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据澳大利亚《第九新闻》11月16日报道,美国科学家在墨西哥湾2800多米的深海里拍到了罕见的大鳍鱿鱼,这种生物更大可以长到6.4米。目前全世界大约只有12次得到证实的目击事件。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在其海洋探索者网站上发布了这则 *** 。当时科学家们在西佛罗里达悬崖附近2835米的深海里拍到了这些画面。
这种大鳍鱿鱼比其他已知的同类生活的地方都要深,曾在4735米的深海里拍到过它的身影。迄今为止发现的更大一只有6.4米长,手臂和触须就有6.1米。据信,它手臂和触须上的微小吸盘是用来捕捉水中或在海底拖拽时碰到的猎物。
大约20年前,科学家们才发现这种生物,而全世界大约只有12次得到证实的目击事件。目前已发现了三种大鳍鱿鱼,但人们怀疑可能还有更多。
鲜味无敌的爆炒鱿鱼卷,大人小孩都爱吃好久没吃鱿鱼了,很想吃,超市刚好鱿鱼卷促销,就买了一袋回来。
By Lilyhuaya
用料- 尖椒 1个
- 红黄彩椒 1/4个
- 鱿鱼卷 1袋
- 油 适量
- 淀粉 半勺
- 蒜 2瓣
- 姜 2片
- 葱 2根
- 干辣椒 适量
- 生抽 2汤匙
- 醋 适量
- 酒 适量
1、鱿鱼卷开水烫一下,水里要放一点酒。时间不要太久,打几个滚就可以捞出控干水分。 尖椒,彩椒切块,葱和辣椒切段,姜蒜切片,淀粉加水搅拌均匀。 也可以用鲜鱿鱼,去外面黑膜和中间一根白色软骨后,刀与鱿鱼成35-40度的样子斜着片,不切断,然后转90度同样片,下水一焯就是鱿鱼卷。
2、起锅烧油,放入葱姜蒜干辣椒爆香
3、下入尖椒,青红椒炒至断生
4、放入鱿鱼卷,加入生抽、料酒、醋,快速翻炒几下,时间不要久
5、倒一点淀粉水,翻炒均匀出锅。
小贴士鱿鱼焯水和翻炒时间都不要过长 最后的淀粉水不要太多
做菜好吃都有技巧,我的每道菜都有小妙招,大家搜索“豆果”可以直接查看我的菜谱!
喜欢这个食谱记得收藏、关注哦!欢迎在下方留言分享您对这道美食的建议。
爆炒鱿鱼你这么做,好吃到停不下来除了做起来有点烫人以外,其他还好。
By 舒然宝贝??
用料- 鱿鱼 1条
- 辣椒粉 适量
- 葱 适量
- 胡椒粉 少许
- 蒜 2瓣
- 姜 2片
- 蚝油 适量
- 油 适量
- 盐 适量
1、先往锅里多放一点油,烧热后,将收拾干净的鱿鱼放入锅里,这个过程有点烫人,可以拿个锅盖挡一下,煎熟后拿出。
2、稍放凉,切好,备用。
3、锅里剩少许油,加热放入葱姜蒜,炒香。
4、放入鱿鱼翻炒,在根据个人口味放入所有的调味料。
5、炒至汁水少量,收汁就可以出锅啦。
小贴士只要注意煎鱿鱼时不要烫伤就好。
鱿鱼的营养功效1.防治贫血
鱿鱼富含钙、磷、铁元素,利于骨骼发育和造血,能有效治疗贫血。含有的多肽和硒等微量元素有抗 *** 防辐射的作用。
2.预防带血综合症
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缓解疲劳,恢复视力。
3.预防糖尿病
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对糖尿病有预防的作用,促进肝脏的解毒作用,预防有酒精肝引起的肝脏功能损害,所以鱿鱼作为下酒菜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做菜好吃都有技巧,我的每道菜都有小妙招,大家搜索“豆果”可以直接查看我的菜谱!
喜欢这个食谱记得收藏、关注哦!欢迎在下方留言分享您对这道美食的建议。
3.5米!超大鱿鱼被冲上海滩吓跑游客,为何深海多巨物?说起鱿鱼,我们脑海里的印象还是那个小小的、半只手一般大的海洋小生物,餐桌上一个大盘子也能摆上好多只鱿鱼。可是,近期南非出现的一只大鱿鱼可能要刷新我们对这种动物的认知了。南非海岸上的这只鱿鱼有三米多长,把游客们吓了一大跳。更让人惊讶的是,这只三米多长的大鱿鱼在深海域内却只能算“小动物”。那么,超大鱿鱼到底能有多大?深海海域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动物?
