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鼓怎么念豆豉,豆鼓怎么蒸-万象-

豆鼓怎么念豆豉,豆鼓怎么蒸

牵着乌龟去散步 万象 17 0
物源丨豇豆的“豇”怎么念,“gāng”还是“jiāng”?

小农菌语:

提到豇豆,

小农菌就会想起小时候外婆家的味道,

那是香香脆脆豇豆煎饼的香味。

南方地区的人们,

喜欢把它掰断了跟梅干菜、猪肉炒在一起,

那叫一个香。

北方地区的人们,

喜欢把它切碎、腌制,

做成可口的下饭菜——酸豆角。

就这样一个普通到骨子里的豇豆,

在每个地方的叫法和吃法竟然都不一样。

本期《物源》

随小农菌来深入了解看似平凡,

其实不那么“简单”的豇豆吧!

豇豆-叫法

“豇豆”,你是怎么叫的呢?小农菌基本都会念成“gāng豆”!有没有农友是和小农菌一样的呢?其实,“豇”这个字在现代汉语里不念“gāng”,而是念“jiāng”!

关于豇豆的念法,因为地域和文化的不同,在方言中会存在不一样的叫法。小农菌地处浙江杭州,杭州方言就念“gāng豆”。另外,江浙沪一带的朋友们也基本这样念。而北方的朋友们通常称豇豆为“豆角”,重庆、四川的朋友叫法最准确,念“jiāng豆”。综上所述,念“gāng豆”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江浙沪皖一带。

接下来,小农菌为农友们好好科普下“豇”这个字。“豇”这个字最晚在北宋就已经出现。宋朝(1008年)的《大宋重修广韵》中就收录了“豇”字,读音是“江jiāng”,特指这种豆子。不过明朝的《字汇》里说“豇”这个字也可以读作“刚gāng”。因此,“豇”这个字不管是“jiāng”还是“gāng”都是正确的读法。

这回豇豆的读音问题总算是搞明白了,那关于豇豆其它的故事你又知道多少呢?接下来就跟随小农菌继续深入地了解下豇豆吧!

豇豆-简介

豇豆,俗称角豆、姜平、带豆。属豆科一年生植物。茎有矮 *** 、半蔓 *** 和蔓 *** 三种。南方栽培以蔓 *** 为主。蝶形花科一年生缠绕草本植物,顶部的小叶是菱状卵形的,长5~13厘米,宽4~7厘米,叶子最下面是近圆形或宽楔形。花冠是萼钟状的,淡紫色,长约2厘米,花柱上部里面有淡 *** 须毛,花果期6~9月。

豇豆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蔬菜作物之一,原产于印度和 *** ,主要分布于热带、 *** 带和温带地区。在中国主要产地为山西、山东、陕西等地。富含蛋白质、 胡萝卜素、 营养价值高,口感好。豇豆的适应 *** 强,既可以露地栽培,也可以保护地种植,同时还可以周年生产,四季上市。 

豇豆可分为长豇豆和饭豇豆两种。长豇豆通常作为蔬菜食用,不仅可以热炒,还可以焯水后用来凉拌。饭豇豆一般是作为粮食用来煮粥或者是 *** 成豆沙馅来食用。

长豇豆

饭豇豆

豇豆-起源

豇豆是一种古老的作物,普通豇豆的籽粒含蛋白质约20~25%,高者可达35%,是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重要的粮食作物。

关于豇豆的起源问题,有外国学者认为起源地可能是热带非洲,因为在那里可以找到野生物种。而主产地为热带非洲及热带 *** ,我国豇豆种类约仅占本属种类的1/10。

但据文献记载,《广韵》一书即有“豇”字,此书原在601年成书已佚,历经重修,现存宋代陆彭年等重修本。北宋《图经本草》有豇豆的记载;苏轼有咏豇豆的诗;到明代,自朱橚撰的《救荒本草》以来,《便民图纂》、《本草纲目》等多种书志都有豇豆的记载,可见明代已广泛栽培豇豆。在历史记载中,黄河流域气候曾较温暖,根据上古籍记载,可能我国亦为豇豆原产地之一。

豇豆-种植

怎样种豇豆才能多结豆呢?

小农菌来告诉你——

首先,豇豆的定植密度要合理,豇豆幼苗在心叶刚展开时是更好的定植时期。合理的行距一般小行60厘米,大行80厘米,架高1.8~2米,架越高行距就应越大,株距45厘米左右,一般为双株定植。

其次,昼夜温差要把关。豇豆耐热 *** 强,但不耐冻,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25℃。在豇豆开花坐荚期应掌握好白天温度和夜间温度及昼夜温差,豇豆开花期白天不能超过30℃,夜间不能超过18℃。

第三是提高光照。大棚种植的豇豆品种虽然对光照时数要求不严格,但对光照强度要求比较高,尤其是在开花坐荚期间,如果光线不足会引起豇豆落花落荚。

第四是巧施肥浇水。豇豆整个生长期应该至少浇三水:定植后进行之一次浇水,一定要浇透;当蔓长到0.6米高的时候浇第二次水;第三水应在初花期前浇,并结合浇水喷施促花保果剂,这样更利于豇豆开花坐荚。坐荚后应再浇一次小水,促进豇豆膨大伸长。

豇豆不能偏施氮肥,否则会引起豇豆蔓叶徒长而引起开花坐荚延迟,应增施磷肥,以促进根瘤的生成,增强其固氮能力。

豇豆-营养价值

豇豆中所含有的维生素B1它能够维持我们 *** 正常的消化腺分泌和胃肠道 *** 的功能,从而抑制胆碱酯酶的活跃 *** ,具有帮助消化,增进食欲多种功效了。豇豆的营养价值比较多,豇豆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能有效的促进抗体的合成,对提高我们 *** 抗 *** 有着非常大的作用。

平时我们都有吃过豇豆,对豇豆的营养价值却了解的不是很多。豇豆里面含有的磷元素有助于促进体内胰岛素的分泌,参加糖代谢的作用,因此豇豆是糖尿病人的更佳食品。中医们认为豇豆它具有健脾补肾的功效哦,对 *** 、尿频及一些妇科功能 *** 疾病有非常好的辅助作用,是老少皆宜的蔬菜之一。豇豆的营养价值非常的高,特别是糖尿病和肾虚患者更佳。

豇豆-大产区

▼海南三亚 

海南省三亚市地处热带地区,光照充足,温度适宜,雨量充沛,是我国得天独厚的“天然温室”,而豇豆喜高温、喜高光照,因此海南有种植豇豆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豇豆一直是海南省三亚市乃至整个海南冬种北运蔬菜的主要蔬菜种类之一,秋冬茬主要集中在三亚、陵水、乐东三个地区,市场供不应求,深受消费者的喜爱。豇豆是三亚农 *** 要收入来源之一。

▼广西北海

广西北海是我国重要的豇豆产区。2016年,北海市仅合浦县种植豇豆面积就有15.93万亩、产量35.25万吨、产值15.69亿元,15个乡镇有11个乡镇超过28万人从事豇豆种植,开设了近300多个收购点,去年合浦县豇豆人均占有量达到332.6公斤。如今,北海豇豆已销往全国10多个省市及区内各地市场……这组数据表明:北海市豇豆无论在种植面积还是产量方面,足以被称为“豇豆之乡”。

豇豆-吃法&功效

▼凉拌豇豆

?功效:有健脾和胃的作用

?禁忌人群:气滞便结者慎食

?主料:豇豆。

?配料:姜、蒜、小米椒、辣椒油。

?做法:

1、豇豆切段,姜蒜切末;

2、水烧开后加少量的食用油焯豇豆,水再开后即可捞出;

3、焯好的豇豆放凉,依次放入蒜末,姜末,盐,鸡精和辣椒油拌匀,最后撒上小米辣即可。

▼豇豆馅饼

?功效:糖尿病、肾虚患者可食用

?禁忌人群:气滞便结者慎食

?主料:豇豆、中筋面粉。

?配料:猪油、豆瓣酱、胡椒粉、姜、瘦肉馅、香油、酱油、葱白、精盐。

?做法:

1、中筋粉与2克盐倒入面盆拌匀;

2、倒热水搅拌约1/5的面,再加凉水搅拌成絮状,然后揉成团,醒5分钟;

3、再揉一遍,揉至面团变得光滑细腻,然后再醒5分钟;

4、葱、姜切末备用;

5、豇豆洗净,下入锅中焯熟;

6、锅中倒入猪油,待油化后,加一颗大料爆香,下猪肉馅炒散;

7、豇豆切丁,与肉馅同入盆,加入葱末、香油、胡椒粉和少量盐拌匀;  

8、将醒好的面团搓成长条,切成剂子,搓圆,擀成皮,放上馅料,收口按扁;

9、下锅将馅饼煎至两面金黄即可。

▼肉末豇豆

?功效:益气固脱、补血健脑

?禁忌人群:气滞便结者慎食

?主料:豇豆、猪肉。

?配料:蒜、姜、朝天椒、豆豉。

?做法:

1、猪肉切成丁备用,带点肥的会比较香;

2、豇豆洗净掰成寸段,姜、蒜切成末,朝天椒切成小圈;

3、热锅加油爆香姜末,放肉末翻炒变色后,加料酒,再加酱油、糖和盐,炒熟后出锅;

4、另起一锅放少许油,把豇豆放入,用中小火煸炒至豇豆熟软;

5、锅的 *** 留空,把豆豉、蒜末、朝天椒放入炒出香味;

6、再把肉末倒入继续翻炒均匀即可。

▼酸豆角

?功效:开胃助消化

?禁忌人群:气滞便结者慎食

?主料:豇豆。

?配料:盐。

?做法:

1、准备一个干净的玻璃瓶;

2、新鲜的嫩豆角洗净晾干表皮水分或在太阳下晒蔫;

3、把晾好的豆角放入玻璃瓶,洒盐(按10:1的比例)盖上密封盖;4、每天晃动一下玻璃瓶使盐均匀沾到豆角上,观察豆角的颜色逐渐由绿变黄,两周左右即可食用。

健康小贴士:

经常吃豇豆还有理中益气、健胃补肾、和五脏、调颜养身、生精髓、止消渴、吐逆泄痢、解毒等功效哟!

本期编辑:汤圆 李焱

免责声明

您给瞅瞅,是这么读吗?

贾平凹【wā】

心宽体胖【pán】

电饼铛【chēng】

木渎【dǔ】

姓仇【qiú】

模【mú】具

龟【jūn】裂,同皲裂

妊娠【shēn】

毗【pí】邻

豆豉【chǐ】

勉强【qiǎng】

拓【tà】本

氛【fēn】围

*** 【jiàn】

创【chuāng】伤

压【yā】轴【zhòu】

脖颈【gěng】

蚌埠【bèng bù】

档【dàng】次

翘【qiáo】首

尽【jǐn】管

打颤【zhàn】

艾灸【jiǔ】

露【lù】天

漱【shù】口

纤【xiān】维

陈四文自述讲古人生-潮州方言文字版本

辑录苏树鹏

陈四文讲古台-无烟会烫嘴

——王敏


驾姓氏名谁,若矮若危(高),若瘦若肥,细检早夗早造起,穿减衫,食减米,娶着好死。天地豆豉,鸡屎拉哩,醪涎青鼻,听了①过炒面,够个人‘忄貢’(Iong5)唔哩。

楼华江书法


我同读小学个时候就喜欢看古书佮喜欢听古,因为细细在家乡耳濡目染,酒宴兄弟茶余酒后惦(都)谈古论今,同浅诐到深,有人诐三国,有人诐 *** ,有人诐红楼梦,只回我非常喜欢听者个。同时我姐会唱零须潮州歌,我也看零须潮州歌佮唱零须曲片,者个非常瘾。

接着等到1947年就在厝成立个业余剧社,叫做 *** 剧社,做白话剧佮小潮剧。剧本咋呢物唥?阮就派人来汕头看《春楼春秋》个白话剧,看了写提纲就头去发挥——业余个,有具个地方请去演出。

等1952年土改后,阮三年出来汕头当干苦——挈竹搥佮卖索。

等1954年为着生活个关系,胆大大落去说书——即是讲古。当时,汕头紧紧一时有二三十摊讲古,土下摆草席台墘。我当时开始在同平路讲,接着就在五福路头讲,慢后来乌桥北海旁,最热个时候一场有千进退人,有三十外摊生理囝缀我只场古。咋呢会许热唥?人呾我学古听会得落,者文艺个基本条件要求就是听得下听得懂,你上好就是我听唔清楚,你上强我听唔得落就无瘾,就听会落。同时我就诐者古典文学,我采取潮剧口白,农民虽然无乜文化,者潮剧口白听会得落佮有须囝潮剧戏味,如果是者白话文个,我就用者话剧口吻,因为我‘讠别’做话剧做小潮剧佮物者答韵,答韵也孬随便散答随便散押,切合实际人听着正满意。

等到1956年汕头成立个新声说唱组,由文政局领,我就被新声说唱组吸收,就参加零须社会活动佮同事诐相声,零下有节日天时请去参加文艺。


等到文化 *** 通街市哈哈始终,出身 *** ,成份孬,就乞伊遣送回乡,就十二年久。十二年久如何堵?在内堵二年做田,做田外行,无奈形驱势迫,就十年缀 *** 荡 *** ,趟日块脸愁愁,缀人推销 *** 讲故事。哇…通街市续物呾只场把戏上好看,只底畔佮有古,因为侬(我)在曲艺团演出许久人对侬有印象,因此会吸引人,心思人,招我去参加合伙记。当时文化 *** 期间者坏事变好事佮只撮走 *** ,走 *** 开场白非常生动“老筒今日到此地无欲赚人个钱啊,展下工课乞大家看趣味啊,前面老先生,后面老师父恁个工课哩有,我个工课哩暂堵,请恁指教,我正②‘忄愚’(nga3俄亚)今后正免乞人敲”诸如照生个物件,伊撮物非常生动,非常动挺,具句物天真有力啊,我从照生学习来个。

1978年落实返来,当时老个曲艺团分散去,我就落实来歌舞团。②歌②舞如何堵?领导就因人利用,歌舞团成立个音乐曲艺队,当时老同事王敏撮 *** 在许底,口畔巡回演出。

等在81年年头我退休。退休后吗…只个单人在许口畔打单边,许下容许谈武侠个,我就练者《金蛇碧血剑》、《书剑恩仇录》、《飞孤外传》、《 *** 三女侠》看诐有一百日个时间,到每一个戏园都诐有五七日。当时录像非常少,到每个戏园演出都非常热,戏园特别满意啰,你来对阮有利啦,因此人相敬,我一回去七八十个戏园,因为便佮鲜,一场三二亳只(钱),经常满座。当时也就吃力衫袋要什(zab8十)。我能够有个虚名佮电台分不开,我…当时 *** 播块《 *** 》,啱啱(刚)落下打单边——单人落下戏园故事专场,广播电台哩播个《 *** 》,我深深体会…我当时 *** 播只方《 *** 》,人呵咾个呾法——雅俗共赏,底畔又生动活泼,加一方面续须囝有文采,当时落下讲故事者典型个事相当‘多支’。我个无师所传半路出家哩,我就体会者讲故事乜样个无一个人 *** 呾话定吗,你呾话要段落分明有感情 *** 诐古么,当然你讲个质量着欲好,人听得落,听得懂;因为诐古个物件有情节听了②瞌(dab4答),你听了②摔〈倒〉就免夗,所以比较正是照生个。谢老师个我呾:“某人,你现在诐古特别出名,你孬自以为是,凡是许个地方有诐古个你着去听,吸收人个所长”。所以吸收人所长,特别我上瘾看潮剧,看伊个说明,看伊个内容,看了从中来吸收,要正宽宽学习来个,减少有名无虚‘口二’就着。

