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鱼鲞刺多吗,黄鱼鲞 ***

牵着乌龟去散步 万象 45 0
鳓鱼:一爿清鲜冠绝春

有一种鱼,小名“雪映”,着银白色软鳞甲,通身银装素裹,堪比西风白马、面如冠玉的少年将才。月光下的东海,当春汛如期而至,它们成群出动,游弋翻跃在海天一色的春潮中,银光闪闪,雪影浮动,让人分不清是到底月光中的波光、还是波光中的鳞光?……这样的景象,在渔民眼中,如同白银滚滚而来;若是伴随着大黄鱼群共游,银白和金黄在万顷海波中翻滚、起伏、交相辉映,声势浩大如身披金银甲的皇家御 *** ,这种现象渔民们称为“银包金”,他们会兴奋得双手合十祷告,感谢上天带来的巨大财富!

雪映大名鳓鱼。鳓鱼长着一对凸出而明亮的大眼睛,即使被摆上了餐桌,圆睁的大眼还像在无辜而忧伤地瞪着你,每每让我下筷前,还要在心里默默说一句“对不住您了”。它身材扁平,像一把有弧度的菜刀,再看又像个鞋拔子,所以我们土话中总是说一爿鳓鱼、一爿鳓鲞,才显得比较地道。“爿”在临海话中跟“片”的意思差不多,劈得比较薄的木头尤其是用来烧火的叫柴爿,扁塌塌的鞋子尤其比较旧的叫鞋爿。 *** 花临海话里叫柴爿花,我尚未弄明白这跟扁平有什么关系?可能是因为 *** 花的干枝比较适合当柴火烧,故名。

鳓鱼鲞过年的时候会出现在我家厨房窗口外的屋檐下。母亲教会了我热爱鳓鱼。为啥说“教会”呢?因为小时候的我并不喜欢吃鳓鱼,原因很简单:刺太多。鳓鱼的刺既柔软又纤长,刚毛一般,攫一口鱼肉,不能立马吞进肚里,还得在嘴里砸吧几番,依靠舌头进行盘旋筛选,将刺一根一根吐出来。这个过程有点慢,在以温饱为目标的小时候,让人觉得不厌其烦,故而鳓鱼虽鲜美,也没有可以大口吞咽的食物来得 *** 。

随着日子越过越好,生活品质越来越高,填饱肚子变成了品尝滋味,对食物的欣赏也开始变得细腻而耐心起来。三鲳四鳓,这个说法在台州几乎无人不知,立夏一过,鲳鱼就该渐渐退场,将舞台的聚光灯让给银将军鳓鱼了。台州有海鲜歌中唱道:“三月鲳鱼熬蒜芯,四月鳓鱼勿刨鳞”,意思是说哪个时节哪种鱼最肥美、怎么吃法。传统是传统,我们不一定要事事依着它来,比如我就不喜欢将鲳鱼与蒜芯同烧。鲳鱼是我最喜爱的海鲜之一,在烹饪鲳鱼上我有精神洁癖,除了葱姜蒜等调料,从不喜与其他食材同烧。但鳓鱼勿刨鳞这一点是达到 *** 的,不管是鲜鳓还是鳓鲞,鱼鳞必须留着,去了鳞的鳓鱼很容易就被烧烂了,鱼肉不成形,汤汁浑浊;更重要的是,在台州,你要是刨了鳞烧鳓鱼,那是要被笑掉大牙的,至少一点就说明了你是个外行,“外行夹七,嫁囡发帖”,成为大家眼中的“笑话蒲”。

鳓鱼鳞起的作用不仅仅是使鱼肉成型,锁住鲜味。鳓鱼鳞中饱含油脂,蒸后沁出,使汤汁清澈油亮、咸鲜可口。刨去鱼鳞岂不是可惜了?夹起一筷子鱼肉,须在汤汁中浸一浸、漂一漂再入口,这是老食家的标准动作,那样你就会明白我为何用“清鲜冠绝”这个标题了!

鳓鱼的鳞是可以吃的,当然你也可以不吃,但至少得先吸吸那汤汁再吐弃。鳓鱼鳞不像你想象中的那样难以下咽,它细细软软,嚼下去脆脆的,在牙齿的碾压中微微作响。这轻脆的声音,给品鲜过程又平添了一道听觉上的享受,个人觉得还别有一番意趣呢!

鳓鱼首推清蒸,于我来说,那是必须的。与酒酿同蒸的鳓鱼,俗话所说的糟鳓鱼,在大饭店里不少见。鳓鱼拌上酒酿和调味料,密封个把月之后取出,烧得好的话,异香扑鼻,鱼香和酒香持续发酵,使满屋子弥散着浓浓醇香,这种奇特的微醺感,我觉得把它叫做“醉鲜”,甚妙!

糟鳓鱼还不是最绝的。真正绝的我认为非鳓鲞莫属。连李时珍老爷爷在《本草纲目》中都说鳓鱼“作鲞尤良”,越来越觉得李老爷子更像美食家,而非医学家了。过年时出现在我家厨房窗口檐下的鳓鲞,不会超过三四条,这还是基于我们东门头姨婆卖水产干货的前提下,否则,估计母亲连一爿也舍不得去买。几爿鳓鲞在窗口旗帜似地随风轻摆着,似乎在告诉院子里的人们:我们日子过得还可以哦!这跟现在的朋友圈里晒这晒那有异曲同工之妙,其中多少还 *** 一点争取尊严的意思。

鳓鲞下饭是有目共睹的。蒸熟后的鳓鲞,用筷子剔开鳞片,扯下细细一条鱼肉丝,能下两大口白米饭,更不用说蒸出来的汤卤了!浙东沿海最著名的三抱鳓鱼,是用精盐经过三道腌制而成的鳓鲞,堪称鱼类腌货中的至甄绝味。并非言过其实,它的这种咸鲜和香气,差不多可以说是登峰造极,是其他各种咸鱼无法超越的。三抱鳓鱼的咸卤,出盐堆而不咸,出鱼堆而不腥,清鲜透彻,简直就是下饭界的风清扬,绝对能够拳打美极鲜,脚踢老干妈,独占鳌头。“鱼之至味在鲜,而鲜之至味又在初熟离釜之片刻。”初离蒸器的三抱鳓鱼,略带金 *** 的软鳞饱含油脂,未曾入口,奇香扑鼻;一攫入口,拍案惊绝;二攫入口,唇舌生香;三攫入口,回味无穷。春鲜之最,当属初熟离釜之片刻的三抱鳓鱼也!

【云端原创】

( *** 来自 *** )

又到鱼干香满岛季节,正是买鱼做鲞好时候 鱼鲞“花式”上市这股热潮带火新鲜鱼类

来源:舟山日报-舟山网

趁着西北风起,天气晴好的日子买鱼晒鱼鲞,是舟山人迎接冬季来临的传统“仪式”。临近12月,走访舟山国际水产城、沈家门东河市场等地,记者发现,随着鱼鲞的大量上市,购买鱼鲞或者挑选鲜鱼用来 *** 鱼鲞的市民明显多了起来。

等待售卖的各式鱼鲞

市场内顾客在选购鱼鲞

沙鳗鲞 *** 最贵 买鳗鲞风带鱼的人最多

11月26日,记者来到位于沈家门的东河市场。在市场门口的一家鱼鲞干货店,各式鱼鲞摆满了柜台。种类丰富的鱼鲞吸引了来往的市民,记者现场采访时,不时有顾客来鱼鲞干货店询问 *** 。

“目前店里在卖的有鱼鲞和风鳗。”店主郑大爷告诉记者,他的店专门经营海产干货,这几天生意挺好。

记者看到,80元一公斤的黄鱼鲞卖得不错,篮子里只剩下了几条。不过郑大爷最推荐的还是马鲛鱼鲞:“ *** 便宜,25元一斤,味道也很好。”

郑大爷表示,和从前不同,现在鱼鲞一年四季都买得到,不过习惯使然,许多人还是喜欢临近冬天的时候晒鲞购鲞。“平常卖的,很多是机器烘干的或者前一年留下来的,现在卖的都是自然风干的新鲜鱼鲞,新鲜不咸,口感比较好。过一段时间来买的人估计会更多, *** 也会上去。”

除了专门经营干货的店,走进东河市场内,许多摊位上也竖起了类似晾衣杆的架子,上面密密麻麻地挂着鳗鱼和带鱼。根据大小品种差异,鳗鲞的 *** 每公斤40元到80元不等,而风带鱼的均价每公斤也在70元左右。“是本地鳗鱼做的。”看到记者问价,一位老板娘热情地向记者推销,“现在鱼鲞都还蛮便宜的,想吃可以买了。”

和普通鳗鲞不同,沙鳗做成鱼鲞后刺少油脂多、口感软糯、肉质富有弹 *** ,因此 *** 也是鱼鲞中比较昂贵的。在一个摊位上,记者看到了几条体型较大的沙鳗鲞,摊主正忙着用电风扇将其进一步风干。而它们也的确“很争气”,卖到了130元一公斤,掐指一算,一条就要两三百元,算得上价值不菲了。对此,摊主也直言:“问的人挺多,就是买的人不太多。”

