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鳝养殖中后期,可利用中草 *** 对黄鳝进行催肥育壮。催肥育壮一般从9月5日开始,9月25日结束。催肥前,要给黄鳝驱虫和健胃,以提高催肥效果。
黄鳝的催肥育壮要选择在9月进行。因为9月份高温已去,水温最适宜黄鳝生长。而且这段时间黄鳝产子期也已经过去,是黄鳝积累脂肪、准备越冬的阶段。加上此时自然界中的各种动物饲料营养最丰富。所以9月份是催肥育壮的更佳时节。
利用中草 *** 对黄鳝实行中后期催肥育壮,不仅能提高产量,增加收入,而且能使黄鳝在越冬前有一个强壮的体格,抵抗冬眠时的风霜雨雪的侵袭。
(1)驱虫。8月25日用阿苯达唑(人用的)1片,拌饲料2千克投喂50千克黄鳝。8月26日再用90%晶体敌百虫0.7×10-6全池泼洒1次。以此杀灭黄鳝肠道寄生虫。
(2)健胃。8月30—31日停食2天。9月1—4日用再寄生虫。生稻草50克、萝卜子50克、马齿苋30克、橘子皮3克、辣蓼40克、漂兰根20克、车前草40克、灭花粉30克和神1块兑水浓煎,泼洒1~1.5立方米水体2次。也可以用上述 *** 物煎水烫蚌肉投喂黄鳝4天。以此为黄鳝健胃生津。
(3)催肥。9月5日—25日,用墨旱莲100克、海蚌含珠50克、辣蓼30克、车前子100克、地锦草10克、马鞭草40克、蒲公英50克、谷壳20克(合米机吐出的)和益母30克,兑水煎浓汁烫4千克动物 *** 饲料,投喂50千克黄鳝。连续使用20天,可使黄鳝增重60%以上。此法不可在养鳝的早期使用,否则会使黄鳝提早肥壮,导致中后期黄鳝拒食和厌食。据分析,这是由于提前催肥,使黄鳝的上肠道与下肠道之间的结太肥厚,导致肠道半阻塞的缘故。也有人认为,黄鳝前期太肥,后期无骨架增肉。还有人认为,这是由于黄鳝下肠道脂肪太多,肠壁上吸收营养减少的缘故。
利用中草 *** 催肥育壮后,就将迎来冬天。为了确保黄鳝越冬安全,带水越冬的鳝池在连日不开的冰封雪盖日子里,可用塑料厚膜覆盖增温。但是,一旦天晴,就应当揭去塑料厚膜,以防止池水陡然升温,造成温差危害。上述两种越冬 *** 相比,无水越冬法较为安全,但须防止老鼠和黄狼窜入越冬池内。
半干的水花生是黄鳝越冬的更佳覆盖物,黄鳝越冬常用的覆盖物有稻草、蒿叶、茅草和水芽子草等。这些覆盖物在潮湿的鳝池内覆盖时间太久后,就会出现板结、发霉和腐烂变质等现象。那么,有没有一种既不板结、又不发霉腐烂的覆盖物呢?有!那就是晒制成半干的水花生。水花生在晒成半干后盖在鳝池内,既能保墒、又能防寒,且不板结、不发霉、不腐烂,无毒无臭,是黄鳝越冬的更佳覆盖物。
带水越冬的鳝池应 *** 几杆竹旗。带水越冬的鳝池,在冰凌时期,常需要人工破冰增氧,这不仅工作量大,而且稍有疏忽,就会出现池底缺氧的危险。特别是在风雪交加的夜里,冰冻使养鳝池中缺氧的危险 *** 更大。解决这一问题只需用细弱的竹竿,做几面旗面较大的竹旗, *** 鳝池内就行了。竹旗受寒风的劲吹,不断在水体中摇拽,使水里的冰冻不能生成,且摇拽时又可以增加水体里的溶氧量。但是,无风的冰冻天也是时有出现的,养鳝者切不可因有几杆竹旗 *** 在鳝池内而一劳永逸、忽视管理。
将网箱内黄鳝转入越冬池应提早进行常见的鱼池套网箱养鳝或其他深水无土层网箱养鳝,因其网箱内没有泥层,所以其黄鳝不能安全越冬。倘若需要将网箱内黄转入专用的越冬池,应提早在10月下旬行,因为黄转入越冬池后,需要一段时间打洞,如果转,气温太低,黄的活动能力受水温的 *** ,打洞十分困,即使打出了洞穴,也不那么深,这就达不到安全越的目的。此外,由于黄鳝转入新池的时间较短,其逃循和呼吸的进出洞口也就不能打得那么多,一旦发生某个洞口堵黄鳝就有窒息死亡的危险。所以,深水无土层网箱养,在将黄鳝转入专用的越冬池时,一定要提前在10月下至11月上旬进行,染天0一间需只,要需越冬池的建造意立置深水无土层套网箱养殖黄鳝,在建造配套的越冬池时,应选择地势较低,避敌害,避畜害,北高南低和光照充足的地方建池。
越冬池的面积,按每50千克黄鳝挖一边长为3米的正方形土池,池深为1米(不包括挖起的新土筑成的高度)。池子挖好后,将转池原用的网箱迁置于池内,进土20~30厘米。有条件的注水浸泡新土20天转鳝;无条件的可在池内施500克过磷酸钙,并且不要弄细池内的土垡子,注水浸泡2天即可投鳝。投鳝后保持20厘米的水层10~15天,然后缓缓排干池水,放置些防寒覆盖物。
黄鳝越冬前的消毒与驱虫。在越冬之前,也就是10月中下旬,应切实做好消毒。越冬前的消毒与平常不一样,它除杀灭水体和水生植物上的病菌外,还要清除鳝池底质的异味和 *** 。其做法是先用25×10-°的生石灰化水趁热全池泼洒1次,隔4天排干池水晒泥2~3天。复水后驱虫,先驱肠道寄生虫,用阿苯达唑(人用)1片拌2千克饲料,投喂50千克黄鳝,2天1次,连用2次。随后用90%晶体敌百虫按0.7×10-6全池泼洒1次,以杀灭体表寄生虫和血液寄生虫等。越冬前,如果某个池内有某些疾病,应以治病为主。假若是细菌 *** 疾病,治愈后就不需要消毒,只需间隔3~5天后采取驱虫措施就行了;假若是寄生虫 *** 疾病,治愈后就不需要驱虫,只需间隔5~6天采取消毒措施即可。
黄鳝是偏食动物饲料的杂食 *** 鱼类,倘若让它吃惯了某种食物,就很难使其再吃其他食物。为了增加鳝食营养的全面 *** ,促进黄鳝的正常生长,就一定要改变黄鳝偏食的习 *** ,耐心做好驯食工作。