(生活中的鱿鱼)
超大鱿鱼被冲上海滩,吓跑游客
在南非的开普半岛西海岸,海浪把一只巨型生物冲上了沙滩。那个生物的形态和我们平常认识的海洋动物差别特别大,所以在一开始根本就没人敢靠近,更别提触碰它,海岸上的游客被吓得纷纷逃窜。而且,自从海岸上有了这个不明生物,当地就传开了谣言,说海岸上出现了一只大怪物,不祥的征兆已经降临,甚至还有人说附近的村子很可能要遭到海怪的吞噬了。
这些听起来离谱的谣言,直到一些胆子很大的当地人小心翼翼地靠近这个“怪物”之后才被粉碎。躺在沙滩上的,根本就不是什么怪物,而是一只大鱿鱼。
不过那只鱿鱼的外形看起来的确惊悚,它长3.5米,眼睛有篮球那么大,“头部”也有一个六七岁的小孩身体那么大,十条巨大的吸盘盘在一起,绞成一团,看起来确实是让人感到不适。
(巨型鱿鱼)
这种体型很大的鱿鱼学名叫做“巨型鱿鱼”,也叫“大王乌贼”,是世界上更大的动物之一,也是更大的无脊椎动物。但其实,鱿鱼和乌贼是不一样的,鱿鱼的身体会更加狭长一些,看起来像一个大标枪,所以民间还称它为“枪乌贼”。而乌贼无论是身体还是触手都会更短小一些,它的触手还不能像鱿鱼一样缩进身体里面。
(大王乌贼)
巨型鱿鱼体积特别大,成年的雌 *** 会有10米多长,雄 *** 会有14米之长,南非海岸上那只3.5米的大鱿鱼只是一个两岁的“小朋友”。所以,这些大鱿鱼,就成了希腊神话中海怪的原型,成了吃掉海中渔船的罪魁祸首。
虽是神话,但对于巨型鱿鱼的这种幻想也不无道理。巨型鱿鱼 *** 力是非常强的,它捕食时候用的两只触手上,长着密密麻麻的、特别大的吸盘,这些吸盘上长着它们锋利的牙齿,不管什么动物都能往它们自己的肚子里塞。
(人们给巨型鱿鱼做的雕塑)
但是,至今为止我们人类还没有看到过活的巨型鱿鱼,和南非海滩上的这只鱿鱼一样,凡是被人们看到的都是已经在海底“寿终正寝”的鱿鱼 *** 。为什么这些巨型鱿鱼都是出现在深海区?为什么深海会有这些巨大的海洋动物?
深海区有大动物的科学依据
我们生活中不管是洗海澡,还是游船,其实都是在很浅的海表面,深海对我们来说好像还是《海底世界》里播出的那片深蓝色的神秘地域。不仅是巨型鱿鱼,深海仿佛有魔力一般,好像什么动物到了深海区都是巨大的。
在那里,小小的鱿鱼可以有十几米长,饭桌上的螃蟹可以变大一百倍,力气大到把人拖进大海中,一条鱼可以有17米长,需要几十个成年人共同把它举起来……这些巨大的海洋动物都生活在深海区,可想而知深海区的日常可能是超乎我们想象的“异世界”。
(深海世界)
随着海洋研究的推进,科学家们逐渐发现了一个规律,深海越深,动物体积越大,就这个规律的原因,也给出了几种可能。
之一种原因就是,深海没有人类的打扰,海洋动物们可以发挥出自己的“生长潜能”。对于动物来说,人类可能就是它们生活以及生存更大的敌人。浅海区的鱼虾、螃蟹、乌贼等动物还没等长大,可能就被人们端上了饭桌,长此以往,看不到大的动物也很正常。
而深海区就不一样了,这里没有人类的捕食,动物们唯一丧命的途径就是被更大的动物吃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越是大的动物越有可能存活下去,经过大自然一代一代的选择,长得大的动物基因被一代代地传递下去,生存下来的动物自然体型更加庞大。
(皇带鱼,最长有17米)
第二种原因,可能是深海动物发育成熟晚,这样会导致体型变得更大。
深海的动物不及浅海区这么多,食物也少,所以深海动物发育成熟的就会晚一些,也必须要有足够的能量保证自己的存活。这些大体型的动物, *** 力更强,游动能力也更大,在出现食物的时候能够更快补充能量,因此也更能生存下去。
第三种原因,是和海水的温度有关。深海区离海面远,接触到的阳光少,海水温度更低。因为低温能够抑制生物的呼吸作用,降低新陈代谢的频率,所以深海动物的寿命是比浅海区动物长的,而且因为新陈代谢少了,能量消耗就少了,转化为脂肪的就更多了,动物体积也就会更大。
(深海中的动物脂肪很厚)
比如说,大部分鲨鱼体长一般不会超过一米六,而深海区的鲨鱼却可以达到7至8米,体重重达一吨。这么大的体重就来源于深海鲨鱼的长寿命和能量积攒。普通的鲨鱼寿命也就在100岁左右,而深海鲨鱼能活到500多岁,脂肪很厚,体积也特别大。
这些,都可能是促成“深海巨物”出现的原因。现在,我们人类对于深海区的探索和了解依旧是比较少的,不仅是因为深海区距离人类活动范围太远,很难触及,也是因为深海巨型动物的攻击 *** 比较强,探索作业困难很大。
(人们幻想的海底世界)
但对于深海动物来说,人类少探索,也许是它们的幸运。都说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但人类对于动物来说更像是一场灾难。凡是人类踏足之地,动物们或多或少都会遭到侵害,要不是被端上餐桌,要不是为了经济利益被 *** *** 。人类一次次地把动物们从常见变成濒危再变成灭绝,对动物来说,人类的探索或许就是灾难。
参考文献:《神秘的海怪:大王乌贼》 中国知网 2014
作者:sherry 审核:henna 校稿编辑:李子
如何区分章鱼、鱿鱼、墨鱼和乌贼?中国水产频道报道,
章鱼、鱿鱼、乌贼等等这一些,其实都是软体动物门-头足纲下的生物。软体动物门下都包括哪些我们所熟知的动物呢?各种海螺、淡水螺和蜗牛,各种蛤蜊、牡蛎、蛏子和扇贝,再就是各种章鱼、鱿鱼、乌贼,头足纲嘛,今天就来聊聊如何区分章鱼、鱿鱼、墨鱼和乌贼?
