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高有什么危害,血糖高有什么危害

牵着乌龟去散步 生活 44 0
血糖波动过大不利健康

一般来说,血糖轻度升高不会有明显的异常,只有血糖长期居高不下,才会出现相应的症状。有些人对血糖升高比较敏感,表现为多食、多饮、多尿和体重减轻等。

临床上对高血糖的认定标准为:空腹血糖>6.1毫摩尔每升,餐后2小时血糖>7.8毫摩尔每升;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为:空腹血糖≥7.0毫摩尔每升,餐后2小时血糖≥11.1毫摩尔每升。

短时间一过 *** 的高血糖不会给 *** 造成严重的损害,一般都会逐渐恢复正常。虽然高血糖不一定都是糖尿病,但长期过高的血糖会影响身体的多个组织 *** ,导致急慢 *** 并发症的发生。

相比较高血糖,低血糖的发作随病因不同而千变万化,症状通常表现为出汗、饥饿、心慌、颤抖、面色苍白等。若反复发生空腹低血糖,多提示有器质 *** 疾病,如心衰肾衰、营养 *** 、某些肿瘤等;若餐后出现低血糖,多见于功能 *** 疾病。

临床上对低血糖的认定标准为:成年人空腹血糖浓度<2.8毫摩尔每升,糖尿病患者血糖值≤3.9毫摩尔每升即可诊断为低血糖。

普通人如果长时间不进食或运动消耗过大,有可能导致血糖过低,这种情况应及时补充糖分,如喝糖水、吃点心等。临床上低血糖最常见于糖尿病患者因降糖 *** 、胰岛素应用过量、吃饭过晚或过少、运动量突然加大等,这就需要综合考量了。

所谓血糖波动,就是血糖忽高忽低。血糖原本就不是一成不变的,就像血压一样,也会受饮食、睡眠、情绪和外在环境等综合因素影响。但是,就算偶尔不吃早饭或午饭,机体也可以通过相应的机制来维持血糖相对平稳。所以,普通人日内血糖的波动幅度<2—3毫摩尔每升。当一天的更大血糖波动幅度超过4.4毫摩尔每升时,这就提示血糖波动异常。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管理不当可致血糖波动幅度明显增大,比如餐前餐后血样差值可达6毫摩尔每升。

高血糖、低血糖和血糖波动在健康人身上也是经常发生的,主要与人们的生活习惯有关。只要幅度不是很大,一般不用担心。所以,要尽量保持健康规律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作息,让血糖处于正常范围之内。

严重的高血糖和低血糖都能对 *** 带来不可忽视的损害,甚至会危及生命。相比较而言,低血糖的威胁可能 *** 更大,而高血糖的危害就没有那么“迅捷”。在合并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中,一旦发生严重的低血糖,可能诱发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卒中、猝死等严重事件。

相对于持续的高血糖,血糖波动过大对 *** 的危害更大。研究发现,血糖波动过大不仅容易引发低血糖,而且过程本身也比高血糖更能造成血管内皮功能的损伤。

总之,高血糖、低血糖和血糖波动,无论哪一种都危害健康。建议公众平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糖尿病患者也应遵医嘱用 *** ,发现问题尽早就医。(北京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汪芳)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血糖长期不控会怎样?这6个 *** 或会“ *** ”,糖友要注意

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糖尿病从原来的罕见疾病变为了一种常见疾病,虽然现如今的医学技术有了飞速的发展,但仍然没有完全治愈糖尿病的 *** ,只能够通过服用 *** 物和改善生活方式的 *** 改善血糖。如果血糖长期都没有得到控制,那么则有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严重的危害,许多 *** 和组织都会深受其害。

糖尿病会使哪些 *** 受到损伤呢?

1、 心脑血管

当血液当中的糖分过高时,血液循环则会受到阻碍,使心脏的供血压力提高,促使大脑和心脏得不到充分的血液供应,久而久之则会增加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几率,比如冠心病,脑供血不足,心梗,脑梗等等。

2、 ***

相比之下,糖尿病患者比普通人更容易患上三高,也就是高血糖、高血压和高血脂,促使 *** 的过滤能力以及清除有害物质的能力受到影响,久而久之, *** 则会因为不堪重负而出现问题,最容易出现的则是糖尿病肾病。此时患者不仅会出现全身浮肿的情况,而且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还会发生 *** 功能衰竭的情况。

3、 周围血管

血糖长期处于比较高的状态,还会导致周围血管发生病变,使局部组织出现血液供应不足的情况,导致末梢 *** 对身体不敏感,当组织或者 *** 受到局部感染或者损伤的时候,则更容易发生溃疡的情况,糖尿病足则是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患者只有截肢才能够挽留生命。