驯食工作主要有两点:一是改黄鳝的偏肉食 *** 为杂食 *** ;二是改黄鳝的单一食 *** 为普食 *** 。
鳝苗投入养殖池后,需要4天时间调理代谢机能和适应环境。4天之后,就可以投食了。先少量投喂3天蚯蚓,然后中断2天投食。这两天中,取10余条蚯蚓,用纱布包好,系上绳子,晚上在池水中拖几圈,以引发黄鳝的食欲。此后,改投非动物 *** 饲料。1个星期后再改投2~3天的蚌肉或螺肉。如此将非动物 *** 饲料与动物 *** 饲料交替投喂30天左右,驯食方可成功。如果驯食期间,黄鳝完全不吃商品饲料,可利用鱼粉或蚌内腥水调制豆渣、菜子饼等进行投喂。
黄鳝驯食是一项耐心、细致的工作,切不可因黄鳝拒食某种食物而放弃驯食。因为驯食工作是保障黄鳝摄取全面营养,促进长肉长膘,解决中后期食源不足问题的重要途径。
蚯蚓大多生长在粪坑、烂草堆等肥沃的地方。因其进食腐熟的腐残质,所以其体内藏有许多病菌和虫卵。据笔者调查,长期摄食蚯蚓的黄鳝,其肠炎的发病率高于进食其他食物的4倍;其肠道寄生虫的发病率也高于进食普通食物的3倍以上。
通过对蚯蚓采用过热烫、 *** 漂等10多种 *** ,结果表明唯有泥洗法更好。什么叫蚯蚓的泥洗法呢?蚯蚓的泥洗法是把采挖的新鲜活蚯蚓放置于无菌湿润的细黄泥中,用防逃容器喂养4~6多小时,让蚯蚓自行 *** 黄土,排出体内肮脏粪便,达到清除 *** 和虫卵的作用。实践证明,泥洗过肠胃的蚯蚓投喂黄鳝,其肠炎的发病率几乎为零,其肠道寄生虫的发病率也降低 *** %左右。此法简便易行,用铁锹铲除地表的沃土,便可取无菌黄泥。长期投喂蚯蚓的养鳝者,可每星期在细碎的黄泥中拌一次微量的二氧化氯,其防病效果更佳。
在采用旋挑法挑剥螺肉前,先应制做好一个挑剥器。取一根30厘米长的小木棒,其粗若小指,用一大针紧 *** 于木棒的一端,挑剥器就做好了。将新鲜的活螺置于铁锅内,兑水煎开3~5分钟,螺盖壳自行脱落,捞取摊凉,便可以进行旋挑取肉了。注意:在煎螺去盖壳的时候,要急火快烧,以免螺肉烂熟,不利于旋挑。,并旋挑螺肉时,左手执螺,用拇指和食指将螺夹起,螺尖朝掌心。右手执挑剥器,将挑剥器的针头 *** 螺内硬肉上,顺螺旋转的方向轻轻旋转,其螺内可供食用的部分即可全部顺旋转而出。每10千克肥螺,可取肉、肠和蛋白米6千克以上。
每逢河水大跌,蚬子满坡爬行,提桶采捡,洗去泥沙,放入锅内兑水煎熬,开后约5分钟,其壳自开,其肉自出。捞取摊凉,扒壳择肉,极其简单。
蚌肉是目前黄鳝的主食之一,其肉质有红色和白色两种。白色的蚌肉来源于精养鱼池内生长的蚌;暗红色的蚌肉来源于自然水域中生长的蚌,如沟渠塘堰等。因水域从未进行过消毒和驱虫处理,所以其蚌肉内含有大量的病菌和寄生虫。稍加观察,其暗红色的蚌肉中不难发现有许多状如蚂蚁卵的 *** 小点。这样的蚌肉必须进行热烫处理方可投喂黄鳝,具体做法如下。
先将暗红色的蚌肉剁细,放入盆中,只装半盆,然后将烧开的沸水迅速注满盆中,用筷子搅拌一下,使蚌肉受热尽量均匀。15分钟后再用凉水淘一遍,使蚌肉迅速变凉。如此一热一凉, *** 了蚌肉内的全部病菌。热烫处理后的蚌肉投喂黄鳝,黄鳝不仅不生病,而且容易消化吸收,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有许多养鳝者不仅对暗红色的蚌肉进行烫制,而且对清洁的白色蚌肉也采取这一措施。他们说:“黄鳝吃了烫制后半生半熟的蚌肉,生长快,无病无忧。”其实,吃生蚌肉的黄鳝,需8千克蚌肉长肉1千克,而吃烫制的蚌肉,只需3.5千克就可以使黄鳝增重1千克以上。
利用蚌内腥水配制鳝食。每年秋季,黄鳝爱吃的动物 *** 饲料紧缺。为了解决饲料问题,可投些非动物 *** 饲料来弥补不足。可是,吃惯了腥味饲料的黄鳝,一时间难以更换味口,往往是你投它不吃。针对这一问题,可利用蚌内腥水调制或配制非动物 *** 商品饲料进行投喂。这样既能促进黄鳝进食,也能使黄鳝的营养得到全面的补充。
配制 *** 有两种,一是利用蚌内腥水调和面粉投喂;二是用蚌内腥水搅拌菜子饼或豆渣投喂。有条件的也可以将几种非动物 *** 饲料,加适量的蚌内腥水制成颗粒状饲料投喂。
新池的调酸。新建的养鳝池在进土时,应选用的田头地角的表层土壤。如果没有这个条件,直接用深层黄泥,就必须对土层进行调酸。因为黄鳝适应在微酸 *** 土层中栖息生长,新挖出的深层黄泥,pH值偏高,不利于黄鳝的正常生长。加上新挖的黄土,有机质含量少,土质坚硬,不利于黄鳝打洞潜伏鉴于上述原因,使用深层黄土养鳝,更好采用青草沤池的 *** ,对其黄泥土层进行调酸。这种办法既可以调整鳝池土层的酸碱度,又可以改良土壤的疏松度,具体做法如下。一每10平方米用青草1担,用脚踩入或铁锹扎入泥层,浸泡1个月,换水后每立方米水使用100克生石灰化水消毒1次。1星期后排水,并将泥层用铁鳅翻一遍,再注入新水投放鳝苗。
一般来说,黄鳝是以动物 *** 饲料为主的鱼类,并且要求饲料鲜活,不食腐烂 *** 动物 *** 饲料。就人工养殖来说,黄鳝的饲料应是以动物 *** 饲料为主,植物 *** 饲料为辅。 保证充足优质的饲料是黄鳝养殖成功并获取高产的关键。黄鳝是以摄食动物饲料为主的杂食 *** 鱼类,其饲料来源广泛,也比较容易获得,黄鳝养殖者可利用现有资源收集和培养活饵料。
黄鳝喜欢吃什么样的饲料?
