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惨世界出版时间(悲惨世界写于哪一年)-问答-

悲惨世界出版时间(悲惨世界写于哪一年)

牵着乌龟去散步 问答 1 0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悲惨世界出版时间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悲惨世界出版时间的知识,包括悲惨世界写于哪一年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悲惨世界》的故事背景与创作背景
  2. 《悲惨世界》的创作背景
  3. 悲惨世界是用多少年著成的

一、《悲惨世界》的故事背景与创作背景

主人公冉·阿让原是个诚实的工人,一直帮助穷困的姐姐抚养七个可怜的孩子。有一年冬天,他找不到工作,为了不让孩子饿死,他只得去偷了一块面包,因此被判处五年徒刑。

在服刑期间,冉·阿让因不堪忍受狱中之苦四次逃跑,但最终都没有成功,刑期也从五年加到了十九年。假释出狱后,苦役犯的罪名永远地附在冉·阿让的身上,他找不到工作,连住宿的地方都没有。即使同样是做苦工,假释犯得到的报酬也只是别人的一半。

不甘心被人如此欺负的冉·阿让感到十分苦恼。正在他感到灰心气馁的时候,冉·阿让遇到了米利埃主教。米利埃主教是个善良、正直、极富同情心的人。他好心收留冉·阿让,他在自己家里过夜。但走投无路的冉·阿让却为了生计偷走了主教的银器,准备潜逃。

这部小说的创作动机,来自这样二件事实:1801年,一个名叫彼埃尔·莫的穷苦农民,因饥饿偷了一块面包而判五年苦役,刑满释放后,持 *** *** 讨生活又处处碰壁;雨果自己的好友维克多年轻时的逃亡生活。

到1828年,雨果又开始搜集有关米奥利斯主教及其家庭的资料,酝酿写一个释放的苦役犯受圣徒式的主教感化而弃恶从善的故事。

在1829年和1830年间,他还大量搜集有关黑玻璃制造业的材料,这便是冉·阿让到海滨蒙特伊,化名为马德兰先生,从苦役犯变成 *** ,开办工厂并发迹的由来。此外,他还参观了布雷斯特和土伦的苦役犯监狱,在街头目睹了类似芳汀 *** 的场面。

冉·阿让不但是统领《悲惨世界》全书的一号主人公,而且是雨果善良与博爱的象征,是比声名显赫的英雄更伟大的无名英雄。冉·阿让从一个 *** 发展成为英雄主要经历了四个步骤。

芳汀是具有悲剧色彩的女主人公。她的不幸境况是冉·阿让与沙威发生冲突的 *** ,也是冉·阿让尽心寻找柯赛特,并为柯赛特奉献和牺牲的原因。芳汀的经历 *** 了那个时代的一种普遍现象。单纯善良的乡下姑娘带着对未来生活的无限憧憬来到了向往己久的城市,却被无情的青年诱骗。

沙威警长对冉·阿让的追捕使全书充满悬念和戏剧效果。沙威出生于监狱中,是犯人的后代。沙威象征当时可恶的法律和秩序。他是维护当时落后腐朽法律和秩序的偏执狂,哪怕他发现可能因此产生错误和残酷的严重后果,为了维 *** 律和秩序,他也会在所不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悲惨世界

二、《悲惨世界》的创作背景

1、维克多雨果(1802—1885)是19世纪法国重要的诗人、小说家、戏剧家和社会活动家。1802年2月26日出生于法国东部的贝尚松省。雨果在文艺思想上支持浪漫主义,在 *** 上支持资产阶级 *** 主义。1827年发表了韵文剧本《克伦威尔》及其《序言》。这篇《序言》成为当时浪漫主义运动的重要宣言,雨果也被认为是浪漫主义运动的领袖。雨果的 *** 作有:长篇小说《巴黎 *** 院》(1831)、《悲惨世界》(1862)、《海上劳工》(1866)、《笑面人》(1869)等。1871年巴黎公社 *** 时,雨果正在布鲁塞尔。公社遭到残酷 *** 之际,他大声疾呼为公社辩护,全力争取对公社社员的赦免。1877年发表的长篇小说《九三年》是雨果后期的重要作品,集中反映了作者的人道主义思想。