4、 神经

如果血液当中的含糖量一直都很高,那么血液循环则会受到明显的影响,使神经 *** 无法得到充分的血液供应,促使糖尿病 *** 质的神经 *** 变。这种病变会增加慢 *** 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比如肢体麻木、肢体疼痛、肌肉无力或萎缩、 *** 、面部疼痛、听力受损等等。,这种病变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致残或者死亡的原因之一。

5、 眼睛

眼睛当中布满了微小的血管,如果血糖长期处于比较高的状态,这些小血管则会因为得不到充分的血液供应而出现问题,久而久之则会导致视网膜受到损伤,导致糖尿病眼病的出现,使患者出现视物模糊的情况,严重的时候则会直接使患者失明。

6、 胃部

如果血糖长期都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那么各个 *** 都会出现血液供应不足的情况,这其中也包括胃部。会增加各种胃部疾病的发生几率,比如胃炎、糖尿病 *** 胃轻瘫等等,使患者的消化和吸收能力降低,最终导致患者出现不断消瘦的情况。

温馨提示

糖尿病引发的各种并发症是不容小觑的,因此当血糖升高的时候要积极检测尿糖。虽然尿糖升高不一定是糖尿病,但是糖尿病一定会出现尿糖升高的情况。如果是因为短时间内大量进食甜食,导致尿糖升高,那么通过调节饮食和增加运动的方式,则可以使尿糖得到缓解,甚至使血糖恢复正常的水平,如果在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的前提下,出现了尿糖升高的情况,则要及时就医,因为此时已经基本可以确定患上了糖尿病。

家庭医生在线专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血压、血糖、血脂、尿酸标准对照表,忌口清单全都有

血压

血脂

血糖

尿酸血症

这4项指标,是人们体检最常见的异常指标,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些指标到底多少是合格的?

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这4项指标的『健康标准』究竟是什么?

建议收藏比对哦!

血压

01

高血压/低血压的危害

血压过低:会导致身体各部分的血液、氧气供应不足,产生眩晕、无力、眼前一黑,甚至晕厥,同时也会增加卒中风险;

血压过高:过高的压力会伤害各个 *** 组织,包括血管、心脏 *** 等,也会增加卒中风险。

提醒:人的血压不是一直稳定不变,在一天之内会有所变化,在一生之内也有所变化,而且男 *** 和女 *** 的血压也会有所区别。

血压测值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情绪激动、紧张、运动、气温等,一次测量不能盲目作为诊断结果。

02

血压测量的标准

血压诊断的一般参考

血压类别

(高压)

收缩压mmhg

(低压)

舒张压mmhg

正常血压<120和<80
正常高值

(高于正常但还不算病)

120~139和/或80~ ***
高血压≥140和/或≥90
轻度高血压

(1级)

140~159和/或90~99
中度高血压

(2级)

160~179和/或100~109
重度高血压

(3级)

≥180和/或≥110
单纯高血压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140和<90
低血压<90<60

提醒:当高压和低压分属于不同级别时,以较高的分级为准!血压越高,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也就越高。

03

血压测量时注意事项

血压测量的正确姿势:

提醒:

①测量时应该穿着薄衣物(比如薄衬衣或薄秋衣)进行测量,保持安静。

②袖带的下缘在肘窝的上方 2~3 cm,以能塞进 2 个指头为松紧适度。

③家庭测量优先推荐采用国际标准(ESH、BHS 或 AAMI)认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我国推荐使用 ESH 标准。

04

高/低血压饮食建议

高血脂/低血脂的危害

血脂过低:很多人以为血脂越低越好,其实血脂过低和高血脂一样危害健康。

血脂过低可能会造成以下后果:引发出血、诱发癌症、易患抑郁症、影响智力发育。

血脂过高:如果血脂过多,容易造成“血稠”,沉积在血管壁上,逐渐形成小“斑块”,并日益增多、增大,逐渐堵塞血管,使血流变慢,严重时还会中断血流。就像热水器水管中的水垢越积越多,最终堵塞水管,水流越来越慢,严重时流不出水来一样。是脑卒中、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脏猝死 *** 而重要的危险因素。

02

血脂的标准

血脂类别合适水平

(mmol/L)

总胆固醇<5.2
*** 三酯(和饮食关系密切)<1.7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越高越好)≥1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中低危人群而言)<3.4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肥胖、吸烟、糖尿病、高血压等高危人群而言)<2.6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冠心病等患者而言)<1.8

提醒:血脂中我们最首先关注的应该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它的升高与冠心病最为密切!而且不同人群的“合适水平”是不同的,所以有些人化验单上没有表示升高的箭头,但依然需要用 *** 治疗。

