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公
几,是益阳话最常用的词尾。普通话词尾“儿”和一部分“子”,在益阳方言中念成“几”。如男孩子说成“伢几”,女孩说成“妹几”,小猫说成“猫几”,小狗说成“狗几”,甚至还有“锅几”“碗几”“鱼几”“肉几”“饭几”“菜几”“酒几”“烟几”,甚至“叔几”“爹爹几”“老倌几”“婆婆几”“翁妈几”……凡是比较小的或可爱的、亲切的,都带着“几”。因为“几”的广泛使用,使益阳人说话温柔,甚至嗲声嗲气,女子说来好听,而男人说来却显得阳刚之气不足。崔振华先生在《益阳方言研究》一书讲到这个字,写为另造的一个字“口姐”,本人以为不必。此处的“几”就是一个语气助词,属于实词虚用,即去掉“茶几”之“几”的本来含义与用法,只借声音以助语气。
“几”,普通话是三声,益阳话是五声。益阳的五声发音平缓, 起于中而略下行,不仅发音非常方便,且语气舒缓、亲切,与“儿” 在北京话语尾所表达的情绪、语气较为切合。这个“几”日常确实存在两个读音:几与姐。“几”当是正音,“姐”应是变音,短读为“几”,加长为“姐”,舌部不松为“几”,舌部一松即是“姐”。
另外,须知,“姐”在益阳话里文读为“几(五声)”,白读为jia,唯独不读普通话的“姐”音。因此,以音写字为“口姐”,反而不符合方言的读音规律。
袋子,在益阳话里讲成“袋公”。不论是大袋子还是衣服上的小口袋,都叫“袋公”。这个“公”显然只是一个音,是语尾,基本上相当于普通话的“子”。
这个“公”让我联想到,邵阳及新化、安化、宁乡称眼洞为“眼公”,有可能是老湘语的用法。老湘语保留了一定量的古楚语词汇,“公”可能是古楚语的一个语尾。
还有“筒公”“挑公”等,益阳话也用。竹质的大小筒,都叫筒公,而没有做成器具的原竹材,还强调为“竹筒公”。量米的升子,就是筒公的一种。“挑公”有时讲“勺公”,益阳话讲“挑子”,普通话讲勺子。益阳还讲“豌豆公”“绿豆公”,不过是将常用的“子”换成了“公”。植物的根部,我们讲蔸子,也讲“蔸公”,如“树蔸公”“竹蔸公”“芦苇蔸公”“藜蒿蔸公”“白菜蔸公”等。
(感谢唐宋轩宋喜梅女士对本期 *** 场地、字幕的支持)
主讲人简介:
谢国芳,益阳沅江人,益阳日报社高级编辑、益阳市首届优秀社科专家,198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其方言研究专著《益阳方言寻根说字》为益阳市社科重点项目,获益阳市社科成果特等奖、湖南省优秀科普作品奖。
益方之言①|益阳人喊“江西老表”,要从“洪武落业”开始讲起
益方之言②|“蛇、茶、爬”,在益阳话里都读“lá”
益方之言③|很独特!“社”在益阳话里读lǎ,有“新坟不过社(lǎ)”之说
益方之言④|益阳益阳,“益”字有什么说头?益阳之名从何而来?从文字学找找 ***
益方之言⑤|安化、新化之间有什么关系?从“化”字说开去
益方之言⑥|沅江人可能都不知道,沅江话的构成远比想象的复杂
益方之言⑦|桃江话的话尾经常带“ri”,居然跟岳飞有关系
益方之言⑧|吵架用普通话,肯定吵不赢讲方言的!南县人早就发现了
益方之言⑨|水乡益阳,方言词里“水分”好足实
策划:邢玲
执行:杨玉菡
*** :湖南日报社益阳分社
灰灰菜:陋巷藜羮心自乐想起老家的一首童谣:“灰灰菜,菜灰灰。 *** 生了一大堆,一个叫小三,一个叫小四,会拉柳琴会唱戏……”谣曲里虽然透着心酸和凄凉,却也说明早年间农村的孩娃子多,泼辣皮实,像极了野地里蓬蓬勃勃的灰灰菜。