2、“在文学界和艺术界的所有伟人中,他是惟一活在法兰西人民心中的伟人。”这是罗曼?罗兰对雨果的评价。青少年的罗兰保存一期《堂吉诃德》画报,上面有一幅“老俄耳甫斯”彩画:苍苍白发罩着光环,他正 *** 竖琴,为苦难的民众引吭高歌。《悲惨世界》的作者留下的这副形象,也许是大众更乐意接受的。

3、捧读《悲惨世界》,最突出的感觉,当是厚重之感。同样是杰作,同样又厚又重,读《约翰?克利斯朵夫》,或者读《追忆似水年华》,都没有这种感觉,这种厚重之感,不是拿在手上,而是压在心头,感到的是人类的苦难厚厚而沉重的积淀。不是写苦难深重的书,都能当得起这“厚重”二字。而《悲惨世界》独能当得起,只因这部大书压在作者心头,达三十年之久。

悲惨世界出版时间(悲惨世界写于哪一年)-第1张图片-

4、历时三十余年,从1828年起构思,到1845年动笔创作,直至1861年才终于写完全书,真是 *** 使神差,这在雨果的小说创作中也是绝无仅有的。这部小说的创作动机,来自这样一件事实:1801年,一个名叫彼埃尔?莫的穷苦农民,因饥饿偷了一块面包而判五年苦役,刑满释放后,持 *** *** 讨生活又处处碰壁。到1828年,雨果又开始搜集有关米奥利斯主教及其家庭的资料,酝酿写一个释放的苦役犯受圣徒式的主教感化而弃恶从善的故事。在1829年和1830年间,他还大量搜集有关黑玻璃制造业的材料,这便是冉阿让到海滨蒙特伊,化名为马德兰先生,从苦役犯变成 *** ,开办工厂并发迹的由来。此外,他还参观了布雷斯特和土伦的苦役犯监狱,在街头目睹了类似芳汀 *** 的场面。

5、到了1832年,这部小说的构思已相当明确,而且,他在搜集素材的基础上,写了《死囚末日记》(1830年)、《克洛德?格》(1834年)等长篇小说,揭露使人走上犯罪道路的社会现实,并严厉谴责司法 *** 的不公正。此外,他还发表了纪念碑式的作品《巴黎 *** 院》(1831年),以及许多诗歌与戏剧,独独没有动手写压在他心头的这部作品。酝酿了二十年之久,直到1845年11月,雨果才终于开始创作,同时还继续增加材料,丰富内容,顺利写完之一部,定名为《苦难》,书稿已写出将近五分之四,不料雨果又卷入 *** 漩涡,于1848年2月21日停止创作,一搁置又是十二年。《苦难》一书遭逢苦难的命运,在胎儿中也要随作者 *** 了。

6、设使雨果也像创作其他小说那样,构思一明确便动笔,那么以他的文学天才,他一定能继《巴黎 *** 院》之后,又有一部姊妹篇问世了。或者在1848年书稿写出五分之四的时候,再一鼓作气完成,那么在雨果的著作表中,便多了一部惩恶劝善的力作;虽然出自雨果之手,也能算上一部名篇,但是在世界文学宝库里,就很可能少了一部屈指可数的称得上厚重的鸿篇巨制。

7、这三十余年,物非人亦非,发生了多大变化啊!如果说1830年,在他的剧本《艾那尼》演出所发生的那场斗争中,雨果接受了文学洗礼,那么1848年 *** ,以及1852年他被“小 *** ” *** 驱逐而开始的 *** ,则是他的社会洗礼。 *** ,不仅意味着离开祖国,而且离开所有的一切,包括文坛领袖的头衔、参议员的地位等等; *** ,不仅意味着同他的本阶级决裂,而且也同他所信奉的价值观念、文学主张决裂; *** ,给他一个孤独者的 *** :从此他再也无所顾忌了,不再顾忌社会、法律、权威、 *** ,也不再顾忌虚假的 *** 、 *** 和公民权,甚至不再顾及自己的成功形象和艺术追求。 *** ,把他置于这一切之外,给他一个大解脱,给他取消了一切禁区,从而也就给了他全方位的活动空间,使他达到历史、现实和未来所有视听的声音。