03

血脂检测的重点对象

1. 有ASCVD(动脉硬化 *** 心血管疾病)病史者。

2.存在多项 ASCVD 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的人群。

3.有早发 *** 心血管病家族史者(指男 *** 一级直系亲属在 55 岁前或女 *** 一级直系亲属在 65 岁前患缺血 *** 心血管病),或有家族 *** 高脂血症患者。

4.皮肤或肌腱 *** 瘤及跟腱增厚者。

04

高/低血脂饮食建议

高血脂患者忌口清单

1.仅胆固醇高:

忌吃或少吃含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蛋黄、白肉、蚌、田螺、 *** 、墨鱼等。

适当吃:对于一些胆固醇含量并不高的食物,如瘦猪肉、牛肉、鸡肉、鱼等,可适量吃一些,以补充营养。

2. 仅 *** 三酯高:

碳水化合物要严格控制,尽量少吃或不吃,因为碳水化合物可以在体内转换为 *** 三酯;

戒酒,因为长期血液中酒精浓度高可促使 *** 三酯含量上升。

偶尔吃:蛋黄、蟹黄等含胆固醇较多的动物 *** 脂肪可适当放宽一点,偶尔吃点也可以。

3.血胆固醇和 *** 三酯都高:

既要 *** 高胆固醇食物,又要降低体重,还要戒酒。

高血糖/低血糖的危害

低血糖: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危害,轻者引起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痴呆、 *** ,直至危及生命。部分患者诱发脑血管意外,心律失常及心肌梗塞。

高血糖:还会引起大血管病变。糖尿病 *** 大血管病变是指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基底动脉、肾动脉及周围动脉等动脉粥样硬化。其中,动脉粥样硬化症病情较重、病死率高。约70%~80%糖尿病患者死于糖尿病 *** 大血管病变。

血糖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进食、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血糖也会有所变化,所以会有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两个数值作为参考。

02

血糖的标准

血糖级别

(糖代谢状态)

空腹血糖

(mmol/L)

糖负荷2小时

血糖(mmol/L)

正常血糖<6.1<7.8
空腹血糖受损6.1~7.0

(包括6.1)

<7.8
糖耐量异常<7.07.8~11.1

(包括7.8)

糖尿病≥7.0≥11.1

*如“糖化血红蛋白”≥6.5%,也需要警惕糖尿病的可能。

高血糖判定标准

轻度糖尿病:7.0~8.4mmoi/L;

中度糖尿病:8.4~10.1mmoi/L;

重度糖尿病:大于10.11mmoi/L;

孕妇空腹不超过5.1mmol/L。

提醒: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异常,也称为糖尿病前期!虽然还不算糖尿病,但如果不干预,很容易发展成为糖尿病。

03

居家测量指导

居家测量血糖时,四个需要注意的细节

1、测量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

2、测量血糖时间以及频次

通常情况下,测量血糖的时间点应为7个:空腹、早餐后、午餐后、晚餐前、晚餐后、睡觉前,如此能够非常直观的 *** 每日血糖情况;

不过对于血糖控制情况良好的患者来说,可适当减少测量时间以及频次。

3、测量前不要停 *** 或刻意改变饮食

居家测量前,日常饮食和使用 *** 物都应与平时一样,只有这样才能判断 *** 物的作用。

4、血糖试纸要与血糖仪保持一致。

测血糖应注意以下因素:1.如果患者要测空腹血糖,在做检测前要求8小时内避免摄入食物。2.如果要测量餐后两小时血糖,进食两小时以后测试血糖。3.如果测指尖血糖,要将双手清洗干净。4.在测量血糖前,避免擅自服用 *** 物。5.避免在监测血糖前过度节食,避免剧烈的运动。

04

高/低血糖饮食建议

尿酸

01

高尿酸血症/低尿酸血症的危害

高尿酸血症:导致痛风 *** 关节炎、痛风石、肾结石、痛风 *** 肾病和慢 *** 肾功能衰竭,此外,还引起高血压、糖尿病、心梗和脑梗等其他危害。因此,高尿酸血症是继"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之后被人们称作"第四高"。

低尿酸血症:常常提示身体内存在着原发或者继发的肾小管疾病或者是其他疾病。当患者存在低尿酸血症的时候,往往会出现全身乏力、经常头昏的现象,患者还有可能会出现记忆力减退,精神萎靡不振,注意力很难集中等情况。有一些患者还有可能会出现消化道的相关症状,比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

*有些患者没有出现痛风,但也会引起心、肾损害等

02

高尿酸血症的标准

血尿酸级别

参考值(umol/L)
正常范围155~416
高尿酸血症≥420

提醒:有下列合并症之一,血尿酸水平超过了480μmol/L起始降尿酸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脑卒中、冠心病等;而无合并症,血尿酸水平超过540μmol/L起始降尿酸治疗。