我当时去暹罗〈泰国〉演出啊,许冥囝阿陈世贤 *** 就派伊个亲信来剧团专来请我去伊内诐古,也就去盘谷银行陈有汉董事长请去银行诐古,当时佮二团去,凡是有者联欢会有我只个讲故事,伊人剧团撮人呾:“撮人啉隆叫,拚唏嗯叫,单你支嘴 *** 呾,人乞你骗到‘忄愚’‘忄愚’”。也有古迷上门来坐,送下(hia6霞6)送者,但却之不得收之。等前年暹罗有一个女古迷专来,借问到我内去,专门来送礼物,伊呾:“听我个古,你个录音带买了若‘多支’,如果遇着料无事天时重放”。

于冰书法

做人个体会:之一着有身体,第二着有亳只,第三家内着会欢喜,第四食老阿孥好趁(ting3)人比;食老着有老伴——做田惊旱,食老惊无伴;食老着有老钱,无老钱惊欲浮脾,乞囝孙正欲来缠,钱零(lang5狼)筒;着有老友,无老友你条命上易听蛤虯〈青蛙〉,食老孬坐,通街市拢拢梭,梭来梭去个人易淘汰,活动活动就好——生命在活动。

附注:文章文章 *** 图书法分别来自楼华江和于冰先生,在此表示感谢。个别方言字无法写出,以符号 *** 作注明


江西九江非遗展示|传统技艺:湖口豆豉 *** 技艺

湖口豆豉 *** 技艺为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简介

湖口豆豉是以优质纯黑豆为原料,采用传统工艺 *** 而成。它起源于明朝万历年间,以其独特的传统手工技艺和“味美香幽、香而不腻,肉松皮酥,入口即化,久煮不烂,久储不霉”之独特风味称具于市,屡获市、省、国家级多项殊荣,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各地(级)新闻煤体不断宣传报导,八六年六月“人民日报”海外版还发表了《湖口豆豉——中华一绝》的专题赞誉文章等影响力,而驰名中外。

“中华一绝——湖口豆豉” *** ,保持着古老传统食品风格、乡土气息;体现民族饮食文化内涵;展示了九江地方饮食文化的特色;保留着历史传承的手工技艺。它所蕴涵的传统科学技术的中华特色食俗文化,是手工 *** 技艺的结晶,是现代化生产工具无法代替的文化遗产。

湖口豆豉选料考究,必须是湖口当地或周边沿滨湖一带无污染源区域种植的直径为6~8mm的中颗粒、豆粒均匀饱满、圆润光滑、乌黑发亮的黑豆;工艺严细,一定要经认真筛选、去杂、清洗、蒸豆、发酵等十几道工序并用秘方调料发酵 *** 而成。故其始终保持其特色品味,产销久盛不衰且与年俱增。

湖口豆豉于2008年6月,九江市人民 *** 批准为市级保护名录;2009年6月,江西省人民 *** 批准为省级保护名录;2010年6月,第五代传承人周江林被命名为省级传承人,2010年12月中华人民 *** 国 *** 批准其注册商标《石钟山》牌为“中华老字号”。

2011年12月该项目被列入省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历史渊源

据《湖口县志》记载,湖口豆豉源于明朝万历年间。相传,有一丐娘,携儿带女来鄱阳湖口沿岸乞讨,其时当地农民均种乌豆养生糊口,丐娘挨户讨豆为饭,其儿女久食为厌,便瞒娘倒入篓中,并采野外黄荆枝叶遮之,醇香日溢。试食之,酥而鲜甜,香而不腻。其后逢初一、十五将其奉给寺庙供道人斋餐佐料,香客食之,无不赞绝。问何味,答曰:“豆嗜!”这也是豆鼓俗称豆嗜的原因。

此后,湖口石钟山佛堂为扬斋客菜肴特味,令住持仿其法并加以改进,长年 *** ,扩至供家户佐餐调味。明朝万历年间,正名为“豆豉”,之后,豆豉 *** 地逐渐传至当地各家各户。

清光绪廿四年(公元一 *** 八年),瑞洲(今高安市)皮匠卢太祥全家逃荒至湖口流泗桥开设一家皮匠店,得知湖口当地人嗜食豆豉,乡村农户都自制自食,而城里却无一豆豉作坊,便顿兴开办豆豉作坊之念。一九O二年他把做皮革生意赚积的钱在湖口县城大中路繁华地段买了两间店面,又把店后的房子改造成豆豉作坊,从事豆豉生产和销售。 *** 廿年(一九三一年),其长子卢茂生与堂弟卢泰生为继承祖传技艺,开设了《卢茂生号》豆豉酱坊, *** 豆豉、豆酱、酱油,并把其产品打上《石钟山》的标识。从此,湖口“石钟山”牌豆豉开始扬名。

一九三九年六月《卢茂生号》豆豉店坊遭日军飞机炸毁,卢茂生只得携家眷逃离湖口,店里员工也各奔东西。 *** 胜利后卢茂生告别人世,其堂弟卢泰生于一九四五年九月返湖口,重 *** 旧业,招募了以前店工晏大巴为首的十几个人,以自己的名字作店号,称为“卢泰生号”。至一九四七年,其豆豉年产销量达到2000担,湖口豆豉的销售已扩至邻近各省市和长江中下游各地,成为远近闻名的湖口特产。

新中国成立后,《湖口豆豉》也获得新生与发展,“湖口豆豉”的质量得到提高,产销旺盛,并先后荣获省、市优质产品称号。2002年成立九江石钟山豆制品有限公司,第五代传承人周江林出任掌门人,以其丰富的传统手工 *** 作技术,使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2005年、2006年、2007年先后被评为“中国名优品牌”、“中国驰名品牌”、“九江市知名商标”等。2011年12月该项目被列入省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流程

湖口豆豉选料考究,必须是湖口当地或周边沿滨湖一带无污染源区域种植的直径为6~8mm的中颗粒、豆粒均匀饱满、圆润光滑、乌黑发亮的黑豆;工艺严细,一定要经认真筛选、去杂、清洗、蒸豆、发酵等十几道工序并用秘方调料发酵 *** 而成。故其始终保持其特色品味,产销久盛不衰且与年俱增。


中国文字博大精深,有哪些是你读错过的字呢?


中国文字博大精深,你有没有在某个时刻突然忘记了某个字怎么读,或者是一直都在读错的音呢?今天我们就来罗列一下,都有哪些容易读错的文字呢?

<无辜笑>没有罗列完整的,大家也可以在评论区敲出来哦!


1、蛋挞(dàn

2、一撇( piě)

3、豆豉(dòu chǐ

4、倔强(júe jiàng)

5、血液(xuè yè)

6、铜臭(tóng xiù

7、妊娠(rèn shēn

8、强求(qiǎng qiú)

9、押解(yā jiè

10、框架(kuàng jià)

11、禅让(shàn ràng)

12、佣金(yòng jīn)

13、剽悍(piāo hàn)

14、参与(cān

15、戏谑(xì xuè

16、迁徙(qiān

17、筵席(yán xí)

18、关卡(guān qiǎ

19、芭蕾(bā lǎi

20、炽热(chì rè)

21、秘鲁( lǔ)

22、鞭笞(biān chì

23、打烊(dǎ yàng

24、中肯(zhòng kěn)

25、执拗(zhí niù

26、与会( huì)

27、卡壳(qiǎ ké)

28、嫉妒( dù)

29、弄巧成拙(nòng qiǎo chéng zhuō

30、飞来横祸(fēi lái hèng huò)

31、虚与委蛇(xū yǔ wēi yí

32、宁缺毋滥(nìng quē làn)

33、空穴来风(kōng xué lái fēng)

34、蓦然回首(rán huí shǒu)

35、强词夺理(qiǎng cí duó lǐ)


??<笑哭>哈哈,是不是有蛮多平时容易读错的文字呢?

