误成“霄禁”。“宵”指夜晚,“霄”指云、天空。宵禁,即禁止夜间活动。大多数人白天要工作,所以许多国家只 *** 夜间活动。为防疫而宵禁,根本目的是减少非必要的人际接触。“宵禁”与云、天空无关,不能写成“霄禁”。

六、“挤兑”误为“挤对”。在新冠 *** 威胁下,许多国家的医疗 *** 几近崩溃边沿,不少媒体称“医疗资源出现挤对”。其中的“挤对”应为“挤兑”。“兑”即兑换;“挤兑”本指银行券持有人争相向发行银行兑换现金的现象,严重时会使银行崩溃,失去兑付能力。医疗资源被挤占,可类比为“挤兑”。“挤对”指逼迫别人屈从, “医疗资源出现挤对”说不通。

七、“副作用”误为“负作用”。有媒体报道,某些防治 *** 的 *** 或 *** 物出现了“负作用”,这里的“负作用”应为“副作用”。任何 *** 物的 *** 理作用都不是单一的,对特定的疾病而言,起治疗作用的是“主作用”,对治疗无效的其他作用是“副作用”。“副”与“主”相对,强调的是附带。 *** 理学术语“副作用”不能写成“负作用”。

八、误用“叹为观止”形容 *** 失控。截至2020年年底,美国 *** 确诊病例超过2000万,病亡人数超过35万,均居世界之最。有媒体在报道相关新闻时称:美国 *** 防控形势,让人“叹为观止”。“叹为观止”是个成语,表示所见事物好到了极点。新冠 *** ,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与健康,是人类历史上的大灾难,不能用“叹为观止”形容。

九、“科创板”误为“科创版”。2020年11月,蚂蚁集团发布暂缓上市公告,其中将“主板”“科创板”错成了“主版”“科创版”。“板”指板块,本指地球 *** 圈的构造单元,引申指具有共同特点或联系的各个组成部分。“主板”“科创板”是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板”取“板块”之义。“版”指用于印刷的上面有文字、图形的底子,“版块”仅用于报刊、节目中。资本市场体系中的“主板”“科创板”,不能写作“主版”“科创版”。

十、“螺蛳粉”误为“螺丝粉”。2020年,广西柳州特色小吃螺蛳粉走红。不少商家在宣传时错把“螺蛳粉”写作“螺丝粉”。螺蛳,淡水螺的通称,一般个体较小,可食用,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螺丝,是螺钉的俗称,通常用金属制成,是圆柱形或圆锥形的零件,杆上带螺纹,用于连接、固定。螺蛳粉以螺蛳为主要食材,和螺丝无关。

责任编辑:陈诗怀

《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2020十大语文差错

《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2020十大语文差错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周滢

2021-01-05 14:01

一、 “新冠”的“冠”误读为guàn。“新冠”几乎每天都在各类媒体 *** 现,常有人将“冠”误读成guàn。“冠”是个多音字:读guān,名词,指帽子或形似帽子的东西;读guàn,动词,指戴帽子。“新冠”是“新型冠状 *** ”的简称;“冠状 *** ”是一种球形 *** ,因其外膜上有形似中世纪欧洲王冠上的棒状突起而得名。 “新冠”的“冠”取“王冠”之义,名词,当读guān而不读guàn。

二、“戴口罩”误为“带口罩”。“戴口罩”是最有效的防疫措施,在相关宣传中常被误为“带口罩”。“戴”指把物品加在能发挥其功用的身体某一部位,“带”指随身携带、拿着某物品。“戴口罩”指将口罩正确地加于口鼻之上,“带口罩”即随身携带、拿着口罩。显然,“戴口罩”能阻止 *** 入侵呼吸 *** ,而“带口罩”无法隔绝 *** 。

三、“共渡难关”误为“共度难关”。新冠 *** 肆虐,各行各业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共渡难关”成为一个高频词,其中的“渡”常误为“度”。“度”与“渡”均可指跨过、越过、经过,古汉语中常混用,但如今二者已分工:“度”与时间概念搭配,如度日、欢度佳节;“渡”与空间概念搭配,如渡河、远渡重洋。难关,本义指难通过的关口,是空间概念,与之搭配的应是“渡”而不是“度”。

四、“杏林”误为“杏坛”。广大医务人员不顾个人生命危险,逆行出征,在抗疫一线做出重大贡献。不少诗文用“杏林天使”“杏林豪杰”来称颂他们,但“杏林”常被误为“杏坛”。“杏林”与三国吴人董奉有关,据说他看病不收钱,只要求病愈的人在他家附近种杏树,病重者种五棵,轻者种一棵,日久蔚然成林。后世以“杏林”称良医,也指医学界。“杏坛”则与孔子有关,相传孔子曾于杏坛之上授业,后世便称讲学之地为“杏坛”,现泛指教育界。

五、“宵禁”误为“霄禁”。在报道国外防疫措施时,“宵禁”频频见诸各种媒体中,但常常被误成“霄禁”。“宵”指夜晚,“霄”指云、天空。宵禁,即禁止夜间活动。大多数人白天要工作,所以许多国家只 *** 夜间活动。为防疫而宵禁,根本目的是减少非必要的人际接触。“宵禁”与云、天空无关,不能写成“霄禁”。