03

痛风易发病人群

各个年龄段均可能患本病,男 *** 发病率高于女 *** 。

04

高尿酸血症饮食

05

高尿酸血症建议忌口饮食

▌高果糖食物

痛风患者要少吃甜度比较高的水果,尤其是果糖含量较高的水果。因为血液中的果糖含量上升,会导致血尿酸和尿液中的尿酸含量迅速增加。

▌调味料

蚝油、 *** 汁、海鲜酱、香菇酱、浓缩鸡汁等食品调味料的嘌呤含量也很高。快速的血尿酸升高则会导致痛风的发作。

▌咖啡、浓茶

浓茶水、咖啡等饮料本身不会增加嘌呤的含量,但它们有兴奋自 *** 经的作用,加重痛风,也可能会诱使痛风急 *** 发作。

▌啤酒

都知道痛风患者不能喝啤酒,因为啤酒中有嘌呤。酒精对痛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酒精会促进嘌呤吸收。另外,酒精可增进尿酸 *** ,增加痛风或高尿酸风险。

▌ *** 类食物

花菜、菠菜、菌类及植物的 *** 、干果等嘌呤含量亦不可小觑,仍因控制摄入量。

▌内脏和鱼类

痛风 *** 关节炎无论急 *** 发作期还是慢 *** 期,需要注意患者应长期控制嘌呤含量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沙丁鱼、凤尾鱼、鲭鱼、小虾等。这些都是痛风病患者不能吃的食物,所以一定要小心。

现在,你应该大致了解,你体检异常的指标意味着轻还是重了吧?如果这四项指标高,并且不管不顾任其发展,就可能会导致危急的病症!

尤其是处于『高于正常但还不是病』的阶段的人们,要把握好这一段延缓发展和逆转的黄金时期,寻求医生的生活指导,错过了,可能就需要长期吃 *** 治疗了

来源: 扬子名医团

糖尿病危害及防治知多少

2011年5月25日,南非妇女在 *** 省哈瑞史密斯市接受血糖检测。当天,南非邦吉·恩盖马·祖马糖尿病基金会在此举行免费糖尿病检测义诊活动,来自南非各地的两万多名妇女接受了糖尿病检测。据了解,南非是一个糖尿病高发的非洲国家。(新华社发)

新华社北京11月14日电(记者葛晨)11月14日是 *** 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是“人人享有糖尿病健康管理”。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不断升高、患者群体不断年轻化令人警惕。 *** 多次呼吁各国重视改善糖尿病患者护理,以控制病情并避免并发症。

国际糖尿病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约有5.37亿成年糖尿病患者,相当于每10个成年人中1人患有该病。此外,全球约5.41亿成年人糖耐量受损,这意味着面临较高的2型糖尿病风险。

糖尿病是一种慢 *** ,主要表现为胰脏不能分泌足够的胰岛素或者身体不能有效利用产生的胰岛素,导致血糖浓度升高。随着时间推移,糖尿病可能损害心脏、血管、眼睛、 *** 和神经,是失明、肾衰竭、心脏病发作、中风以及导致下肢截肢的主要病因。

糖尿病有两种主要类型:1型糖尿病患者自身通常不能分泌胰岛素,需要注射胰岛素来维持生命;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病例总数的90%左右,患者无法有效利用胰岛素。

1型糖尿病无法预防,而2型糖尿病通常是体重超重和身体活动不足的结果。事实表明,简单的生活方式变化能有效预防或延缓罹患2型糖尿病,例如保持健康体重、坚持体育锻炼、保证健康饮食和不吸烟。

治疗糖尿病的 *** 物和疗法研究在不断拓展中,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迄今仍是最有效的疗法之一。

研究发现,糖尿病会增加新冠患者死亡风险。医学专家呼吁从营养治疗、运动治疗、 *** 物治疗、血糖监测、健康教育五个方面入手,在防控新冠背景下高度重视并实施糖尿病管理。

这种粗粮升血糖 伤血管,很多人吃了一辈子,吃得都不对

随着大家越来越重视饮食健康

粗粮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

受到好多人追捧

然而生活中

很多人吃了一辈子

吃的都是“假粗粮”

不仅无法提供相应的营养物质

还不利于控制“三高”等慢 *** 疾病

甚至可能增加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

多吃粗粮真的好么?

专家所说的“五谷杂粮保平安”吗?