最喜欢吃食的食物顺序依次是:蚯蚓、河蚌肉、螺肉、蝇蛆、鲜鱼肉等,黄鳝是以动物 *** 饲料为主的杂食 *** 鱼类。在不同的生长时期,黄鳝的食物组成有些不同:仔鳝吃食蛋黄、水丝蚓和蚯蚓;幼鳝吃食水丝蚓、蚯蚓、轮虫、枝角类、孑孓;成鳝主要摄食蚯蚓、小杂鱼、螺肉、蚌肉、小虾、蝌蚪、小蛙和昆虫等。为了解决饲料来源问题和提高增重,幼鳝和成鳝应尽可能及早驯化投喂人工配合饲料。
黄鳝吃什么食物?
黄鳝属于杂食 *** 动物,吃的食物比较广泛。
野生黄鳝。野生的黄鳝一般捕食水中的小鱼、小青蛙、虾米等,有时也吃水中的一些植物,诸如浮萍等水草。
人工饲养。人工饲养的黄鳝则用蚯蚓以及一些动物内脏等加以喂食,同时也配合米饭或 *** 等饲料喂养。
喂养黄鳝如何管理?
黄鳝的饲料要求会随着它生长阶段的改变而改变。因此我们为了保证满足黄鳝的营养需求,要合理调整饲料。例如在一周内的黄鳝苗主要饲料以浮游生物为主,所以我们要提高水体的肥力,培养浮游生物。黄鳝有着晚上进食的习惯,所以我们在养殖前期的时候每天傍晚需要适当投喂饲料。然后随着黄鳝的生长年龄增加,可适当提早饲喂时间。两周左右后每天投喂三次左右,保证有充足的营养供黄鳝的生长。
小池塘养殖黄鳝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合理建造鳝池
黄鳝的饲养池应选择在避风向阳,靠近水源的地方建造,可在房前屋后的空地、土坑、水沟边及田边地角等处建小池塘。鳝池的面积一般以 50-100平方米为宜,对于庭院小规模养殖,每口池以10平方米左右为宜。池深1-1.5米,可用条石、水泥、砖块和三合土等材料建造,最后一定要用水泥勾缝。池壁顶部要用砖块做成“T”字型,池坎顶部应高出水面30厘米以上,进、排水管和溢水管必须用铁丝网牢固封闭,严防黄鳝外逃。池子建好 后,池内放入30厘米厚的泥土,再投入砖头、石块,以便黄鳝打洞穴居。泥面保留10厘米左右的水层,以便黄鳝穴居时头伸出洞口观察觅食或呼吸。最后,在池面上栽些水生植物,如水浮莲、慈菇、茭白等,但要求其所占水面在一半以下。
小水泥池养殖黄鳝
黄鳝养殖:鳝苗的来源和质量如何掌控?
2、科学放养鳝种
黄鳝池经消毒注水后,等水温上升到15℃以上时,即可投放鳝种。放种时,应将鳝种用3%~4%的食盐水浸洗15-20分钟,杀灭其体表的病原体。投放时,要求同一口池的鳝种规格必须整齐,每千克约30-40尾的鳝种,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50-150尾。为了保持泥土中水和空气的畅通,可按每平方米放养8-10尾泥鳅,让其上下窜动,改善水体环境,提高溶氧水平。
黄鳝养殖
3、加强饲养管理
黄鳝喜欢生活在溶氧充足的水体中。当发现黄鳝经常将头伸出水面,摄食减少,即说明水中缺氧,应及时更换池水。一般春秋季节6-8天换水一次,夏季2-3天换水一次,如长期有微流水流入更好。同时,每天应清除池中残饵或杂物。进入冬季黄鳝冬眠时,可将池水放干,并在底泥上面铺一层稻 草或麦秸,以保温保湿。由于黄鳝是无鳞鱼,易受病菌、寄生虫侵袭,再加上它对多种 *** 物敏感,所以病害防治工作至关重要。黄鳝常见的疾病有梅花斑病、水霉病、发烧病、腐皮病、水蛭病(又称蚂蟥病)等。
黄鳝养殖
4、注重饲料投喂
黄鳝是以肉食为主的杂食 *** 鱼类,特别喜欢吃鲜活饵料,如蚯蚓、小鱼虾、螺蚌肉、蚕蛹、蝇蛆、禽畜内脏等,也可投喂一些植物 *** 饲料,如麦麸、米糠、豆渣等。黄鳝一旦习惯于某种饲料后就较难改变其食 *** ,并且具有昼伏夜出寻食的习惯,因此在鳝种入池后,必须进行饲养驯化工作。首先在入池后3-5天内不投饵,然后用动物 *** 和植物 *** 饲料配合投喂。投饵量应由少到多。投饲时间从傍晚开始,逐步提前投饲时间,直至能吃多种配合饲料,且能在上午9时、下午4时左右摄食为止。黄鳝在水温15℃以上时开始摄食,25℃~30℃时摄食旺盛,因此5-9月应加强投喂,一般投饲量为鱼体重的3%~5%。在6-8月的生长旺季,投饲量可增加到6%~7%。
对养殖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养殖,天天都有精彩的养殖资讯、技术文章分享。投稿邮箱:yzydtcom@126 *** 。
之一种:黄粉虫
黄粉虫又叫面包虫,蛋白质含量高达50%以上,此外还含有磷、钾、铁、钠、铝等常量元素和多种微量元素,被誉为“蛋白质饲料宝库”。
此外,黄粉虫还是老少皆宜的美味佳肴。黄粉虫口感好、风味独特、易于被消费者接受,可以烘烤、煎炸、加工成具有果仁味的蛋白饮品、精制蛋 *** 等多种形式的食品。
冬季仍能正常发育,常食枣,生花生等物,是家家户户都可以养的虫子。随着科技的发展,黄粉虫的市场潜力也会越来越高。养殖黄粉虫不仅作为鱼饲料,也是发家致富的美食项目。
第二种:蚯蚓
蚯蚓不仅可以作为饵料,还是一味不错的中 *** 。在田间还有专门养殖蚯蚓用于疏松土壤。
蚯蚓,作水产饵料 *** 品种有湖北环毛蚓等。该品种喜潮湿环境宜在池、塘、河边湿度较大的泥土中生活在水中存活时间长不污染水质。
蚯蚓是杂食 *** 动物它除了玻璃、塑胶和橡胶不吃其余如腐殖质、动物粪便、土壤细菌等以及这些物质的分解产物都吃金属也可以吃。
第三种:水蚯蚓
水蚯蚓:又名红丝虫、赤线虫,体色鲜红或肉红、橙 *** 。它们多生活在排放污水或废水的 *** 污泥中。水蚯蚓的营养价值极高,它是金鱼和锦鲤非常爱吃的饵料,是鲟、鱼危、鲤、鲫、鳅、娃娃鱼及黄鳝等底栖鱼的主要食粮。也是鳗苗、幼鳖的主要饵料。
