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 中国·贵州
永恒的天幕后 会有一对鸽子
文 / 《 爱 的 日 记 》
我好像,终于
碰到了月亮
绿的,渗着 ***
是一片很薄的金属纽扣吧
钉在紫绒绒的天上
开始,开始很凉
漂浮的手帕
停住了
停住,又飘向远方
在棕色的萨摩亚岸边
新娘正走向海洋
不要,不要想象
永恒的天幕后
会有一对鸽子
睡了,松开了翅膀
刚刚遗忘的吻
还温暖着西南风的家乡
没有,没有飞翔
郁可唯《路过人间》{"rich_content":{"text":"","spans":null},"video":{"vid":"v038b0300000bv *** obaja8t669s4ukig","d *** ation":169.482,"width": *** 0,"height":360,"file_size":1005,"thumb":{"web_ *** i":"tos-cn-p-0000/3b407f6d2cc94246a97c27fbd56fdaa0","width": *** 0,"height":360,"i *** ge_type":null,"mimetype":null,"encrypt_web_ *** i":null,"secret_key":null,"encrypt_algorithm":null,"extra":null},"video_size":{"high":{"d *** ation":169.482,"file_size":1 *** 6098,"w": *** 0,"h":360},"nor *** l":{"d *** ation":169.482,"file_size":1 *** 6654,"w": *** 0,"h":360}},"is_encrypted":null,"sp":null,"md5":"","tos_key":null,"secret_key":null,"encrypt_algorithm":null,"extra":null}}
路过人间爱是百态,
是初升的温暖朝阳,
是黄昏优雅的落日,
是夜晚温柔的明月,
是你眼里放光的星星。
很多时候不明白自己到底在坚持什么,明明已经没结果的事情却还在坚持,到底是在坚持到她喜欢我,还是坚持到自己不喜欢她,遇到错的人会消耗你,遇到对的人对治愈你,成年人更好的自律是及时止损,很多时候可以有执念但不能执迷不悟.
这个世界有时候太嘈杂了 ,大家都在捂着耳朵自顾自的走 ,没有人会停下来听你说什么 ,所以说我们还是要把自己还给自己, 一个温柔的自己大大咧咧的自己冷漠的自己,各种各样的自己。
世间很多美好的事物,并非是触手可及的,经过了时间的酝酿和打磨等待的结果才会显得更加珍贵。
愿你我仍然在平凡的世界里还是那个不被人理解和不循规蹈矩的创造者。
很多人说下辈子去做风,雨,花,
但是你回过头去想一想有没有一种可能,
你已经当过无数次风、雨和花了,
你在当风的时候抱怨为什么我要随着气温差才能出现,成为雨的时候抱怨为什么会被蒸发被污染,
成为花的时候抱怨为什么被采摘被 *** ,
人生没有定义,
你可以轰轰烈烈,
也可以安安稳稳的。
郁可唯。
郁可唯与林宥嘉。
2019年伊始,郁可唯继推出大热影视歌曲《知否知否》,受邀登上央视春晚舞台后,音乐佳作不断,关注度持续走高。4月25日,郁可唯2019全新个人专辑《路过人间》举办发布会,宣布即将推出加盟华研国际音乐后的首张音乐大碟。“路过人间,也才几十年,倾听我的路过,交换你的故事”,专注音乐作品、以期在音乐之路上成长、沉淀的郁可唯,将自己对于人生的体会与感悟注入到新作品之中,聚焦社会现实,用音乐表达自己对于人世间情感与经历的思考,推出全新的“审心系”品质之作。
近期,郁可唯相继推出新专辑中的三首歌曲,《三十而慄》《路过人间》《记恨》,从词曲、 *** 、单曲封面再到MV情节都看点十足。新歌累计话题阅读量破亿,播放量突破千万,横扫各大音乐排行榜榜单冠军,获媒体重磅推荐。发布会上,郁可唯不仅感谢大家对新歌的支持和喜爱,更分享了对这三首“人文系”音乐佳作的理解与感悟,“任何纠结、困难和挫折,无非只是一瞬间”,鼓励大家在更好的年华做更好的自己,来到人间一趟要勇敢追寻梦想,做自己人生的主人,乐观面对生活中、情感中的坎坷。
“不满意就不发片”,其实早在新专辑筹备阶段郁可唯就放下“狠话”,表示新专辑作品一定要“过自己心里的这一关”,不只是“唱情歌”,而是更多展现自己的音乐个 *** ,聚焦社会现实,歌唱人生中的“大爱”,延展音乐的广度与深度。郁可唯表示自己从收歌、录唱、 *** 直至封面设计等环节都提出了自己的诸多想法,更征集了三百多位歌迷的和声, *** 《路过人间》“郁金香天使合唱团”特别版收入专辑,带领歌迷一起“出道”,作为郁可唯与歌迷郁金香相遇十年的特别纪念,感恩歌迷一路的支持与陪伴。郁可唯表示这张专辑是名副其实的“六闺女”,被自己加倍宠爱,“公司对于音乐品质非常用心,这也是我非常看重的部分”。