多吃粗粮,对身体益处多

1.降低死亡率

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与新西兰奥塔哥大学的研究团队一项共包含1.35亿人的相关数据结果表明,与吃膳食纤维最少的人群相比,饮食中膳食纤维含量最多的人群全因死亡率降低15%,经常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可以降低冠心病、中风、2型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病风险。

2.预防癌症

多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还与癌症风险降低有关,尤其是肠癌。匹兹堡大学研究员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通过影响受试者肠道微生物群中与癌症风险有关的生物标志物,高膳食纤维、低脂饮食对结肠癌预防具有潜在作用。

世界卫生组织与新西兰奥塔哥大学的研究结果显示,与吃膳食纤维最少的人群相比,饮食中膳食纤维含量最多的人群癌症死亡率降低13%。而经常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可以使结直肠癌风险减少16%。

3.保护心血管

2018年一项研究显示,肠道菌群可以从天然膳食纤维中消化产生一种物质,有助于预防高血压相关的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脏组织重塑,从而减少心血管 *** 的损伤。

4.改善睡眠

2020年一项发表在《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上的研究表明,有些膳食纤维经过肠道细菌的代谢,产生的生物活 *** 分子益生元可抵抗压力、改善睡眠。

很多人只知道粗粮好,却不知道粗粮中存在着“伪装者”,它们被我们当作粗粮吃下去,却没有办法提供相应的营养,也无法辅助我们调节三高,保护心脏。

警惕这4种“伪粗粮”

1.部分全麦面包

部分“全麦面包”就是“伪粗粮”的典型 *** ,因为真正的粗粮有很多膳食纤维,所以口感相对差一些,因此有些厂家就会增加更多糖、油和盐甚至是小麦粉来减少口感的不适,这就达不到吃粗粮的目的。

这款面包虽然名为“全麦”

实际配料中并没有全麦粉

其实最怕的不是吃得“不健康”

而是“自以为吃得很健康”

同理,一些麦片、杂粮饼干,在 *** 过程中为了让口感更好,常添加糖、奶精、糖精及很多种添加元素,口感好了,但是热量增加了,而且饱腹感变差了,膳食纤维带来的这些营养价值自然也就降低或者抵消了,达不到被 *** 利用吸收的目的。

2.部分杂粮馒头

如紫薯馒头或玉米面馒头,打着营养价值高的标签,但事实上,有些不仅加了糖,更有甚者会利用精面和色素来混淆视听。

3.包装豆浆

豆浆是大豆 *** 而成,大豆属于五谷杂粮,其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

而很多人觉得打豆浆麻烦,就选择购买袋装的豆浆来喝,但这种豆浆喝过的人都知道,口感偏甜,这是因为其中会加入大量糖分和添加剂,并非真正的豆浆,常喝这种豆浆会给身体造成负担,想要喝豆浆来达到健康的目的,还是现磨的新鲜豆浆好。

4.久煮的粗粮粥

粗粮由于膳食纤维含量多,因此口感比较粗,所以很多人在用其煮粥的时候喜欢煮久一点,糊烂一些。但这样容易使粗粮中的淀粉糊化,虽然口感变好了,价值也降低了。

哪些才是真粗粮?

粗粮是指未经精细化加工,或虽经碾磨处理但仍保留了胚乳、胚芽、谷皮和糊粉层的谷物。

与经过反复加工的细粮相比,粗粮含有更多的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矿物质、不饱和脂肪酸,以及植酸和酚类等植物化学物,有着细粮不可替代的营养价值。

比如,没有精加工的小米、糙米、燕麦、玉米、高粱、大麦、黑米等。

可以选择自己动手,用南瓜、玉米面、小米面、面粉、酵母等做成玉米面馒头,用全麦面粉做成全麦面包。

如果自己不想做,选择现成品时最重要的是看配料表!如何看食物成分表,我们之前有详细科普过哦(你一定也上过当!90%的人不知道食品标签的秘密)。

吃粗粮记住3点

1.合理搭配

由于粗粮膳食纤维含量多,需要适量食用,所以在吃粗粮的时候需要搭配一定的细粮和其他食物。《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荐,每人每天建议摄入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克,薯类50-100克。

2.补充水分

因为膳食纤维吸水量大,所以日常饮食中添加粗粮的人要喝更多的水以润滑膳食纤维,避免导致便秘等情况的出现。

血糖高有什么危害,血糖高有什么危害-第1张图片-

3.各种粗粮换着吃

专家指出,不同的粗粮之间还是有差异的,应该换着吃。如玉米含有卵磷脂、亚油酸、维生素 E、维生素 B6、烟酸等,但所含烟酸为结合型,如果食用前不进行碱处理,就不能被 *** 利用。小米中含有大量维生素 B1、B2,但其氨基酸组成不理想,赖氨酸过低。