养好红线虫,可为养殖水产品提供长期稳定的优质动物饲料,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和养成品质。红线虫池养、田养均可,以池养产量更高,每亩年产量可达750~1000公斤,按目前市场更低价每公斤20元计产值达1.5~2万元,可获纯利0.8~1.2万元。
水蚯蚓特别爱吃具有甜味的粮食类饲料,畜禽粪肥、生活污水、农副产品加工后的废弃物也是它们的优质饲料。
第四种:水蚤
水蚤体小,长约2毫米,浅肉红色,生活在淡水中。其营养丰富、容易消化,是鱼苗、鱼种的适口饵料。
人工培育水蚤喂鱼成本低、鱼类生长快、增产效果好。水蚤种入池15天~20天后,经过大量繁殖,可布满全池。这时,即可分批捞取喂鱼。在水温18℃~20℃的环境下,可常捞常有,连续不断。
农业种植或养殖中遇到困难,中国更大的农技问答“云种养”平台,数万名优秀农业专家时时在线,免费解答。养好饵料,增产增收。
第五种:蝇蛆
蝇蛆为苍蝇的幼虫,取食粪便及腐烂物质,也有的生活于 *** 动物 *** 中,生长繁殖极。
人工养殖不需很多设备,室内室外、城市农村均可养殖。有条件的可采用高技术繁殖无菌蝇蛆,进行综合开发;暂时不能利用高技术的农村专业户,可不养种蝇,直接引诱自然界的苍蝇来产卵,直接繁殖鲜蛆来解决特种养殖动物所需的 *** 饵料。
江西省兴国县埠头乡枫林村一位农民,用竹篾编蝇笼,笼养苍蝇发展到14只笼子,日产蝇蛆30千克,足够1000只甲鱼的饲料。自从把苍蝇“编进”生态链后,他养甲鱼的成本投资减少了近一半,而年产值比原来翻一番。
苍蝇对荤腥、腐臭的东西特别敏感。盛夏是黄鳝摄食生长的高峰期,也是苍蝇产卵繁殖的高峰期。这时候,把土豆、糠麸烫熟后搅拌成糊状,加入不能吃的鱼头、臭鱼、猪下水、羊下水、鱼籽、鱼肠子等发臭的动物 *** 或下脚料,浇上点人尿,然后把这些引诱物放到黑色瓦罐或黑瓷缸里,引诱苍蝇来产卵产蛆。黑瓦罐、瓷缸吸光升温快,不长时间里面就爬满蛆了。把黑瓦罐里的东西倒在簸箕里,掺上些煤渣灰轻轻搅拌一会儿,然后斜放,蛆很快就爬出。将爬出来的蛆扫到盆里,洗干净就可以喂鳝了。
也可以直接把一排排的黑瓦罐架在黄鳝池水面上,长出蛆后,蛆能自行爬出瓦罐,落到水里喂黄鳝。引诱物也可以用豆渣混合少量人粪尿做成。隔一段时间,要更换一下瓦罐里的引诱物,让它一直散发出荤腥、腐臭的气味,引诱苍蝇繁殖新蛆。
在寒冷的冬天在温室内养苍蝇产卵孵蛆喂黄鳝,也非常经济实用。以上介绍的是简单、实用的养蛆 *** ,但它的产量不可能太大,而且有可能沾染细菌。下面再介绍一种产量大、养殖科学而且能杜绝有害菌感染的养殖蝇蛆的 *** 。
(1)准备基料和饵料养种蝇的饵料是把蛆洗干净打成浆,加入5%的酵母做成;也可以用麦麸100克、奶粉1克、水200毫升的比例配成。饲养蛆的基料是用猪粪、鸡粪加入适量的麦麸和0.01%~0.03%浓度的碳酸铵水配制成的含水呈65%的培养基料。
(2)种蝇来源更好从科研部门或专业养殖场购进无菌家蝇作种。也可以用野生家蝇灭菌后作种。 *** 是:将含水10%的培养基放入玻璃罐头瓶中,然后放入即将变成蛹的蛆,当蛆变成蛹后,用0.1% *** 溶液浸泡2分钟,再挑出个大饱满的蛹放入种蝇笼里,羽化后就是无菌种蝇。
(3)种蝇饲养一般用铁丝和铁纱网做成笼子养种蝇。笼的一边开一个小洞,用于各种 *** 作。小洞口套一个长的黑布套,平时系住,伸手进笼时,从布套里伸进去,可防止种蝇飞出。种蝇笼放在室内,保持室温27℃~29℃。每个蝇笼内放清水1小杯,2个小碟,一个盛红糖,一个盛种蝇饵料;再放1个小饭碗,做产卵缸,里面盛着养蛆基料,引诱雌蝇产卵;还要放1个普通玻璃罐头瓶,作羽化缸,用作种蝇换代时羽化种蝇。每天上午将饵料碟、饮水杯取出清洗,换上新鲜饵料和水,然后把产卵缸拿出,倒出里面的卵和基料,更换上新的基料,放回原处。红糖50克1次放入,供种蝇吃3天。每批种蝇从羽化后起,20天就要淘汰,换种蝇时,网罩和笼架用5%来苏儿水浸泡消毒后,清水冲干净再用。
(4)蝇蛆繁育培育蛆用塑料大盆或铁盘。把基料在盆底铺3~5厘米厚,夏天不超过3厘米。从种蝇笼取出卵后,按每千克基料5克卵,把基料和卵混匀,然后将培养盆放在22℃~25℃温度下,保持湿度70%~80%。8~12小时后就能孵化出蛆,第四天就能作饵料用,第五天就能变成蛹。
(5)蝇蛆分离利用蛆避光怕热的特点,把培养盆放在阳光或较强的灯光下,蛆很快就会钻入基料底层。这时,可以刮掉上层基料,把剩下的倒在密眼网筛内,在水中反复冲洗,就能获得干净的蝇蛆。
黄粉虫是什么,能用它喂黄鳝吗?黄粉虫又叫面包虫,现在养鸟的人都用它来喂鸟,营养价值很高。干黄粉虫含蛋白质47.68%、脂肪28.56%、碳水化合物23.76%,而且饲养简单,产量高。山东农业大学植保系的试验研究证明,一块15平方米大小的地方,1年可生产黄粉虫1吨左右,一个人能管理几十平方米的养殖面积。此外,黄粉虫养殖无臭味,可以在居室内养殖,成本也很低,秸秆、麦麸都可作为养殖黄粉虫的主要原料。3~4千克麦麸能养1千克黄粉虫,10千克秸秆能换来1千克黄粉虫,一些烂水果、菜叶、青草嫩茎叶、瓜皮也是养黄粉虫的好原料。目前,许多养殖户、养殖场都已开始养殖黄粉虫,作为肉食 *** 鱼类的鲜活饵料和杂食 *** 鱼类的主要动物 *** 蛋白来源。因此,黄粉虫是养殖黄鳝理想而经济的鲜活饵料。
怎样养黄粉虫喂黄鳝?