郁可唯新专辑《路过人间》,集结王治平、郑楠、吕祯晃、施人诚、姚若龙、葛大为、蓝小邪、陈信延、HUSH、陈小霞、张简君伟等 *** 乐坛金奖影音 *** 团队合力打造,收录10首 *** 精良的走心之作,引歌迷无限期待。
据工作人员透露,郁可唯2019全新专辑《路过人间》将于5月3日正式发行,即将于5月4日在中国台北开唱的郁可唯也透露将邀请温升豪担任演唱会嘉宾,这也是两人继《路过人间》MV之后的再次合作。
郁可唯《路过人间》:俯瞰爱与恨,形散神不散出道十年,六张专辑,在我看来重点不是慢工出细活,而是郁可唯每一次的“ *** ”(发片)就有不一样的蜕变,更能贴近自我的内心,更懂得如何去表达通过音乐传递出的情感——这是从《蓝短裤》专辑开始就开始“ *** ”郁可唯音乐之后在今天所有的感悟,而来到这张《路过人间》专辑的时候这种感受就更为强烈。
抛开这些带有私人情感的表述,其实更喜欢的是《路过人间》专辑的 *** 与打造,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延续了郁可唯音乐中一直以来自带的都市情感路子,但明显又要比之前的路子显得 *** 且有思考。不过分地强调自我,也不完全从自我的故事延伸,更像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来讲述(演绎)这些不同的情感,不同的心路历程,有说服力,当然也更有难度。因为以旁观者的口吻去表达既不能入戏太深,也不能太过抽离,权衡 *** 要把控得好不容易。郁可唯的表达没有问题,《三十而慄》、《路过人间》、《记恨》开了一个好头,能够让人一次一次沉浸在郁可唯演绎的情感与故事中。
但是,《路过人间》又绝不是有一张流俗化的流行专辑,尽管离不开的是流行的基调,却没有刻意强调流行 *** ,整张专辑听下来基本上找不到任何一首芭乐情歌,即便是最能讨耳朵欢喜的《路过人间》也都不是纯粹的流行路线,诠释的角度不用,情感的剖析面不同,加上编曲手法的独特,令包括《路过人间》在内的所有的歌曲都变得 *** 也独特。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在曲高和寡,刻意地在选曲上摆姿态,分明大部分的作品还是有着极高的悦耳度,将《路过人间》、《三十而慄》、《我不是神》、《十年如一日》等这些作品抽丝剥茧之后,试着从旋律的角度去感受,绝对都是一等一的流行精品,这是无可置疑的,毕竟都是出自 *** 之手。
因此,令这些本质上是流行作品变得有个 *** 的,是编曲以及郁可唯的演绎。编曲上的有态度,或者别具匠心很好的权衡了商业与个 *** 这两种看似会冲突的元素,既能保证悦耳度,也能强调音乐个 *** ,这实际上也是权衡了歌者的音乐姿态带来的个 *** 与听者在聆听感受上对舒适度的向往 *** ,继而更好地引导听者在聆听这些作品的时候不仅只是纯粹地听还会思考。
当初在《记恨》这首歌问世的时候,就已经强调过这绝对是一首 *** 型情歌作品,编曲手法的独特 *** 赋予了歌曲很强的戏剧感,就像一部 *** ,仅仅是靠配乐(编曲)就能浮现出应有的情节画面。也一如《我不是神》,这是一首很典型的陈小霞创作品,编曲上的处理明显把歌曲做大了,并且加入了很强烈的冲突感,而编曲上的鲜明 *** 综合了陈小霞旋律中自带的亲和感与流行 *** 。讲真,敢把陈小霞的作品这么处理的,还真是很少见。
当然,在编曲之外,整张专辑中还是有几首作品的旋律本身就自带个 *** ,陈粒写的《进化》就不多提了,郁可唯自己写的《Missed Call》延续了《温水》专辑中的音乐特 *** ,且不说演绎,就旋律而言,郁可唯创作上个人风格的独特 *** 还是很突出的。另外还有《是谁》这首歌,这是专辑中为数不多在旋律上就是要突显态度的作品,明显是量声打造,显得独树一帜。
回头更要说的是郁可唯在《路过人间》中的诠释,这是整张专辑画龙点睛的地方,超高的唱商给予了整张专辑丰富又多彩的可听 *** 。想来在之前并没有哪一张专辑能够令郁可唯的演绎放得那么开,那么多变,最强烈的感受是她的声音气场相当强大,顿挫感十足,有意识地拔高声音的姿态,让冲突 *** 、尖锐 *** 以及张力更为明显,《三十而慄》、《我不是神》尤甚,根本就是以声音气场将歌曲的格局撑大。《我不是神》中,郁可唯的演绎带有明显的戏剧 *** 冲突,发音咬字的轻重的极致拿捏,令歌曲 *** 迭起。而在《Missed Call》中的风情万种,犹如灵蛇吐信,却不刻意妖娆,声音的厚度与力度都不少。最喜欢的还是她在《记恨》中的诠释,内敛与细腻都是闪光,在编曲的衬托之下,郁可唯的声音靠前明显,细节情绪被放大得更为明显,本来这首歌就需要带有情绪化的演绎才更精彩,只不过郁可唯的处理并不流于表面,轻巧却不简单,与其他作品的大气彰显出了不一样的姿态。
