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简介
随着电磁污染的日益严重,对电磁波吸收(EMWA)材料的迫切需求正逐步向 *** 能集成和 *** 尺度方向发展。本文,浙江师范大学陈一鸣等在《J ALLOY COMPD》期刊发表名为“Enoki-like carbon nanotubes coated with in situ growing nickel particles for enhanced electro *** *** etic w *** e absorption”的 *** ,研究通过催化热分解 *** 合成了包覆镍颗粒的金针菇状碳纳米管(CNT)(CNT@Ni)。所得CNT@Ni复合材料在2.97mm的厚度下表现出优异的EMWA *** 能,最小反射损耗值为-60.4dB。
它受益于协作电和磁损耗以及层次结构的协同作用。由缠绕的碳纳米管形成的导电通路大大提高了材料的EMWA容量,使大量的电磁波能够进入材料进行转换和耗散。此外,高温处理过程中材料表面形成的固有石墨 *** 和含氧基团为偶极极化提供了极化中心。更重要的是,丰富的异质界面增强了材料的界面损耗效应。这种基于CNT的EMWA材料的简单制备策略将为新型电磁吸收器提供设计灵感。
图文导读
图1.(a) 制备CNT@Ni复合材料的示意图。(b) 2:1 CNT@Ni、(c) 4:1 CNT@Ni 和 (d) 6:1 的 SEM 图像CNT@Ni复合材料。(e) 6:1 CNT@Ni复合材料的EDS图像,具有(f)C,(g)O,(h)Ni和(i)N的不同元素。
图2、CNT@Ni复合材料的表征
图3.不同样本的EMWA *** 能的RL值,3D投影和3D图
图4、CNT@Ni复合材料的EMWA机理
图5.CNT@Ni复合材料的EMWA机理.
小结
综上所述,通过催化热分解法成功制备了类金针织CNT@Ni复合材料。CNT@Ni复合材料实现了EMWs良好的阻抗匹配和较强的衰减效率。基于极化损耗和自然共振等EMWA机制的组合,当样品厚度为2.97mm时,30wt% 2:1 CNT@Ni与70wt%石蜡的复合材料表现出-60.4dB的优异RLmin值,这对电磁防护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总的来说,这种基于构建CNT基复合材料的简单而有效的 *** 有望为设计具有高效EMWA特 *** 的新型材料提供基础。
文献:
https://doi.org/10.1016/j.jallcom.2023.170742
咀嚼能力强不易患老年痴呆、喝牛奶致癌……
炎炎夏日,脱去这些谣言的“科普”外衣
网上与健康相关的消息层出不穷,但真假“科普”让人难以分辨。它们或是出自某网友的“另类”解读,如负压病房会让患者呼吸困难;或是流传于朋友圈的“温馨提示”,如金针菇含 *** ;或是出自专业期刊的“研究成果”,如咀嚼能力强不易患老年痴呆、喝牛奶致癌……
今天,科技日报记者就对5月这些假科普真谣言逐一进行盘点,帮您拨开迷雾、寻找 *** 。
喝牛奶致癌? *** :无可靠科学依据,牛奶仍是健康食品
“牛奶以及奶制品致癌”的说法一直在民间流传甚广,日前一篇名为《中国成年人乳制品摄入量与癌症风险相关》的 *** ,似乎让这一说法有了“科学”佐证。
这项研究是针对中国人群进行的,它对50万中国人进行了长达11年的 *** 调查。相关研究数据显示,乳制品摄入与癌症发病风险呈显著 *** 正相关——经常食用乳制品的人癌症总体发病风险较高。
与此同时,上述研究数据也指出了喝牛奶对健康的益处,比如促进生长发育等,但似乎很多网友只关心“中国人喝牛奶致癌”这一点。
“国内外学术界一直有关于‘牛奶是否致癌’的研究,研究者们普遍认为喝牛奶给 *** 带来的益处是主要的,这个观点占据了绝对上风。截至目前,关于牛奶致癌的说法,没有可靠科学依据,而饮用它的益处却很明确。”天津人民医院肿瘤诊治中心主任 *** 教授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因此在世界多数国家的营养膳食指南中,牛奶及奶制品依旧作为优质食品被推荐给公众。
*** 认为,健康饮食的关键在于均衡膳食。“简单来说就是‘花’着吃,大家更好每天要吃够12种以上的食物,每周要吃够25种。我们不要妖魔化某一类食物,或者神化某一类食物。在我国的膳食结构中,居民的钙摄入量普遍不足,因此前不久问世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每天摄入300毫升至500毫升牛奶或相应的奶制品。”他补充道。
金针菇含 *** ? *** :刺鼻气味由金针菇自身产生
金针菇是广受欢迎的菇类产品,不过近日朋友圈却传出诸如“它有异味、含 *** ,菜贩子自己从不吃”之类的“科普”文章。文章称,菜市场中常见的金针菇含有 *** ,不仅伤 *** 还会致癌。
对此,天津农学院教授班立桐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介绍,有的市民在拆开金针菇包装袋时可能会闻到刺鼻的气味,这并非是由于其中添加了 *** ,而是因为在运输过程中温度出现变化,导致金针菇由有氧呼吸转而进行无氧呼吸,进而产生了一些挥发 *** 的醛类气体。
有网友表示,给金针菇加 *** 是为了漂白。对此,班立桐介绍,金针菇原来的确是 *** 的,之所以变白了,并不是用 *** 进行漂白的结果。“如今,市场上多数的金针菇都是源自日本的新品种。日本研究人员在 *** 金针菇中发现了基因突变的白色金针菇,而后将其保留下来进行培育。白色金针菇不仅色泽好,而且生长速度快、整齐度高。”他表示。
资料显示,我国《食品安全法》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明确规定, *** 不得作为食品用加工助剂供生产经营使用。也就是说,以任何方式在食品中添加 *** 的行为都是违法的。
咀嚼能力强不易患老年痴呆? *** :过度解读,二者无因果关系
阿尔茨海默病即俗称的“老年痴呆”,是由于脑细胞受损害而导致的一种慢 *** 进行 *** 脑部障碍 *** 疾病,主要影响大脑的功能,表现为记忆力、日常生活能力等方面的障碍。据目前临床掌握的数据,此病尚无有效根治 *** 。然而,近期微博上的一条热搜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这条微博称,一项研究指出,凭咀嚼能力可以预测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咀嚼能力越强的 *** 脑越年轻,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就越低。
虽然咀嚼能力和阿尔茨海默病二者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但是似乎有人真找到了“嚼嚼更健康”的依据。2012年,《美国老年病 *** 》曾发表过一项研究。该研究对瑞典的557名77岁及以上的老人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在有多颗牙齿脱落和难以咀嚼硬质食物的人群中,出现认 *** 碍的几率明显更高。
“上述研究只是一个流行病学的研究,只能表明咀嚼能力和阿尔茨海默病之间具有相关 *** ,但尚不能说明两者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其机制还需科学研究进一步验证。”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周玉颖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医学界尚未明确阿尔茨海默病的确切病因,但是有一些危险因素已经确认。年龄增长是阿尔茨海默病更大的致病因素,患病风险会随年龄增加逐年升高。
“与其仅靠锻炼咀嚼肌预防阿尔茨海默病,倒不如从整个生活方式入手。”周玉颖表示,首先健康的饮食,可以控制血压、血脂、血糖,对预防阿尔茨海默病会有一定功效。其次,有研究表明运动对预防阿尔茨海默病有很大帮助,例如走路、跑步等。手部运动,如弹琴、敲键盘、捡豆子等,也可以有效 *** 区域脑血流量,对预防和减缓阿尔茨海默病都很有帮助。
周玉颖表示,缺乏兴趣爱好、生活乏味单调的人更容易患阿尔茨海默病,因此环境 *** 对预防此疾病非常有效。丰富的生活内容和社交圈子可以有效 *** 大脑皮层,“活到老、学到老”也可以持续锻炼大脑,预防阿尔茨海默病。
负压病房会让患者呼吸困难? *** :病房内外压差极小,不会引发任何不适
在不少涉及 *** *** 的新闻报道中,常会出现一个名为“负压病房”的词语。在救治 *** 患者的过程中,负压病房发挥了重要作用,可谓抗疫“功臣”。不过,因为对此类病房缺乏了解,有些人仅从字面对其进行理解,便在网上进行“科普”,称“负压会造成患者呼吸困难”。事实究竟是怎样的呢?