灰灰菜,又名灰菜、灰条莱、 *** 菜、白藜、涝藜、落藜、灰蓼头等,为藜科藜属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于田间、地边、路旁、房前屋后等。其茎直立、粗壮,有绿色或紫红色的条棱,青绿的叶片背面布满灰白色的细小颗粒,手搓可见闪亮灰沙,故称灰菜,是乡间极普通的野草。
灰灰菜古而有之,多称“藜”,《诗经》里称“莱”,《小雅》有句“南山有台,北山有莱”“彻我墙屋,田卒污莱”,说的都是灰灰菜这种野草。《楚辞》也提及了它,不过是把灰菜作为荒蛮之地的恶草指代的,“甘棠枯於丰草兮,藜棘树於中庭。”意思是说:杜梨这种美树是枯死在茂盛的野草丛中的啊,而那令人厌恶的灰菜和荆棘却长满了庭院,可见古人对于灰灰草是很不感冒的。
“行秋令,则其民大疫,猋风暴雨总至,藜莠蓬蒿并兴。”(《礼记.月令》)灰灰菜生命力极强,它不择瘠薄,不论旱涝,什么地方都可生长,田垄野陌、水岸道旁甚而墙角屋顶,皆可找到它们绿叶婆娑、蓬勃繁茂的身影。到了老秋,灰菜长出粗壮的枝干,高过人头,粗如擀面杖。古人选取优良者,削刮成材,刷上清油,用以做拐杖,称作“藜杖”。
文人雅士们常常拄着或倚着藜杖看风景,吟风月。王维诗曰:
《 *** 寺禁口号又示裴迪》
安得舍罗网,拂衣辞世喧。
悠然策藜杖,归向桃花源。
《积雨辋川庄作》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杜甫有诗咏叹:
《九月一日过孟十二仓曹、十四主簿兄弟》
藜杖侵寒露,蓬门启曙烟。
力稀经树歇,老困拨书眠。
秋觉追随尽,来因孝友偏。
清谈见滋味,尔辈可忘年。
《暮归》
霜黄碧梧白鹤栖,城上击柝复乌啼。
客子入门月皎皎,谁家捣练风凄凄。
南渡桂水阙舟楫,北归秦川多鼓鼙。
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
南宋僧人志南吟道:
《绝句》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陆游诗云:
《野兴》
小雨迎藜杖,微风入葛巾。
宁甘结袜系,不作拜车尘。
施 *** 乡邻喜,忘机鸟雀驯。
家山又初夏,好在不赀身。
春风细雨中,板桥流水旁,诗人们策杖悠悠,徐徐躜行,其乐陶陶也!
深秋乃至初冬,灰菜结出一穗穗饱满的子实,古人称为“落藜”。落藜入馔,历史久远。
《韩非子.五蠹》载:“尧之王天下也,粝梁之食,藜藿之羹。”
《庄子.让王》载:“孔子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藜羹不糁,颜色甚惫,而弦歌于室。”
尧帝的“藜藿之羹”,是灰菜的菜籽与大豆混煮的食物,看来帝王也食这种粗劣之饭。至于孔子的“藜羹不糁”,那就只有藜籽藜叶,没有粟米,没有豆子。圣人吃着粗粝之食,还不忘唱歌弹琴,是一种安贫乐道的精神。
仲春时节,灰灰菜幼苗青秀鲜嫩,采撷而来食之,倒也清香可爱。不过,古代平民百姓是把灰灰菜作为救荒菜、救命菜的。明代科学家徐光启所著的《农政全书》之《荒政》篇中,灰菜被列为人们救饥时可食用的野蔬。除了茎苗可食外, *** 也可磨面充饥。明代散曲家王磐的《野菜谱》中,还收录了一首咏灰菜的白话诗,“灰条复灰条,采采何辞老。野人当年饱藜藿,凶岁得此为佳肴。东家鼎食滋味饶,彻却少牢羹太牢。”其意为灾年的灰菜之味堪与帝王祭祀用的猪、牛、羊肉相媲美。由此,灰菜在古代食物史上曾经的地位与功劳可见一斑。
灰菜虽为“贱菜,布衣之所食”,但文人士子们食之却是用以标榜清贫高洁,多见诸诗文。
如西晋陶渊明的“敝襟不掩肘,藜羹常乏斟”(《咏贫士其三》),唐代杜甫的“吾安藜不糁,汝贵玉为琛”(《风疾舟中伏枕书怀》)“试问甘藜藿,未肯羡轻肥。”(《甘林》),韩愈的“三年国子师,肠肚习藜苋”,苏轼的“寄语故山友,慎毋厌藜羹”......