作为一张主打现代都市女 *** *** 情感态度的专辑,《路过人间》整体做得极佳的地方还在于形散神不散——郁可唯多元化的表达呈现出了更多的可能 *** ,编曲上大胆而不随流的手法丰富了听感,却都没有离开人间的爱与恨这个中心主题。郁可唯以路过人间的姿态,俯瞰和走近了这些情感,于是有了这些歌曲(故事)。
路过人间
邵洵美
当年,上海静安寺路(现南京西路)有三户豪宅,一是盛宣怀家,其次是李鸿章五弟李凤章家,再就是邵友濂家。此乃静安寺街三大豪门。
今天先略去其他两户不说,单说这邵友濂,在清 *** 官至一品,曾以头等参赞身份出使 *** ,后任上海道、湖南巡抚、 *** 巡抚。邵友濂有妻妾三人,生下两儿一女。大儿子邵颐,娶的是李鸿章视为己出的亲侄女李氏,李氏是以李中堂千金的名义嫁到邵家的。二儿子邵恒,娶的是盛宣怀最受宠爱的四 *** 盛樨蕙。
邵恒、盛樨蕙夫妇生了六个儿子一个女儿,大儿子叫邵洵美。由于大伯邵颐早逝,邵洵美就过继给了李鸿章的侄女、大伯母李氏。所以,这邵洵美就兼有了三重身份:既是邵友濂的嫡孙,又是李鸿章和盛宣怀的外孙。
邵洵美是1906年出生的,出生时虽嘴里没衔“通灵宝玉”,但也和贾宝玉一样,荣华富贵与生俱来。邵洵美周岁抓周时,在众多醒目的玩具中,只将一只狼毫笔抓在手中。五岁时,邵洵美进入家塾,读《诗经》、背唐诗。读完家塾,他考入了当时的贵族学校圣约翰教会中学。这学校所授课程,除国文外,其余都是英文教材,教师中洋人众多。在这样的教育环境里读书,邵洵美的英语和母语同样顺溜。
1916年,盛宣怀因病在上海去世,终年72岁。盛宣怀死后,遗产清理总共折合白银1394万两,去掉各种生意往来债务,还有1160万两。根据当时的物价,折合成现在的人民币,就是将近上千亿元了。盛宣怀的 *** 中,将这些财产的一半留给自己众多的子女,另一半,捐给名下的“愚斋义庄”用做慈善基金。
在去苏州安葬盛宣怀的丧礼中,邵洵美见到了自己大舅舅的女儿盛佩玉。盛佩玉是盛宣怀长子盛昌颐的女儿,有很多文章描写邵洵美与盛佩玉在这次葬礼中一见钟情,并偷偷的为盛佩玉拍照。但看两人年龄,邵洵美这年才10岁,盛佩玉11岁。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表姐弟或许会在一起打闹玩耍,但应该不关爱情的事。
邵洵美17岁的时候,已经成为一枚帅哥了,眉清目秀,有“希腊式的完美鼻子”。他虽情窦初开却懵懂无知,整天开着家中的福特汽车招摇过市,后被上海滩一个知名交际花设套,敲去大笔竹杠,成为上海滩小报争相报道的花边新闻。邵洵美因此被罚在 *** 牌位前长跪悔过,从此再不踏入娱乐场所。
中国历来有“姑表亲上亲”的说法。 *** 1931年5月5日颁发执行的《亲属法草案》中也是这么规定的:“ *** 不得结婚,但表兄弟姊妹不在此限。”邵洵美与盛佩玉的恋情在这个时候开始上演,邵洵美将原来的名字邵云龙改为“邵洵美”。这个名字的由来是他在《诗经·郑风》中看到“佩玉琼琚,洵美且都”的诗句,为了和表姐名字相配,就取名“邵洵美”了。
1 *** 5年,邵洵美赴英国留学前,委托母亲盛樨蕙回娘家提亲。相亲得到认可后,邵洵美和盛佩玉拍了一张合影,作为订婚纪念。盛佩玉亲手为邵洵美编织了一件白毛线背心。邵洵美写了一首《白绒线马甲》,发表在《申报》上,作为对盛佩玉深情的回报。盛佩玉对邵洵美约法三章:不可另有女人;不可吸烟;不可赌钱。
在漫长的赴英途中,邵洵美每到一地,就会挑选当地精美的明信片,写上几句思念的诗句,寄给盛佩玉。后来回国后,邵洵美将这些短诗编辑整理成一本诗集《天堂与五月》,扉页上印着“赠给佩玉”四个字。
在英国期间,邵洵美结识了徐志摩、徐悲鸿、谢寿康、张道藩等一干人,还接济过那些穷得叮当响的留 *** 们。年少多金仗义疏财的邵洵美被留 *** 称为“活银行”;徐悲鸿蒋碧薇等 *** 多次受到邵洵美的资助。
1 *** 7年,因家中名下牯岭路毓林里的几幢房产遭火 *** ,邵洵美提前结束学业,回国处理善后。回国时邵洵美与张道藩及另一同学同行,为此他特意将自己的头等舱船票退掉,换了三张三等舱船票。回国后,他住在上海,徐悲鸿、谢寿康、滕固、唐槐秋等朋友一到沪上,必在他家落脚,他食宿全包。
1 *** 7年1月15日,邵洵美与盛佩玉在上海卡尔登饭店举行结婚仪式,这一年,邵洵美21岁,盛佩玉22岁。婚礼在卡尔登饭店举行,盛况空前。证婚人是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婚后三朝友人来贺,有江小鹣、郁达夫、徐志摩、陆小曼、丁悚、刘海粟、钱瘦铁等。