“负压病房是指病房内气压低于病房外气压的病房,其主要是为患有呼吸道传染 *** 疾病的病人设置的。”天津泰达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王一旻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常规大气压为1.013×105帕斯卡(压强单位),而负压病房的气压和常规大气压之间只有25帕斯卡的气压差。“这点儿气压差普通人难以察觉,患者在负压病房里也不会感到任何不适。”
由于负压病房里的气压低于病房外的气压,使得空气只能进行单向流动,这样在医护人员进出病房的时候,能确保外界新鲜的空气可流入病房内,但病房内被污染的空气则不会向外扩散。被污染的空气也不会被随意排出,而是通过专门的管道进行收集并排放到固定的地方,再经过层层过滤消毒后向外界排放。(记者 陈 曦)
来源:科技日报
大家常吃的“金针菇”竟然是个新物种新华社昆明7月6日电(记者 岳冉冉)我们常吃的食用菌“金针菇”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 *** ”。近日发表在国际期刊《真菌学进展》上的一篇 *** 证实了“金针菇”原来是一个新物种。
在超市里,人们常会看到一种菌盖很小、菌柄细长的白色食用菌,商品名叫“金针菇”。金针菇是我国重要的栽培食用菌之一,它味美可口,具有抗氧化、提高免疫力等功效。
*** 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杨祝良向记者说起了金针菇的身世。“在自然界, *** 冬菇与金针菇其实是一个物种,只不过前者是野生的,后者是从前者个体分离得到菌株后,经过驯化、杂交、选育后得到的可食用菌。”杨祝良说。
但在形态特征上,由于 *** 冬菇与欧洲毛腿冬菇十分相似,因此人们就将它们冠上了同样的学名——Flammulina velutipes,这个名字一用就是80余年。
近年来,杨祝良团队与国内外同行合作,深入研究了欧洲、 *** 和北美的冬菇属。根据形态解剖、多基因分子 *** 发育、 *** 型基因等分析所得证据,团队发现:冬菇属共有12个物种,而我国就有6个物种,是全球冬菇属物种的多样 *** 中心。
“我们分析得知, *** 冬菇、金针菇与欧洲的毛腿冬菇其实是截然不同的物种,因此团队给 *** 冬菇和金针菇起了同一个学名‘F. Filiformis’。”杨祝良说。
至此,金针菇终于有了自己的身份,借用了80余年欧洲毛腿冬菇的学名终于物归原主。(完)
喝牛奶致癌?金针菇含 *** ?5月这些假科普有多离谱网上与健康相关的消息层出不穷
但真假“科普”让人难以分辨
它们或是出自某网友的“另类”解读
如负压病房会让患者呼吸困难
或是流传于朋友圈的“温馨提示”
如金针菇含 ***
或是出自专业期刊的“研究成果”
如咀嚼能力强不易患老年痴呆、喝牛奶致癌
……
今天
我们就对5月这些假科普真谣言
逐一进行盘点
帮您拨开迷雾、寻找 ***
喝牛奶致癌?
*** :无可靠科学依据,牛奶仍是健康食品
“牛奶以及奶制品致癌”的说法一直在民间流传甚广,日前一篇名为《中国成年人乳制品摄入量与癌症风险相关》的 *** ,似乎让这一说法有了“科学”佐证。
这项研究是针对中国人群进行的,它对50万中国人进行了长达11年的 *** 调查。相关研究数据显示,乳制品摄入与癌症发病风险呈显著 *** 正相关——经常食用乳制品的人癌症总体发病风险较高。
与此同时,上述研究数据也指出了喝牛奶对健康的益处,比如促进生长发育等,但似乎很多网友只关心“中国人喝牛奶致癌”这一点。
“国内外学术界一直有关于‘牛奶是否致癌’的研究,研究者们普遍认为喝牛奶给 *** 带来的益处是主要的,这个观点占据了绝对上风。截至目前,关于牛奶致癌的说法,没有可靠科学依据,而饮用它的益处却很明确。”天津人民医院肿瘤诊治中心主任 *** 教授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因此在世界多数国家的营养膳食指南中,牛奶及奶制品依旧作为优质食品被推荐给公众。
*** 认为,健康饮食的关键在于均衡膳食。“简单来说就是‘花’着吃,大家更好每天要吃够12种以上的食物,每周要吃够25种。我们不要妖魔化某一类食物,或者神化某一类食物。在我国的膳食结构中,居民的钙摄入量普遍不足,因此前不久问世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每天摄入300毫升至500毫升牛奶或相应的奶制品。”他补充道。
金针菇含 *** ?