来源/ 漫步集(微信号:H *** e_a_Stroll)
文/ 一个男人在流浪
章鱼、鱿鱼、乌贼等等这一些,都是软体动物门-头足纲下的生物。何为软体动物呢?当然就是轻音身柔体易推倒……好吧,其实是身体柔软,有真体腔的动物。
软体动物门下都包括哪些我们所熟知的动物呢?有腹足纲——各种海螺、淡水螺和蜗牛,双壳纲——各种蛤蜊、牡蛎、蛏子和扇贝,再就是我们今天要谈到的头足纲——各种章鱼、鱿鱼、乌贼,头足纲嘛,顾名思义,脚丫子长在头上的意思。
你要吃惊了:吓?章鱼乌贼居然和海螺蛤蜊是亲戚!纳尼!
你别吃惊,还真就是这么回事,不信你买一只乌贼回家看看,在它的体内是不是有一片乌贼骨?那其实就是退化了的贝壳。而在头足纲的活化石——鹦鹉螺身上,这种特征更为明显,它至今还保留着螺旋状的类似于海螺的贝壳。
你又吃惊了:吓?鹦鹉螺居然不是一种螺?别急,且听我慢慢道来。
要说起这头足纲的故事啊,那年头可就久远了,那是大概5亿年前( *** ,奋斗了五亿年居然还是被作为食材,好不甘心呐)……大概5亿年前,从早期的生物演化出了带有贝壳的鹦鹉螺,又从鹦鹉螺演化出了带贝壳的菊石和贝壳藏在体内的箭石(长得很像鱿鱼)。
那时的头足纲家门何其兴旺,分了6个亚纲,即直角石亚纲(Orthoceratoidea)、内角石亚纲(Endoceratoidea)、珠角石亚纲(Actinoceratoidea)、鹦鹉螺亚纲(Nautiloiea)、菊石亚纲(Ammonoidea)和蛸亚纲(Coleoidea),其中仅鹦鹉螺亚纲就有900多属几千种,整个头足纲有一万多种!而且几乎都占据了食物链的最顶端,是当之无愧的王者。
可惜命运多舛,2亿多年前的二叠纪-三叠纪生物大灭绝引起的海洋生态 *** 崩溃,直接灭绝了97%的头足纲生物,直到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生物大灭绝,菊石彻底灭亡。自此,除了鹦鹉螺亚纲和蛸亚纲 *** 之外,其余4个亚纲直接灭门了,我们现在还能见到的头足纲生物,只剩寥寥七百余种。
菊石化石
头足纲 *** 下来的鹦鹉螺亚纲和蛸亚纲,鹦鹉螺亚纲下面仅存①鹦鹉螺目这1个目。而蛸亚纲又可以根据足的数量不同分为十腕总目和八腕总目。十腕总目的特点是10只足,足上的吸盘带着柄,体内有个退化了的壳。包括②旋壳乌贼目、③微鳍乌贼目、④乌贼目、⑤深海乌贼目和⑥枪形目这5个目;八腕总目那就是8只足,吸盘没有柄,内壳基本已经消失了,包括⑦八腕目和⑧幽灵蛸目这2个目。也就是说,现存的头足纲,还剩下8个目。
那么,我接下来就会按照顺序简单介绍一下现存的头足纲各个目和它们的 *** 物种。
1.鹦鹉螺目
快速识别:有类似于海螺的外贝壳
常见吃法: *** 叔叔,就是这个人要吃一级保护动物鹦鹉螺!