邵洵美与盛佩玉婚礼合影
这年4月,老朋友刘纪文出任南京特别市 *** ,邀请邵洵美去当秘书。他只干了3个月就弃官回家,觉得自己不是块当官的料,从此远离 *** ,开始了他马不停蹄的文化工作,整日沉浸在读书、写诗、作文章、编 *** 、办书店的忙碌中。
他对出版业情有独钟,还在英国留学时,他便立下抱负,要效仿英国的北岩爵士投身出版事业,出自己的书,也为朋友出书。
从1 *** 8年到1950年的22年中,邵洵美的全部精力都用在了出版事业上。先是创办了“金屋书店”,后是“上海时代图书公司”,再是“之一出版社”。先后接管了《狮吼》 *** 并创办了《狮吼· *** 号》《金屋》月刊、《时代画报》《时代漫画》《时代 *** 》《文学时代》《万象》月刊、《论语》半月刊、《十日谈》旬刊、《人言》周刊、《声色画报》,达11种之多。还和友人合作出版过《新月》月刊、《诗刊》。事业鼎盛时期,邵洵美名下同时出版的刊物有7种,每隔5天便至少会有两种期刊面世。这在中国出版界,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邵洵美把开书店、出刊物作为终生事业来追求,娱人悦己,不以谋利为目的,常在亏损赔本的情况下亦倾注全部心血和财力去经营。妻子盛佩玉晚年回忆说:“洵美办出版无资本,要在银行 *** , *** 要付息的。我的一些钱也支了出去。 *** 八年,洵美毫无收入,我的首饰陆续出笼,投入当店,总希望有朝一日赎回原物。”可是往往一去不返。卞之琳说邵洵美办出版“赔完巨万家产”,“衣带渐宽终不悔”,应是确评。
邵洵美的出版思路是随着时代的脚步前进的,从唯美到现代,再到紧跟时代,越来越贴近民众,贴近生活。伴随着“一·二八”事件,邵洵美及时创办《时事日报》,反映民众的 *** 呼声,唤起全国人民同仇敌忾的 *** 热情。
他位于上海淮海中路的家,成为当时文艺界的根据地。郁达夫说邵洵美家里经常是“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邵洵美家的晚饭总是开两桌,一桌自家人吃,另一桌就是 *** 社的同事、文学界的朋友,施蛰存、徐讦、林徽音、孙大雨、徐迟、钱钟书、许国璋、章克标等都是他家的常客,大家在客厅里高谈阔论,一盏灯总是亮到凌晨。
上海最早的文艺沙龙,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位于虬江路口的广东“新雅”茶室,当时的文人墨客经常云集这里,在很多作家的文章、日记、书信中都能看到“新雅”两个字,包括《 *** 日记》。只要邵洵美在座,所有文艺人的吃喝消遣费用,统统由邵洵美结账。
邵洵美创办金屋书店时,有位朋友送来沈端先的一叠译稿,是日本厨川白村的《北美印象记》。朋友说译者刚从日本留学回来,生活无着,希望帮他出本书接济一下。邵洵美连稿子都没看,马上拿出500元。这位沈氏即后来的夏衍,那时他还是文坛刚出道的新人。
邵洵美出版事业的辉煌时期,是在1938年至1940年期间,他与项美丽合作,一起创办《 *** 谭》月刊,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追求 *** ”的主张。
项美丽是美国人,1935年来到上海,身份是美国《纽约客》 *** 驻中国记者。在上海接待项美丽的是她的老朋友茀丽茨夫人,茀丽茨夫人是一家洋行大班的妻子,三十年代上海滩的交际名媛,热爱文学和交际。她家花厅的文艺沙龙经常汇聚着华洋精英和文人雅士,定期举办派对和舞会。邵洵美是茀丽茨夫人文艺沙龙的常客。
在这儿,邵洵美和项美丽相遇相识。一个是经历丰富风情摇曳的 *** ,一个是豪爽多金才华横溢的 *** ,更主要的是,两个不同国籍的男女,丝毫不存在语言障碍。彼此几乎是一见钟情,很快坠入爱河。项美丽这个名字,是邵洵美根据上海话发音取的。
1937年8月淞沪会战打响,战火纷飞,邵洵美带着家人逃出杨树浦大宅,住进霞飞路法租界与项美丽为邻。
邵洵美与夫人盛佩玉的家庭合影
邵洵美的女儿邵绡红在《我的爸爸邵洵美》中回忆道:“我家逃难来租界,许多家当都留在杨树浦。妈妈叨念的是孩子们的衣裳没带全,得一一重做;爸爸揪心的是失去了那么多心爱的书,更糟糕的是那台德国进口的影写版印刷机还在日占区,逃难时只带出这套设备最关键的一块网线板。”
项美丽凭借她外国侨民的身份和神通广大的交际能力,弄到一张特别 *** ,雇了一辆卡车和10个 *** 搬运工人,亲自举着美国国旗押车,一天之内来回跑了17次,将邵洵美的影写版印刷机和书籍衣物,从日军占领区抢了出来。