有很多人说这“蛋挞”啊,那就是舶来品,

这么多年我就是喜欢读“蛋挞(dàn )”,那我也没有意见啊!<捂脸>

----------------------------------------------------------

中华饮食: *** 豆豉文化

很长时间, *** 豆豉是 *** 人厨房里少不得的调味佳品。不管做什么菜,添一小把豆豉,便能化腐朽为神奇,变无味为有味。一颗半粒豆豉下肚,口舌生津,齿颊留香,回味悠长。在调料品种更加丰富的今天,豆豉依然为市民所喜爱。豆豉是 *** 特产,是我国传统发酵豆制品。古代称豆豉为“幽菽”,也叫“嗜”。最早的记载见于汉代刘熙《释名·释饮食》一书,誉豆豉为“五味调和,需之而成”。公元2——5世纪的《食经》一书中还有“作豉法”的记载。古人不但把豆豉用于调味,而且用于入 *** ,对它极为看重。《汉书》、《史记》、《齐民要术》《本草纲目》等,都有此记载。

桌面竹席上白色长碟子里的豆豉

关于 *** 豆豉的起源,民间流传着一段凄美的故事。很久以前,平冈人王三德的老祖先娶窦氏为妻,生下一个儿子后就得病死了。剩下窦氏带着儿子,住在漠阳下游一间又矮又破的土地庙里,靠乞讨度日。一天, *** 二人讨来许多煮熟的黑豆,窦氏舍不得吃完,就把剩下的黑豆收藏在瓦罐里。一晃过了一个多月。一天遇上刮风下雨,没法出门讨吃。窦氏记起黑豆,打开瓦罐一看,黑豆已经发了一层厚厚的霉。日子太苦,发霉的豆子窦氏也不能浪费。于是,窦氏把霉洗干净,吃了一点点稍稍填下肚子,剩下的重新放进瓦罐。为免得熟豆子再发霉,她特意在上面撒了一把盐。

又过了十几天,窦氏 *** 出远门乞讨归来,刚到家门口就闻到一股奇异的香味。屋里屋外到处找,发现是瓦罐中的熟黑豆散发出来的。拿出一尝香浓可口,这意外的发现令窦氏兴奋不已。从此以后,窦氏都用这种办法处理讨来的豆子。她去世以后,她的儿子把炮制熟豆的 *** 教给父老乡亲。为了纪念窦氏,乡亲们把这样制出的熟豆称为“窦氏豆”,后来简称“窦氏”。

岁月流转,窦氏的事迹早已不可稽考。传说不管是真是假,都给豆豉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 豆豉能够挺立数百年而不倒,主要是原料和产品的风味有独到之处。先说原料,生产 *** 豆豉选用的都是 *** 本地区所产的黑豆。因为其皮薄肉多,颗粒适中,皮色乌黑油润,豉肉松化,豉味浓香醇厚、味道鲜美可口,余味绵长。此外,在高温浓缩下的其他种类的豆豉会成为糊状,而 *** 豆豉依然颗粒玲珑,豉味更加浓香。如曾获国家金质奖的广东“豆豉鲮鱼”罐头,就是以 *** 豆豉为主要辅助原料制成的。不少地方生产的豆豉中含有水分, *** 豆却是干的,这样更卫生,运输更方便。由于在国内同类产品中独具一格,品质优良, *** 豆豉被港澳客商誉为“一枝独秀”。

和所有的豆豉一样, *** 豆豉能和百味,它既能给菜肴增香添色,又能 *** 食欲,只要放进少许,就能使食品别有一番风味。

未完待续……

本文选自《千古食趣:说说吃的那些事》。

这里是你的移动文学图书馆:有小说、散文、诗词,还有历史典故,更有中华传统文化和写作技巧 *** 等。本号是一个传播传承纯文学的平台,拒绝 *** 爽文“小说”!

阅读是一件最重要的小事!关注本号,一起来读书养 *** 、终身学习!

豆豉读“豆丝”,再怎么学普通话,这些字四川人还是习惯说方言音

国家在大力推广普通话,在过去农业社会时代,由于人们跨区域流动较少,取得的效果并不是很明显。

在我国完成从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之后,人口流动大量增加。加上交通体系如高速公路、高铁等适合普通人群的基建发展迅猛,跨地区、跨省流动时间也相应大大减少,为人员外出提供了方便。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需要,普通话的普及反而自然而然地更快了。

但是对很多离开学校多年的人来说,要真正掌握普通话难度还是比较大的。于是各地就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的普通话如湖南人的“塑料普通话”,四川的“椒盐普通话”(简称川普)等。

语言学家伍云姬先生曾经考证,在长沙本地的表述中,“塑料”与“钢铁”相对,不够结实,寓意普通话蹩脚、不够正宗。于是长沙人使用“塑料普通话”一词来戏谑他们自己作为非普通话母语者说得不够自然的普通话。

而四川的“椒盐普通话”,从字面上就能看出,普通话加了盐,有盐有味。“川普”当然就是“四川普通话”的简称,恰好与美国前总统同名,名气更大了。

这些不正宗的普通话,大都是用普通话的音,说着地方的方言俗语,经常搞得笑料百出,成为 *** 的谈资。

下面以四川话为例,介绍一些即使用普通话说,但是说话的四川人还是习惯保留方言发音的字。


豆豉的“豉”

豉,普通话音同尺

古代汉语注音:《唐韵》《集韵》《韵会》是义切。《正韵》时吏切。

说明古音用“是、时”的声母sh.,四川话保留了下来。

四川各地的人说“豆豉”,声韵是相同的,但声调存在差异,说成“豆丝”、“豆石”、“豆史”的都存在,但一定不会说成“豆尺”。

甚至于不少人本来会说成“豆丝”,但是看到“豆豉”不认识字,念成“豆鼓”的都有,确实“豉”和“鼓”两个字看起来非常像,就是不说“豆尺”。

记住,我们四川人不把“豆豉”念“豆尺”。


苋菜的“苋”

苋,普通话拼音同线xiàn。

苋菜,南方大部分省份包括四川都念“汉菜”,部分识字少的会直接书写成“汉菜”。

苋菜是南方地区端午节前后的时令蔬菜,红苋菜烹饪之后有红色汁水,小孩喜欢用来拌饭,看着颜色很美观。

根据资料苋菜别称:青香苋、红苋菜、千菜谷、汉(汗)菜、红菜等,别称里面本来就有汉(汗)菜的称谓。

记住,我们四川人不把“苋菜”念“线菜”。


鞋子的“鞋”,逛街的“街”等


这是一部分常见的字,就不像前面那样精讲了。

鞋子的“鞋”,不念“斜”,念“孩”;

逛街的“街”,不念“皆”,念“该”;

豆鼓怎么念豆豉,豆鼓怎么蒸-第1张图片-

解手的“解”,不念“姐”,念“改”;

医院的“院”,不念“愿”,念“万”;

剖鱼的“剖”,不念“pou”,念“破”;

抖音的“抖”,不念“陡”,念“tou”;

烦躁的“躁”,不念“灶”,念“ *** 4”;

大概的“概”,不念“盖”,念“忾”;

翅膀的“翅”,不念“次”,念“字”;

乒乓,不念“拼滂”,念“饼 *** 3”;


非常多,不再一一列举,欢迎大家留言交流。有兴趣的可以看看我之前写的一部分文章。


推荐如下:

四川方言方音:盘点一些四川话中与普通话发音区别较大的常见字词

不止鞋读“孩”,四川话与普通话比较,不少常见字词会发生异读

抖tou音,绳sun子...盘点那些四川方言与普通话读音不同的字

盘点一些全国大部分地方与普通话读音不同的字


文末有《四川方言词典》,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豉”“臀”读成鼓和殿,我们怎么读错了字