六、“挤兑”误为“挤对”。在新冠 *** 威胁下,许多国家的医疗 *** 几近崩溃边沿,不少媒体称“医疗资源出现挤对”。其中的“挤对”应为“挤兑”。“兑”即兑换;“挤兑”本指银行券持有人争相向发行银行兑换现金的现象,严重时会使银行崩溃,失去兑付能力。医疗资源被挤占,可类比为“挤兑”。“挤对”指逼迫别人屈从, “医疗资源出现挤对”说不通。

七、“副作用”误为“负作用”。有媒体报道,某些防治 *** 的 *** 或 *** 物出现了“负作用”,这里的“负作用”应为“副作用”。任何 *** 物的 *** 理作用都不是单一的,对特定的疾病而言,起治疗作用的是“主作用”,对治疗无效的其他作用是“副作用”。“副”与“主”相对,强调的是附带。 *** 理学术语“副作用”不能写成“负作用”。

八、误用“叹为观止”形容 *** 失控。截至2020年年底,美国 *** 确诊病例超过2000万,病亡人数超过35万,均居世界之最。有媒体在报道相关新闻时称:美国 *** 防控形势,让人“叹为观止”。“叹为观止”是个成语,表示所见事物好到了极点。新冠 *** ,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与健康,是人类历史上的大灾难,不能用“叹为观止”形容。

九、“科创板”误为“科创版”。2020年11月,蚂蚁集团发布暂缓上市公告,其中将“主板”“科创板”错成了“主版”“科创版”。“板”指板块,本指地球 *** 圈的构造单元,引申指具有共同特点或联系的各个组成部分。“主板”“科创板”是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板”取“板块”之义。“版”指用于印刷的上面有文字、图形的底子,“版块”仅用于报刊、节目中。资本市场体系中的“主板”“科创板”,不能写作“主版”“科创版”。

十、“螺蛳粉”误为“螺丝粉”。2020年,广西柳州特色小吃螺蛳粉走红。不少商家在宣传时错把“螺蛳粉”写作“螺丝粉”。螺蛳,淡水螺的通称,一般个体较小,可食用,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螺丝,是螺钉的俗称,通常用金属制成,是圆柱形或圆锥形的零件,杆上带螺纹,用于连接、固定。螺蛳粉以螺蛳为主要食材,和螺丝无关。 主编黄安靖表示,今年的年度特点是,涉及“ *** ”“抗疫”的条目有8条,绝对“占优”。

“新冠 *** ”是2020 年人类所遭遇的更大挑战,“抗疫”是2020年的年度主题,几乎所有工作都与“抗疫”这根主轴或直接或间接相关。在 *** 集中统一领导下,全国人民勠力同心,积极投入到史无前例的抗疫斗争中, *** 防控取得战略 *** 成果。折射在语言层面就是,“ *** ”“抗疫”“复工复产”“社会经济全面恢复”等等主宰了这一年度“话语体系”的构建,不管是新闻媒体语言,还是大众日常用语,都向“ *** ”“抗疫”等话题上倾斜,社会关注焦点也向“ *** ”“抗疫”等话题上集中。“语文差错存在于语文运用之中”,“ *** ”“抗疫”等等成为2020年最重要、最突出的话语主题和关注焦点,是“2020年十大语文差错”中涉及“ *** ”“抗疫”条目多的原因。

《咬文嚼字》发布年度“十大语文差错”有两个目的。之一,想以这种方式开一个“语文大课堂”,以年为单位,集中纠正一些“习以为常”的差错。我们想以“愚公”的精神,“叩石垦壤”,一锄头一锄头地挖,挖平挡在语文规范跟前的“太行、王屋二山”。第二,想以这种方式吸引社会的广泛关注,更大限度地激发人们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更大程度地唤醒人们对母语的敬畏意识。

10余年来,《咬文嚼字》的年度“十大语文差错”评选,基本上都按照一个比较固定的程序进行,共分四个步骤: 一是材料收集。“十大语文差错”备选材料的收集,都经历了一个“海选”过程。主要有三个来源:1. 《咬文嚼字》是一本以“纠错”为特色的刊物,每天要收到数百份读者来稿,可收集到大量各种类型的差错材料; 2. 《咬文嚼字》 *** 社有个出版物编校质量检测中心,每年都组织专家审读大量出版物,也会积累一大批差错素材; 3.《咬文嚼字》在全国各地建立了数十个“咬文嚼字观测站”,各站聘请语文观测员,有目的地搜集语文生活 *** 现的差错。 二是条目整理。《咬文嚼字》编辑部对收集到的差错材料进行整理、筛选,提出50个初选条目。 三是专家审核、征求意见。编辑部组织语文专家,对50个初选条目进行逐一审核、 *** ,形成15个备选条目。《咬文嚼字》编辑部将15个备选条目寄发给遍布全国的专业人士,征求他们的意见。 四是最后审定。根据反馈意见,编辑部组织专家做“15进10”的最后审定,完成“十大语文差错”定稿。

《咬文嚼字》发布2020年十大语文差错,快来对照一下你是否中招了

封面新闻记者 ***

2021年新年伊始,语文界“啄木鸟”《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2020年十大语文差错。