鹦鹉螺是头足纲里的老 *** ,也是现存的头足纲里唯一还保留着外壳的一类,现在还有2属6种。鹦鹉螺的外壳和海螺的外壳有本质上的不同,海螺的外壳中间是空的,而鹦鹉螺的外壳则是由许多半封闭的小空腔组成,每一个小空腔被称为一个“室”,每个室之间有一个小孔相连接,“室”内充满了气体,鹦鹉螺正是靠着“室”内的气体来控制自身浮力。
被切开的鹦鹉螺外壳。可以清晰地看到“室‘,其中更大的那个是盛放鹦鹉螺身体的地方,叫做“住室”。随着身体生长,鹦鹉螺会分泌相应物质形成新的隔断,成年鹦鹉螺最多可以达到三十多个“室”。鹦鹉螺的壳遵循黄金分割律。
和其他头足纲动物一样,鹦鹉螺也以腕足捕食。它的腕足没有吸盘,不过这一点也不会影响它捕食,因为它的腕足实在是太多,足足有90多根!被它 *** 的猎物想挣脱也不是那么容易的。鹦鹉螺的牙口很好,有9颗牙齿,这让它可以放心的捕食小虾甚至螃蟹大快朵颐。
请无视那个被人工磨光过的鹦鹉螺壳……我只是单纯觉得这个妹子挺好看的……
需要说明一点的是:鹦鹉螺在我国被列为一级保护动物,虽然在某些海滨城市的小摊贩会有鹦鹉螺贝壳 *** ,但在我国买卖鹦鹉螺壳是违法行为。有想拍上图这种照片的妹子们还是要三思。
2.旋壳乌贼目
快速识别:体内有螺旋藻的内贝壳,身体顶端有发光器,只有最顶端有2个很小的鳍,有8短2长共10条足
常见吃法:此君距离你的餐桌有点远……
旋壳乌贼是很神秘的头足纲生物,它的体内有一个类似于鹦鹉螺壳的乌贼骨,也是由许多“气室”组成,唯独缺少了“住室”。自然,它也不需要“住室”,因为这个退化的外壳已经完全被它的躯体包裹,在它体内只是起到了鱼鳔的功能。
旋壳乌贼有十腕总目的基本特征:有十只腕足,其中8条较为短小,2条很长用来捕食。旋壳乌贼常年生活在近千米的深水区,为了捕食,它进化出了一项特殊能力:发光。在它的脑门顶上有一个荧光发光器,可以吸引猎物过来自投罗网。
旋壳乌贼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遇到危险的时候会把眼睛和腕足藏到头里,做一个“缩头乌贼”。
旋壳乌贼的乌贼骨,结构和鹦鹉螺壳很像,也是有很多“气室”
旋壳乌贼结构图,可以看到类似于鹦鹉螺壳的乌贼骨所处的位置
3.微鳍乌贼目(葡萄鱼)
快速识别:体型非常小,一般在1CM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很小的鳍,有8短2长共10条足
常见吃法:与韭菜、鸡蛋同炒
微鳍乌贼是最小的头足纲生物,现存的8种微鳍乌贼,最小的不过6毫米,更大的一般体长也不超过2厘米,它们圆圆胖胖很像葡萄粒,在一些沿海城市偶尔能买到的葡萄鱼其实就是上图这种玄妙微鳍乌贼。
头足纲动物的腕足除了捕食之外,有的还要承担“更重要”的作用。比如玄妙微鳍乌贼,它的雄 *** 第四对腕足又被称为“茎化足”,什么意思呢?“茎”嘛……你们懂得……因为它们没有专门的外 *** *** ,所以这对腕足就承担了这个重任……是不是感觉以后无法直视鱿鱼爪了?
4.乌贼目(乌贼)
快速识别:身体短粗胖,足相对较短,体内有白色石灰质的内贝壳(部分耳乌贼没有),身体两侧有比较大的鳍,有8短2长共10条足
常见吃法:白灼,烧烤,炖豆腐,烤墨鱼干
乌贼和我们日常说是的墨鱼、墨斗鱼其实都是一回事,“乌”和“墨”所反映的都是它逃脱攻击时喜欢喷墨掩护的特 *** :在乌贼的体内有一个墨囊,在遇到紧急关头的时候,乌贼会喷出大量墨汁,把海水搞浑,自己逃之夭夭。至于“贼”字,那可真是冤枉,其实古人本来就叫它“乌鲗”,传来传去,就成了“乌贼”。
其实,如此狼狈的场景在乌贼的生活在并不常见,绝大多数的时候,它扮演的都是捕猎者的角色。它的皮肤中有一个色素细胞层,里面有很多色素细胞,可以通过神经信号扩张或收缩,肤色就会随之改变,乌贼利用这个特 *** 来让自己隐藏在环境背景中,一旦有大意的猎物经过,乌贼会以很快的速度出击,用腕足紧紧攀住猎物。
努力调整体色,试图和珊瑚礁色彩上融合的乌贼
