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冠花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症,鸡冠花的功效与作用及 ***

牵着乌龟去散步 问答 44 0
《镜花缘》中医学奇观

#寻找真知派#

“当日有人患一奇症,每逢说话,腹中也照样说话;彼时虽有医家识得此症名唤‘应声虫’,及至用 *** ,仍无效验。后来遇一名医,送给本草一部,令病人将上面 *** 名按次读去:病人每读一 *** ,腹中也读 *** ;及至读到雷丸,腹中忽然无声;再读别 *** ,仍旧有声。于是即用雷丸与病人连进数服,虫下而愈。”这是李汝珍著的《镜花缘·第三十回》中的一段文字。 用如此奇异的构思来介绍中 *** 雷丸的作用与功效,让人过目不忘,印象极深。

读过《镜花缘》的人,都会被作者渊博的学识所折服。作者根据《山海经》,描绘了几十个国家的风土人情、奇人趣事和神奇的草木虫鱼鸟兽。在他笔下的君子国里,人们在市场上做交易时,卖主力图给上等货,要更低价,而买主却力求付更高价,要次等货,他们常争得各不相让呢。在女儿国里,男子反穿衣裙,让女人掌管大事。还有那不死国、三首国等,直看得眼花缭乱,仿佛置身在一个奇异的世界里。书中也描述了琴、棋、书、画、 *** 、占卜、音韵、算法,以及各种灯谜、诸般酒令等娱乐游戏,显示出作者的博学多才!正如 *** 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评价的一样:作者为表现自己的学识,往往“论学说艺,数典谈经,连篇累牍而不能自己”,该书“堪与《万宝全书》为邻比。” 这位通儒自然会在书中论医道 *** !作者安排 *** 失意的秀才唐敖随同妻弟、商人林之洋一道去海外经商,借以排遣心中烦恼,并带上了一位满腹才学、无事不晓,被唤做‘ 多九公”的舵工。

旅途上遇到的种种风险使中医急救技术排上用场,作为备急的中成 *** 也应运而生。这一行人到达厌火国,发现当地人能从口中喷出烈焰,使得当地气候异常酷热。“厌火国”又与“寿麻国”毗邻。古 *** 载寿麻国“爱有大暑,不可以往”,所以,虽其时已交秋,但天气仍热得跟三伏天一般,他们人人出汗,个个喘喝不止。正待他们绕道而行时,忽听船上人声喧哗,原来有个水手受了暑热,忽然晕倒。”懂医的多九公急忙从箱中取出一撮 *** 末对前来求 *** 的人说:将此 *** 拿去,再取大蒜数瓣,也照此 *** 轻重,不多不少,一齐捣烂, 用井水一碗和匀,澄清去渣,灌入腹中,自然见效”。众人接过,恰好水舱带有井水,立即配好 *** 末,灌进水手口中,不多时,水手苏醒过来。

你道 *** 箱中取出的是什么好 *** 么,原来却是一钱不值的“街心土”。这竟成为交口称赞的“济世仙丹”以至于后来唐敖中暑,还念念不忘服用它哩。这是他们到达“炎火山”以后发生的事。炎火山气候更热一等。古人谓“炎火之山,投物辄燃”,足见其炽热程度!这回竟是唐敖生病了,他被暑热黨蒸,觉头上昏晕,向多九公讨“街心士”服。多九公却给他一剂“平安散”让他用鼻子嗅。多九公说:“你不过偶尔受些暑气,只消嗅些“平安散”就好了”。即取出一个小瓶,唐放接过,揭开瓶盖,将 *** 末倒在手上,嗅了许久,打了几个喷嚏,顿时神清气爽。其处方是:

西牛黄四分 煅石膏二两 大赤金箔十张

冰片六分 麝香六分 蟾酥一钱 火硝三钱 滑石四钱

将上 *** 共碾为极细末,用瓷瓶收贮,不让透气。多九公介绍其功效说:“专治夏月受暑, 头目昏晕,或不省人事,或患痧、腹痛,吹入鼻中,立时起死回生,如骡马受热晕倒,也将此 *** 吹入即苏,故又名“人马平安散”,古方用朱砂配合,老夫恐他污衣,改用白色”。看来,这确可作为夏季长途旅行的备急中成 *** 。

