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表达,时间的两种书写 *** -学知识-

时间的表达,时间的两种书写 ***

牵着乌龟去散步 学知识 3 0

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时间的表达,以及时间的两种书写 *** 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更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时间英文表达三种方式
  2. 古人关于时间的各种表达
  3. 古代的时间怎么表达
  4. 时间用数字表示的形式有几种
  5. 古 *** 达时间的表达方式

一、时间英文表达三种方式

1、所有的时间都可以用“小时+分钟”直接读:6:10sixten 8:30eightthirty,2:40twoforty。

2、如果所表述的时间在半小时之内可以用“分钟+past+小时”:6:10tenpastsix,4:20twentypastfo *** ,10:25twenty-fivepastten。

3、如果所表述的时间在半小时之内,可以用“(相差的)分钟+to+(下一)小时”:10:35twenty-fivetoel *** n,5:50tentosix,9:49el *** ntoten。

4、如果所表述的时间恰好为半小时,可以用“half+past+小时”:11:30halfpastel *** n,2:30halfpasttwo。

5、如果所表述的分钟和15有关,就有三种表达法:15分钟又叫一刻钟:aquarter,

6、9:15-ninefif *** ;fif *** pastnine;aquarterpastnine,

7、3:45-threeforty-five;fif *** tofo *** ;aquartertofo *** 。

二、古人关于时间的各种表达

1、古人关于时间的各种表达|传统文化。

2、指时辰,古时一天分12个时辰,采用地支作为时辰名称,并有古代的习惯称法。

3、汉代皇宫中值班人员分五个班次,按时更换,叫“五更”,由此便把 *** 分为五更,每更为一个时辰。戌时为一更,亥时为二更,子时为三更,丑时为四更,寅时为五更,其对应如下:一更天:戌时 19:00-21:00二更天:亥时 21:00-23:00三更天:子时 23:00-01:00四更天:丑时 01:00-03:00五更天:寅时 03:00-05:00由此可见,所谓“四更造饭,五更开船”,相当于现在的“后半夜1时至3时做饭,3时至5时开船”。

4、古代使用漏壶计时。大约西周之前,古人就把一昼夜均分为100刻,在漏壶箭杆上刻100格。折合成现代计时单位,则I刻等于14分24秒。“百刻制”是我国最古老、使用时间最长的计时制。到了隋唐,计时方 *** 式演变为“十二时辰计时”。“百刻制”与“十二时辰计时”并用,使得我国古代的计时制趋于完善。所以,午时三刻 *** 也就是是午时45分,就是11:45分。

5、古文中的其他时间日:表示整个白天朝:表示早晨的时间晨:表示日出的时间夕:黄昏时间朔:农历每月初一月出:农历每月初三望:农历每月十五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日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旬:十天。

6、既:已经。《曹刿论战》:“既克,公问其故。几:将近。《论积贮疏》:“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初:刚开始。《赤壁之战》:“初一交战。未几:没多久。《 *** 》:“未几,夫驹声起。"已而:不久。《醉翁亭记》:“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遽:立刻、马上。《察今》:“遽契其舟。”食顷:一顿饭工夫。《促织》:“食顷,帘动,片纸抛落。夜阑:夜深。《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薄暮:傍晚。《岳阳楼记》:“薄暮冥冥。”

7、翌日:次日。《(指南录)后序》:“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质明:天刚亮。《(指南录)后序》:“质明避哨竹林中。亭午:正午。《古风》:“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暝:天黑了。《梦游天姥吟留别》:“迷花倚石忽已暝。即日:当天。《鸿门宴》:“即日因留沛公与饮。”中夜:半夜。《祖逖传》:“中夜闻鸡鸣。”无何:没有多久。《促织》:“无何,宰以卓异闻。尔来:从那时以来。《蜀道难》:“尔来四万入干岁。”尝:曾经。《劝学》:“吾尝终日而思矣。”

8、岁:年。《捕蛇者说》:“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期年:满一年。《邹忌讽齐王纳谏》:“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积年:好几年。《张衡传》:“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曩:从前。《捕蛇者说》:“罍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向:先前。《捕蛇者说》:“向吾不为斯役。异日:将来。《黄生借书说》:“日姑俟异日观云尔。旦旦:天天。《捕蛇者说》:“岂若吾乡邻旦旦有是哉?旦日:第二天。《陈涉世家》:“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翼曰:明天。《促织》:“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

时间的表达,时间的两种书写方法-第1张图片-

三、古代的时间怎么表达

1、【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之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2、【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3、【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4、【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5、【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6、【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时至11时)。

7、【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8、【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9、【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10、【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11、【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12、【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13、古代自唐以后将十二个时辰分为初、正两个部分,午时三刻即午正三刻(非午初三刻)但是这种午正三刻并非是中午阳气最盛的时候,最接近中午阳气最盛的时候是午初三刻,即现在的十一时四十五分。

14、中国古代长期实行百刻制(清以后改为1日96刻),古人把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一时辰有八刻,一刻有三盏茶,一盏茶有两柱香,一柱香有五分,一分有六弹指,一弹指有十刹那,一刹那就是半秒钟。早在西周时就开始使用。

15、其中的十二个时辰,就是我们常常听到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两个小时为一个时辰。所谓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完全是根据太阳的节奏来安排自己的作息的。

四、时间用数字表示的形式有几种

大多数指针式钟表显示时间的 *** 为十二小时制,每十二个小时旋转一周。十二小时制分为上午和下午两个时段。

注意钟面上数字没有0,但有12,所以起点是12。24小时制的0:30,在钟面上读成12:30,再加meri *** m进行区分上午下午。

在二十四小时之中的时间书写的格式为“小时:分钟”(例如,01:23),或者为“小时:分钟:秒钟”(01:23:45)。不足10的数字前面要补充一个零。

五、古 *** 达时间的表达方式

1、【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之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2、【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3、【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4、【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5、【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6、【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时至11时)。

7、【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8、【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9、【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10、【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11、【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12、【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关于时间的表达,时间的两种书写 *** 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时间 书写 表达 ***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