*** :刺鼻气味由金针菇自身产生
金针菇是广受欢迎的菇类产品,不过近日朋友圈却传出诸如“它有异味、含 *** ,菜贩子自己从不吃”之类的“科普”文章。文章称,菜市场中常见的金针菇含有 *** ,不仅伤 *** 还会致癌。
对此,天津农学院教授班立桐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介绍,有的市民在拆开金针菇包装袋时可能会闻到刺鼻的气味,这并非是由于其中添加了 *** ,而是因为在运输过程中温度出现变化,导致金针菇由有氧呼吸转而进行无氧呼吸,进而产生了一些挥发 *** 的醛类气体。
有网友表示,给金针菇加 *** 是为了漂白。对此,班立桐介绍,金针菇原来的确是 *** 的,之所以变白了,并不是用 *** 进行漂白的结果。“如今,市场上多数的金针菇都是源自日本的新品种。日本研究人员在 *** 金针菇中发现了基因突变的白色金针菇,而后将其保留下来进行培育。白色金针菇不仅色泽好,而且生长速度快、整齐度高。”他表示。
资料显示,我国《食品安全法》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明确规定, *** 不得作为食品用加工助剂供生产经营使用。也就是说,以任何方式在食品中添加 *** 的行为都是违法的。
咀嚼能力强不易患老年痴呆?
*** :过度解读,二者无因果关系
阿尔茨海默病即俗称的“老年痴呆”,是由于脑细胞受损害而导致的一种慢 *** 进行 *** 脑部障碍 *** 疾病,主要影响大脑的功能,表现为记忆力、日常生活能力等方面的障碍。据目前临床掌握的数据,此病尚无有效根治 *** 。然而,近期微博上的一条热搜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这条微博称,一项研究指出,凭咀嚼能力可以预测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咀嚼能力越强的 *** 脑越年轻,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就越低。
虽然咀嚼能力和阿尔茨海默病二者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但是似乎有人真找到了“嚼嚼更健康”的依据。2012年,《美国老年病 *** 》曾发表过一项研究。
该研究对瑞典的557名77岁及以上的老人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在有多颗牙齿脱落和难以咀嚼硬质食物的人群中,出现认 *** 碍的几率明显更高。
“上述研究只是一个流行病学的研究,只能表明咀嚼能力和阿尔茨海默病之间具有相关 *** ,但尚不能说明两者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其机制还需科学研究进一步验证。”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周玉颖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医学界尚未明确阿尔茨海默病的确切病因,但是有一些危险因素已经确认。年龄增长是阿尔茨海默病更大的致病因素,患病风险会随年龄增加逐年升高。
“与其仅靠锻炼咀嚼肌预防阿尔茨海默病,倒不如从整个生活方式入手。”周玉颖表示,首先健康的饮食,可以控制血压、血脂、血糖,对预防阿尔茨海默病会有一定功效。其次,有研究表明运动对预防阿尔茨海默病有很大帮助,例如走路、跑步等。手部运动,如弹琴、敲键盘、捡豆子等,也可以有效 *** 区域脑血流量,对预防和减缓阿尔茨海默病都很有帮助。
周玉颖表示,缺乏兴趣爱好、生活乏味单调的人更容易患阿尔茨海默病,因此环境 *** 对预防此疾病非常有效。丰富的生活内容和社交圈子可以有效 *** 大脑皮层,“活到老、学到老”也可以持续锻炼大脑,预防阿尔茨海默病。
负压病房会让患者呼吸困难?
*** :病房内外压差极小,不会引发任何不适
在不少涉及 *** *** 的新闻报道中,常会出现一个名为“负压病房”的词语。在救治 *** 患者的过程中,负压病房发挥了重要作用,可谓抗疫“功臣”。不过,因为对此类病房缺乏了解,有些人仅从字面对其进行理解,便在网上进行“科普”,称“负压会造成患者呼吸困难”。事实究竟是怎样的呢?
“负压病房是指病房内气压低于病房外气压的病房,其主要是为患有呼吸道传染 *** 疾病的病人设置的。”天津泰达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王一旻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常规大气压为1.013×105帕斯卡(压强单位),而负压病房的气压和常规大气压之间只有25帕斯卡的气压差。“这点儿气压差普通人难以察觉,患者在负压病房里也不会感到任何不适。”
由于负压病房里的气压低于病房外的气压,使得空气只能进行单向流动,这样在医护人员进出病房的时候,能确保外界新鲜的空气可流入病房内,但病房内被污染的空气则不会向外扩散。被污染的空气也不会被随意排出,而是通过专门的管道进行收集并排放到固定的地方,再经过层层过滤消毒后向外界排放。
转自:科技日报
来源: 南方新闻网
炎炎夏日,脱去这些谣言的“科普”外衣【辟谣】
网上与健康相关的消息层出不穷,但真假“科普”让人难以分辨。它们或是出自某网友的“另类”解读,如负压病房会让患者呼吸困难;或是流传于朋友圈的“温馨提示”,如金针菇含 *** ;或是出自专业期刊的“研究成果”,如咀嚼能力强不易患老年痴呆、喝牛奶致癌……
今天,科技日报记者就对5月这些假科普真谣言逐一进行盘点,帮您拨开迷雾、寻找 *** 。
喝牛奶致癌? *** :无可靠科学依据,牛奶仍是健康食品
“牛奶以及奶制品致癌”的说法一直在民间流传甚广,日前一篇名为《中国成年人乳制品摄入量与癌症风险相关》的 *** ,似乎让这一说法有了“科学”佐证。
这项研究是针对中国人群进行的,它对50万中国人进行了长达11年的 *** 调查。相关研究数据显示,乳制品摄入与癌症发病风险呈显著 *** 正相关——经常食用乳制品的人癌症总体发病风险较高。
与此同时,上述研究数据也指出了喝牛奶对健康的益处,比如促进生长发育等,但似乎很多网友只关心“中国人喝牛奶致癌”这一点。
“国内外学术界一直有关于‘牛奶是否致癌’的研究,研究者们普遍认为喝牛奶给 *** 带来的益处是主要的,这个观点占据了绝对上风。截至目前,关于牛奶致癌的说法,没有可靠科学依据,而饮用它的益处却很明确。”天津人民医院肿瘤诊治中心主任 *** 教授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因此在世界多数国家的营养膳食指南中,牛奶及奶制品依旧作为优质食品被推荐给公众。
*** 认为,健康饮食的关键在于均衡膳食。“简单来说就是‘花’着吃,大家更好每天要吃够12种以上的食物,每周要吃够25种。我们不要妖魔化某一类食物,或者神化某一类食物。在我国的膳食结构中,居民的钙摄入量普遍不足,因此前不久问世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每天摄入300毫升至500毫升牛奶或相应的奶制品。”他补充道。
金针菇含 *** ? *** :刺鼻气味由金针菇自身产生
金针菇是广受欢迎的菇类产品,不过近日朋友圈却传出诸如“它有异味、含 *** ,菜贩子自己从不吃”之类的“科普”文章。文章称,菜市场中常见的金针菇含有 *** ,不仅伤 *** 还会致癌。