黄粉虫的幼虫可作为黄鳝的饵料。黄粉虫一生有4个阶段,先是卵,卵在10℃~20℃时经20~25天,20℃~25℃时经10~20天,25℃~30℃时经4~7天,可以孵化成幼虫。幼虫身体呈圆柱形,分节,两端钝圆,长3~5厘米,外壳较脆硬,生长适温13℃~32℃,最适25℃~29℃,低于10℃极少活动,幼虫几十天后化蛹。温度10℃~20℃时需5~20天,蛹就会变成成虫,长出翅膀,能飞。黄粉虫能吃的东西很多,像果皮、菜叶、青草、秸秆、麦麸、米糠等。盆养技术家庭盆养黄粉虫,适合月产量5千克以下的养殖。
饲养设备可以选用旧脸盆、塑料盆、铁盒、木箱等,要求容器完好,无破漏,内壁光滑,虫子不能爬出即可。若内壁不光滑,可以在内壁贴一圈胶带,围成一个光滑带,防止虫子爬出。另外需要40目、60目筛子各1个。挑选个体大、整齐、活动力强、色泽鲜亮的虫种。
在盆中放入饲料,如麦麸、玉米粉等,同时放入幼虫虫种,饲料约为虫重的10%~20%,3~5天后,待虫子将饲料吃完后,将虫粪用60目筛子(60目尼龙纱网制成的筛子,筛子内壁也要求光滑或用胶带纸粘一圈防护层)筛出,继续投喂饲料。适当加喂一些蔬菜及瓜果皮类等含水饲料。幼虫化蛹时应及时将蛹挑出分别存放。蛹不摄食,也不活动,但要保证环境温度适宜。
待8~15天后蛹羽化变为成虫后,就要为其提 *** 卵环境,即把羽化的成虫放入产卵的盆(或箱)中,在盆或箱底部铺一张纸(可用报纸),然后在纸上铺一层约1厘米厚的精细饲料,将羽化后的成虫放在饲料上,在25℃时,成虫羽化约6天后开始 *** 产卵。黄粉虫为群居 *** 昆虫, *** 产卵必须有一定的种群密度,即有一定数量的群体, *** 产卵方能正常进行。一般密度为每平方米虫箱养1500~3000只。成虫产卵期应投喂较好的精饲料,除用混合饲料加复合维生素外,另加适量含水饲料,如菜叶、瓜果皮等,不仅可给成虫补充水分,且可保持适宜的环境相对湿度。但湿度也不可太高,湿度太高会造成饲料和卵块发霉变质。湿度太低又会造成雌虫排卵困难,影响产卵量。所以用此法饲养黄粉虫应严格控制盆内湿度。
成虫产卵时将产卵器伸至饲料下面,将卵产于纸上面。由于雌虫产卵时同时分泌许多黏液,卵则粘附在纸上,同时又粘附许多饲料,将卵盖住,很多卵产在一起为聚产,这张纸称为“卵纸”。待3~5天后卵纸粘满虫卵,应该更换新卵纸,若不及时取出卵纸,成虫往往会取食虫卵。取出的卵纸集中起来,按相同日期放在一个盆中,待其孵化。气温在24℃~34℃时,6~9天即可孵化。刚孵化的幼虫十分细软,尽量不要用手触动,以免使其受到伤害。
黄鳝又叫鳝鱼,适应 *** 强,在各种淡水中都能生存。利用稻田养殖黄鳝,成本低、管理方便,稻田养殖黄鳝虽然产量相对较低,一般每亩可收获黄鳝800~1000公斤,稻谷1000斤,但由于其生存环境对土壤、水质要求较高,生产的稻米和黄鳝可以成为有机、无公害产品,产出效益好,是农民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径。
1
稻田养殖条件
稻田生态养殖有机黄鳝的产量高低、效益好坏与稻田的基本条件是分不开的,必须根据黄鳝生态条件要求,认真选好稻田。田块面积没有严格 *** ,考虑到便于管理,面积不宜过大,但过小也不太好。要求养鳝稻田地势平坦,坡度较小,田埂要坚固,以防暴雨冲垮田埂。田埂高70厘米,底宽60厘米,顶宽45厘米,在田埂上用塑料薄膜或纱网做防逃设施,膜或网高出埂面20厘米,埋入地下10厘米。
应选择水质清新无污染,无冷泉水上涌,水量充沛,排灌方便,田埂坚实不漏水,旱季不涸,大雨不淹,以保持一定水位较低洼稻田为好。适时加注新水,一般春秋季7天换1次水,夏季3天换1次水,确保做到水质“肥而不腐、活而不疏、嫩而不老、爽而不寡”。
土壤以保水力强的壤土或粘土为好,沙土最差。同时要求土质肥沃疏松、腐殖质丰富、耕作层土质呈酸 *** 或中 *** 为好。泥层深20厘米左右,干涸后不板结,容水量大,不滞水,不渗水,保水力、保肥力较强,使田水保持较长时间,特别是鳝沟、鳝溜里的水要经常稳定在所需水深。
2
科学投放鳝种
水稻种植一般选择单季中稻田或晚稻田为好,稻田中的天然饵料比较丰富,盛夏时水稻又是较好的遮荫物。前期稻田水深应保持在6~10厘米,在水稻拔节之前露田(轻微晒田)1次。从水稻拔节孕穗开始至乳熟期,稻田水深应保持在6厘米,以后灌水与露田交替进行。要经常更换新水,认真检查黄鳝吃食情况和生长发育状况。在水稻施肥和喷洒 *** 前,应把黄鳝诱至沟内安全水域。此外,要经常检查田埂及进、排水口等处防逃设施,以防黄鳝逃走。
稻鳝共生种植,必须一垄一沟且应加宽至0.73~0.8米,可采取缩小株距的办法来弥补基本苗的不足,株距可以为0.1~0.13米左右,实行宽行窄株栽培,对水稻产量影响不大。为了获得黄鳝高产,垄稻沟式仍应开挖鳝沟、鳝涵,一般在垂直于垄沟方向开1~2条鳝沟,用鳝沟连接鳝涵,形成沟沟相连、涵沟相通的水网结构。稻在垄上,水、肥、气、热协调,根深叶茂;鱼在涵沟,水宽饵足,个大体肥,稻鳝共生,各得其所。
稻田 *** 秧结束后应及时放养鳝种,挑选无病无伤,规格大小基本一致的个体,以防止互相残食,体色为 *** 且夹杂有大斑点的品种生长较快。一般每亩稻田放养尾长5~20厘米尾均重20克鳝种1.3~1.5万尾;30~50克鳝种800~1000尾,并套养5%的泥鳅。泥鳅上下窜游可增加水中溶氧,也可防止黄鳝相互缠绕,投放时水温差不要太大,切勿用冷水冲洗鳝种,以防“感冒”。