来源: 健康养生大百科

血糖高,主食少吃为好?控血糖的这6个误区,很多人都做错了

在我国

预计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超1.29亿

所以控血糖

对糖尿病患者或是普通人都很重要

小圈这就带你去了解一下~

倪青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内分泌科 主任医师

血糖,牵一发而动全身

1、血糖升高,除了导致糖尿病,还会造成全身无力,总是想要休息。视力也会受到影响,出现下降,还时常会有眼睛疲劳的情况发生。血管的负担也会增大,造成血管堵塞。严重时还会影响到 *** ,出现肾衰竭,损害非常大。

2、血糖还会影响记忆。血糖波动会影响神经递质水平,血糖在高低两个极端之间的波动会让人感到疲惫但又兴奋,但大脑却很难适应波动。除了对神经递质的影响,波动的血糖还会导致脑细胞损伤和退化。

注意:

低血糖对 *** 的危害丝毫不逊于高血糖。短期、 轻度的低血糖只会使患者产生饥饿、心慌、出冷汗、乏力、颤抖等躯体不适感 ,一般不会对 *** 造成太大的伤害。

严重或长期低血糖会出现反跳 *** 高血糖及血糖波动,导致精神错乱及 *** ,诱发心脑血管意外及猝死等问题。

误区

01

血糖高,主食越少吃越好?

*** :错误

虽然吃太多精制米面等主食,确实会使血糖升高,但并不意味着不吃主食或吃太少,糖尿病患者饮食建议:碳水化合物热量占比50%~60%为宜。

糖尿病患者吃主食时,还要注重主食的粗细搭配。如果肾功能没有慢 *** 疾病的话,建议细粮、粗粮按照8:2的比例分配,即80%是细粮,20%是粗粮,对控制血糖更有好处。

注意:

长期不吃主食,每日脂肪及蛋白摄入占比增高,会增加肝脏及 *** 负担,严重情况下,还会引起“饥饿 *** 酮症”、“血脂紊乱”。

误区

02

血糖高,肉类越少吃越好?

*** :错误

荤素搭配的吃法,可以使血糖升高幅度、代谢慢一些,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是有帮助的。

糖尿病患者吃饭时可以按照以下顺序:

●先喝汤,比如青菜汤;

●再吃凉拌的蔬菜或者热炒的蔬菜;

●接着再吃肉类或者是鱼类食物;

●最后再吃主食,建议粗细搭配。

误区

03

血糖高,早餐要吃少点?

*** :错误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要坚持早吃饱、午吃好、晚吃少的原则。就是早餐要吃饱,午餐要吃好,可以把肉类、鱼类食物放在午餐,晚餐要吃少,尽量提倡素食为主。

误区

04

血糖高,不能吃水果?

*** :错误

水果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矿物质以及维生素等,这些营养素进入胃肠后,可以调节肠道菌群的平衡与活 *** ,对机体的糖脂代谢都能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

有研究显示:相比从不吃水果的糖尿病患者,合理地吃水果有助于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所以对于血糖控制得好的糖尿病患者来说,水果是可以吃的,但是要格外注意,既要补充营养又不能血糖超标,所以健康吃水果就需要关注GI和GL两个值。

血糖生成指数(GI):

● GI越高,血糖升高越快, *** 消化得越快,也就饿得越快。

血糖负荷(GL):

● GL值越高,对血糖影响越大,越不利于糖尿病人。

除了高GI、高GL的水果,罐头、果干、果汁等高糖水果制品都不建议吃。

每天吃水果建议少量多次,水果摄入量在200g左右,大约1个中等大小的苹果。

注意:

鲜枣、荔枝、葡萄、山楂、香蕉属于高GI、高GL水果,不建议糖尿病患者食用。

误区

05

血糖控制得越低越好?

*** :错误

血糖并不是越低越好,而应该平稳降糖,控制在一个较理想的范围内。

对糖尿病患者而言,空腹血糖控制目标为4.4~7.0mmol/L,非空腹血糖控制目标<10mmol/L,HbA1c<7.0%,认为控制良好。

注意:

对于年龄在70岁以上的老年人来说,应根据年龄、病程、预期寿命、并发症或合并症病情严重程度等进行综合考虑。

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异常,也称为糖尿病前期!虽然还不算糖尿病,但如果不干预,很容易发展成为糖尿病。

误区

06

所有人控血糖的方式都一样吗?