一、 “新冠”的“冠”误读为guàn。“新冠”几乎每天都在各类媒体 *** 现,常有人将“冠”误读成guàn。“冠”是个多音字:读guān,名词,指帽子或形似帽子的东西;读guàn,动词,指戴帽子。“新冠”是“新型冠状 *** ”的简称;“冠状 *** ”是一种球形 *** ,因其外膜上有形似中世纪欧洲王冠上的棒状突起而得名。 “新冠”的“冠”取“王冠”之义,名词,当读guān而不读guàn。

二、“戴口罩”误为“带口罩”。“戴口罩”是最有效的防疫措施,在相关宣传中常被误为“带口罩”。“戴”指把物品加在能发挥其功用的身体某一部位,“带”指随身携带、拿着某物品。“戴口罩”指将口罩正确地加于口鼻之上,“带口罩”即随身携带、拿着口罩。显然,“戴口罩”能阻止 *** 入侵呼吸 *** ,而“带口罩”无法隔绝 *** 。

三、“共渡难关”误为“共度难关”。新冠 *** 肆虐,各行各业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共渡难关”成为一个高频词,其中的“渡”常误为“度”。“度”与“渡”均可指跨过、越过、经过,古汉语中常混用,但如今二者已分工:“度”与时间概念搭配,如度日、欢度佳节;“渡”与空间概念搭配,如渡河、远渡重洋。难关,本义指难通过的关口,是空间概念,与之搭配的应是“渡”而不是“度”。

四、“杏林”误为“杏坛”。广大医务人员不顾个人生命危险,逆行出征,在抗疫一线做出重大贡献。不少诗文用“杏林天使”“杏林豪杰”来称颂他们,但“杏林”常被误为“杏坛”。“杏林”与三国吴人董奉有关,据说他看病不收钱,只要求病愈的人在他家附近种杏树,病重者种五棵,轻者种一棵,日久蔚然成林。后世以“杏林”称良医,也指医学界。“杏坛”则与孔子有关,相传孔子曾于杏坛之上授业,后世便称讲学之地为“杏坛”,现泛指教育界。

五、“宵禁”误为“霄禁”。在报道国外防疫措施时,“宵禁”频频见诸各种媒体中,但常常被误成“霄禁”。“宵”指夜晚,“霄”指云、天空。宵禁,即禁止夜间活动。大多数人白天要工作,所以许多国家只 *** 夜间活动。为防疫而宵禁,根本目的是减少非必要的人际接触。“宵禁”与云、天空无关,不能写成“霄禁”。

六、“挤兑”误为“挤对”。在新冠 *** 威胁下,许多国家的医疗 *** 几近崩溃边沿,不少媒体称“医疗资源出现挤对”。其中的“挤对”应为“挤兑”。“兑”即兑换;“挤兑”本指银行券持有人争相向发行银行兑换现金的现象,严重时会使银行崩溃,失去兑付能力。医疗资源被挤占,可类比为“挤兑”。“挤对”指逼迫别人屈从, “医疗资源出现挤对”说不通。

七、“副作用”误为“负作用”。有媒体报道,某些防治 *** 的 *** 或 *** 物出现了“负作用”,这里的“负作用”应为“副作用”。任何 *** 物的 *** 理作用都不是单一的,对特定的疾病而言,起治疗作用的是“主作用”,对治疗无效的其他作用是“副作用”。“副”与“主”相对,强调的是附带。 *** 理学术语“副作用”不能写成“负作用”。

八、误用“叹为观止”形容 *** 失控。截至2020年年底,美国 *** 确诊病例超过2000万,病亡人数超过35万,均居世界之最。有媒体在报道相关新闻时称:美国 *** 防控形势,让人“叹为观止”。“叹为观止”是个成语,表示所见事物好到了极点。新冠 *** ,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与健康,是人类历史上的大灾难,不能用“叹为观止”形容。

九、“科创板”误为“科创版”。2020年11月,蚂蚁集团发布暂缓上市公告,其中将“主板”“科创板”错成了“主版”“科创版”。“板”指板块,本指地球 *** 圈的构造单元,引申指具有共同特点或联系的各个组成部分。“主板”“科创板”是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板”取“板块”之义。“版”指用于印刷的上面有文字、图形的底子,“版块”仅用于报刊、节目中。资本市场体系中的“主板”“科创板”,不能写作“主版”“科创版”。

十、“螺蛳粉”误为“螺丝粉”。2020年,广西柳州特色小吃螺蛳粉走红。不少商家在宣传时错把“螺蛳粉”写作“螺丝粉”。螺蛳,淡水螺的通称,一般个体较小,可食用,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螺丝,是螺钉的俗称,通常用金属制成,是圆柱形或圆锥形的零件,杆上带螺纹,用于连接、固定。螺蛳粉以螺蛳为主要食材,和螺丝无关。

《咬文嚼字》主编黄安靖:

评选十大差错是为了“更大程度地唤醒人们对母语的敬畏意识”

《咬文嚼字》主编黄安靖随后分析了“2020年十大语文差错”的特点。比如涉及“ *** ”“抗疫”的条目有8条,是因为“语文差错存在于语文运用之中”,“ *** ”“抗疫”等等成为2020年最重要、最突出的话语主题和关注焦点,是“2020年十大语文差错”中涉及“ *** ”“抗疫”条目多的原因。