*** 合适 买鱼做鲞正是时候

受鱼鲞“热潮”影响,鳗鱼、带鱼、马鲛鱼等用于晒鲞的鱼类鲜销量也开始上涨。

“天气一转凉,起风了,就想着该去囤点鳗鱼来晒,更何况现在买还很便宜。 ”在东河市场里,记者遇到了一位姓周的阿姨,手上提着几条大小不一的鳗鱼。她告诉记者,这都是自己刚刚买来打算回家做鳗鲞、风鳗的,“一次 *** 花了两三百元,小的只要15元一斤,用来做鲞,平时炒炒芹菜吃,大的贵一点,肉厚,用来做风鳗,过年招待亲戚朋友。”

周阿姨告诉记者,按照往年的经验,再过一阵,等鳗鱼产量少了, *** 肯定会上涨,所以这个时候囤货最划算。

记者询问了一名摊主,他表示,有不少顾客最近都会向他购买大一点好一点的鱼用来 *** 鱼鲞,有的客人一次就买好几十斤。等到了12月中旬,随着北方冷空气南下、渔船产量减少、年底市场需求增多等因素影响,带鱼、鳗鱼等水产品 *** 将会有所上涨。“现在买鱼做鱼鲞、风鳗、风带鱼,正是时候。”

本文来自【舟山日报-舟山网】,仅 *** 作者观点。全国 *** 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沈嘉禄:鲞旗猎猎屋檐下

鲞旗,是我杜撰的一个词汇。黄鱼鲞、鳗鱼鲞、青鱼鲞、墨鱼鲞,大者不骄,小者不卑,成排成排挂在屋檐下,凛冽的西北风自吴淞口来,在高楼大厦的缝隙中穿 *** 跑位,在这里收住阵脚,回旋风推得鲞们摇摇晃晃,弱不禁风的样子。不,他们乐意接受风的洗礼。一缕阳光投射在鲞的表面,反射片片银光,在街的对面望去,鱼鲞像不像一挂挂幡旗?

蹲守街角三十年的水产铺子,木盆、保温桶、塑料箱摆得满满当当,几乎没有 *** 脚的地方,甲鱼与大闸蟹似乎进入了冬眠。地面湿答答,一年四季没有干燥的辰光。老板与老板娘配合默契,将一条鳗鱼沉沉地摔在台板上,从头至尾抹几遍,从脊背处下刀,沿龙骨剖开,淋过白酒,抹上海盐,用数枚竹签撑开肚当,竹竿挑起挂在屋檐下。鳗鱼尾巴系一张小红纸条,上书“29弄过街楼大胖子”或“华安坊15号嗲 *** ”。

鳗鲞长及人高,让人想起酒池肉林这个成语。 *** 跟店主招呼:“又要过年啦,这日子,真快!”

老板回应一声:“今年你要不要再来一条?”

新风鳗鲞一挂,上海人就要过年了。

新风鳗鲞是春节家宴上的一味冷菜,切一段蒸熟, *** 后再喷几滴白酒,切成条(更好是撕开),蘸醋吃,味道一流,又是压饭榔头。

鳗鱼鲞有王者之风,但黄鱼鲞、墨鱼鲞不让鳗鲞专美于前,与五花肉共煮,是家宴上的硬菜。青鱼鲞也是下酒妙物,知堂老人在《鱼腊》一文中写道:“在久藏不坏这一点上,鱼干的确更好。三尺长的螺蛳青,切块蒸熟,拗开来的肉色红白分明,过酒下饭都是上品。”

有一年春节前在吴江七都与好友老徐逛菜场,看到有 *** 似的鲤鱼干堆在地上,他买了十条,赠我一条。回家切块,加霉干菜煮汤,汤色沉郁如酒,那是我从小吃惯的家乡风味。上周黄伟兄从绍兴带了一条鳊鱼干给我,蒸来吃,虽然骨刺稍多,但肉质细腻,也是记忆中的乡味。

有一年在宁波吃到四鲞冷盘:鳗鲞、带鱼鲞、沙鳗鲞、萝卜鲞。带鱼鲞的味道与上海人钟意的咸带鱼相似,沙鳗是浙东名物,生长在河海交汇处,比海鳗、河鳗都小,长不过一尺,肉头单薄,却不贫瘠,咸鲜略带甘甜,别有一种谦逊的轻柔。我曾用沙鳗鲞切丝炒芹菜,堪称隽品。前不久在饭店里吃到脆皮沙鳗,又是一味。萝卜鲞就是萝卜干。习惯上,肉干称脯,鱼干称鲞,菜蔬晒成干,而宁波人将菜干称作鲞,可见对鲞的偏爱。对了,《红楼梦》有茄鲞。

上海有大量宁波籍人氏,对鳗鱼的爱好影响到所有上海人的味觉审美。河鳗曾经流行过一阵,葱姜蒸、豆豉蒸、锅烧、南乳烧、炭烤,日式鳗鱼盖饭也有一批忠粉,若论大快朵颐,毕竟不如海鳗。海鳗除了制鲞,鲜货可做鱼圆,质地比鲢、鳙等河鱼粗犷而且鲜甜,杭州鱼圆以嫩滑取胜,潮汕鱼圆以Q弹著称。以前延安中路有一家大华潮州菜馆,每年春节前都要做鱼圆 *** 外卖,上海的潮汕人氏无不喜大普奔。我与大华的厨师熟,遂探得后厨秘密,潮汕鱼圆在拌料时要掺大量籼米粉,有助于胀发,也便于捶打上劲。

鳗鱼头和鳗鱼皮是做鱼圆的厨余,弃之可惜,贱价待沽。鳗鱼头面目狰狞,两排利齿咄咄逼人,眼珠瞪圆略微内陷,眼圈渗出殷殷血水,仿佛熬过一个通宵。而我独爱这一味,劈作两爿,暴腌后加姜片葱结,甲绍一浇,旺火清蒸,宜酒宜饭。鳗鱼皮更便宜,两角一斤。葱姜加酒蒸熟,嫩滑肥腴,又无细刺之虞,可以一块接一块地入口。 *** 后韧结结的,又是一种味道。吃不完的话,碗底会凝结起一层晶莹剔透的鱼冻,挑一筷盖在热粥上,眼看它如雪山一般慢慢融化,有坦诚的腥香味款款升起,在寒风砭骨日子里,是何等的慰藉!

现在很少有饭店会做鳗鱼圆了,鳗头鳗皮也不见了踪影。好在我们还有新风鳗鲞,鲞鱼的小群也相当热闹。前几年朋友送我一袋乌狼鲞,就是言之色变的河豚干,家属不敢吃,我也不能送人,等到生出霉花,只能当作湿垃圾处理。

我家附近的乔家路、董家渡路、凝和路、旧仓街都面临市政改造,居民们都欢天喜天地住进了高楼大厦。去年我在老城厢拍了几十张“鳗旗猎猎”的照片,今年就很难再看到了。

一个老伯伯对我说:“上海人过年总归要吃鳗鲞的对吧。”我劝老人家把心放宽:“别担心,鳗鲞在南货店里还是买得到的。”老伯伯胡子一翘:“这跟自己腌制的味道不一样。再讲,屋檐下挂点风鸡、酱鸭、鳗鲞、鸭肫干啥个,才有过年的腔调呀!”(沈嘉禄)

人见人爱一口鲜,老实赞黄鱼鲞,让你的舌头为之 ***

黄鱼全身都是宝,经济价值高,黄鱼鲞更是上等佳肴,海产珍品。在港澳台地区黄鱼还被誉为“黄花 *** ”。

《鹤场漫记》中有“兴酣还欲问东坡,鲈鱼较此味如何”的赞美,人们称之“长寿鱼”。

黄鱼名列我国

传统“四大海产”之首

肉质细嫩鲜美、高蛋白、低胆固醇


由它制成的黄鱼鲞

令无数挑剔食客魂牵梦萦

有美食家如此形容黄鱼的美味

“小小的黄鱼似乎包容了

大海里的极尽之鲜美

触碰到舌头之时便已为之 *** ”


1、石塘好水产好鱼

石塘镇三面环海

位于东海之滨


这里的海水盐度高、水质好

常年水温变化从6℃到30℃

最适合黄鱼生长


优越的地理条件

让这里的黄鱼拥有绝佳的成长环境


2、优质的口感、绝美的味道

黄鱼鲞呈蒜瓣状,肉质厚实鱼刺少

老少皆宜食用


鱼肉经过调味腌制,带有淡淡的海鲜气息

浓烈的鱼腥味,入口鲜嫩紧实

黄鱼鲞刺多吗,黄鱼鲞图片-第1张图片-

细品能感受到咸甜滋味,令人回味


另外,它无需调味处理,只需解冻加热食用

简直方便得不能再方便了


3、只挑新鲜捕捞晒制,保留原始“鲜”味

海鲜之所以称为海鲜

关键就在一个“鲜”


黄鱼离岸即死

老实赞黄鱼是将新鲜捕捞的黄鱼

去鳞,去内脏,用水冲洗干净


从鱼腹向背部切开且不切断

保持鱼肉相连再加工盐制晒成“鲞”


在制成黄鱼鲞这种绝佳美味之时

也保留着黄鱼最原始的肉质鲜美


懒人福音 煎蒸都好吃,可以给孩子吃的放心鱼,一根主刺,营养丰富,厨房小白秒变大神。

清蒸黄鱼鲞

化冻后摆盘放上葱段、姜丝,上锅蒸至8—10分钟,出锅。


香煎黄鱼鲞

黄鱼鲞化冻,热锅下油,鱼鲞煎至两面金黄,出锅摆盘。


?开袋即可蒸食,肉质松软,古法腌制,保持原有海鲜味,鲜咸之极。让不住海边的你也可以品味到东海的恩惠。?