皆借藜菜粥食低劣粗简的生活,表达他们甘于清贫,乐于隐逸,不改初衷的 *** 。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对这种粗劣的野菜却情有独钟,写下了不少有关灰菜的诗作来赞美它,表达自己乐于过简朴清苦的生活。
他在《午饭》一诗中云:
我望天公本自廉,身闲饭足敢求兼。
破裘负日茆檐底,一碗藜羹似蜜甜。
穿着破旧衣裳,屋檐下晒晒太阳,吃一碗藜羹粥多么香甜,这样身闲饭足的日子我还欲求什么呢?陆游晚年生活艰辛,虽积贫积弱,却豁达乐观,贫贱不移其志,这种养生观使得诗人高寿达85岁。
他在《养生》一诗结句云:“陋巷藜羮心自乐,旁观虚说傲公卿。”写自己身处“陋巷”,平时常食“藜羹”,但内心却怡然自乐,“旁观虚说傲公卿”,反映了诗人独特的养生观、豁达的人生观。
晚年的陆游虽“今年还东已八十,视听虽存鬓先秃”,却依然常食野菜稀粥,他在《饭饱昼卧戏作短歌》一诗中吟道:“为农得饭常半菽,出仕固应甘脱粟。藜羹自美何待糁,况复畏人嘲苜蓿。”虽然过着粗茶淡饭的清贫生活,陆游却不忘“皎皎初心质天地,兢兢晚节蹈渊冰”,不忘谆谆教导子孙,贫苦清廉是传家之宝,“子孙勿厌藜羹薄,此是吾家无尽灯。”(《平措》)
“红米饭南瓜汤,挖野菜也当粮,毛 *** 和我们在一起,嘿,餐餐味道香......”灰灰菜在红军时期还有一名,呼之为“ *** 菜”。遥想当年,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自带的干粮吃光了, *** 总司令发动大家在草坡上挖野菜充饥。在诸多野菜之中,就有灰灰菜的身影,相比而言,这种野菜清香滑嫩,食之有味,且可消炎疗伤,朱总司令亲切地称之为“ *** 菜”。直到全国解放后,他还带领亲属挖灰灰菜吃,教育后代不要忘记过去。
灰灰菜全草是可入 *** 的。《本草纲目》载:“藜,处处有之,即灰藋之红心者,茎叶稍大,嫩时亦可食。” 称其 *** 味甘平,有清热、利湿、降压、止痛、杀虫、止泻等诸多功用。清人蒲松龄《聊斋志异》里有篇《医术》,讲了一个庸医的故事,颇有意思。沂水一贫民受了道士的蛊惑,冒充乡医,给州官疗病,结果歪打正着,“复遣人于民间索诸藜藿,如法淘汰讫,以沈进太守。一服,病良已。太守大悦,赐赉甚厚,旌以金扁。由此名大噪,门常如市。”藜藿即指灰灰菜,这庸医竟然用野菜汁治愈了青州太守的拉肚子病,而且因之得了赏金,赐挂了金匾,声名大噪。蒲翁“写 *** 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所述之事也颇有道理。
《咏藜》
明.李东阳
藜新尚可蒸,藜老亦堪煮。
明年幸强健,柱杖看秋雨。
小小一株灰藜蒿,生长在荒原阡陌,嫩时可清炒,老来可煮饭,待到“一年一度秋风劲”,还可劈削用来做杖,“悠然策藜杖,归向桃花源。”何其乐也!