对此,天津农学院教授班立桐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介绍,有的市民在拆开金针菇包装袋时可能会闻到刺鼻的气味,这并非是由于其中添加了 *** ,而是因为在运输过程中温度出现变化,导致金针菇由有氧呼吸转而进行无氧呼吸,进而产生了一些挥发 *** 的醛类气体。
有网友表示,给金针菇加 *** 是为了漂白。对此,班立桐介绍,金针菇原来的确是 *** 的,之所以变白了,并不是用 *** 进行漂白的结果。“如今,市场上多数的金针菇都是源自日本的新品种。日本研究人员在 *** 金针菇中发现了基因突变的白色金针菇,而后将其保留下来进行培育。白色金针菇不仅色泽好,而且生长速度快、整齐度高。”他表示。
资料显示,我国《食品安全法》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明确规定, *** 不得作为食品用加工助剂供生产经营使用。也就是说,以任何方式在食品中添加 *** 的行为都是违法的。
咀嚼能力强不易患老年痴呆? *** :过度解读,二者无因果关系
阿尔茨海默病即俗称的“老年痴呆”,是由于脑细胞受损害而导致的一种慢 *** 进行 *** 脑部障碍 *** 疾病,主要影响大脑的功能,表现为记忆力、日常生活能力等方面的障碍。据目前临床掌握的数据,此病尚无有效根治 *** 。然而,近期微博上的一条热搜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这条微博称,一项研究指出,凭咀嚼能力可以预测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咀嚼能力越强的 *** 脑越年轻,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就越低。
虽然咀嚼能力和阿尔茨海默病二者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但是似乎有人真找到了“嚼嚼更健康”的依据。2012年,《美国老年病 *** 》曾发表过一项研究。该研究对瑞典的557名77岁及以上的老人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在有多颗牙齿脱落和难以咀嚼硬质食物的人群中,出现认 *** 碍的几率明显更高。
“上述研究只是一个流行病学的研究,只能表明咀嚼能力和阿尔茨海默病之间具有相关 *** ,但尚不能说明两者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其机制还需科学研究进一步验证。”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周玉颖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医学界尚未明确阿尔茨海默病的确切病因,但是有一些危险因素已经确认。年龄增长是阿尔茨海默病更大的致病因素,患病风险会随年龄增加逐年升高。
“与其仅靠锻炼咀嚼肌预防阿尔茨海默病,倒不如从整个生活方式入手。”周玉颖表示,首先健康的饮食,可以控制血压、血脂、血糖,对预防阿尔茨海默病会有一定功效。其次,有研究表明运动对预防阿尔茨海默病有很大帮助,例如走路、跑步等。手部运动,如弹琴、敲键盘、捡豆子等,也可以有效 *** 区域脑血流量,对预防和减缓阿尔茨海默病都很有帮助。
周玉颖表示,缺乏兴趣爱好、生活乏味单调的人更容易患阿尔茨海默病,因此环境 *** 对预防此疾病非常有效。丰富的生活内容和社交圈子可以有效 *** 大脑皮层,“活到老、学到老”也可以持续锻炼大脑,预防阿尔茨海默病。
负压病房会让患者呼吸困难? *** :病房内外压差极小,不会引发任何不适
在不少涉及 *** *** 的新闻报道中,常会出现一个名为“负压病房”的词语。在救治 *** 患者的过程中,负压病房发挥了重要作用,可谓抗疫“功臣”。不过,因为对此类病房缺乏了解,有些人仅从字面对其进行理解,便在网上进行“科普”,称“负压会造成患者呼吸困难”。事实究竟是怎样的呢?
“负压病房是指病房内气压低于病房外气压的病房,其主要是为患有呼吸道传染 *** 疾病的病人设置的。”天津泰达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王一旻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常规大气压为1.013×105帕斯卡(压强单位),而负压病房的气压和常规大气压之间只有25帕斯卡的气压差。“这点儿气压差普通人难以察觉,患者在负压病房里也不会感到任何不适。”
由于负压病房里的气压低于病房外的气压,使得空气只能进行单向流动,这样在医护人员进出病房的时候,能确保外界新鲜的空气可流入病房内,但病房内被污染的空气则不会向外扩散。被污染的空气也不会被随意排出,而是通过专门的管道进行收集并排放到固定的地方,再经过层层过滤消毒后向外界排放。陈 曦
来源: 科技日报
刘录祥:种业应防止科技与经济“两张皮”*** 是农业“芯片”,事关国人饭碗端得稳不稳。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如水稻基因组学研究及应用国际领先,小麦单产较全球平均水平高出2320.6公斤/公顷。
在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 刘录祥眼中,我国农作物种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但育种体系尚不完善,满足产业发展现实需求的重大突破新品种不多。解决种业“卡脖子”风险,应注重产学研结合,防止科技与经济“两张皮”,切实保障种业政策和行动计划落到实处。
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 刘录祥。 受访者供图
育种科技助力粮食安全
新京报:我国农作物育种的难题、短板、优势分别体现在哪些方面?
刘录祥:蔬菜、糖类、菌类等种质需要破难题。一些高端蔬菜如西兰花等基本需要引进国外 *** ,糖料的自给率低需大量进口,白色金针菇等工厂化生产的菌菇也基本使用的是国外菌种。
大豆、玉米、油料、马铃薯等种质需补短板。我国大豆种源自给率为100%,玉米达到90%以上,但在单产能力方面,我国大豆、玉米只有国外发达国家的60%左右,需要进一步加强。2020年,中国大豆单产是每亩132公斤,美国为每亩225公斤。
处在强优势地位是小麦、水稻。2021年,中国小麦总产量为13694万吨,位列全球之一;单位面积产量为5810.6公斤/公顷,较全球平均水平高出2320.6公斤/公顷,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明显领先优势。
整体来说,十三五以来,在国家育种联合攻关及七大农作物育种重点专项等政策和计划推动下,不管是口粮作物水稻、小麦,还是蔬菜方面的育种技术,我国种业都有显著进步,一些蔬菜品种如花椰菜等已经可以和国外相媲美。过去几十年来,我们的粮食产能之所以能够呈现阶梯式增长,得益于育种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国家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全方位支撑。
新京报:在种业“卡脖子”问题上,我国为什么长久以来难以突破?