乌贼和其他几种头足动物的更大不同,就是体内有一个石灰质的内贝壳,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乌贼骨、海螵蛸,它是由原始的外部贝壳退化而来,在乌贼体内起到支撑身体结构的作用。绝大多数的乌贼都保留有这个特征,但一些体型很小的耳乌贼已经更进一步的将内贝壳彻底退化掉。除此之外,乌贼相较于其他头足动物来说,体型更加短粗胖,有10只腕足(8只短腕足+2只长腕足),这也能把它和鱿鱼、章鱼区分开来。
乌贼的内贝壳——海螵蛸
并非所有乌贼目生物都有内贝壳:体型很小的耳乌贼的海螵蛸已经退化,几乎不可见
5.深海乌贼目
快速识别:体型很小,身上有发光器
常见吃法:此君距离你的餐桌有点远……
深海乌贼目的总共6种,基本都生活中大洋中层或者底层水域。为了在这么漆黑的环境下生活,深海乌贼的身上进化出了发光器,用来吸引那些趋光 *** 的浮游生物向它靠拢。
深海乌贼目分了两个科,一个是深海乌贼科,就是上图这种,长得比较像旋壳乌贼,在身体顶端有两个小小的鳍。还有一科是栉鳍乌贼科,特点就是它的鳍有像梳子一样的齿。当然咯,无论是哪一科,深海乌贼对我们普通人来说都太罕见了。
6.枪形目 (鱿鱼)
快速识别:体型细长像红缨枪的枪头,有较大的鳍,体内有一片薄薄的透明的内贝壳,有8短2长共10条足
常见吃法:铁板,烧烤,炸鱿鱼圈,炒鱿鱼,鱿鱼丝
枪形目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鱿鱼,也被称为枪乌贼。“枪”是形容它的体型像红缨枪的枪头那般细长,细长的外形的确也是区分鱿鱼和乌贼的一个直观特征。更显着的区别是在体内:和乌贼不同,鱿鱼的内贝壳更进一步的退化,仅剩下一层角质的透明薄片,连支撑身体的功能也没有了,只是作为肌肉的附着物。
枪形目的成员种类很多,各种形态也差异巨大。在枪形目之下,根据眼球外边是否有膜而分成了开眼亚目和闭眼亚目。开眼亚目的眼球完 *** 露在外界,这一支里最着名的 *** 就是大名鼎鼎的大王乌贼(大王酸浆鱿),这种超级大鱿鱼可以长到20米长,体重一吨左右,是目前人类所知的现存更大的头足纲生物。这种大鱿鱼只生活在深水水域,抹香鲸为了捕猎这种它,不惜进行极深的潜水,面对抹香鲸这种巨型捕猎者的攻击,大王乌贼并不束手就擒,反而会利用多钩的腕足反击,在许多老年抹香鲸的皮肤上都会发现一道一道的伤痕,就是鲸鱼和大王乌贼搏斗的过程中产生的。
闭眼亚目更为我们熟知,我们常吃的各种鱿鱼大多都是属于这个亚目。在咱们中国海域出产最多的是中国枪乌贼和日本枪乌贼都是闭眼亚目的成员。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眼球外边还有一层膜保护眼球。
某种闭眼亚目的拟乌贼
鱿鱼目前还不能被大规模人工养殖,好在鱿鱼的捕捞并不困难。鱿鱼喜欢聚群捕食,也喜欢追逐光亮,远洋捕鱿船利用这个特 *** ,在晚上使用大功率灯光吸引鱿鱼群然后一网打尽。出海捕捞鱿鱼的船队规模非常大,使用的灯光亮度也非常高,我记得前阵子在知乎有个帖子,有人坐飞机看到海上有很多亮点,以为遇到了什么奇异事件,其实那就是捕鱿船队发出的光。
捕鱿船队
7.八腕目(章鱼)
快速识别:只有8条长短相同的足,体内完全没有内贝壳,大部分都没有鳍
常见吃法:生吃,煮熟直接吃,煮熟拌葱丝吃,烧烤,章鱼小丸子,海鲜粥
八腕目就是我们所说的章鱼了,因为只有8只足,在某些地区又被称为八带、八带蛸。
大部分的章鱼都没有鳍,这让它们失去了快速游动的能力,为了弥补这种不足,一些章鱼的足与足之间进化出了蹼,通过蹼划水来游泳。还有的章鱼以 *** 水流为动力进行短距离的移动。大部分的章鱼则干脆放弃了游泳的打算,它们不像鱿鱼那样快速的追逐鱼群和虾群,而是依靠腕足在海底礁石里爬行,寻找螃蟹、虾、贝壳之类更容易捕获的猎物。
依靠蹼游泳的某种章鱼
章鱼的内贝壳已经彻底退化,这让它们可以不受任何 *** 的 *** 变化身体的形状,便于它们在狭小的海底 *** 夹缝里穿行,遇到螃蟹和虾的洞口,它们也能钻进去捕食。而在休息的时候,为了躲避天敌的共计,章鱼也喜欢找一个洞钻进去。在非洲的 *** ,渔民利用章鱼爱钻洞的天 *** 捕捉它们。渔民 *** 了一种口大肚小的陶罐,把罐子拴上绳子放到海底,一会儿功夫再拉上来,往往就能发现一只躲在罐子底休息的章鱼。