其实,我们都是草木之人,终将和草木一起归于泥土。所以我们应常怀一颗草木之心,爱自然、知草木,方可“此心安处是吾乡”。
作者:刘琪瑞,男,山东郯城人,一位资深文学爱好者,出版散文集《那年的歌声》《乡愁是弯蓝月亮》和小小说集《河东河西》。
舌尖上的春节——用美食开启浓浓的年味年,是每个中国人心中最深的向往
一家人的团圆,庆祝
辞旧迎新,互相拥抱
也是日历里最温暖最幸福的时刻
圆桌上一桌丰盛的年夜饭
足以疗愈那些奔波忙碌的日子
寂寞的心,疲累的胃
中国的美食讲究色香味俱全
这是一种细致入微的艺术
也只有用心才能做得到!
年夜饭,象征着阖家团圆,辞旧迎新
为了这一顿,无论在哪里
爸爸妈妈总是厨艺大爆发
把满满的爱料理到一道道菜肴中
但,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同样一个春节
大江南北的年夜饭却不尽相同
小编陪你一起流口水,访遍全国
做了这份色香味俱全的"年夜饭大地图"
快顺着地图,寻找你爱的家乡年味吧!
饺子区
问北方人年夜饭吃啥,回答惊人地一致:饺子!
味道好——“好吃不如饺子”;
读音好——“更岁交子”,寓意新旧交替;
外形好——像元宝,象征财源广进……
爱吃,也许不需要理由。
北京
具有“创新精神”的北京人,在吃年夜饭上方面倒是没有什么稀奇。不过饺子馅可是五花八门:除了老北京更爱的茴香、韭菜、大白菜,还有荠菜虾仁、羊肉萝卜、西红柿牛腩等,几乎任何两种以上的蔬菜、禽肉都可以搭配在一起。
河北
一般会在除夕夜吃饺子,大年初一凌晨祭祖时也会吃。热腾腾的饺子少不了碧绿的腊八蒜。此外,年糕、大锅菜、炸豆腐、花样繁多的面食等等,也是典型的春节食物。
天津
饺子要在除夕夜12点吃。馅要素馅,用天津话就是“素素静静过一年”,其中更具特色的是“津味素馅”——酱豆腐加上素面筋、豆芽菜、香干等各种素菜,酱香浓郁。
山东
山东过年吃的饺子必有白菜,寓意“百财”。饺子馅里还有几样特殊的东西: *** 随机包进一些饺子中,谁咬中的多,来年就会发大财;硬糖块,寓意生活甜蜜;黄米糕,寓意步步高升。家庭主妇们还会用手把面团捏成各种形态的花朵、动物,点缀在巨大的馒头胚子上,一出锅就散发出喜气。
辽宁
在“大城市”铁岭,每年除夕午夜一到,亲戚朋友就围坐在一起吃饺子。大年初一则是大鱼大肉摆满桌:酸菜排骨、焖猪蹄、煎带鱼、酱牛肉、肉皮冻……一个字:霸气!