1938年9月,邵洵美与项美丽联手创办了 *** 宣传刊物《 *** 谭》和英文版《直言评论》。这两本 *** 都是以美国人项美丽的身份在当局登记注册的,编辑人、发行人都是项美丽的名字,《 *** 谭》封面颜体书法由邵洵美题写。《 *** 谭》创刊号的发刊词写道:“编者既然是美国人,所以以《 *** 谭》为刊名,因为 *** 是 *** 的 *** 神!”这期创刊号问世后, *** 《大公报》曾给予它高度的评价。
1938年5月, *** 在延安发表了《论持久战》,不久,组织决定将《论持久战》翻译成英文传播到国外去,于是把翻译任务交给在上海的我 *** 地下女 *** 员 *** 。 *** 的公开身份是《大公报》驻美记者, *** 和项美丽是 *** ,《论持久战》就是在霞飞路项美丽的住处完成翻译的,翻译期间邵洵美和项美丽给予了 *** 很大的帮助。《论持久战》全书还未译完,邵洵美就已经开始在《直言评论》上连载了。邵洵美在编者按中写道:“近十年来,在中国的出版物中,没有别的书比这一本更能吸引大众的注意了。”
《论持久战》在《直言评论》上从1938年11月1日至1939年2月9日分4次连载完毕。连载过程中,邵洵美又计划发行单行本。 *** 特地为英译单行本《论持久战》写了一篇1000字的序言,题为《 *** 与外援的关系》,序言是 *** 用毛笔写在 *** 毛边纸公文笺上的,其中写道:“上海的朋友在将我的《论持久战》翻成英文本,我听了当然是高兴的,因为伟大的中国 *** ,不但是中国的事、东方的事,也是世界的事……”
这篇序言有资料说是邵洵美翻译的,序言刊登在《论持久战》单行本首页。由于邵洵美的时代印刷厂不能印制外文书籍,于是邵洵美就秘密联系别的印刷厂印制《论持久战》单行本,当时《论持久战》的英文单行本共印制了500册。
在日伪 *** 下,这500册 *** ,有四五十本是邵洵美开着沙逊爵士送给项美丽的雪佛莱轿车,趁着深夜人静,冒着生命危险散发的,拿它们一本一本的塞进虹桥路和霞飞路一带洋人住宅区的邮箱中。
1939年,《论持久战》英文版在《直言评论》上连载完后,这本 *** 开始受到日本特务机关的注意,一度传言,日本特务要对邵洵美项美丽实施 *** 计划。邵洵美不得已买了一把 *** *** ,尽量深居简出,风头最紧时,邵洵美领着盛佩玉等一大家人在项美丽家中住了半个多月。
项美丽外出时也雇佣了一名外国特种兵做保镖。
1939年3月,在日本军方的横加干涉下,《 *** 谭》《直言评论》 *** 停刊,共出版了6期。
在此之前,项美丽已经有了采访宋氏三姐妹的念头,宋霭龄曾在盛家做过英文老师,并与盛家的几位 *** 相处融洽。于是邵洵美通过姨妈盛关熙牵线搭桥,与项美丽一同拜见了宋霭龄,并由宋霭龄说服了 *** 和 *** ,同意接受项美丽的采访。
在 *** 的日子里,邵洵美每天陪着项美丽到宋霭龄的 *** 采访。项美丽对宋霭龄的采访告一段落后,准备去重庆采访 *** ,邵洵美因为家中事务繁杂、人口众多,起了想家的念头。于是两人在 *** 分手,邵洵美回了上海,项美丽去了重庆。
项美丽在重庆写信给邵洵美,希望邵洵美到重庆相聚,邵洵美在回信中说:“费用太贵了,而且,要是我去了重庆,日本人知道后会找佩玉麻烦的。”
1940年4月,宋氏三姐妹齐聚重庆,集体亮相呼吁国际援助,经常参加慰问伤员、考察医院、 *** 院等社会活动,项美丽被破例允许随行采访。采访任务完成后,项美丽回到上海,在处理完上海住所的所有事务后,转身去了 *** 。后来回了美国。
1946年夏,邵洵美受 *** 宣传部长张道藩之托,以考察美国 *** 、购买 *** 器材的特使名义,在美国逗留了半年,并会见了卓别林。其间,他去纽约看望了项美丽。乱世中的爱人再次重逢,项美丽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身边站立着自己的丈夫查尔斯。
此时的项美丽,生活十分拮据,邵洵美不忍心看自己心爱的女人落难,于是向在美国经营古董店的老朋友借了1000美元,送给项美丽维持生计。半年后邵洵美回到中国,凑足1000美金还给了美国朋友。
邵洵美(后排左一)
岁月变迁 *** 云散,转眼间天地变色。上海解放前夕,胡适特意登门拜访邵洵美,拿着两张机票,邀请邵洵美夫妇一起去 *** 。邵洵美说不能弃儿女于不顾,更不能扔下众多印刷厂职工一走了之。叶公超知道后,与海军联系,让邵洵美家人和印刷厂职工,同印刷机器一道迁台。军舰都开过来了,邵洵美仍然婉言谢绝。这其中当然另有隐情。此前好友罗隆基已约见过邵洵美,并与他作了一席深谈。罗向他细述了 *** 对待知识份子的政策,使邵洵美感到释然。邵洵美也自认为替我 *** 做过不少事情,毛的《论持久战》英文译本就是通过他的手出版发行的。他相信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 *** 来了,他也会有出路,因此他选择了留在上海。