?

鳓鱼鲥鱼,四月美味正当时


一、大腕鲥鱼

女人都有小资情节,这大概和张爱玲有关吧,张爱玲说:人生有三恨,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梦未完。

鲥鱼也是小资的,它不但让张爱玲有一恨,更让许多文人 *** 客又爱又恨,王安石说“鲥鱼出网蔽江渚,荻笋肥甘胜牛乳”,大饕苏东坡说“芽姜紫醋炙鲥鱼,雪碗擎来二尺余,尚有桃花春气在,此中风味胜莼鲈。”

鲥鱼在老苏的眼里已经位列松江鲈鱼之前了,那已经不是小资,而是大腕级别的鱼类了。

长江三鲜(河豚、鲥鱼和刀鱼),松江鲈鱼,都是溯河 *** 洄游鱼类,它们生活在大江大河里。长江流域、黄河流域自古就是我们的 *** 经济中心,古代的精英几乎都是喝这些水长大的,他们歌颂这些江鱼再正常不过了。

二、平民鳓鱼

海里有一种鱼长得和鲥鱼几乎一模一样,那就是鳓鱼。

鲥鱼与鳓鱼身形类似,大小相同,鱼鳞颜色都是绿色勾边,鱼鳍颜色也是黄蓝,而且,腹下同样都有一排锯齿。

鳓鱼的名字就是因这锯齿而来,《本草纲目》称“鱼腹有硬刺勒人故名”。

说起来,鲥鱼和鳓鱼同宗同祖,都属于鲱形目,由于祖上迁徙的原因,后代子孙所居住的地方便不一样,一个江河一个海洋,造成它们的身价也不同。

鳓鱼走平民路线,尤其是四月,鳓鱼洄游到沿海产卵,渔民大捞,它便经常出现在普通人家的餐桌上。

别的鱼类, *** 产卵肉质便不好吃,鲥鱼和鳓鱼不同,它们是产卵的时候油脂最丰厚,肉质最鲜美,四月,都是它们洄游产卵的时候,此时吃鲥鱼鳓鱼最美不过了。

三、鲥鱼鳓鱼一样美味

人怕出名猪怕壮,鲥鱼太有名了,当张爱玲恨完鲥鱼多刺没多久,长江鲥鱼便被人类吃光了。要吃鲥鱼,在别的小江小河里估计还有,但长江是没有了,有发现也不让捕捞,所以你要吃长江鲥鱼估计得等下辈子。

有人说鳓鱼不比鲥鱼味美,不知说这话的人是不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反正我没吃过鲥鱼,不知鲥鱼何味,但鳓鱼味美之极,我对张爱玲的那句“一恨鲥鱼多刺”深有体会,我是恨极鳓鱼多刺。

饕餮们还是极推崇鳓鱼的,李渔就说过这么一句公道话:“北海之鲜鳓,味并鲥鱼。”,鲥鱼和鳓鱼的味道是一样的。

鳓鱼古称鲞鱼,是为海中最鲜的鱼,这字“鲞”,就是美鱼,美味的鱼。

鳓鱼又叫鲙鱼,听过“南鲥北鲙”“来鲥去鲞”的说法吗?说的就是鲥鱼鳓鱼一样美味。

四、鳓鱼炣菜脯

又是一年人间最美四月天,又到了吃鳓鱼的季节,闽南人超喜欢鳓鱼,有“鳓鱼炣菜脯,好吃不分某”之说,意思就是鳓鱼与菜脯一起煮,好吃到都不想分给 *** 吃了。

我今天就来做一道鳓鱼炣菜脯,也想独吞,哈哈。

准备食材:鳓鱼1条,菜脯若干,豆豉若干,蒜苗1颗,姜若干,蒜头2瓣,辣椒2颗,酱油10ml,料酒10ml,糖10g。

鳓鱼宰杀的时候,不能刮鳞,因为鳞下有脂肪,要靠它增香,所以杀鱼烹饪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了。

烹煮过程:

1、烈油锅,爆香姜片和蒜头。

2、放入酱油、豆豉和辣椒。

3、下鳓鱼,水少许。

4、放入菜脯,盖上盖子,炣10分钟。

5、糖提鲜,放入蒜苗,起锅。

鳓鱼炣菜脯就做好了。

鱼肉洁白细腻,细骨挑去后特别鲜美。

我更爱鱼眼睛。

菜脯和鳓鱼滋味互补,菜脯在这里也相当好吃。

这一大条鳓鱼,我真的一人独食,不分享,人是群居的动物,但也要有自己的私人空间,在四月春风里,一条鳓鱼,一个你,便是一个美味的世界。

(文中所有 *** 均为鳓鱼)

欢迎来到“草草啖盐说蜜”,喜欢听我胡诌乱侃,就点赞转发收藏吧。

图文原创,作者天心草(寸草天心),未经同意请勿转载。

夏天就是要吃鱼呀,这7种鱼别放过!各地吃鱼有何讲究?

天热得都想变成鱼了。夏天也不妨吃点鱼,好吃又营养。

鱼一年四季都在吃,而不同的鱼有不同的产卵期,分布在不同的季节。鱼在临近产卵期时,体内积蓄了很多脂肪和营养成分,身体肥硕而结实,谷氨酸的含量增加,因此肉的味道最鲜美,吃起来有种香甜的感觉。

夏天是吃鱼的“黄金季节”,夏天是哪些鱼的产卵期?吃什么鱼好呢?各地吃鱼又有何讲究。

1.鲈鱼

鲈鱼又称花鲈、寨花、与长江鲥鱼、太湖银鱼并称为“四大名鱼”之一。夏天是吃鲈鱼的好季节,这个时候鲈鱼已经成熟了,肉肥腴嫩,鱼刺少,肉质鲜嫩。

我们常听说“多吃鱼会变聪明,是因为鱼含目前公认的补脑营养素,DHA(被称为“脑黄金”)对大脑发育很有好处。而研究显示,鲈鱼是淡水鱼中含DHA相对较高的品种。同时鱼肉的脂肪含量非常低,又含有丰富易消化的优质蛋白和钙,而且相比于其他淡水鱼,刺也少,便于处理,非常适合孩子和老人食用。

烹饪鲈鱼的 *** 有很多,水煮、红烧、煎烹等,一般家常吃法基本都是清蒸,原汁原味,营养不流失,鱼肉鲜嫩多汁。

2.黄花鱼

每年六月,正是黄花鱼的产卵季节,此时的黄花鱼身肥肉美。虽然黄花鱼 *** 并不便宜,但一直颇受食客的欢迎。

黄花鱼又名黄鱼,黄花鱼的营养非常丰富,富含蛋白质和钙、磷、铁、锌等微量元素。《本草纲目》关于黄鱼的记载:“主明目、安心神、填精、开淋、益气、健胃”的功效。黄鱼肉质特别 *** 鲜美,只有一条主刺,鱼骨比较少,肉呈蒜瓣状,高蛋白低脂肪,老人、小孩以及减肥人士,都非常适合食用。

黄花鱼的做法非常多,大黄花鱼肉质鲜嫩,特别适合红烧和蒸着吃,而小黄花鱼适合香煎和制成鱼干。

黄鱼有大黄鱼和小黄鱼之分,大黄鱼吃着痛快,小黄鱼吃得过瘾。吃法上,清蒸、糖醋、红烧、煎烤均可。比如清蒸大黄鱼,刮净了鳞片,掏净了内脏,抹盐、淋酒,再塞一捆翠绿的葱结上锅蒸即可。或者黄鱼和豆腐搭配,豆腐含钙高,而鱼中含维生素D、“脑黄金”的DHA,两者一起吃可大大提高 *** 对钙的吸收率。

在宁波,上至宴会下到家常,随处可见黄鱼的身影。宁波名菜 *** ,雪菜大汤黄黄,黄鱼加入雪里蕻,熬出乳白色汤头,肉质清鲜;腐皮包黄鱼,黄鱼剔骨除刺,包上豆腐皮炸到金黄;拖黄鱼,经常出现在晚饭前菜场、弄堂边的小摊上。面糊包着小黄鱼入锅一炸;宁波人还爱吃黄鱼鲞(黄鱼干)烧肉、黄鱼年糕……

浙江舟山,惯于将鱼 *** 成鲞(海鱼风干即为“鲞”),风干的黄鱼鲞(也叫白鲞)加生姜清炖,或者用来烧肉,都是好滋味。在青岛的甜晒黄鱼,黄鱼在晒前要先接受盐、料酒、葱姜与花椒的洗礼,腌制时在海水中“透”一遍,背阴风干后极具风味。在福建宁德,将大黄鱼对半剖开、抹上酒糟与盐进行一番腌、晾,做成香糟大黄鱼。在北方,还有黄花鱼饺子……