刘录祥:温饱是过去几十年里需解决的首要问题,所以我国会大量引进国外 *** 或粮食来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这一时期,国内对育种技术的基础研究较少。随着国内经济提升,温饱问题解决后,下一步的着力点放在了“吃好”及粮食安全方面,这就涉及育种科技。随着国家进一步战略部署和产业健康发展,种业“卡脖子”问题终将会解决。
新京报:我国农作物育种体系还存在哪些问题?
刘录祥:我国育种体系在过去20多年里取得了长足进步,产生了绿色超级稻、节水抗旱小麦等一系列重大标志 *** 成果,但在主要农作物上仍然存在较大程度的模仿育种,同质化品种较大。国外优势种业企业的农作物品种测试一般在上百个种植点进行,而国内企业开展联合育种时间不长,品种测试的规模和品种研究的持续 *** 还有欠缺。培育一个新品种至少需要6-8年的时间,这就需要稳定的机制、稳定的团队、稳定的经费支持,还要科研院所和企业长期坚持联合育种。对于种业下游青年人才成长中依然存在的唯 *** 、唯学历的评价体系,将严重制约我国现代育种体系的构建。
防止科技与经济“两张皮”
新京报:对于我国未来种业发展有哪些建议?
刘录祥:首先,应深度探索将产学研有效结合的机制。研究院所、大学有种业资源和人才,具有种业公益 *** 基础支撑作用。种业企业在种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市场开发方面有优势,具有市场主体作用。要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新型机制,整合利用好各自的优势和积极 *** 。其次,要切实保障 *** 的政策和行动计划真正落实。我们的种业振兴方案顶层设计已经定格,技术路线、分步走方案都非常明确,重点是要求各级 *** 部门和机构紧抓落实。第三,建议重视海外粮食安全生产体系建设。国内的种业研究成果要“走出去”,帮助更多发展中国家建立和完善本国的育种科技自主发展体系,以此推动世界范围的粮食安全。
新京报:科技在种业振兴中扮演什么角色?
刘录祥:种业振兴根本靠科技,提升育种科技的关键是人才,尤其是引进和培养具有国际经验和视野的专业化种业人才。
2022年9月13日产经周刊《“种业芯片”攻坚》。
新京报记者 刘欢
编辑 郭铁
校对 付春愔
金针菇竟然是个新物种 终于有了自己的“ *** ”冬菇(Flammulina-filiformis)(a.-野生个体;b.-栽培白化体)又名“金针菇”。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供图
人民网昆明7月6日电 在超市里,人们常常会看到一种菌盖很小但菌柄细长的白色食用菌,商品名叫“金针菇”。金针菇是我国最重要的栽培食用菌之一,不但味美可口,而且具有抗氧化、提高免疫力等多种功效,2015年产量达261万吨,按产量在我国食用菌中排第4位。
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植物多样 *** 与生物地理学重点实验室杨祝良研究团队与国内外同行合作发现,从 *** “冬菇”驯化而来的“金针菇”与原初描述于欧洲的毛腿金针菇是两个不同的物种,为此该团队给“冬菇”或“金针菇”起了一个学名,即“F. filiformis”。至此,金针菇终于有了自己的“ *** ”,借用80余年的 *** 终于可以物归原主了。
在自然界中,这种真菌喜好低温,常在冬季出菇,故又名“冬菇”。在外形上,野生的“冬菇”与栽培的“金针菇”面目全非,判若两物。事实上,利用从冬菇个体上分离得到的菌株,科学家经过大量驯化、杂交、选育等过程,最终才获得了具有重要食用经济价值的“金针菇”。
在形态特征上,由于我国、日本等地分布的“冬菇”与欧洲分布的毛腿冬菇(Flammulina velutipes)十分相似,因此人们就将 *** 野生的冬菇和栽培的“金针菇”冠上“Flammulina velutipes”这一学名,沿用至今,长达80余年。
冬菇属(Flammulina)物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人们曾对该属的物种多样 *** 开展过一些研究,发现分布于 *** 的“金针菇”与原初描述于欧洲的毛腿冬菇存在差异。但由于研究深度不够,人们对 *** 的“冬菇”或“金针菇”的分类问题并未解决。
在多年野外标本采集和菌种分离积累的基础上,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植物多样 *** 与生物地理学重点实验室杨祝良研究团队与国内外同行合作,研究了欧洲、 *** 和北美洲该属的标本和菌株,根据形态解剖、多基因分子 *** 发育、 *** 型基因及基因组SSR分子标记遗传结构分析所得证据,发现该属共有12个物种,我国有6种、是该属物种多样 *** 中心。研究还发现,近年来韩国和日本相继公布的“Flammulina velutipes”的基因组数据所用的测序菌株皆应为“F. filiformis”。此外,研究还发现该属另一新种,即芬兰冬菇(F. finlandica)。本研究为冬菇属的物种多样 *** 认识、资源利用和产业发展,为今后基于基因组、基因工程等手段精准挖掘和利用该属种质资源提供了基础 *** 的科学依据。
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4CB138305)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 31270074)的资助,相关 *** 发表在Mycological Progress上。 (徐前)
陈全勇——把 *** 写在“金土地”上上世纪80年代末,二十刚出头的陈全勇在全省可谓家喻户晓,安徽广播电台天天播放他的食用菌培训基地广告,省内外急于寻找致富门路的农村青年,背着行囊前来拜师学艺。前后10年间,数万名学徒如星火般散布在全国十几个省市。他们通过食用菌种植,脚踏实地一步步实现了他们发家致富的梦想。陈全勇也因此获得“全国农村优秀青年星火带头人”称号。时任 *** *** *** 、副 *** *** 等领导曾到三十铺食用菌培训基地视察,肯定了陈全勇的成绩。进入2000年,风头正盛的陈全勇突然沉寂下来,淡出大众视线。如今进入了21世纪风华正茂的陈全勇又在做什么呢?