上海解放后划分成分时,邵洵美被定为“ *** 业主”。邵洵美的时代印刷厂为新中国印制出了之一本工人画报——《中国工人画报》创刊号。随后,邵洵美的老朋友,时任上海市委宣传部长的夏衍, *** *** 登门拜访邵洵美。不久,由夏衍出面,以国家名义,征购了邵洵美的那台德国印刷机。这是新华印刷厂创建的开始,也是邵洵美印刷时代的结束。当时懂得具体 *** 作这套设备的人不多,为此,邵洵美举家迁往北京,住在景山东大街乙一号。邵洵美因为 *** 印刷机得到一笔款子,重新激起了他扩大书店的愿望,他想要在北京开设时代书局分店。
不久,邵洵美的时代书局被查出有“托派分子”费尔·哈定的作品,受到批判,《人民日报》一连7天以每天半个版面的篇幅,批判上海时代书局的错误,随之而来的是上海新华书店的大量退货。因资金严重亏损,书局再也无法运营,邵洵美只能怅然返回上海,他苦心经营的出版事业就此画上了句号。
邵洵美的生活,开始陷入窘迫,为了生存,他办过旧货店,开过化工厂。盛佩玉说:“我把金的、银的、铜的、锡的甚至木的陆续换了钱来过日子,当了首饰,不影响我的颜色。”这是一个隐忍、包容、坚强的女 *** ,陪同丈夫一同艰难度日,毫无埋怨。
老朋友夏衍伸出了援助之手,介绍邵洵美替人民文学出版社翻译外文书籍,获得一点稿酬收入,用以维持生计。邵洵美先后翻译了雪莱的长诗《麦布女王》、拜伦的长诗《青铜时代》和泰戈尔的《两姐妹》、《四章书》等作品。
1958年,邵洵美遭受到一场无妄之灾,蹲了大狱。他的 *** 邵云骧在 *** 病重,无钱医治,写信向邵洵美求救。正好邵洵美的老朋友叶灵凤从 *** 回到上海,和邵洵美谈话间说起项美丽,叶灵凤说他有项美丽在美国的 *** ,并说项美丽的生活富足安稳。
邵洵美于是想起十多年前在纽约送给项美丽1000美金的事,对自己心爱的女人,邵洵美自然不会有投桃报李的想法,但事关自己弟弟的生死,于是邵洵美给项美丽写了一封信,信中委婉的希望项美丽能把1000美金寄给 *** 的弟弟治病。结果信被有关方面截获,有人暗示邵洵美向组织交待历史。邵洵美当时正在赶译一本书,再加上他觉得过去的事太复杂,牵涉朋友太多,须认真对待,想等译完《一个理想的丈夫》一书后再向组织说明。孰料两天后便遭到 *** ,罪名是“历史 *** ”,被关押在上海提篮桥监狱。
邵洵美在提篮桥监狱,一关就是数年。这年,上海市委宣传部长石西民与译文出版社的周煦良进京开会,时为 *** 宣传部副部长的周扬向周煦良问起邵洵美的近况。周煦良说邵仍在狱中。那时 *** 正在调整落实知识份子政策,周扬说:“如果没有什么问题,也不必了。”
1962年4月,邵洵美被释放。可是他已经没有自己的家了。16岁的儿子小马在他被捕后到青海支边去了。原来的三间住房,被房管所收回了两间,妻子盛佩玉与小儿子小罗和一个老保姆挤在一间房里。不得已盛佩玉只好打发了老保姆,带着小罗去投靠在南京的女儿邵绡红……邵洵美住在已 *** 的大儿子家,父子二人挤在一间十平方米的简陋小房内,一个睡床上,一个睡地上。四年的无妄之灾已使邵洵美的身心受到严重摧残:一头白发,极其瘦削。他患上了肺原 *** 心脏病,唇、脸紫得发黑,牙齿也掉了几颗,一动就喘,整日坐在床上,用两床厚被垫在身后……家人问他狱中情况,邵洵美只字不提,只说“我是无罪释放的”。
此后,幸得有关方面照顾,安排他为出版社译书,以稿费维持生计。可是 *** 一来,他的生计又成了问题。不得已,他只好将祖父邵友濂的日记、翁同龢作批注的两大本手札,全部廉价卖掉……这一时期,他与妻子盛佩玉分住在沪、宁两地,由儿子、女儿分别赡养。
他在给妻子的一封信中写道:今日是23日,这二十三天中,东凑西补,度日维艰。所谓东凑西补,即是寅吃卯粮。小美的十元饭钱用光了,房钱也预先借用了,旧报纸也卖光了,一件旧大衣卖了八元钱。报纸不订了。牛奶也停了。可是依然要付两元,因为要吃到半个月才不送。烟也戒了。尚有两包 *** ,扫除清爽便结束……
邵洵美的女儿回忆说:“我最后见到的爸爸,是一个饥饿、衰弱、斑白头发、面庞紫乌、上气不接下气、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的老人,我几乎认不出他。”
晚年落魄的邵洵美,尽管面容落魄,但依旧会用清水来梳理自己的长发,用最廉价的 *** 来保持自己的尊贵。
1968年3月,与邵洵美熟识的文学翻译家王科一,夜里在家中厨房用煤气 *** 。
从朋友身上,邵洵美看到了自己黯然的前景。据记载:邵洵美生命中的最后三天是这样度过的——他神秘地弄来一些 *** 精,天天当饭吃。身边的大儿子阻止说:“害心脏病的人吃了 *** 是要死的。”邵洵美点点头,第二天继续吃。儿子极力反对,邵洵美只是朝儿子笑笑。