吉林
吉林大部分地方的年夜饭吃饺子,不过在延边, *** 族的年夜饭桌上主打“岁酒”和“德固”。“岁酒”多在过“岁首节”(相当于汉族春节)前酿造,以大米为主料,配以多味中 *** 材;“德固”是一种汤饼,将大米面和好蒸熟后,捣烂搓成圆条后切片,倒入鸡汤或牛肉汤锅中,味美可口。
河南
在河南的一些地区,饺子和面条会放在一起煮,名日“金线穿元宝”。
非饺子区
鱼是很多地方年夜饭必不可少的一道菜,
寓意年年有余。
云南酸辣鱼
寓居于洱海湖畔的白族人家里,年夜饭少不了洱海酸辣鱼。酸辣鱼的做法最讲究“活水煮活鱼”,鱼肉滋嫩细腻,汤味鲜辣香醇。
上海糖醋黄鱼
肉质鲜嫩,皮脆刺少,甜中带着咸、酸,口感层次丰富的糖醋黄鱼是申城年夜饭的必备佳肴。鱼要趁热吃,并且不能给鱼翻身,而是要把整条鱼骨头剔出来再吃剩下的肉,取“有头有尾”之意。
江苏红烧鲫鱼
说到“一统江苏”的年夜饭 *** ,一字记之曰:鱼。红烧鲫鱼刚出锅的时候,撒上香菜、红辣椒趁热吃,鱼肉味道鲜美,香嫩可口。有时候年夜饭准备的饭菜太丰富了,那么红烧鲫鱼也可以“凉”着吃。在没有暖气的地方,汤汁会形成“鱼冻”,这时候倒上香醋,吃起来鱼肉裹着鱼冻,也是别样的味美鲜香。
安徽臭鳜鱼
皖北以红烧鲢鱼为主,在徽州地区则是著名的臭鳜鱼。年夜饭上的鱼,有的地方只能看不能吃,有的地方可以吃,但不能吃完,一直等到年初三后才可以吃完。
湖南剁椒鱼头
洞庭湖畔鱼米之乡,年夜饭自然也要吃鱼。从红红火火的剁椒鱼头,到历经数月熏制而成的腊鱼,再到小炒银鱼……大年初一早晨,湖南人还喜欢以一碗甜酒年糕冲蛋唤醒新的一年,“甜久”与“年高”象征生活甜蜜长久、年年高升。
*** 乌鱼子
在宝岛 *** ,百姓家里过年的菜要有鱼,还有萝卜糕。家家户户都会把更好的菜拿出来吃,乌鱼子、 *** ……还会加上时价颇贵的冬笋来煮个“螺肉蒜汤”来喝。
团团圆圆
汤圆、圆子、丸子等圆滚滚的食物
也是不少年夜饭桌上的必备美味,
寄托着全家团圆的美好心愿。
安徽徽州圆子
年夜饭吃的圆子在皖北和皖南的差距很大,主料不尽相同,口味也有咸甜之分,但都要在腊月二十八就准备好,从除夕一直吃到元宵。以皖南的“徽州圆子”为例,以生、熟猪肥膘肉和炒米、鸡蛋、白糖为主料,配以蜜枣等,炸成金 *** ,浇以汤料,表皮酥脆,内里香甜。
湖南酿豆腐
湖南人家中吃的酿豆腐和在饭店经常看到的客家酿豆腐不同,油豆腐泡配上肉和糯米制成的馅料,火红的辣椒汁更是画龙点睛。一顿年夜饭,吃下三四个酿豆腐,肚子就半饱了。
湖北珍珠圆子
“珍珠圆子”是一道比较正式的家宴菜,因表层裹上了一层泡发的糯米,蒸好后雪白晶莹,形似珍珠而得名。咬一口, *** 夹杂着糯米清香,鲜而不腻,一尝难忘。
重庆山城汤圆
熏腊肉、灌香肠、蒸烧白、炸酥肉,再加上特色酸菜鱼等,散发着重庆特有的味道。夜里12时守岁时,人们喜欢来上一碗用猪边油、香芝麻等做馅的山城汤圆。
暖煲大杂烩
满满一锅菜,丰富又温暖。
甘肃暖锅子
甘肃大部分地方的年夜饭是暖锅子和面条。暖锅子是装在一种特制砂锅里的烩菜。面条则要由主妇手工擀制,叫“拉魂面”,把收敛了一个冬天的精神唤醒,来年龙马精神,过好日子。
浙江全家福砂锅煲
杭州年夜饭的压轴菜,通常是一锅热气腾腾的“全家福砂锅煲”。除夕当天,很多人家都会用自家特制铁勺摊蛋皮,做成蛋饺;再将肉圆、鱼圆、发皮(肉皮)、白菜、粉丝放一起炖上一炖。金 *** 的蛋饺象征着金元宝,张爱玲在《半生缘》里说过,过年吃蛋饺才算是好彩头。
中国
四川烧什锦
成都年夜饭吃的 “烧什锦”是道汇聚了各种鲜美食材的“大菜”,可称得上“年夜饭一哥”。地道的“烧什锦”以猪肚汤和鸡汤混合在一起作为原汤,放入猪心、鱿鱼、自制的酥肉、油炸圆子和蔬菜。特别的是,“烧什锦”里面没有辣椒。对于以麻辣闻名的川菜,这道“特立独行”的名菜增加了川菜的多样 *** 。
*** 盆菜
已有700多年历史的盆菜属于杂烩菜。用料没有特别规定,但一般都会包括萝卜、发菜、香菇、炆猪肉。食物按照一定的次序由下至上叠好:上层放比较名贵和需要先吃的东西,例如鸡及大虾;最下层则放些容易吸收汤汁的材料,例如猪皮和萝卜。吃时,由上至下逐层吃下去。
无鸡不成宴
大吉大利,今晚吃鸡!