在谈到评选目的时,他说,《咬文嚼字》发布年度“十大语文差错”有两个目的。之一,想以这种方式开一个“语文大课堂”,以年为单位,集中纠正一些“习以为常”的差错。我们想以“愚公”的精神,“叩石垦壤”,一锄头一锄头地挖,挖平挡在语文规范跟前的“太行、王屋二山”。第二,想以这种方式吸引社会的广泛关注,更大限度地激发人们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更大程度地唤醒人们对母语的敬畏意识。

10余年来,《咬文嚼字》的年度“十大语文差错”评选,基本上都按照一个比较固定的程序进行。黄安靖介绍评选程序共分四个步骤:

一是材料收集。“十大语文差错”备选材料的收集,都经历了一个“海选”过程。主要有三个来源:1. 《咬文嚼字》是一本以“纠错”为特色的刊物,每天要收到数百份读者来稿,可收集到大量各种类型的差错材料; 2. 《咬文嚼字》 *** 社有个出版物编校质量检测中心,每年都组织专家审读大量出版物,也会积累一大批差错素材; 3.《咬文嚼字》在全国各地建立了数十个“咬文嚼字观测站”,各站聘请语文观测员,有目的地搜集语文生活 *** 现的差错;

二是条目整理。《咬文嚼字》编辑部对收集到的差错材料进行整理、筛选,提出50个初选条目;三是专家审核。编辑部组织语文专家,对50个初选条目进行逐一审核、 *** ,形成15个备选条目;

三是征求意见。《咬文嚼字》编辑部将15个备选条目寄发给遍布全国的专业人士,征求他们的意见。

四是最后审定。根据反馈意见,编辑部组织专家做“15进10”的最后审定,完成“十大语文差错”定稿。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 *** ,报料 *** :338 *** 05712】

粤语中有趣的动物称呼

#粤语挑战赛# 当提到不同语言中对动物的称呼时,粤语常常有着独特而多样的方式来描述各种各样的动物。这种多样 *** 反映了文化和地理背景在语言中的影响,同时也揭示了人们对动物的感知和态度。

以下是一些粤语中对动物的不同 *** ,展示了粤语中的生动与风趣。这些

是在粤语中独特的方式,以便更好地传达动物的特征和特 *** 。虽然在正式场合,人们通常使用标准的粤语或国语词汇来称呼动物,但这些俚语和词汇在日常交流中仍然非常有趣。

  1. 百足:粤拼:蜈蚣
  2. 曱甴:粤拼蟑螂
  3. 蠄蟧:粵拼大蜘蛛
  4. 蜞乸:粤拼蚂蝗、水蛭
  5. 蚊螆:粤拼蚊子、蠓虫
  6. 乌蝇:粤拼苍蝇
  7. 马螂弶:粤拼螳螂
  8. 塘尾:粤拼蜻蜓
  9. 水螆:粤拼水蚤等水中浮游生物
  10. 黃猄:粤拼麂子
  11. 臭屁瘌:粤拼臭虫
  12. 金龟:粵拼硬壳虫
  13. 織卒:粤拼蟋蟀
  14. 簷蛇(檐蛇):粤拼壁虎
  15. 蠄蟝:粤拼癩 ***
  16. 蛤拐:粤拼青蛙
  17. 蛤乸:田雞;粤拼大青蛙
  18. 蝦瘌:粤拼小螃蟹的一種
  19. 蟛蜞:粤拼小螃蟹
  20. 黃虫憲(黄“虫憲”):粤拼蚯蚓
  21. 田鸡:粤拼青蛙的通称
  22. 饭产头:粤拼 *** 蛇
  23. 水鱼:粤拼鼈、甲魚、團魚、 ***
  24. 塘虱:粤拼:鲶鱼
  25. 田螺:粤拼螺螄
  26. 泥鯭:粤拼臭肚鱼
  27. 攋尿虾:粤拼虾蛄 (皮皮虾)
  28. 沙:粤拼比目魚
  29. 番鸭:粤拼旱鸭
  30. 鷯哥:粤拼八哥
  31. 鸡公:粤拼公鸡
  32. 鸡项:粤拼母鸡 (还没有生蛋的母鸡)
  33. 鸡乸:粤拼母鸡 (已经开始生蛋的母鸡)
  34. 鸡仔:小雞
  35. 生鸡:粤拼未阉过的公鸡
  36. 骟鸡:粤拼阉过的公鸡
  37. 马骝:粤拼猴子
  38. 白饭鱼:小银鱼
  39. 狗虱:跳蚤
  40. 四脚蛇:一切蜥蜴
  41. 大缆蛇:蟒蛇
  42. 跟尾狗:哈巴狗


这些粤语词汇反映了广东地区丰富多彩的文化和对动物的独特看法,为我们提供了更多了解这个地区的方式。你又知道还有哪一些动物名称是粤语说法和国语的不一样吗?

螺蛳粉到底咋念?里面究竟有没有螺蛳?一图了解螺蛳粉前世今生 带你盘点衢(qú)州那些特色美食,看到之一个就已经爱了

“民以食为天”,衢州的美食更是让所有来过衢州的朋友回味无穷。衢州菜肴风味独特,饮食文化历史悠久,烹调讲究鲜嫩软滑,意在不变原味,有蒸、烤、炖、泡、炒、等多种 *** 。

好了,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有那些难忘的衢州美食吧!