8、雨果在盖纳西岛过 *** 生活期间,就是从这种全方位的目光、全方位的思想,重新审视一切,反思一切。在此基础上,他不仅对《苦难》手稿做了重大修改和调整,还大量增添新内容,终于续写完全书,定名为《悲惨世界》。整部作品焕然一新,似乎随同作者接受了洗礼,换了个灵魂。这是悲惨世界熔炼出来的灵魂,它无所不在,绝不 *** 哪个阶层、哪些 *** 派,也不 *** 哪部分人,而是以天公地道、人 *** 良心的名义,反对世间一切扭曲和剖割人的生存的东西,不管是多么神圣的、多么合法的东西。

9、世间的一切不幸,雨果统称为苦难。因饥饿偷面包而成为苦役犯的冉阿让、因穷困 *** 为 *** 的芳订、童年受苦的珂赛特、老年生活无计的马伯夫、巴黎流浪儿伽弗洛什,以及甘为司法鹰犬而最终投河的沙威、沿着 *** 的道路走向毁灭的德纳第,这些全是有 *** *** 的人物,他们所经受的苦难,无论是物质的贫困还是精神的 *** ,全是社会的原因造成的。雨果作为人类生存状况和命运的思考者,能够全方位地考察这些因果关系,以未来的名义去批判社会的历史和现状,以人类生存的名义去批判一切异己力量,从而表现了人类历史发展中的永恒 *** 矛盾。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悲惨世界》可以称作人类苦难的“百科全书”。

10、 1862年7月初,《悲惨世界》一出版,就获得巨大成功,人们如饥似渴地阅读,都被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所 *** 了。持否定态度的人则从反面证实这部作品的特殊份量:居维里耶?弗勒里称雨果“法国之一号煽动家”,拉马丁撰文赞赏作家本人的同时,抨击了他的哲学观点:“这本书很危险……灌输给群众的最致命、最可怕的 *** ,便是追求不可能实现的事情的 *** ……”。也有人指责他喜欢庞大,喜欢夸张,喜欢过分。然而,他这种放诞的风格,添上了“全方位”的翅膀,在“悲惨世界”中奋击冲荡,恰恰为人类的梦想,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呐喊长啸。

11、时间和历史作出了判断,《悲惨世界》作为人类思想产生的一部伟大作品,已为全世界所接受,作为文学巨著的一个丰碑,也在世界文学宝库中占有无可争议的不朽地位。

三、悲惨世界是用多少年著成的

1、应该是从1840年(构思)——1861年(完成)共21年。

2、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往下读具体的经过

3、雨果的一部旷世巨著《悲惨世界》,从酝酿到完成,经历的时间则要漫长得多。早在1840年,他拟定了这部小说最初的计划:《悲惨世界》———“一个圣人的故事”,“一个男人的故事”,“一个女人的故事”,“一个孩子的故事”。1841年,雨果写了一篇散文《芳汀的由来》,文章叙述V.H.即雨果入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之后,有一天在街上,看到一个纨绔子弟恶作剧地往一个 *** 衣裙里塞雪团,因而引起撕打, *** 不分青红皂白,抓走了 *** ,并要让她坐上半年牢;V.H.出于关心,跟到了 *** 局,他向 *** 局长说出 *** ,并毫不犹豫地亮明自己的身份,以他的担保使这不幸的女子得免牢狱之灾……这个 *** 后来就成了《悲惨世界》中苦难芳汀的原型。

4、然而,雨果真正动手创作《悲惨世界》,却是在二十年之后。

5、 1851年12月11日,雨果揣着“印刷厂排字工朗万”的 *** ,离开法国赴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开始了长达近二十年的 *** 生涯。此前雨果因反抗 *** -波拿巴的 *** *** ,而受到 *** 的追捕。不久,雨果的情侣朱丽叶也来到他的身边,与他风雨同舟,相濡以沫。后来他们移居至盖纳西岛。