豆豉,一种常见的腌制豆制品,都见过也吃过,但是有不少人在单独看到这两个字时,却容易读成“豆鼓”。

有一次我与别人一起在超市里,他突然叫道:看,豆鼓。他见到一种塑料袋包装的豆豉,却念成了豆鼓,“豉”和“鼓”这两个字字形近似,印在包装袋上,粗心的人就容易读成豆鼓。

而“臀”这个字念成“殿”,臀是 *** 的雅称,我们一般生活中都说 *** ,很少有人说 *** ,只是现在 *** 标准中用得多些,“三围”中有一个是指臀围,不能说 *** 围是多少。

所以偶而碰到这个字,就读成了“殿”,秀才认字认半边,殿字又占了这个字的大头,就把“臀”读成了“殿”,有时被人纠正了,但长时间不用,又忘记了,下次再见到时,还是读成了“殿”。

生活中,我们读错字的时候很多,主要原因是我们普通人,文化程度有限,看文章只求能看懂意思就行,不去注意每个字的读音,有不认识的字也放一边,没有去查字典。

中国汉字太多,我们又不是专业人士,没有注重每个字的读音准确,有时是连估带猜,感觉差不多就行了。

有些字字形相似,看书时一带而过,不看仔细就读了,如“亳”读成“毫”,“祎”读成“袆”,等等。

多音字,没有注意词意就读成了自认为的音,如“自怨自艾”容易读成“自怨自艾(ai)”。这种情况在地名,姓名中容易犯错。

还有容易错的就是形音字,看着差不了多少,就读错了,如“嗳”读成了“暖”;“川芎”读成了“川穹”。

现在还有一个现象就是旧字新用,把一些已不怎么用的字又拿出来用,表达自己的更独特的感受,是不是有一点“回”字有四种写法的味道。

看文章把字认错了,问题还不大,要是把别人的姓名叫错了,就会使双方尴尬。



请您把字读准

今早在家看做菜 *** ,又听到做菜人把豆豉chǐ读成豆鼓。以前看做菜 *** 时,经常能听到作者说“切成薄薄的厚片儿”“打几个正经的公鸡蛋”“把菜切好装盘备孕” “放288粒儿盐”等等这些话,我都觉得没什么,拍 *** 不易,看 *** 的也不易,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记住了如何炒菜做饭,真的很好!但我真的不希望有的播主为了搞笑特意读错字,比如把蚝háo油读成“毛油”, 把豆豉chǐ读成“豆鼓”。有一次,我吐槽这件事儿,同事说:有的人是真不认识这些字。还提到了 *** 某政客把涪fú陵榨菜读成“培陵榨菜”。

谁也不敢保证所有的字都能读准确,就是北京某大学教授也把“木讷”nè 读成木nà ,上海某著名大学教授把耄耋mào dié 读成毛至,何况是咱们普通人,但作为一个传播者却不应该读错或故意读错,一旦被小孩子或真不认识这个字的人听到,就会以错传错,很难再改过来。记得我上高中时,我们老师就把“海参崴”wǎi读成海参崴wēi,直到我看 *** 台赵忠祥老师的播音之后才知道自己跟着读错多少年了。

人非圣贤,孰能无读错?真切希望播主们千万别再为了搞笑或所谓的流量而故意说错,更希望平台能加以监督。

文章结尾,附上20个最最常见的易错字

1.馄饨:hún tun

2.芝麻糊: hù

3.薇娅:wēi yà

4.汆丸子:cuān

5.果脯 :fǔ

6.唠叨 :láo

7.果实累累:léiléi

8.发酵 :jiào

9.嫉妒 :jí

10.气氛:fēn

11.粳米 j ī n g

12生肖:xiào

13.叨扰:tāo rǎo

14.皈依:guī yī

15.字帖:tiè

16.讣告:fù

17.炽热:chì

18.拾shè 级而上

19.自怨自艾:yì

20.否pǐ 极泰来

渭南文坛 | 从《仪礼》中走出来的渭南方言词

作者 吴清西

《仪礼》是儒家的经典之一,是古代礼学的重要典籍。书中记载的周朝各种礼仪,对于我国几 *** 的社会生活、家庭生活以及个人生活,都有深刻而久远的影响,甚至对我们渭南方言也有不小的影响。今天的渭南方言,有不少方言词语,就是从《仪礼》走出来的,就是从《仪礼》所记载的礼仪及相关内容蜕变来的。尽管《仪礼》记载的礼仪有的已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而从《仪礼》走出来的这些渭南方言词,依旧吊在我们渭南人的嘴上,进行着语言交流。

然而,对于这些从《仪礼》走出来的方言词语,它们的“前世”我们是不知道的,今天我们就打开《仪礼》,了解它们的“前世”,并更准确的认识它们的“今生”。

1、闑西阈外。闑,niè,古代竖在大门 *** 的端木,叫门橛。因为门橛固定在门 *** 的地上,所以不动,方言引申为在原地不动的东西,称之为闑的:打卧兔是打闑的,我肯定能打住。不知是谁把葡萄遗到路上了,让我拾了个闑的。

2、栉实于箪。箪,dān,古代用竹子编制的盛食物的圆形小竹器,后来方言称之为箪箪笼,用来放食物:箪箪笼里有柿饼,拿出来给娃散上几个。

3、有篚实勺。篚,fěi,一种圆形竹器,方言叫篚笼:割了一篚笼草,羊能吃两天。给篚笼里铺些麦荐再放苹果。

4、将冠者,采衣,紒。紒,jì,方言音jié,束发,泛指束,结:看你头发乱的,干脆用头绳紒住。你把青菜紒成小把,到市场也好卖。今多写作结。

5、筵未坐,啐醴。啐,cuì,饮,尝的意思,现在方言把用酒瓶喝酒叫啐:我一口气就啐了五瓶啤酒,你敢不?啐了半瓶西凤酒,就醉倒了。

6、冠者奠觯于荐东。奠,diàn,放置的意思:没枕头,奠两本书当枕头也行。荐,jiàn,方言音diàn,以草苇编织的坐具:草荐烂了,索 *** 另换个草荐。方言把用苇子编织的用来蒸馍的荐叫荐盖,和草圈相配合用,它既能能让馍剂子“坐”到上又能盖住草圈:到年跟前了,得买几个草圈和荐盖。现在草圈、荐盖基本不用了。

7、有干肉折俎,哜之。哜,jì,方言音zì,尝,微微尝:这醋酸不酸,你用舌头哜一哈不就知道了。

8、吾子将莅之。莅,lì,到的意思:家里发生这事,亲戚朋友都来了,你却不莅赞。不莅也罢,也不打个 *** 问一下。

9、黄耇无疆。耇,gǒu,年老,长寿,方言词斯耇滥娃,泛指没有道德底线的一类人:咱村里老五,斯耇滥娃一辈子,村里没人跟他染。

10、媵布席于奥。奥,ào,室内的西南角,泛指角,方言把三角叫三奥角:三奥角稳定,用三根木头钉个三奥角架子。

11、入于房,取腹于腶脩,执以出。腶脩,duàn xiū,经过捶打,加上生姜、桂皮而成的干肉。腶,捶打,也作锻:拿鞭把牛腶快些,撵黑把这些地耩完。

12、妇拜扱地。扱,qì,及,至:粮食袋子没抬起,袋子还扱地着哩。这椽太长,一头都扱住墙了,截上二寸就能卡在墙上。

13、辞无不腆。腆,tiǎn,善、美的意思:人不要光嘴腆,还要做的好。有些人话说得腆,但做的外事殬(dù,方言音chóu)地狗都不闻。

14、母不在。不在,去世的意思:张贵四五年前都不在了,你今个跑来要帐来了,迟脚步了。老同学去年冬天不在了,他老伴也卒了。

15、母施衿结帨。帨,shuì,古时的佩巾,用来洁身,在家时挂在门右,出外时系于身左,后来,人们把帨巾系于一个短木棒上,捝打身上不洁之物,称之为捝帨,女子结婚母亲必施一捝帨,直到二十世纪末,还有这一习俗:拿捝帨把身上土捝净再上炕睡觉。

16、赞者荐脯醢。荐,jiàn ,方言音diàn,献的意思:人死了,客人到灵前先荐三杯酒,再哭奠。方言把给死者献奠的大馍叫献荐。献荐,方言音xiàn tiān。

17、庶母及门内,施鞶。鞶,pán,本指大带,这里指系在鞶带上的小包,以装帨巾,方言多指搭在肩上的大带,方言又叫车子鞶:拉架子车要把鞶搭在胛郭,拉起得劲。

18、醯酱三至。醯,xī,指醋,方言往往醯酸连用,比喻混乱,纷乱:事情一搭你手就变得醯酸。事叫你挏得醯酸,看咋个收场呀!