可用3%~5%食盐水浸泡鳝种5~10分钟,以杀灭体表病菌及寄生虫。要协调好水稻田间管理和养鳝之间的关系,注重养鳝与水稻耕作 *** 的配合。
3
日常饲喂管理
喂养黄鳝的主要饲料有小杂鱼、虾、螺、蚌、蚯蚓、蚬肉、蝇蛆、蚕蛹、切碎的禽畜内脏及下脚料,并适当搭配麸皮、豆渣等。在这些饲料中,尤以投喂蚯蚓的效果更佳。
鳝种放养后3天内不投饲,以使鳝种体内食物全部消化成为空腹,使其处于饥饿状态,然后在晚上投喂黄鳝喜食的蚯蚓和切碎的小杂鱼或动物内脏,投饲量为体重的1%~2%。投喂时应定时、定量、 *** 。黄鳝有昼伏夜出的摄食习 *** ,故投饵时间更好安排在下午4:00~6:00。初养阶段,可在傍晚投饵,以后逐渐提早投饲时间,经过1~2星期驯化,即可形成1日上午9:00、下午2:00、傍晚6:00集群摄食习惯。每次投喂根据天气、水温及残饵多少灵活掌握,一般为其体重的5%左右。5~7天投喂一次,投喂量为30%~50%活饵放入排水沟,并搭配一些蔬菜、麦麸等食物 *** 饵料,一次不可投喂太多,等到吃食正常后,可在引食饲料中掺入蚕蛹、蝇蛆、鱼粉、米糠、瓜皮等饲喂,投饲量视吃食情况逐渐增加到体重的3%~4%,在水温26℃~28℃黄鳝生长最适温度时,投饲量可增加到体重的6%~7%。
投饵要设置投饵台,投饵台可浮于沟内某一固 *** 置上,让黄鳝进入台内摄食。饵料台可用木框和铝线网或尼龙网制成。为解决动物 *** 饲料的不足,可在沟上挂一盏或几盏3~8瓦黑光灯,灯距水面5厘米,利用灯光引虫落水,让黄鳝吞食。也可用肉骨、腐肉、臭鱼等放在铁丝筐中,吊在沟上,引诱苍蝇产卵生蛆,蛆掉入沟中供黄鳝吞食。
4
疫病防控技巧
运回的鳝苗在放入池前要消毒,既可以有效防止水霉病,又可消除鳝苗体表的寄生虫,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鳝种放养时要严格消毒,坚持经常巡田,检查各项设施是否有损坏,特别在雨天要对进、排水孔及堤坝进行严格检查,防止黄鳝 *** 。养殖沟在鳝苗投入前7~10天,每平方米需用生石灰0.3公斤清塘消毒,平时每半个月用15毫升生石灰溶液消毒。鳝种在捕捞、运输和放养过程中要尽量避免擦伤,以防细菌侵入发生细菌 *** 皮肤病。
细菌 *** 皮肤病5~9月份为流行期,病鳝体表出现大小不一的红斑,呈点状充血发炎,腹部两侧尤为明显;且游动无力,头常伸出水面;病情严重时,表皮呈点状溃烂,并向肌肉延伸而死亡。应及时更换田水并用生石灰清田消毒,对已发病黄鳝,可按每50公斤黄鳝用磺胺噻唑0.5克与饵料掺拌投喂,每天1次,5~7天为1个疗程。
水霉病多因黄鳝体表 *** 后感染所致,肉眼可见病鳝伤处长霉丝。此时应立即加注新水,并按每立方米水体用小苏打20克加水溶化后全田泼洒,同时用0.2%孔雀石绿溶液全田泼洒,直至病愈。
发热病多因黄鳝饲养密度过大,鳝体表面分泌的粘液在水中积聚发酵,导致水温急剧上升而引起。此时黄鳝相互缠绕,极易造成大量死亡。应立即更换新水,并在田内混养少量泥鳅,通过泥鳅上下窜游防止黄鳝缠绕,每平方米水面泼洒50毫升7% *** 铜溶液进行防治。
锥体虫病6~8月份为流行期。病鳝大多呈贫血状,鳝体消瘦,生长 *** 。可用生石灰清田,清除锥体虫的中间宿主蚂蟥(水蛭),用2%~3%食盐水或0.7国际单位 *** 铜、 *** 亚铁合剂,浸洗病鳝10分钟左右,均有疗效。(出处:中国农业新闻网)
人工养殖黄鳝学问多,精准学习其养殖技术,黄鳝高产养殖技术大家好!随着我们社会的发展,好多东西都已经人工养殖了,养殖方式也是五花八门,黄鳝也不例外,黄鳝养殖有各种各样的方式,如池塘、网箱、稻田等养殖方式,其中以网箱养殖较为灵活方便。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讲讲,黄鳝的人工饲养,希望今天的文章对养殖朋友有所帮助。
一、鳝池建造
黄鳝养殖池应选择冬暖夏凉、避风向阳、靠近水源的地方,可以利用水坑、水沟、小水塘、田边、地角以及房前屋后的空地修建黄鳝池。面积大小因地制宜,较大面积的池子为30~50平方米,庭院养殖面积一般为5~20平方米,池深1米,池子的形状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或椭圆形均可。可以建成地上池,也可以建成地下池或半地下池。池壁用砖或石块砌成,池内壁用水泥勾缝或用水泥沙浆抹光滑。池壁顶部用横砖砌成“T”字型,以防黄鳝用尾巴勾墙外逃。池底可根据土质情况,采用三合土、碎砖石夯实或水泥底。池顶一端设置进水口,相对一端的池底设置排水口。在距池底50厘米处设置溢水口,以保持一定水位。进水口、排水口和溢水口都必须加设铁丝网,以防黄鳝钻逃。在池底铺上一层30厘米厚的河泥或有机质土层,泥土软硬适度,以便黄鳝打洞穴居。池内注入新水,保持土层以上水深10~20厘米。
二、苗种采集与放养