6、 1860年4月,雨果打开在 *** 途中多次濒于毁灭的铁箱子,那里面装有《悲惨世界》的素材与手稿。“我花了整整七个月对整个结构反复思考,理清脉络,使十二年前写的一部分和今后将写出的另一部分完全一致。”十二年前他曾着手撰写《悲惨世界》,但由于他投身于1848年的 *** ,而致使《悲惨世界》“搁浅”。

7、《悲惨世界》的创作是以真实生活为依据的,书中的主要人物也有其原型,如米里哀主教“一个圣人”,冉阿让“一个男人”,芳汀“一个女人”等,正如传记作家莫洛阿所言:“现实生活给模糊的形像提供了模特儿,而文学家则是把明与暗安排得恰如其分。”

8、《悲惨世界》中的珂赛特是个让人怜爱的女孩。朱丽叶为珂赛特在修道院的那段生活提供了生动的细节,因为朱丽叶本人十岁时曾寄养于巴黎的一座修道院里,在那里度过了数年时光;朱丽叶还给了雨果“圣·马德兰修道院一个女寄宿生的手稿”,作家将其中的一部分原封不动地搬进了书中。至于书中的 *** 场面,则有雨果本人在1848年 *** 以及 *** 前巴黎街垒战斗的亲身体验。书中马利尤斯甚至还有雨果自己的影子,马利尤斯追求珂赛特,就像当年雨果追求阿黛尔……在雨果漫长的创作生涯中,朱丽叶始终是坚定的支持者。雨果的大部分诗稿、文稿,包括这部鸿篇巨著《悲惨世界》,都是朱丽叶用蘸墨水的鹅毛笔誊抄的。在誊写《悲惨世界》时,她往往抑制不住自己的 *** ;她在给雨果的一封信中说:“我迫不及待地想再次看到那个可怜的小女孩珂赛特,了解她那个漂亮的布娃娃的命运。我焦急不安,希望尽快地知道那个高尚而可怜的囚徒—— *** 先生冉阿让是不是已摆脱了魔 *** 沙威的 *** ……”对朱丽叶来说,整日埋头誊抄虽然辛苦,但能荣幸成为这部书的“之一读者”,就足以抵偿一切了。

9、终于有一天,雨果在给友人瓦克里的一封信中,欣喜地宣告:

10、“今天,1861年6月30日,上午8点半,当一轮红日挂上我的窗扉时,我写完了《悲惨世界》。……”

11、雨果对刚完成的《悲惨世界》充满自信,相信这部书必定会吸引大批读者。此时他还处在 *** 之中,为保障家人将来的生活,他要将这部新著卖个好价钱。

12、有个叫阿贝尔·拉克卢瓦的比利时出版商,主动找上门来,表示愿意承担《悲惨世界》的出版。他答应雨果提出的条件:以30万法郎相当于现今的600万法郎购下12年的版权。拉克卢瓦读了书稿后,想要对书中哲理 *** 议论进行删节,遭到了作家的拒绝,雨果告诉他:“轻快而肤浅的喜剧只能获十二个月的成功,而深刻的喜剧会获十二年的成功。”

13、当时还有多家报纸要求连载《悲惨世界》,也遭到雨果的拒绝,他想把一切机会留给那个出版商。事实上,靠了这部《悲惨世界》,年轻的拉克卢瓦在前六年里,就净赚了51万7千法郎《悲惨世界》问世后,如预料的那样,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赞扬,当然同时也有一些贬评者,其中包括福楼拜和波德莱尔。不过,时间是最公正的仲裁者。《悲惨世界》作为一部伟大作品,日益深入人心,影响遍及全世界每个角落,已是有目共睹的事实。《悲惨世界》还多次被改编成 *** ,它在银幕上映现的人物形象,令世人为之动容。而单单一出百老汇音乐剧《悲惨世界》,据悉迄今为止就已拥有超过4900万的观众。雨果当年所说的“十二年的成功”,看来他的估计也显得过于保守了。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标签: 悲惨世界 出版 时间 于哪一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