日前,记者在安徽金土地农业科普示范园采访,陈全勇告诉记者,这20年间,他全身心干了两件事,都与农业紧密相联,一是搞航空育种,二是农产品深加工。他说,既然选择主攻农业,就要相信脚下的土地能生金,就要把 *** 写在“金土地”上。
创业:从陆地到太空
陈全勇出生在金安区三十铺镇,祖祖辈辈都与土地打交道。“小时候家里穷,村里常常靠救济粮度荒。”陈全勇说,“小时候的经历,让我特别想让家人吃饱饭。”1984年,农村土地 *** 过了五六年,农民的温饱问题解决了,餐桌上菜肴还是稀缺,当时初中即将毕业的陈全勇拿着家中准备买小猪的80元钱,外出学习蘑菇栽培技术,学成归来,和表弟张涛一起从当地贷了200元的款,在三十铺租下几间闲置的部队营房,合办一个小小的食用菌种场,边生产边研究。陈全勇用功好学,几年下来成功培育出平菇、凤尾菇、金针菇、猴头菇等多种菌菇,发表多篇 *** ,多项发明获国家专利。
创业成功,陈全勇就开办菌种培训班,一句经典广告词“要想富就来三十铺”,召唤来全国20多个省市的数万农村青年,用他编著的《食用菌高产栽培指导》、《珍稀食、 *** 用菌栽培技术》、《平菇栽培技术》、《植物组培技术》、《全目光育苗技术》等科普书籍,指导学员学习食用菌培育技术,创造了巨大的产值和社会效益。
二十世纪80年代有一首非常流行的歌曲《假如你要认识我》,那些学员在学习之余敞开嗓门儿高歌,歌词“珍贵的灵芝森林里栽”触动了陈全勇勇于探索的神经。他大脑里时常冒出一连串问号,“灵芝只能栽在森林里吗?既然是真菌,它就不能走出深山森林到平原安家吗?”查遍资料,没有发现把野生灵芝培育成家用菌种的先例,对菌类研究已小有成就的陈全勇,凭借不服输的韧 *** ,跑到大别山深处采到几株野生灵芝,经过对灵芝母种的温度、光线、营养料配方数百次的试验,终于取得成功。1991年10月, *** 《大别山灵芝驯化栽培研究初报》在北京国际灵芝专题研讨会上荣获国际野生驯化栽培灵芝 *** 特别奖,陈全勇也因此获得大别山“灵芝王”称谓。他也因此由种菌“土专家”华丽转身晋升为生物工程副研究员。次年,陈全勇倾其攒下的全部资产创办酒厂,酿制养生灵芝酒。虽然结局不尽人意,但为他后来深度融入酿造业打下了攻坚克难的基础。
关闭了灵芝酒厂,陈全勇带着一身官司和600万元家产,举家移师三十铺凤凰村大坝水库边,租赁300多亩的荒岗,开辟金土地农业科普示范园。起初,陈全勇对“金土地”的发展脉络并非十分清晰。2001年,偶然了解到太空育种技术,他萌发了航空育种的想法。自此,他以凤凰涅槃的精神激发二次创业*,全身心地投入到航空育种的事业中去。他打破传统的常规育种模式,开展航天搭载选育亲本,通过杂交手段,先后选育出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太空番茄新品种70多个,太空辣椒新品种12个,甜糯香玉米1个,另有太空草莓、太空树莓、太空豇豆等多个蔬菜新品种。2003年4月,听说我国自行研制的载人航天飞船将要升空,激动不已,他往返于北京与六安联系落实太空蔬菜 *** 上天事宜。
经过不懈努力,“金土地”提供的 *** 最终被批准搭载上卫星。如今的金土地农业科普示范园已经成为我国较大的专业航天蔬菜育种基地,并注册了“航育”、“奥贝蕾”商标。航育系列蔬菜 *** 先后荣获中国 *** 公认十佳优质放心品牌和中国农业行业更具市场竞争力100强。2009年初,航育系列 *** 又被 *** 国家 *** 重点采购放心品牌。这些种苗已远销国外,在 *** 、法国、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的土地上生根开花。多年后的今天,陈全勇仍非常自豪地说:“我国之一次卫星搭载民营科技企业的 *** ,就是我们‘金土地’的。”
探索:从太空回归陆地
我市是国家重点商品粮生产基地,盛产110多种名特优稀农副产品,粮、油、桃、等农产品产量居全省前列,粮食生产实现“十五连丰”, 2018年全年粮食总产达到69.2亿斤,可粮食生产时常出现丰产不丰收的尴尬。全国一些地方用粮食酿造米酒来提高粮食附加值。陈全勇有过开办灵芝酒厂的五六年经历,他想重 *** 旧业,但是,民间有米酒好喝不过夏之说,传统米酒只能够在冬天酿造冬天喝,米酒储存期短的难题一直困扰着米酒界,陈全勇带领糯米酒研究小组的科研人员,通过不断煮糯米饭进行酿造技术试验,通过三年多的无数次技术试验攻关,最终采用先糖化后控温分段添加发酵技术,解决了糯米酒能够一年四季酿造的技术难题;再实验,用前微处理技术和纳米过滤技术,使酒体色泽淡黄,晶莹剔透,不再沉淀;乘胜前进,继续实验,用微波低温杀菌新工艺,使米酒不仅能够过夏天,而且保存期延长五年以上,彻底 *** 了我国米酒保存期短的难题!
大别山米酒横空出世。自投放市场以来,就成为我市天堂寨、万佛湖等旅游区最受游客欢迎的六安特产旅游产品, 经市场检验与消费者口碑的传播,在上海、北京、广州等一二线城市米酒市场占有率之一,成为首屈一指的名品国货,作为中国文化与 *** 产品还走出国门,远销韩国日本。
“在大别山米酒研制过程中,意外地收获了果酒生产工艺,就像2000多年前刘安在淮南炼丹意外炼得豆腐一样。”陈全勇说,大别山米酒填补了国内外七项米酒酿造技术空白,其中的3项涉及果酒生产。2015年投产的SC食品加工厂加工生产有机果桑酒3000吨、冬虫夏草酒5000吨,年创产值达2亿元。针对金安脆桃的发展远景,金土地农业科普示范园专门成立果酒技术研发小组,通过技术攻关,成功解决了六安出产的猕猴桃、水 *** 及黄桃果酒的酿造技术难题,去年,试加工生产1吨高山红桃酒,被消费者一抢而空。为保证果酒质量,还专门制定了《金安桃酒酿造标准化技术规程》,酿造的金安桃系列果酒产品质量通过安徽省质量检验合格和 *** 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产品在福建、江苏等地供不应求,网上销售形势也非常良好。
陈全勇的研发从太空回归“金土地”,计划投资8000万元将原有的酒厂扩建成年产(7500吨)1500万瓶的果酒酿造工厂,可年解决金安区1.5万吨桃次果的加工利用。金安区 *** 在调研金安脆桃如何适应多元化市场需求的报告中建议 *** 可以对“金土地”进行重点扶持,在工厂建设用地指标和项目资金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支持鼓励其扩大果酒生产规模,拓宽营销渠道,做大做强自主品牌,若能促成与国内外大型果酒加工企业联营,将会成为促进金安农业发展、带动农民致富的重要产业支撑。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刘扬