1、捕捉和购买野生鳝种初次养鳝,鳝种来源主要靠野外捕捉和市场购买野生幼鳝。每年春季,水温上升至15℃以上时,经过越冬的黄鳝开始昼伏夜出觅食,尤其是春耕季节,在水田、河沟、池塘边可以大量捕到鳝种。捕捉黄鳝一般在夜间进行,可以用鳝笼诱捕,灯光照捕,三角网抄捕,也可以用手直接捕捉。捕捞时要尽量避免鳝体 *** 。捕到的黄鳝迅速装入有水草的鳝篓或有水的木桶中。如果到市场选购鳝种,一定要选择体质健壮,无病无伤,体色深黄的个体,凡是钩钓、又夹的黄鳝均有伤痕,不能选用。
2、捞卵孵化和鳝苗培育每年5~8月为黄鲜繁殖季节,黄鳝在水田、沟渠、水塘等静水处产卵繁殖,可以采集 *** 卵进行人工孵化。在田埂、堤岸有水草或乱石堆的地方,寻找黄鳝泡沫团,确认其产卵、孵化巢后,用瓢或碗将卵连同泡沫一起轻轻捞起,装入水桶内,运回后用大盆、水缸或水泥池进行静水孵化。孵化水温保持在26~30℃,经过6~7天可以陆续出膜。同时在孵化盆或孵化池中放入经过消毒的丝瓜筋或棕片,让刚孵化出的幼苗栖息。鲜苗出膜后的头几天,以其自身的卵黄为营养,不需要投喂饵料。这时鳝苗的胸鳍不断摆动,能间断上下游动。经过10天左右,卵黄消失,胸鳍也随之退化,这时需用煮熟的鸡蛋捣碎调水投喂。随着个体增长,逐渐投喂轮虫、水蚤、红虫、蝇蛆以及切碎的蚯蚓、螺蚌肉等。同时,放养密度也逐渐降低,分池稀养。鳝苗消化能力弱,不能摄食颗粒大的食物,投喂时还要少量多次,并且保持水质清新。经过精心饲养,当年可培育出体重10~20克的鳝种。
3、鳝种放养苗种放养前,要对鳝池进行消毒,每平方米用生石灰100克化浆全池泼洒,经过7~10天, *** *** 完全消失后才能放养苗种。从野外采集或从市场上收购的鳝种,放养前也要经过消毒处理,用3%~4%的食盐水或10×10-6漂 *** 水溶液浸洗10~15分钟,以杀灭体表病菌。同一口池放养的鳝种规格力求一致,大小混养在一起容易发生互相残食的现象。放养大规格的鳝种,成活率高,增重快。以放养规格为每千克40尾左右(每尾25克左右)的鳝种为好,密度为每平方米80~150尾或2~4千克。鳝池中还可以搭配放养一些泥鳅,每平方米8~l5尾。泥鳅喜窜动,有利于改善黄鳝的生活环境,减少疾病发生。
三、饲料投喂
黄鳝是以食动物 *** 饲料为主的杂食 *** 鱼类,饲料来源广。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可以投喂蚯蚓、蝇蛆、小鱼虾、昆虫、蚕蛹、螺肉、蚌肉、熟猪血以及禽畜内脏等,也可以投喂于些植物 *** 饲料,如米糠、麦麸、豆饼、豆渣、瓜果等。由于黄鳝对饲料的选择 *** 较强,如果长期投喂1种饲料,容易造成偏食,因此鳝种放养后就必须做好饲养驯化工作。在放养后的3~5天内不投喂,让其有一个适应过程,几天后就投喂来源广、 *** 低廉、营养丰富的动物 *** 和植物 *** 配合饲料,投饵量由少到多,逐渐增加。黄鳝还有昼伏夜出觅食的习 *** ,放养初期可在下午5时左右投喂1次,以后逐渐将投喂时间提前,使每天上午和下午各投喂1次。黄鳝喜食鲜活饵料,忌投 *** 变质的饵料,要保证饵料的质量。投喂时更好全池遍撒,让黄鳝吃食均匀,避免集中争食。当水温15℃以上时,黄鳝明显摄食。放养初期每次投喂量为黄鳝总体重的2%~3%。6~9月份,水温较高,为黄鳝生长旺盛期,投饵量可增加到5%~7%,以次日早上不见残饵为宜。当水温下降至15℃以下时,可以停止投喂。
四、水质调节
黄鳝喜生活在水质清新、溶氧充足的水体中,鳝池要保持适当水深和良好水质,池内水深一般保持在10厘米左右,水体过深不利于黄鳝呼吸和觅食。要经常更换池水,一般5~7天换水1次,夏季1~2天换水1次。如果发现黄鳝头部经常伸出洞外,或前半身直立水中,或全身卧于泥土中,则表明水中缺氧,必须立即更换池水。若有一股微流水通过鳝池,更有利于黄鳝生长。盛夏季节,气温和水温较高,要注意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可以利用鳝池1/3水面放养水浮莲、水葫芦或种植菱笋、慈姑等水生植物,或者在池上搭棚,种植丝瓜、南瓜、豆类等攀藤植物,以利遮阴降温。
五、日常管理
每天观察和记录水质、投饵和黄鳝摄食活动情况,以便调整投饲量。每日早上清除残饵,以免败坏水质。经常检查进水口、排水口和溢水口,要保证水流畅通和防逃网罩完好。尤其是暴雨天,要防止池水上涨黄鳝逃跑。平时还要防止水老鼠、鸭子等入池捕食。严禁混有 *** 、化肥等有害物质的污水排放入池,并且及时做好疾病防治工作。
六、捕捞与越冬
入秋以后,气温明显下降,黄鳝吃食量减少。11月份以后,水温下降至15℃以下时,黄鳝停止摄食,并开始钻入土层越冬。此时,也是黄鳝起捕时节。捕捞黄鳝除了采用鳝笼诱捕、网捕、钓捕等 *** 外,对隐藏在池内水生植物丛中的黄鳝,可以用手掐捕;钻入土层隐居的黄鳝,可以把池水放干,用双手或木锹依次翻动土层捕捉,并且注意在翻动泥土时不要伤及鳝体。捕捞时,可以捕大留小,把小规格的留作鳝种第二年继续饲养。黄鳝越冬期间,可以把池水放干,在土层上面盖一层稻草,以保持泥土湿润和土层的温度,也可以把池水加深至60厘米,进行深水越冬。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养殖户可以多参考参考。下面总结本文的内容,希望大家积极留言评论。
本文的思考内容
1、鳝池建造那些问题?