1、三头一掌

分别是兔头、鸭头、鱼头、鸭掌,其中更具 *** *** 的是兔头,其肉质细腻、疏松,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同时还有磷、钙、维生素及卵磷脂等有效成份,有利于皮肤粘膜的健康和代谢,故有“美容肉”、“健康肉”之称。最主要是辣的欢、香,完全抵不住 *** 。

2、烤饼

在衢州到处都有卖小烤饼的摊头,香的很,在很远就能沟起你的食欲。皮很薄,大部分人会马上吃起来,大家吃的西哈西哈的(被辣的!)看起来应该是很不雅。不过美味当前,怎能顾得了这么多。

3、水晶糕

一说到烤饼大家马上会联想到水晶糕,这是衢州人民夏天必备的饮品啊,入口清爽,吃起来那种独特的衢州糯糯的感觉,放入冰箱冰镇一段时间味道更美。

4、气糕

又名焙糕,就是用“汽”蒸出来的糕,在衢州开化和常山流传历史悠久,已难追溯其根源。气糕香糯可口,因为蒸过,大人小孩吃起来都很容易消化。如果隔餐吃,可以继续蒸着吃,也可以用油炸一下,金黄黄的,再就着稀饭吃,就是赛神仙的美食了。

5、油炸果

是衢州特色小吃。衢州油炸果是发酵好的面团经过高温油炸,呈现出金 *** 的色泽,形状小巧玲珑,像一尊圆台一样。咬上一口,顿觉外壳松脆可口,而从里面溢出的是香糯甜腻的馅料,让人停不下嘴。小编最想念的就是老街上一位 *** 婆做的油炸果了。

6、龙游发糕

浙江龙游县汉族糕类特产,中国地理标志产品。是春节期间的特殊糕点食品。龙游发糕的 *** 始于明代,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因风味独特, *** 精美,又是“福高”的谐音,象征吉利,因而成为节日礼品。

7、开化青蛳

又称清水螺蛳,曾经上过《舌尖上的中国》,它和一般的螺蛳不同,黑色细长的外壳,里面是灰绿色的鲜肉。长在钱江源源头开化地区的溪水等活水中的螺蛳,是我国传统水产品因为其肉质鲜嫩可口、风味独特、营养丰富,素有盘中明珠之美誉。

8、山粉馃

又称肉圆,是用淀粉 *** 而成,吃起来非常的有嚼劲,入口丝滑,可以直接蒸着吃,放汤吃,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煎着吃,那味道可以不是一般食物能媲美的 。

9、常山贡面

又称索面,是常山传统特色小吃,“洁白似银美亦香,纤细如丝意悠长”,这是人们对常山传统名产常山贡面的形象概括。千百年来,常山贡面以其独特的“色、形、香、味”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10、 *** 米糕

是 *** 传统特色糕点之一,蕴含步步高升的意义和美好的祝愿。 *** 米糕是 *** 农村过春节的一项传统习俗, *** 历史悠久,从何时开始也无从考究。每年立冬以后,各家各户就开始准备米糕 *** 的原料,到年关时家庭主妇们拿出祖传的手艺,精心烹制出各式各样的糕点美食招待亲朋好友。

11、龙游米糊

龙游之一糊---米糊作为龙游比较有 *** *** 的小吃,一直是龙游人早餐的主打。在20年前的龙游剧院边上,有一家米糊店,被龙游人称为“之一糊”。老板娘是个胖胖的中年妇女,腰如水桶,臂如猪腿,一开口分贝巨大,人送外号“叽喳婆”。

12、衢州麻饼

皮料选用精致的面粉、麻油、饴糖、纯碱、撒粉、面麻等。然后配以心料白糖、桔饼、麻油、饴糖、核桃、花生、芝麻等 *** 而成。衢州麻饼表面为棕 *** ,边缘为浅 *** ,底部为 *** ,是没有焦斑的。衢州麻饼皮薄心多,剖面的层次十分的清晰不含任何的杂质。衢州麻饼的芝麻香中带甜,鲜美可口,风味独树一帜。 特产文化:衢州麻饼最早创建于清朝年间的邵永丰面饼店,那时候称之为“邵永丰”麻饼。

13、不老神鸡

源于古代 *** 鸡,佐以国家 *** 公布的28味 *** 食一体的中 *** 材,经蒸、煮、卤等二十多道工序精制而成,产品具有健脾和胃、养颜益寿的功效。不老神公司采用在钱江源头林地散养的 *** 王山鸡为原料,品质优良,风味浓郁,是中国第三、浙江省之一个鸡类绿色食品。不老神鸡具有四大特点:中 *** 调制、纯属天然,酥而不烂、老少皆宜,香透入骨、表里如一,口齿留香、余味无穷。

14、柯城鲟鱼

柯城鲟鱼是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的特产。柯城区利用独特的冷水资源优势,发展鲟鱼养殖业,形成了以繁育、养殖、加工、出口、休闲为一体的鲟鱼产业发展新格局,一举成为全国更大的鲟鱼 *** 、国家级鲟鱼良种场。鲟鱼,作为古老的软骨硬鳞鱼,其肉厚骨软,味道鲜美, *** 用和营养价值极高,尤其是用鲟鱼卵加工的鱼子酱,有位居世界三大珍味之一,目前国际市场每公斤 *** 高达2000美元,享有“黑色黄金”美称。