炎炎夏日,脱去这些谣言的“科普”外衣网上与健康相关的消息层出不穷,但真假“科普”让人难以分辨。它们或是出自某网友的“另类”解读,如负压病房会让患者呼吸困难;或是流传于朋友圈的“温馨提示”,如金针菇含 *** ;或是出自专业期刊的“研究成果”,如咀嚼能力强不易患老年痴呆、喝牛奶致癌……
今天,科技日报记者就对5月这些假科普真谣言逐一进行盘点,帮您拨开迷雾、寻找 *** 。
喝牛奶致癌? *** :无可靠科学依据,牛奶仍是健康食品
“牛奶以及奶制品致癌”的说法一直在民间流传甚广,日前一篇名为《中国成年人乳制品摄入量与癌症风险相关》的 *** ,似乎让这一说法有了“科学”佐证。
这项研究是针对中国人群进行的,它对50万中国人进行了长达11年的 *** 调查。相关研究数据显示,乳制品摄入与癌症发病风险呈显著 *** 正相关——经常食用乳制品的人癌症总体发病风险较高。
与此同时,上述研究数据也指出了喝牛奶对健康的益处,比如促进生长发育等,但似乎很多网友只关心“中国人喝牛奶致癌”这一点。
“国内外学术界一直有关于‘牛奶是否致癌’的研究,研究者们普遍认为喝牛奶给 *** 带来的益处是主要的,这个观点占据了绝对上风。截至目前,关于牛奶致癌的说法,没有可靠科学依据,而饮用它的益处却很明确。”天津人民医院肿瘤诊治中心主任 *** 教授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因此在世界多数国家的营养膳食指南中,牛奶及奶制品依旧作为优质食品被推荐给公众。
*** 认为,健康饮食的关键在于均衡膳食。“简单来说就是‘花’着吃,大家更好每天要吃够12种以上的食物,每周要吃够25种。我们不要妖魔化某一类食物,或者神化某一类食物。在我国的膳食结构中,居民的钙摄入量普遍不足,因此前不久问世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每天摄入300毫升至500毫升牛奶或相应的奶制品。”他补充道。
金针菇含 *** ? *** :刺鼻气味由金针菇自身产生
金针菇是广受欢迎的菇类产品,不过近日朋友圈却传出诸如“它有异味、含 *** ,菜贩子自己从不吃”之类的“科普”文章。文章称,菜市场中常见的金针菇含有 *** ,不仅伤 *** 还会致癌。
对此,天津农学院教授班立桐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介绍,有的市民在拆开金针菇包装袋时可能会闻到刺鼻的气味,这并非是由于其中添加了 *** ,而是因为在运输过程中温度出现变化,导致金针菇由有氧呼吸转而进行无氧呼吸,进而产生了一些挥发 *** 的醛类气体。
有网友表示,给金针菇加 *** 是为了漂白。对此,班立桐介绍,金针菇原来的确是 *** 的,之所以变白了,并不是用 *** 进行漂白的结果。“如今,市场上多数的金针菇都是源自日本的新品种。日本研究人员在 *** 金针菇中发现了基因突变的白色金针菇,而后将其保留下来进行培育。白色金针菇不仅色泽好,而且生长速度快、整齐度高。”他表示。
资料显示,我国《食品安全法》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明确规定, *** 不得作为食品用加工助剂供生产经营使用。也就是说,以任何方式在食品中添加 *** 的行为都是违法的。
咀嚼能力强不易患老年痴呆? *** :过度解读,二者无因果关系
阿尔茨海默病即俗称的“老年痴呆”,是由于脑细胞受损害而导致的一种慢 *** 进行 *** 脑部障碍 *** 疾病,主要影响大脑的功能,表现为记忆力、日常生活能力等方面的障碍。据目前临床掌握的数据,此病尚无有效根治 *** 。然而,近期微博上的一条热搜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这条微博称,一项研究指出,凭咀嚼能力可以预测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咀嚼能力越强的 *** 脑越年轻,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就越低。
虽然咀嚼能力和阿尔茨海默病二者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但是似乎有人真找到了“嚼嚼更健康”的依据。2012年,《美国老年病 *** 》曾发表过一项研究。该研究对瑞典的557名77岁及以上的老人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在有多颗牙齿脱落和难以咀嚼硬质食物的人群中,出现认 *** 碍的几率明显更高。
“上述研究只是一个流行病学的研究,只能表明咀嚼能力和阿尔茨海默病之间具有相关 *** ,但尚不能说明两者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其机制还需科学研究进一步验证。”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周玉颖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医学界尚未明确阿尔茨海默病的确切病因,但是有一些危险因素已经确认。年龄增长是阿尔茨海默病更大的致病因素,患病风险会随年龄增加逐年升高。
“与其仅靠锻炼咀嚼肌预防阿尔茨海默病,倒不如从整个生活方式入手。”周玉颖表示,首先健康的饮食,可以控制血压、血脂、血糖,对预防阿尔茨海默病会有一定功效。其次,有研究表明运动对预防阿尔茨海默病有很大帮助,例如走路、跑步等。手部运动,如弹琴、敲键盘、捡豆子等,也可以有效 *** 区域脑血流量,对预防和减缓阿尔茨海默病都很有帮助。
周玉颖表示,缺乏兴趣爱好、生活乏味单调的人更容易患阿尔茨海默病,因此环境 *** 对预防此疾病非常有效。丰富的生活内容和社交圈子可以有效 *** 大脑皮层,“活到老、学到老”也可以持续锻炼大脑,预防阿尔茨海默病。
负压病房会让患者呼吸困难? *** :病房内外压差极小,不会引发任何不适
在不少涉及 *** *** 的新闻报道中,常会出现一个名为“负压病房”的词语。在救治 *** 患者的过程中,负压病房发挥了重要作用,可谓抗疫“功臣”。不过,因为对此类病房缺乏了解,有些人仅从字面对其进行理解,便在网上进行“科普”,称“负压会造成患者呼吸困难”。事实究竟是怎样的呢?