小黄鱼的吃法也很多浙江黄鱼粉;台州人黄鱼面;而宁波的黄鱼面里加进了雪菜,成了雪菜黄鱼面;江南一带都还有酒酿小黄鱼;四川乐山的甜辣小黄鱼是先炸再烧,在武汉,烧烤小黄鱼,夜宵上吃上几串够解馋……

3.鲥鱼

俗话说“春鳊,夏三黎(鲥鱼)”,鲥鱼的脂肪含量很高,且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一般吃鱼都是要去鱼鳞的,而吃三黎鱼是不能去鳞,因为三黎鱼的鳞也可以吃,而且营养价值很高,富含卵磷脂,卵磷脂是 *** 必需的元素,对 *** 的健康十分有好处。

清蒸鲥鱼无需加盐,只用豉油慢火蒸透,就是美味江鲜。

4.多宝鱼

多宝鱼是比目鱼的一种,又叫大菱鲆,也是一种海鱼,这种鱼的外表不太好看,但是营养价值高。多宝鱼给小孩子吃,又能健脑又能提高免疫力。

多宝鱼只有主鱼刺,细小的鱼刺少,吃起来味道很独特,口感滑爽滋润,算是鱼肉嫩滑的佼佼者。清炖,清蒸都是很常见的吃法。

我国是世界上出产多宝鱼最多的国家,而中国的多宝鱼又有一半出自辽宁。

5.带鱼

海产家族中,大黄鱼、小黄鱼、墨鱼、带鱼并称四大海鱼。

带鱼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带鱼中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和镁元素对心脏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带鱼的蛋白质含量高达17.7克/100克,可以和牛肉相媲美,其钙含量比牛肉高出6倍,很适合需要补钙、强体的小孩和中老年人吃。

很多菜系中都有带鱼:湘菜的干煸、川菜的辣炒、鲁菜的焖烧、淮扬的清蒸、粤菜的煲……

带鱼吃法有很多,煎、炸、炒、焖、蒸、熘、烤、炖……在浙江舟山,红烧、清蒸、抱盐,还有豆腐带鱼羹、蒲瓜带鱼羹、萝卜丝带鱼羹。温州将新鲜的幼带鱼洗净后腌制数日,而后加入盐、红曲、糯米以及大量白萝卜丝,一起装进陶器中发酵,3个月后,白鳣生就做成了,是乐清等地人民更爱的小菜。

上海有干煎带鱼、糟带鱼。潮汕的蒜焖带鱼,需要煎至“外熟里不熟”的微妙状态,而后加入葱蒜一同焖制,当地还有用普宁豆酱做的豆酱煮带鱼。四川有辣子带鱼。胶东菜馆里的红烧刀鱼、刀鱼贴饼子、香煎刀鱼,都是带鱼。北京还有“烙饼卷带鱼”。在东北,炸制的带鱼裹上绵白糖与白醋调和的酸甜汁,堪称“带鱼版锅包肉”。

6.黑鱼

黑鱼,学名乌鳢 ,又被叫作乌鱼、生鱼、财鱼等,黑鱼物美价廉,其蛋白质含量高于青鱼、草鱼、鲢鱼等常见淡水鱼类,还含有7种 *** 必需氨基酸,肉质紧而细嫩,且相对少鱼刺。

夏季是养心的好时节,而黑鱼中含有辅酶Q10,它被称为心脏的“动力之源”,能为心脏提供更多的氧气和能量。

黑鱼煲汤、清蒸、红烧、酸菜鱼、水煮鱼,怎么做都很好吃。日常生活中人们也买黑鱼回家熬汤、或与其它食材闷煮等。

说到黑鱼的吃法,很多人会想到酸菜鱼、川香烤黑鱼、水煮鱼片。烤鱼的流行,也要归功于川渝,重庆万州的烤鱼如今驰名全国。烤鱼是将大鱼去骨,鱼腹镶入芽菜、鸡肉、冬笋,整体焙烤至表皮金黄后,或配生菜和葱花,或配芹菜和香菜等。

在湖北,财鱼面、财鱼火锅、菊花财鱼是很多地方的特色。将大条财鱼制成鱼片,稍稍码味之后,大火快炒,用葱蒜酱油调味,加番茄和青椒调味,最后加汤烧成鱼汤再配上筋道的面条就是湖北人的财鱼面。

7.鳝鱼

每年可以从清明前后一直卖到深秋,夏天也正是开吃鳝鱼的好时机,到了夏至、小暑时节的鳝鱼会拼命储备养分,所以此时也肉质也十分肥美。

鳝鱼煸、炒、焖、烧、蒸、炸都可。鳝鱼可以用白菜帮子一起炒,最后加上点醋,就能有效祛热。

江苏淮扬菜里有响油鳝糊、软兜长鱼、炝虎尾。四川干煸鳝片,鳝片与芹菜、辣椒、蒜同炒;临江鳝丝,用猪油、泡生姜、泡海椒、老坛酸菜、香椿、香菜近二十种调料,给鳝鱼去腥;还有鳝鱼面。

湖南的黄焖鳝鱼,要先煎制生鳝段,煸出虎皮状,之后下姜末,喷黄酒,加高汤和黄瓜,出锅前放紫苏丝、胡椒粉。湖北天门的炮蒸鳝鱼,荆州的 *** 鳝鱼,鳝鱼面,盘鳝等,都是当地特色。

夏天吃鱼的讲究

夏季人容易燥热,在烹调方式上,可以多选择清蒸、炖汤等。食材选择上,不妨也多吃甲鱼、墨鱼等寒 *** 的鱼。而属温 *** 的鱼,则可以配一些寒 *** 的食物吃,如做草鱼、鲇鱼时,可以加点豆腐、白萝卜、竹笋、冬菇、冬瓜等一起炖。

怕被鱼刺卡?刺较少的鱼有,黄花鱼、龙头鱼、鲈鱼、铜盆鱼桂花鱼、 *** 鱼、三文鱼、龙利鱼、银鱼、 *** 鱼、黄辣丁、墨鱼、鳕鱼、带鱼、鳙鱼、黑鱼等。

买鱼要买新鲜的。买冷冻鱼时,也要查看新鲜程度,主要是看鱼的肉质,颜色没有发暗、发黑就说明比较新鲜。

淡水鱼和海鱼可以交替着吃。与其他肉类也要相互搭配吃,以保证营养的平衡,因为鱼肉不能代替红肉,红肉所提供的能量是鱼肉无法企及的,肉类也要。

有些人喜欢吃生鱼片,不是所有的鱼都能生吃,且要注意只有对原料来源足够明确放心,部分鱼才能生吃。

不管是淡水鱼还是海水鱼,都有着丰富的营养,《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成年人每周吃280~525g的鱼有益健康。这周你吃鱼了吗?

冬令美食怎么挑选、 *** 如何,记者帮您探市场

来源:舟山日报-舟山网

现在购买红膏蟹是否最划算?哪一类鱼鲞最行俏?

冬令美食怎么挑选、 *** 如何,记者帮您探市场

鲜嫩的羊肉、新鲜的鱼鲞、肥美的红膏蟹……目前,市场里除了持续上新各类蔬菜外,一些广受市民青睐的冬令美食也逐渐多了起来。昨天,记者走访多家农贸市场,为读者进行了一些探访。

记者 朱丽媛 摄

膏红肉肥 吃红膏蟹正当时

每年的冬至前后,都是梭子蟹最肥美的时候。昨天上午,记者在定海南珍菜场的螃蟹摊位上看到,经营户们主推的不再是公蟹,而是换成了红膏蟹。“现在母蟹基本都有膏,再过十天半个月,红膏蟹还要多,但 *** 也会更高。 ”经营户阿军坦言。

他的摊位上,摆放着三四筐梭子蟹,其中红膏蟹占了一半多。“现在普通公蟹便宜的只卖30元一斤,红膏蟹更便宜也要六七十元一斤。 ”掂量着其中一筐中的螃蟹,阿军说,“只重三四两的红膏蟹售价在70元一斤,6两以上的每斤卖到了一百二三十元。 ”

定海东门菜场,红膏蟹同样是螃蟹摊位上当仁不让的主角。有便宜的50元每500克,但膏不是很多。贵的100元每500克。不少经营户表示,虽说现在的 *** 并不便宜,但却是吃红膏蟹比较合适的时间,“再过段时间, *** 有可能会涨很多。因为越临近过年,加上天气因素影响捕捞量,蟹价只会越来越贵。 ”经营户张女士说道。

红膏呛蟹是舟山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味。做了20多年螃蟹生意的阿军介绍,如果要做红膏呛蟹就得选圆脐的,而且脐越红越好,可以拿起蟹,对着光照。仔细看蟹壳两角的颜色,有微微的红色则表示膏肥。也可以对着光看蟹脚,颜色越红越深越好。至于怎么看蟹肥蟹瘦,则可以看蟹肚脐三角地带丰满程度如何。

鱼鲞“花式”上市 沙鳗鲞 *** 贵

趁着西北风起,天气晴好的日子,买鱼晒鱼鲞是舟山人迎接冬季来临的传统仪式。随着鱼鲞的大量上市,购买鱼鲞或者挑选鲜鱼用来 *** 鱼鲞的市民多了起来。

南珍菜场的干货摊位上,一条条风鳗或被晾挂着,或被一字摆开在摊位上。不时有买菜的市民前来选购。“以前是饭店、食堂等来采购的多。这个月开始,零买的人明显开始多起来了。 ”经营户陈女士告诉记者,根据大小品种的差异,每500克鳗鲞的 *** 在30元至35元不等,“像这种2斤左右的,30元一斤。35元一斤的条重在4斤左右。 ”