19、主人戒宾,宾拜辱。辱,rǔ,玷辱的意思,方言叫辱没:你穿这一身衣服辱(nù)烂辱烂的,实在辱没人,快脱了,换一身新衣服穿上。

20、加于俎,坐捝手。捝,shuì,擦拭:椅子上有尘土捝净再坐。拿衫子把身上捝干净。捝,在方言中,擦拭多含有轻轻拍打之义:你拿捝帨在娃身上胡捝啥哩。

21、遂饮,卒觯兴。兴,指起,起来,方言音xìng:他从沙发上兴起来,不高兴地走了。我坐了半晌了,兴起来站一会,可坐。卒,zú,尽,完毕,终止。你把人碰伤了,赔一千元这事卒毕了。

22、射者有过则挞之。挞,tà,打,用皮鞭、棍棒打,方言引申为用砖块之类块状物打:我一石头挞到牛腿上,牛走路就跛开了。

23、贾人西面坐启椟。椟,dú,木匣子,方言把有椟的桌子叫抽椟桌子,也叫斗椟桌子:做个三椟桌子,既能写字又能在抽椟里放东西。

24、为壝坛。壝,wéi,古代祭坛四周的矮墙,泛指低矮:这院墙低壝壝,我能蹻过去。你低壝壝个子,还嫌媳妇个子不高。

25厥明,讶宾于馆。讶,yà,相迎也,边说边笑地迎接客人:讶,你三个人都来了。讶,姑,你是几时来的,我一点都不知道你来。

26、尚擸坐啐醴。擸,liè,捉住,拿着:二娃到你村里后,你叫几个人把外讼擸住,我马上赶到。一只羊娃子你擸不住,白吃了几十年饭。擸,又音là,把粮食用硙子硙成粗屑状:擸苞谷糁。给 *** 擸料。

27、腥一牢,在东。腥,xīng,生的牛、羊、猪肉,泛指生肉,肉食:一点荤腥都不敢吃,吃了肚子就不美气。半年没见过肉腥,早馋斯了。

28、燕与羞,俶献无常。俶,chù,开始:你等几分钟,我吃毕饭咱俶走。大家不要谝了,俶开始吃西瓜。

29、出袒括发。袒,tǎn,脱去或敞开上衣:胳膊袒出来打 *** 。括,kuò,扎,束的意思:听说这是宋代的碑子,裂开了几道缝际,前几天才括了三道铁箍子。

30、士介死,为之棺敛之,君不吊焉。敛通殓,liàn,把死人装进棺材,方言叫殓木,入敛:人死了三天了,还没殓木哩,要等娘家人来了才能入殓。吊,diào,祭奠死人或慰问死者家属,方言多指到死者灵前以哭祭奠: *** *** 夜黑来不在了,今个咱三个吊走。

31、以东羊胾,醢。胾,zì,切割成的肉块:师傅,给我割一块胾五花肉。猪肉片胾,牛肉块胾,夹馍都吃起香。

32、兄弟具来,孝友时格。格,gé,方言音géi,到的意思:我还没到,她格到了。她刚来格,没见你人,就走了。

33、支子,则称其宗。支子,古代宗法 *** ,以嫡长子及继承先祖嫡系之子为宗子,嫡妻的次子以下及妾之子都为支子,方言泛指一个家族的各分支:咱村里张姓一支子人不少。李旺一支子出了几个人才,咱这一支子没人。

34、死于适室,幠用敛衾。幠,hū,覆盖:地里草太多把菜苗幠地不长。敛衾,通殓衾,遮盖死人的单被,方言叫殓单:人死了要用殓单幠住,过几天才能殓木。

35、楔齿用角柶。楔,xiē,本指上粗下尖的小木橛,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 *** ,塞进:桌子腿卯松了,楔上个木片就紧了。槐木楔子硬,能楔进去。楔又同揳,击打,捶击:在墙上楔上两个钉子。

36、缀足用燕几。缀,zhuì,连结,在这里指用两个燕几把死者两脚拘紧使不分开,现在民间是用细红绳把死者两脚缀住:你一个人报名,名后咋缀了五个人?这几张纸大小不一,缀不成本子。

37、幎目用缁,方尺二寸。幎同幂,mì,掩盖,遮盖:人死了,大酺筵宴过事,是为幂活人眼哩。这件事你得说清,不能胡幂拉。

38、祝淅米于堂。淅,xī,淘米,泛指淘淅:菠菜多淅几次,路边种的,眯的土多。猪肉不用淅,在锅里多冒几回就干净了。

39、蚤揃如他日。蚤通爪,zhǎo,手指甲,泛指手指:这娃手爪长,跟蛮?4?8娃耍,就爱 *** 焉娃。爪也指人手:你再偷人把你的爪子剁了。

40、妇人髽于室。髽,zhuā,古代妇女遇丧事后,用麻束结头发,以后演变为把女孩梳在头顶两边的发髻叫髽髽角,方言把原配夫妻叫髽角夫妻:小女孩,梳个髽髽角好看。髽角夫妻比半路夫妻关系好。

41、主人拜稽颡。稽颡就指稽首,《礼仪》中就有“主人再拜稽首”。可见颡指代首。颡,sǎng,脑门子,指代首,方言转音为sā,所以方言把头叫颡(sǎ):秃子颡上的头发,焉不长,咱也不想。

42、腊左胖,髀不升。胖,pàn,方言转音为bàn,古代祭祀用的半体牲,泛指牲之半体:给娃过满月,胖片子猪不够用。

43、祝后,阖户。阖户就是闭门,阖,hé,方言音huó,关闭:把门关阖,准备睡觉。风太大,门闭不阖。

44、十纯则缩而委之。缩,suō,捆束:要用缧纆绳缩秋千,把缧纆绳挷美,不要出意外。用?2?1秫?2?1绑笤筡,渭南东部人叫缚笤筡,渭南西部人叫缩笤筡。

45、瓮三:醯,醢,屑。屑xie,指姜桂之屑,杂碎之多,引申为众多,方言叫亿屑:今黑来村里唱大戏,一下子来了亿屑外村人。涝河有亿屑个鱼,一把就能抓一条。

46、明日,以其班祔。祔,fù,古代祭名,送新死者神主入祖庙,与其先祖共享祭祀,方言称之为祔祀,:年卅晚上,把先人的遗像祔祀在桌子上。祔祀,也泛指祭祀一切神灵:他在屋子东南角祔祀的是财神爷赵公明。

47、乃卒,主人啼。卒,zú,死亡:人卒几十年了,看到遗物,就想起她。老人卒的时候显得很平静。

48、居倚庐,寝苫枕块。倚庐,古人为父母守丧时居住的简陋棚屋。庐,lú,简陋的房子,方言把遮盖大门的简易房叫门庐:大铁门安上,得盖门庐。苫,Shān,用草或禾秆做成的帘状物,方言叫草苫子:冬天,在门上挂个草苫子,屋里就暖和多了。温棚上用草苫子苫严,棚里的保温 *** 就好。