鸡冠花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症,鸡冠花的功效与作用及图片-第1张图片-

*** 门远行,对他们来说,干粮成为更大的问题,常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让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替他们解决这个棘手问题的。唐敖在小蓬菜山吃了“仙草”,入圣超凡,再不回家。女儿唐小山逼着舅舅沿上次路线寻 *** 。到了小蓬莱山的山脚下歇息,小山盼父心切,欲赶上山去。林之洋恐她山中受饿,取出一包豆面和一包麻子递上,说:“你明日未曾上山之前,先将豆面尽量吃饱,就可七日不饥。至第八日再吃一顿,就可四十九日不饥。如觉口干,可将麻子拌些水吃,便不渴了。这是俺们海船救命仙丹。”小山天真地问:“此豆怎样炮制,就有如此功效?如果灵验,若到荒年济世岂不好么?

这不过是一场闹剧而已。据说:晋惠帝永宁二年,因年岁荒旱,黄门侍郎刘景先具表上奏皇上道:“臣遇太白山隐士传授“济世群谷仙方”。臣家大小七十余口,以此为粮,不食别物。若不如斯,臣一家甘受刑戮。”这实际上是一些会看风使舵的人为迎合 *** 者的心意而炮制的欺世盗民之术。由于 *** 阶级的 *** *** 造成饥荒,岂能靠勒紧裤带坚持过来?怎能指望区区几丸麻豆就能缓和阶级矛盾?据说其 *** 过程还挺复杂。“用黑大豆五斗, 淘净,蒸三遍去皮。用 *** 子三斗,浸一宿,亦蒸三遍,令口开,取仁,去皮后同大豆各捣为末,和末成团如拳大,入甑内,从戊时蒸至子时止,寅时出甑,午时晒干,为末。干服之,以饱为度,不得再吃别物”。幸好这一行人的海外探险是作者坐在屋里杜撰的,如果真要带着这玩意儿去长途旅行,不饿得饥肠辘辘,瘦成皮包骨头才怪呢。

该书中医内容比较全面,内外妇儿诸科无一不有,涉及的病证包括:中暑、痢疾、跌打损伤、胎漏(先兆流产)、饱胀、痘疹、小儿惊风、便血等。作者对中医医理阐述得头头是道。在第九十五回“因旧恙筵上谈医”中,作者借史胜和卞璧之口先批评时医不辨寒热的陋习,接着对小儿惊风的医理作了精辟论述:“小儿惊风,其症不一,并非一概而论,岂可冒昧乱投治惊之 *** ,必须细细查他是因何而起。如因热起,则清其热;因寒起则去其寒;因风起则疏其风;因痰起则化其痰;因食起则消其食。如此用 *** ,不须治惊,其惊自愈,这叫做“釜底抽薪”。再以足尾俱全的活蝎一个,用鲜薄荷叶四片裹定,火上炙焦,同研为末,白汤调下,最治惊风抽掣等症。盖蝎产于东方,色青属木,乃是厥阴经之要 *** 。凡小儿抽掣,莫不因染他疾引起风木所致,故用活蝎以治其风,风息则惊止,如无活蝎,或以腌蝎泡去咸味也可,但不如活蝎有力”。好一个辨证施治和辨病用 *** 结合的例证!