*** 渔民捕捉章鱼的罐子
我在快速识别里说过,大部分章鱼都是没有鳍的,但还有一些章鱼有很小的鳍,比如最近在 *** 上很火的“小飞象章鱼”,这种章鱼是八腕目须蛸科的,这个科里的章鱼都有2个很小的鳍。
小飞象章鱼
还有一种章鱼更为奇特,它的学名叫船蛸,这种章鱼居然有“外贝壳”!其实,这并不是真正的外贝壳,而是雌 *** 船蛸为了保护卵分泌出来的一层保护壳,产卵之后就会扔掉,和鹦鹉螺的外贝壳有本质上的不同。
船蛸和它的壳
8.幽灵蛸目
快速识别:长得太惊悚了,不需要和其他种辨别
常见吃法:这你也敢吃?在下佩服,佩服
实物长得比较惊悚,这里全都用手绘图来代替。
幽灵蛸目仅有1科1种,就是幽灵蛸,这是一种生活在1000米以下深水区的生物,和章鱼一样,它也只有8只足,但足与足之间完全被蹼连接,整体就像一个布袋。在足的内侧,没有吸盘,而全都是钩子,不过,这些钩子并不是用来捕猎而仅是为了自卫。幽灵蛸捕食靠的是图上那根细长卷曲的触丝,所到之处的浮游生物粘到触丝上就会被它吃掉。
布满钩的足
转载声明
海鲜指南授权转载自“漫步集”,原文首发于知乎,作者:一个男人在流浪。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转自【漫步集】。如有版权问题,敬请联系wx@fishfirst *** 。)
下班还点啥外卖,这道豉油皇鲜鱿快到飞起菜市场里二闺女这次相中了鲜鱿鱼,必须安排哈。
By 古老的青蒜
用料- 鲜鱿鱼(去内脏,去皮) 300g
- 小葱 根
- 姜片,姜丝 各10克
- 料酒 2勺
- 盐 1/3小勺
- 蒸鱼豉油 1.5勺
- 植物油 1勺
- 糖 3克
- 白胡椒粉 2克
1、鱿鱼,档口老板已经帮忙收拾好了。
2、用水清洗后泡一下。
3、泡一会之后沥干水分。
4、调点料汁,酱油、料酒、蚝油、蒜片、白胡椒粉、糖,注意这里没放盐。调好了。
5、切点姜片和小葱白。
6、小葱叶单放。
7、起锅烧油,先放姜片爆香。
8、再放葱白,煸香后加鱿鱼,煎鱿鱼。
9、鱿鱼下锅了。
10、翻面再继续煎,两面都熟了之后,放葱叶,同时把调好的料汁加进去,翻炒均匀。
11、出锅了,把葱姜丝什么的过滤掉,锅里剩的汁浇在鱿鱼上。开吃。
小贴士提醒注意事项: 1.煎鱿鱼时出了一些水,看来鱿鱼洗干净就可以,不要用水泡。2.油适当的可以多放一些。3.少放盐,不放也可以,鱿鱼本神就有咸味。 味道是很好,但没达到鱿鱼表面香脆的效果。总体上算是成功的。
做菜好吃都有技巧,我的每道菜都有小妙招,大家搜索“豆果”可以直接查看我的菜谱!
喜欢这个食谱记得收藏、关注哦!欢迎在下方留言分享您对这道美食的建议。
93个难得一见的照片,巨大的鱿鱼,保时捷坦克,拉伸锻炼峡谷露营。
私人飞机。
名族唱法。
篮球单挑。
海上夕阳。
运树木的卡车。
房车露营。
站着睡着的保安。
豪华老爷车。
一棵大树。
全副武装。
不要用手谁便接球。
渐变宝石手表。
隐藏的楼梯。
捕鼠的鸟儿。
新手上路。
大 *** 机。
专业玩家。
狗妈虎宝。
安装圣诞树。
北极航行。
大力士比赛。
小犀牛。
搬运工小哥的庆祝。
*** 房子刷漆。
蛇头舌头。
邻居的篱笆墙。
杂技表演。
清澈的雪山湖泊。
巨大的狗子。
两万元一公斤的黑松露。
开心的小象。
自制雕花小刀。
鸟窝上休息的黑熊。
电动车比赛。
自制电动开罐器。
大狗与小马。
啤酒宣传车。
窗户灯。
炫酷的逃票小哥。
自行车冠军的腿。
计算器。
巨大的鱿鱼。
猫咪的舞步。
属兔的保护色。
人行道上的高压线塔。
小猫头鹰。
半个汽车。
悬崖上的羊。
保时捷坦克。
蜂猴的大眼睛。
10秒变身。
游艇着火了。
巨大的门。
神奇的照片。
把自己绊倒的狗子。
香蕉蛇。
沙滩防晒。
不堪入目。
庆祝一下。
海边的农舍。
狗子的专座。
选秀比赛。
500元挤人奖励。
*** 姐卖鱼放生,结果。
吃树叶的虫子。
过桥洞的卡车。
晒太阳的蜥蜴。
美食博主。
叠罗汉。
薰衣草庄园。
独角鲸。
球迷的愤怒。
神奇的云。
狗宝宝。
猪猪沙发。
逗猫。
拉伸锻炼。
大狗被欺负。
钓到大鱼。
滑到瞬间。
拐直角的飞机。
磨损的轮胎。
大冰雹。
雪球决斗,居然碰到一起。
来洗澡的狗子。
大鲨鱼奥尼尔。
打招呼的棕熊。
人猫斗。
分享快乐!