海南文昌鸡
文昌鸡是海南四大名菜之首。正宗文昌鸡食用地瓜、米糠和大米放养长到三斤半到三斤八两。鸡肉先在没有味的汤里煮5分钟,捞至第二口锅的汤里放入食盐、花椒等调味煮18分钟。两口锅里的汤都不能烧开,温水煮出的口感才好。
广东白切鸡
广府地区“无鸡不成宴”,逢年过节一定会做上一道皮爽肉滑、清淡鲜美的白切鸡。烹调时不加入香料调味,把鸡宰杀后用热水浸熟或隔水蒸熟而成,目的是让鸡的自然鲜味尽量保留下来。
中国
广西白切鸭
壮族和汉族的年夜饭基本一样,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边吃白切鸡、白切鸭、扣肉等熟菜,一边把生肉、生菜下到火锅里吃。而且在广西,除夕通常不止一顿团圆饭!比如一家三兄弟,当天早上全家人会到一个兄弟家吃饭,中午换一家,晚上则聚到大哥家。
万事如意
其实过年不管吃啥,万变不离其宗,
吃的都是一家人圆 *** 满的幸福心意。
陕西八大碗
“ *** 桌、坐八客、食八菜。”关中“八大碗”作为老陕人逢年过节不可或缺的菜式,主要由小酥肉、带把肘子、条子肉等七个肉菜和唯一的素菜八宝甜饭组成,一般是除夕晚上或初一下午吃。“肉多素少”显示了关中人豪爽、大气、实在。
黑龙江杀猪菜
杀猪菜热闹喜庆,仪式也格外讲究。砍下猪头,猪头肉加大蒜拌菜。炒锅温热,放姜葱炸香,下酸菜丝炒出味,掺入骨汤,下入五花肉、肠肚、血肠、粉条和冻豆腐,烧沸后撇净浮沫,调味,小火炖约7分钟后,将菜捞出装入汤内。杀猪菜出锅,热气腾腾,喜气满屋。
江西藜蒿炒腊肉
在江西老表们的年夜饭桌上,腊肉不可缺席,不管是与鄱阳湖水草共同烹制的藜蒿炒腊肉,还是酥软可口、滑而不腻的蒸腊肉,飘香腊味就是家乡年味。
福建太平燕
福州人逢年过节必吃“太平燕”。标配是“肉燕”和鸭蛋,寓意“压太平”。豪华版的还会放入猪肚、腐竹等食材。另外,口味偏甜的福州人吃年夜饭少不了各种甜食,如年糕和芋泥。
贵州油炸粑粑
在贵州,家家户户都会做、高低贵贱都要吃的年菜,莫过于油炸粑粑。既能直接吃,也可与粉条、白菜混煮。富裕人家还会在面中放入鸡蛋,或者小块瘦肉,更有另一番风味。
山西油炸糕
在大同,每年春节必不可少的是“油炸糕”。糕是用黄米面制成的,一般有三种馅,自家做的豆馅、菜馅,还有用牛骨髓和白糖混合而成的髓馅。“糕”与“高”谐音,寓意步步高升、高枕无忧。
*** 烤全羊
生活在地域辽阔的少数民族自治区,西部汉族、东部汉族、蒙古族的年夜饭特色都不同。但不管怎么变,羊肉都是年夜饭不变的主角!烤全羊、羊背子、手把羊肉、羊肉馅蒙古包子……真是有咱 *** 同胞粗犷的豪情呢!