风带鱼也是摊位上的热销产品,条重 *** 克左右的,零售价在40元每500克。陈阿姨传授经验,风鳗、风带鱼多是半干品,吃不完更好放冰箱冷冻层保存。

在沈家门东河市场门口的一家鱼鲞干货店,各式鱼鲞摆满了柜台。“最近生意挺好,40元一斤的黄鱼鲞卖得不错。 ”店主郑师傅热情地介绍道。但他最推荐的还是马鲛鱼鲞, *** 便宜,每500克25元,味道也很好。眼下,店里销售的以自然风干的新鲜鱼鲞为主,口感比较好,“再过段时间买的人会更多, *** 也可能上涨。 ”

记者了解到,和普通鳗鲞不同,沙鳗做成鱼鲞后,刺少油脂多、口感软糯、肉质富有弹 *** , *** 也是鱼鲞中比较昂贵的,体型较大的沙鳗鲞每500克卖到了65元,一条就要两三百元。

业内人士介绍,等再过些日子,随着北方冷空气南下、渔船产量减少,年底市场需求增多等因素影响,带鱼、鳗鱼等水产品 *** 会有所上涨,“现在买鱼做鱼鲞、风鳗、风带鱼,正是时候。 ”

羊肉成食补首选 中医提醒要因人而异

冬令美食接连上市,不少市民开始选择食补。羊肉就成了很多市民的首选,既饱口福又实惠。

昨天上午10时多,早已过了买菜高峰,南珍菜场的羊肉摊位上依然围了不少挑选羊肉的市民。“冬天到了,家里人都喜欢,就买点回去吃吃。 ”家住附近的夏月仙说道。

摊主孙敏君介绍,从上月起,摊位上就开始销售羊肉,一直可持续到明年的四五月份。近段时间气温低,除了普通市民,火锅店、饭店餐馆也开始大量进货。按照品种、部位、肉质的不同,羊肉的 *** 保持在每500克50元左右。“舟山人多喜欢红烧,也可以炖山 *** 、萝卜汤,也有不少人买去下火锅。 ”孙敏君说,大多数人喜欢挑选靠近后腿部的羊排,肉相对多。

羊 *** 有健脾开胃、补肾助阳、补益精血的作用,是冬季补益食疗的佳品。但专家也提醒,食补也得注意因人而异,羊肉比较适宜虚寒体质的人食用。“因为羊肉味甘、 *** 温热,比较容易上火或血压比较高的人群,不太适合吃。 ”浙江省人民医院定海分院中医科主任竹晓岚建议,可以搭配萝卜、莲藕一类的食材。

本文来自【舟山日报-舟山网】,仅 *** 作者观点。全国 *** 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年夜饭快手菜销量增长超400%!花开富贵黄鱼鲞蒸肉饼、财源滚滚红烧圆蹄……好彩头的菜卖得俏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鲁佳

过了腊八就是年,从叮咚买菜的数据来看,本周已经进入年货销售旺季。与“过年”有关的年夜饭食材、酒水饮料、新年礼盒等各种商品迅速升温。

越来越多用户愿意选择“快手菜”这种简单加热就能享用的食材,帮自己准备年夜饭。今年年货节,快手菜相关的食品同比去年增长超过400%。特别是一些和年夜饭相关,有好彩头的菜肴。比如一款“花开富贵黄鱼鲞蒸肉饼”销量环比上周增长超过 980%;“恭喜发财金元宝形发糕”、“财源滚滚红烧圆蹄”、“鸿喜云集杀猪菜”、“招财进宝 *** 煨猪蹄”销量环比上周增长均超过500%。

叮咚买菜快手菜负责人欧厚喜表示,“快手菜”不仅轻松方便,还能品尝到各地不同风格的大菜。为了让大家方便快捷地在家做年夜饭,今年我们打造了“五湖四海年夜饭”系列,精心打造了50多道有全国各地特色的“叮咚王牌菜”,从南方的港式盆菜、汕头狮头鹅到北方的 *** 炭烤羊后腿、西南的巫溪川味腊肉,江苏的淮阳狮子头、浙江的天目山扁尖老鸭煲等,以及10种年夜饭套餐,从58元到888元不等,让大家足不出户,尝遍全国风味。

从用户的年夜饭食材购买情况来看,近年来,消费者在年夜饭的菜品和口味的选择上,越来越不局限于本地传统菜式,南北口味越来越融合。在市民们的餐桌上,除了传统的浙菜,比如黄鱼鲞蒸肉饼、天目山扁尖老鸭煲,还有川菜、粤菜、苏菜、北方菜等全国各地的风味大菜也深受欢迎。

江浙菜中,“叮咚王牌菜”选择打造了一款“黄鱼鲞蒸肉饼”,这是浙菜中的一道传统名肴,“鲞”指风干的鱼,也被称为“至鲜之鱼”,欧厚喜说,我们选用了肉肥刺少的福建宁德大黄鱼。清理干净后,在阳光下暴晒,慢慢失去水分,变得干脆咸香,既能保存很长一段时间,还保留着海鲜最原始的味道。最为难得的是,这道菜突破了传统预制菜无法摆盘的瓶颈,真正实现了“花开富贵”的美食造型。

市民在购买年夜饭食材时,排名前十的依次是:招财进宝 *** 煨猪蹄 、巫溪川味腊肉、佛跳墙八宝饭、天目山扁尖老鸭煲、花开富贵黄鱼鲞蒸肉饼、享誉四方苏式东坡肉、江南鸡头米炒河虾仁、徽州臭鳜鱼、淮扬清炖狮子头、好事成双广式乳鸽。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 、摘编、改写及进行 *** 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来源: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小黄鱼即便长大了也成不了大黄鱼,你知道为什么吗?

在种类繁多的海鱼中,大家对黄鱼的熟悉程度一定排前三。

大黄鱼有 *** ,一身黄灿灿的鎏金甲胄,上桌就是牌面的象征;小黄鱼有人气,肉嫩味鲜,受欢迎程度堪称“ *** 海鲜”。更别提还有清蒸黄鱼、红烧黄鱼、酥炸黄鱼等黄鱼菜肴了,做好后光闻味,隔壁小孩就能馋哭咯~

如何吃黄鱼,相信大家都颇有心得,但如何区分市面上的各种“黄鱼”,估计很多人就懵了:小黄鱼不就是大黄鱼的小时候吗?梅童鱼难道不是小黄鱼的另一个名字?

好吧好吧,看来今天有必要和大家好好聊聊“黄鱼”的“那些事”了。

黄鱼就是 *** 鱼 但 *** 鱼不仅是黄鱼

黄鱼是鲈形目 *** 鱼科黄鱼属鱼类的统称,因为鱼头中生有2颗质地很硬的耳石,因此又被叫做 *** 鱼,屠本畯在《海味索隐》中写过:“黄鱼,谓之 *** ,脑中藏二白石子,故名。”

相传,“ *** ”这个名字乃是吴王阖闾所赐,唐代陆广微撰写的地方志《吴地记》中曾记载,当年吴王征讨进犯的东夷时,不幸被困在海中的沙洲,“相守一月,属时风涛,粮不得度”,吴王只得焚香祷告,求上天护佑。

就在快要弹尽粮绝的时候,“水上见金鱼逼海而来”,虽“鱼出海中作金色,不知其名”,但“所司捞漉,得鱼食之美,三军踊跃”,于是一举击溃东夷,大获全胜。

后来吴王回国之后,十分想念这种美味,想到这种没有名字的金鱼头部有骨如“白石”,故而给它取名为“ *** 鱼”。

*** 鱼的美味,除了吴王惦念,历史上的很多名 *** 纷纷打call。陆机(成语“华亭鹤唳”的主角)的弟弟陆云喜欢“蒸 *** ”,吃过后赞其为“真东海之俊味,肴膳之至妙也”。

大书法家王羲之吃鱼也很有一套,他在《与人帖》中写过:“ *** *** ,食之消瓜成水。”“ *** ”就是咱们今天说的鱼干,直到现在,海边人依然有制 *** 的传统。

清朝的《古今图书集成·温州府考》中更说黄鱼“为鱼之最”,可见古人对黄鱼,那还真是爱得深沉。

虽然黄鱼也叫 *** 鱼,但 *** 鱼却不单单指黄鱼,严格来说,它是鲈形目 *** 鱼科下面约160种鱼的总称,比如渔民们常说的“黄鱼七兄弟”(大黄鱼、小黄鱼、梅童鱼、鮸鱼、黄姑鱼、黄唇鱼、毛鲿鱼)中,除了大小黄鱼外,很多都是 *** 鱼科的鱼。

之所以它们都叫“黄鱼”,主要是因为这群鱼都身披“金甲”,样貌好像也差不了多少。但实际上,名副其实的黄鱼仅指大黄鱼和小黄鱼两种,即民间所说的大小黄花。

小黄鱼真的不是没长大的大黄鱼

分清了黄鱼和“黄鱼”,咱们就要好好说道说道大黄鱼和小黄鱼了,这两兄弟不仅亲缘关系很近,长得还非常像,都是身体侧扁、满身金鳞,中规中矩的“纺锤形”,这这……简直就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嘛~