49、祝入, *** 谡。 *** ,shī,方言音sī,古代祭祀死去的人,让活人代替死去的人受祭祀,把代替死者受祭祀的人叫 *** 。 *** ,受祭祀时相当于现今的遗像,不能走动,因此,方言引申为静止不动:娃偾倒了,你 *** 讼就不知道把娃扶起来。你 *** 到 *** 场就嫑回来吃饭。

50、即位,拾踊三,裘。拾,shí,互相变换,更替,方言词有拾翻,或拾反:屋里啥东西都搁的顺着哩,嫑拾翻了。苹果树长得好好的,他可拾翻地栽上葡萄树。

51、哀荐祫事。祫,xiá,方言音há,古时一种祭祀,把亲疏远近先祖神灵全部 *** 于先祖庙而祭祀,因此方言把祫引申为全部,所有,都等意思,叫作“一祫”:这几件衣服我一祫要,你给我算便宜些。你把话一祫说完,我再说。

52、执以亲嘏主人。嘏,gǔ,古代祭祀时,执事人为受祭者致福于主人,即祝福的意思:你平时学习就好,今年嘏能考上好大学。这事嘏能成,嫑熬煎。

53、主人出,写啬于房。写,xiě,方言音siě,自彼转此,即移置,放置的意思:把这三轮车上的砖,给我写到后门外。给我写三百块煤,都写到客厅。啬同穑,sè,方言音sì,成熟的庄稼,这里指饭团:农谚说,小麦芒种自穑哩,是说过了芒种节气,小麦就成熟了,可以收获了。

54、主人不言,拜侑。侑,yòu,劝食,泛指劝:你要上大学,我侑两句话你记住:吃不了学习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在方言中侑又有报答,酬答的意思:这人侑心,他困难时我给了他10块钱,他年年回来看我。

55、勿替引之。替,tí,方言读tì,废弃,废除的意思:在领导岗位上不执行 *** 政策,干脆替掉。开了几十年的旧车替了买新的。

56、遂以挹豕铏。挹,yì,方言音yè,舀,把液体舀出来,方言把用桶舀水叫挹:从池子里挹上一筲桶水,给猪倒到圈里。

57、主人退,佐食授挼祭。挼祭,ruó jì,古代的祭名, *** 未受食前之祭,即祭神食也。挼,ruó,取的意思,这是渭河南部及沿黄一带的方言:你少给我挼几个苹果,挼得多了吃不了。渭南河北西部方言读nüé, *** :这几个馍干确确的,用水一泡,挼馍花麦饭。方言又读nuó,义同:把土圪垯挼成面面土,撒在 *** 上面。又音ruā, *** 的意思:俩娃没事干,挼泥窝窝耍哩。鸡娃叫你挼得快死了,赶快放了。

58、毼豆两。毼,kě,也可写作楬,豆不加修饰。豆是古代盛物的器具,高足,圆头,有盖,因此,方言以毼喻秃头,叫光毼子:你把头剃光了,成了光毼子,不好看。方言骂人,把头叫球毼子。

59、为垼于西墙下。垼同坄,也同炈,yì,又音tòu,方言转音为tòng,砖瓦窑的烟囱,泛指烟囱,渭南方言叫烟炈:咱这炉子烟炈不利,小心煤气中毒。这里指用砖块砌成的象烟囱一样的简易灶,渭南方言叫炈灶,转音为pèng zào:张海波他爷不在了,叫我去盘个炈灶。

60,进柢,执而俟。柢通胝,指牲体之本,胝,dǐ,又音zhǐ,方言把zhǐ读为zǐ,牲体之本,方言指 *** 之本,泛指身体,叫身胝。我身胝不硬朗,全靠 *** 箍掳哩。你身胝不空,做啥不敢太用力。

61、既殡,主人说(脱)髦。髦,máo,长发,方言把女人留的齐耳长发叫四髦头,男的留在脑门上的长发叫髦髦头:中年妇女留四髦头好看,现在有些男的也留四髦头。髦絯子拴辣子——越抡越红

62、结交不纽。纽,niǔ,结而可解:把三股绳纽成一股绳,就变成粗绳了。先用铁丝把这十几根椽纽住,不要乱放。

63、志矢一乘,轩輖中。輖,zhōu,车重载,即车载得多,引申为装载:这一汽车苹果輖美,跑一趟多赚些钱。引申为获利多:包这个工程,包工头輖美了。你这一车货,运费要得太多,把人輖得重了。

*** 、弗缭,右绝末以祭。缭,缭祭,古代九祭之一。祭者以左手纵执肺根,以右手从肺根部抚摸到肺尖,缭绕断绝肺尖以祭神灵。缭,引申义为摸,抚摸,方言叫缭摸,多指做事不认真,应付:三虎这人不实在,给人帮忙干活,缭摸两下就跑了。你给人帮忙,迭是手梢缭哩。

65、冠而敝之可也。敝,bì,方言音pì,弃,丢弃:这一袋苹果瑕完了,全部撂敝到粪坑里去。身上装了二十块钱,没小心给遗敝了。

66、大羹湆在爨。湆,qì,本义是幽湿,而肉的津液如幽湿生水,引申义为肉汤,而方言多用本义幽湿,称之为湿湆:房子刚盖好,湿湆大得太,不敢在里面睡。衣服 *** 的,没有一点湿湆湆。

67、再拜稽首。稽,qǐ,古代一种跪拜礼,俯首至地且停留一会,方言引申为停留的意思:你在你女家稽了两三个月,幸到人焉屋里不心慌?稽,又引申为到的意思:我想稽北京浪几天,你去不?

68、篚在洗西,南肆。肆,sì,放,陈放,方言把儿子叫“倪”,肆的方言音为“倪”:把碗洗净了一祫肆到案上,要摞好。把镢、锄、锨都顺墙靠上,不要乱肆。

69、堂前三笴。笴,gǎn,义为箭杆,泛指器物像棍子的细长部分:俗话说,钻头不快,努断钻笴,做事全凭自己努力。箭笴长三寸,又引申为标准:你这话说地叕(chuò)笴着哩,原先 *** 打过你骂过你,也不是你不馆 *** 理由!笴,也可写作杆。

70、左是履物,不方足。方,fāng,同等,同样,并列,并行:他俩 *** 成绩相方,都是672分。咱俩人个子相方,年龄不相方。

71、卒受者兴。卒,zú,最后,最末:卒剩这一个西瓜,你要不要?卒没人来了,干脆收拾摊子。

72、设洗,篚于阼阶东南,当东溜。溜通霤,lìu,屋檐滴水装置,也叫檐沟,方言叫溜子,用于流房檐水,方言引申为用来灌注液体的器具,有醋溜子,酱溜子,油溜子,总之叫溜子:要给瓶子灌醋,得用醋溜子灌。

73、奠觚于篚。觚,gū,古代一种酒器,青铜制,口作喇叭形,细腰,高足,腹部和足部各有四条棱角,方言以觚借指棱角:这锨把粗糙,手顺着一模,棱棱觚觚的,磨手哩!方言以觚比喻说话有条理:张宇说话一觚一棱的。

74、脯醢无脀。脀,zhēng,把牲肉放在俎中,泛指盛入,装入,放入:给我脀一大碗饺子,我能咥完?这一锅甑糕脀满,早早就卖完了。

75、其脀设于阶间。脀,zhēng,盛了牲体的俎,泛指盛满东西的容器:脀瓮小麦都出虫了,只能御猪。

76、鼏若束若编。编,biān,结,编结:袖子挽起,裤腿编紧,捍一把锨,下到泥水中。两个人,衫子一脱,编到腰里,打了起来

77、以袂顺左右隈。隈,wēi,泛指弯曲处,方言引申义为弯曲:盘山路隈来隈去,能拐十几个弯。这墙没栅端,中间隈进去半寸多。

78、宾奉束锦以请觌。觌,dì,见:你拿上些东西,私觌见下局长问一下,看娃外事能解决不?我私觌下问了领导,领导说娃外事办不成。

79、出祖釋軷,祭酒脯。軷,bá,古代祭路神为軷。祭过路神后,车轮碾过祭牲,表示道无艰难险阻,行者无畏,方言演化为軷管。軷管表示不管不顾,啥也不怕,这是华阴等地的方言:现在 *** 严重,出门必须戴口罩,但有人还是軷管。軷不敌,是渭南西部的方言,指 *** ,派不上用场:你讼是个軷不敌,当了局长,拿不了单位的事。