酱爆鱿鱼你这么做,保证最正宗鱿鱼身子从中间剪开展开,鱿鱼去掉内脏和膜用小刀在鱿鱼内壁上轻轻划上很多井子型的道子在换成大刀切成菱形的块将鱿鱼去掉眼睛,鱿鱼须切开,鱿鱼头部也切成块,蒜、姜切片,辣椒斜切(怕辣的可以不放)洋葱切片锅中放油,放入葱姜辣椒,小火翻炒转大火,放入鱿鱼,爆炒30秒,再放入洋葱翻炒几下加入烤肉酱3勺加入盐、老抽、胡椒粉,翻炒30秒出锅即可中国菜,家常菜,炒,香,午餐,晚餐,炒锅,锅具
解析海鲜|认识鱿鱼(终结篇)其次是开眼目
大王酸浆鱿,图自SameerPrehistorica
开眼目/Oegopsida,也叫鱿鱼目,共有5总科,分别为:
- 手乌贼总科/Chiroteuthoidea(41种, *** 与触腕又细又长)
- 小头乌贼总科/Cranchioidea(37种,头部特别短小)
- 柔鱼总科/Om *** strephoidea(25种, *** 圆锥形)
- 爪乌贼总科/Onychoteuthoidea(148种,只有触腕穗带钩)
- 菱鳍乌贼总科/Thysanoteuthoidea(1种,肉鳍非常特别)
鱿鱼在中国 *** 一般视作俗称, *** 地区才有鱿鱼目的叫法;而且, *** 学者对学名的选用似无章法,有些种类一会叫鱿,一会又用乌贼;偏偏中文维基又多是 *** 人所编撰,故很多条目相当混乱,例如鱿鱼目还注释亦名枪乌贼。
开眼目五大总科,图自编
总科下合计有24科252种,是头足纲更大分支。
开眼目物种形态极为丰富,既有地球最长更大的鱿鱼,亦有堪称世界最小的乌贼;头足界游得最快的家伙也在这个目里,有些甚至会飞,虽然灵活 *** 可能比不上其它物种;不少成员腕部吸盘还带钩,表明它们进攻能力更强,生 *** 更残暴,同类相食甚至是一种本能。
更大与最小,图自编
由于开眼目是新分类,过往很多分类被大幅调整,这些调整尚未取得大多数认可;再加上技术日益发展,分类不停更新……很难就此作出结论,一一剖述,故本文仅罗列一些常见开眼头足。
最常见莫过于柔鱼总科:
柔鱼总科也叫真鱿总科。虽为总科,旗下却只有一科——柔鱼科/Om *** strephidae;此科又分3亚科,分别为:滑柔鱼亚科/Illicinae(4)、柔鱼亚科/Om *** strephinae(11)、褶柔鱼亚科/Todarodinae(10)。
与枪乌贼科相反,柔鱼科是雄 *** 小,雌 *** 大。
柔鱼总科,图自编
阿根廷滑柔鱼/Illex argentinus,又名阿根廷鱿鱼,俗称阿鱿,英文叫Argentine shortfin squid。主要分布于西南大西洋,是全球最重要的鱿鱼大宗品种之一。成熟胴长在38-40厘米之间; *** 外套膜为褐色,胴背 *** 具明显粗黑带,触腕穗中间有2列特大吸盘。
中国何时开始在该区域捕捉?不同文献有不同数据,有的说93年,也有的说是97年。
阿根廷滑柔鱼鉴定,图自编
太平洋褶柔鱼/Todarodes pacificus,又名真鱿鱼、日本鱿鱼或韩国鱿鱼,俗称北鱿、火箭鱼、东洋鱿等,英文叫Japanese flying squid或Common flying squid。主要分布于日本周围海域,黄海、东海也有一定密度,最远达 *** 斯加湾,南及海南岛以北海域;适温 *** 广,四季产卵。胴背 *** 具深褐色粗带,常见胴长约30厘米,最长50厘米,越往南越短。肉质较硬,多用于 *** 鱿鱼干、鱿鱼丝等。
太平洋褶柔鱼鉴定,图自编
飞行原理:
正如英文名字所示,北鱿还是一种飞行鱿鱼——能在海面上飞行而不只滑行!其原理首先是扩大外套膜,吸入大量海水;再通过漏斗高压喷出,产生强大推力;射出水面后,肉鳍还会像拍翅一样 *** 纵方向,同时触腕排成螺旋状以增加推力,腕膜也能产生一定助力。最远记录30米!速度11.2m/s,人类为10.31m/s。
也有解释认为第②步是漏斗与胴部同时喷水,图自编
巴氏柔鱼/Om *** strephes bartramii,又名柔鱼,俗称赤鱿或红鱿,英文Red squid或Neon flying squid。分布遍及全球 *** 带与温带海域,地中海虽也能见到,但比较少。 *** 外套膜呈深紫红色,腹部具独特银色带(有时不明显);触腕穗大吸盘角质环每隔90°有一个大尖齿,齿间具7-10个小齿;与枪乌贼不同,柔鱼微弱的发光器并非位于内脏,而在体表腹面。根据FAO数据,北大西洋以及南半球海域的雌 *** 柔鱼最长可达90厘米,雄 *** 约40厘米,而北太平洋雌 *** 最长达60厘米,雄 *** 40-45厘米。
柔鱼也是飞行鱿鱼,与北鱿同为东黄海、日本近海主要柔鱼捕获品种。
2020年,通过评估几乎所有海域的柔鱼的线粒体DNA,表明柔鱼属并非只有一种,而是4种,故该属以前3种同种异名被重新订正为种。
柔鱼鉴定,图自编