真要说有什么不同,可能也只是大黄鱼更大,小黄鱼更小,不怪有人会以为,小黄鱼只是还没长大的大黄鱼。

小鱼的确能长成大鱼,但是小黄鱼再怎么长,也长不成大黄鱼,实际上,这俩货根本就不是同种鱼。

首先,从体长来看,成熟的大黄鱼可以长到40-50cm,平时我们在市场上常见的规格也能达到2、30cm左右,而小黄鱼常见的体长都是15cm上下,但考虑到大黄鱼也有年少时,所以光看体长还是不行的。

那么咱们就要从细节入手,先观察下两种鱼的尾柄高低。所谓尾柄,指的是鱼体臀鳍后方至尾鳍基底的部分,简单理解一下就是鱼身最细的尾部区域。

对比来看,大黄鱼的尾炳细长,长度是其高度的3倍,小黄鱼的尾炳短而宽,长度是其高度的2倍,拉远了看,就显得大黄鱼的尾巴苗条一些。

鱼嘴来看,大黄鱼的下颌要比上颌突出一些,形象点说就是“地包天”,而小黄鱼就长得周正多了,上下颌基本持平。

再来看看鱼身,大黄鱼的背鳍和侧线之间的鳞片相对小黄鱼来说多了几行,因此就显得大黄鱼的鳞片小一些。不过这里的“大小”是视觉上的效果,可不是真让您薅两片鱼鳞比大小呀。

除了以上这些不同,还有什么骨头数量的不同、鳔的形态的不同、产地的不同等等,不过这些过于专业,咱们生活中不大用得上,大家只需记住上面几种,平时挑鱼就够用了!

梅童鱼并不是小黄鱼的另一个名字

除了大小黄鱼常常傻傻分不清楚,很多人还会把小黄鱼和梅童鱼搞混,以为梅童鱼只是小黄鱼的“小号”。

其实人俩算是“表兄弟”,梅童鱼是 *** 鱼科梅童鱼属的鱼类,主要有棘头梅童鱼和黑鳃梅童鱼两种,乍一看,它们和小黄鱼很像,但仔细观察就能发现,梅童鱼可比小黄鱼长得萌多了。

小小的身子顶着一颗大大的脑袋,鱼头差不多就占了全身的1/3,娇小的身体穿着一身“淡黄的长裙”,游在水里似颤颤巍巍的学步萌娃,憨态可掬。浙江有句歇后语叫“一篓梅童——都是头”,所以海边人都管它叫“大头宝”、“梅大头”、“大棘头”。

除了头大,梅童鱼叫“童”也跟它长不大有关。更大的梅童鱼也不过10cm左右,跟小香猪似的,走的就是娇小玲珑的路线。所以,人们要么把它认成小黄鱼,要么把它认成是大黄鱼的鱼苗,总之猜来猜去都不是它自己。

之所以用“梅”字命名,因为这种鱼总在梅雨季节洄游产卵,《台州府志》曾有描述:“似 *** 而小,黄金色,味颇佳,头大于身,人呼为‘梅大头’。出四明梅山洋,故名‘梅鱼’。或云:梅熟鱼来,故名。”可见,梅子熟了,梅童鱼也就到好光景了。

至于滋味,一千个吃货有一千种感受,有人觉得梅童鱼鲜于大小黄鱼,也有人觉得梅童鱼介于大小黄鱼之间。但在味库君看来,这三种鱼各有千秋,烹饪的方式和尝鲜的场合各不相同,因此体会到的味觉体验不能一概而论。

想尝试些不那么家常的,可以寻几条梅童,直接清蒸,无需任何调料,尽情感受它的鲜甜,畅享海鲜之美。

宴席之上,更适合大黄鱼出马,大黄鱼个大肉肥,“金甲”闪耀,能hold住煎炒烹炸等各种做法,做造型也更威武些。

家常尝鲜则适合来几条小黄鱼,炖汤、清蒸、煎炸怎么吃都鲜美。

《鹤场漫记》中曾赞黄鱼味比鲈鱼:“兴酣还欲问东坡,鲈鱼较此味如何?”鲜而不腻的优秀口感从古至今都未曾改变。而且黄鱼肉多刺少,脂肪含量低,对于老人孩子和健身人士来说,都是好吃又健康的讨喜食材。

说了这么多,口水都要流下来了,春天正是吃“报春黄鱼”的时候,现在正肥的大黄鱼和小黄鱼,赶紧来尝鲜吧!

参考资料:《饕餮中国︱半世纪前还稀松平常的野生大黄鱼因何身价百倍?》

从4毛一斤到价比黄金,300万一条,40年来,大黄鱼到底经历了什么

欢迎来到:自说自话的总裁


今天的故事,从18年前的一件往事说起。

回想3年前,这张天价账单的帖子一定还有不少朋友记得。

相当 *** ,8个人,吃了40万(美元6.3万,台币175万,令吉26.5万),还自带酒水。

经理说,这是迪拜王子请人吃饭。

但事实上,网友们从账单中挖出了更神奇的细节,那就是,有道菜,叫做野生大黄鱼。

和各种花胶、 *** 、鱼子酱比起来,它竟然是最贵的一道主菜。

7斤4两,每斤15800,总价高达11万,占整桌宴席的四分之一还多。

这真的是——贫穷 *** 了想象力。

大黄鱼,这是江浙沿海很常见的家常菜啊,二三十块钱一斤,怎么这条野生大黄鱼就卖到了11万?

其实,这背后的故事非常有內涵。

也许,这11万吃的不是鱼,而是一种情怀。

都说,如果你要宴请老宁波或者老上海,只需要一条金闪闪的黄鱼,就能彻底让他把你当做自己人。

如果你去温州、闽北一带出差,桌上没有大黄鱼,那你赶紧回去吧,主人的潜台词是,咱们这笔生意,谈不成的。

这样看来,这位请客吃饭的迪拜王子应该是带了一位很地道的中国通,生意估计也是顺利谈成了。

但是,为什么我们吃的家常大黄鱼只要几十块,而富豪们的野生货就要十几万?

如果你在宁波、象山那一代问出这个问题。

一定会有一个老人过来,摇着头跟你说,野生大黄鱼,美味啊,40年前才4毛钱一斤……

所以,这条鱼到底经历过什么?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它的故事。


大黄鱼为什么不黄

如果你去市场买一条大黄鱼,一定会觉得老板在忽悠你。

你这大黄鱼怎么一点儿都不黄?

然后,老板会说,自己吃吃嘛,这种就好了呀。

野生大黄鱼,很贵的呀。

接着,你会很自然地认为,越是野生大黄鱼,就越黄,也越贵。

但事实上,黄不黄和野生家养并没有太大关系。

比如,这里有一段记者调查的 *** ,我们可以看到,被采访的养殖户说,同样的一网鱼,他要是白天捞上来只值2万块,但要是晚上捞起来,就能价值上百万。

为什么会这样呢?

原来,大黄鱼的身体会分泌一种色素,这种色素是金 *** 的,非常符合人类的审美。

在 *** 时代,上海人 *** 金条,他们更是直接把大黄鱼叫做金条鱼……

可惜,大黄鱼的色素非常不稳定,一点点紫外线就能让它褪色。

所以,只有到晚上我们才能见到金色的大黄鱼,白天,无论野生、养殖,它们都是一样的白色。

现在的养殖户会在夜里把大黄鱼捞起来,打捞过程一定不能见光,然后,迅速用冰水速冻,摆放整齐,一层鱼、一层冰,让色素定型,再发往市场销售。

这样,一条通体金黄的大黄鱼,就可以被当做野生种,卖出几十倍的高价。

这也就是为什么白天捞只值2万,晚上捞就价值上百万的真正原因。

记者还特意拍摄了同一网鱼,白天和黑夜,颜色真的差了很多。

其实,早在800多年前,沿海的居民就已经掌握了这种让黄鱼变黄的 *** 。

比如,宋朝诗人范成大就记载过,渔民们用冰块保鲜,拿到南京去贩卖,卖相非常好。

《吴郡志·卷二十九·土物》 *** 鱼……以有冰故,遂贩至江东金陵以西……

而且从古到今,也有人愿意为这种金 *** 埋单的。

请客、送礼,黄鱼本身并不重要,金闪闪的寓意才是最关键的。


狮吼功

大黄鱼除了会变色,还会狮吼功。

相当神奇,这竟然是它抵御天敌的 *** 。

前面我们说了,金枪鱼靠速度、鳗鱼靠 *** 、三文鱼靠人海战术,而今天这个大黄鱼实在是不按套路出牌。

这样,肌肉撞击鱼鳔,大黄鱼就能发出呱呱呱的声音。

这种声音非常大,我们从捕黄鱼的 *** 中都能听到。

当成千上万条黄鱼聚在一起,它们同时敲鼓,那就会在水下制造出一个排山倒海的重金属现场。

古 *** 早就发现了黄鱼的狮吼功,所以,很多地方把大黄鱼也叫做黄瓜(呱)鱼。

而且,古代也有科学家,他们也研究过大黄鱼为什么会叫。

他们解剖大黄鱼,发现它的脑袋里有两颗石头,就误以为是这两颗石头撞击喉咙发声。

所以,古代官方,也把这些会叫的黄鱼统称—— *** 鱼。

一直到今天,各种黄鱼,都叫做 *** 鱼科。

现代的科学家也专门调查过大西洋的 *** 鱼群,水下声呐测出了200分贝的惊人数据……

要知道,土星五号发射现场也就205分贝,新墨西哥州的核爆数据,也才195分贝,重金属现场的大喇叭跟前,100多分贝,就可以让你瞬间失聪、失明甚至晕厥。

所以,200分贝的狮吼功,请问虎鲸、海豚、大鲸鱼,你们谁敢靠近?