2、苗种采集有哪些渠道获取,放养要注意什么?
黄鳝吃什么会长得快呢?原来它喜欢吃这些东西!黄鳝是热带、暖温带鱼类,是一种经常栖息在水底生活的鱼类,它的适应能力非常强,在白天活动较少,经常在淤泥中钻洞或在石隙中穴居,在晚上出来觅食。黄鳝是杂食 *** 鱼类,经常以各种小动物为食。在夏天会吃很多食,冬季气温后可以长期不吃食,但并不会因此死亡。因此只有清楚黄鳝喜欢吃什么东西,适时喂养,才让养好黄鳝。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解答一下。
黄鳝长得像蛇,但它却是不可多得的滋补佳品,很多朋友非常喜欢吃它,到底它是吃了什么才会有如此好的营养呢?这和黄鳝喜欢吃的食物有很大关系,黄鳝 的主要食物是动物 *** 饵料,包括各种水生、陆生昆虫等,如蝌蚪、幼蛙、螺、蚌肉、小鱼虾等,这些黄鳝都会捕食。同时,它还会吃一些有机物碎屑和藻类。
如果太饿没有食物,黄鳝会出现互相残杀的现象,个体大的黄鳝会吃掉小黄鳝或鳝卵。一些麸皮、蔬菜等植物也会吃,但这些植物 *** 饵料只在没有食物时 *** 摄食。黄鳝苗在前期和后期对所吃的食物有较大差异,前期主要吃水中的红虫,后期主要吃较大的虫,幼鳝和成鳝的食谱基本上相同。
养殖过程中,人工饵料能为有效驯养后的黄鳝提供稳定饲料,人工饵料的营养全面,柔韧 *** 强,耐水 *** 高,并且这些原料都是经过超微粉碎的,可以让黄鳝更好的吸收。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了黄鳝平时都吃的是什么,什么会让它长得快,在养殖时要注意喂养,通过黄鳝的生活习 *** 选择合适的饲料。
如您有需要,可以私信本号,文章中没有总结到位的地方,欢迎各位养殖朋友留言,我们一起探讨,交流!
1.放养密度视具体情况而定,但一定要适量,应结合养殖条件、技术水平、鳝种规格等综合考虑决定,缺乏经验,管理水平低,水源条件差的养殖者,每平方米放0.5-1.5公斤。若管理技术水平高,饲养条件好,饲料充足,每平方米可增至3公斤。
另外放养密度与所放养鳝苗规格也有很大关系,一般随着规格的增大,密度相应减少,反之,则相应增大,作为养殖者来讲,鳝苗规格以每公斤25-35尾为佳,这种规格的苗种整齐,生活力强,放养后成活率高,增重快,产量高。若鳝苗规格较小,会影响其摄食和增重,不能当年收获。如果只是囤养数月,利用季节差价赚取一定利润,则上述条件都可放宽,则密度也可增加,例如夏末秋初选购,冬春销售,则每平方米可放养10-12公斤,另外宜搭配放养20%泥鳅。多个池塘养殖时,应尽量做到每个池塘的鳝苗规格整齐,大小要尽可能一致,不能悬殊太大,不同规格的苗种更好能分池饲养,以免争食和互相残杀,影响生长和成活率。
2.入池前的温度适应
经过长途运输的黄鳝苗种,到达目的地后,运输容器内的水温要比池塘的自然水温高很多,而黄鳝对急剧变化的水温的承受能力一般不超过2度。所以投放前要给予1-2小时的适应变化的时间,否则黄鳝易患感冒,养殖成活率降低。适应变化的 *** 可将自然温度的清净池水通过细塑料管缓慢的加入运输黄鳝苗种的容器内,以使黄鳝苗种运输容器内的水温和放养池塘水温保持一致。
3.苗种的消毒及清肠处理
苗种在入池前必须经过严格地消毒和清肠处理。 *** 是:将黄鳝苗种放入3%-5%的食盐水中浸泡消毒8分钟,杀灭病菌和寄生虫,消毒后立即放养,注意观察苗种的活动情况,翻腾、蹦跳激烈的,可能是 *** 或者是患有腐皮病,应剔除掉。然后,放入清水中,如发现有懒洋洋的,且用手抓而挣扎无力的,也要剔除掉,最后再用8%的食盐水浸泡5分钟,这时鳝苗肠道基本吐空洗净,便可放养下池。
4.配养泥鳅
黄鳝苗种放足后,在鳝池中可搭配养殖一些泥鳅,放养量一般为每平方米8-16尾。搭配泥鳅有五个作用:一是泥鳅好动,其上下游动可改善鳝池的通水、透气条件。二是可防止黄鳝密度过大而引起的混穴和互相缠绕。三是泥鳅可以清除池塘的剩余残饵,搅和池泥。四是混养的泥鳅可减少鳝病的发生。五是养殖出来的泥鳅本身就是经济价值很高的水产品,可以增产增收。另外,鳝池中按每5平方米混养1只龟,能起到和泥鳅一样的作用。以上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