15、高家萝卜丝

高家萝卜丝是衢州市著名的传统干菜,已有1000多年历史。主要产于衢县高家镇林家、洪家等衢江沿岸河滩地带。30年代就享有盛名。1982年开始打入国际市场,远销 *** 、 *** 、新加坡等地。高家萝卜丝分冬丝、春丝、雨丝、雾丝,以冬丝为更佳。冬丝色白,贮久为米 *** 或肉色。具有香甜、柔软、鲜嫩之特点,是做“八宝菜”的主料。

16、廿八都铜锣糕

廿八都铜锣糕是浙江衢州 *** 市廿八都镇的传统节日糕点,已有 *** 历史。主要原料有糯米、红糖、茶油、佛耳草、百年丹桂、枸杞子、藕粉、红薯粉、红枣、山 *** 等。一般过年的时候,廿八都人都要蒸铜锣糕,吃起来腻滑爽口,百香调和。在浙闽赣边界地区被奉为“糕中之神”。

17、清水鱼

开化的清水鱼是开化的十大名菜之一。开化美食的当家名菜。舌尖导演们吃了也是赞不绝口。开化清水鱼可是有着近 *** 的历史,据称这一流水养殖的形式是从唐代寺庙的放生池衍变过来。清水鱼正因为其食材优良,故其做法反而简单了。将开化当地菜籽油加热到8分热,散去油烟,入姜炸味,放入鱼,同时放盐、酒、清水,水要本地山泉水,还一定要柴灶,一把旺火,“千滚豆腐万滚鱼”,一刻钟后鱼汤呈乳白色,香味扑鼻,一份至纯至醇的开化清水鱼就新鲜出锅了。舌尖总导演陈晓卿亲自来到开化,吃到这样的美味也禁不住说“吃安逸了”,并赞曰“地道农家做法,简单粗暴美味”。

18、球川豆腐

球川豆腐是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球川镇的特色美食。球川豆腐工艺独特,有白豆腐、米豆腐、臭豆腐、炸豆腐等10多个品种,邻近的龙绕、白石和毗邻的江西玉山县 *** 纷纷到这里购买,球川有“浙西豆腐之一镇”之美称。常山的球川古镇,豆腐加工户采用手工加工。古老的豆腐坊内,除了磨豆机是现代化的,豆腐灶、沥浆架、榨架、豆腐架都是有些年代的。

19、全旺山粉饺

在衢州很多全旺人都开了山粉饺店,现在全旺山粉饺也已经是衢州的一道特色美食。山粉其实就是番薯粉做的饺子皮,很嫩很滑,馅儿一般是新鲜的肉馅,很简单的清汤、葱花和榨菜,就成就了这样一道特别的美味。

20、衢州肉圆

肉圆在衢州一般叫它“山粉果”,和前面的山粉饺一样,也是用番薯粉做的,只是里面加了煮熟的芋艿和剁好的肉馅,加上调料搅拌在一起,不用搓圆,一撮撮的拿上锅蒸熟,蒸出来的香味就可以馋得你 *** !过年时,年夜饭里总少不了它,总是更受欢迎一抢而空。蒸好后可以直接吃,也可以做成汤,炒成菜,味道都很棒!现在市场上也有卖,但是吃起来味道总是逊了点。

21、炒粉干

衢州炒粉干是地地道道的小吃,味道香辣爽口。好多 *** 们常常请假出校门就是为了带外卖,那外卖一定是炒粉干和烤饼,不用十元钱,就可以吃的又香又饱。

22、空心饼

空心饼外皮烤的酥脆,粘上密密麻麻的芝麻粒儿,咬上一口,贼香!空心饼肚中空空,不只可以直接当饼吃,更可以塞入各种各样的小吃,组成奇奇怪怪的组合体,味道更是独特!

23、葱花馒头

类似小汉堡一样,加了炒过的葱花和肉末或者再加上笋干和萝卜丝,当蒸笼一打开,那香味直达灵魂深处。咬上一口, *** 中弥漫着葱花香,馒头松软有嚼劲,可谓“肚里有料,人间至美之物也!

24、手工麻糍

糯米蒸熟后倒入石舂中,经过捣打,使麻糍变得又细又匀,再进过蒸制,趁热沾上黑芝麻糖,热乎乎的手工麻糍就做成了。

写在最后:

衢州的美食实在是太多啦,小编写过很多地方的美食,衢州可谓是美食繁多的哦!!小伙伴们来到这里一定要亲自品尝一下这里的特色美食,相信你一定会像爱上美食一样爱上衢州哦!!!

这次收集整理可能并不完全,小伙伴们欢迎评论区告诉小编哦!!让我们一起探索美食!!

普通话纠音:螺蛳粉的“蛳”读sī还是shī呢?


螺蛳粉近年来已成为许多人喜欢的食物,那么平时你是怎么念这个词的呢?

注:螺蛳粉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的特色小吃之一,具有辣、爽、鲜、酸、烫的独特风味。


需要注意的是,蛳这个字只有一个读音:sī


为什么很多人会把螺(luó)(sī)读成luó shī呢?大概是因为“蛳”字的半边“师”读作shī。当然,我觉得也有可能是因为一部分人纯粹分不清平翘舌的发音。你觉得呢?