作者每举一病必出示方 *** ,方 *** 中甚至连禁忌症及方 *** 加减化裁也都一一写出以备查考,足见其道地程度。唐敖到了巫咸国,患上痢疾,多九公当即为他调配一剂 *** 方,服后痢疾便止。九公声称该方得自一渔翁,并说:“此方用苍术(米泔浸,陈土炒焦)三两,杏仁(去皮尖,去油)二两、羌活(炒)二两、川乌(去皮,面包煨透)一两五钱、生大黄(炒)一两、熟大黄(炒)一两、生甘草(炒)一两五钱共为细末。每服四分,小儿减半,孕妇忌服。赤痢,用灯芯三十寸煎浓汤调服;白痢,生姜三片,煎浓汤调服;赤白痢,灯芯三十寸,生姜三片,煎浓汤调服;水泻,米汤调服。病重的不过五、六服即愈。但灯芯、生姜必须依方浓煎,才有 *** 力”。作者不惜笔墨,详细交待,既便按图索骥,依方施治,也决无含混不清之处。作者还乐于收录民间有效的单、验方,如用鲜蟹调酒冲服便是治跌打损伤的一个有效验方。

作者是否行过医,我们从史书上已不可考证,但他的本草学知识却十分渊博。唐敖一行人到了歧舌国,一位相当于翻译角色的“通使”问:“国主因敝邦水土恶劣,向来人民多患痈疽,意欲恳乞大贤赐一妙方,可肯赐教?”多九公说:“金银藤乃疮毒要 *** ,不知贵处可有?”通使道:“敝地此物甚多,因过于寒凉,人皆不用。”多九公道:“这是医家不能深究 *** *** ,岂可尽信。昔人言:“忍冬(即银花藤)久服,长年益寿”,若果寒凉,岂能如此?况古本草言:“忍冬味甘 *** 温”,近世本草虽有“微寒”之说,不过因其清热败毒,岂是泻火大凉之物?”

这道出了中 *** *** 理学中一个尚有争议的重要理论问题:即 *** 物的 *** 味是对 *** 物功效的概括。历代本草著作对某些中 *** 的 *** 味看法不统一,改来改去,实际上都是由于对该 *** 物的功效持不同见解引起的。例如中 *** 荆芥,近世多称 *** 温,归入辛温解表 *** 中,但古代本草著作却言 *** 寒,主治热疾。李时珍《本草纲目》即称荆芥“散风热、清头目、利咽喉、消疮肿,目前临床上确也使用荆芥疗热疾,尤其风热目疾用得最多。可见 *** 物的 *** 味不是一成不变,也在发展变化。李汝珍已经发现这个问题,故说:“近世本草虽有‘微寒’之说,不过因其清热败毒”而已,这是颇有见地的。 人们交口称赞作者在音韵和考证方面的成绩,不知他还略用这些 *** 对茶叶的名称、来源、功效作过一番考证,提出自己的见解。

在第六十一回“小才女亭内品茶”中,一群才女讨论着茶的话题。才女红红说:“妹子记得六经无’茶’字,外国此物更少,故名目多有不知。令尊伯伯既有著作,姐姐自必深知,何不道其一二,使妹子得其大略呢?”才女紫琼道:“茶即古之‘荼‘字,就是《尔雅》‘荼苦檟‘的’荼’字。《诗经》此字虽多,并非茶类。至荼转茶音,颜师古谓汉时已有此音,后人因荼有两音,故缺一笔为茶,多一笔为荼,其实一字。据妹子愚见:直以古音读荼,今音读茶最为简捷。至于茶之名目:郭璞言‘早采为茶,晚采为茗‘,《茶经》有’一茶、二檟、三莈、四茗、五荈‘之称,今都叫做茶,与古不同。若以其 *** 而论,除明目、止渴外,一无好处。《本草》言:常食去人脂,令人瘦,倘嗜茶太过,莫不百病丛生”。

既然不提倡喝茶,作者找出柏叶、槐角来做茶的代用品。为了让人相服,他论古谈今,说得头头是道。作者借紫琼之口说:“世人只知菊花、桑叶之类可以当茶,哪知柏叶、槐角之妙。按《本草》言:柏叶苦平无毒,作汤常服,轻身益气,杀虫补阴,须发不白,令人耐寒暑。盖柏 *** 后凋而耐久,禀坚凝之质,乃多寿之木,故可常服。道家以之点汤当茶,元旦以之浸酒辟邪,皆有取于此......至槐角,按《本草》乃苦寒无毒之品,煮汤代茗,久服头不白,明目益气,补脑延年......故扁鹊有明目乌发之方,葛洪有益气延年之剂。当日庾吾肩常服槐角,年近八旬,须发皆黑,夜观细字,即其明效”。作者有破有立,不似空谈之辈;文章有理有据,令你不由不信。