这就是大黄鱼在东海称霸的秘诀。

它们可以活到几十岁,目前已知最长寿的一条大黄鱼有29岁。

如果你去宁波的爵溪镇,当地的老渔民一定会跟你说,50年前,8、9斤的大黄鱼很常见,那个时候,每年春天,鱼群就会发发洪水一样涌过来,整个海面都是黄鱼。

呱呱呱呱的叫声很响,远远地望过去,还能看见月光反 *** 的金色波浪。

但可惜了,现在已经没有野生黄鱼了。

如果你问为什么?

那么,老人一定会跟你讲这样一个故事。


1956年·福建来船

时间回到1956年,浙江温州的苍南县,来了两条福建船,他们来捕大黄鱼,但是船上并没有渔网。

福建船一前一后,船上也有听鱼师傅,但他们和浙江的听鱼 *** 不同,似乎在带着渔船绕圈子,非常奇怪。

本来,听鱼师,这是 *** 0多年前,吴王阖闾的时代就有了的职业。

他们趴在甲板上听,就能知道大黄鱼的鱼群在哪里。

然后,带着渔船追过去,船老大下网,绝对是满满一网大黄鱼,浙江听鱼师,从来不失手。

但现在这两艘福建船的听鱼师是没学会吗?

怎么绕来绕去的?

不一会儿,福建船不绕了,船上的鱼工拿出了好几根又粗又长的竹竿伸到水里开始敲打,同时,两艘渔船也开始放网。

然后,鱼群竟然自己全部浮了上来,那些没有上浮的鱼,显然在惊慌逃窜,而逃窜的方向上,早就已经被另一艘船布下了渔网。

鱼群一网打尽,效率实在是高。

福建人说,这叫做敲罟法,是前两年他们省开始推广的一种先进捕鱼 *** 。

温州人很快就学会了,第二年,就有100多艘温州船开始北上敲罟,接着是台州人,然后是宁波人,甚至一路向北,敲罟法也传到了江苏和山东。

就连江苏、山东的小黄鱼也喜提丰收。

那敲罟法是什么原理呢?

如果你继续问老渔民,他可能会跟你这么说。


声波攻击

大黄鱼脑子里的那两块石头会和敲竹竿的声音发生共振,然后晕厥,浮出水面……

所以,敲罟法不仅适用于大黄鱼,也适用于同属于 *** 鱼的山东小黄鱼。

但事实上,专家们并不同意渔民的说法,敲罟法的原理不是共振晕厥,而是强直控制。

什么是强直控制呢?

原来我们在这期节目里介绍过,这是生物体碰到极度危险的信号,身体就会进入一种假死状态的本能。

比如,把鲨鱼翻过来,肚皮朝上,它就会进入强直状态,或者把猫咪的后脖颈抓住、给鸡看直线,还有把男朋友埋胸,或者强吻女友都能让他们进入强直状态。

不扯远了继续说故事,到了1960年代,敲罟法传遍南北。

大黄鱼产量直接从每年5000吨,飙升到10万吨。

同时,国家也很快意识到,敲罟,这是赶尽杀绝的捕鱼法,必须禁止。

但是,来宁波产卵的鱼群已经严重受损,到了1980年,东海再也没有渔汛了,野生大黄鱼,开始从几毛钱一斤的家常菜,变成越来越珍贵的奢侈品。

接着,老渔民都会跟你说,最要命的是1974年。

那年,东海上发生了一件大事儿。


1974年·舟山渔场

这年的春节刚过,浙江省就组织了2000对机帆船前往舟山渔场。

这里的外海,是大黄鱼的一个主要越冬场所。

果然,这一年的黄鱼特别多,远远地就听见呱呱呱呱的叫声,船开过去,发现海面下都是密密麻麻的鱼群。

之一网下去,1万斤大黄鱼,第二网,10万斤,第三网,8万斤……

接着,2000对机帆船开始拖网捕鱼。

当年,仅仅浙江省的大黄鱼产量就达到16.8万吨,然后是全国各地,前前后后赶来了5000多对机帆船,甚至就连韩国船也跑来捞走了3、4万吨。

74年春天,保守估计大黄鱼捕捞量超过了25万吨。

当年的野生大黄鱼市场价也跌到每斤几分钱,甚至有很多渔获得不到即使的处理,堆在岸边腐烂了,只能当肥料使用……

到后来,老渔民们都说,74年,那是他们最后一次见到铺满海面的大黄鱼。

接着,产量开始锐减,1980年,2300吨,1990年33吨,1996年以后,变成了东海奇珍。

大黄鱼没了,但沿海居民几 *** 来的黄鱼情怀还在,再加上大家越来越有钱,追捧大黄鱼,也就让它变成了很纯很纯的奢侈品。

现在,野生大黄鱼被评定为CR等级,极度濒危的物种,比大熊猫还高两个等级。

在这个故事里,很多人会埋怨福建人,你们当初为什么要把敲罟法传到浙江?