<

那些傻傻分不清的字词们


得益于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语文学习中,总有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字词甚至是从未注意过的书写规范,不说不知道,一说才知道原来是这么一回事。

今天我们就一起化身语文小能手,和螺蛳君一起学习吧!


“昨日黄花”这个说法是否错误?


来源于:新京报书评周刊《声音|“六十年后的今天,历史任务还在,而人民却消失了”》


在不少媒体的文章中,或多或少都出现过“昨日黄花”一词。我们都知道“明日黄花”是比喻过时或无意义的事物,后多用于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但这“昨日黄花”是误用还是近义词?


误用。因为有太多人不清楚“明日黄花”一词的来源而望文生义,导致“昨日黄花”的使用竟比“明日黄花”还多。


“明日黄花”出自宋代苏轼的《九日次韵王巩》:“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此诗写于重阳节当天。“黄花”指的是菊花,“明日”指的是重阳之后。“明日黄花”就是指重阳节后,逐渐枯萎的菊花。



根据林衡先生《“明日黄花”的喻义和寓义》一文可知,唐末诗人郑谷写过一首《十日菊》,“十日”恰好就是重阳节的明日,正好与苏轼“明日黄花”的说法对应。


因此,用“昨日黄花”来代替“明日黄花”比喻过时之事物,不但不合此成语的原意,也有悖于逻辑,不可取。


“不假思索”和“不加思索”

是一回事吗?


“不加思索”本是“不假思索”的误写。用的人多了,便成了异形词,用哪一个都行。不过,现在多倾向于分途使用。


“假”意思是凭借、依靠。“不假思索”意思是用不着思考,便能立刻作出反应,形容思维或动作的敏捷。比如《警世通言》里:“学士大惊,唤华安到来出题面试。华安不假思索,援笔立就,手捧所作呈上。”



“加”意思是加以、经过。“不加思索”不经过思考,便草率地提出看法或做出决定,形容言行的不负责任。比如:“请各位回去商量一下,不要不加思索便拿出方案。”


由此可见,“不假思索”和“不加思索”在感 *** 彩上虽有褒贬之分,但仍旧不宜用“不假思索”表示没经过思考,处事草率。


“nián鱼效应”的nián

用“鲶”还是用“鲇”?


“鲇”和“鲶”都是一种鱼的名称。中国古籍中,一直以来都写作“鲇鱼”,比如徐珂《清稗类钞》:“鲇,俗称鲶鱼。”还有详细的体形描述。
但为什么会出现“鲶”“鲇”混用呢?
一个可能是因为日本1855年 *** *** 时期,出现的大量“鲶绘”,传入中国时,受到了影响;另一个可能是因为读音,认字认半边,“鲶”成为了“意念字”,导致“鲶”的使用比“鲇”更广泛。比如川菜中的“水煮鲶鱼”,本该写作“水煮鲇鱼”的。



作为企业管理学中的一条重要原则,文章中也多写作“鲶鱼效应”。但2013年6月5日, *** 发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中,“鲇”字取得了规范汉字的资格。



在“字表”发布以前,“鲶鱼”和“鲇鱼”两种写法难以区分,但还是要知道“鲇鱼”才是规范字形哦(狗头保命)。


“二零二一年”的用法规范吗?


不规范。年份书写有三种常见的错误,这是其中之一。

之一种错误,比如“二0二一年”, *** 数字和汉字数字混用。很多证书、标牌在落款时,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可以写成“2021年”,也可以写成“二〇二一年”,但就是不能在汉字数字中 *** 一个 *** 数字。


第二种错误,就是“二零二一年”。过去没有强制要求,但最新颁布的《出版物上数字用法》已明确规定:“零”用于计量,“〇”用于编号。“一百零八将”属于计量,用“零”;“二〇二一年”属于编号,只能用“〇”。


第三种错误,是“贰零贰壹年”。汉字数字有大写小写之分,按照《出版物上数字用法》规定,汉字大写数字的适用场合,是法律文书和财务 *** 上的记数,目的是防止涂改。至于年份书写,完全没有必要用大写。


“锐不可当”

为什么用“当”而不用“挡”呢?


这和汉字的变化有关。

“当”的繁体字是“當”,是个形声字。《说文解字》说:“田相值也。从田,尚声。”“相值”意即相当、对等。“当”引申出的一系列义项,都与“相值”有关,比如“门当户对”的相称,“当之无愧”的承担等。
“当”还有一个义项,即抵挡、阻拦,同样和“相值”有关。“锐不可当”就是具体的例子。“挡”是“当”的加旁分化字,虽然更符合意境,但“锐不可当”的词语已经定型,所以保留了原来的写法。



一夫当关、势不可当、螳臂当车、豺狼当道等,这里的“当”都是挡的意思,但都采用的是原来的写法,并且读dāng,而不读dǎng。

除了以上这些,你还知道哪些容易混淆的语文字词吗?或者有你分不清的吗?快来评论区留言,告诉螺蛳君吧~

《咬文嚼字》发布2020年十大语文差错 新冠的“冠”你读对了吗

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 *** ,昨发布2020年十大语文差错,“新冠”的“冠”读音,戴口罩的“戴”,“共渡难关”的“渡”等入选。