作者还在他笔下那些虚构的国家里,穿 *** 一些情节,合乎情理地嘲弄一些医疗陋习和庸医。女儿国禁止使用铁器,常以竹刀代替。唐敖介绍这个习俗后,引出多九公的一番感叹:“怪不得此处 *** 店所挂招牌俱是‘?片、咀片’,我想,好好 *** 品,自应切片,怎么倒用牙咬?腌牘姑且不论,岂非舍易求难么?老夫正疑此字用的不解,今听唐兄之言,无怪要用牙咬了。我们家乡 *** 店虽用刀切,招牌亦写‘?咀’字样,虽系遵着古人医书,谁知这典故却出在女儿国的”。作者指的古人医书,主要是指《伤寒论》及一些古代方书。

作者还把史 *** 载的神农时期白 *** 献 *** 兽这一传说写入小说中,借以嘲讽庸医。这一日,多九公等人正在白 *** 中赶路,撞见一头“头戴帽子,身上穿着衣服”的 *** 兽。多九公寓众人介绍说:“人若有疾,对兽细告病源,此兽即至野外銜一草归,病人捣汁饮之或煎汤服之,莫不见效。设或病重,一服不能根除,次日再告病源,此兽又至野外或仍衔前草,或添一、两样,照前煎服,往往治好。”在作过这些叙述之后,作者让多九公话锋一转,说:“并闻此兽比当日更广,渐渐滋生,别处也有了”,暗喻世上庸医之辈;然后,故意借林之洋之口说:“请问九公, 这兽不知可晓脉理,可读医书?”多九公说:“他不会切脉,也未读过医书,大约略略晓得几样 *** 味。”于是,林之洋骂道:“俺把你这厚脸的畜 *** !医书也未读过,又不晓得脉理,竟敢出来看病!岂非以人命当耍么!”作者借林之洋之口痛快淋漓地怒骂那等不学无术、草菅人命人命的庸医。

作者在写下棋、灯谜等各种游戏时,也没忘记在中 *** *** 名中寻找乐趣。他在“斗百草全除旧套,对群花别出心裁”中用了整整一回来描述众才女 *** 中 *** *** 对的情景,别有情趣:

....紫芝四处一望,只见墙角长春盛开,因指着道:“头一个要取吉利,我出‘长春’”,窦耕烟道:“这个名字竟生在一母,天然是个双声,倒也有趣”。掌浦珠道:“这两个字看着虽易,其实难对”。众人都低头细想,陈淑媛道:“我对‘半夏’可用得?”春辉道:“‘长春’对‘半夏’,字字工稳,竟是绝对。妹子就用‘长春’别名,出个‘金盏草’”。邺芳春遥指北面墙角道:“我对‘玉簪花”。窦耕烟指着外面道:“那边高高一株,满树红花,叶似碧萝,想是‘观音柳’。”邺芳春指着一株盆景道:“我对‘罗汉松’。”春辉道: “以 ‘罗汉’对‘观音’,以松对柳,又是一个好对。”这一回载述的其他对子还有:慈姑花对黄芩别名“妒妇草”、金雀花对谈竹叶的别名“竹鸡草”、牵牛对丹参的别名“逐马”、苍耳子对白头翁、狗耳草对鸡冠花、龙须柏对凤尾松等等。这些中 *** 及其别名都可在本草著作中找出,可见作者对本草学的熟知程度!

《镜花缘》成功地把医学原理、医人趣事溶合一体,展现在读者面前。读着充满离奇色彩的情节,我们仿佛置身中医 *** 知识海洋里愉快地遨游,在读者心中,播下对中医的向往。《镜花缘》令中医 *** 爱好者叹为观止!

标签: 鸡冠花 功效 作用 禁忌症 ***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