第三天,也就是1968年5月5日晚8时28分,邵洵美离开了人世,终年62岁。死后无钱置办寿衣,大儿子只能买了双新袜子送他上路。
邵洵美身后留下了一大堆麻烦和债务:医院里欠了四百多元医疗费,房管处欠了一年半房租,还欠了私人和乡下人民公社五、六百元。头上还戴着一顶历史 *** 的帽子。
直到17年后,1985年2月,邵洵美才终于获得正式 *** 。对他来说,这一切已经不重要了。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邵洵美;网文《盛佩玉:一生唯爱邵洵美》《邵洵美:更具贵族气质的 *** 才子》等。
现代诗《路过人间》
我以为
我是路过人间的精灵
来这世界
玩耍一回。
把活着当玩耍
把努力当乐趣
喝酒醉成一摊泥
困了睡他个昏天黑地。
没有法则
就是我的法则
没有自律
就是我的自律
只要好好的玩儿
过得开心
不枉此行。
————
有天我终将会离去
回到自己的天和地。
我坐在云彩上
和七色彩虹来嬉戏
我把白云拆成碎片
把风儿装进口袋
把下面的人间做成风景
那些滚滚红尘啊
就是我心上的红灯笼……。
如果有一台吸尘器就好了
我就会把人间的尘埃清理干净
浩浩汤汤
无尘无埃
再下一场淋漓不尽的雨
清洁浮屠众生
涤荡人心
雨过天晴
从此这个尘世啊
各生欢喜
静安天命。
.................................................................................................................................
李延芳,北京市第四届残疾人自强模范。她12岁时患严重的类风湿 *** 关节炎导致残障, *** 辍学后,通过自学考取了北京师范大学 *** 证书。多年来,她笔耕不辍,发表了《珍爱生命》《父爱深深》《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等数十篇文学作品,有《乡间古瓷》《血色年轮》《隔岸观秋》三部小说散文集出版。
李延芳认为自己只是路过人间的过客,只不过她路过的方式有些特别,她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记录下来,让生命留下一行行蹒跚的脚窝。
在通州张家湾瓜厂村的村口打听李延芳的家,好几个人说不认识,一位老者说:“怎么不认识?就是坐轮椅的那姑娘。”
李延芳在她的房间里端端正正地坐着,面带微笑,嗓音很好听,一台笔记本电脑放在桌前。不仔细看,不会知道她是一个病人,事实上,李延芳几乎是不能动的,她全身的关节因为严重的类风湿 *** 关节炎而肿大,腿和胳膊都是僵的,手指和脚趾全部变形,如果她想起身,必须由妈妈或是爸爸把她“搬”起来,放在床上或椅子上。
李延芳不断地叩问生命的意义,灵魂的去处,是因为她每天都在炼狱中挣扎。她有多少次与死神擦肩而过,自己也记不清了。
10岁那年,李延芳突然开始发高烧,住了66天院,其中60天都在发烧。病床前始终挂着发热待查的牌子。12岁那年的夏天,她再次发烧,并伴有全身关节痛,这次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医学界把类风湿定义为不死的癌症,没有好的治疗 *** ,这种病除了全身关节发炎变形,还会伴生心包炎、慢 *** 心内膜炎、肾炎等疾病。“一到晚上,疼痛就控制了我的身体,最严重的时候,我妈给我盖一下被子,我就会疼得大哭。”李延芳说。
李延芳之一次住院,父母就花完了1000多元的积蓄,此后看病的钱,全靠借。 *** 是粮库的工人,领导说:“你家不是有台手扶拖拉机吗,你把它搁这儿,秋收的时候,你跟着下乡拉粮食,多挣个夜班费,这车再给你点儿补贴。”到了年底,领导说:“写个申请吧,再帮你减轻点儿困难。”一次补助三五百的,能解决不少问题。再往后,爸爸不写申请了:“老这样不好意思,这钱是大伙的血汗钱,不能都让我得了。”母亲高振苹则骑车进城卖自产的桃。桃子卖完了,就缝手套,做加工活。每年端午节,她都去一家食品厂包粽子,包两个粽子挣一分钱。高振苹手快,每天能包两三千个粽子,挣十几元钱。苇叶划破了她的手,可她得忍着,不能请假,因为闺女等着钱治病。爷爷也把省下的钱都给了孙女治病用,说是以后有了就还,没有就算了。
这份爱,这些恩,是李延芳生命的支撑。她用了三年时间从绝望中挣扎出来,“我有世界上更好的爸爸妈妈,有周围所有人的支持,我要为他们而活。”
李延芳从书上读到了史铁生的一句话:“写,真是个办法,是条条绝路之后的一条路。”
她开始学着写文章。每写好一篇,李延芳都会念给妈妈听。妈妈听了问:“你是让我说真话,还是说假话呢?”