80、执玉,无藉者则袭。藉,jiè,方言音diè,泛指垫在下面的东西,方言引申为动词,垫,衬垫的意思:你给脚底藉上两块砖,手就能捹着树上的桃。床睡起有些腆,干脆藉个海绵褥子。又引申为坐,坐在上面:不脱鞋就藉到床上,你跟猪一样辱(nū)。

81、又赍皮马。赍,jī,把东西送给别人,方言叫赍让:我买了两份鸡蛋,赍让给你一份。我买的苞谷 *** 刚善(chàn),实在给你赍让不出来。

82、卿馆于大夫。馆,馆舍,供人吃住的地方,方言演化其为动词,供吃供住:你到渭南来,我馆吃馆住。你光馆住就行了,吃饭不用你馆。

83、苴杖,竹也。苴杖,jū zhàng,古代居父丧期间孝子所用的用麻绳缠束的竹子棍杖。之所以用竹杖,是因为居丧之间孝子至痛不已,寝食难安,身体困乏,以竹杖来扶持,民间把竹杖演变为细竹棍,并用白纸条缠绕,渭南方言称为“纸竿”或“纸杆”,纸竿不是用来拄,而叫“拉纸竿”是孝子身份的标志。华阴等地的纸杆子则是柳木棍。

84、苴絰大搹,左本在下。絰,dié,服重丧的人所束的麻带,束于腰或首,即首絰与腰絰,方言把首絰叫帽圈,演化为用白布或白纱布 *** 戴在头上,腰絰叫孝带,用细麻绳缠束上白纸系在腰间。帽圈和孝带是丧服的一部分,方言引申为穿、戴:天热了,颡(sǎ)上还絰个帽子。你絰这一身衣服美得很,人看起阔气多了。搹同扼,è,方言音èi,满把,用手握量,方言引申为衡量,估计:你扼毣一下,这个厂房盖好得多钱?

85、几在南,厞用席。厞,fèi,隐蔽,遮掩的意思,过去盖房是土墙,为了护墙,往往在墙的上部分自上而下分别间隔二尺施几行瓦,把这瓦就叫“厞瓦”,有的顺墙拔出一尺长的檐,就叫厞檐:在墙中间厞一檐,中腰子以上施几行厞瓦,这墙就淋不着雨了。

86、先君余尊之所厌,不得过大功也。厌,yàn,压的意思,多米诺骨牌效应,方言称撵厌,之一张牌倒下就会压倒第二张,依次压倒前一张牌,这就是撵厌。用瓦瓦房,后边的瓦压住前一个瓦的三分之一,依次压下去,这也叫撵厌。

87、簪裳于衣。簪通鐕,zān,连,连缀:一个包袱太小,两个包袱鐕属,就能把这一堆衣服包完。把袄和套袖鐕在一起,它就掉不了。

88、夫妻牉合。牉合,两 *** 相配合,即男女结为夫妻,牉,pàn,方言音bàn,指夫妻中的一方。女方死后,男方再续弦,方言称之为“牉人”,“牉 *** ”: *** 卒了七八年了,娃也大了,现在想牉个人。人老了,儿女不在身边,想牉个 *** 度晚年。牉,方言又引申为交缠纠结:两人可牉嘴了,都牉了半天了。

*** 、右取肝,擩盐。擩,rǔ,蘸的意思:软馍一掰两半,往油泼辣子里一擩,吃起美得太。引申为塞, *** :一脚擩到泥里,紧忙拔不出来。

90、 *** 人物土。物,察看的意思,方言叫物色:我看这几个人差不多能用,经理只物色上一个。你先把刘丹丹的苹果物色一下,物色上了我去说价。

91、不奠,三虞。虞指虞祭,即葬之后的祭祀。死者葬后,形体入土,迎魂而返,担心魂灵不安,祭祀以安死者魂灵,民间演变为当天、第二天、第三天天黑前都进行虞祭。渭南本地的虞祭,就是葬后当天黄昏起,连续三天黄昏,孝子挈一篚笼麦荐,从坟地开始爖火,每隔十数丈爖一摊火,沿送葬路径直爖到家门口,以便神灵不害怕。这种虞祭,方言叫“打怕怕”。

*** 、嘉荐普淖。淖,nào,柔和,柔软的意思。方言把柔和软糯的豆制品叫豆腐淖,方言又引申义为湿润:头发囚得跟毡片子一样,淖湿再慢慢梳。

93、中月而禫。禫,dǎn,古代丧家除孝服的祭祀,现在依然有禫祭。丧家守孝三年,三年大祭后,孝子把孝服脱下,从坟头一边扔过坟头,再拾起,这就是禫祭,方言叫“脱服”,表示守孝已满。

94、主人皆往,兆南北面。兆通垗,zhào,坟界,泛指四周的畔界,方言把四周有畔界的地叫垗,垗,方言转音为jiào:这一垗地有三亩二分,开春种稙苞谷。你庄南二畛有几垗子地?有两垗子,都种的麦。

95、设床笫于两楹之间。床笫,chuáng zǐ,指床和床上的竹床垫,方言引申义为能架搁其它东西的物件,方言把在井上能架搁轳辘的横木轴叫井床笫,把安镰刃子的镰头叫镰床笫,能架搁压杆和楦头的座子叫饸饹床笫。

96、予一人嘉之。一人,天子自称,方言引申指不和人,自己被孤立起来:你成了“一人”了,看谁跟你染哩。你这人跟谁都不来往,真正是个“一人”。

97、执披者旁一人。披,pì,用在柩车两旁牵挽的帛,“执披”渭南方言叫“扯龙杠”。在柩车前两边各拴一条白布,每条长一二十丈,一条是男孝子牵挽,一条是女孝子牵挽,一直从丧家门前到坟地,沿途一直牵挽,这就叫“扯龙杠”,孝子众多,才能举行这种葬仪。

98、膳荤,请退可也。荤,xūn,葱、韭、薤、蒜之类有气味的菜,方言引申指刺鼻的气味,或者指臭味:谁放个臭屁,荤得很。这房子不知啥东西有怪味,咋蓁荤的?

99、衣移袂。移通袳,chì,又音duǒ,方言音duǒ,宽大:你这裤子袳宽的,跟裙子一样。

100、以西菁菹廘腐蚀臡。菁,jíng,方言音“青”,蔓菁,方言把油菜在冬季叫蔓菁,把它的根叫蔓菁根,把它的叶叫黄菜,在过去是冬季重要的蔬菜之一。菹,zū,用盐腌制食物:今年伏里天菹豆豉,多菹些豆豉。

掩卷细思,《仪礼》中的这100句话,其中相关的词语,都和今天的渭南方言词有血肉连系,这使我们对这些方言词的“前世今生”有了一定的认识。其实,今天的渭南方言,有太多的方言词是从古代典籍中走出来的,是从古代各种文化中蜕变来的。我们渭南方言,不仅有深厚的历史积淀,也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了解渭南方言的“前世”,才能更好地认识渭南方言的“今生”。

作者简介】吴清西 渭南临渭区人,乡村退休教师,独钟渭南方言,退休十几年来,醉心唯在渭南方言,痴心淘漉渭南方言词语于典籍之中,也发表些有关渭南方言的文字。《渭南文坛》特约作者。

【编辑简介】闵盼龙,2012年至2015年就职《渭南日报》。现为《渭南青年网》内容总监、首席摄影。第二届“渭南 *** 好青年”,临渭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理事,渭南市摄影家协会会员,渭南市雷锋车队志愿者协会副 *** 。

标签: 怎么 豆豉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