茎柔鱼/Dosidicus gigas,又名美洲大赤鱿,俗称秘鲁鱿鱼,洪堡鱿鱼则是根据英文Humboldt squid翻译而来。美洲大赤鱿是一种大型鱿鱼,全长可达2.5米, *** 最长1.2米,一般为50-80厘米,最重50公斤,通常20-30公斤。虽然秘鲁鱿鱼肉质疏松,带有不受人欢迎的酸味,但因为生长迅速,分布广泛,而成为迄今为止个体更大、资源最丰富的鱿鱼种类之一,常用于 *** 罐头或鱼饵。
美洲大赤鱿也是一种飞行鱿鱼,不过,它的飞行距离十分有限,最远记录是40公斤飞1.2米。
美洲大赤鱿鉴定,图自编
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又名南鱿、奥兰鸢鱿,英文P *** pleback squid;为柔鱼亚科鸢乌贼属下一种;主要分布于印度-太平洋热带海域。正如英文名字所示,鸢乌贼 *** 一般呈紫红色;其触腕穗吸盘尖齿不同位置会有有不同排列与形状;胴长可达65厘米,重8.5公斤。鸢乌贼主要渔场位于印度洋,资源潜力较大,有很好开发前景。
鸢乌贼鉴定,图自编
接下来简单介绍几种非柔鱼的比较有名的开眼头足。
大王乌贼/Architeuthis dux,又名大王鱿鱼,英文Giant squid,大王乌贼科唯一一种。主要生活于北大西洋及北太平洋深海。偶尔被人类目睹的 *** 并不算大,学者目前只能根据残存部位推测其大小极值:雌 *** 最长大概是12-13米,胴长约4米,最重可达275公斤,雄 *** 全长大概10米,重150公斤;而传说中的20米甚至以上,目前尚无科学记录佐证。
大王鱿鱼便是挪威海怪Kraken的原型。
大王乌贼铜版画与标本记录点
右下图:2015年12月24日,一头长约3.7米的年轻大王乌贼在东京某港口迷路,当时很多人得以近距离围观、拍照、录像!该大王乌贼最后被一名潜水员引至大海,平安无事。
大王乌贼真身,图自编
梅思乌贼/Mesonychoteuthis hamiltoni,亦称大王酸浆鱿、南极大王鱿或巨枪鱿鱼,英文Colossal squid,小头乌贼科梅思乌贼属,也是一种深海巨型乌贼,主要生活于南极周围海域,比大王乌贼更神秘!迄今只在2007年捕获一只重达495公斤的成年大王酸浆鱿,最初估计长有10米,后来实测4.2米(可能是收缩),但从抹香鲸腹中喙片观察来看,学者普遍相信还有更大的尺寸。
大王酸浆鱿,图自编
写到这里,可知有3类头足动物(巨型章鱼、大王乌贼、梅思乌贼)谓之海怪(蛇发女妖美杜莎、挪威海怪克拉肯等),实际上,这些海怪的原型大多在现实是有的,只是被人们夸大而已。区分这些巨型头足也很容易,它们的身形并不相似,更大特征是:章鱼八腕,大王偏瘦,梅思较胖。
鉴别超级头足物种,图自编
如何理解乌贼与枪乌贼、鱿鱼与柔鱼?
就消费角度来看,闭眼与开眼说的都是鱿鱼。但在学术上,闭眼头足类主要叫枪乌贼,开眼头足类主要称柔鱼, *** 地区则习惯将学名写作鱿鱼;分类上,鱿鱼、枪乌贼与墨鱼都称之为乌贼,但传统上,人们又习惯将墨鱼唤作乌贼。英文Squid通译为分类上的乌贼,只是英文世界里,Squid也有狭义之分,狭义便专指鱿鱼;另外,如果是指食物,则鱿鱼的英文还叫ca *** ri。
墨鱼与鱿鱼的中英文叫法,图自编
说来有趣,古代东西方对乌贼的不同描述也许正反映两种文化的不同侧重。
亚里士多德大概是最早记述乌贼的人,他将乌贼描写成海怪,往后的学者大多也以猎奇或研究的角度对待这种庞然大物;而在中国,乌贼最早出现于东汉许慎编著的《说文解字》,称之为乌鲗,往后文人却基本是从舌尖的角度出发,“花枝尾尖,肉较嫩脆”、“柔鱼形似乌鲗,干以酒炙食之味最美”……
古代东西方见解,图自编
毕竟我们血液里流淌的还是吃货的基因,也就难怪这一系列剖解文章不受待见<呆无辜>。
至于头足类的料理,例如章鱼烧、墨鱼丸、花枝羹、海兔酱等就等待以后有机会再动笔了。
参考文献:
鱿鱼本身带有鲜味,不需太多的调料和复杂的 *** ,就能做出美味又爽口的料理。现在都提倡低盐饮食,摄入盐过多,会导致身体水钠滞留,加重心血管负担,长期的高盐饮食会引发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By 甜美风景sw
用料- 小鱿鱼 500g
- 紫苏 适量
- 大蒜 5瓣
- 姜 5片
- 小米椒 适量
- 花椒 适量
- 料酒 1勺
- 薄盐生抽 1勺
- 水果青瓜 适量
1、紫苏洗干净沥干,姜、小米椒切好备用。
2、清洗小鱿鱼,处理牙齿、用夹子去掉墨囊。
3、看这条小鱼都钻到小鱿鱼里面了,让它离开吧
4、姜葱锅中爆香,加入紫苏、花椒、青瓜翻炒。
5、炒香后放入小鱿鱼煸炒,倒入料酒、薄盐生抽、少许糖,大火翻炒。
6、爆炒时间不能太长,控制在4-5分钟内,收汁后即可盛出。
7、鲜美无 *** 紫艻爆炒小鱿鱼,超级下饭哦!
做菜好吃都有技巧,我的每道菜都有小妙招,大家搜索“豆果”可以直接查看我的菜谱!
喜欢这个食谱记得收藏、关注哦!欢迎在下方留言分享您对这道美食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