“当然说真话了。”
“孩子,不行啊,通不下去呀,有的地儿夸大了,有的地儿不符合事实,你再改改。”
妈妈既是指导老师,又是之一个读者,还负责秘书工作。李延芳把稿改好了,妈妈就帮她寄出去。
2000年的时候,李延芳有一篇稿子得了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三等奖,收到了85元钱的稿费。
李延芳记得,那一天,是全家十多年来更高兴的一天。
更巧的是,时任《运河》 *** 副总编的刘祥非常有爱心,他偶然见到李延芳后,暗暗佩服这个小姑 *** 毅力,给她送来了 *** 和稿纸。他说:“我们 *** 上有一个《新秀》栏目,专门推出文学新人,你也可以尝试写写。”很快,李延芳的自传体小说《珍爱生命》在《运河》 *** 上发表了。在小说的结尾,她写道:“人生正如这轻盈的柳絮,走走停停身不由己。风,或许托你上青云,或许推你入泥沼。高处不胜寒,泥土育芬芳,与自己对弈,快乐就好。”
她像一个绝处逢生的人,找到了一根可以支撑的拐杖。
有人说写作是一场智力游戏,而李延芳的写作却是个重体力劳动,要承 *** 神和 *** 的双重痛苦。她变形严重的右手无法直接 *** 作电脑键盘,“我这个手指不能伸直,我觉得手指奔那个键去了,可它按住的却不是那个键,所以我就手握一支笔去敲键盘,这样目标比较准确。”
2003年的时候,李延芳的之一本小说散文集《乡间古瓷》出版,《北京日报》 发表了她的散文《父爱深深》《移情别恋》。2009年,李延芳的第二本书《血色年轮》出版。2011年,李延芳的第三本书《隔岸观秋》出版,她的能力与作品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李延芳的文字总是散发着一股淡淡的忧伤,无奈中饱 *** 不屈,伤感中贯穿着豁达,苍凉中孕育着希望。
写作让李延芳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她报考了北师大的高等教育自学 *** 汉语言文学专业。不为拿 *** 、找工作,只想试试别人能做到的自己能不能做到。
*** 那天,李延芳早晨4点就起床了,是 *** 陪她去的。由于不能用学校的桌椅, *** 为她锯了块木板,架在轮椅的扶手上当桌子。李延芳写字很慢,所以她必须一刻不停地答题。不知过了多久,监考老师走过来,把一件蓝上衣给她披上:“你 *** 怕你冷,拿不住笔。”
李延芳是最后一个交卷的。 *** 来推她, *** 身上只穿了一件薄得透亮的旧衬衣,袖子上有洞,手很凉。
父女俩想对老师说声谢谢,老师已经不见了踪影。
那一刻,她在想:“熟悉的和陌生的人都在默默地为我驱赶乌云,再看不到阳光,就是我的“视力”问题了。
李延芳用了四年,拿到了北师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 *** 。她当上了北京市残联《挚友》 *** 的特约撰稿人,采访撰写了许多自强自立的残障朋友,她送上的是自己的问候与关爱,学到的是别人的努力与不屈。
李延芳的病情一直没有停止发展,但她早已豁达。她说:“我很高兴能用生命拥抱这世界。妈妈告诉我,不能飞就走吧。”她循着文学的源头活水行走在字里行间,焕发出新的生命光彩。
下次你路过,人间已无我?点上方听一禅第2077次和你说晚安
文 | 一禅 · 主播 | 一禅
很喜欢诗人余光中的一句诗:“下次你路过,人间已无我。”
人这一辈子如同白驹过隙,被人催促着慌乱的迎来送往。
人生的聚散离合总是苦于太匆匆,引起无穷的怨恨。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也许是一个转身,就错过于人海。
就像有的人顺路走一程,而有的人注定只能在十字路口远远看一眼。
但人生就是这样,即便关系再好,也会渐行渐远。
有的人再舍不得,终究会散场;有些感情再难忘,只剩下遗憾。
世事如筛,筛去的是故事,留下的都是回忆。
一个失恋的人去找禅师解难。
那人问禅师:“分手后,我总是忍不住,想看看她最近过得好不好。”
禅师只说了四个字:“何必牵挂。”
那人听后,不解地问禅师:“禅师,您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禅师继续说:“现在已经分手多时,何必念念不舍呢。无论曾经用情多深,错过了就应该放下。”
我们不一定要忘掉过去,但一定要懂得放下过去。
正如弘一法师所说:“过去事已过去了,未来不必预思量;只今便道即今句,梅子熟时栀子香。”
该走的就走,该留的自然会留,这世间万事万物皆有因果,何必强求。
从现在起,再不需要回过头关心身后的种种是非过往,我们已无暇顾及过往,无论怎样,都要向前看。
愿你执迷不悟时少受点伤,也愿你幡然醒悟时物是人是。
- END -
作者:一禅小和尚。文章来源一禅小和尚(ID:yichan6666),用简单的禅理,解开生活的难题,转载请联系一禅小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