*** :错误

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应根据自身的体质特点,选择合适的控血糖方式。

1、阴虚热盛体质:

特点:

●内火大,空腹血糖、餐后血糖都很高;

●形体肥胖、怕热多汗、 *** 秘结;

●口舌生疮。

建议:

尽量选择一些滋阴清热的食材,可以把生苦瓜用开水焯一下,然后切成片,适当地放一些香油、盐,凉拌后放在午餐时食用。还可以多吃一些没有甜味的食物,比如黄瓜、西葫芦,对控制血糖比较有帮助。

2、气阴两虚体质:

在糖尿病患者里,75%以上都是气阴两虚人群,也就是气虚、阴虚。

特点:

●倦怠乏力、容易疲劳;

●手脚心热或者是五心烦热;

●血糖波动比较大。

建议:

对于这类人群来说,补气养阴是关键,可以用黄芪搭配枸杞子煮代茶饮,但黄芪用量一天不要超过30克。

3、阴阳两虚体质:

特点:

●形体肥胖,容易发生水肿;

●手脚发凉、怕冷、腰膝冷痛。

建议:

可以食用温热类食材,比如桂圆、生姜、羊肉等。

注意:

无论是哪种体质,都应该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根据病人的血糖水平、年龄、饮食喜好和当前并发症的情况,给予具体的饮食指导。

对于血糖来说,这两点也很关键

1、生活要规律:

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如果有失眠症状,要注意少喝茶、咖啡等含 *** 的饮品,特别是下午3点以后不要再喝。如果失眠已经严重到需要服用 *** 才能入睡,则不要喝茶、咖啡等含 *** 的饮品。

2、保持运动:

饮食和运动是“孪生姐妹”的关系,运动要做到定时、定量、定方式。比如你每天什么时候运动?每次运动多久?选择什么样的运动方式?要把这些形成习惯,长期坚持,对于控血糖是有帮助的。

控糖小贴士

1、血糖高,主食不是吃得越少越好,还要注重粗细搭配。

2、荤素搭配的吃法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是有帮助的。

3、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要坚持早吃饱、午吃好、晚吃少的原则。

4、对于血糖控制得好的糖尿病患者来说,水果是可以吃的。

5、血糖并不是控制得越低越好,而应该平稳降糖,控制在一个较理想的范围内。

6、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应根据自身的体质特点,选择合适的控血糖方式。

来源: *** 生活圈

高血糖危害大

三年前,姑父检查出心血管堵塞严重,医生建议手术治疗(开胸),经过家人的商议决定听从医生的安排接受手术治疗,在医护人员的努力下手术很顺利,家 *** 很高兴,但是因为患者有糖尿病,恢复期间伤口不愈合,最后伤口感染,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还是永远的离开了。

现在高血糖人群很多,希望大家少熬夜,多运动,有个好的身体才是最重要的

之一次发文章,学习不好,水平不高。

最后祝您:身体健康,身体倍儿棒,吃嘛儿 嘛儿香。


科普:糖尿病危害及防治知多少

新华社北京11月14日电(记者葛晨)11月14日是 *** 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是“人人享有糖尿病健康管理”。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不断升高、患者群体不断年轻化令人警惕。 *** 多次呼吁各国重视改善糖尿病患者护理,以控制病情并避免并发症。

国际糖尿病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约有5.37亿成年糖尿病患者,相当于每10个成年人中1人患有该病。此外,全球约5.41亿成年人糖耐量受损,这意味着面临较高的2型糖尿病风险。

糖尿病是一种慢 *** ,主要表现为胰脏不能分泌足够的胰岛素或者身体不能有效利用产生的胰岛素,导致血糖浓度升高。随着时间推移,糖尿病可能损害心脏、血管、眼睛、 *** 和神经,是失明、肾衰竭、心脏病发作、中风以及导致下肢截肢的主要病因。

糖尿病有两种主要类型:1型糖尿病患者自身通常不能分泌胰岛素,需要注射胰岛素来维持生命;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病例总数的90%左右,患者无法有效利用胰岛素。

1型糖尿病无法预防,而2型糖尿病通常是体重超重和身体活动不足的结果。事实表明,简单的生活方式变化能有效预防或延缓罹患2型糖尿病,例如保持健康体重、坚持体育锻炼、保证健康饮食和不吸烟。

治疗糖尿病的 *** 物和疗法研究在不断拓展中,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迄今仍是最有效的疗法之一。

研究发现,糖尿病会增加新冠患者死亡风险。医学专家呼吁从营养治疗、运动治疗、 *** 物治疗、血糖监测、健康教育五个方面入手,在防控新冠背景下高度重视并实施糖尿病管理。

来源: 新华社

高血糖和低血糖,哪个危害更大?