福建 *** 很无奈,他们说,这是从潮汕那边传过来的先进 *** 。

而继续调查,潮汕的疍家人,至少从明朝嘉靖时代就开始使用敲罟法了。

专家们说,听鱼、敲罟,这并不是灭绝大黄鱼的真正原因,真正要命的是拖网、围网

号称死亡之墙的流刺网。

这种故事在60、70年代,全 *** 在发生,就像我们聊过的金枪鱼、鳗鱼一样,它们都是现代工业化捕鱼的牺牲品。

但幸好,大黄鱼还没有灭绝。

早在1985年的时候,就有人预见了未来,及时展开了拯救大黄鱼的计划。


76条亲本

这年,一个叫做刘家富的中年人,拿着76条野生大黄鱼的亲本,开始在福建霞浦研究人工繁殖大黄鱼。

研究过程充满了曲折,但幸好,我们是一个点满了农业天赋的种族。

nni克服了各种各样的困难,一直到2000年,大黄鱼的人工养殖,才算是彻底完成。

接下来的十几年,福建霞浦的官井洋、温州的南麂岛、台州的大陈岛、宁波的大目洋,还有舟山的岱衢洋这都成了大黄鱼的农场。

有这种近海网箱,圆形的抗台风网箱,也有这种巨大的远海网箱。

现在刘家富被称作——大黄鱼之父,各省市每年也会把几百万尾鱼苗被放回大海,野生大黄鱼的种群正在慢慢恢复。

但也有专家悲观的说,就目前捕获的野生大黄鱼来看,它们的基因标记,都还是当初那76条亲本的后代。

原先的标本当中,5、6斤,7、8斤的大黄鱼很普遍,而现在,捕到3、4斤的野生大黄鱼都能上新闻。

也许,大自然还在酝酿,酝酿着在我们儿孙的某一个时代,再用一个金色的波浪和震天的狮吼功重新出现在东海的岸边。

据说,这是很多宁波人的心愿,甚至在1996年,野生大黄鱼刚刚绝迹的时候,花车巡游 *** 现了大黄鱼,很多宁波人当场落泪。

直到现在,宁波、上海,一直到福建北边的宁德、霞浦。

当地人心中,都还有这种大黄鱼的情怀。

而探究当地人的黄鱼情怀,我们又能发现这样两个故事。


前505年·吴国

时间回到 *** 0多年前,这年,伍子胥和孙武入侵楚国,吴王阖闾镇守在国内。

东夷人见吴国空虚,就从海上来进攻,吴王阖闾亲率大军,和东夷人对峙。

吴国大军驻扎在一个沙洲上,对峙进行了好几个月,风浪越来越大,粮食运送不上来,吴军眼看着就要断粮了。

于是,吴王开始祭天。

果然,祭天仪式还没有结束,就看见海上出现了一片金色的波浪,这片波浪就像千万匹野兽在咆哮一样,声音非常响亮。

东夷 *** 大乱,吴军则眼看着这股波浪冲上沙洲。

原来,这竟然是无数的条金 *** 的海鱼,一尝,还非常好吃。

这个时候,吴王也站在高台上说,这是天神降下的食物,大家用咸水把鱼腌成鱼干,我们一鼓作气,击溃东夷。

很快,战斗结束了,吴王班师回朝。

满朝文武都来迎接,还希望吴王能够把天神降下的鱼干也赏赐自己一些。

同时,伍子胥、孙武攻灭楚国的好消息也传了回来,吴王阖闾一高兴,就写下一个大大的美字。

群臣不解,接着,吴王又大笑着在美字下面加了一个鱼字。

然后把鱼干赏赐给所有人,还说,这就是吴国的天命——天神赐鱼,走,我们跟着天神,去称霸中原。

吴王写下的这个字,传到今天,叫做鲞xiang, *** 0多年没有变过,依旧特指大黄鱼的鱼干。

黄鱼鲞至今都是地道江浙人之间互相送礼的心意。

酒桌上也必须有一盘金闪闪的大黄鱼。

没有黄鱼,就谈不了生意。

没有黄鱼,也就成不了宴席。

所以,你下次去江浙谈生意,如果对方是地道的海边人,那么,一定多花点银子,点一条金闪闪的黄鱼,没准儿生意就谈成了。

逢年过节,你也可以送一种叫做爵鲞礼物给对方,他肯定很高兴。

因为,这个爵鲞,正是和黄鱼情怀有关的第二个故事。


爵鲞

爵鲞,也就是宁波爵溪镇产的大黄鱼鱼干。

鱼干中间,有一抹非常好看的 *** 。

这个 *** 是尊贵、尊敬的寓意。

本来,爵溪不叫爵溪,而叫雀溪,是宁波海边一个三面环山,一面靠海的小镇。

小镇上什么都不产,唯独海面上每年春天,都会出现渔汛。

于是,雀溪人就把大黄鱼做成鲞,贩卖全国。

从春秋一直到宋朝,1500多年,一直卖的不温不火。

但是,到了元朝,北方的蒙古皇帝来了。

雀溪人发现,这帮蒙古王公们,对黄鱼鲞简直有一种发自基因的热爱。

先是蒙古人被美味 *** 了,接着,又是满洲 *** 被 *** 了。

这可能就跟内陆人都喜欢吃带鱼是一个生物原理吧,长期得不到ω-3的供应,只要鱼干里的一点点鲜味分成就能让内陆 *** 呼过瘾。

于是,从元 *** 始,雀溪改名爵溪。

这抹 *** ,也就成了尊贵的象征。

另外,蒙古、满洲,他们都自称是黄金家族的后裔,大黄鱼的色素,正好是他们 *** 上的颜色。

所以,大黄鱼的尊贵感也就一直流传到了今天。

送黄鱼、送鱼鲞,这不仅 *** 着吴越人之间那种期待着称霸中原的心照不宣,也 *** 着,尊敬和尊贵的寓意。

不扯远了,话说回来,爵鲞是真的好吃,可清炖、可吊汤、可下饭,尤其是那一碗爵鲞炒饭,我当年也有苏轼那种不辞长作宁波人的冲动……


最极品的黄鱼

最极品的黄鱼叫做黄唇鱼,它是 *** 鱼当中的巨无霸。

2012年的时候,福建连江的黄岐镇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50多岁的老人,他家里很穷, *** 也跑了,自己每天都一个人驾着小船出海捕鱼。

但是,就在8月14日那天下午,同村的一对夫妻开着大船,在老汉前面捕鱼。

夫妻先是远远的发现海面有一具浮 *** ,很大,像是一个人,丈夫开船靠近了一点,看了一眼就说,不吉利,赶紧走。

不一会儿,老汉的小船也靠近了浮 *** ,原来,这是一条近两米长的大鱼。

而且,老汉一眼就认出来,这就是传说中的——黄唇鱼。

老人用渔网兜着大鱼,一点点把它拖上岸。

一过秤,有160斤,看热闹的人都说,这辈子没见过这么大的鱼。

正在这个时候,鱼竟然动了一下,接着,就开始扑腾,劲儿非常大,都没人敢上去按住它。

原来,这条大鱼是在海上被船撞晕了,这会儿上岸后才醒过来。

最后,老汉以300万(美元47万,台币1310万,令吉198万)的 *** 把鱼卖给了鱼贩子。

为什么这么贵?

因为,黄唇鱼的鱼鳔,就是最极品的花胶——鳘肚。

中国南方,历代富豪,都有收藏花胶的习惯,中医也是对花胶一顿吹捧,说是治疗血崩的神 *** 。

古代产妇大出血,人命攸关的时候,中医都会用花胶来起死回生。

所以,收藏花胶,也就像收藏救命符一样。

另外,也传说,花胶可以美容养颜。

于是,中国花胶市场,近几年直接牵动了墨西哥的 *** 生意,因为,我们这边的黄唇鱼越来越少,而且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但是,墨西哥那边的 *** 鱼还很多啊……

结果墨西哥 *** 实在太野了,捕捞 *** 鱼的时候经常误伤鼠海豚,而鼠海豚这又是美国国宝级的野生动物,估计只剩下18头了。

于是,你就经常可以看到中美墨三国联手打击花胶 *** 的新闻。

所以,出国千万别买花胶,搞不好就被当成 *** *** 犯,关起来判刑。


大黄鱼的花胶

大黄鱼也有花胶,叫黄花肚。

本来,东海里有很多7、8斤的大黄鱼,所以黄花肚在古代也不是什么 *** 奢侈品。

但现在,黄花肚也很有收藏价值了。

不过,要靠人工养殖,养出黄花肚,这个技术目前还很有难度。

因为,大黄鱼在养殖的过程中,有一个越冬的问题。

本来,野生大黄鱼,每年冬天会离开宁波,去南方和西方过冬,等到春天再回宁波来产卵,这也就是形成渔汛的真正原因。

产完卵以后,到了冬天,大鱼再带着小鱼出去越冬,这样年复一年,大黄鱼才能越长越大,长成黄花肚。

但现在,养殖大黄鱼无法越冬,就只能每年11月到春节前,全部捞上来卖了,或者冰冻起来慢慢卖。

这些大黄鱼,就是你在市场里见到的平价货。

那能不能人工模拟越冬环境,让养殖大黄鱼越来越像野生种呢?

还真的有人这么干,这里有一段记者的调查。

养殖公司到了冬天,就把宁波的鱼苗捞起来,用拖船拖到福建去过冬,第二年春天在拖回来。

相当夸张,但是,这样一来一回,大黄鱼也就有了野 *** ,又黄又大又有肌肉,卖相相当好。

也许,再来来 *** 多折腾几年,就能折腾出人工黄花肚吧,这应该是一个比卖鱼肉更赚钱的大生意。


平价小黄鱼

带鱼、乌贼、大黄鱼、小黄鱼。

这是传统中国四大海产。

小黄鱼和大黄鱼都是 *** 鱼科,黄鱼属的。

只不过,小黄鱼嫌浙江太热了,喜欢待在江苏、山东和 *** 那边的海域。

小黄鱼还有很多野生的,吃不到野生大黄鱼的时候,可以试试小黄鱼。

通常,你见到小黄鱼的时候,它是这个样子的(小黄鱼酥),或者这个样子的(烧烤小黄鱼)。

有一次和霞浦朋友吃烧烤,吃着一串小黄鱼,他突然说,自己小时候吃的野生大黄鱼,肉就跟蒜瓣儿一样,那口感,那味道。

真的,即使现在3000块一斤的野生大黄鱼都没法比。

但是,怎么吃着这烤串,恍惚间就有当年的口感呢?

这个故事真是让我有点懵,不知道有没有小时候吃过野生大黄鱼的朋友也吃过烧烤小黄鱼,口感当真如此吗?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近几年烧烤小黄鱼一统烧烤摊,看来也不是没有道理的了。

但愿别又像当年一样,山东人民集体出海,把小黄鱼也给捕没了。


黄鱼七兄弟

除了黄唇鱼、大黄鱼、小黄鱼,黄鱼七兄弟当中,还有另外四个。

老四叫做黄姑鱼, *** 有很多,油炸、清蒸非常好吃,据说,它的口感很接近野生大黄鱼。

也有人说,它和大黄鱼的区别就是叫声不同,大黄鱼呱呱呱的叫,所以叫黄瓜鱼,它咕咕咕的叫,所以叫黄姑鱼。

老五叫做梅童鱼,号称海中洛丽塔,色素比大黄鱼稳定,满身金黄,长得又软又萌,吃起来也是很细腻,广东人很喜欢这一口。

另外,烤梅童这也是浙江名菜。

老六叫做鮸鱼,长相有点恐怖,但红烧以后无敌,春天吃鮸鱼,这是闽南和 *** 的传统。

老七叫做毛鲿鱼,这也是和黄唇鱼一样的巨无霸,但稍微小一点,更大的1米4左右,一条也能价值百万。

因为,它的鱼鳔也可以做花胶,叫做毛鲿肚,也很珍贵,经常在舟山一带被捕获。


失去以后才懂得珍惜

也许,大黄鱼,这是一个失去以后才懂得珍惜的故事。

从4毛一斤到价比黄金,它只用了30年的时间。

但是,至少几百万年以来,它们都会在每年楝子花开的时候,准时回到宁波外海,形成铺天盖地的渔汛。

它们靠着狮吼功,在东海闯荡了几百万年,没有天敌。

直到我们开始拖网捕鱼,开始在大海里制造出蔓延几海里的死亡之墙……

但好在,我们及时纠正了这一切,让我们现在还可以期待,期待在子孙后代的某一时刻,东海上再出现一片金闪闪的波浪,它们再次踩着重金属的节奏,回到我们身边。

也许,我们都能看到那一天吧。

好了,今天的故事就分享到这里,谢谢大家。

最后夫人说,下次你讲讲锅包肉的情怀,是不是也是黄金家族的颜色?


(完结)

标签: 黄鱼 ***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