“负压病房是指病房内气压低于病房外气压的病房,其主要是为患有呼吸道传染 *** 疾病的病人设置的。”天津泰达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王一旻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常规大气压为1.013×105帕斯卡(压强单位),而负压病房的气压和常规大气压之间只有25帕斯卡的气压差。“这点儿气压差普通人难以察觉,患者在负压病房里也不会感到任何不适。”
由于负压病房里的气压低于病房外的气压,使得空气只能进行单向流动,这样在医护人员进出病房的时候,能确保外界新鲜的空气可流入病房内,但病房内被污染的空气则不会向外扩散。被污染的空气也不会被随意排出,而是通过专门的管道进行收集并排放到固定的地方,再经过层层过滤消毒后向外界排放。(记者陈曦)
来源: 科技日报
金针菇含 *** ?喝牛奶致癌?逐一盘点5月假科普网上与健康相关的消息层出不穷,但真假“科普”让人难以分辨。它们或是出自某网友的“另类”解读,如负压病房会让患者呼吸困难;或是流传于朋友圈的“温馨提示”,如金针菇含 *** ;或是出自专业期刊的“研究成果”,如咀嚼能力强不易患老年痴呆、喝牛奶致癌……
记者就对5月这些假科普真谣言逐一进行盘点,帮您拨开迷雾、寻找 *** 。
喝牛奶致癌? *** :无可靠科学依据,牛奶仍是健康食品
“牛奶以及奶制品致癌”的说法一直在民间流传甚广,日前一篇名为《中国成年人乳制品摄入量与癌症风险相关》的 *** ,似乎让这一说法有了“科学”佐证。
这项研究是针对中国人群进行的,它对50万中国人进行了长达11年的 *** 调查。相关研究数据显示,乳制品摄入与癌症发病风险呈显著 *** 正相关——经常食用乳制品的人癌症总体发病风险较高。
与此同时,上述研究数据也指出了喝牛奶对健康的益处,比如促进生长发育等,但似乎很多网友只关心“中国人喝牛奶致癌”这一点。
“国内外学术界一直有关于‘牛奶是否致癌’的研究,研究者们普遍认为喝牛奶给 *** 带来的益处是主要的,这个观点占据了绝对上风。截至目前,关于牛奶致癌的说法,没有可靠科学依据,而饮用它的益处却很明确。”天津人民医院肿瘤诊治中心主任 *** 教授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因此在世界多数国家的营养膳食指南中,牛奶及奶制品依旧作为优质食品被推荐给公众。
*** 认为,健康饮食的关键在于均衡膳食。“简单来说就是‘花’着吃,大家更好每天要吃够12种以上的食物,每周要吃够25种。我们不要妖魔化某一类食物,或者神化某一类食物。在我国的膳食结构中,居民的钙摄入量普遍不足,因此前不久问世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每天摄入300毫升至500毫升牛奶或相应的奶制品。”他补充道。
金针菇含 *** ? *** :刺鼻气味由金针菇自身产生
金针菇是广受欢迎的菇类产品,不过近日朋友圈却传出诸如“它有异味、含 *** ,菜贩子自己从不吃”之类的“科普”文章。文章称,菜市场中常见的金针菇含有 *** ,不仅伤 *** 还会致癌。
对此,天津农学院教授班立桐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介绍,有的市民在拆开金针菇包装袋时可能会闻到刺鼻的气味,这并非是由于其中添加了 *** ,而是因为在运输过程中温度出现变化,导致金针菇由有氧呼吸转而进行无氧呼吸,进而产生了一些挥发 *** 的醛类气体。
有网友表示,给金针菇加 *** 是为了漂白。对此,班立桐介绍,金针菇原来的确是 *** 的,之所以变白了,并不是用 *** 进行漂白的结果。“如今,市场上多数的金针菇都是源自日本的新品种。日本研究人员在 *** 金针菇中发现了基因突变的白色金针菇,而后将其保留下来进行培育。白色金针菇不仅色泽好,而且生长速度快、整齐度高。”他表示。
资料显示,我国《食品安全法》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明确规定, *** 不得作为食品用加工助剂供生产经营使用。也就是说,以任何方式在食品中添加 *** 的行为都是违法的。
咀嚼能力强不易患老年痴呆? *** :过度解读,二者无因果关系
阿尔茨海默病即俗称的“老年痴呆”,是由于脑细胞受损害而导致的一种慢 *** 进行 *** 脑部障碍 *** 疾病,主要影响大脑的功能,表现为记忆力、日常生活能力等方面的障碍。据目前临床掌握的数据,此病尚无有效根治 *** 。然而,近期微博上的一条热搜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这条微博称,一项研究指出,凭咀嚼能力可以预测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咀嚼能力越强的 *** 脑越年轻,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就越低。
虽然咀嚼能力和阿尔茨海默病二者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但是似乎有人真找到了“嚼嚼更健康”的依据。2012年,《美国老年病 *** 》曾发表过一项研究。该研究对瑞典的557名77岁及以上的老人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在有多颗牙齿脱落和难以咀嚼硬质食物的人群中,出现认 *** 碍的几率明显更高。
“上述研究只是一个流行病学的研究,只能表明咀嚼能力和阿尔茨海默病之间具有相关 *** ,但尚不能说明两者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其机制还需科学研究进一步验证。”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周玉颖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医学界尚未明确阿尔茨海默病的确切病因,但是有一些危险因素已经确认。年龄增长是阿尔茨海默病更大的致病因素,患病风险会随年龄增加逐年升高。
“与其仅靠锻炼咀嚼肌预防阿尔茨海默病,倒不如从整个生活方式入手。”周玉颖表示,首先健康的饮食,可以控制血压、血脂、血糖,对预防阿尔茨海默病会有一定功效。其次,有研究表明运动对预防阿尔茨海默病有很大帮助,例如走路、跑步等。手部运动,如弹琴、敲键盘、捡豆子等,也可以有效 *** 区域脑血流量,对预防和减缓阿尔茨海默病都很有帮助。
周玉颖表示,缺乏兴趣爱好、生活乏味单调的人更容易患阿尔茨海默病,因此环境 *** 对预防此疾病非常有效。丰富的生活内容和社交圈子可以有效 *** 大脑皮层,“活到老、学到老”也可以持续锻炼大脑,预防阿尔茨海默病。
负压病房会让患者呼吸困难? *** :病房内外压差极小,不会引发任何不适
在不少涉及 *** *** 的新闻报道中,常会出现一个名为“负压病房”的词语。在救治 *** 患者的过程中,负压病房发挥了重要作用,可谓抗疫“功臣”。不过,因为对此类病房缺乏了解,有些人仅从字面对其进行理解,便在网上进行“科普”,称“负压会造成患者呼吸困难”。事实究竟是怎样的呢?
“负压病房是指病房内气压低于病房外气压的病房,其主要是为患有呼吸道传染 *** 疾病的病人设置的。”天津泰达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王一旻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常规大气压为1.013×105帕斯卡(压强单位),而负压病房的气压和常规大气压之间只有25帕斯卡的气压差。“这点儿气压差普通人难以察觉,患者在负压病房里也不会感到任何不适。”
由于负压病房里的气压低于病房外的气压,使得空气只能进行单向流动,这样在医护人员进出病房的时候,能确保外界新鲜的空气可流入病房内,但病房内被污染的空气则不会向外扩散。被污染的空气也不会被随意排出,而是通过专门的管道进行收集并排放到固定的地方,再经过层层过滤消毒后向外界排放。
(来源:科技日报 记者陈曦)
【编辑: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