*** 糖尿病日 一般来说,血糖轻度升高不会有明显的异常,只有血糖长期居高不下,才会出现相应的症状。有些人对血糖升高比较敏感,表现为多食、多饮、多尿和体重减轻等,可以帮助我们察觉血糖的异常。

临床上对高血糖的认定标准为:空腹血糖>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为: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

短时间一过 *** 的高血糖不会给 *** 造成严重的损害,一般都会逐渐恢复正常。虽然高血糖不一定都是糖尿病,但长期过高的血糖影响身体的多个组织 *** ,导致急慢 *** 并发症的发生。 低血糖的发作则随病因的不同而“千变万化”,症状通常表现为出汗、饥饿、心慌、颤抖、面色苍白等。若反复发生空腹低血糖,多提示有器质 *** 疾病,如心衰肾衰、营养 *** 、某些肿瘤等;若餐后出现低血糖,多见于功能 *** 疾病。临床上对低血糖的认定标准为:成年人空腹血糖浓度<2.8mmol/L,糖尿病患者血糖值≤3.9 mmol/L即可诊断低血糖。

普通人如果长时间不进食或运动消耗过大,有可能导致血糖过低,这种情况应及时补充糖分,如喝糖水、吃点心等。临床上低血糖最常见于糖尿病患者因降糖 *** /胰岛素应用过量、吃饭过晚或过少、运动量突然加大等,这就需要综合考量了。

严重的高血糖和低血糖都能对 *** 带来不可忽视的损害,甚至会危及生命。相比较而言,低血糖的威胁可能 *** 更大,而高血糖的危害就没有那么“迅捷”。在合并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中, 一旦发生严重的低血糖, 可能诱发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卒中、猝死等严重事件。 (北京医院)

来源: 北京12320在聆听

血糖高就是糖尿病?它会偷偷“腐蚀” *** ?这6个 *** 不能幸免

糖尿病并不是单纯 *** 的代谢 *** 疾病,其危害是全身 *** 的,损害全身多个 *** ,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患者常常因为并发症而丢失宝贵生命。特别是以下几个 *** 最易受到伤害,因此应做好防范。

血糖高就是糖尿病吗?

大部分人去医院做检查时,检查结果诊断为血糖或尿糖水平升高,就误认为自己患有糖尿病,这是错误认知。除了一型和二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造成血糖升高外,还有多种因素也会使得血糖升高,如 *** 物、情绪波动较大以及消化 *** 疾病等。

短时间内轻微的血糖升高并不会引发严重的后果,最重要的是找出引起血糖升高的原因,及时去除相关诱因,然后再做进一步诊断。肥胖症或超重者、脂代谢发生紊乱、家族中有糖尿病病例以及高血压患者都是糖尿病高危人群,即使空腹血糖水平正常,也要进一步做糖耐量检查。

一旦确诊糖尿病后,不管有没有症状都要定期去医院做全面检查。通过做心脏彩超以及心电图检查,看看有没有出现心功能不全和冠心病;检测 *** 功能和尿微量白蛋白,看有没有出现糖尿病肾病和肝功能异常;同时也要定期检查神经、心脏、眼底以及下肢血管,看看有没有出现相关病变。

糖尿病易伤害哪些 *** ?

1、大脑

持续 *** 高血糖可升高血液黏稠度,损害血管内皮完整 *** ,利于脂类物质在血管壁沉积,加快斑块生成,随着斑块逐渐增大或脱落可引起脑梗塞。

2、牙齿

血糖控制 *** 可增加感染风险,降低骨密度,常常因为 *** 感染或牙槽骨质疏松而造成 *** 。

3、皮肤

糖尿病患者易出现皮肤干燥脱屑、皮肤皲裂和剧烈瘙痒。若发现皮肤苍白且发凉,又或是呈现暗紫色,说明脚供血不足。当出现严重的供血不足时可引起肢体坏疽和溃烂,最终只能面临截肢。

4、心脏

糖尿病 *** 心血管疾病是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糖尿病患者易出现心力衰竭和心肌坏死,从而出现劳力 *** 呼吸困难、胸闷气短以及心律失常等。

5、手脚

若手脚出现对称 *** 刺痛感和麻木感,这并不是小问题,极有可能是已发生糖尿病周围 *** 变。

6、眼睛

糖尿病病程较长容易发生眼部微血管病变,导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或白内障,甚至会引起视力减退。

温馨提示

肥胖或超重是糖尿病的高危因素,因此应积极控制体重,把体重指数控制在18.5~23.9之间,女 *** 腰围应控制在85厘米以下,男 *** 不能超过90厘米。调节饮食结构,多吃新鲜蔬果和五谷杂粮,以去皮的鸡鸭鱼肉替代红肉,拒绝吃加工肉类和高糖分食物。每周有15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运动,如散步、快步走或跳绳等来控制体重。远离 *** 和二手烟,不能喝含有酒精的任何饮料;糖尿病高危人群应定期去医院做血糖检查,能及时发现糖尿病早期。

家庭医生在线专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健康明星计划#

标签: 血糖 危害 什么 高有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