青海炕羊排
青海人家的年夜饭少不了一道风味独特的炕羊排。在农村牧区,主妇们挑选新鲜的羊排及牛肚、羊筋、羊肠等切成小块,再配上土豆、洋葱、粉条等放入圆形大平底锅内,加入调料,用大火炕之,几分钟后,香气扑鼻。
*** “古突”
由于历史、地域、气候与节气的不同, *** 各地农耕农作的时间各异,形成了四个先后不同的藏历新年,今年 *** 一带为主的藏历新年初一刚好和春节大年初一同一天。藏历十二月二十九(类似汉族的除夕夜,藏族称为“古突之夜”),家家户户围坐吃一顿“古突”(一种由人参果、萝卜、 *** 肉等9种食材熬制而成的面疙瘩粥)。面疙瘩里包有石子、羊毛、木炭、辣椒等多种蕴含不同意义的东西,无论吃到哪种东西总会给家人带来一阵欢笑。
宁夏炸油香
*** 群众一般不过春节,他们一年当中最隆重的节日之一是开斋节。开斋节期间,家家户户都要炸油香(油炸面饼)、馓子等佳肴。
新疆清炖羊肉
中国大部分少数民族群众一般也不过春节,古尔邦节是他们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临近过节时,主妇们就要 *** 大量的油炸馓子和各种精美点心。过节时家家户户都得宰杀一只羊。大家相互串门贺节,主人必会端上来一盘清炖大块羊肉。
无论是北方饺子还是南方汤圆,
无论是大鱼大肉还是清汤寡水,
最可口的永远是家里的饭菜,
这是深深烙印在我们身体里的味觉基因,
今年过年的时候,当我们品尝长辈精心准备的美食时,
一定不要忘记对他们说一声“辛苦了!”
致敬脱贫的炉烟村——艺憬缘同画一景第三期作业展浏阳市淳口镇有个炉烟村,是今年刚脱贫的省级贫困村,村里有一对夫妻带领全村的贫困户通过养殖成功脱贫,我们和朋友前去游玩的时候,夫妻俩已建成了一个名曰“云深静野”的民宿,整饬有序,落落大方。他们引流山上的泉水,既饮用也灌溉,在原有的山头依势修整出园林住宿区、黑山羊养殖区、石蛙养殖区、塘鱼养殖区、蔬菜种植区、游客接待区……一看就是很用心,花了很多功夫的建设,却丝毫没有 *** 山区原有的风貌,像是在山窝窝里开辟出了一个小小的桃花源。
我们前去的时候,蜿蜒的山路上随处可见漂亮的映山红,一团团,一簇簇,鲜艳夺目,好像在 *** 巍巍的青山和它们的主人迎接客人,走进游客区,丈夫邱朝晖正在指挥工程车修路,见到游客车他先是指引工程车给游客让路,又忙着招呼妻子邓江英下厨,厨房里的案台上下全是山上新鲜采摘的春笋、藜蒿、野藠子、蕨等野菜,肉类也全是他们自己养的鸡、鸭、羊、鱼等,新鲜的熏制的都有。他俩不停地忙里忙外,清洁的柴火灶吞着大块大块的木柴,炊烟从烟筒里袅袅飘出,隔一会儿就有菜香飘出来。路口横躺着一条大母狗,懒懒地晒着太阳,路边有一个水泥和土砖砌起的狗窝,油漆的浅蓝色铁门可能还没装好,靠墙放着,窝里有五只小狗仔,两只挤在门边向外望,三只呆在窝里,其中的一只小白狗在舔一只小 *** 的脸蛋儿,萌萌的样子可爱极了。
听朋友讲,炉烟村的脱贫故事是一段美谈,夫唱妇随的两夫妻人品极好,将多年在外打工赚的钱投入乡村建设,不仅有眼光、有胆识,带领全体村民脱贫,待 *** 极诚恳、极谦和,还有超出常人的努力和勤奋。不知道是炉烟村的好山好水养人,还是他们的善心善举得到了回馈,妻子邓江英显得年轻又漂亮,身材、皮肤、气质都远远胜出同龄人,尤其不像农村妇女。
我们知道贫穷往往是因为观念,刚刚摘掉贫困帽的炉烟村现在山好水好,好风景里有条不紊忙碌的人文景象更是呈现悠然的田园风光,谁说它不是现时代的桃花源呢?借助抖音、微信等 *** 自媒体打开的销售渠道,可以让小小的山村呈现在全世界的面前,谁敢说他们没有更广阔的前景呢?