一、“新冠”的“冠”误读为guàn成为头号语文差错。在刚过去的2020年,“新冠”一词每天频繁出现,常有人将“冠”误读成guàn。其实,“冠”是个多音字:读guān,名词,指帽子或形似帽子的东西;读guàn,动词,指戴帽子。“冠状 *** ”是一种球形 *** ,因其外膜上有形似中世纪欧洲王冠上的棒状突起而得名。“新冠”的“冠”取“王冠”之义,名词,当读guān而不读guàn。

二、“戴口罩”误为“带口罩”。

三、“共渡难关”误为“共度难关”。“度”与“渡”均可指跨过、越过、经过,古汉语中常混用,但如今二者已分工:“度”与时间概念搭配,如度日、欢度佳节;“渡”与空间概念搭配,如渡河、远渡重洋。难关,本义指难通过的关口,是空间概念,因此“共渡难关”应为“渡”,不是“度”。

四、“杏林”误为“杏坛”。古代不少诗文用“杏林天使”“杏林豪杰”来称颂医者,传说与三国吴人董奉有关,据说他看病不收钱,只求病愈者在他家附近种杏树,日久蔚然成林。后世以“杏林”称良医。而“杏坛”则与孔子有关,相传孔子曾于杏坛之上授业,后世便以杏坛指称教育界。

五、“宵禁”误为“霄禁”。“宵”指夜晚,“霄”指云、天空。宵禁,即禁止夜间活动。

六、“挤兑”误为“挤对”。在新冠 *** 威胁下,许多国家的医疗 *** 几近崩溃,不少媒体称“医疗资源出现挤对”。其中的“挤对”应为“挤兑”。“挤对”指的是逼迫别人屈从,用在医疗资源上说不通。

七、“副作用”误为“负作用”。 *** 理学术语“副作用”不能写成“负作用”。

八、误用“叹为观止”形容 *** 失控。“叹为观止”是个成语,表示所见事物好到了极点。新冠 *** 是人类历史上的大灾难,不能用“叹为观止”来形容。

九、“科创板”误为“科创版”。“科创板”是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板”取“板块”之义。“版”则仅用于报刊、节目中的“版块”之义。这二者不可混淆。

十、“螺蛳粉”误为“螺丝粉”。2020年,广西柳州特色小吃螺蛳粉走红。不少商家在宣传时错把“螺蛳粉”写作“螺丝粉”。螺丝,是螺钉的俗称,螺蛳粉和螺丝无关。

据《咬文嚼字》主编黄安靖介绍,今年涉及“ *** ”“抗疫”的条目有八条,这和“抗疫”是2020年的年度主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 防控取得的重大战略成果折射在语言层面,不管是新闻媒体语言,还是大众日常用语,都向“ *** ”“抗疫”话题上集中。而“语文差错存在于语文运用之中”,这也成为了“2020年十大语文差错”中这类条目居多的一个原因。公布“十大语文差错”是想以一年为单位,纠正一些我们生活中“习以为常”的差错,激发人们规范运用汉语的意识,唤醒对母语的敬畏。

(记者 陈熙涵)

来源:文汇报

小鸡宝宝考考你:螺蛳粉的“蛳”正确发音是什么?蚂蚁庄园 ***

蚂蚁庄园的最新知识问答问题是小鸡宝宝考考你:螺蛳粉的“蛳”正确发音是? 选项有A、si;B、shi。还有一个问题是:猜一猜:古代 *** 运动最早起源于哪个国家? 问题选项一个是A、中国,一个是B、英国。

针对今天的问题,我们来看一下,小鸡宝宝考考你:螺蛳粉的“蛳”正确发音是,是si还是shi?猜一猜:古代 *** 运动最早起源于哪个国家,是中国还是英国?

蚂蚁庄园8月8日最新 *** :小鸡宝宝考考你:螺蛳粉的“蛳”正确发音是? *** 是si;猜一猜:古代 *** 运动最早起源于哪个国家? *** 是中国。具体解析如下。

小鸡宝宝考考你:螺蛳粉的“蛳”正确发音是?

A、si

B、shi

螺蛳粉是广西柳州市更具地方特色的著名小吃,具有辣、爽、鲜、酸、烫的独特风味,已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之所以叫作螺蛳粉,是因为它的汤是用螺蛳熬成的缘故。在吃螺蛳粉的时候一般是吃不到螺蛳肉的,正宗的螺蛳粉是不放螺蛳肉的。

螺蛳粉的汤是用猪骨头、田螺还有鸡一起熬煮的,再加上各种香料搭配。好吃的螺蛳粉都会配上酸笋、酸豆角、炸腐竹和花生等。

具有柳州特色的螺蛳粉绝大部分人都吃过,但“螺蛳粉”的正确读音,可能还有一些人不知道。螺蛳粉的读音是 ,其中的“蛳”好多人会读半边音,这是错误的。

蚂蚁庄园今日 *** :小鸡宝宝考考你:螺蛳粉的“蛳”正确发音是?si。

猜一猜:古代 *** 运动最早起源于哪个国家?是中国还是英国? *** 是中国。小鸡宝宝考考你:螺蛳粉的“蛳”正确发音是?是si还是shi? *** 是si。

以上是对“小鸡宝宝考考你:螺蛳粉的“蛳”正确发音是?”这个问题的 *** 和分析,希望对您有帮助,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

螺狮怎么念,螺狮椒-第1张图片-

#蚂蚁庄园小知识#

标签: 怎么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