我们在村庄里拍了几幅小景做画题,请艺憬缘的画家们作画,一起分享他们脱贫致富的喜悦。
画题:
作业展(排名按姓氏拼音顺序):
《哥俩好》湖南 毕文平 28*18cm 水彩
《炉烟村小景》上海 丁景阳 28*38cm 水彩
《绿遍山塬白满川》四川 董长林 38*54cm 水彩
《春天的歌声》江苏 顾卫东 27*39cm 水彩
《春日溪涧》天津 郭津生 水彩
《春溪潺潺》甘肃 何贵兵 26*38cm 水彩
《幽谷清溪》上海 胡军 38*53cm 水彩
《山泉》新疆 姜锡维 38*56cm 水彩
《好奇宝宝》长沙 梁政芳 32*24cm 水彩
《雨后山溪》新疆 刘伯奇 26*38cm 水彩
《春暖花开》 *** 刘梅瑛 26*38cm 水彩
《清泉石上流》山东 刘美君 26*38cm 水彩
《炉烟村》湖南 刘玉平 水彩
《外面的世界》天津 刘振忠 水彩
《小卜点儿》湖南 蓝大雪 30*30cm 水彩
《兄弟》 *** 杨六南 53*38cm 水彩
《炉烟村的小溪》 *** 杨六南 53*38cm 水彩
《春暖花开》 *** 杨六南 53*38cm 水彩
《山间流水喜入画》重庆 杨名贵 27*39cm 水彩
《山村小景》天津 杨维刚 39*54cm 水彩
《山间流水》湖南 张福山 26*37cm 水彩
《花卉》湖南 张福山 38*53cm 水彩
《守望》 吉林 张羡群 38*26cm 水彩
《浏阳市淳口镇瀑布一景》 *** 郑思敏 26*38cm 水彩
《旺财之家》 *** 祝名 8k 水彩
《清泉石上流》广东 沈红树 32*41cm 水彩
《山涧小溪》贵州 滕锋 38*54cm 水彩
《炉烟村》杭州 童建平 26*36cm 水彩
《等待》长沙 王琳 38*26cm 水彩
《春》长沙 王琳 26*38cm 水彩
《可爱》广东 杨惠芬 51*36cm 水彩
《脱贫致富》湖南 杨添 4开 水彩
《 *** 》上海 *** 40*50cm 水彩
《小石潭》甘肃 马学义 38*54cm 水彩
《春山溪水长》江西 王迎旭 39*54cm 水彩
《 *** 花开》江西 王迎旭 39*54cm 水彩
《家园》江西 王迎旭 39*54cm 水彩
《小瀑布》湖北 吴金连 油画
《泉水叮咚》成都 孟欣遥 18*26cm 水彩
感谢莱顿纸业全年赞助艺憬缘同画一景活动
敬请关注本期作业获奖名单以及梁焰老师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